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正文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时间:

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是细心的小编飞白帮大伙儿找到的5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借鉴。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公开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能描述秋雨过后的早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秋雨过后大自然的美,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重难点: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体会秋雨过后地大自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

你们喜欢秋雨后的景色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秋雨后的美景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快速地朗读课文,圈画出要求会认的字。

2、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读。

3、师正着,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整体感知内容

1、带着生字在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你喜欢哪一部分?

2、师生交流初步的感觉。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原因。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生字。

2、交流写好每个生字的方法。

3、老师重点范写生字。

4、学生练习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5、给生字扩词。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会认的字:洼、印、凌、增、棕、靴

会写的字: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6个生字,学写13个生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欣赏秋风秋雨的美景。

二、熟读课文

1、教师放录音读课文,学生跟读。

2、小组内朗读课文。

3、教师指名读课文。

4、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交流读后的感受: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哪些地方写得非常美呢?

6、假如你走在那样的水泥道上,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三、感悟美景

1、出示课文插图。

2、看着插图找找课文中描写插图上内容的句子。

3、课件出示关键语句。

(1)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2)道路两旁的法国……叶子。

(3)水泥道像……路的尽头。

(4)每一片法国……水泥道上。

(5)我穿着……歌唱着……

4、有感情地朗读课件上地内容。

5、选择喜欢地句子多读几遍,说说喜欢的原因。

6、这些句子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你能仿写几句吗?

7、“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你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四、拓展延伸

你去上学的路上,看过哪些美景呢?试着写一段话,表达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公开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

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3、积累优美的段落语句。

教学重点

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陶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你见过哪些美丽的景物,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美丽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课学习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铺”的读音。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

2、小组互相检查。

3、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示给同学们听。

三、生字的教学

教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学生自学“泥、院、印”并交流识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美丽迷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

2、上节课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来体会作者写出了水泥道的何种之美?

二、新课学习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表现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出什么样的美丽。说给大家分享。

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么意思,换成“晴朗”可以吗?表达有区别吗?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粘”这些词语感受到了秋天梧桐叶的色彩美,而“湿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湿、温润展示出来,一种秋色下温润美丽的景色展现眼前。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逼真。熨帖、平展,写出了梧桐叶的状态。那么,熨帖是什么意思?

4、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5、这篇课文抓住了哪些事物进行描写?

三、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句子

四、课堂总结

作者观察细致、语言生动,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独特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我们一定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

五、课堂作业

1、课堂小练笔:写一写你上学路上发现的美景吧,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课文表现水泥道美丽的句子。

板书设计

色彩美

灵动美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公开课教案 篇3

课前分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我”在上学的路上偶然发现了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 水泥道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展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 水泥道的热爱。

关注文本: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认识自然、走进自然的愿望,帮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实现自由无忧的童年,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注重结构:文本结构清晰,其片段特征鲜明。先是写了一整夜的秋风秋雨,等天放晴了,背上书包去上学,然后用金黄的叶子对铺满 水泥道做了一个具体生动的描述,最后写道,我家门前的水泥道真的很美。结尾呼应开头,点明中心,使文章融为一体。

注意用词:文中用词准确生动,很多词语充满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比如《明明》描写的是秋风秋雨一夜之后的晴空万里,文中的“天开始放晴”和“波光粼粼的水坑”等词语就详细描述了这一点。“铁铁”“平展”“凌乱”等词语,详细展现了作者观察到的不同秋景。

讲究修辞:文中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文字生动有趣。例如,“水泥道铺着一张彩色地毯……”铺满落叶中的水泥道被形容为格外美丽;“你看,就像两只棕色的鸟、”一句话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写下了我走在水泥道上时一种幸福舒适的心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洼、阴”等6个新词,写“蒲、泥”等13个词,写“水泥、清”等15个词。

2、感性读课文,体会作者写的水泥道之美。

3、可以用“清乱”等多种方法理解单词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方法。

4、能够提炼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5、可以模仿课文或“阅读链接”,三言两语写出上学路上或放学后看到的风景。

教学重点

可以用多种方法理解“清晰、凌乱”等词语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理解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者善于发现美、描写美、欣赏美。

教学策略

识字环节允许学生使用所学的识字方法独立阅读。书写环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结构特点,然后更加注重关键笔画,从而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不理解的关键词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想象图片等方式理解。在阅读学习中,可以通过反复朗读和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水泥道的美和作者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感受力、美感和辨别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程表

2课时

第一节课

班级目标

2、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首先,介绍情况以揭示主题。

1、老师的问题:同学们,现在是秋天。你观察上学和放学路上的变化吗?落叶多吗?

预设:秋天到了,树叶变黄,有些树叶从树上掉下来。

2、揭秘话题:铺满落叶之路是怎样的?我们去看看吧!

3、在黑板上写字,一起读题目。(板书:水泥道5 铺满金色巴掌)

4、引导式提问:看完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预设:为什么巴掌是金色的?

2: 水泥道上怎么会有铺满金色巴掌?

5、展示图片,介绍法国梧桐树。

6、老师提问:关于梧桐树的介绍,请把梧桐树和巴掌联系起来,说一句话。

预设:秋天到了,棕榈般的叶子从梧桐树上落下。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从视觉图片入手,符合儿童认知规律,通过引入图片和提问话题,提高学生阅读预期,预热课程。)

二、一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己读课文。

作业:请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2、学习新单词。

①我会认出来的。

所有的学生都非常认真地阅读。背课文中的单词怎么样?

1)展示单词,读两遍,然后读名字。

注意正确读法:平舌音“渐增而褐”,前鼻音“印”,后鼻音“陵”。

②谈谈识字方法。

你是如何记住这个新单词的'?说说你的识字方法。

预设:学生可以说“加一加,换一”。

老师指导:这个班形声字很多。你能用形声字的规则举例吗?

预设二:“泥”是形声字,左边部首是形声字,表示意义。右边“Ni”在声音旁边,表示发音。

老师指导:我们也可以通过读单词来深刻理解单词的意思。

(3)自由练习阅读,带动火车阅读。

(2)我会理解的。

教师指南:你如何理解下列句子中的单词?

1、预设:我理解“明确”就是联系上面的方法“明确”,因为在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一句话是“开始明确了”。

预设二:“烫”就是执着,我查字典发现的。

预设三:“不整洁”的意思是没有章法,我从上面猜测是“它们没有排列整齐”。

(3)我会写字。

(1)展示词汇。读名字,一起读,读名字。

②学生观察结构特征。

(3)引导容易出错。

(3)学生练习写作。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生词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多关注重点笔画和易错笔画,正确规范书写汉字。)

第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落,用横线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分割文本并阐明层次。

(1)小组讨论与交流: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课堂交流,层次分明。

(相机板书:水泥道秋风秋雨一夜见美景)

(设计意图:将文本分成自然段落,总结每个自然段落的内容,明确文本的顺序。)

第四,总结提高。

1、老师总结:经过一夜秋风秋雨,门前的水泥道真美!这节课,我们解了生词,扫清了阅读障碍,整理了课文顺序。课后请好好读课文,并认真写两遍生词。

2、抄写并积累“水泥,清理”等15个字。

5、课堂作业设计。

1、我会写字。

尼·tǔ·伊奥·扬·切达·奥·派·利盖·塞

( )( )( )( )( )

2、根据图案写单词。

晶晶() () () ()

金黄色()()()。

闪闪发光的()()()。

3、连接并形成适当的短语。

明亮的水坑,五颜六色的小拍打。

棕色的天空,金色的地毯。

闪闪发光的树叶小心翼翼地歌唱。

金鸟快乐地数着。

参考答案:

1、土壤足迹的后期排列规律。

2、红色是匆忙和黑暗的。

考虑活动、活动和手势。

一步一步,谦恭可爱。

3、晴朗的天空,棕红色的鸟儿,波光粼粼的水坑,金黄的树叶,五颜六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小心翼翼地数着,快乐地唱着。

第二节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验和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 水泥道上的行走,产生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理解、走进自然的愿望。

2、能够结合上下文运用“清乱”等各种方法理解单词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方法。可以提炼出你喜欢的句子。

3、可以模仿课文或“阅读链接”,三言两语写出上学路上或放学后看到的风景。

首先,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老师转场:路两边的法国梧桐树都掉了金黄的叶子。这片带雨滴的叶子,当它们落下来的时候,紧紧地贴着湿漉漉的水泥道。

2、老师问:看完图片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谈论自己感受到的美。

3、打印你在脑海中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和同学一起读题目。

(板书:铺满金色巴掌中的水泥道)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介绍文字,解读题目。感受水泥道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认真阅读课文,体验情绪。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名字,一起读。

2、老师提问:课文描述的是什么时间?

预设:学生在早上和上学的时候根据句子回答。

3、点名。带着情感阅读第一自然段指南。

(2)研究自然部分2至9。

过渡:一夜秋雨秋雨之后,大自然发生了哪些变化?我有什么新发现?让我们一起欣赏一组图片。

1、学生欣赏秋风秋雨图片,谈感受。

预设:当我看到秋风吹落在地上的树叶,会瞬间让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预设:秋叶随风起舞,随风轻轻飘落,直到地上铺上金色的地毯。秋风之下,我也会和他一起奔跑。

预设三:秋雨凉,驱走了夏天的炎热,给我们带来了凉爽。

老师转场:多少秋风,多少秋雨,落叶装扮大地,五颜六色的秋天在我们眼中是那么迷人。

2、分配任务:自由阅读2-9个自然段落,同桌讨论交流:经历了一夜秋风秋雨,我有了哪些新发现?

3、课堂交流。

1:天气好了,变凉了,地面湿了,蓝天露出来了,树叶从树上落下来了。

(板书:秋风一夜)

预设2:根据课文,学生找到一张描写梧桐叶落在水泥道上的迷人图片。

4、老师指导:找出课文中“清楚”、“压过”、“凌乱”等关键词,用各种方法理解,总结理解单词所用的方法。

5、老师指导: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谈谈感受。

预设:梧桐叶覆盖的水泥道形象,铺上五颜六色的地毯,真的很美!

前提二:通过仔细观察,笔者发现悬铃木的叶子形状像手掌。他这么有思想,我也要学会仔细观察事物。

(相机板书:七彩地毯,金色巴掌)

5、老师质疑:为什么说梧桐叶像小巴掌?

预设:学生会注重外貌和身材。

6、这真是大自然赐予的美景!

7、这个发现真的让我很开心。谁会高兴地读它?

它指的是学生的阅读、男性的阅读和学生的阅读。

8、教师引导思考:当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你在哪里看到的?

小组讨论和交流,课堂上的小组交流。

7、一起读第二至第九自然段,读出其中的喜悦。

8、摘录喜欢的句子。

(三)学习最后两段自然段。

教师引导思维:

1、作者此时此刻的感受如何?

1:我很喜欢雨后的水泥道。

预设2:第一次感觉门前的水泥道真的很美!

(板书:水泥变美)

2、用赞赏的语气读这两段自然的文字。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拓展想象力,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水泥道的美,培养学生感受美、识别美的能力。)

第三,拓展学习和阅读环节。

(一)老师提问:说说看,你认为作者能把水泥道写得这么漂亮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细心观察,丰富想象。

(板书:细心观察,丰富想象)

(2) 1、教师过渡:我们来读一篇文章的节选。作者在往返学校的路上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阅读,老师点名。

3、老师们互相提问和交流。

告诉我去学校的路。

预设:你必须穿过一条街道和一条蜿蜒的小巷。

(2)上学路上看到了什么?

预设:看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烟花店、芝麻饼店、卖石灰麻刀的店、染坊、、、

(3)“我”有什么感觉?

预设:百看不厌。

(设计意图:扩大材料的阅读面,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理解作者的细心观察,更全面地理解这篇文章。)

(3)看图认叶。

1、到处观察,处处有美景。老师,你知道这些叶子吗?

2、学生集体回答。

第四,课堂作业。

1、分配任务,第一次尝试你的技能。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上学路上看到的美丽秋景。希望同学们能向作者学习,善于用心去观察和感受身边美好的事物。让我们写啊写啊!

2、展示片段,欣赏和评价。

学生练习阅读自己的片段,而其他人则进行评价。

动词 (verb的缩写)板书设计。

5+金色巴掌中的水泥道。

夜秋风夜秋雨。

铺满金色巴掌 水泥道彩色地毯和金色巴掌。

水泥道振美

教学反思

本单元着重运用各种方法理解难词。能够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难词,是三年级语文训练的必备要素。只有理解词义,才能理解句子片段和整篇文章。因此,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的第一堂课上,我重点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理解单词,从而为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打下基础。在新词的处理上,从认识和阅读新词到写新词,指导更加细致。在理解难词时,我通过经验和学习,引导学生讲述多种理解单词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的阅读形式,让阅读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让学生每次在阅读的过程中都有所收获,比如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阅读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带着情感进入乡村,与主人公一起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铺满3上的快乐和喜悦。但是,我总觉得对语言美的感知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我觉得是因为学生的感受没有恰当地结合起来引导情感阅读,所以这个环节不够充分。

学会认真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每个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能力。通过仔细观察,本文作者有了新的发现,描述了雨后水泥道的变化,尤其是铺满金色巴掌和水泥道的描述,更加生动。文章写得漂亮,让学生受到美的影响,同时学生真正懂得了如何仔细观察,这是理解事物的前提。人机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变化的兴趣,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后作业设计

1、相似字符的组词。

铺()泥()院()排()然后()排()。

葡萄牙(尼泊尔)(已完成)(案例()测试()不是()。

根据原文填空。(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已经落叶了()。这片带着雨滴的树叶,当它们落下来的时候,粘在了()的水泥道上。

3、模仿句子。

(1)法国梧桐树的每一片落叶都像一只金色的手掌,紧紧地、平平地粘在水泥道上。

(2)你看,就像两只棕红色的鸟,在秋天的树叶间欢快地跳跃、歌唱。

4、理解课文,填空。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本文主要描述(季节)的美,发现这个季节还是有美景的。

1、床和水泥场定期布置。

葡萄修女完成衡量对错的例子。

2、金黄色是紧紧湿润的。

3、例:

(1)花开得越来越密,很快就被树枝盖住了。再仔细看,就像一个活泼的小喇叭,正大力地吹着。

(2)秋天来了,树上的金红色果实露出了笑脸。她朝我们点头微笑。

4、秋天铺满金色巴掌 水泥道金黄的稻田,硕果累累。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公开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法国梧桐树(课件出示2)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法国梧桐树。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课件出示3)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可达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花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

3、谈话导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法国梧桐树有着密切的联系,板书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

(2)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请你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

预设:秋天到了,巴掌似的树叶从梧桐树上纷纷落下。

二、学习生字、认读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字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4:生字)

pūníjīnɡjǐnyuànyìnpáilièɡuīzéluànzōngchí

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

指名领读,正音。

“则”是平舌音,“迟”是翘舌音。

“紧、院、乱”是前鼻音,“晶”是后鼻音。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5:词语)

wāyìnlínɡzēnɡzōnɡxuē

水洼印着凌乱增添棕红色雨靴

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后鼻音。

3、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指名读。齐读。

5、(课件出示6)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交流一下。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预设:我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理解“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因为上一个自然段有句话“天开始放晴了”。

预设:“熨帖”就是紧贴的意思。我是通过查字典查到的。

预设:“凌乱”就是“杂乱无条理”的意思,我是通过上文的“它们排列得并不整齐”。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理清层次。(课件出示7)

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第二段(第2至9自然段):“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三段(第10至11自然段):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3、熟读课文。

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8)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铺、泥、院、列、棕、迟。如“铺”,“钅”是形旁表义,表示这个字和金属有关,“甫”是声旁,表音。

(2)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排:扌+非规:见+夫则:贝+刂

(3)组词巩固:如“铺满水泥泥塘水晶院墙规则排列凌乱棕红色迟到”

3、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田字格课件,弄清生字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并交流:

“铺、泥、院、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印列规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迟”半包围结构,“尺”的最后一捺变成点。

师重点指导“规、印、泥”。

“规”左右结构,左边的“夫”的捺变成了点,右边是“见”,不是“贝”。注意笔画的穿插和避让。

“印”左右结构,第二笔是竖提,右边是单耳旁,不是双耳。

“泥”左右结构,第七笔是撇,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

指导。

五、反馈检查,比赛认读。

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

的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的多。

3、同位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指出读的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

设计意图: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图片介绍,通过课题质疑,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10图片)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很美)

3、(板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评读。

2、(课件出示11)秋风秋雨图,让学生谈感受。(板书: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预设一:当我看见这些无比巨大的森林,被秋风吹落在地,心里头有一种甜滋滋的感觉,因为它美,瞬间会让我感到,这里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秋天的叶子会跟着秋风伴舞,它随风,轻轻的落下。落下。只到地上铺成一个金黄的“地毯”,在秋风之下,我也会跟着它奔跑。

预设二: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指导带有美好的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九自然段。

谈话过渡: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有了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第二至九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课件出示12)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板书: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高兴,大家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

(4)有了新发现后,“我”是怎么做的?(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

读读第二至九自然段,读出“我”的喜悦之情。

2、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板书:水泥道真美)

带有赞叹地语气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读文,阅读链接。

1、(课件出示13)

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

2、学生自由阅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3、互相交流,说说“我”的上学路是怎样的?(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在上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我”有什么感受?(百看不厌)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导入课文,诠释课题,感受水泥道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公开课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xx像xx。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青灵灵)的树叶

板书设计: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发现)(用比喻手法描写)(赞赏)

水泥道上布满落叶水泥道——地毯

落叶——小巴掌

小雨靴——小鸟水泥道真美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首先通过问学生在上学路上有什么发现,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通过PPT课件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把学生带入课文中,让学生在读中抓住重点句子:“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感受水泥道的美。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发现美的乐趣和美带给人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