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反思 >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7篇】正文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7篇】》

时间: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本文是细致的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7篇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章,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打白骨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能用不同的语调与同学合作角色朗读、复述。

3、从读名著入手,立足“三变三打二拦”,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4、以“三变”——“三打”——“二责”为主线,在读懂“变”、“打”和“责”过程中,走近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特别是品读语言,体会孙悟空机智、勇敢、坚定的品质。

5、搜集交流《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从中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找句读句、抓词品词,感受人物形象特征;合作朗读、复述,仿写练笔,感受作者用词构句的精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练习导入:

1、走近名著(把下列作品、作者、人物与事件用线连起来)

《红楼梦》 罗贯中 武松 三打白骨精

《三国演义》 吴承恩 林黛玉 景阳冈打虎

《水浒》 曹雪芹 诸葛亮 葬花

《西游记》 施耐庵 孙悟空 空城退敌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被人们称为“四大名著”。其中《西游记》是中国明代长篇神话小说。全书100回。吴承恩根据唐僧玄奘赴天竺取经的史实,注入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创作而成。故事情节生动、奇幻、曲折,人物既有浓厚的神奇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感。不但我们中国人喜欢,而且也成了世界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广泛的著作之一。

2、揭题:今天我们就走进《西游记》,读一读《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在赏读故事的同时,走近作者,感受作者笔下的个性鲜明的人物,感受作者精妙准确的语言,你们有兴趣吗?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前( )次都被白骨精逃脱,第( )次终于被孙悟空一棒打死。

2、下面我们就先走近孙悟空,感受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动人场景。

三、品度语言,感受人物性格

(一)追溯“三打”,感受孙悟空的性格

1、请你找出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句子,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傅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傅,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3、细细得再读读这几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具体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板书:

着重“当头就打、笑着、予唐僧的责怪和惩罚于不顾”体现机智、勇敢、坚定、本领高强

5、齐读

(二)追溯“三变”,感受白骨精的性格

1、过渡:课文中的“三”还有其他意思吗?(白骨精三变)

2、找出白骨精三次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交流出示句子:

“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山坡上闪出一个……哭着走来”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4、在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板书:贪婪、狡猾、诡计多端

5;其实,不仅从三次描写白骨精变化的句子中感受到白骨精的狡猾,其实文中还有两处比较明显的地方也能看出来。是哪里?

6、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白骨精扔下……”

“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

着重体会“扔、丢”两词,体会白骨精逃跑的非常快,还故意留下假象,欺骗唐僧,体现它的狡猾。

7、齐读句子

(三)追溯两次责怪,感受唐僧的性格特征

1、过渡:孙悟空见妖精当头就打,这引起了唐僧的极大不满。请你找找描写唐僧的句子,读一读,想想唐僧又有着怎样的性格呢?

2、交流句子,出示: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了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但不可再行凶了。”

3、交流感受:着重交流:“责怪、这才有些、一口气、喝道、胡说、无奈”体现唐僧为人善良,也体现出他愚钝。

4、朗读深化:

唐僧本着慈悲为怀,去恶从善的佛理教导着自己的三个徒弟,可如今却连着两次亲眼看见自己的徒弟无故伤及人命,怎有不生气的道理?课文第六自然段与孙悟空的一段对话,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他生气的样子。练一练,你能把他当时的样子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

5、指名朗读

(四)、感受猪八戒的性格

1、同学们,故事还向我们描述了另外一个主人公的形象,哪一句?

2、“八戒嘴谗,夺过……”,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细细品读故事的语言,我们发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传神,有……的孙悟空,有……的白骨精,有……的唐僧,有……的猪八戒。其实这正是《西游记》这部著作的特色之一。当然在赏析人物性格的同时,我们还感受了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深深的被折服。下面老师要给你们留一个作业,那就是学著作者那样,用生动精妙的语言写一个场景。

五、作业:第三次怒打白骨精后,课文没有写唐僧的表现,请你展开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积累词语:

1、同学们,学了这个故事,感受了孙悟空的形象,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词呢?

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平

2、读一读、背一背

二、练习复述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对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更加佩服,对诡计多端的白骨精更加憎恨,那么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吧。

2、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可采用一人讲一段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各组推行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化险为夷、一路平安的。

四、交流《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 如:打闹天宫;八戒大战流沙河、三借芭蕉扇……

五、作业

1、阅读《西游记》原著,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2、把你所知道的《西游记》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

附:板书:

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机智、勇敢、坚定(本领高强、机智勇敢

白骨精:狡猾善变(诡计多端)

唐 僧:心地善良

附窦桂梅老师的教学实录:

一、导入

1、明清小说,板书:小说 说说四大名著,板书:《西游记》 你的脑海中一定会出现谁——

2、猪八戒。师介绍猪八戒的自我评价

3、孙悟空的图片,聊聊他,火眼金睛。

4、这是谁啊?板书:白骨精 取经路上还有哪些妖精?出示妖精的名字。(学生激情高涨谈起妖精的特点)

5、这么多人物,(板书:人物。)必然会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的情节。板书:情节。

故事发生的地方就是——环境。板书:环境。

6、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三打白骨精》,读题。

二、整体感知

1、出示报告单,(小说三要素,中心和自己的对课文的见解)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述说)

三、环境

1、指名读课文中的 “唐僧师徒四人……”

2、自读,有什么感受。

3、出示原文中的片段,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这样的环境,一定会有——妖怪。 有妖怪,必定会发生——故事

四、情节

1、聊一聊起因 指名读(出示段落)师:自言自语是怎么说? 生:自己跟自己说

师: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心里头那高兴啊,那叫——不胜欢喜。

2、师:说时迟,那时快,白骨精开始变了,一共变了几次?(板:三变)愿意聊哪次都行。

3、第一次 生:读相关段落“这时,悟空从南山回来……”

师: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村姑?(美貌)

六年级的同学,要说美貌的词,是一个接着一个。那还不行,你们知道的词和文中的美貌还不够 师:怎么样?

生:闭月羞花、眉清目秀、花枝招展、……

师:看原文中是怎样描述的。 生读

师:有读者在此处批了一个字——妙 妙在哪儿呢?

生:常人看不出这女子的美。师:这美下面藏的是——恶。 师:把感受送进去再读

师:这美中藏的是什么? 生:凶恶 生:她变成村姑送斋饭。

4、第二变 生读

师:出示文字,再好好读读,这一变妙在哪儿? 生:变成老妇人,找女儿。

师:见到过八旬的老妇人吗? 生:拄着拐杖,颤颤巍巍

师:那变成老妇人是为了—— 生:让我们产生恻隐之心

师:试着读一读,让我们看到一个八旬老人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生:读

师:这哭里藏着的便是——恶,藏的是——刀

想到了一个成语生:笑里藏刀

师:现在是哭 生:哭里藏刀

5、第三变 生自由读

师:这是谁做的? 生:出家人

师:诵的是什么? 生读

师:一个字,念的是——善

变成了和唐僧是——同道中人(学生谈起这进唐僧的意见

6、小结

师:一共变了三次,妙不可言。你们真了不起,把这不可言的东西都说了出来。

看顺序,为什么这样变?

生:一变是美人计,二变变成了找女儿的老婆婆,是苦肉计。三变变成了信佛的老公公,刺激唐僧,让他赶走孙悟空,这是——离间计。

师:而且一计接着一计,这叫—— 生:连环计

7、出示歇后语白骨精开口—不讲人话 白骨精送饭—虚情假意 白骨精的饭食—碰也不要碰 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8、小结,板书:有意作恶。所以不叫白骨妖,叫——白骨精。所以,变一次,就得打一次,变两次,打两次,变三次,就打三次。要把这里的恶——打死。

9、聊一聊“打”

生读三次打的相关文字 出示提炼出的三次打:

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

师:为什么这三次打得不一样?生:第一次妖精是迎面走来,没想那么多,所以就劈脸一棒。

第二次老妇人矮,所以就当头一棒 第三次要置妖精于死地,所以抡起一棒。

师:你们知道金箍棒多重? 出示原文中关于金箍棒的描述

师:打得怎么样? 生:打得好、狠、妙、妙不可言。

生分三组读三次打。

10、师:唐僧是怎么样看的呢?

生读相关文字 出示“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不受你歹人的礼”板书:无心向善

读一读

11、师:看,这个故事里有三变,有三打,有三责。你读着觉得重复吗?为什么?

生:因为三变,变的内容不一样

师:三变的内容不一样,三打、三责的内容一样吗?

师:而且,这三次中间有联系吗?一次比一次深。

我想到了歌曲有三段,是为了反复抒情。所以,课文这样写是为了? 生:反复叙事。

师:板书。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写作时反复叙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师:西游记中用到“三”的还有——

12、报告单 出示报告单上半部分。

如果把白骨精替换成被别的妖精,你也可以发现起因、经过、结果

比如换成红孩儿,说说起因、经过、结果

师:你们发现没有,所有的故事都可以像这样,找到起因、经过、结果

整本书都像这个故事,都可以看成是——反复叙事。

13、一路上遇到了那么多妖魔鬼怪,作者为什么要那么写?

生:表现取经的艰辛。生:表现社会的腐败

师:相信到了初中,你对这方面的思考会更深刻。

师:他们到了那么多国家,不管到哪儿,要突显他们的——决心和毅力

我们才发现,人物、情节、环境等都是为了谁服务——人物

五、聊人物 生自由聊一聊

1、聊唐僧和悟空 生读相关文字

师:他给孙悟空留下商量的余地吗?那该怎样读? 生读

采访唐僧:山势险峻……你就没有想到会有妖精出现,要吃你?

你说孙悟空无心向善,那在你心中的“善”是什么?

学生小组聊 交流 找一个男唐僧

生:这险峻的山中,肯定有妖精你为什么不相信孙悟空呢?

生:我相信世上还是善多 评价有没有其他想法。 为什么看不到孙的善?

师傅他错了吗?他还是这样对你,你为什么还要打?

他是我师傅。他是妖精、打妖精是我的天分

为什么师傅念紧箍咒,你还要苦苦哀求?

生:当年是他救我出来

师:孙悟空不但有情也有意

(出示音乐)安慰安慰悟空,劝劝唐僧吧!

生:你是肉身,看不出妖精

师:矛盾冲突就出来了,如果没有矛盾冲突,你愿意看吗?

对,有了矛盾冲突,才会有人物鲜明的性格,引人入胜。

2、聊八戒 读课文中的一句话 师:八戒贪吃,还贪——

出示原著中的一段:胃口大,(读) 出示原著中一打后八戒的表现:(读)

3、出示人们阅读《西游记》后的感受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篇2

说理念:

琢磨着魏书生和杜郎口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六(2)、六(3)两个班学情,本着“不上‘花课’,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所收获的”一贯思想,我试构建了“阅读课四级递进教学模式”。在本课教学中,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力争让学生做到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熟悉文本,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和指导,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品味文章人物不同的个性。一切以学情为依据,优化教学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说目标:

1、能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能根据角色朗读和合作朗读并进行课文复述。

3、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4、以“三变”——“三打”——“二拦”为主线,在读懂“变”、“打”和“责”过程中,走近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特别是品读语言,体会孙悟空机智、勇敢、坚定的品质。

5、搜集交流《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从中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说重难点:

1、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2、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择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

说过程:

第一级:在预习中感知。

导入谈话,揭题。

检查生字、复习四大名著知识、复习小说三要素。

整体感知、完成填空:

(1)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前( )次都被白骨精逃脱,第( )次终于被孙悟空一棒打死。

(2)文中人物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第二级:在品读中感悟。

(1)追溯“三变”,感受白骨精的性格。

1、过渡:课文中的“三”还有其他意思吗?(白骨精三变)

2、找出白骨精三次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句子。

4、读和感受。

(2)追溯“三打”,感受孙悟空的性格。

1、请你找出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句子,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3、细读感受。

(3)追溯两次责怪,感受唐僧的性格特征。

1、过渡:孙悟空见妖精当头就打,这引起了唐僧的极大不满。请你找找描写唐僧的句子,读一读,想想唐僧又有着怎样的性格呢?

2、交流相关句子,并出示。

3、交流感受。

4、朗读深化。

唐僧本着慈悲为怀,去恶从善的佛理教导着自己的三个徒弟,可如今却连着两次亲眼看见自己的徒弟无故伤及人命,怎有不生气的道理?课文第六自然段与孙悟空的一段对话,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他生气的样子。练一练,你能把他当时的样子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

5、指名朗读

(4)、感受猪八戒的性格。

1、同学们,故事还向我们描述了另外一个主人公的形象,哪一句?

2、“八戒嘴谗,夺过……”,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第三级:在梳理中完善:

同学们,通过细细品读故事的语言,我们发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传神,有     的孙悟空,有--------的白骨精,有     的唐僧,有     的猪八戒。其实这正是《西游记》这部著作的特色之一。当然在赏析人物性格的同时,我们还感受了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深深的被折服。

复述课文或分角色表演。

第四级:在拓展中深化:

(亦可作为作业)

第三次怒打白骨精后,课文没有写唐僧的表现,请你展开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写下来。

说板书:

白骨精        孙悟空                           唐僧

(三变)      (三打)                     (三责)

变村姑        劈脸一棒                    连忙扯住

变老妇人      当头一棒                   惊下马来

变老公公      众神照应                    战战兢兢

抡起一棒                   口不能言

贪婪狡猾   机智勇敢本领高强     善良迂腐

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篇3

一、激情导入

1.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文学历史河流中,明清小说就是一朵亮丽的奇葩。(板书:小说)

说到小说,我们不得不说说四大名著。板书:( 名著《西游记》)

2、你的脑海中一定会出现谁,你喜欢谁——出示猪八戒图片。

3.孙悟空的图片,聊聊他,火眼金睛。

4.出示白骨精图片。板书:白骨精

取经路上还有哪些妖精?

5.这么多人物,(板书:人物。)必然会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的——情节。(板书:情节)。

故事发生的地方就是——环境。(板书:环境)。揭示:(小说三要素)。

6.今天,我们就聊一聊《三打白骨精》,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一聊:故事的环境

1.指名读课文中的

“一天……”

2.出示原文中的片段,读一读。

师:和原文对比,什么感受?

3、齐读。

四、二聊:故事的情节

(一).聊一聊起因

1、(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指名读(出示段落),指导朗读。

(2)出示白骨精动画,说一说白骨精的表现。

(3)指导朗读:师:自言自语是怎么说?生:自己跟自己说

师:那你再试一遍。

2。师:说时迟,那时快,白骨精开始变了,一共变了几次?(板书:三变)

(二)聊一聊三变。

1、第一变

(1)读相关段落“这时,悟空从南山回来……”

(2)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村姑?(美貌)

(3)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

(4)看原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出示原著,指名读,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5)李卓戊在此处批了一个字——妙,妙在哪儿呢?这美下面藏的是——恶。

2、.第二变

(1)指名读相关段落。

(2)出示文字,再好好读读,这一变妙在哪儿?

(3)指导朗读:试着读一读,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八旬老人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4)这哭里藏着的便是——恶, 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3、.第三变

(1)生自由读

(2)出示原著里的一段描述: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

(3)这一段描写妙在哪里?

4.小结:看顺序,为什么这样变?

5.(1)出示歇后语

白骨精开口——

白骨精送饭——

白骨精的饭食——

白骨精骗唐僧——

(三).聊一聊三“打”

1、指名读三打的段落。

2、出示提炼出的三次打:

3、为什么这三次打得不一样?

4、这三打打得怎么样?生分三组读三次打。

(四).聊一聊三“责”

唐僧是怎么样看的呢?生读相关文字

五、强调反复叙事

1、这个故事里有三变,有三打,有三责。你读着觉得重复吗为什么

2、板书反复叙事。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写作时反复叙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3、西游记中用到“三”的还有——,《三国演义》中还有——

4、替换游戏:出示三打白骨精的结构图表,把白骨精替换成被别的妖精, 比如换成红孩儿,说说起因、经过、结果。

5、小结:整本书都像这个故事,都可以看成是——反复叙事。

六。拓展延伸:

1、出示人们阅读《西游记》后的感受

2、播放《敢问路在何方》:愿《西游记》陪伴我们快乐成长!

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星期五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正因为有了白骨精的“三变”,所以就有了孙悟空三次棒打。那么,这白骨精是怎么变的呢?请大家浏览课文,用“------”划出妖精“变”的语句,读读想想,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二、精读课文

(一)研读白骨精“三变”。

一变: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1、出示以上句子,指名读,说说从中读懂什么?

2、组织交流。

(1)妖怪神通广大,消息灵通,悟空刚走就来。

(2)恶毒、凶残、自私,吃别人的肉,自己长生不老。

(3)法术高明,摇身就能变。

(4)很狡猾。

a.为什么把自己变作“美貌”的村姑?看插图说形容美貌的词语(眉清目秀  唇红齿白  如花似玉  花容月貌  亭亭玉立  婀娜多姿  花枝招展)

b 如果说它用“美貌”来迷惑八戒,那么它又用什么来打动唐僧?(善良)?哪里可以看出来?(特地 请 用斋)

3、教师小结:这样一个既美貌又善良的村姑,真是人见人爱,谁还会怀疑,谁还会防备。这妖精真是太—— 狡猾,太善于伪装自己。它送饭是假——吃人是真。从哪里看出来?(径直 径直是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这分明就是冲着唐僧来的。)

二变: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1、出示以上句子,指名读。

2、讨论,如果说第一变,白骨精把自己伪装得既漂亮又善良,那么这一次它又把自己伪装得怎么样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年满八旬 老妇人 手拄竹杖 一步一声 哭” 很可怜,值得同情,尤其能赢得唐僧这样的人同情。)

3、教师小结:这个妖怪可真坏!

4、这句话中还有哪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为什么?(闪   闪是突然出现的意思,动作非常快,非常敏捷,对于一个年满八旬,走路都要拄竹杖的老妇人,怎么可能有这个动作,这哪里是人,分明就是妖怪。 这一闪没有躲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没有躲过我们的火眼金睛。

过渡:如果说第一变,第二变还能让人看出点蛛丝马迹,看出点破绽,那么这第三变,就变得不着痕迹,简直就是天衣无缝了,为什么?

三变: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1、出示以上句子,读读,想想:这次它为什么又变成了白发老公公呢? (证明前面被孙悟空打死的是他的妻子和女儿,他们是一家人,是人不是妖,让唐僧觉得自己徒弟连伤两条性命,罪不可赦。)

2、白骨精变来变去目的是什么?(吃唐僧)怎样能吃到唐僧呢?(赶走孙悟空)怎样才能赶走孙悟空?(给他带上“滥杀无辜”的罪名)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妖怪存心要孙悟空带上“滥杀无辜”的罪名?

出示句子:

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小结:妖精把假尸首扔在了地上,把“滥杀无辜”的罪名戴在了孙悟空的头上,这个妖精真是用心险恶,坏透了,坏主意是一个又一个,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叫——诡计多端。相机板书(白骨精  诡计多端)

过渡:但任你白骨精怎样诡计多端,怎样骗术高明,都逃不脱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你会“三变”我就会“三打”。下面请大家用红笔画出孙悟空三打的句子。

《三打白骨精》教案 篇5

《三打白骨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特点。

3、在学懂课文的同时,感受孙悟空善于揭穿白骨精的妖术,勇于斗争到底的顽强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孙悟空用计揭穿白骨精的妖术,最终消灭白骨精的经过,按提纲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难点: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择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看动画片,听歌。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听一首歌,看一段动画片。。

(放《西游记》片头)

1. 片中猴哥叫什么名字吗?他还有那些名字呢?

(过程中可让学生说说有关其它名字的故事)

2.你知道孙悟空有哪些本领吗?

二、揭题,积累跟“三”有关的词句。

1.可这么大的本领的人却要三借              ,三打              ,这里面肯定有什么的秘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三打白骨精》,去揭开其中的秘密。(出示课题: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2.“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都跟“三”有关,咱们中国人好像很喜欢“三”这个数字。有个词语叫事不过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叫              ,中国还有句俗语,叫三个臭皮匠,         ,孔子说,       ,必有我师,孔子好说,三军                。

3.“三”字多有意思呀!再读读课题,你体会到什么?

(非常好,但是打得还不是那么狠----引导学生精神饱满地齐读课题)

三、检查预习。

1.课文读了三遍的,请举手。现在,我们来聊一聊课文的生字。同学们,你们可以就一个生字说说意思,说说字形,你也可以就某一个或某一些字读一读,当然,你也可以就某一个字想到的说一说。

(映示本课生字:僧  妖  斋   蛤蟆  咒  瞒)

(“蛤蟆”一词后链接蛤蟆包括青蛙和癞蛤蟆的示意图。)

2.填空:映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四、自读课文,圈画批注。

1.同学们,生字学的不错,课文内容也弄清了,这篇课文,我么还要学些什么呢?

2.学语文,还要到语言文字中去走几个来回,我们要慢慢地品读文章的精彩词句。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读读课文,用“          ”划出描写白骨精的语句,把画好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也可以把你的感受在句子的空白处写一写。看看,在你的心中这是一个(           )的白骨精。

3.学生圈划批注,教师巡视。、

五、交流白骨精的特点。

1.你划了哪些描写白骨精的语句,从这些语句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白骨精?

2.学生汇报交流。

a.“孙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1)抓住关键词“不胜欢喜”、“自言自语”、“摇身变作”、“径直”理解白骨精

贪婪、诡计多端、狡诈等特点。

(2)在理解“不生欢喜”时,说说理解的方法。

(3)“自言自语”的理解:通过读白骨精讲的话,结合当时的环境,理解白不骨精讲话当时不可能很响。

(4)指导朗读,读出白骨精的这些特特点。

b.“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1)通过关键词“扔下” “又”“丢假尸首”等词理解白骨精的特点。

(2)指导朗读。

c.“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1)“闪”说明什么?

(2)“哭”这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白骨精内心的想法和表面的样子对比,让学生感悟白骨精的善于伪装)

(3)通过朗读表现白骨精的特点。

d.“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1)    指名读。

(2)师:不甘心归不甘心,但中国有句古话,叫事不过      ,最终(指板书)贪婪残忍、善于伪装、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白骨精还是被孙悟空除掉了。

六、学习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用以上方法即抓关键词句,读读议议,议议读读感悟人物的特点。

在你的心目中,唐僧是个怎样的人,孙悟空有四怎样的一个人?

七、朗读全文,说说三打写法的详略。

八、复述课文。

九、拓展延伸

师: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中的句子,很好地体会了文中人物的特点,其实我们除了读,还可以想,想一想他们的内心活动,猜一猜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把他们的内心活动写下来。

练习纸:

白骨精:我要变与村姑、老妇、老汉去骗他们,因为__________

孙悟空:我一定要打妖精,因为______________

唐僧:我看到孙悟空打妖精,我要拦,因为________________

(这部分作为机动,时间紧可以放到下节课进行分析)

评:王老师的课非常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容量很大。王老师利用他幽默、风趣地语言由一个字、一个词引申出很多的内容,引导学生去揣摩字、词的意思和人物的心理活动。

整节课王老师不仅做到了“授之以鱼”更做到了“授之以渔”,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了语文学习的方法。

《三打白骨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理解20个新词的意思。

2、缩写课文第2自然段,按照提示(内容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3、懂得对坏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诡计,敢于斗争。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过,特别是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

在理解的基础上,按课后练习3的提示,复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教学难点 :注意前后内容之间的衔接,根据提示进行复述,按要求缩写第2自然段。

教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题。

1、了解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2、简要介绍吴承恩生平。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读课文,回顾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2、难点反馈。

难读的:喝

难写的:箍、吆

易混淆的:诡计(鬼)

3、通过联系上下文阅读的方法理解部分难词。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索性:干脆,表示直截了当。

慈悲:慈善,富有同情心。

诡计多端:害人的计策很多。

4、通过“课题扩展法”说说课文大意: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路遇白骨精,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变化,打死白骨精的三个化身。

三、脉络分段。

1、再读课文,问:“三打”指的是什么?

2、找出课文中“三打”白骨精的各个段落,以每次打白骨精作为一段,这篇课文应分几段。

3、让学生读读课文,用“||”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

第三段(第3自然段)

第四段(第4、5自然段)

第五段(第6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段。

1、轻声自由读第一段,先想想这段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再说说故事发生的原因。(白骨精残害百姓,孙悟空要为民除害。)

2、“专门”什么意思?你能用“不但……而且……”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么?

3、进一步理解“诡计多端”的意思,再以憎恨的语气读这一段的第2句话。

4、概括第一段段意:唐僧带徒弟上西天取经,一天来到一座高山前。山上住着白骨精,残害百姓,而且诡计多端。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2课时

一、研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各个段落。

1、学生轻声读课文第二、三、四段,想想为了吃唐僧肉,白骨精变发几次?每次变成什么?为什么这么变?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说说他的性格特征。

3、自读课文,找出片断重点理解。

4、交流讨论:

(1)分析孙悟空的人物特征。

孙悟空用鼻子一嗅,闻到一股妖气,再用火眼金睛凝视,一下子看出那村姑是一个妖怪。

①过程:嗅——凝视。

②理解怎样是凝视。

③“一下子”看出悟空本领高强。

指名朗读,点评。

“大胆妖怪”悟空一声吆喝,举起金箍棒,劈面便打。啪的一声,那村姑倒地死去。

理解:

①吆喝写出了气势。

②劈面便打是果断。重点指导朗读。

悟空看得仔细,认出那婆子也是那个妖怪变的。悟空飞步向前,大喝一声:“妖怪,你又来了,再吃我一棒!”金箍棒当头劈去,那婆子便应声倒下。

理解飞步向前的勇猛,大喝一声的威武。难点:应声倒下。

悟空气得毛发直竖,大喝道:“不管你千变万化,妖怪总是妖怪!”说罢抡棒就打。

各自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妖怪吃人本性不变,你今天救了他,他却不会放过你。是妖就要打,哪能讲慈悲!

联系以上两句话理解“慈悲”,以及应该怎样“慈悲”。

(2)分析唐僧的表现:责怪——怒喝——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

唐僧责怪悟空不该错杀好人。(句中的一个“好”字反映了唐僮的是非不分,也揭露了白骨精的狡诈。)

唐僧怒喝道:“你接连打死母女二人,是何道理?”(唐僧的气愤之情比第一次更深,更能说明唐僧的糊涂。)

(3)分析白骨精的人物特点。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变成一个村姑,穿着花衣裳,提着一篮馒头,笑着向唐僧走来。(白骨精善于乔装打扮,做坏事,表现了她诡计多端的本性。)

那婆子拄着竹杖,口中喊着寻女儿。

白骨精又变成一个老头儿,手持拐杖,来找唐僧。

那老头大声呼喊:“救命啊,救命!”

那老头冲到悟空面前说:“你打死了我的老伴和女儿,我这条老命出不要了,索性跟你拼了!”

(白骨精利用唐僧“人妖不分”的弱点,先是大喊“救命”;再是诬赖悟空“打死了老伴和女儿”,要与悟空拼了,最后利用唐拦住悟空的机会逃命。)

二、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第6自然段。

2、最后唐僧怎么做?说明了什么?

(用“不但……而且……”的句式回答这个问题。说明了唐僧至此,还是敌我不分。)

3、概括段意:唐僧把敢于打妖的孙悟空赶回花果山去了。

三、总结全文。

课文写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但三次怒打,白骨精三次逃跑,唐僧三次阻拦,第一次写法各有不同。这样写既为了避免语句的重复,也为了把故事推向高潮,唐僧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

四、完成《作业 本》第1、2、3、4题。

第3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完成课后练习1。

1、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现在哪里?(为了吃唐僧肉,“千变万化”,先变村姑,再变老婆子,最后变成老头儿,“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2、你认为用什么词语概括孙悟空的特点最恰当?(孙悟空火眼金睛善于识破妖魔鬼怪的阴谋,具有勇敢斗争的精神。)

3、唐僧说的“人以慈悲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人以慈悲为本”本来的意思是说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但唐僧对白骨精讲慈悲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

三、简要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1、完成《作业 本》第5题。

(1)指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2)投影出示《作业 本》第5题的“例”,分析缩写课文的方法。(抓住主要的人与物,删去次要的话。)

(3)回忆第2自然段主要人物与主要情节。

(4)自由读课文第二段,独立完成缩写。完成后讨论交流:

第二段:白骨精想吃唐僧肉,变成村姑。孙悟空识破诡计一打白骨精,白骨精逃走。唐僧责怪悟空不该错杀好人。

2、用“缩写的话”复述“孙悟空一打白骨精”的经过。

3、按同样的方法,缩写复述二、三打白骨精。

(1)四人小组讨论,缩写、复述。

(2)指名复述,评议。

第三段:白骨精变成老婆子,孙悟空再打,白骨精又逃。唐僧怒喝孙悟空。

第四段:白骨精变成老头儿,孙悟空又打,白骨精装模作样。唐僧以“慈悲为本”,拦住悟空,救了妖精。

4、完整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1)指名复述,评议。

(2)选两位学生上台复述。

(3)学生各人自己复述。

四、完成《作业 本》第6题。

教学后记

概括孙悟空的特点,应引导学生从孙悟空的语言、行动中去体会他善于识破诡计,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三打白骨精》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圈画与朗读,体会唐僧师徒四人的不同性格特点。

2、让学生懂得在一个集体中团结、信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圈画,分析师徒四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难点:让学生了解发挥集体性需要扬长避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开门见山

《西游记》中的很多故事都家喻户晓,故事中唐僧师徒四人克服种种困难,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达到西天取得真经。几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其中的《孙悟空棒打白骨精》的故事。

二、检测预习,整体感知

复述课文:根据“悟空做了什么,八戒做了什么,唐僧做了什么,沙僧做了什么”格式复述。

三、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1、根据复述可知,他们此时各有不同的言行举止,其中你最喜欢谁?从文中找到相关依据。

预设:最喜欢悟空。 如:§2(齐读)“行者掣出才断了灵光。”——行者考虑周全、明察秋毫、智勇双全。

2、最喜欢的悟空,师徒四人中最讨厌的又是谁? 预设;

①最讨厌唐僧 如:§3“唐僧闻说,倒也信了;”“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轻信他人、毫无主见 我们为唐僧提个醒吧!——集体成员间要互相信任。

②最讨厌八戒 写猪八戒的总共就四句话,全部找出来,齐读。——爱挑唆,搬弄是非 我们给八戒一个忠告吧!——集体成员间不要窝里斗,要互相团结

3、唐僧胆小怕事、固执绝情,八戒搬弄是非,爱挑唆,沙僧在干吗? 沙僧——冷眼旁观 为沙僧提个醒!——当集体成员间有矛盾冲突时,我们应该想办法化解矛盾,不应该冷眼旁观。

5、小结:他们是一个小集体,这个集体成员中的优缺点也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是无法避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成员之间互相团结、互相信任,把集体作用发挥到最大。

四、课外作业

悟空尽心尽力,却被无情驱赶,两个师弟也都把他看做“歹人”,请你做审判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评,为悟空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