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精选33篇)正文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精选33篇)》

时间: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通用32篇)

内容导航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1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2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3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4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5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6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7篇8: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__年版心得体会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9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10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11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12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13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14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15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16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17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18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19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20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21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22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23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24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25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26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27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28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29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30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31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32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33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1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对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不搞一刀切,一言堂,要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合理的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敢于让学生提问,敢于让学生发言,敢于让学生讲尽兴,敢于让学生表现自己,敢于让学生标新立异,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要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合作型学习,充分培养学生的探求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问题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教给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取能力的手段,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包办代替,绝不能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

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已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而新课改要求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 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要科学、全面、客观,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充分提高自身素质,投身新课改,作为当代新形势下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驾御课堂的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2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 “ 问题情境 —— 建立模型 —— 解释 ——应用与扩展 ” 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二、把学生放在了首要位置。

现代教育观念 —— 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 —— 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 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都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然后探究出结论。

三、 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同时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

四、倡导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通过本次的学习,使我受益很大,必将对我今后的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3

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不同的教育思想产生不同的教育。传统的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的活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这类传授活动的金科玉律。在这类理念下,教师崇尚研究教材,视处理好教材、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这类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经常超出教学进程本身,脱离学生的现实。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新课程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实施进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完全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题目情形,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进程,让学天生为“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给他们讲得应尽可能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可能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这样才有益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过分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烦闷,缺少生气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倦怠应付,与创造的喜悦无缘,师生都没法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学进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进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进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构成。

一、教师不但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更是知识的增进者、引导者;学生不但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更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进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引诱,点燃其思惟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构成进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二、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性的意义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民主、同等的特性,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协商,建构学生多样化的主体活动,完成认知和发展的任务,从而增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有益于进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增进认知进程、情感进程和意志进程的同一,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固然我转变这些还不够,更正确的应当是我们在对新课改的理解基础之上所做的所有转变。明显这对我们教师本身进步了要求,可能增加了教师的压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压力来源于我们传统的教育与新课改后教育之间的逾越!还来源于各个地方文化背景、经济、家长观念等。面对压力,我们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精神,才能因地制宜的弄好新课改。

总之,新课程,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想都应当建立在学生爱学,想学,乐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我们要始终建立:培养学生要从学生的长远角度动身,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动身,让他们学到的不单单是使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增养去学习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才能为他们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4

一、对比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不同的发展。

二、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

以前在卷面分析时,我们经常提到双基的落实情况,现在可要说四基了,新加进来的两基我觉得很有时代气息。我觉得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去体会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正确、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5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有许多收获:

1、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创设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情境,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数学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2、在多元化的评价中体验成功,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励性评语,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制,允许学生犯错,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要用“同一把尺”,要注重评价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帮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实自己让学生爱学、乐学,必定会获得教学上的进步。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6

去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教师的两天培训学习,在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室举行的初中数学教师的培训,虽然此次培训仅有短短两天的时间,但还是让我收获颇丰。会议安排的紧凑有序,在有关领导和老师的引导带动下,与会老师积极参与,集中会神地听讲,认真做好记录。通过老师们的精彩讲座,无论从知识上,还是从思想上,都给我们以启示。

每次学习或者培训,我都会认识到自身的一些不足和差距,都会给我一些启发,都会感受到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淡忘了。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看着感动,听着激动,缺少行动。这是影响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跨越这个障碍,把认识到的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学以致用,才能促进个人成长。

通过培训学习,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知道新课程对数学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学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就本次的培训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课程基本理念”的修改。

1、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将“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两条合并成一条“教学活动”,整体上阐述数学教学活动的特征。表述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设计思路”的修改。

1、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

2、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实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确立了“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等八个关键词,并给出具体描述。

三、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导作用。

新课标要求“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但不能替代学生探索、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导作用。

四、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

数学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初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设计一堂课时,新课的引入,题目的选取及安排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总之,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面对新课改,我们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上要求必须放下“架子”,让学生喜欢你,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7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觉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学生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每一幅插图,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在领会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说,可以单独说、同桌说、集体说,让学生在充分的看说基础上培养数感。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新课标的要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己。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从而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简单的几何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做中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努力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自主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篇8: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__年版心得体会

通过马云鹏教授深入解读和实操介绍,我深刻感受到了新课标在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的明显变化,更清晰地了解到内容结构化的特征,了解到教学内容一致性和阶段性的体现,认识到学科结构化的目的是使学习者了解所学内容之间的关联,而不是个别知识的掌握,从内容之间的关联中体会其中的核心概念(或基本概念、大概念),这些核心概念在其后的学习中反复运用和强化,有助于知识与方法的迁移,结构化的内容会使学生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持久,有助于达成“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__年版)》指出:数学课程内容的一大特点是整体性、一致性。当前的数学教材中,整数、分数、小数有其独特的认识方法;加减乘除有各自的算理,整数、分数、小数运算有各自的算法,这些知识缺乏内在一致性的。新课标修改后,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理解整数、分数、小数均是基于“计数单位”建构的;所有运算都可以还原成加法,加法是所有运算的基础;分配律、交换律、结合律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是所有算理的基础;所有运算都可以还原成计数单位与计数单位运算、计数单位上的数字与计数单位上的数字运算,加法口诀、乘法口诀是所有算法的基础。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10

一、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更符合儿童的特点

新教材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生动有趣,呈现方式丰富而开放。由原来教师的教本转变为学生的学本,更似儿童喜爱的课外读物,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如:开篇的篇首语以往纯粹是用文字的形式来介绍内容,是写给成人和教师看的。而新教材是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淘气”、“笑笑”、“智慧老人”及“机灵狗”的对话,提出第一册的学习主题“数学就在你的身边”。使小朋友对教材产生了亲切感。再如:本册教材分为9个单元,单元的标题明示了所学的知识内容,如:“生活中的数”、“加减法”、“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钟表”等。各单元中每一节的标题都具有情境性与活动性,如:“快乐的家园”、“玩具”、“小猫钓鱼”、“飞行表演”、“搭积木”、“分苹果”、“乘车”等。同时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配以各种活泼、精美的插图。小朋友们被这些有趣的课题和漂亮的插图深深吸引着,对数学书简直是爱不释手。

新教材突破了以往的教材以例题为中心的呈现方式,在教材中不安排例题,而只是提供一定的情境图,通过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和体验数学,体现了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二、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新教材无论是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材都没有明显的算法倾向,主张各种算法具有平等的地位,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例如:第七单元中的“有几瓶牛奶”,教材提供了情境图:一只牛奶箱里装有5瓶牛奶,另一只牛奶箱里装有9瓶牛奶。在解决两只牛奶箱里共有几瓶牛奶时,教材没有用一种统一的模式,而是安排了三种思考方法:

1、一瓶一瓶地加……,9,10,11,12,13,14;

2、把5分成1和4,9+1=10,10+4=14;

3、把9分成4和5,5+5=10,10+4=14。再如“有几棵树”、“买铅笔”等教材都安排了不同的思考方法。

教材安排同一问题不同的算法,并不是倡导学生去掌握每一种算法,它是指群体算法的多样化。同时它也不代表解决这些问题就只有这几种算法,而是通过这些算法的展示,说明在解决问题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算法,学生通过互相交流、比较出各种算法的特点,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三、教材重新整合知识内容,体现数学学习内容之间、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

过去的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新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研究和整合。如新教材整合了加减法的关系,在教材中做到有合有分:5以内的加减法是分开安排的,6到10的加减法是合起来安排的,这样的“合”有助于学生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加减问题,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又如:学生生活在三维空间,所以新教材几何内容从“认识物体”开始,而不是先认识“平面图形”,这也有利于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建立空间观念。再如:统计的重心放在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教材在创设数学活动的主题或情境时,非常注意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如:“欢迎新同学”、“给在田间劳动的叔叔、阿姨送水”、“送盲人过街”、“修理椅子”等。教材还设计了“数学故事”、“数学游戏”、“小调查”、“实践活动”等小栏目,这些小栏目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让学生通过讲数学故事、玩数学游戏等,增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

四、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课标,教材除了安排一些必要的陈述性的学习内容外,创设了许多以学生所经历的事例为情境。如:踢足球、乘车、送水、跳绳、分苹果、踢毽子、搭积木、买铅笔等,这些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便于学生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素材。通过数学问题的探索性、题材形式的多样性、信息呈现的选择性与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11

通过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我了解到《数学20__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彻底改变已有的数学课堂的模式来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此有以下的认识: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看动画、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教学《钟表的认识》时,我把导入语编成故事,在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的情况下,我故作神秘地对学生说:“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听的故事,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呢?如果想听,请把身体坐直,仔细地听老师来说一个故事……经过故事的讲述,学生们不仅集中了注意力,而且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也为后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又如:在教学《表内乘法》一课中,我创设了生活中的购物情境:在教室的一角“开设”超市,货架上陈列着各种商品,其中故事书6元/本、文具盒8元/个,铅笔5元/盒一位同学跑上去,售货员连忙说:“欢迎光临,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同学说:“我想买文具盒。”售货员:“8元。”“我要买4本故事书,一共要多少钱?有谁知道?”听到我的提问后,学生开始讨论起来,最终得出结论6乘以4等于24元,也就是4个6相加。将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实际相连,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去发现、去探索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这不仅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倡导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学生教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因此,课堂上,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自主探究与合作的习惯,在课堂上还要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有表现自已才干的机会。例如:在教“4的乘法口诀”时,我先布置学生每个小组在课前准备好小棒,上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然后学生小组合作,用小棒仿照教师的图形进行拼图,并回答问题:

1)摆1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3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来的?

2)摆4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根据你的方法计算。

这样,通过数学问题的探索、学生大胆的尝试,归纳得出多种不同的方法表示,效果很好,从这一点说明,学生的潜力是可以挖掘的,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教师愿不愿去开发。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同时,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通过学习,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一节课,努力使自己成为新时代合格的人民教师。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12

自从教师进修学校下发“学习新课标”通知以后,我切实地学习了几遍“初中数学新课标”,感悟颇深,认识颇深,也有了自己真切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因此,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更加懂得了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国家未来人才方面所担当的责任之重大,更加要遵循新课标,上好每一节课。

二: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流,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是学生围绕着教师设计的课堂这条主线,思维高速运转,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有能力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成就感的喜悦,创新思维活花的迸射。

三:通过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课堂教学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通过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数学教学要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同样也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既要保证学困生能学得进去,又要保证基础生的整体发展,更不能压抑尖子生的个性及特长,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通过多种途径及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做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支持者,做他们学习数学的坚强后盾。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坚定新课程的理念,坚持实施新课标,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得我的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都能有所收获,既学到数学知识,又有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数学思想的形成。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不同的发展,为他们能成为我们国家未来的有用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13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新的体会,新课标中要求并强调要让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备课时的教学设计要基于学情,知识点的设计要少而精,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且要举一反三,瞄准知识的生长点,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及解题过程的总结及整理,并注意知识点的提炼与总结。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14

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步长、臂展(两臂伸开的长度)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教材设计了五个活动项目,即测量身高、测量臂长、测量跨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通过这些测量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也可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的数据。在这里教材设计了在学习测量时,教师在黑板上利用统计表进行记录的情景,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收集数据的方法。教材还通过两个学生对话的情景(即一名学生从统计表中知道身高1米21厘米的有4个人了,另一名学生打算看看王丽有多高),使学生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教学时,因为课堂时间有限的关系,只是师生共同示范了个别几个学生的身高测量,臂长测量,测量窗台的高度,门的高度,宽度等一些较大的长度,学生只是测量了课桌的长、宽这些较规则,较小的长度,布置了一张家庭成员信息搜集表作为作业,要求填写身高、臂长、跨一步的长度这些信息,从做上来的效果看还不错,但因为布置的是回家作业,很多都是家长帮着做的,说明让生自己动手操作还不够充分。不过让生了解了一些常用的说法,如:一庹长、一柞长等。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15

一、教师必须要对教材重新认识,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

生活即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如过去我们数学内容中计算有些难,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的全面普及,计算难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计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变了课程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照本宣科。课堂往往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管学生有无兴趣,仍按陈旧的教学手段、思想强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师往往是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脚步走。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教学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总之,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体验整个数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提出了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以学期和学年的一次性考试来评定学生,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强调对学生能力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进行评价。

四、转变教学方法

1、注意创设教学情境。

2、注意知识探究过程。

3、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4、注意在教学中要体现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参与。

5、注意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因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作业布置应当尽量与生活联系起来。

6、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水平,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意,形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 “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因为他知道会有人来指导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16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让我对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新课标的发布加上“双减”政策的落实,无疑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摆正位置,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多思考,多表达,多动手,多实践。另外,新课标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所以,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当关注这些知识技能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以及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才能提升,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才能体现。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17

通过本次新课标培训,使我了解到新课标更注重强调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其中,小学阶段更侧重对经验的感悟,初中阶段则更侧重对概念的理解。把小学和初中一盘棋考虑,不割裂小学和初中的教学,是这次新课标修订的一大特色。

20__新课标,更注重培养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己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18

最近,我再认真的学习了20xx版新课标,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数学现代教学的需要。

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因此,今天的课堂教学最重要是读懂学生。并且,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也应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同时,我觉得,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需要我们数学教师潜心思考与研究的。我们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重视小学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

学习新课标之后,我更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教学时间中发现,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相比其他文字课还是受欢迎的,但远远没达到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少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克服困难的意志不坚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不够;不在意去了解数学的价值,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不会主动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勇于质疑的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还有待培养。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会更加有意思的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好习惯,并多查阅资料,把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文化渗透到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数学修养。

总之,作为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我还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日常教学中,要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早日成为新课改中合格的、成熟的数学教师。

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19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如《吨的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况中感受并认识吨,建立吨这一概念。这样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20

新课标的制定让我们关注到结构化教学的重要性。马云鹏老师讲座中提到结构化的三方面意义,结构化突显内容的关联,课程内容结构化目的在于体现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个学科的基本原理,进而促进其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

结构化有助知识与方法迁移,内容结构化使得零散的内容通过核心概念建立起关联。核心概念可以把主题内零散的内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强化更多的知识与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新场景的学习之中,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结构化促进核心素养形成。随着学习进程的递进,学习内容不断扩展,使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步形成。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21

在苏邦屯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我认真地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__年版。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到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尽量做好以下几点:

一、更新理念,夯实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标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做好引导。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三、课堂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在教学中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按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快速的转变观念,紧跟新课标的步伐,提高自我修养,改变课堂模式,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做到: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22

成功之处:

一、领会编者意图,体现解决问题过程的完整性。

对于解决问题,义务教材太强调技巧,而课标实验教材太强调情境创设,都没有把落脚点放在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上。这次修订的教材,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到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

在教学“桔子能装几袋”问题时,先让学生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28个橘子还需要老师给你们什么信息?其二再让学生估计大约能装满几袋?其三引导学生思考:该怎样解答呢?当学生经历多种方法解答后,优化这些方法,体会到箭头减法的好处;最后再次反思:这样解答对吗?希望通过一次次的精心设问,把学生一步一步引领到问题解决过程中。

二、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找准解决问题的生长点。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使得新旧知识与经验相互作用,由此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因此,我们要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找准解决问题的生长点。

当学生完整经历解决问题过程后,对比书本第77和78页的两个例题,我们进一步梳理:回想一下,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你是按哪几步完成的?学生在总结概括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体现了解决问题过程的完整性。并且学生也会体会到虽然有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所不同,但解决策略其实均是相通的,都可以用画图、列式、表格等形式解决。试想如果每一节解决问题教学,我们都能这样把这几个环节扎扎实实地走“实”,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就能有效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虽然整节课我力求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实践应用,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不足之处:

1、学生阅读关注不够,想当然一年级学生不会看数学书,应当有效引导孩子,从书中找方法,尝试自学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练习中反应出学生不喜欢用箭头减法这种方法,课上对于这个难点突破不够,如果课中再多引导、比较中让学生体会这个方法的好处。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23

初中数学新课改五点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镇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例如对“统计图表”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完成以下问题:(1)先在网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2)利用软件Excel来设计一张统计表来表达所收集到的数据;(3)根据表中的数据来选择设计不同的统计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题材,上课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搜集的材料和他们的活动过程,及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请他们作自我介绍,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提问、探讨。这样做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24

为更快更好地领会和贯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__年版)》,提高教师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到我们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水平。20__年5月13日上午,平顶山市第8届市级骨干培养对象在主持人程兰超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参加了新课标的线上培训,认真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主讲的聚焦核心养,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__年版)》”的解读。

马教授把20__版的课标和20__版的课标进行对比分析,从课程标准概览、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统领的内容结构化、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等四个领域给我们作了深刻而权威的解读,使我对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结构特征、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结构化整合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等一些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和了解,更加明确了新课标的方向。

我知道了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由原来的10个: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增加为11,增加的一个为:量感。何为量感呢?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等。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

我了解了总目标是“三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同时,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由原来划分为三个学段变为划分为四个学段。涉及到我们小学阶段的就是,原来一至三年级是第一学段,四至六年级是第二学段,而现在是每两个年级为一个学段,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了。小学的6年划分得更详细了。

我明白了课程内容组织安排上也有很大变化。20__年课标是以学段为主题,每学段里面细分为四大领域,而20__年的新课标是以四大领域为主题,在每个领域里面再细分学段,更重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好数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例如,原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的标准: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两者都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但后者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任重而道远,我会认真研读正确、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领悟教材、回归课堂,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专业能力,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25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1、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2、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3、改变数学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4、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学中要注重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开发其他的教学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报刊杂志等。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26

20__年5月13日,在程兰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程主任的组织与引领下,我参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__年版)》的线上培训活动,对20__版课程标准进行学习。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课标是我们教学的“指挥棒”,新课标都有哪些变化?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指向性和导向性是什么?以后的日常教学该怎么偏重?教学内容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该作何调整?等等许多问题都是我们急需了解的。

一、通过马云鹏老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__年版)》的深入解读,我有以下体会:

1、新课标明确界定了数学的核心素养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导向很明确,强调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

“三会”的要求进一步印证了数学学习总目标“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较20__版的“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虽仅有两字之差,但区别非常明显。

2、学段目标更为细化。

20__版的课标中小学是分为两个学段的,而20__版新课标分为了三个学段。

一到二年级为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当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三到四年级为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尝试从生活当中独立地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五到六年级为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探索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以及集合直观,逻辑推理等等其他的学科知识相互关联,每个学段有学业目标和评价标准。

3、学段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难度下降。

在新课标中,把部分小学的知识,如负数、方程、反比例等挪到了初中,但知识点难度下降,并不意味着数学就变简单了,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在问题解决方面的要求可能会大幅提升,需要学生根据三会的要求,结合四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来发展四能(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新课标的整体目标来看,小学侧重经验的感悟,即在生活中去观察、发现和认知即可。

4、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上提出了教学建议:要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选择能引发思考的教学方式,加强综合与实践教学,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其中要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数学教学改革推动作用,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新课标提出评价建议: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评价方式要丰富、维度多元、主体多样。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着重应用。

二、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这一系列的变化必然要更新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使我倍感压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做好以下几点:

1、更新理念,夯实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标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2、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做好引导。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3、课堂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在教学中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按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快速的转变观念,紧跟新课标的步伐,提高自我修养,改变课堂模式,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做到: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27

今天的这节课整体上的还不错。几个重要的环节都有按照顺序讲下来了。不过在细节处理上还是有欠缺的地方。

首先,在上课初时给出的那几张图片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下生活中24时计时法。不过在课上我在图片停留的时间上太快了,一闪而过,几乎就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在用画在黑板上的钟表讲解24时计时法时针所走的全过程时候,太独立的讲解了,在比较内外圈的关系的时候,学生说出相差12时的时候,我没有再深入的问这个是怎么得出来。而是直接就总结了。因此学生在后面的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化的时候效果不是很好。而且由于是独立的讲,所以在讲完这个后出示8时让学生说出24时计时法的表示,学生会觉得太突然了。没有过渡。

这里如果和后面的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结合来说可能效果更好。时针走第一圈的时候和第二圈分开来讲,这样实例结合概念学生可能更清楚。

在讲解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之间的区别的时候虽然都说清楚了,可是学生消化的还不是很好,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在前面加时间词,而24时计时法前不用时间词。在这点上没有大力的强调,因此学生在后面做这种互换的时候也就会忘记加上时间词。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28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那现在的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通过又一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再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我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在活动过程中探求

《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记忆与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数与代数中有大量的规律、公式和算法。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获取知识,掌握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计算能力。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直观探索出口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从中优化出口算的方法。在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适当的动手操作能够使学生探索出口算的方法,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就会学的开心,数学课堂才能真正达到有效。

五、在应用中发展

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数学学习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并初步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所在。在数学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还要我们教者细心揣摩发现与数学背景相关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29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霍山县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标培训,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这段时间以来,我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的学习,通过培训和自学,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的改变仍是主角

新课标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对数学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学;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准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由原来的双基变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特别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课标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课标,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样的激励办法,开展各项数学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三、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通过这次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总之,我们要不断总结教学方法,大胆的创新,才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30

本学期,我校研读了《新课程标准》。我也有了新的领悟。下面就《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20xx版和20xx版,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

比如:基本理念有所变化,可以概括为“三句”变“两句”,“6条”变“5条”,理念中还新增加了一些提法。课程总目标亦从四个方面改为了三个方面,变得更加具体、准确。“双基”变“四基”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即: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基本经验。教学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相比较以前的课标,将“双基”修改为“四基”,明确提出的让学生获得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指引我关注学生基本思想的形成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以前强调的双基,即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训练基本知识,课后也反复进行练习。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明显发现,一部分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题型稍微变动,就无从下手,说明长时间只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既能,使得学生学得比较机械。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是巨大的进步。

二、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基本理念要求:“要重视直观,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学生对数学就会充满好奇、充满兴趣,学生就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小动物举行赛车比赛,学生就非常感兴趣的参与进讨论中,最后得出车轮是圆形的跑的最快。这样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圆的特征,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这样,学生就会乐学、愿学。

三、在动手实践、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知识中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理解知识、获取知识。

《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必须反复学习,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并在教学中实施。做到教学有课标,心中有学生。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31

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丰富多采、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我就《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谈谈:

教学设计体现新课程理念

新大纲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在课堂伊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也藉此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在学生形成正确表象后,如何感知角的特征并提高到理性认知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互相交流,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使学生的感官参与经历“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促成他们丰富了对角的认识。这样,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的原则,学生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并藉此内驱力开始探究,从而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

能处理好教师的角色

教师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学中教师是以一名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引而不发;学生难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组织动手操作;学生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学习等,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如有学生指出扇子图中弧线与线段组成的图形是角时,我没有否定,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折、摸、画、自学课本等办法,自己去辨别、

理解角,领悟角。学生画角时,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尝试的空间,学生想怎样画就怎样画,使他们摆脱了来自教师和教材的束缚,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尽情表达、合作探究、自主思考,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课堂训练扎实张弛有度

即体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做到练有目的,练有重点,练有层次,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并注意反馈及时、准确、高效。思维拓展题的教学,不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是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本节课多处设计思维拓展题,如用所给的材料做角,“在一些组合图形中你能找到几个角?”“思考一张圆形纸可以折出多少个角?”等问题。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让一些同学个性飞扬,同时也体现课标所要实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恰到好处

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放大信息,增强信息强度的功能,本课例依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激发学生兴趣。如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和比较角的大小等,这样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连,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得实在。

在教学中还有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比如注意细节问题,倾听同学的发言等。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32

在本次与林3小的连片教研活动的数学新课标培训中,使我受益匪浅,我从王校长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数学20xx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义教数学新课标2024的心得体会 篇33

听了马云鹏教授对于课标20__版和20__版的对比,对新版课标的核心素养一致性以及结构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理解学科本质的一致性中,马教授以数与代数领域为例,例如数的认识就是数字+计数单位,在整数、小数、分数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在每个学段知识的肢解,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数的认识学习基础上,数的运算就水到渠成,更加容易体会数的运算的核心的一致性就是计数单位的“累加”。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整数、分数、小数的计数单位学习中,把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关联,让学生体会知识不是独立分割存在的,把零散、碎片的知识串联起来。在自然数、十进制、分数、小数的计算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到本质就是计数单位的累加,就是核心概念可以促进知识与方法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