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8篇)正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8篇)》

时间: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该文讲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的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的故事。下面是爱岗的小编燕子给家人们找到的8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篇1

一。给下列词语标出拼音。

湛蓝   裸露   柴烟   喘气   黎明   郁郁葱葱   咆哮   拎起

二。把下列词语恰当地连起来。

美丽的         天空                锋利的          土地

湛蓝的         河水                咆哮的          斧头

清澈的         空气                裸露的          洪水

清新的         村庄

一只           燕子                一束            大楼

一道           大桥                一栋            大街

一座           彩虹                一条            灯光

一缕           阳光                一面            旗帜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丽——             减少——          冷清——

出现——             扩大——          钻进——

四。“森”的结构很特殊,三个木字在一起表示树木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和它的结构相似的汉字吗?写下来,再查字典看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含义。

一。给下列词语标出拼音。

zhanlan luolu chaiyan chuanqi liming yuyucongcong paoxiao lingqi

湛蓝 裸露 柴烟 喘气 黎明 郁郁葱葱 咆哮 拎起

二。把下列词语恰当地连起来。

美丽的 村庄 锋利的 斧头 湛蓝的 天空 咆哮的 洪水

清澈的 河水 裸露的 土地

清新的 空气

一只 燕子 一束 灯光

一道 彩虹 一栋 大楼

一座 大桥 一条 大街

一缕 阳光 一面 旗帜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丽——丑陋 减少——增加 冷清——热闹

出现——消失 扩大——减小 钻进——伸出

四。“森”的结构很特殊,三个木字在一起表示树木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和它的结构相似的汉字吗?写下来,再查字典看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含义。

“晶”三个日在一起表示很光亮的意思、“众”三个人在一起表示很多人的意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各地的民居特征。

2.能用彩纸撕贴或剪贴出美丽的小村庄。

3.体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用各种形状组拼村庄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能撕贴或剪贴出不同样式的民居。

教学过程:

欣赏体悟

一、欣赏最美乡村图片

1、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去最美乡村瞧一瞧!

2、最美乡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揭示课题:剪贴组拼小村庄

我们把小村庄画下来,把美景留在身边。

二、动画演示,激趣导入

1、动画: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闪烁出现,缓缓移动,合成教材主图《小朋友的画》。

2、师:这个小村庄漂亮吗?你观察到了什么?它是怎样做出来的?

3、:今天我们用基本形剪贴组拼小村庄。

三、欣赏邮票,开阔视野

1、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房子,猜一猜是什么地方,什么民族的房子?

2、你能找到基本形藏在哪里吗?

四、尝试拼贴树,掌握贴纸的方法

1、欣赏剪贴树。师:谁知道贴纸的方法?有什么要求?

2、师:用手中的基本形拼贴一棵树,注意贴平整,先拼再贴。

3、对学生贴的情况做出。

五、组拼房子

1、出示一个黄色三角形和一个紫红色长方形。并请学生拼出一个房子。

师:还可以怎样拼?你是怎么做到的?

生:把长方形的房身横着摆和竖着摆,房子形状是不一样的。

2、出示一个红色三角形和一个绿色正方形。要求先后拼出两个不同的房子

3、出示六个图形,让学生组拼房子。

:通过改变房身图形和房顶图形的摆放方向,使之产生高、矮、胖、瘦的房子。

六、组拼小村庄+

1、师:房子已经会拼了,把房子和树木组合起来,就能做出一张美丽的小村庄的画。

2、出示两张构图不同小村庄作品

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七、作业指导,师生互评

1、活动要求:用彩纸撕贴或剪贴出美丽的村庄。

2、教师巡视指导。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⑵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学生分析:

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3、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的确立:

⑴重点:

①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⑵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⑶德育点:

①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⑷创新点:

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⑸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学内容】

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2、教师导语: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学习2~4节)

1、学习第二节:

⑴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指名读,质疑。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⑵自由研读,分析理解:

①设计问题:

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②质疑: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点)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A、理解“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D、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③指导朗读。

④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创新点、留空白)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⑤小结。

2、学习第三节:

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⑴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⑵理解“不断砍树”:

(板书:不断砍树)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点、德育点)

⑶句子训练:

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练习。

(空白点、创新点)

⑷理解“柴烟”:

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涵──环境保护。)(德育点)

⑸指导朗读。

3、学习第4节: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⑴理解“不错”。

⑵出示句子:

引读第四节。

⑶情境再现。(课件)

⑷谈感受。

⑸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4、学习第五节:

⑴出示句子:

引读最后一节(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⑵指导朗读。

三、巩固与创新运用

1、小结:

板书:保护环境

2、情境再现:

出示98年洪水的图片和各种污染环境的图片。

3、谈感受:

任选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⑴我想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

⑵所有地球村的村民们,我奉劝你们──

⑶让我放飞想象的翅膀将美丽的村庄、咆哮的洪水细细描述给你听!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设计多种形式,任选其一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立足于刚掌握的知识,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勇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创新点、德育点)

【延伸作业】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作业请各小组任选其一来完成。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2、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

(这节课的最后,提供给学生探究学习的途径与方式,鼓励学生探究无止境,学习无止境。课尾,教师并不满足于学习的“无疑而终”,努力使其“疑无穷,疑无尽”,无数问号引研究性学习之路,再一次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创新点)

【板书设计】

随意砍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什么都没能了

(保护环境)不断砍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4

一、导入:

我们都喜欢听故事,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个令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故事。板书课题:《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二、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生字、字词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理解词语: 斧头、犁:利用图片认识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咆哮:野兽发怒吼叫,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四、指名开火车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五、自主阅读,交流感悟

(一)、整体把握:

出示学习提示:请小声读课文,思考:小村庄原来是什么样子?用————画出,后来怎么样了?用﹋﹋﹋画出。

学生自由读文,指名汇报。

(二)、理解感悟小村庄曾经的美丽: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感觉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美丽、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2、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小村庄是如此美丽的?请用·标出。

(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3、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词语的?

4、指导感情朗读:请你用你的朗读表现小村庄的美丽。

5、拓展想象:多媒体出示山谷中美丽的小村庄图片,想象小村庄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6、配乐朗读第一自然段。

7、是什么原因让山谷中的小村庄如此美丽?(山上是森林郁郁葱葱)

教师请学生扮演树木,叙述树木的作用:你们的根紧紧地抓住脚下的土地,把沙土固定,不怕风,不怕雨;你们身上茂盛的枝叶,密密层层,连成一片,像一个巨大的空气净化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新鲜的氧气;又像一个庞大的加湿器,蒸发出水汽,让空气清新甜润,还像一个神奇的吸尘器,吸收灰尘。谢谢你们,可爱的树木,可爱的森林,是你们让小村庄如此美丽!

8、背诵第一自然段

六、作业

1、写生字、词。

2、查找与环保有关的资料。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是“祖国建设”主题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全文共8个小节,借助诗歌的形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国经济特区——深圳从小渔村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巨大变化。以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通过村庄的今昔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度赞扬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赞美了社会主义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学情分析

由于受年龄及环境所限,学生对诗歌中所述的内容感受不深,缺乏生活和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确立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记“翩翩起舞”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积累诗歌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深圳和祖国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深圳和祖国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感悟、积累诗歌优美的语言,理解诗句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

休息时放《春天的故事》歌曲视频。

一、谈话导入,释疑课题

刚才这首歌里唱到了一位老人,你知道那位老人是谁吗?要注意礼貌,应该叫邓爷爷。你对邓爷爷有什么了解吗?(课件)这位老人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

歌中的那个圈又是指哪里呢?是经济特区—深圳。(课件)在邓爷爷没有画这个圈之前又是怎样的呢?有一首诗对此进行了具体的描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标出小节序号。遇到困难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

2、我们在朗读诗歌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出韵味来。老师看到这首诗的语言特别优美,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思考,诗里主要写了什么?

3、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谁能简要概括一下。

昨天指什么时候?(过去)今天指的就是深圳的?(现在)

4、哪几节写昨天,哪几节写今天?注意,第3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三、细读感悟,理解文本

(一)学习昨天的深圳

1、现在先浏览一下描写深圳昨天的诗节?

2、这座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一个词概况。贫穷落后(板书:贫穷落后)

3、课件图片我们来看看原来的深圳什么样。

4、我们也常听爷爷奶奶说起他们以前的生活,谁来讲讲以前的生活什么样呢?爷爷奶奶们愿意过这样日子吗?不愿意。

5、是呀,“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困扰”这个词告诉了我们昨天的人们是什么感受?能通过朗读来表达人们的心情吗?

6、那么,人们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7、从省略号中你还联想到了什么呢?(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二)学习今天的深圳

(1)看变化

1、今天的深圳什么样呢?请看图片。

2、再扫读一下描写今天的诗节,看看今天的深圳又留给你什么印象吗?繁荣富裕…焕然一新(板书:焕然一新)。

3、哪几节具体描写了今天的焕然一新?(第4、6、7节)

4、我们先来看看今天的城市有什么变化?你能美美的读一读吗?

5、人们呢?我熟悉的乡亲们呢?难道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地方?——学生接读“不,他们没有离开故土,在特区到处可以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庞。”这节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咱们再来合作读一读。

6、那么,今天的人们又在干什么呢?谁能幸福地读读后两句?

7、人们还有什么变化?(思想转变了,能够放眼世界。从哪句里看出来的?(再不是…)、随机教学)

8、结合上下文你怎么理解前两句话?同桌交流一下。

9、引读所以说“从仪表到心灵——就像那——”男女生比赛读这一节,先自己练习一下。比赛读

(2)找原因

1、从鲜明的今昔对比中我们看到了深圳惊人的巨变,那究竟是什么让深圳这个小渔村有了如此的变化呢?改革开放(板书:改革开放)

师介绍改革开放:

2、我们看到,是改革开放让深圳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所以诗中这样写道“这就是昔日——”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3、这里把谁比作春燕呢?(改革后的深圳人)春燕的飞来预示着什么?(春天来了)

4、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四、升华情感,诵读诗歌

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变化?

2、充满智慧的你对家乡的建设有什么构想?

3、让我们带着激动之情再来感受这个“春天的故事”。下面,咱们来有感情朗读全诗。

五、激励结束(课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6

一、谈话开头,引起兴趣

1、当春回大地,到处鸟语花香,桃红柳绿,到处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的美景。这时,你们最想去干什么?你说,接下来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小村庄看看,板书课题:一个村庄

2、出示课件:美丽的村庄

①你们看,能说说你看到的村庄吗?你说,你来。

②我听出来了,你们都觉得这是个美丽的、迷人的村庄,那么刚才谁说得最好,最美呢?为什么?

③有一位作家看到这么美的地方,也把它描绘下来了,我们想看看吗?

你们看,(出示第1自然段)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己读吧。

2、谁想读,你读,你读,你读(3生读)。

3、读着读着,这个小村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是啊,村庄是美丽的,哪些词语你觉得很美?我说。

(一)学习郁郁葱葱

1、能说说怎样的树林是郁郁葱葱的?你来补充,你再说。

2、是啊,树木苍翠茂盛,给你什么感受呀?

3、把你感觉到的读出来?你也有感受了,来,你来。还对哪些词有体会?你说。

(二)学习清澈见底。

1、在这么清澈的河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2、是啊,河水很清很清,水中的东西都能看到,谁来读。还对哪些词有体会?

(三)学习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1、如果你站在这样的村庄里,仰望蔚蓝的天空,吸上一口清新的空气,感觉如何?

2、真美啊,自由读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3、你来读,天空还可以再蓝一点。有点进步。

(四)1、同学们,这些词语这么美,这个村庄这么美,该怎么读,才能把我们带过去呢?请我们班的朗读高手来读,你想推荐谁?

2、你为什么读得那么轻啊?

3、是啊,你在欣赏,我们也一起欣赏。

4、多美啊,同学们想想,还有什么也很美呢?你说,野花五颜六色很美,牛羊膘股体壮,是呀,你来。

5、这个村庄多迷人,多么让人向往,我们一起来把这种美丽告诉所有人,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生读)

6、同学们也陶醉在其中了,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小村庄吗?你说。板书:风景如画。

三、设计悬念,初读故事。

1、这个小村庄是否永远这样美丽,它最后的命远究竟如何?它究竟还有着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补充完课题。(板书)一起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边思考在这个小村庄里有着一个怎样的故事。

3、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真投入,这些词语会读吗?

①请你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得真标准。

②再请你来读第一行,你来读第二行,第三行。

③老师这些词语每一行都有一个规律,你们发现了吗?

④是呀,第一行都是写做事的,你能读好吗?试试。

对呀,第二行都是写事物多的,那你就把它读出来吧。

第三行是写洪水凶猛的,你来读。

洪水多么凶犯辑,我们一起把凶猛的洪水声音表现出来。

⑤这么我词语中,哪个词语不明白?

你看,出示图片,这就是犁,它是翻土用的农具。

⑥这几个词语变红了,我们一起来读。

能不能用这几个词语来说说这个故事,你说。说的真好,真有水平。

板书:卷到

4、出示:洪水中的小村庄

你们看,你看到了什么?你说,你再来。

5、课文中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幅图,找出来,找到后,大声读出来。

四、学习4、5节

1、谁还想读,你来。

2、这雨跟平时有点不同?不同在哪?

是啊,五天五夜就是白天下,夜晚也下,一口气下了五天五夜。你来读。

这雨才下了一天一夜,你再来。

二天二夜,你再来。

三天三夜,你再来。

同学们,五天五夜啊,120个小时,7200分钟,这是怎样的五天五夜啊,你说(长),读出来。

这是一个让人心惊胆战的五天五夜。你读。

3、你为什么把“才”这里读轻了?

你理解得真好,从这个“才”字你还读懂了什么?你说。

说的真好,相信读得会更好。

雨终于停下来了,本来雨焦下来了,该高兴啊,可是(接读)。

4、同学们你们看,波浪翻滚的洪水像一头猛兽一般。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觉得该怎样读这些句子,先自己试试。

5、你来读,咆哮的洪水,多大啦,还要读出来。

你再来,读到最后的时候,你为什么眉头皱起来了?

是啊,你真会理解。

6、出示:什么都没有了……

最后什么都没有了,到底是什么没有了?

房子没有了。你说,家具没有了。你说,工具没有了,整个村庄都没有了。

用一个词来概括。板书:一无所有。

7、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你读。

你的心情呢?你读。

你的心情怎么样?你读。

8、同在你的脑子里最出了什么问题? 板书:???

对啊,为什么小村庄被冲走呢?为什么有了 头以后,小村庄会没了?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来探讨,现在我们先来写几个生字。

五、写字

出示生字:葱、森、郁、湛

1、这4个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葱、湛

2、那看老师来写这二个字:师范写。

3、现在请同学们描一个,写一个。

4、同桌交流交流,定怕好的给“j”,不好的指出来再写一个。

5、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 一个村庄的故事

美丽、风景如画 ??? 卷走,一无所有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7

【课时目标】

1、巩固9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5、从小村庄的前后变化中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课时目标】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还记得那个小村庄吗?再一次回到这个小村庄以前,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故事里的词语。

1、出示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谁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这些词语?

2、自由读、齐读。

3、教师出示句子提示:

师:谁能用上面的词语来说说下面的句子呢?自己先试一试。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村前河水(),天空(),空气()。(自由读、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仿佛已经回到了那个美丽的小村庄。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二、研读文本,读中释疑

1、选择问题,自读课文:

⑴出示阅读提示:

师: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请你想一想

村民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什么?

你可以在书本上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一划,反复朗读体会。

⑵学生自读课文,划词句或写批注,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反馈,精读课文:

⑴师:村民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什么?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①自由读,问:你读懂了什么?

②读懂了“砍掉了许多树”或者“多”,从哪里看出来?

③“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大量”

点红词语,指名读

④这“各式各样”的工具和“应有尽有”的家具都是些什么呢?(桌子、椅子、斧头、犁)

⑤这么多的东西,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⑥树木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和柴烟,还会变成什么呢?(变成了……变成了……)

(学生可能回答:变成了木桥、小船、等等)(如学生说出“()的(),则引导:你已经会用书本上的句式了,真了不起!)

让我们最后来读读这个句子吧!齐读

⑦师:孩子们,你现在就是小村庄里的小村民,你看到了村里造起了一栋栋房子,家里多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应有尽有的家具,你们觉得这是一把什么样的斧头?

板书“()的”(学生可能回答:有用的,值钱的,带来幸福的等等)

教师随机板书。如学生出现“害人的”等回答,则引导说出想法后,留待下文解决。

师:孩子们,你们中间出现了不同的答案,那么,这到底是一把什么样的斧头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⑵师: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而一场洪水却让你们失去了一切,这是为什么呢?请你再读一读课文的2~5自然段,找一找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课件出示)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①自由读句,问:你读懂了什么?(生可能答读懂了人们想砍树就去砍了,很随便。)

②问: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A、“拎”:

如学生直接讲明原因,则:你抓住了这个“拎”字,体会得多么细腻!

如学生未能讲到“拎”:则教师引导:你能给它换个词吗?(“拿、抓、捡”等等)

这么多词都可以,为什么偏偏作者要用一个“拎”呢?

“拎”起斧头更能说明村民想都不想就去了。

指名读。

B、“谁……谁”:你能给这些“谁”取取名字吗?

C、“一棵一棵”:指名读(你这“一棵一棵”仿佛砍在老师的心上!)

⑶师引读:不管是谁,不管什么原因,村民们都能随随便便地砍树,想砍多少就砍多少。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①你觉得他什么地方读得最好?(可能为“一年年一代代”、“不断”、“裸露”等)

从两个“不断”中你体会到什么?

“树木随着时间不停地减少”、“裸露的土地不停地扩大”。

指名读。

②师:一年年,一代代,小村庄里的变化就只有这些么吗?(不是)从哪看出来?(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呢?孩子们,从这六个小点儿里我们望过去,再望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空气不断被污染,河水不断变黑……)

③师:在人们不断挥舞手中的斧头的时候,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山坡上的土地不再有绿色的树木做衣裳,裸露的土地无情地吞噬曾经茂密的森林。(边说边出示树木被破坏的组图)

⑷师: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那个雨水奇多的八月让村民们永生难忘!

出示:“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孩子们,让我们来看看这句话。

①问:“大雨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从哪儿可以看出大雨没喘气?你能把“没喘气的大雨”读出来吗?

大雨接连不断地下,一刻也没停。

“……下了五天五夜……”

②读了这些词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

(可能回答:人们呼救的,婴儿啼哭的,洪水冲击的咆哮声……)

③课件播放课件(洪水咆哮)

④让我们一齐来经历那个八月,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齐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一场洪水过后,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

1、读第5自然段。

2、师:“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什么呢?(出示:___________没有了,_________没有了,__________没有了……的句式,指名说)(从课内的到课外的)

3、师:各式各样的工具(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没有了),优美的环境(没有了),眼前不错的生活(没有了),人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就连许多鲜活的生命也(没有了),什么都_____(没有了)。

4、师:孩子们,再让我们回头来看一看早先的小村庄吧。山上的森林是那么_____,村前的河水是那么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空气是那么____!

而此时此刻,却什么都没有了。

5、出示后半句: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6、指名读。齐读。(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什么都没有的心情吧!)

7、师:现在你再来看看,这到底是一把什么样的斧头?

(生可能答:“锋利的、害人的、破坏环境的、疯狂的……”教师随机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否认前面的几种说法,教师随机擦去。)

如学生没有否认,则教师引导,“现在,它还是一把致富的斧头吗?”教师擦去先前的板书。)

小结:师:正是这把曾经给村民们带来幸福和财富的斧头,如今却毁掉了这一切。

正是这把斧头把原本美丽的小村庄,变得“什么都没有了”!(教师板书“美丽”和“什么都没有了”)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6、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讨论:

师:孩子们,请你看看这把斧头,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⑴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⑵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如果这把斧头(人们)不是乱砍滥伐,原本可以为村民们带来财富和幸福的生活。

(老师觉得你真了不起,你还知道,只有过度的砍伐才会造成灾难!)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怪斧头,错就错在村民们不该用斧头砍那么多树!

(你真厉害,能够看到表面背后的原因!)

早知道这样,村民就不该乱砍乱伐。

(我听出了你对他们表示惋惜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谴责。)

应该边砍边种,砍得少种得多,就不会被洪水冲走了。

(多有远见呀!多好的建议啊!请你一定要把这个建议告诉幸存下来的村民!

如果村民们吸取教训,一定能让美丽的小村庄再次回来!

(我相信经过你们一年年一代代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再见到那个美丽的小村庄!)

(世界上多几个你这样的环保专家,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丽!)

……

四、布置作业

老师想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请你想一想后来小村庄又会发生什么故事,接着课文来写一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什么都没有了()的斧头?()的斧头

教学反思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非常庆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和这么多的老师和前辈们一起在这里学习交流。下面我想说一说自己对这堂课的理解和设计时一些的思路和构想。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文章语言朴实,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

当我接触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既震撼于故事的那令人痛心的结尾,同时又深深地为它那精练而发人深省的语言文字所吸引。我觉得,这并不是一般的阅读教学,还得让孩子更深一层地体会到文章包含的韵味;但同时,这更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不能把所谓的环保意识强加给孩子,而只能在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去体会和思考。所以,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就期望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创设朗读和感悟的情境,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语言训练与学生心灵的感悟融为一体,使严谨而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同时也具有审美性和趣味性。正是这样的思考使我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以“斧头”主线,引发矛盾冲突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反复出现了“斧头”两个字,可以说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虽然课文中在斧头的前面加上的只是“锋利”这一个词,但这斧头包含着许多深意,却不是孩子们粗读课文所能够体会的。当人们拥有一栋栋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所有他们想要的一切的时候,对于村民们来说,这也许是一把致富的斧头、带来幸福的斧头,而当村民们用乱砍滥伐,导致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小村庄的时候,这又是一把罪恶的、残忍的、悲剧性的斧头。这样强烈的矛盾冲突,使得孩子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难道一切都是斧头的罪过吗?怎样才能避免这样悲惨的结局呢?从而使孩子们除了懂得环境保护的道理外,还能够在自己体悟的基础上站到更高的层面上来客观地看待村民砍树的这一行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仅仅去遗憾或是去痛恨。人们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只是不可以过度地、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让“斧头”引出“斧头”背后的东西,这比起单纯地说教,要孩子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效果会好得多。

二、以“留白”为契机,挖掘文本含义

这篇课文中有许多隐性的语言文字,作为文本的“留白”,如果能够好好地利用它们,孩子们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将更加透彻和深刻。在交流、理解的五个重点句的教学中,我都比较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联系,也比较注意抓住文本内部隐藏的信息和“留白”,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展开思维,理解文本词句深层次的含义。比如“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中的省略号,孩子们可以读到很多标点里所隐含的东西;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中的“什么”究竟指什么,让孩子自己来填补书本中的空白,看到文字里的,联想到文字外的;我还适时地穿插图片和视频,使孩子对留白的理解适时地和画面达成共鸣,进而促进对文字的理解和意义的把握。

三、以“朗读”代解说,体验语言文字

首先,我采用复习词语并运用词语说句子的方法复习前面的第一个自然段,既作为对第一课时学习的检测,这样的复习方式也更符合一篇“故事”的特点。而这种方式由于触动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的思路也更加活跃,之后的学习和理解也更加多元。

在教学几个重点句时,我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后都不忘让孩子读一读有所体会的句子,每一次的朗读以文字的解读为基础,同时也把对文字的理解推到了新的高度:在朗读中体会两个“不断”,在朗读中理解三个“变成”,在朗读中目睹那“没喘气的大雨”,在朗读中经历漫长的“一年年一代代”和“多少年多少代”

……

四、以语言实践为途径,提升文本价值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试图让孩子不但关注语言文字,同时也挖掘文字背后的隐藏含义,使学生的心灵和受到语言文字的双重震撼。我们可以看到,在最后的部分,学生的发言是多元而到位的:“不是斧头的过错,而是操纵者的村民。”“如果我是小村民,我会劝他们少砍多种。”等等,真正地体现了文本的价值含义。

接触新课程已经有两年半了,可以说新课程给我们的孩子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我们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新课程下的我有很多疑惑和彷徨,怎样联结传统和创新,怎样处理预设和生成,怎样和谐工具和人文……我想,只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这些疑问会在我们的课堂中慢慢地得到解答。而我此刻最想得到的,是在座各位前辈和专家们能够不吝赐教,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再次谢谢大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正确读出“森林、郁郁葱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小村庄的前后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是因为破坏了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

2.听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

3.再听一遍,注意朗读中生字的读音,并轻声跟读。(再播放课文朗读)

二。自学课文,读准生字和词语

1.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词语(出示:犁、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盖房、砍树、裸露、一栋栋、柴烟、没喘气儿、黎明、咆哮)领读、指名读、齐读

2.联系上下文解释:犁、没喘气儿、咆哮、湛蓝等词语的意思。(“犁”用课件出示)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这就是那个小村庄,这是个怎样的小村庄啊?(出示图片)并板书:美丽

2.小村庄到底有多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村庄的美丽?请你找一找。(出示句子: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3.多美的小村庄呀!让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吧!(指名读、齐读)

4.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a看到了,树,课文中用哪个词来形容:郁郁葱葱(成片的森林树叶绿、树干粗壮,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b闻到了,空气,清新甜润:花儿的香味,果子的甜味;

c听到了,小鸟叽叽喳喳,河水丁丁冬冬,鱼儿在水中欢跳;

5.是呀,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展现在我们眼前吗?(出示第一自然段课文)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导入:生活在这样一个村庄里真是幸福啊!要是这个小村庄能一直这样下去该有多好啊!可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出示图画)

2.你看,村庄怎么了?(出示:什么都没有了!)

出示说话练习:(请你看着图来说一说吧!)

一个雨季,暴雨下了五天五夜,(           )没有了。

(           )没有了。

(           )没有了。

(           )没有了。

3.你现在的心情还跟刚才的一样吗?你的心情怎么样?(伤心、难过)

过渡:国家环保局对这件事非常关注,今天,他们专门派出研究员来调查了。今天的研究员就是我们全班同学了,课文就是第一手资料,希望你们仔细读读课文,边读找出小村庄消失的原因。可以自己独立思考,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讨论。

学生边读边找。

交流。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想说什么?

2.想象说话。

谁家想盖房,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谁家想(  ),就(                   )。

……

3.听了以上同学所说的,你有何感想?

4.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是呀,砍树对小村庄的人们来说是多么轻松、多么随便,多么习以为常啊!

●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理解“裸露”。

看到这个词,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光秃秃的一片,土地上没有什么遮盖着,这就是裸露。)

●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裸露的土地为什么会不断扩大?

2.体会“一年年、一代代”。

3.小村庄的人们不仅一年砍,两年砍,而且年年砍;不仅一代人砍,两代人砍,而且代代人砍,因而导致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4.省略号在这里说明了什么?(说明环境的恶化越来越严重)

5.指名读,齐读。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1.那么,这些被砍下的树木都到哪里去了?

是呀,(靠着锋利的斧头,树木变成了  ,变成了   ,变成了   ,变成了   ,于是,人们就有了  ,有了  ,有了  ,有了   )看上去似乎什么都有了。(板书:什么都有了)人们因此感到更加幸福、开心。

2.指导朗读句子。(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指名读第四自然段。(出示第四自然段)

2.解释“大雨没喘气”及“雨水奇多”。

3.你还关注了哪个词?(咆哮)这里指什么呢?(水流的奔腾轰鸣)

4.请看第二幅图,所以小村庄怎么了?(出示图及最后一段话)

六。再学习第5自然段

1.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2.这里的“什么”是指什么呢?(房子、工具、家具……)

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于是,一栋栋房子没有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没有了;甚至连整个的小村庄都没有了。(看板书一一擦去。并添上:什么都没有了。)

3.指导朗读。

同学们,这么美丽的一个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谁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七。总结拓展

1.学到这儿,你知道了让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的原因是什么吗?(乱砍树木、破坏生态平衡)

2.想想办法,如何才能让这个小村庄又变回来呢?想好计策,咱们下节课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