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精选11篇)正文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时间: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页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1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了解气象知识, 学会看云识天气。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难点:

1、了解气象知识,学会看云识天气。

2、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天气知识的了解。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收集有关云的谚语

3、云名称卡片。

4、云与天气关系简表(10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中国有句俗话叫“天有不测风云”,意思是“天也有不能预测的时候”,那么用逆向思维反过来思考就成了“天气一般都能预测”。确实,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已经能够预测天气了,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经验总结成了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下面就让我们用这些谚语并做个游戏——找朋友。我这里有谚语的上半句,下半句已经分到了你们手上。我们就来找一找谚语的下半句各是什么。

第一组:天上钩钩云 地下雨淋淋

师:请手里拿着这句谚语的同学到第一组就坐。

第二组:早上乌云盖 无雨也风来

第三组:朝霞不出门 这个简单,下半句是什么? 生:晚霞行千里

第四组:乌云接日头 下一句是什么呢? 生:半夜雨淋淋

第五组:有雨山戴帽 生:无雨云拦腰

第六组:日晕三更雨 月晕午时风 师:请到第六组就坐。

师:(分学习小组) 好,现在每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也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相互配合。下面我分配一下任务:请①②号同学代表小组发言;③号同学补充;④号同学为组长,组织好合作学习;⑤号同学负责记录下小组讨论的内容,给发言的同学参考。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请认真完成。

师:我们看到古人是那么聪明,已经能将天气情况编成简单的谚语。我们当然也不甘示弱,今天我们也来看云识天气。(补充:课题2)我们虽然没有古人那么多的实践经验,但我们手头有最好的老师。是什么?

生: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跳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五分钟准备)

2、研读课文,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光彩?在文中画出来。(抢答)(出示课件3)

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晕、华、虹、霞。

3、这些云和光彩各有什么特征呢?现在请小组长上台来任选其中的两种,小组合作完成简表里相关的内容。(4分钟准备)

4、现在,请各小组根据所选的两种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出示课件4)。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先小组活动,五分钟完成。)

答案参考:

我是“雨层云”,我又矮又胖,穿着暗灰色的外衣,太阳、月亮见了我都要躲藏起来,我在天空出现时就表示连绵不断的雨雪就要来临了。连绵不断的雨雪就要来临。

当积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时就变成了我,我是积雨云,然后我越长越高,慢慢变黑,最后我整个倒下了,这是乌云弥漫、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下起了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或者龙卷风。

我是卷层云,是在连绵的雨雪来临之前出现在天空的一层薄云,看到我,请大家出门前带上雨具。

生:我的绰号叫“毛玻璃”,是由卷层云积聚而来的,通过我看天就会模糊不清因而得名,其实我的真名叫“高层云”。雨雪都是我的好伙伴,常常和我形影不离。

听了那么多云和光彩的自我介绍,我们对这些云所预示的天气已经很清楚了。请你判断一下图上分别是什么云? (出示各种各样的云层图)象征晴天的是哪几种云?有什么特点?象征雨雪冰雹的是哪几种云? 有什么特点? 云上的光彩又有什么特点呢?预示怎样的天气?

三、我是小小预报员:

以往我们总习惯于听天气预报,今天我们也来当一次小小的天气预报员,根据云图来预报天气。提示:确定云的种类;说明它所预示的`天气;模仿天气预报员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情。也是5分钟的准备时间,现在开始。 现在是气象服务时间,想要了解未来的天气趋势吗?让我们来听听天气预报

江西的上空出现了一片雨层云,雨层云……(介绍雨层云的特点),那里马上就要下雨,请出门的朋友带好雨具。

海南岛上空偶而飘着几多积云,晴空万里,气温23——27°C。人体舒适指数:2级,气温适宜。穿衣指数:3级,长袖衬衣。旅游指数:4级,适合外出游玩。

四、课外拓展:

听了那么多介绍,我们发现天上的云真是变化多端,非常奇妙啊。它离天最近,是最佳的天气预测者。但善于观察的人一定会发现,除了云之外,自然界中还有许多东西也可以预示天气。你发现过吗?它们预示了什么天气?

燕子低飞,要下雨。

鸡迟迟不愿入笼,是下雨的预兆。

蜻蜓低飞要下雨。

蚂蚁搬家预示将要下大雨。

蜘蛛张网补网兆天晴

我们除了可以看云识天气, 还可以看天象。风向。物象识天气呢。

看物象识天气: 看天象识天气: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看风识天气: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狂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五、课堂小结

有这么多可以预示天气的现象,你们想过其中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或者有没有什么疑惑?我就有一大堆的疑惑?这些现象真的准确吗?为什么能预示天气?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都在课堂上解决,下课后,学习小组可以继续活动,相互协作找出问题的答案。同时我们还要把这节课上“细心观察、专注思考”的学习方法继续用下去,仔细观察身边的任何一样小事物,发现它的独特之处,并用最精彩的话将其记录下来。我们到时来看看谁的发现最新鲜、描写最生动有趣。

板书设计:

17 看云识天气

说明文

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怎 卷云 卷积云 高 轻 薄

样 积云 高积云 (晴)

云 卷层云 高层云 低 密 厚

识 雨层云 积雨云 ( 雨雪冰雹)

气 晕 华 虹 霞 (阴晴风雪)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本文说明的内容和特点;

(2)能阐述本文说明的方法及效果。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学习本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探究和概括的方法;

(2)能在理解本文情感的过程当中运用想象和体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感受云的姿态美和光彩美;

(2)能体会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能说出本文内容的特点及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初次“看云”,激趣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大自然现象,人们经常会通过观察它们,了解天气情况。云就是其中一种,万里无云,我们会知道天气晴朗;阴云密布,我们会知道即将下雨。如果再仔细一点,我们会收获更多有趣的发现。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关于云的现象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注从而引入新课。)

二、再次“看云”,初读对象。

安排学生自由地诵读课文,读完之后自主概括文章的说明对象,概括要经历从粗略到精细的过程,先用一句话概括,再用两句话概括,最后用多句话概括。要求尽量借助文章的原话或关键字词,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10分钟左右。

每人先独立完成后,再展开小组交流,相互评判,得出小组的最佳答案,教师再随机抽取小组的同学回答,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全班的基本共识。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看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看云识天气;用两句话概括是:看云的姿态识天气,看云的光彩识天气;用多句话概括时,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把课文中“云的名称”和“天气的特征”找出,并完成填写。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三次“看云”,再读顺序。

要求学生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并判定其所属的类别,在开始之前,教师先介绍说明顺序的三大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8分钟左右。

每人先独立完成后,再展开小组交流,相互评判,得出小组的最佳答案,教师再随机抽取小组的同学回答,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全班的基本共识。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看法:本文是逻辑顺序。课文一至五段写云的`姿态,第六段写云的光彩,第七段有一个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提高对文章结构和写作思路的整体把握。)

四、四次“看云”,精读方法。

教师先介绍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列图表、打比方、援引用等。再让学生进行自主概括说明的方法有哪些,分别举一些句子具体说明,并说说这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表达效果。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10分钟左右。

然后小组交流,相互评判和完善,之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位学生说说,边说边自评和互评,细化深化每人的学习。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有三种:打比方、分类别、援引用。“打比方”集中在第1段,把云的不同姿态比喻成不同的物象;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活泼有趣。“分类别”集中在主体部分,把云的姿态和光彩分成多种类别,分别说明;表达效果一是条理清楚,二是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援引用”集中在第6段,引用了许多民间谚语;表达效果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且增长了读者的知识。

完成以上学习任务后,深入一步,让学生创新运用:本文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说明方法是比喻,我们也仿造着造一个。题目是:“河对岸的霓虹灯亮了,远远望去,……”时间:3分钟左右。

然后小组交流,相互评判和完善,之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位学生说说,边说边自评和互评。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解答

像彩带,像珠帘,像游龙,像飞梭。/像闪耀的群星,像柔和的焰火,像仙女的裙带,像天宫的彩桥

(设计意图:运用归纳法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五、五次看云,细读语言。

要求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品味赏析课文语言,每人找出文本中修饰性的词语和补充性的句子,并用词语准确概括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3分钟左右。

每人先独立完成后,再展开小组交流,相互评判,得出小组的最佳答案,教师再随机抽取小组的同学回答,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全班的基本共识。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在句中加入一些词语的例子,比如第2段中有“往往”“常常”,第3段中有“一般”“常”“都”等。这些词如果删去,意思就有差异了。在段中加入一些句子的例子,比如第7段最后两句:“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如果删去这两句,就片面夸大了看云识天气的作用。由此可见,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和严密。

(设计意图:对文本语言进行提炼和解读,提高学生的文本感受力。)

六、六次“看云”,回顾总结。

下课前,每人想一句结束语,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或学习启示。要求总结收获准确、全面,总结启示深刻、独到。先在纸上写下来。时间2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互相评判,然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个小组的代表发言,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之后,随机自主发言。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总结,继续激励学生的学习。

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看云识天气,具体来说是看云的姿态和光彩识天气。说明文的基本学习方法是自主阅读和自主概括;边阅读边概括,先概括它说明了什么,即说明对象;再概括它怎样说明,即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以及说明的语言等。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希望大家多多观察,尝试用说明文的方式,书写喜欢的一种现象。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体现归纳法学习。)

七、推荐阅读。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同时“得益于课外”,需要课外阅读。我向学生介绍一篇介绍天气的科普文章和意大利科学家、画家、音乐家达芬奇的《水》,读完之后写下自己的一两句感想或评论,与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看云识天气 教学设计 篇3

看云识天气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抓关键句,理清结构,把握说明事物特征。

一、激趣导入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

1794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

除此以外,大家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竹根、蚂蚁、潮气、云……)

对,我们还可以云来预测天气状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二、整体感知

1、题目是《看云识天气》,那么云具有什么特点?云与天气是什么关系?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加以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2、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云?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经验是什么?(用圈点勾画法划出答案,并给以分类。)

课文将云分为两大类,按云的形态可分为睛天云和雨雪天的云,每大类下再各细分为四种,按云的光彩也可分为四种。)

3、跳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文章第1段先概述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三、研读赏析

1、分角色朗读:写云的形态及光彩部分由12位男、女学生个别朗读,除外段落由其他学生齐读。

2、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Ha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晴天云简表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

很高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约二千米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

约二千米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图表

云名

变化过程

形状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 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

晴转阴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

高层云变得更厚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在云山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更低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产生在卷层云上 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 月晕午时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 华环由大变小转阴雨

雨过天晴 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早 晚 太阳照在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四、体验反思

1、观看各种图片,请学生看图识云,并指出出现这种云的天气状况。

2、学习本文后,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2、收集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3、观察这一个月的云,并做好记录,来看看云与天气的变化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美,感受准确性;尝试仿句,积累佳句。

一、导入  

复习旧知,导入  科普小品的语言美: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但也生动形象,尤其对云的描摹细致形象。

二、赏美句——生动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生动、优美的句子读一读,相互交流,并说明理由。 (侧重于比喻句)

2、变换表述,体会说明性语言与描述性语言的区别:

如:把第三段中对卷云的表述转换为“天空中最高、最薄的云叫卷云。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好不好?为什么?(运用打比方,使卷云的形态更形象,让读者容易理解。)

3、仿句练习。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月光照在地上,像……

三、析佳词——准确

请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你认为运用得好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

如:①“招牌”指什么?用在这里说明云有怎样的作用?

②把“往往”和“常常”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③“躲藏”一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④文中“一般”、“左右”、“有时”能否删去?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等。

五、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理解、积累词语。

2.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3.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积累词语。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谚语说:东边轰隆,西边雨,说的是云和天气的变化。暴雨来临前,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

课堂实录

一、作者档案

1.朱泳燚,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现任江苏省常熟中学高级教师,1984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评为首批江苏省名教师。1993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特约编审。

二、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1.自由地把课文诵读两遍,力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顺。

2.积累字音

峰峦(luán) 一霎(shà)间 点缀(zhuì) 绫纱(líng)

晕(yūn)头转向 月晕(yùn) 崩塌(bēng tā)弥漫(mí)

3.词语理解:

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三、说明文的知识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A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

B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C并列式。

(五)说明方法:

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

四、整体感知

1.从题目上看,这是一篇说明什么的文章?

明确: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

2.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明确:逻辑顺序。

()

3.写出你所知道的关于云的谚语?

明确:棉花云,雨快临。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收麦。

课后小结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思路明晰、文笔鲜活的说明文。它以生动的文笔,形象地介绍了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给人以知识的滋养和启迪。

课后习题

背诵并摘抄文中优美的比喻句及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积累丰富的词汇。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参考 篇5

一、教学背景:

1、面向主体:七年级学生2.学科:语文 3.课时:2课时

4、课前准备:a.老师准备:配套课件;搜集天气谚语、各种天气的图片

b.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和天气有关的谚语

二、教学课题:《看云识天气》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2)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4)积累有关谚语。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2)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看云识天气》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思

路明晰、文笔鲜活的科普说明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它以生动的文笔,形象地介绍了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给人以知识的滋养和启迪。尤其是异彩纷呈的修辞手法,在这篇说明文中构成了一道生动亮丽的风景线。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并利用所创设的情境,选点进行说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四、教学方法

《看云识天气》为我们描画出了一幅美丽的云图,运用“巧妙裁剪”法,

难文浅教、长文短教。“整体感知,设疑导学、师生共议、鼓励创新”是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即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采取“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由教师相机点拨,

在“读读议议”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注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学法指导,提倡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通过科学的推理,培养学生的看、听、说、写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课文中关于云和天气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快速浏览课文,能准确搜集到云的变化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天气知识的了解。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用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出示以下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鱼鳞()棉絮()峰峦()

点缀()崩塌()弥漫()

晕圈()轻盈()一霎间()

2、解释下列词语。

峰峦:

预兆:

轻盈:

弥漫:

一霎间:

姿态万千:

3、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用课文中的原话):

。1、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2、学生小组内交流答案,互相纠错。

3、学生到黑板批改。

4、学生把纠错后的内容书写巩固。

(或者学生出题,学生换做)

参考答案:

1、línxùluán

zhuìbēngtāmí

yùnyíngshà

2、峰峦:山峰和山峦。

预兆:事前显示出来的迹象。

轻盈:形容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姿态万千:姿态多种多样。

3、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二)明确任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

学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学生:介绍自己获得天气情况的主途径。

学生:讨论并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篇7

预习准备:

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云彩的种类及其预示的天气,完成课后第一题。(列出表格,分类介绍)

一、课堂导入

PPT展示积云图片,问题:如果在这种天气出门( )

A.很快被淋成落汤鸡

B.可以享受美妙的阳光

C.最好带上雨伞

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位伟大的预言家,它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已经能够去解读这些神秘的语言。那姿态万千的云朵,在气象学家眼里,就是一块块天气的“招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介绍云彩的科普文章,去认识这些“招牌”。

二、默读感知,了解云彩

1、默读课文,认识云彩

PPT展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标注段落序号;勾画重点语句。

2、天气播报,了解云彩

(1)PPT展示卷云图片,举例说明如何依据课文内容介绍某种云的特点。

示例:卷云最轻盈,站得最高,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卷云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2)展示云彩图片,让学生以云的口吻介绍云彩并做天气预报。

三、默读交流,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感知语言特点

提示:这虽然是一篇科普文,但是语言不乏生动之处;同时,作为一篇科普文,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都很有讲究,大家从这些角度找一找,品一品。

2、同桌合作,就各自找的特点交流交流,然后向同学们展示交流成果。

预设:

(1)语言生动形象。

A.精彩的比喻句惟妙惟肖。

B.精彩的拟人句活灵活现。

C.精当的引用恰到好处。

(注:学生说到比喻和引用时,可稍加提示“打比方”和“引资料”。)

(2)语言严谨。文章多处运用了“往往”“常常”“有时”等表示不确定的词语,体现了科普文(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3)语言客观。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姿态万千的云彩,但并没有表示自己对云彩的好恶情感,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客观性。

(4)语言富有层次感。

四、分享交流,探秘自然

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预言家,它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请同学们联系之前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现象暗示着一些不同寻常的奥秘。

五、 布置作业

两人一组,观察一些特殊的自然或生活现象,探究其背后的秘密,完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科普文章。

补充说明

PPT展示卷云图片举例说明:大家好,我是卷云,我最轻盈,站得最高,而且我身材苗条,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我当然不舍得给大家带来雨雪啦,有我的地方就有晴天。

举例:蚂蚁搬家、蚯蚓钻出地面预示着阴雨天气。

板书

设计

22、看云识天气

朱泳燚

刘厚超《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生动形象

看云识天气——科普文语言 严谨客观

富有层次感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

2、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3、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注意观察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积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路清晰,紧扣题目进行说明,不但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还进一步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由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云的种类很多,但文章从现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如: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说明层次清晰,将“看云识天气”事理说清楚,最后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教学设计】

一、精心导入

1、可用大屏幕多媒体展示空中的云的各种景象,引出课题。

2、也可通过谚语或诗歌来引出课题。

3、还可以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谈谈自己的积累和观察。例如:

⑴你观察了天空中的云吗?有怎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说明。

⑵你在预习中搜集积累了哪些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好吗?

以上各种导人,只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都可达到导人课题的目的。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看云识天气

二、感知

1、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2、请学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3、请仔细看问题,再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问题组:

⑴全文主要说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⑵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讨论后可以明确:全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基本思路是先总说云的作用,再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其中有两小层: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最后是总说,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三、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科普说明文的学习,可以遵循规律,即: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从以上四个方面去研读一篇文章,会更加清晰。

2、自主探究:出示表格图,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填表,准确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的天气情况。

可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在阅读中思考:

⑴共有几种类型的云?

⑵表格如何设计得简洁明了?巳也可以每个小组设计一种。设计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也可通过实物投影仪在班上讲述自己的。设计和理解,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设计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课文。

教师总结指导:将云分为两大类,按云的形态可分为晴天云和雨雪天的云;再按云的光彩分四种。只要顺序合理即可,设计的简洁些、详细些都可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

学生讨论填表后,教师进一步指导:通过表格的填写可以看出,作者抓住了说明事物的特征──云和天气的关系,同时有一定的合理说明顺序──总分。为了将事物事理说明得更加清楚,作者运用了不少说明方法。例如:分类别、打比方等等(当然也有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总括看来可称为生动说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语言的准确性,请同学们研读讨论。

3、合作探究:

⑴能举例说明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吗?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⑵能举例说明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吗?它们的作用如何?

学生可以讨论并畅所欲言,也许所说的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只要敢于探索,大胆讲述,教师都应表示赞赏,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把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这种作比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许多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不仅使文章生动,更重要的是让云的特征更加鲜明。用词准确,“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往往”去掉可以吗?为什么?──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4、反馈交流:

学生再次速读课文,看大屏幕展示的题目,交流思考,看看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出示投影)读课文,理解概括交流对以下问题的解答。比一比,哪一组思维更敏捷,问题组:

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

⑵“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⑶第3自然段中总结四种薄云特点的一句话是什么?

⑷根据课文举例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单一例即可)。

⑸举例说明看云识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小结:

⑴第1自然段指出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

⑵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⑶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云;

⑷雨层云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

⑸论述有理即可。

总结: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不仅了解了看云可以识天气的,还学习了怎样将事理说清楚,并把握住了一般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那就是: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

四、延伸作业

用本课学过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小说明文,向同学们介绍一种自然现象。题目自拟。

【点评】

此教案突出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在指导学生反复阅读中去感悟文章,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鲜明地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思想。本教案设计颇有新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热爱自然的情趣。本教案重点突出,难易适度,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整个教学流程贴切自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课前的积累到课堂中对问题组的研讨以及反馈回顾,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动态中,使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较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可以说,本教案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应用说明文,是很好的课例。但是本课设计一课时比较多,如果设计两课时也是可行的。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背景:

1、面向主体:七年级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时:2课时

4、课前准备:

a、老师准备:配套课件;搜集天气谚语、各种天气的图片

b、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和天气有关的谚语

二、教学课题:《看云识天气》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2)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4)积累有关谚语。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2)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看云识天气》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思

路明晰、文笔鲜活的科普说明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它以生动的文笔,形象地介绍了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给人以知识的滋养和启迪。尤其是异彩纷呈的修辞手法,在这篇说明文中构成了一道生动亮丽的风景线。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并利用所创设的情境,选点进行说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四、教学方法

《看云识天气》为我们描画出了一幅美丽的云图,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整体感知,设疑导学、师生共议、鼓励创新”是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即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采取“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由教师相机点拨,在“读读议议”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注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学法指导,提倡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通过科学的推理,培养学生的看、听、说、写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篇10

看云识天气 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6题。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瞬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 )。

3、文段中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词语分别是写云的_______、_______。

4、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中的最后一句引出了节选的全文的说明中心,联系全文,说说全文的说明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原文上用“”给本段文字划分层次。

2、释加粗的词,并从原文找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

(1)姿态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化无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原句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然后指出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1)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云的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一段文字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A、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B、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1

7、文中最后一句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 【阅读理解与欣赏】 ID:71351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瞬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两个词的顺序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概括这段文字中心意思的句子,并说明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最后一句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中的最后一句引出了全文的说明中心,联系全文,说说全文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要求答题。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____,轻轻地飘在空中;____,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____,来来去去;____,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zhu( )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zhào( )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shà( )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qīng( )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根据拼音填汉字。

点zhuì( ) 笼zhào( ) qīng( )盆 一shà( )间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是( )。

①有的像羊群②有的像羽毛③有的像一床大棉被④有的像鱼鳞

2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3)用横线画出这段选文的中心句。

(4)这一段文字能概括总结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A.天上的云,真是千姿百态,变化无常。

B.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shà( )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qīng( )盆。(5)最后一句中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瞬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②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1.概括出本段文字介绍的中心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词语中的“薄”,与选文中“天空的薄云”中的“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薄板

B、淡薄

C、薄弱

D、薄暮

3. “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 )

A、总-分-总

B、总-分

C、总-分

3

5.看云识天气最简洁的`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看云识天气

①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②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1.文中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总—分—总顺序

2.写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往往”和“常常”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省略号前一组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__________”来说明的,省略号后两个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__________”来说明的。

5.“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写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将你积累的关于天气的谚语写出两条。(一条课文内, 4

一条课文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⑴征候,先兆

⑵恰巧,正巧 3.交代第一段的说明中心,同时告诉我们看云上的光彩也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4.晕(日晕、月晕)、华、虹、霞。晕: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华环变大变小,分别预示天气变得晴好或者阴雨。虹:虹在东边有雷无雨,虹在西边将有大雨。霞:朝霞表明将有阴雨,晚霞表明几天内天气晴朗。(意对即可)

5.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的变化,在反复的观察中掌握规律。

6.赞同。天气变化异常复杂,有天气预报全面而准确,所以没必要学。不赞同。看云识天气,简捷方便,可以随时观察,随时了解天气状况;看云识天气也很有趣,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言之有理即可)

7.①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②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③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答案不唯一)

1.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5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篇11

一、导入语1805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

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我们还可以云来预测天气状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文章《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二、出示目标

这节课我们完成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能说出云和天气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识别云,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3、情感目标: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三、交流谚语(把握文章及结构)

课前让各位同学搜集与天气有关的谚语,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搜集的和提供的谚语谈谈你的理解。(教师提供一些谚语)

学生根据课文有关语句谈理解。

师生订正课前预习的表格。

小结本文的结构层次的特点:

1、本文写的是:云和天气的关系:云是天气的标志。

2、作者从两个方面来写云和天气的关系:

⑴云的形状与天气的关系。

⑵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

3、文章的结构很清楚是:总──分──总的结构。

四、根据课文识别云、天气

本文介绍了如何看云识天气。现在我们就根据有关知识来识别云的种类并推测天气情况。(认识劳动人民的智慧)

1、图片展示:说说云的名称及天气情况。(见图片)

2、文字描述:(结合文章判定云的种类,识别天气的阴晴雨雪)

⑴天空的云姿态万千,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明确:卷云、卷积云,天气晴朗。

⑵在蔚蓝的天空中,一朵朵的白云,像“万花筒”一样,花样无穷无尽:有时候像一群群白羊在空中奔驰,跑着跑着就没了影;有时像在清澈的湖水中开出的洁白无瑕的莲花,其花型各异,争奇斗艳,好不壮观。

明确:高积云,天气晴朗。

⑶“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云”是哪种云,是什么天气?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当时的天气情况。

明确:积雨云,雷雨或冰雹。学生交流、发言。

五、课文总结

学本文后我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发言:

1、知识和能力的收获:<u></u>。

2、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现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

六、问题迁移

1、出示两张图片:

学生描述图片,根据提示认识出是沙尘暴。

学生谈谈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2、提问:

仔细观察一种自然现象,说说这种现象以及它产生的原因、影响等有关知识。

学生发言:酸雨、泥石流、龙卷风、极光等等自然现象。

七、问题探究

查询有关资料(可上网、图书馆等)写一份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