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文秘知识 > 新闻报道 > 一年级语文教学经验交流会发言稿(合集三篇)正文

《一年级语文教学经验交流会发言稿(合集三篇)》

时间:

一年级语文教学经验交流会发言稿(精选3篇)

一年级语文教学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分享与交流工作中的一些感想和体会。虽说从教二十余年了,但要说经验,确实也没有,有的只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全身心的付出做了我应做的事。

近几年里,我都是在低年级段进行教学,今天我就低年级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触,不能称之为经验,与各位老师们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先搞好关系,让孩子喜欢你。

“亲其师而信其道”。我相信,学生只有喜欢你了,他才会更喜欢上你的课,才会在这一科里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带着“爱”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你会发现,学生的眼睛里也满是爱的情意。这种爱,是不歧视任何一个差生,是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是及时体察他们的情绪,是懂得维护学生的尊严。它不一定需要你穷心尽力,有时,这爱可能只是你的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真诚的鼓掌,一句关切的话语。

二、夯实基础。基础知识必须学会,基本技能必须掌握,要舍得花时间在基础知识上,要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上掌握的牢牢的。

1.脑勤:脑勤就是指多想办法,一年级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每天读一会儿就累了,写一会儿也累了,每天我就想各种办法,齐某某、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赛读、接龙读等等,誊沓住让读,效果还可以,到写的时候如何才能高效的把该写的写会,在课堂中有的字出现在语言环境中,真的拿出纸笔写也不现实,那就需要动脑筋,用食指书空、手腕写、手肘写、肩甲写、脑袋写、脚丫子写等等,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可以写,孩子们也乐于接受,记忆效果也好。

2.手勤:手勤是指多检查,多考查。每天临下课时,我总会留下5分钟考查学生听写,或拼音,或生字,或词语,利用学生做眼保健操时间,我就给批阅了,只要做错了就是零,做对了就是一百,孩子们就怕零,对一百分非常在乎,写得特别认真。

3.口勤:口勤就是指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一年级的孩子爱听表扬,为了给孩子们更多的鼓励,课上我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尽量避免用“不对、不行、错了”这样很否定的词语来评价学生。尽量用积极、赞美的语言来评价,例如:谢谢你,给老师带来了惊喜;你真棒,你是从哪知道的;看来我得多向你学习呀;你的'想象力真奇特;你的朗读很动听;你真会观察;你的小脑袋真会想问题等等,学生往往听到这样的评价以后表现的更加踊跃,更加主动大胆。

三、重视积累语言。

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虽已具有说话能力,但是他们往往说话不完整、不连贯,或者用词不当、语法有错误,有时还夹着“嗯嗯啊啊”“这个”“那个”“后来后来”等不必要的词。这时候,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在丰富学生的词汇:

1.积累词句,学语文需要积累。优美的段落、句子,课后要求背诵,积累语言。比如对学生进行字词、古诗、名言谚语等方面的积累,丰富孩子们的语言。

2.仿说,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是模仿—变化---创造”,那就不妨从模仿开始,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高语用能力,一年级的孩子受到词汇的制约,无法形成规范的语言,因此,我在课堂中让孩子模仿课文语言,课文中规范、优美的语句,会清除原来口语中的杂质,使口头语言得到净化,使孩子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完善。

3.仿写,低年级的课文多数以儿歌童谣为主,优美的儿歌和童谣,清新自然,生动活泼,是低年级学习语言的最佳范本,充分利用“课文”这个“例子”,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把头脑中的画面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

四、在运用课后习题指导教学。

很多课后练习题,都可以直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目的是引导学生多读课文,以读书为主。有的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高语用能力,有不少仿说仿写的内容。有的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体现学以致用,如,一年级《项链》这一课有一些色彩词,课后练习题是“读一读,说一说,看谁说得多。”出示了“金色的”“雪白的”等还有“小鸟、太阳”等词。还有的是把语文和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如,一年级上册《小书包》课后练习题:“说一说,你书包里有哪些文具?”“我会把文具摆放整齐。我会自己整理书包。”

课后练习如果我们仅仅把它当作是一道题,让学生读一读,这就是对教材的浪费。最实用的途径就是以课后习题为线索,设计教学活动。根据课后习题所指向的语文要素,来设计形式丰富而具有实效的学习活动。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尤其是中低年段语文教材中的课后题,有许多在设计是就是一个趣味性很强的活动如:一年级下册《姓氏歌》一课的后面,设计了这样的练习:照样子做问答游戏。我在教这节课时,从导入新课时就开始问孩子们,你姓什么?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让李、张、胡、吴等姓氏的孩子来举着自己的形式卡片到讲台上来,同学们问,他来答。接着是同桌互文,互答。然后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解释自己的姓氏,同桌互文互答,再到班里来展示。一堂课下来,孩子们不光熟记了课文中的姓氏歌,能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同时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最后给孩子们推荐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把孩子们带入更加丰富的课外阅读。这样的一堂课,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效率、效果都是比较理想的,而这正是让课后习题动起来的结果。

总之,课后习题是一座巨大的宝藏,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在课前、课中、课后合理运用,充分发挥课后习题的导学导练功能,使语文教学更扎实、高效。

五、把语文小练习册充分利用起来。

“学而时习之”然后“温故而知新”,课后作业对学生巩固知识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就把《课堂练习册》充分利用起来,这本书的编排贴近课堂教学,习题设置新颖,有梯度,注重基础、重点训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知识技能的同步提升,非常适合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

六、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学海无涯、教海亦无涯,永无尽头。我也时刻谨记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坚持继续学习,不学习就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跟不上时代和新知识的步伐。如果不能经常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就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就有可能被误人子弟。

让我讲经验,我也讲不出什么,说的都是平时工作中的一些小事,今儿得机会与大家唠唠。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请同仁们批评指正,我会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争取当好一名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一年级语文教学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

大家中午好!我今天受中心小学领导委托,借这次低级语文教学研究活动的平台跟大家同探讨一些教学问题。我的介绍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如何提高低级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如何提高低级学生的识字效率。我的发言主要是依据现有的一些教学理念结合自己多来低级语文教学的实践,向大家作介绍,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一、谈谈如何提高低级学生的朗读水平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现在从一级开始就有阅读了。老师们都会为孩子们打抱不平说:“低级怎么也有阅读要求了?真是的!”新课程的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主,阅读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一个主要能力,因此阅读能力与朗读能力就要进行同步训练和发展。我想,如果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落实以读为本,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能读懂课文容,读出文章里的感情,就能让学生的朗读和阅读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解答阅读问题肯定事半功倍。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对于学生来说,长期的讲解式的教学法,容易抹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一节语文阅读课文教学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步骤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1、整体感知,自由式朗读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阅读教学一般要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顺序。因此,阅读教学的一个层次是整体感知。依据学生对新异知识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和低级课文全文注音的优势,教学开始,可在解题的基础上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饶有兴趣地去朗读课文。如《小壁虎借尾巴》可在解题认识小壁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壁虎的尾巴哪去了?他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这些问题对于低级小学生来说,是新奇而有趣的,他们的心理上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欲望。此时,教师就要把握时机布置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般提如下几方面要求: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读完后标出自然段,画出文中生字新词。学生此时按要求进行的自由式朗读既有对生字新词的感知,又有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从整体上着手,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说到这里,可能有些老师会想,一级的学生怎么能做到?是呀,刚开始肯定做不到,但只要我们的老师持之以恒地训练,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抓住重点,理解性阅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关键之处。处理问题既要照顾全面,又要抓住重点,阅读课文也是如此,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目,是一个个饱含知识的载体。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这些知识细细地全部消化吸收,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因此,应该大力提倡一课一得,要让学生每节课真正有一点实在的收获,哪怕是一个词语的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一段课文的背诵,或者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应该允许学生在头脑中有不太明了的东西,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如何确立重点并抓住重点让学生进行理解性朗读呢?众所周知,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至几个重点段,一段话一般有一个至几个重点词,学生读书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觉得这儿是精彩之处,那儿是动人之笔,这儿还有个问题,那儿还有个疑点。这些词、句、段及精彩、疑点之外就是阅读的重点,就是需要下功夫感悟的地方。我们可以从启发读准语气、读好重音、把握语速与语调这三个方面来启发学生进行理解性朗读。

在本环节的朗读指导中,教师要重视范读、领读,同时要有针对性的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混全使用,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体验到自己有进步。在实践中我发现过多的集体朗读不利于指导学生朗读,以前,我总喜欢集体读,因为我觉得大家齐读,能够多训练一些学生,让不会读的学生跟着读,其实不然,过多的集体朗读容易造成唱读,不便于了解学生的个别朗读能力,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所以我们要多一点表演读,让学生在评价、比较中得到提高。集体读可以安排在重点词句、片断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加强机械识记功能的时候使用,效果较好。

3、回归整体、品味性朗读

通过自由式朗读和理解性朗读,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这时的理解是零散的,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解,即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再一次的整体性朗读,进行感悟。如学完《乌鸦喝水》,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乌鸦找水、喝水的过程。这里的朗读虽然不用花费很大的时间,却能将学生零散的理解梳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课堂给予我们分钟,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却很多。我们必须树立语文大课堂的观念,课内不足课外补,因此,我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式的朗读,课后巩固式和表演式的朗读训练,这主要安排在早读课进行。

以上是我提高学生朗读水平,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同步发展的点滴之见,下面谈谈识字教学的一些做法:

二、谈谈如何提高识字效率

新课程低级语文教学识字量大,课时较紧,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是非常值得我们同探讨的话题。为此,我把自己借鉴别人做法且实施得比较成功的方法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研讨,说得不好请多见谅!

一年级语文教学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篇3

“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是啊!小学阶段就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觉得,一年级的教师得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孩子们渐渐步入正轨,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注重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作为老师,我们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他们,要用赞美的眼光去看他们。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就要适时的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希望的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应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语文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加里宁曾经说过:“语文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语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分计算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一年级学生都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生活条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维方式等不同,他们对同一语文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过分强求一致。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样化,允许每个儿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学习语文。例如:教学“9+5”时,可以是“4+5+5”也可以是“9+1+4”或者“4+4+1+4+1”等。针对学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导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对能解答出得数同学我都给予肯定,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奖励,让他们体验到创造之乐,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少语文问题是从实际中来的知道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养成大胆发言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会觉得非常开心非常光荣,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四、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语文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介绍常见的文具盒、粉笔盒、电冰箱等实物后问: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在此同时也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长方体跟正方体的特征,一下子说出了很多,最后,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分别做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这样,学生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感性的具体认识容易记忆,懂得运用,为学习它们的表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养成共同合作探究的习惯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对学习起始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就十几减9教学为例,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盒内10个球,盒外3个球),让学生先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样从13个球中拿掉9个球,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拿球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尽显各组。有的说:我是一个一个地减,1、2、3、……9,还剩4个;有的说:我是先从一盒10个球中拿掉9个,再把盒内剩下的1个和盒外3个合起来得4个;有的说: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3个,再拿去盒内的6个,还剩4个;有的说:我是从盒内拿出1个和盒外3个合起来得4个;还有的说:我是想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共同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算法,面对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题12-9=,16-9=,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条理性都得到了训练,得到了提高。

六、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

小学语文大纲明确指出:“对作业要严格要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

(1)认真审题。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指边读,强调他们多读,培养了学生细心解题的习惯,提高了解题能力。

(2)规范书写。

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数字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这样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细心演算。

演算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树榜样。

(4)检验改错。

在语文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再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总之,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扎根、结果。但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必须从点滴做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语文素质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