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计划 > 书法教学计划(优秀7篇)正文

《书法教学计划(优秀7篇)》

时间: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书法教学计划(优秀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书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增进对汉字的了解。

2、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感受汉字的美。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欣赏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欣赏汉字书法,感受汉字的美。

课前准备:

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搜集优秀的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种特殊艺术的载体,从古至今,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赏析书法作品。

2、引出课题。

3、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1)学习书上的两幅作品作出评价,感受汉字的美。

(2)读读《赞汉字》一诗中的词语来赞美王羲之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3)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优秀的书法作品。

(4)结合课文所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欣赏王羲之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并对作品作出评价,我感受到了汉字字体的多样性,认识到书法是一种艺术。

2、我会读《赞汉字》。

3、我会用《赞汉字》一诗中的词语来赞美王羲之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4、我还知道了一些欣赏书法作品的方法。(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如何赏析书法作品

1、是赏析书法既要对作品宏观把握,又要细微的观察。

2、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体现的意趣和哲理。

3、是布白包括字、行气、章法。

4、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游历了欣赏汉字书,说说对汉字书法的新认识。

2、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优秀书法作品。

3、自主创造书法作品(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四、知识拓展延伸

动笔写一张自己最满意的书法作品,然后和同学交流。

《书法》教案 篇2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落实课标

一、文字与书法的发展脉络

二、主要书体概要

三、重点问题突破

1、文字的重要意义:

记录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和复杂的社会现象,传播交流和传承人类文化;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

2、秦朝统一文字历史意义:

克服了广阔帝国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障碍和文字障碍,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魏晋书法成为自觉艺术的条件

①字型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是书法艺术形成的前提条件;

②魏晋时期士人群体形成是把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内在动力;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提供了基本条件。

4、时代特征与书风的形成

①唐代国家统一,繁荣强盛,开拓奔放,书法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的草书狂放洒脱;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注重法度规范,雍容遒劲;

②宋代重文轻武,商品经济繁盛,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书法追求个性与韵味,忽略法度与规范,尚意轻法;

③明朝商品经济繁盛,市民文化发展,书法艺术进一步世俗化、平民化;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腐朽,皇权专制走向顶峰,思想文化专制强化,一方面出现僵化呆板的馆阁体书法;另一方面,反传统的思想文化产生,出现“扬州八怪”为代表的个性化艺术。

《书法》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陶冶情操。

2、掌握书写技法。

3、培养市级书法特长生。

二、临习范本

1、基础楷书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帖。(必学书体)

2、东晋王羲之行书《兰亭集序》、《圣教序》魏碑《张猛龙》魏碑《董美人》智永草书《千字文》等帖。(以上书体可选一种)

三、理论学习

1、清黄自元《间架结九十二法》

2、《中国书法简史》

3、唐孙过庭《书谱》

4、历代碑帖善本

四、课时计划

第一阶段:结合“永字八法”学习楷书基本笔画和笔画饿变化共54课时。(初一第二学期、暑假)

第二阶段:临帖创作四字楷书大字作品一幅共15课时。(暑假)

第三阶段:楷书偏傍部首的组合规律,及《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共45课时。(初二第一学期)

第四阶段:独立创作四十字楷书作品一幅共45课时。(寒假)

第五阶段:深入研究楷书,提高审美能力,完成百字以上作品共60课时。(初二第二学期、暑假)

第六阶段:学习《中国书法简史》,学习用第二书体创作二十字以上作品一幅共30课时。(暑假)

结合学习及考前情况,30课时为机动课时。(初三第一学期)

书法教学计划 篇4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且自身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会大有裨益。因此,本学期的书法兴趣小组根据书法的自身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设计以下教学计划:

一、活动目的:

通过书法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书法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每周一下午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书法教室。

3、书法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书法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书法学习无关的事。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5、爱护书法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三、活动内容:

1、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书法常识知识,(书法种类、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

2、以楷书为主,以其他书法为辅,以临贴为主进行教学。

3、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4、欣赏名人名作提高欣赏水平。

四、采取的措施:

(1)书法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书法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周组织一次,要坚持课余活动的原则。

(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书法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书法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书法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字体的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又一朵艺术奇葩--书法;

2、了解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名家、代表作品及其特点,懂得欣赏书法艺术作品;

3、养成练字的好习惯,能写一手漂亮字---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培养高雅的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

1、了解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名家、代表作品及其特点,懂得欣赏书法艺术作品;

2、养成练字的好习惯,能写一手漂亮字---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培养高雅的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难点:

1、懂得欣赏书法艺术作品;

2、养成练字的好习惯,能写一手漂亮字---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知识链接:

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演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商代的甲骨文已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所渭"六书"的文字特点(也称作造字法)。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牛骨上的文字。商周两代青铜器铭文被称为金文。秦刻石鼓文为最早的石刻文字。先秦的文字在书法学上统称为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书同文字"推行了规范的篆书,被称为"小篆",同时流行的还有以利于快和便当书写的"隶书",在两汉时期,成为最主要的应用文字,最著名的汉碑有《张迁碑》、《曹全碑》、《石门颂》等。同时草书在文人士大夫当中逐渐兴盛起来,魏晋南北朝是正楷确立的时期,到唐代楷书成熟,汉字的基本笔划已经定型。魏晋南北朝也是行书和草书大发展的时期,书法艺术成为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时尚,产生了中国古代的"书圣"--王羲之。

先秦:甲骨文——金文——大篆秦汉:小篆——隶书魏晋南北朝:楷书——行书——草书

(书海奇趣:隶书相传为秦朝程邈所创。程邈为县狱吏,因得罪秦始皇,被关押于云阳狱中。其时政务多端,文书日繁,小篆不便于速写。程邈身为狱吏,深知小篆难以适应公务,便在狱中创造了隶书。这种隶书特点是扁阔取势,结构简单,笔画平直,有了波磔,与小篆相比,书写方便,易于辨认。秦始皇看后大喜,不但赦免其罪,还提升其为御史。这种字因是徒隶所创,又首先在徒隶中使用,所以称之为隶书。)汉字之美:造型之美笔法之美-------书法美

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符号系统,而符号的图案特征是书法创造的前提。如"艺术"一词的"艺"字,甲骨文写成" "表示人种植行为,英文的"Plant"也表示种植的行为,这两个动词都表示了抽象意义上的种植动作。但是" "字本身在视觉上比"Plant"更生动,具有象征意义,这是一个图案化了的跪着的人在种植。他可能包含了"仪式"的成份,体现"崇敬"的感情色彩,具有了造型的意义。这样以具有个性的笔法和图案构成把它书写出来,就具有了造型和书写的双重美感,即书法美。而"Plant"却只有一定的书写美,而没有象形图案的意象美。

书法美是造型美和书写美的高度统一,在中国写意艺术传统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成为古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段。

中国的书法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几千年演变出了,真、隶书、篆、行、草等书体。也出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书法家,为了解书法的历史,我们一同走进书法的世界。

欧阳询是唐代初最具代表的著名书法家。其书初学二王,吸收汉魏晋以来隶法,别创新意,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自成"欧体",对后世影响深远。张怀《书断》称其书:"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欧阳询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碑刻《九成宫碑》广为后人临摹练习。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早期师从卫夫人,后博览名家法书,博采众长,精研体势。草书多取法张芝,楷书师法钟繇,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创立了妍美流便的王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王羲之楷、行、草无所不能,所书《兰亭序》尤为脍灸人口,被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等书法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

书法教学设计 篇6

设计意图:

书法的练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养成做事专心,持之以恒的良好行为习惯。本次活动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锻炼幼儿小肌肉的发展为主,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发现书法的魅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感官让幼儿感受书法的美,以视觉来让幼儿感受书法的环境,用听觉感受音乐带来的安静柔和的书法氛围。用动手书写让幼儿树立从小写好字的行为意识。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书法的由来。

2、感受中国书法的魅力,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展。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认识书法,了解书法。

2、活动难点: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活动准备

基本准备:

书法作品照片若干、文房四宝、艺术品照片若干、宣纸、图片、白纸、各种各种的汉字球。

其它准备:

轻音乐、古典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并进行书法作品欣赏。

1、教师: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谜语,大家开动自己的小脑袋来猜一猜吧。

谜语:一个矮矮人,穿的短短裙,走的弯弯路,说话细又明。(打一文具)

谜底:毛笔

对,是毛笔。所以啊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了解一下关于书法的故事

2、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边听古典音乐边观看书法作品和艺术品。

二、出示王羲之作品、并展开讨论。

1、教师拿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图片,并讲述王羲之的故事。并让幼儿自由讨论。说说对书法的初步认识,了解什么叫书法以及看到这些字的感受是什么?

王羲之是中国有名的书法家,他很厉害。从小就开始就进行书法练习,幼年的王羲之曾跟随书法家卫夫人学书,并且深得卫夫人真传。王羲之为了写好字每天都在门外面的缸洗毛笔最初水还是清的,后来水就变黑了。王羲之的书法也就写的越来越好。

2、让幼儿自由讨论。说说对书法的初步认识,了解什么叫书法以及看到这些字的感受是什么?并拿出文房四宝并简单讲解文房四宝的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

三、分组活动、并进行毛笔练习。

1、练习写毛笔字,教师针对不同的小组教授不同的毛笔字写法。

①故事练习法:写字握笔的五个手指,就是五个用力推车上山的互帮互助兄弟,有的手指负责推车,有的手指负责拉车,剩下的手指负责扶住车,最小的手指则是负责在一旁鼓劲加油的,五个手指需要分工合作缺一不可,所以要想写好字,必须要让五个手指互相配合才行。

②游戏练习法:小手是小警察,指挥的方向正确了,毛笔就能听从你的指挥,我们来学做小警察:右边手臂弯曲于胸前,成小警察状,然后将毛笔当作指挥棒竖着交给小警察,让孩子用食指、中指、大拇指轻轻握笔并运笔。

③儿歌练习法:握笔要直、拿笔要紧、掌要竖起、手心需空、笔竿对直鼻子。

2、让幼儿利用毛笔在白纸上进行涂鸦,激发兴趣。

四、整理工具、分享交流经验。

1、教师介绍如何收拾整理工具,并让幼儿进行简单整理,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玩游戏:我会帮汉字宝宝找家(方法:分小组提供不同汉字球和行书、楷书盒子。让幼儿对比进行分类,对比汉字球身上的字有什么不同,让后放进相对应的盒子里面。)

2、经验分享。

让幼儿展示自己自己小组的涂涂写写,让幼儿看看自己小组写的字与其他小组有什么不同。

五、教师总结、展示作品。

1、伴随音乐结束让教师表演书法,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书法,了解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

2、教师帮助幼儿把今天所书写的作品粘贴在作品墙上。

六、作品分享。

让幼儿把今天学到的内容分享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基本了解了什么是书法、简单的知道了一些关于书法的小窍门,对书法的涂涂写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效的帮助幼儿了解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书法)。且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并积极配合老师。虽然在此次活动过程中幼儿会把墨水弄在自己手上,但在之后的活动中教师可以注意一下提醒幼儿不要把墨水弄在自己的手上了。

《书法》教案 篇7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笔顺规则。

(一):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笔顺规则(一):先横后竖,先撇后捺。提高捺画的书写质量。

教具准备:

书写用具、挂图、米字格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表扬班里刻苦学习写字的同学。

三、 讲授新课。老师出示课题:第十一课:笔顺规则(一)。出示挂图“十、干”,请同学们说出笔顺。老师此时板书:先横后竖。 分组观察“十、干”的特点; “十”的特点:

1、笔顺:先横后竖:

2、这两个笔画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3、笔画粗细比较;

4、这个字大致成什么图形。 “干“的特点,老师可依“十”的特点,请同学们总结出规律,启发学生思考。老师出示“人、入”的范字挂图,请同学们说出笔顺。老师板书:先撇后捺。 在老师的启发下,分别说出这两个字的特点,并提示学生写“捺”的注意事项。

四、 巩固练习:完成第十一课作业,硬笔部分提出:捺的书写要自然。老师放音乐,巡视行间,随时纠正学生的坐姿、执笔及书写时的毛病。

五、 总结:展示作业,表扬书写好的及进步大的同学,号召同学课下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