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反思 >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优秀8篇】正文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优秀8篇】》

时间: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接下来给大家带来高三语文教学反思,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这里是整理的高三语文教学反思【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反思一:在高考指挥棒下,教师讲什么 篇1

教过高三的老师都清楚,我们是左手《考试说明》,右手一套又一套的《考试模拟》,就这样教最后的结果谁也不敢妄言,更别说是懈怠了。笔者教过七届毕业班,似乎每年都是一个模式。记得曾经问过其他兄弟校的同行,答案出奇的一致,高考考什么就讲什么,更有甚者引用泰戈尔的话回答“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学生会不会咱管不了,但考试的点我都讲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学校每天盯着你的情况下,老师无奈。语文课应该是陶冶性情、思想体验最自由的课,可是在高考的挤压下,变得刻板、教条而单一。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篇2

现实告诉我,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当怎样做。我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必修5册教材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我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我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得教师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无所措手足……据说,这就叫对学生负责!

我不得不这样做,然而,一种屈辱感、羞忿感在我的心头滋长,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它已经在干扰我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我一向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经过长期执著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

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活力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本事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十分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能够检查水平,能够看出问题,能够推进复习,能够……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所以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资料、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到达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能够代劳的,也不是经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进取准备,所以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也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证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当并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到达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忙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此刻,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理巩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本事,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活力、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本事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很多讲述;②很多训练;③对学生很多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资料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并且这种做法也正贴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所以,孙子异常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包含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到达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仅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本事,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活力、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篇3

1、精心备课。高三由于教学任务紧,一些老师不重视备课,有的备课不深入,不细致,不关注学情,缺乏针对性,有的备课只重知识,不重视教法及学法指导,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备课环节的研究,提倡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专题备课和单元备课相结合的备课方式。

2、关注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活化教师的引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主体”与“引导”的有机联系。作为教师课堂上要关注:

(1)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的讲解必须了解学生的学情,要与学生的需求相符合,做到有的放矢,讲解的内容是: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不做无用的讲解。

(2)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学生的学习效率,克服教学活动的无效和盲目的指导。

(3)要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中做到“三多”:上课多提问一点、作业多面批一点、平时多关心一点。

3、布置作业。高三教学中存在问题是作业量不合适,内容和形式不科学,作业的功能发挥不够。教师布置作业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精选切合大纲和教材要求的'典型习题,针对不同对象,布置不同程度和不同数量的作业。做到作业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能举一反三,作业要及时批阅反馈,由此达到学生通过作业巩固知识,熟练方法,进行做题规范性的训练的目的。

4、检测训练。把握高考命题的规律,能科学地选择命制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试题,试题要有针对性、实效性,不留知识上的盲点和认知结构上的缺陷,要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搞好多种形式的考试,检测后要注意讲评的时效性,尽量缩短检测与讲评的时间间隔,保证测试的效果。

5、运用信息。教师应潜心钻研对比分析《考试大纲》和历年考试题,全面了解考查的知识范围,新增加的知识点,题型的变化,能力的要求,在复习中有意识的把能力要求渗透到教学中去,这样就防止了复习偏差。注重信息收集、整理和处理,对外来信息要认真筛选使用,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增强高考辅导的针对性。

6、语文复习。语文科是每年高考中分值最多的科目之一,对于文科生来说,语文是基本科目(文科生的语文成绩一般来说都比较好,高考每位考生分数拉不开差距)一定要注意保持较好的成绩,以至于高考不会因为语文而受挫;对于理科生来说,语文是发展科目(理科生的语文相对差一些,所以作为考生一定要把语文成绩提上去)一定要重视语文成绩的提高,这样高考也不会因为语文而受挫。因此说,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对升学有很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来提高语文成绩呢?

(1)目标明确,全面系统复习。要有计划,有目的,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回归课本,全面系统地复习。

(2)重视积累,抓基础知识的落实。近年来高考语文知识及运用部分的内容大体相当,因此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还是应该加强。

A、熟语运用题学生要经常性的注重积累,做有效的办法是每周积累30个,一学年积累1200个这样在高考中就不会出现丢分失误。

B、病句修改题学生应当在日常训练中找规律,对比归纳常见7种病句的几种形式,选择判断即可。

C、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题学生主要注意空间顺序、时间循序和逻辑顺序的把握;要注意相关应用文的学做要求;要注意扩写、压缩、选用、仿用句式的变换中语言流畅运用;要注意常见的8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D、去年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考生失分多,原因是考生为了节省时间只背写名句,可是考题是随意在文中选择几个句子,为了防止十分现象的出现,今后在这个试题的复习上要注意规定篇目的全文默写训练。

E、阅读能力的培养。现代文的阅读主要注意主题、线索、结构的把握,并根据现代文阅读中的客观题寻找答题信息,注意对文句文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重视散文鉴赏,要学会针对问题来分析判断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力求全面准确,探究性问题要有高度、有创意。古诗的鉴赏主要分题材进行训练,侧重主题思想、内容的概括、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表达手法的相关训练。文言文的翻译在把握特殊语法、文言虚词、实词的基础上,主要注意做到信、达、雅的训练。

F、作文训练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态、关注发展,注意鲜活材料(经常收看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新闻联播、科技频道、感动中国人物等节目)的积累。教师要依据《考试大纲》侧重于拟题、议论文记叙文的训练指导;学生要订阅《微型小说》、《青年文摘》、《读者文摘》、《意林》等杂志来增加阅读量,开阔眼界。

当然,高三语文复习备考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重视,如积极配合高群体作战,注意课外延展和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积累等。这样我们的语文高考就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篇4

当埃及神庙古迹上的“丁锦昊到此一游”的中国式涂鸦、中学生校服涂画现象调查、农民工坐公交车等等时评类文章的写作摆在我们高三学生面前时,我们不禁感叹,近年这种高考作文中的“时评体”引发的师生热议与拍砖,的确不亚于当下的社会热点、焦点。君不见微信中的“孩子他妈哭了,因为恶心死了!”等戏言吗!但无论如何,对于高中生写作而言,我们必须明白,一种直击社会热点新闻话题的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和写作,我们必须面对;一种充分体现公民意识、彰显大语文教学理念、洋溢强烈时代责任感的时评体作文模式,我们必须掌握。今年高三的学生,面对高考可能出现的时评体写作,无从下手者众多,教师的写作教学陷入瓶颈状态,而高考时间步步逼近,希望短时间内提升时评体写作能力的愿望愈加强烈,可作文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即可达成的。我不禁反思,为何会如此被动?

时评类文章,也叫时事评论,是一种对时事进行评论的文章。它往以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作为评论的对象,上至国家大事,小到凡人琐事,都可以有感而发,作出评论。既可对先进的新生的事物赞颂、褒扬,也可对落后丑恶现象批评、鞭挞,还可就某一社会问题进行分析,阐发某种具有现实意义的道理。正因为时评类文章革故鼎新,针砭时弊,激浊扬清,观点鲜明,嬉笑怒骂,语言辛辣,讲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所以深受读者喜爱。作为中学生,学写时评,不仅能开阔眼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辨能力,还能积累素材,为今后写好议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也设置了时评两篇,介绍时评写作,让学生了解时评的有关文体知识,加深对时评的认识。

可已经是高三的学生了,时评写作却仍存在许多盲区与误区。为什么会这样?

我反思的结果是:

第一、长久以来,我们的学生陷入在封闭的学习环境之中,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被动学习,被动写作,哪谈得上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

第二、之前的作文教学尤其是议论文教学存在功利主义思想,高考考什么,平时作文教学就教什么,论点、论据、论证过程,规范教条死板,师生均只重写作技巧,写作成了纯技巧性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学生没有自我的真情实感,无病呻吟,空发议论,套作连连。

如何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呢?

我认为高中作文教学应该强化六大“意识”:

(一)强化计划意识。

学校现行作文教学的弊端,就是作文的无序化。教师随意出题,学生盲目写作。教师往往因为缺乏计划性而对每次作文

训练的目标不太明确,每次训练针对教学大纲的哪一点,要达到何种训练效果,学生昏昏,教师也未必了然。对每学期的作文训练不能做到统筹安排、全面计划、循序渐进。所以每次作文只能提出既全面又模糊的要求:从主旨、材料到语言、结构,面面俱到又无主次之分,分散了学生可能集中在重点、突破点上的注意力,使学生顾此失彼,茫然不知所措,作文训练处于无序状态,结果只能是收效甚微。日复一日,长期低层次机械性的写作训练,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制定符合学生由易而难的认知规律、合乎科学的训练序列。作文训练也应当有并且可以有科学的方法,有一个

明确的、合乎科学的“序”。作文教学的“序”首先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目标,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基于整体目标,在每次作文中都应该有重点的训练一二项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循着这个序,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教下去,学下去,写下去,才可能有好的效果。”

科学的高中作文训练序列应具备“三定”:(1)定向。即高中三年有明确的总目标,每学年有阶段目标、每学期都有总体布局、每一次训练都有具体训练内容。(2)定体。重点训练记叙文和议论文。(3)定等级。训练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例如,高三年级的作文训练可以遵循以下的思路进行:

高三第一学期 着重审题能力(记叙文、议论文)的培养和写作基本素材的积累,重点训练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强化文体规范和试卷规范训练,穿插拟题、扣题和思路结构等的技法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达到基础等级。

高三第二学期 着重就作文的发展等级进行训练,具体分为: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有创意。重点是新材料作文训练,适当穿插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练,力图通过训练使其作文达到基础等级的上限或创新等级。

(二)强化过程意识。

1、重视写前审题意识。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第一条要求是“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就是符合题目的“规定性”,即指题目规定的文章的体式、主旨、材料,以至标题、字数,等等。要审出题目中蕴含的深层意义,不仅要了解题目是什么,还要思考何为作文题中最关键的那个“题眼”,然后进行构思,调用素材。

2、强化主体参与意识。

(1)、培养兴趣,激发欲望。脱离主体的客观实际的任何作文要求和作法,必然带来学生兴趣的丧失和畏难情绪的产生。这种情况下的作文课上,只要老师一布置作文题,学生都是哎声叹气,满脸的发烦和无奈。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首先树立起牢固的主体意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老师头脑里占主要地位的不是“写”而是“人”,老师在设计作文教学时,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具体的作法是,首先,认真细致地分析主体的客观现状,摸清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其次,鼓励学生讲真话,让他们善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想法,尽管有时学生的想法是幼稚的,不成熟的,有时甚至是不对的,但老师也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去交流,去引导,而不是以老师的身份去评判。这样尊重主体实际的做法,既促进了学生说话的欲望,也激发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2)、互改互评,百家争鸣。 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写,老师改;学生应付,教师忙碌;费时费力,劳而无功。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把学生从被批评的被动牢笼中解放出来。每次学生作文结束之后,都可以根据训练目的提出具体的评改目标。再引导学生自改、互改,并建立互助组。评改时,先让作者朗诵习作,谈自己的构思;再听取其他成员对自己文章的评改意见,作者本人也可以针对别人的意见谈看法,表明写作的意图。最后将有代表性的习作交给老师批阅,教师再选取典型的作品在班上组织学生评改,以点带面,提供示范。这样,学生各抒己见,除了寻找别人的成功之处学习借鉴外,还可以挑出别人习作中值得修改的地方,大家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真正成了作文评改的主人,而不是消极应付,被

动服从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3)、自由作文,放胆表现。生活是复杂多样的,作文形式当然也不能刻板划一:可以书面作文,也可以口头作文;既有规定作文,又有自由作文。课前三两分钟,让学生轮流演讲:或叙事或抒情,或奇闻逸事,或名言佳句。作文后讲评课,让学生上台朗读:或片段或全文,台下“评头论足”,各抒己见。总之,把学生看作写作的主体,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之精心构思,自然表达。

(三)强化积累意识。

首先要丰富生活积累。这有多种途径,比如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亲友交往等,把那些有闪光点、有冲击力、有启发性的人与事,要及时地记下来;到临考前,翻出来整理一番,记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细节。强化素材积累,多阅读课外读物,常咀时文精华,在多阅读的同时,还应建立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手册。这个手册要分门别类,有作文题,构思路数、文章概要和写作资料等。所积累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要强调用脑记,要背,不能光靠笔记本。材料越充足,写作就越有底。

(四)强化文体意识。

1、记叙文的达标训练(以形象感人)要抒发真情实感。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够感染读者,而要想以情动人,最好要写自己有真切体验的内容,并且把这种情感与文章所描写的景色、生动的细节、真切的心理刻画等结合起来,与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抒发出来的感情才可能是真切的、感人的。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依据如下三个原则,即以“我”为中心的原则,细节真实的原则,先感动自己的原则。

2、议论文的达标训练(以理服人):①鲜明的观点②规范的开头③清晰的框架④丰富的材料⑤深刻的思考分析能力训练。这是克服议论文写作中“以摆代论”毛病的重要保证。所谓分析,就是找联系,找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找某一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例如,“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普遍和个别之间的联系”“偶然和必然之间的联系”等等,能够把这些联系找充足,就是说理充分;能够找到最本质的联系,就是说理深刻。

3、散文的达标训练(以情动人)。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 中的 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散文的特征是“形散神聚”: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等细节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总之,不管选择什么文体要树立两种意识:树立写自己的知情意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意识,树立再现人生的真善美、批判假丑恶的意识。

总之,作文的训练备考应该抓基础知识的积累,如素材、文体知识的积累;抓基本能力训练,如审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而这一切最终回归到抓思维训练,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广度与宽度、思维的严谨性、思维的创新性等,唯如此,方能最终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并最终让学生写出高水平的作文。

反思二:听与不听的区别,学生学什么 篇5

作为语文教师,有时连自己也茫然,为什么那些上课似乎是听讲的、跟着自己走的学生考试就没有进步,反而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听讲,或者干脆睡觉的学生成绩也一直很稳定,没有退步。不止一个学生找老师问语文应该如何学,学什么。不久前我在南开大学、理工大学、师范大学三所学校进行了一次调查,在调查的学生中有文学院的,有管理学院的,有化工学院的。我对他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对高三语文的态度及印象”,“高三语文最大的收获是哪方面”。有95%对高三语文持否定意见或没有印象,有20%的学生说高三的最大收获是通过强化记忆背下来诗词,至今很有用。大部分学生认为高三甚至说“一碰到语文就头痛……”学生也茫然了,新课程正轰轰烈烈地展开,但对直接高考的“高三学生”似乎是一个被新课改遗忘的角落。

面对双方的困惑,经过20xx届学生的试验,我个人认为解决二者的灵魂在于“激活”二字。不仅学生需“激活”,教师更需要“激活”。那么高三语文教师应如何在高考的重压下使二者激活呢?

语文教师要有激情

特级教师李镇西说过:“教育者应是个性情中人,各种教育现象都会在他心中掀起喜怒哀乐的波澜,孕思考于胸中,谴激情于笔端,扬激情于课堂。带着一股激情走进课堂,学生会因教师的激情而兴致昂然”。激情确实是我们语文教师内在的素质,而满怀激情地教学又是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高三特殊时期的教学更需要有激情的语文教师,此时的学生已被理化生数累得喘不过气来,没精打采,如果再遇到一位一走进教室,就会念答案记答案的语文教师,可想而知学生是什么样子。教师要有使学生调动心灵深处的激情,在课堂上,既能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能低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还要能营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悠闲安适的意境,回归大自然的向往;既要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那种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宽大胸怀,更要有创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种激昂、悲愁、高亢、不屈的氛围,还要能表现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郁等等。高三教师如能这样的用激情去催发生命,感染自己,点燃学生,就会使沉闷的语文课堂变为一池春水。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例如我在诗词鉴赏课上,对形象进行鉴赏时,先由同学们回忆高一时课内诗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然后老师激情的诵读,声调激昂,读出词人的感情,师生齐读,一遍又一遍最终寻到词人所刻画的形象及当时的感觉:同学很快找到少年英雄周瑜和“我”(抒情主人公)得形象,前者“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后者“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此时同学很有积极性,我以之作为引子,鉴赏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按着前面的步骤,激情品读-----回味和总结------感性认识------整体控制,最后,用恰当的文字把这首诗的鉴赏观点正确清晰地表达出来:看到了一位具有崇高的气节与情操、忧国忧民、不忘收复失地,具有坚强斗志的抗金志士的形象。

正如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所言:“要把学生培育成人,须着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而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火把,必须心中布满了炽热的阳光。”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篇6

草长莺飞,烟花三月,正是农村里辛勤耕耘的季节,莆田八中高三年段的语文教师也开始了新学期“春耕”的工作。

本月初,迎来了省第一次质检,考试结果出来后,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叹惋,原来呀,我们考生的基础是这么的薄弱,同时,也暴露了我们师生在教与学中存在的“投机”意识。

比如:文言文阅读(选择题与主观题)都存在明显的基本功不扎实现象;文化名著考题出自《庄子》;文学名著出题较细;语用题得分明显不高;作文文体意识淡薄。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教学的不足及急功近利,甚至是“投机”的行为。

鉴于此,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经过多层次的教研,决定在第二轮复习中,充分地补缺补漏,为此,我们让学生订购了《学海导航》作为第二轮的复纲。

近段时间,虽然正式的考纲尚未出来,但有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了某些变化,如略去科技文客观选择题,转入“语言运用题”作为主观题。这些变化更体现了语文教改的注重实用的精神。综上所述,语文教改的方向,也是语文改革的方向,两者并不矛盾。

本月,高三语文备课组还进行了互相听课,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尤其是复习教学的经验,此外为了弥补作文教学的不足,我们还特地邀请老校长祁明规老师作专题作文讲座,面向整个高三年段开放。获得了极高的赞誉。

王国雄说,读书有三种境界,其实何尝不是教书的三个境界。如今,我们正进行在“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阶段,相信再过两三个月,我们莆田八中的师生必将迎来“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好时刻!

春种夏收,一分钟耕耘必将一分收获!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篇7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最近高考改革政策中提出:“要降低英语在高中中的比例,增大语文的分值。”这样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并加大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这也促使我们语文教师要更加努力、更加用心地实施语文教学,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升入高三之后,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和帮助学生顺利复习整个高中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成为了我们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以往高三复习中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总是有条不紊地将高中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逐一进行复习,随后在浩如海洋的习题中寻找或是挑选一些习题组织学生一套又一套的进行练习。学生做教师批改,学生再做教师再批,这样反复重复的复习定式,消耗了学生多有的兴趣和动力,最后不但不能取得优异的复习效果,甚至会起到反作用。为此,我在任教高三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复习方式,争取能够探索出科学有效的语文复习体系,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复习的过程中用较少机械性的训练次数收获更高的复习效率。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我深刻地感受到,高三语文复习的灵魂在于语文教师的组织和管理。确切来说是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而不是采取费时费力的机械性复习方式;要激励学生形成热情积极的复习态度,提高学生复习语文知识的质量和效率。

一、为学生适当减少压力,营造轻松的复习环境

在高三这个重要的学习时期,无论是哪一科的知识都将进行大量的高难度的复习和训练活动。教师的这种想法和举动也是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这样的教学和复习计划会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然而,事实教学情况告诉我们,这种繁琐的、大题量的复习方式不但不会有效增强学生的复习效率,还会在无形中给学生增加复习的负担,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为此,在高三学习阶段为学生设计大量的习题,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无疑是一种很失败的举动。进过反复的研究表明,高中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与在高三复习期间教师测试的频繁程度以及训练习题的难易程度没有直接性的关系。而且,高三复习阶段没有质量保障的大量的习题压力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担,无法顺利取得成绩上质的飞越。并且,习题的难度以及考试的次数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够形成扎实牢固的语文基础。因为语文学科的特点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在懂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感悟和联想,能够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道理。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悟是教师无法用语言进行传授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可以培养和提高的。为此,在高三最后的复习阶段,教师要将课堂的重心放在引导学生自主去感悟和理解,而不是频繁的测试训练。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高三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此时心理的需要,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获得主动权利,体验到复习成功的喜悦。我们可以通过降低试题的难度,减少考试的次数,加强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篇8

本学期教学工作最终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头我就这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点简单的小结。

首先,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基础,还是基础。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基础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

二、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高考题目不是光靠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说,病句题,同学明白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可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明白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明白,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能够了,这能够就此判定这个句子就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明白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这叫多此一举。

三、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作文实际是生活经历、情感、观点的展示,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来点东西,可真是难为他呀。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能够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四、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仅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可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当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仅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五、适当的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可是重要性不一样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资料:1、书写的规范性;2、审题的准确性;3、答题的程序性;4、时间利用的计划性。

六、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十分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能够检查水平,能够看出问题,能够推进复习,能够……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所以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当并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到达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忙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七、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此刻,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本事,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活力、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八、管理至上,指导为重。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本事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很多讲述;②很多训练;③对学生很多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资料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并且这种做法也正贴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所以,孙子异常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包含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到达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仅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欢乐

,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此刻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帮忙学生构筑本事体系;④帮忙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提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高考是一次检阅,高考是一位教师;它检阅着我们教师教学的思路和教学的成果,它引导着我们走向更正确的教学之路。它让我看到许多教学的不足和缺憾,同时以肯定了我的一些做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未来的教学,我心中似乎越发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