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优秀8篇)正文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优秀8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能用不同的语调与同学合作角色朗读、复述。

3、从读名著入手,立足“三变三打二拦”,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4、以“三变”——“三打”——“二责”为主线,在读懂“变”、“打”和“责”过程中,走近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特别是品读

语言,体会孙悟空机智、勇敢、坚定的品质。

5、搜集交流《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从中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找句读句、抓词品词,感受人物形象特征;

合作朗读、复述,仿写练笔,感受作者用词构句的精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走近名著

《红楼梦》   罗贯中    武松     三打白骨精

《三国演义》 吴承恩   林黛玉    景阳冈打虎

《水浒》     曹雪芹   诸葛亮      葬花

《西游记》   施耐庵   孙悟空    空城退敌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被人们称为“四大名著”。其中《西游记》是中国明代长篇神话小说。全书100回。吴承恩根据唐僧玄奘赴天竺取经的史实,注入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创作而成。故事情节生动、奇幻、曲折,人物既有浓厚的神奇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感。不但我们中国人喜欢,而且也成了世界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广泛的著作之一。

2、揭题:今天我们就走进《西游记》,读一读《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在赏读故事的同时,走近作者,感受作者笔下的个性鲜明的人物,感受作者精妙准确的语言,你们有兴趣吗?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前(  )次都被白骨精逃脱,第( )次终于被孙悟空一棒打死。

2、下面我们就先走近孙悟空,感受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动人场景。

三、品度语言,感受人物性格

(一)追溯“三打”,感受孙悟空的性格

1、请你找出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句子,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傅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傅,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3、细细得再读读这几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具体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板书:

着重“当头就打、笑着、予唐僧的责怪和惩罚于不顾”体现机智、勇敢、坚定、本领高强

5、齐读

(二)追溯“三变”,感受白骨精的性格

1、过渡:课文中的“三”还有其他意思吗?(白骨精三变)

2、找出白骨精三次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交流出示句子:

“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山坡上闪出一个……哭着走来”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4、在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板书:贪婪、狡猾、诡计多端

5;其实,不仅从三次描写白骨精变化的句子中感受到白骨精的狡猾,其实文中还有两处比较明显的地方也能看出来。是哪里?

6、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白骨精扔下……”

“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

着重体会“扔、丢”两词,体会白骨精逃跑的非常快,还故意留下假象,欺骗唐僧,体现它的狡猾。

7、齐读句子

(三)追溯两次责怪,感受唐僧的性格特征

1、过渡:孙悟空见妖精当头就打,这引起了唐僧的极大不满。请你找找描写唐僧的句子,读一读,想想唐僧又有着怎样的性格呢?

2、交流句子,出示: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了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但不可再行凶了。”

3、交流感受:

着重交流:“责怪、这才有些、一口气、喝道、胡说、无奈”体现唐僧为人善良,也体现出他愚钝。

4、朗读深化:

唐僧本着慈悲为怀,去恶从善的佛理教导着自己的三个徒弟,可如今却连着两次亲眼看见自己的徒弟无故伤及人命,怎有不生气的道理?课文第六自然段与孙悟空的一段对话,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他生气的样子。练一练,你能把他当时的样子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

5、指名朗读

(四)、感受猪八戒的性格

1、同学们,故事还向我们描述了另外一个主人公的形象,哪一句?

2、“八戒嘴谗,夺过……”,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细细品读故事的语言,我们发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传神,有……的孙悟空,有……的白骨精,有……的唐僧,有……的猪八戒。其实这正是《西游记》这部著作的特色之一。当然在赏析人物性格的同时,我们还感受了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深深的被折服。下面老师要给你们留一个作业,那就是学着作者那样,用生动精妙的语言写一个场景。

五、作业

第三次怒打白骨精后,课文没有写唐僧的表现,请你展开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积累词语:

1、同学们,学了这个故事,感受了孙悟空的形象,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词呢?

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平

2、读一读、背一背

二、练习复述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对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更加佩服,对诡计多端的白骨精更加憎恨,那么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吧。

温馨提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力争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2、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可采用一人讲一段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各组推行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

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化险为夷、一路平安的。

四、交流《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

如:打闹天宫;八戒大战流沙河、三借芭蕉扇……

五、作业

1、阅读《西游记》原著,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2、把你所知道的《西游记》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

附:板书:

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机智、勇敢、坚定(本领高强、机智勇敢

白骨精:狡猾善变(诡计多端)

唐  僧:心地善良

《三打白骨精》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⒈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过程。比较三次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

⒉抓住故事结果,揣摩人物内心,明白其中道理:不能只看外表,而要透过外表看内心。

⒊学会按照课文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比较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写法的不同以及表达效果。

三、教学过程。

㈠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⒈简介名著《西游记》。(百度搜索 《西游记》简介)

⒉说说孙悟空的本领。

⒊揭题审题。

板书:三打白骨精。提示:中国传统小说惯会用“三”字来设计小说情节,比如《水浒传》有“三打祝家庄”,《三国演义》有“三顾茅庐”,《西游记》中除了“三打白骨精”,还有“三借芭蕉扇”等,其中的“三”字包含了做事不易、需要克服困难才能成功的意思。

㈡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⒈找出课文中与“三”有关的描写吗?(主要写三个人物  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  唐僧三拦)

⒉找出孙悟空的一打,二打,三打分别在哪一段吗?

㈢研读课文,认识人物

⒈引导学生自学“第一打”部分。思考: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说说从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⒉研究 “白骨精”特点。白骨精“诡计多端”,她使出的第一计是什么?引导学生抓住“不胜欢喜”、“摇身变作”、“径直”等词,补充原文中描写美貌的句子,体会它的“美里藏恶”。

⒊研究“孙悟空”特点。孙悟空“第一打”是怎么打的?引导学生抓住“火眼金睛、劈脸一棒”等词, 体会他的率直、善于识破妖计的性格。

⒋研究“唐僧”特点。引导学生抓住“连忙扯住”、“责怪”等词体会唐僧的胆小怕事,人妖不分。

⒌总结学法:① 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② 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③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

⒍学法迁移。回顾第二、三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五、六自然段。

①自学划出描写“第二打”有关句子。②交流,抓住人物不同的特点。“ 闪”(与年龄不相符,定会是妖怪)“哭”让人起恻隐之心,其实“哭里藏刀”使的是离间计。“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敢于斗争) 。“惊得从马上摔下来、一口气念了20遍”(胆小、人妖不分,善恶不辨)

②自学描写“第三打”的有关句子。思考:孙悟空的“第三打”与前面两次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抓住孙悟空的足智多谋来体会人物形象。尤其是一个“笑”字,感受孙悟空的自信。 课文虽然没有交代唐僧的反应,可以适当补充原文,由于唐僧的善恶不辨,最终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㈣反顾全文,整体感受

⒈这个故事里有三变,有三打,有三拦。你读着觉得重复吗?为什么?

⒉从白骨精的“三变”,孙悟空的“三打”和唐僧的“三责”中,你对三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看法?

㈤再读课文,根据板书练习复述。

㈥布置作业:

通过[百度搜索]解决还没有完全理解的词句。

熟读课文,通过[百度搜索]视频,搜看《三打白骨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孙悟空(打)→白骨精(骗)→唐僧(拦)孙悟空

机智   狡诈    糊涂

猛打     村 姑

急打     老妇人

巧打     老公公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篇3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把内化的知识外化为口头表达,提高表达潜力。遵循“立足无痕,扎根有魂”的教学理念,在简单愉悦的游戏氛围中熟悉文本,透过多方式朗读,能抓住重点词复述文章资料并感受文章人物的不同个性。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依据,以学生获得为准绳,潜心研究个性化的学习优化之路,把个性化学习灵活运用于课堂之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3、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4、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的。透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取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先学:

自主阅读《西游记》的青少年版。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揭题。

同学们看过有关我国古代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的故事书或电影、电视吗?这部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是哪几个人,你明白他们各有什么个性特点吗?这天我们要学习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就是《西游记》的一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篇幅较长,所以我们分两课课文来学。这天先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一)

二、带着3个问题自学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义。

2、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想课文大致意思。

3、运用“扩展课题”的方法说说课文的大意。

三、检查自学状况。

1、生字。

1)指名读。

2)要求学生指出容易读错的词语。

3)注意读准:僧,平舌音;竖,翘舌音;注意读准前鼻音:涧,后鼻音:僧

2、词语。

1)学生交流已经理解的词语。

2)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

3)重点理解词语:挑拔、索性、慈悲、诡计多端。

3、透过“课题扩展法”说说课文大意。(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路遇白骨精,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变化,打死白骨精的三个化身。)

四、理清脉络分段。

1、再读课题,问“三打”指的是什么?

2、找出课文中“三打”白骨精的各个段落,以每次打白骨精作为一段,这篇课文应分几段。(五段)

3、让学生读读课文,分好段想想每一段写了什么资料?

4、交流分段状况。

五、学习第一段。

1、轻声自由读第一段,先想想这段课文你能学懂什么?

2、交流:

这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了解了帮事发生的原因是白骨精残害百姓,孙悟空要为民除害。

点拨:能用“不但┅┅而且┅┅”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专门”强调了什么?进一步理解“诡计多端”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概括第一段段意。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教学

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资料吗?(学生思考回答)

2、为了降妖除魔,扫清取经路上的障碍,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那么,三次斗争的情形又有什么时候不同呢?这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八课《三打白骨精》。(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次斗争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描述第一次斗争的段落,分别画出描述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词句,然后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下列投影片:

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朝妖精劈脸一棒。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白骨精不胜欢喜……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3、引导学生阅读投影片上的资料,看看从哪些词语能够体会到人物的性格。也能够小组展开讨论。

4、交流汇报。(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5、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到了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此刻大家来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来体会的呢?

(学生概括学习方法,教师板书:阅读课文——画出句子——品析词语——体会性格)

(二)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斗争

1、大家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来试试,看看从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斗争中,你们能体会到他们的哪些特点。

2、各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一部分资料来体会。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先挑选一个小组的同学来交流,其他小组的同学能够作补充。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教学课件,帮忙学生理解体会。

4、小练笔。

在第三次斗争中,课文没有写到唐僧的表现。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学生自主动手练习,然后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三)练习复述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必须对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更加佩服,对诡计多端的白骨精更加憎恨,那么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吧。

老师温馨提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能够展开合理的想象,力争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2、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可采用一人讲一段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各组推行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三、总结课文

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必须能化险为夷、一路平安。

为了表扬同学们在课堂上的优异表现,老师要奖励同学们一组词语,让我们一齐来大声诵读吧!

板书设计:

8、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机智勇敢本领高强

唐僧:心地善良

白骨精:诡计多端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地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懂课文的同时,感受孙悟空善于揭穿白骨精的妖术,勇于斗争到底的顽强精神,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名著引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庆的春节刚刚过去,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开始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生活。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出示《西游记》)

2、简介《西游记》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明代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它想象丰富,故事曲折奇幻,人物形象鲜明,它从诞生到现在的四、五百年里,不但深受我们中国人喜欢,而且已成为了世界文学中拥有最广泛读者的著作之一 ,被改编成几国文字,还被拍成电影、电视,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3、一提到《西游记》你脑海中会出现谁?为什么?

4、你还知道小说中哪些人物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5、看来同学们都很熟悉和喜欢《西游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而来的课文——三打白骨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书反馈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导读好翘舌音、前鼻音。)

(2)口头填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 ),最后变成 (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先后( )次怒打白骨精,最后终于( )白骨精。

(4)明确人物关系,构架文章结构

(出示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同学们,任何一篇小说中都会有“人物、情节、环境”,我们把它们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我们首先来看看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都有哪些? (板书:孙悟空、白骨精、唐僧)

他们三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孙悟空

三打 三怪 白骨精 三骗 唐僧

二、精读“第一打”,感悟形象

正因为白骨精的“三骗”“三变”,才有了孙悟空的“三打”和唐僧的“三怪”。这就是小说的——情节。那么,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情形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首先来看看 “第一打”。

1、请大家轻声读读2—4段,分别画出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句子和关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性格。(出示学习要求)

2、学生读课文,画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幼儿园大班教案《三打白骨精》 篇5

活动目标

1.为动画片配背景音乐,了解影像中音乐的作用。

2.初步尝试简单的乐曲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3.理解动画片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1.剪辑动画片《三打白骨精》片段(时间约五分钟,消音)。

2.各种乐器。

活动过程

一、欣赏动画片《三打白骨精》

1.边看边讨论:片中的人物可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告诉幼儿影片中每个主要角色即将出场或有事情发生时都会有一段独特的背景音乐,音乐可以使人们知道马上就有重要事情发生,并能增加视觉效果。

二、将动画片分成四段讨论配乐

1.第一段: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出来时可以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引导幼儿分析人物的不同特征)

2.第二段:白骨精出现时应该是什么样的音乐?孙悟空与白骨精第一次打斗时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

3.第三段、第四段:第二次、第三次打斗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引导幼儿知道三次的打斗音乐应该一次比一次强烈)

三、幼儿自行分成四组分别为四段动画片配乐

1.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乐器来配乐。例如孙悟空与白骨精打斗时可以用架子鼓来烘托打斗气氛;唐僧念紧箍咒时可以配上碰铃刺耳的声音等等。

2.各小组分别进行乐器合成练习。引导幼儿根据情节选择合适的乐器以及注意各乐器合成时的和谐。

3.启发幼儿想象除了用乐器来配乐,还可以用什么来配乐?(例如自己的嗓音、教室中的器具等。)

四、将动画片与配乐合成。

第一次,让幼儿自己选出几位同伴对白,其他的进行配乐。第二次配乐时录音,制成配乐音带,让幼儿边欣赏动画片边听听自己的配乐,找出不和谐的地方,再进行第三次配乐。

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星期五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正因为有了白骨精的“三变”,所以就有了孙悟空三次棒打。那么,这白骨精是怎么变的呢?请大家浏览课文,用“------”划出妖精“变”的语句,读读想想,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二、精读课文

(一)研读白骨精“三变”。

一变: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1、出示以上句子,指名读,说说从中读懂什么?

2、组织交流。

(1)妖怪神通广大,消息灵通,悟空刚走就来。

(2)恶毒、凶残、自私,吃别人的肉,自己长生不老。

(3)法术高明,摇身就能变。

(4)很狡猾。

a.为什么把自己变作“美貌”的村姑?看插图说形容美貌的词语(眉清目秀  唇红齿白  如花似玉  花容月貌  亭亭玉立  婀娜多姿  花枝招展)

b 如果说它用“美貌”来迷惑八戒,那么它又用什么来打动唐僧?(善良)?哪里可以看出来?(特地 请 用斋)

3、教师小结:这样一个既美貌又善良的村姑,真是人见人爱,谁还会怀疑,谁还会防备。这妖精真是太—— 狡猾,太善于伪装自己。它送饭是假——吃人是真。从哪里看出来?(径直 径直是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这分明就是冲着唐僧来的。)

二变: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1、出示以上句子,指名读。

2、讨论,如果说第一变,白骨精把自己伪装得既漂亮又善良,那么这一次它又把自己伪装得怎么样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年满八旬 老妇人 手拄竹杖 一步一声 哭” 很可怜,值得同情,尤其能赢得唐僧这样的人同情。)

3、教师小结:这个妖怪可真坏!

4、这句话中还有哪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为什么?(闪   闪是突然出现的意思,动作非常快,非常敏捷,对于一个年满八旬,走路都要拄竹杖的老妇人,怎么可能有这个动作,这哪里是人,分明就是妖怪。 这一闪没有躲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没有躲过我们的火眼金睛。

过渡:如果说第一变,第二变还能让人看出点蛛丝马迹,看出点破绽,那么这第三变,就变得不着痕迹,简直就是天衣无缝了,为什么?

三变: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1、出示以上句子,读读,想想:这次它为什么又变成了白发老公公呢? (证明前面被孙悟空打死的是他的妻子和女儿,他们是一家人,是人不是妖,让唐僧觉得自己徒弟连伤两条性命,罪不可赦。)

2、白骨精变来变去目的是什么?(吃唐僧)怎样能吃到唐僧呢?(赶走孙悟空)怎样才能赶走孙悟空?(给他带上“滥杀无辜”的罪名)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妖怪存心要孙悟空带上“滥杀无辜”的罪名?

出示句子:

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小结:妖精把假尸首扔在了地上,把“滥杀无辜”的罪名戴在了孙悟空的头上,这个妖精真是用心险恶,坏透了,坏主意是一个又一个,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叫——诡计多端。相机板书(白骨精  诡计多端)

过渡:但任你白骨精怎样诡计多端,怎样骗术高明,都逃不脱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你会“三变”我就会“三打”。下面请大家用红笔画出孙悟空三打的句子。

(二)研读孙悟空“三打”

出示三打的句子:

1、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唐僧连忙扯住悟空。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2、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3、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读第一打:

抓关键词:举起  就打  劈脸一棒

议一议:①从中可以读懂什么?(从“举起  就打”可以看出孙悟空嫉恶如仇,见恶必除,除恶心切   打得急)

②“劈脸就打”为什么打脸?(揭开它漂亮的外皮,暴露它丑恶的真面目。)

过渡:打的是要害,可惜被师父一拉扯,没打死,让它跑了。

《三打白骨精》教案 篇7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      2、学科:语文

2、课时:2

3、课前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阅读《西游记》。

教学课题    燕子

教材分析

本文围绕“三变”、“三打”和“三拦”展开。作者采用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主要部分虽情节基本相同,但是叙述内容不断变化,所以没有给人重复冗长之感,相反更能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也更能体现降魔除妖的不易。比如,白骨精的“三变”:一变村姑送斋饭,使了美人计,二变找女儿的老婆婆,使了苦肉计。三变老公公,刺激唐僧,让他赶走孙悟空,使了离间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六要素并复述课文。

2、学会妖、斋、蛤蟆、咒、瞒等生字,认识拎、箍、癞。理解径直、哀告、蒙骗等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采用讲授、启发多媒体等策略,更好地将学生的感受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引趣。

1.简介《西游记》。放《西游记》主题歌,[%ce%f7%d3%ce%bc%c7%d6%f7%cc%e2%b8%e8]&cat=0&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ba%ef%b8%e7++%ce%f7%d3%ce%bc%c7%d6%f7%cc%e2%c7%fa&si=%ba%ef%b8%e7;;%d5%c5%ce%b0%bd%f8;;848137;;268137&lm=-1&mtid=5&d=5&size=3145728&attr=0,0&titlekey=579757877,2137696989&mtype=2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西游记》里其中的一则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出示图片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

①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②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2、读后检查。(略)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 (提示:可采用“找重点段”分段法)

2.分段讨论:可以有两种分法:

第一种全文分三段,三次怒打为一段,首、尾各一段。

第二种分法:三次怒打独立成段分成三段,首、尾各一段,共分五段。

四、精读第二段。

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嗅、凝视、吆喝、举、打、识破、追赶)

说说“以”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

5.按三步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指名三人各读一层。

6.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

7.总结学法:

① 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 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③ 分层次一按三步分三层。

④ 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

教学反思

我们要解决的就是让学生读通课文,了解大意,理解生字新词。平时,我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单板的,虽然学生都是比较配合的,但是自己感觉课堂死气沉沉的。这节课,我就尝试了一种新的学习形式,用比赛的方式去学习。学生一听到要用比赛的方式学习,个个都打起了精神。一看到学生这幅兴奋的模样儿,我自己也热情高涨起来。紧张激烈的比赛,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在比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六年级学生的竞争意识逐渐增强,拥有了竞争意识,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但是,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良性的竞争意识。就拿这节课来说吧,虽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充分的体现,但是场面稍微有点失控。在课前,我预设的结果是平分秋色,因为这样不伤和气。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    学校:潍坊市青州市庙子镇兴旺小学   姓名:郭怀昕

职称:中学高级   电话:041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庙子镇兴旺小学     邮编:262503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篇8

小时候,最不喜欢的一段《西游记》故事可能就是《三打白骨精》了。为什么?生气。首先是生唐僧的气,肉眼凡胎,是非不分,明明是孙悟空斩妖除魔,可是却被唐僧屡次冤枉;其次是生猪八戒的气,这个呆子为了一己之私,嫉贤妒能,一直在旁边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尤其是最后,虽然打杀了白骨夫人,但是孙行者还是被师傅赶回了花果山。此时不仅悟空眼里含泪,就是我也是义愤填膺。直到长大了,才明白原来这正是作者行文妙绝之处,文似看山不喜平,情节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在这里一波三折,达到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的作用。有学生问我,为什么要“三打”,“一打”不行吗?一次成功不更能反映出悟空的本领高强吗?其实不然,俗语说,红花还要绿叶配,对手越强越能显示出自己胜利后的伟大。妖怪除得越难,越能显示孙悟空的本领。

和原文相比,文章做了以下几处修改:第一,大段的环境描写被删除了。环境描写作为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对于渲染环境,烘托人物,表达感情起着很大的作用。原文中除了强调山势的险峻之外,还有不少虎狼猛兽的描写。我以为,删除是需要的,但是不应该删除这么多,最好把猛兽这一段补上。假如有了这些恶劣环境的衬托,那么妖怪的出现就更顺理成章了。山高岭峻,虎狼横行,孤女一家独身而行,就算不用“火眼金睛”,也会感觉不正常。第二,对于妖怪变幻而成的村姑外貌的美进行了较大的删减,或许编者以为这里有“色诱”之嫌,因此略用“春秋笔法”,连带着把八戒的丑态也一并勾销。其实,我相信六年级的孩子能够区分出善恶与美丑。外表的美艳或许正掩盖着丑陋的内心,就像文章里的白骨精一样。第三,删除了三打过程中猪八戒的“恶劣”表现。孙悟空被赶其实和八戒的关系更大。正是因为猪八戒这等小人屡进谗言,孙行者才最终被师傅赶走。第四,修改了故事的结局,或者说斩断了故事的结局,白骨夫人被杀并非最后的结局。当然从一个篇章的完整性来考虑,这样修改还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修改呢?那就是三打的基本情节,以及主要人物的基本形象。第一打,白骨夫人变成村姑,手拎斋饭,花言巧语,诱骗三藏师徒,可见妖怪的狡猾。三藏一再推辞,倒不是因为不饿,而是因为这顿斋饭原来是为了村姑的丈夫所准备的(原著中有),到底是个有道高僧。反观八戒就顾不得这些了。一个“夺”字,把这位的贪吃刻画得淋漓尽致。难怪最后求得正果之后,还被封为“净坛使者”。悟空看见妖怪就要打,可是被唐僧一把“扯住”。悟空不听,一打白骨精。结果白骨精逃走,悟空被师傅责怪。

第二次打,妖怪变成老妇人。可惜一个“闪”字让妖怪露出了马脚。八十多岁的老婆婆怎么可能有如此灵活的身手。尽管原著中没有这个 “闪”字,但是这里加上是神来之笔。悟空当头就打,确实有些鲁莽。尽管忠心耿耿,但是太过独断专行。也为后来的被逐埋下了伏笔。唐僧“惊得”从马上掉了下来。一个“惊”字把唐僧的胆怯和懦弱以及“愚善”显露无遗。这里何尝不是对于“佛”的一种批评。面对君子,我们可以善对之,可是面对一心想要取你性命的恶人,难道还要一味的讲善?恶人不去惩治,反而要把好心的猴子赶走。世间有时颇多无奈,善恶不分,美丑不辨。呜呼!孙悟空再能耐,也逃不出佛祖的五指山。可见再有本领的人也需要约束。紧箍咒就是对自由的一种约束。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就算有也会害人害己。这样看来假如没有了这个约束,那么孙悟空也就不会成为“斗战胜佛”了。

第三次打,白骨精又变成了一位老公公。孙悟空这次学乖了,吃一堑长一智。藏“棒”“笑”说,既迷惑妖怪,又充满自信。而且请来众神作证,张开天罗地网,看你能往哪逃。白骨夫人终于被打回原形。作为《西游记》中的第一主角,孙悟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他的机智勇敢,坚定忠诚,在这一个故事中得到了很好地展示。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去阅读《西游记》,领略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精彩。再大一些,可以读一读《大唐西域记》看一看真正的唐玄奘和《西游记》中的艺术形象一样不一样。这一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