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八年级地理《北京》课件(优秀3篇)正文

《八年级地理《北京》课件(优秀3篇)》

时间: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课件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该页是勤劳的编辑给大家分享的八年级地理《北京》课件(优秀3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八年级地理降水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年降水量的概念;

2、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能够知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感知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从而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尽管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产生深刻的影响,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地区的人们是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降水的数量的;

2、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简单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 气候两大要素是什么?

生答:(气温和降水)引出降水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

1、什么是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

2、降水的由来,地球的水循环

3、降水的测量,降水的分级

4、降水与生活

思考题:七月份,北京连降暴雨,徐艳要去吐鲁番盆地出差,妈妈让她带好雨具。9月份,北京秋高气爽,徐艳要去广州出差,爸爸让她带好雨具,请问徐艳爸、妈的做法哪个必要,哪个多余?

我们学习降雨,就要知道哪些地方降水多,哪个地方降水少,还要知道某一个地方一年中什么时间降水多,什么时间降水少。

二、降水的时间分布(季节变化)

一个地方一年中不同的时间降水量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要表现在各个季节的变化,所以我们主要来看各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要了解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要用到降水柱状图。 展示:北京降水图

引导同学,学会看降水柱状图。(着重看季节变化) 课件展示绘制降水柱状图,同学总结绘图规律。 举例: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1、全年多雨型

2、全年少于型

3、夏雨型

4、冬雨型

5、常年湿润型

三、降水的空间分布

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解释:

1、年降水量的`含义,(举例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1861年年降水量达20447mm)

2、等降水量线的意义 引导同学读图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毫米以上。

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

四、影响降水的因素: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

播放视频:地形雨的形成

练习

结束课程

八年级地理降水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2、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能够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2、学习过程

(1)合作讨论的过程──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个别探究的过程──根据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

(3)小组探究的过程──据图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生活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分析及正确绘制柱状图

3、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图的阅读

(二)教学难点

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发空间概念并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三、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创设环境,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为了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天气符号,可以让学生分别画出代表这三种降水形式的天气符号。

[讲授新课]

一、降水与生活

1、教师提出“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让学生判断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让学生在争辩中知道: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降水还包括雪、雹等其他形式。因此,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描述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情景和感受。

3、让学生阅读课本P54活动1,以第一项给出的影响案例做参照,讨论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教师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在各组讨论形成共同意见后,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评价点拨后承转:无论是人类的生产还是生活活动,都受降水的影响。那么,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5、多媒体课件演示降水量的测定

用课件依次展示储水筒、储水瓶、漏斗、盛水器,并组装成降水量测定的工具——雨量器及量杯,说明雨量器的构成和测量单位(毫米)。

6、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说说临沂市一年内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匀;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转入降水的季节变化。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教师引用朱自清的《春》中描述春雨的句子:“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学生齐声喊出描述的是春雨,然后找不同的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在夏、秋、冬季的所感受到的降水情况,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有季节的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教师边鼠标点击,边说明。引导学生了解降水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跟着绘制。

显示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

3、学生画好图后,鼠标点击读图要求,引导学生分析该地降水在一年的季节变化情况。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7、8、9月份)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1、2、3、4、11、12月份)

(3)该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约749毫米)

(4)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该地全年降水较多,且不均匀,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水较少)

4、根据以上分析,总结降水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先让1~2名学生谈谈,大家补充,最后归纳:首先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以及计算全年的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内的季节变化情况,包括该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匀,什么季节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节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

5、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教师评价点拨后承转: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节上有变化,就不同地方来说,降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三、降水的分布

1、教师指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用课件展示三种图,让学生进行对比。

2、多媒体展示课本P56图3.21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分析下列问题(课本56页活动题)。首先根据将学生分为5组,给出2分钟时间,依次讨论以下5个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4)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

3、2分钟后,每个小组分别推荐一名同学回答以上问题,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2)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大陆西岸降水较少。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乞拉朋齐(雨极),最贫乏的地区是阿塔卡马沙漠(干极)。

4、让学生回忆影响世界各地气温的分布的因素有哪些?(纬度、海陆、地形)同样,使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也是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因素影响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受地形的影响。

5、多媒体演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让1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哪是迎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多)哪是背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少)大家评判补充,使学生认识迎风坡和背风坡及其与降水多少的关系。教师并给学生说明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印度境内),位于迎风坡,因而降水很多,被称为世界“雨极”。

[课堂小结]

多媒体展示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边检测,边质疑,边归纳知识要点。

初中地理《北京》课件 篇3

初中地理《北京》课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图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

2.读图分析北京的自然环境。

3.读图分析北京的城市职能。

4.了解现代北京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5.体会北京是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

6.了解、分析北京的城市建设。

7.读图分析北京四通八达的交通。

二、过程与方法

读图分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完成对本节课的学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会徽和吉祥物图片。 问:这是什么标记?

二、新课学习

读图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1.位置

海陆位置:华北平原的西北部,燕山以南,军都山,西山以东。出海最近的港口城市是天津。

2.经纬度是多少

116E,40N

3.有哪些邻省

河北省、天津市

4.温度带、气候类型及特征

暖温带

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5.地形

(1)地形有山地,平原,丘陵,以平原为主。

(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6.河流

主要河流:永定河、潮白河

流向:(受地势的影响)多自西北向东南流入渤海,冬季有冰期

想一想:

北京市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北京纬度位置优越: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干湿适中

2.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

3.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4.经济区位优越:南有华北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等供应丰盈;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

北京建都的优势

北京纬度位置优越,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干湿适中。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经济区位优越,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华北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等供应丰盈。难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再次定都北京。

北京的城市职能

你知道北京主要的城市职能是什么?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化中心:

科研院所170多个;高等院校120多所;众多的体育场馆,奥运会;各类博物馆120多个;国家级文艺团体;国家级新闻出版单位等。

国际交往中心:

130多个外国大使馆;17个国际组织和地区代表机构;约7000家外国机构、企业和跨国公司代表机构;约200个外国新闻机构驻京记者站。

历史悠久的古城

你了解北京的名胜古迹吗?你能说出哪些?

北京城市荣誉

中国特色休闲城市-文化休闲之都称号

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城市;

20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城市科学发展指数排名,北京居第二。中国“首善之城”

读图,简单先了解北京的发展。

北京城市发展变化(1978-)

北京市经济结构的变化(1980-2010)

北京的发展变化还表现在经济结构的变化上。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业、现代服务业、物流业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目前第三产业产值已占全部产业的四分之三。

历史为北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它,使之能够持续地利用下去,请阅读有关北京城市建设的实例,是否合理?

北京的未来发展方向

1.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城市现代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2)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3)为加快北京的发展速度,应采取哪些措施?

北京城市现代化表现在方方面面:城市范围扩大、人口增多、交通便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等等,北京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近年来,北京还做出以下努力,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调整经济结构,把污染大、耗能、耗电的从业转产和转移,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中关村科技园

我国科技力量最雄厚的地区,被称为“中国的硅谷”

北京的交通

1.过去的交通:北京是东北、西北、南方之间往来的交通要道在华北的交汇处

2.现代的交通: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中国最大的航空港之一,公路密度是全国最大的,东距大海只有150千米。

中国最大的交通枢纽

主要铁路线有:京承、京包、京沪、京九、京广、大秦线等铁路干线。

交通格局(特点):环状和放射状

当我们漫步在北京街头时,入目的有古朴典雅的四合院,又有具有厚重历史感的皇家园林、宫廷别院,也有创造了许多科技奇迹的中关村。纵横交错的立交桥,繁华的商业街,高耸入云的建筑群将古城北京与现代化完美结合在一起,成为享誉世界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说一说你眼中北京的变化?

讨论:北京发展中的问题有哪些?

北京的水资源问题:

1.密云水库是北京最主要的水源,多年来其水位在不断下降。

2.北京的地下水水位在不断下降。

3.北京人均水资源约为全国的1/10。

北京的古建筑保护问题:

1.北京有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

2.在城市规划和城市改造过程中,许多古建筑都面临或拆或留的两难选择。

1.这组材料反映了北京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哪些问题?

2.针对这些问题谈谈你的想法。

三、结论总结

一、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

二、自然环境:

气候河流地形

三、交通

四、城市职能:

全国政治中心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发展中的北京

北京是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

北京的城市建设

交通四通八达。

四、课堂练习

1.北京位于______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______海。

2.北京属______带______气候。

3.北京的气候特点是:冬季______,夏季______。

4.北京是全国的______、______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5.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

A.北京中关村 B.台湾新竹区

C.广东深圳特区 D.上海浦东区

6.北京是世界上发展变化最快的城市之一。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北京具有人才、信息、科技、能源、资源优势

B.因北京的城市职能对环境保护有很高要求,主要工业正有计划迁往郊区

C.北京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工业部门中,电子、汽车等科技含量高、污染少、耗能少的工业蓬勃发展

五、作业布置

1.完成对应习题。

2.预习陕西省。

六、板书设计

一、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

二、自然环境:

气候河流地形

三、交通

四、城市职能:

全国政治中心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现代北京的建设与发展

北京是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 北京的城市建设。

交通四通八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