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二教案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优秀9篇正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优秀9篇》

时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不要太过计较,太过生气,更不要太过抱怨和太过愁怨,你一定要懂得适时恰当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和缓解自己的压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是漂亮的编辑帮助大家收集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优秀9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两位诗人,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4.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5.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对诗歌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读诗的情趣。

6.借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直抒胸臆的构思,理解《未选择的路》一诗中的象征手法,逐步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反复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联系自身实际,深刻体会两首诗的思想意义。

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品诗,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同步提高。

比较鉴赏法。尊重学生鉴赏主体地位,以个人欣赏体验为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并说明理由,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味诗人因选择人生之路的慎重与无奈而引发的感慨,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瞬(shùn)息伫(zhù)立荒草萋萋(qī)幽寂(yōu jì)延绵(yán mián)

解释词语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幽寂幽静寂寞。

延绵延续不断。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忧郁愁闷。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二、赏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读。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如何面对人生的。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二)、简介作者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主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普希金出生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三)、问题探究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3、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诗人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使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许多人把这首诗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

(四)、背诵诗歌

三、赏析《未选择的路》

(一)、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二)简介作者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他的著名诗集有《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等。诗作名篇有《白桦树》、《修墙》 。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问题探究

1、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

选择之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4、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

5、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路,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四、积累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五、布置作业

尝试写几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诗,举行诗歌朗诵会,然后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

选择之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课后反思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篇2

蒋光艳

我说课的题目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诗歌。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学生、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六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㈠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文学作品目标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它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体现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语文理念,体现了全面重视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㈡教材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与教材其它课文的前后联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诗歌阅读训练课文。该单元安排的就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落了》),有的则以童话的形式,告诉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安徒生《丑小鸭》),等等。而本文主题虽然是关于人生的,但也与成长有关,告诉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当现实生活与想象的不相符合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像诗中所说的“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领悟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的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让生活充满阳光的正确的人生观。这既是审美的教育,又是品德的教育,可获得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功效,同时也为后面单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生

我所教的学生成绩普遍较差,只有极个别的语文稍好。语文学科的表现着重是以下几个方面:⑴基础差,连拼音都没过关,组词、造句等都有问题;⑵学习语文的习惯较差;⑶不会或不喜欢动脑筋;⑷缺乏对诗歌的欣赏能力;⑸理解问题不能深入到文字内分析其内涵;⑹初一的学生正是11、12岁的年龄段,对诗歌有好奇心,愿意学习,但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把问题一步步深入,教学生用理性的思维去判断。

三、说目标

从以下几个方面说:

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普希金的生平及创作情况。⑵背诵本文,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理解诗歌中所蕴涵的哲理。⑶初步学会品味、欣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哲理;加大课外名诗阅读量,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诗人的乐观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以上三点依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4、教学重点确定为:(1)有表情的朗读诗歌。(2)理解诗歌所蕴涵的哲理。(依据本班学生的知识特点、年龄特点和课标要求。)

5、教学难点为:普希金诗作的热烈深沉的语言。(依据本班学生的知识特点、年龄特点和课标要求。)

四、说教法

1、采用“情景教学法”,也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创设一种情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来揣摩理解课文。指导学生观察画面时发挥想象和联想,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理解课文。

2、诗歌的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品诗,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同步提高。通过设计分明的朗读教学层次,突出让学生在朗读感受中获得知识积累与高尚情感的熏陶感染,培养审美情趣。

3、研讨延伸法:课堂组织采用以感悟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探究性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感悟能力。

(以上三点依据新课标)

4、教具的使用:录音机、示范朗读带。(依据学校的条件)

五、学法的选择:

指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同桌讨论、学生纠正补充等方法学习。(根据培养初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要求)

六、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1分钟)

由《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当你身处困境,是前进还是后退,遇到困难,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告诉我们答案。(播放示范朗读带,板书课题)

(二)教学过程:

1、初步感知课文(10分钟)

(1)简介诗人及写作背景。(先由学生根据34页的注释①来回答,教师再补充完成)(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2)自由朗读或跟着示范带读,初步感知诗意,然后勾画下你最喜欢的诗句,不懂意思的词,师生共同解决。(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对诗的感知能力。

2、朗读、理解、领悟、品味。(10——15分钟)

依据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设计此内容

(1)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注意诗的感情基调,并注重诗的重音、节奏、停顿。指名学生进行朗读,其余同学作出中肯的评价。

(2)设问题:①怎样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②作者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态度?③请同学结合生活实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会如何去面对呢?(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巡视,抽学生回答来逐题解决。然后教师总结:诗人要强调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对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通过以上几步操作,解决了本文的重点。

3、品味鉴赏诗歌的美(10分钟)

设问题:读了这首诗,你的感觉如何?喜欢吗?为什么?(针对很少有学生主动发言的特点,抽学生回答,同学们回答喜欢或不喜欢都可以,最好能说出一点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有统一的答案。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

这是依据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要求来制定的,设计这道题就解决了难点。

5、小结:

要求学生按下列句式说话,然后教师点评。(8分钟)

“这堂课,我学习到了、”

“我很赞成、的观点,因为、”

“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是、”

6、布置作业:

(1)背诵本文;

(2)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 篇3

一。问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X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二。总括语

根据新课标,新课改的要求,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等六个方面进行内容的设计,以下是我的具体阐述:

三。教材分析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下面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诗歌。该单元安排的都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本文同样与成长有关,它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在被流放幽禁期间所作,作者通过自己真切的生活感受,以劝告的口吻和娓娓的语气来写,语调亲密和婉,热忱坦率;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儿和哲理意味,表达了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四。教学目标

俗话说,没有目标的航行就像大海出行没有指南针一样,课堂教学同样应该设立一个目标,才可以更有方向与收获,因此,我将教学目标设立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结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诗歌的意思,背诵诗歌。这也是本结课的重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逐渐形成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关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乐观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并不是通过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因此,这样是本结课的难点。

五。学情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使课堂效果达到最好,对学生必须升入了解,然而本阶段的学生刚刚从小学过度到初中,在诗歌的理解方面还稍有欠缺,就需要老师做到引导。在性格方面,自我意识感增强,在课堂中对学生的理解要充分,最大限度的给予自我展示的机会。

六。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讲授法、问答法等作为本节课的教法以讨论法、朗读法等引导学生获取新知。

七。教学过程

以上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教学过程的精彩呈现,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对于教学过程,我将从导入,新授,小结和作业四个部分进行课程展开。

导入

一个良好的导入,可以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并且激发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将采用创设诗意的方式进行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朗读一段,看看老师读的怎么样。他,是俄国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他,一生创作了近 800 首优秀的抒情诗篇;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 19 世纪的文坛;他被誉为“诗歌的太阳”。好了,在老师的朗读中连续用了几个排比句,说的这个他,到底是谁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今天的课堂,再次学习他的一首被许多人当作激励自己的座右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板书课题)以这样诗意的导入既将学生引入了诗意的情境,又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授

接下来我会给大家 5 分钟额时间让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在诵读之中感受诗人的语言和情感,并且以一个词来总结自己的感受,并且查找作者简介。这样的设计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文本有个完整的印象,为下文的学习打基础。

在解决了问题后,我会给大家 5 分钟的时间以同坐之间互相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提出两个要求:

1.请同桌之间相互朗诵,说说诗中哪些字词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这些字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2.为什么诗中的语言让我们感觉亲切呢,(设置理由,让学生了解第二人称在文章中运用的好处)以这样的形似进行课堂设计,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感悟诗歌的语言魅力。

最后我会读课文进行范读,语速中缓,情感低沉,学生感悟到“欺骗”一次的含义与作者的情感。就是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打击。如被人欺骗、考试失败、生活艰辛,等等。

生活欺骗了你,也不要气馁,因为它们都会“过去”。而要相信“未来”,只要我们坚强乐观,付出努力,“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在这一环节又采用了阅读的方式,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学习语文的出路,要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体——学习语言上来。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来感知情感和表达情感。

小结

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也会带领同学们一起对整首诗进行一个回忆与梳理,加深印象,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背诵。

作业

课后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请大家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始”为题,仿照诗歌,写一段小诗。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感情的表达。

八。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因此,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样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 篇4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诗歌阅读教学,教师要以读促悟,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根据这个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说教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出自人教版初中教材。诗歌是由俄国作家普希金所创作,诗句清新流畅,语调平等自然。作者通过诗词诉说自己的人生感悟,字里行间透露着浓浓的哲理韵味。阅读诗词,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以及坚强乐观的精神。

二、说学情

了解自己要教授的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学设计应该依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本节课,我所面对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首先,他们对外国文学作品已经有过初步的接触,但是阅读的作品数量还不多,更不要说国外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其次,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虽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理性思维还不够成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普希金作品要想表达的思想内涵。最后,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感到十分的好奇,教师可以试着借此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普希金以及他的作品,培养学生研读普希金作品的兴趣。

2.反复诵读,学生能够背诵诗歌,积累外国文学知识。

3.能从诗歌的写作背景去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领悟诗人想要表达的人生哲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普希金和他的作品,熟悉并能够背诵课堂教授的诗歌。

难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感悟人生哲理。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以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朗读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从而引出本文作者普希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普希金,了解俄国当时的时代背景,从而更好地学习本文。

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会在多媒体上展示普希金的画像和简介,和学生一起大声朗读,加深学生对普希金的了解,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了解思想,感知体会

请一位同学,根据自己预习搜集的资料,介绍普希金的事迹以及思想情感。学生阐述,教师总结:

首先,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中搜集到的资料,介绍一下当时的普希金的思想。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并明确:普希金一生都投入到反对贵族地主阶级与黑暗专制的斗争革命中。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阶级的仇恨,曾两度被流放,却始终坚持信仰。最终,普希金死于专制者的“谋杀”,享年三十八岁。

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深入研读,走近诗人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再次大声的朗读一遍课文,感受诗人那种乐观的精神以及对自由的渴望。并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以及搜集的资料进行思考,作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了这首歌曲。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本首诗歌创作于诗人流放边疆的日子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诗人也并未丧失斗志和希望。他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始终坚定自己的革命理想,相信光明终究到来,正义将战胜邪恶。

接着,我会邀请一名学生再次大声的朗读诗歌。其它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如果自己遇到困难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练习实际思考并发言。通过这个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感悟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乐观积极,不畏困难挫折的精神。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学生对诗歌以及诗人表达的情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此时,我会让学生再次朗读,加深记忆,并进行小组背诵,给予评价。然后,让学生讨论:这篇诗歌的有什么魅力?教师适当指导学生的诵读,在学生讨论发言之后总结: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热诚坦率。朗读诗歌时,就好像我们在和诗人面对面的交流。诗歌中包含着作者的人生理想与感悟,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最后,全班同学一起诵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感悟人生哲理。

(四)巩固拓展

为了加深学生对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思想的理解,我会选择一首与本文相关的诗歌——《致大海》,让学生进行阅读,并进行对比,总结。学生总结,教师进行引导:这也是一首反抗暴政,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在诗中,诗人将大海当做自己的知音,倾诉对自由的渴望。全诗感情深重,富有变化,读来让人激动不已。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仔细品味,体会其中的情感和作者的心路历程。

(五)小结作业,延伸思维

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普希金的革命事迹以及他的思想情感。通过阅读他的两首诗歌,我们知道了他反抗独裁统治的决心和对自由的向往。通过学习,我们明白:在遇到困难、黑暗时,不要悲伤,要乐观。

作业:阅读品味诗歌,写下你想对普希金说的话。下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我力求全面、简明。将授课的内容清晰直观地传递给学生,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板书如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篇5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诗歌。诗歌全文表述了他一种积极乐观而坚强的人生态度。这首诗问世后,因它的亲切和蔼,许多人把它记于自己的笔记本上,成为了激励自己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座右铭。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反思范文

自从参加了学校的语文课题组,我在备课时更深入了一个思考层面——如何化教材资源为己用,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常常在教学中加以实践。XX年3月11日,我在我校上了一堂关于诗歌鉴赏与创作的课题展示课。

据我所知,很少有同行将诗歌教学作为公开课的选题,因为不容易出彩。但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想在诗歌教学这个专题上作一些新的尝试。

从教学设计上看,传统的诗歌教学不外乎两个主要环节:诵读——鉴赏。我则在此基础上多加了一个环节——创作,让学生学以致用,将写作能力真正落到实处。余映潮说过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体现在“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上。为此,我在设计诵读环节时采用了“配乐花样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学生按要求的自由读和齐读以及分角色合作读等,在悠扬的轻音乐背景下,学生的朗读热情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他们在反复的朗读中进一步熟悉诗歌,为品读环节做好了准备。在品读环节中,我让学生充分品读交流,还借助德国诗人海涅的《心,我的心,你不要忧郁》和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来打开他们的思维广度,为后面的诗歌创作环节打好基础,并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在诗歌创作环节,先是仿写练习,然后是小诗创作,由易入难,教师的细致指导以及提供的一些参考词句,既增加了学生的课堂积累,又降低创作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教师的范例和诗作则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新角度,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和信心。整一堂课下来,教学节奏紧凑,环环相扣,学生或读或思或品或说或写,活动很充分,课堂积累也不少。

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上看,这堂课我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和读、品、说、写的教学方法,把课堂的自主权真正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在充分的课堂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读、品、说、写等能力。他们积极发言,表达了自己对挫折的看法,也写下了一些如“相信吧!晨曦终会划过天际”“坚冰定会暖化”等优美诗句。听课的同行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但这堂课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教学评价语言过于单一,教师与学生的撞击不够。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真正体现,教师精炼优美的语言能引导学生入胜,温婉亲切的对话能让学生信心大增,一语中的丰富多样的评价能让学生称快,并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但我只注意设计精炼优美的引导语和过渡语,却对课堂评价语言不够关注,导致与学生的交流撞击不够。其次,忽略了对差生的诗作的修改升格。基于对课堂进度的考虑,在学生诗作展示环节中,只对学生的优秀诗作进行展示和点评,却忽视了对差生的诗作的修改升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差生的创作热情,也浪费了手边的教学资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会一直坚持认真探索、大胆试验的理念,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日臻完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三首诗。

②仿写诗句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中理解诗的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生活体验,感受诗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诗歌表达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仿写诗句

【学法指导 】

联读法,合作探究法,诵读赏析法。

【教学媒体 】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俄国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从中品悟面对人生的道理。(师板书课题)

二、序曲

(一)教学目标和重点(PPT2呈现)

教学目标: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三首诗

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诗歌表达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仿写诗句训练

(二)走近作者(PPT3呈现)

①他是俄国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被喻为“诗歌的太阳”。

②他的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其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校的女儿》等。

③ 20xx年曾参观他的纪念馆并亲笔题词:“伟大的诗人,民族的骄傲。”

④他的说理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他就是诗人普希金。”

(三)背景介绍(PPT4呈现)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普希金1825年在被流放的日子里写的哲理抒情诗。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昔日的回忆(PPT5呈现)

一位说“十四岁那年,我读到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不会忘了这首诗,它将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另一位说:“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喜欢的普希金的诗句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还有一位说:“这一首诗已陪我度过许多难过的时刻,我喜欢这首诗。”

三、第一乐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PPT6呈现)

(一)美美地读(PPT7呈现)

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读得流畅,读出味道。

老师提示:1.感情朗读法。本诗朗读的基调有二种:第一种是深沉的,第二种是明亮的。第一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深沉平稳的。第二句“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是明亮的。以此类推。学生齐读。

2.内心独白法。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当我们觉得自己的双肩扛不动生活的重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握紧拳头鼓励自己,这个时候有一种内心的独白,悄悄的,鼓励自己。这种内心独白的方法,适合自己听,鼓励自己,勉励自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这种“沙沙”的读书声一定会激励大家的心情。学生齐读。

(二)美美地背

要求每个小组的4号同学进行朗诵式背读,背诵格式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最后说朗诵者:某某”。背诵无误给予表扬。

(三)美美地品

老师问题: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要求:1.先静静思考,再与同组同学交流。再用简练的语言公开交流。

2.提问5-8位同学。

老师总结:

(四)概括启迪(PPT8呈现)

问题:这首诗给我们什么启迪?用两个词概括。

学生思考讨论,畅谈启迪。

老师明确:要乐观,坚强。

(五)角色朗读

老师提示:本诗是舒缓的节奏和亮丽的旋律交织在一起的,先看一看,男生读什么,女生读什么。学生按照大屏幕提示进行演读。

(PPT9呈现诗歌)要求:1.男女学生交替,一句一换;2.男声舒缓,女声亮丽

四、第二乐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 (宫玺)(PPT10呈现)

(一)教师朗读《假如你欺骗了生活》(PPT11呈现诗歌)

1.提问:静静思考诗中有哪两个词的含义需要好好咀嚼和体味?

2.学生畅谈感受

3.教师总结

(二)概括启迪

问题:这首诗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呢?两个词概括。(PPT12呈现)

要求: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提问3-5个学生回答。

2.老师明确:要踏实诚实。

五、第三乐章《假如生活重新开头》(PPT13呈现)

(一)诗意地仿写(PPT14呈现)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生活都需要重新开头。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新开始的生活?

要求:结合生活体会自由写诗,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为第一句话写诗,续写三句诗或五句诗。

(二)展示才华

要求:1.同学联系生活,自由书写。

2.同学深情朗诵,老师评点。

(三)分享老师的诗歌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把旧日的伤痛抛在身后,眼睛永远注视着前方,黎明的彼岸已经不久。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新的美景在向我招手,我欣喜地拥抱回来的时光,把两步并作一步走。

(四)美诗欣赏《假如生活重新开头》(PPT15呈现)

要求:学生迅速看一遍,齐读。

(五)概括启迪(PPT16呈现)

问题:这首诗给我们什么启迪呢?

提问: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提问3-5个学生回答。

老师明确:要自信、自强

六、尾声(PPT17呈现)

1.学生总结收获。

2.教师总结本课,评价同学表现。(同学们在课堂上读得好,品得好,写得更好,表现秀的小组是 )

七、课后提升(PPT18呈现)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体会。写一篇300字的短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 篇7

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首没有华丽语言,没有曲折情节的诗歌。

教学这篇课文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大部分学生能熟读成诵。并能领悟到诗人在诗中阐明的人生态度,而且说得很到位,这是我没想到的。我原以为这首诗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许很难引起共鸣,但今天学生的表现让我深刻领悟到:真正的语文教学应着力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生活积累,不要忽略了十几岁的孩子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当学校、家庭及社会对他们的压力蜂拥而至的时候,其实他们稚嫩的心灵是多么需要恰当的鼓励和抚慰,面对烦恼和挫折时他们又是多么需要学会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不足之处:学生搜集资料的面比较窄,对诗人了解的很少,对他的作品了解的也不多。

我又及时作了补充。如他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课下可以读读他的作品《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篇8

4.《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这两首诗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能力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情感目标

1.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2.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

1.介绍诗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识,注意区别比喻和象征在诗中的表现。

2.外国诗不太适合朗读,所以不必过于强调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新课指导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18XX年写下《皇村回忆》,得到老诗人杰尔查文赞赏,发表第一首诗作《致诗友》。1817年毕业后到外交部任翻译,先后加入“阿尔扎玛斯社”和“绿灯社”,以歌颂自由、抨击专制暴政为主题创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诗作,长篇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以当代贵族青年为主人公的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30年12月完成了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叙写贵族青年奥涅金的生活历程,塑造了俄国文学“多余的人”的形象;以普通人生活与情感为题材创作了《别尔金小说集》,创作《吝啬骑士》《莫扎特与萨列金》《石客》等四部小悲剧,写下叙事诗《科洛姆纳的小屋》、大量抒情诗及童话诗;文学史家把这一普希金创作高峰期称为“波尔金诺之秋”。1831年3月,编写《彼得大帝史》时为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所吸引,游访起义故地,1833年10月重返波尔金诺编写《普加乔夫起义史》,并以此为题材开始创作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其间写下中篇小说《黑桃皇后》、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以及《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童话诗。普希金婚后苦于上流社会的应酬,家庭经济紧张,沙皇授予“宫廷侍卫”头衔使他感到屈辱,文学创作减少,受到上层贵族敌视。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他的文学风格继承发展了18世纪俄国文学成果,创造性地借鉴了西欧文学的因素,将书面语与口语和谐结合并吸取大量民间语言精华,创造了新的朴素优美的俄罗斯文学语言。他曾先后参加《文学报》《现代人》的创办工作,留下许多文艺批评著作、政论文及书信。普希金的文学创作结束了俄国文学的落后局面,为俄国19世纪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2.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这首诗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3.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4.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5.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在这里,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未选择的路》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2.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他于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获得普利策奖,他晚年是美国的一个非官方的桂冠诗人。在他75岁与85岁诞辰时,美国参议院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的诗歌在形式上与传统诗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唯美派诗人那样矫揉造作。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诗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他的诗朴实无华,然而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的《白桦树》一诗,写一般人总想逃避现实,但终究要回到现实中来。《修墙》写人世间有许多毫无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墙。除了短篇抒情诗外,他有一些富于戏剧性的长篇叙事诗,刻画了新英格兰乡间人物的精神面貌,调子比较低沉,亦颇有特色。在格律方面,弗罗斯特爱用传统的无韵体和十四行体的各种变体,时常押韵,在节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弗罗斯特的著名诗集还有《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1949年出版了《诗歌全集》,以后仍陆续有新作发表。

3.简析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林间交叉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而一旦选定了一条,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这是多么无奈又无助。这样的开头,自然使人联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头的,只是浪费时间,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无法收回,因为时光不会倒流。所以诗人望着那一条消失在丛林深处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这沉思的过程中,他心里也许已经作出了决定。

第二节,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这条路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那种留下很多旅人足迹的路。诗人也许知道,这样的路是平淡的,没有挑战性的。

第三节,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时候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是非常留恋的,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因为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这一次的选择是一个错误,将“难以再返回”了。这里诗人写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种心理。

第四节,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中,选择了其中一条路,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这里,诗人并没有沿着第三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那条路结果怎样,而是写未选择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的,人生的道路,结果谁料得到呢?诗人显然有宿命的意味,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4.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

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从而深化了主题。

5.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6.特点: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后耐人寻味。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7.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三、课后练习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课文扩读材料《中外诗歌名篇名作选》

【课后反思】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 篇9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阅读教学,特别是诗歌教学,要以读促悟,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文本,再结合时代背景、作者背景,从而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分析文本,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思想的启示。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设计。

一、说教材

教材是我们上课的依据,同时,语文教学也要处理好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分析好教材是呈现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的基础。所以,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本文是一篇俄国的诗歌,作者用清新流畅的诗句和平等自然的语调,诉说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二、说学情

要想上好一堂课,了解所教授的学生是关键。我们所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都应该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本节课,我所面对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外国文学有一定接触,但是数量不多,而且对外国的时代背景了解甚少。该年龄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理性思维还不够成熟,对普希金这样大家的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得不够深刻。需要老师进行指导。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这是优势,可以借此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欲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我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普希金其人以及他的作品,激发学生阅读普希金作品的兴趣。

2.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学生能够背诵诗歌,积累名篇。

3.能从诗作的写作背景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自己的生活,领悟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普希金其人以及他的作品,能够背诵诗歌,积累名篇。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人生哲理。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这三种主要的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重要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我会采用联系旧有的知识的方法进行导入。我会用已经学习过的作品作为切入点导入本课: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走进了鲁迅先生的童年,一起跟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了一遍,游览了鲁迅先生记忆的一角。认识了百草园中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长妈妈的生活小事,看看她是一位什么样的长者。这样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旧知带新知,学生易于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之中。

(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我会采用介绍背景的方式导入本节课。因为普希金是大家,而且,学生对其并不熟悉,所以,我将把普希金的简介作为导入本课的切入点。上课伊始,我会用多媒体展示普希金的画像和简介,并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读,加深学生对普希金的了解,为后面理解诗歌的哲理打下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从整体上进行感知,并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从标题中,你能知道什么信息?

2.你认为阿长有什么魅力?对鲁迅先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学生思考之后进行回答,教师相机指导,并向学生明确:文章塑造的主要人物是阿长,也就是长妈妈,着重写了她和《山海经》的故事。依据课文内容,我们还可以知道阿长给作者买来了心心念念想要的《山海经》,这让儿时的鲁迅深受感动,是鲁迅先生记忆中难以磨灭的记忆。从宏观上留下一个印象,方便后文对本文的学习。

(二)了解思想,感知倾向

首先,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中搜集到的资料,介绍一下当时的普希金的思想。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并明确:普希金一生倾向革命,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后,普希金被“谋杀”了,当时他才三十八岁。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

然后,我会请学生听名家的配乐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境,走进情境之中。诗歌毕竟是需要大量吟诵的,通过名家的朗诵,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诗歌美的熏陶。

(三)深入研读,走近诗人

接下来,我会再让学生朗读,朗读过程中,感受诗人的谆谆教诲和乐观的精神,并结合资料进行思考,普希金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了这样一首诗。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引导并明确: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进而,指名读,要求学生带着感情大声朗读本诗,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普希金说到的这种情形。当时抱有怎样的态度。普希金建议我们抱有什么态度。设计这个环节,以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通过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明确:生活中,我们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形:考试失利,与父母的矛盾,想做的事儿没有条件等等,当时,有些抱怨、悲伤,甚至沉浸在自己编织的阴霾里走不出来。没想到普希金已经经历过这些感情了。他建议我们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要相信未来。我觉得这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自己也要保持乐观。

经过以上两轮对诗歌的朗读和分析,我会让学生在小组内,带着自己对本诗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争取背诵。组员进行点评,给予建议。然后,组内讨论:本诗像妈妈的唠叨一般,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的朗读,讨论后明确:本诗虽然是说理诗,但作者并没有高高在上地很生硬地说理,而是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读者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最后,全班齐读,读出作者的感情,读出人生的哲理。

(四)巩固拓展,读《致大海》

普希金有很多作品,而且,意蕴丰富,这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素材。为了加深学生对时代背景、诗人思想的理解,我会选择一首相关的诗歌——《致大海》,进行对比阅读教学。这首诗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把大海当为知音,向其倾诉自己对自由的追求,感情沉重缺有变化,读来让人激动不已。请同学们朗读,体会其中的情感和作者的心路历程。

(五)小结作业,延伸思维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在最后会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了普希金的生平以及思想倾向,读了他的两首诗歌。知道了他对暴政的反对和对自由的向往。也深深地认识到:在遇到黑暗时,不要悲伤,要乐观。在激发了学生内心情感之时,我会让学生写出想对普希金说的话。下节课跟大家分享。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