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办公文秘 > 策划方案 > 课程策划方案(汇总十篇)正文

《课程策划方案(汇总十篇)》

时间:

课程策划方案十篇

课程策划方案 篇1

一、活动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学年暑假特制定此活动方案。希望同学们在享受愉快暑假生活的同时,能够利用假期培养自己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提升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交往的能力。促使大家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并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假期结束后,学校会根据同学们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并将社会实践的完成情况计入个人的学分。

二、活动对象

现高一、高二级学生

三、活动时间

暑假期间(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四、组织部门

团委、综合实践科组

五、活动内容及要求

请同学们从下面四个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要求要有图像和文字,字数不低于800字,假期归来,你可以提交纸质版,也可以提交电子版,以班为单位上交,上交的作品会打分并评优。

1、体验360行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我们熟知的教育界领袖“俞敏洪”、地产界大鳄“潘石屹”、农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等等无不是我们认为的行业精英。然而在普通一线工作的教师、医生、律师、工人、厨师,甚至街边的小商贩,他们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个假期,要求同学们抽出一天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与该行业的工作人员交流互动一天,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劳动强度、社会价值等。活动当天,需要每人同学收集至少一张活动照片,并书写800字以上的活动心得体会,假期回校后,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上交。

2、各行各业知多少

课程策划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努力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理念,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积极构建“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的课程管理模式与探索幼儿园个性化、园本化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模式,为幼儿园保教工作注入新思想、开创新局面、明确新方向,特制定《汇星现代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作为幼儿园课程设计、教材选择、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依据与指导。

二、课程理念

幼儿园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和谐、健康、快乐发展的教育机会与条件。

1、注重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重视早期幼儿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

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

3、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进行切合实际的课程选择与调整,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

机制。

三、课程目标

以培养“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特点的'在情感、态度、认知、技能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新时代儿童”的目标为核心,通过幼儿园课程实施,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

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2、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责任感。

3、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与探索的兴趣。

5、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6、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性。

7、能积极关注周围事物中的科学现象,对科学活动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课程阶段目标:

4-5岁

(1)学会正确的刷牙和使用筷子、毛巾、手帕、便纸等,对自己能做的事表现出自信。

(2)有初步的同情心和责任意识,关注同伴,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3)爱父母、老师、长辈。了解他们的职业和自己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

(4)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宜行为。

课程策划方案 篇3

一、需要评估:

1.评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艺术素养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1995年在区内开设钢琴实验班教学班,通过钢琴教学,对学生进行艺术的熏陶。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孩子们不仅有了一技之长,而且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浑身上下散发着艺术的气息,令人倍感欣慰。

2.评估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3.评估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绍成小学建校以来,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作为宁波市首批艺术特色项目学校。“办一所有个性的特色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绍成小学的殷切期待。近几年来,北仑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需求旺盛,特别是对艺术教育的愿望显得更为迫切,希望通过学校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从而熏陶情憬,丰富内心世界,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艺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4.分析学校优越的课程资源。

作为北仑区唯一艺术学校、市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我校有着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1995年,一座造型别致的典雅的钢琴教学厅落成,内有40多架120型立式钢琴;一台斯特劳斯三角钢琴放于厅中央。4位专职的钢琴教师,95年在全区开设了钢琴教学实验班,将近十年的风雨兼程奋力拼博,不断积累宝贵的经验。不断茁壮成长,如今钢琴教学已初见成效,取得令人欣喜的好成绩,在市内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钢琴艺术特色。同时在钢琴教学的带动下,我校又先后开设了美术、书法实验教学班,通过几年的探索,被宁波市书法协会命名为“市书法实验学校”,一种浓浓的艺术氛围正在校园内悄然形成,艺术之花正在竞相开放,难怪乎几年前国家教育司副司长杨锐敏来我校视察时,欣赏着孩子们的现场演奏,激动地说:“真想不到,北仑也有个鼓浪屿”!以上的这些条件,为实施艺术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根据需要评估及结合校自身优势,经校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尤其是艺术方面)素养和能力,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2.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通过艺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3.通过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三、校本课程的设置

钢琴演奏

鼓号吹奏

笛子普及

电子琴演奏

口琴吹奏

合唱表演

形体与舞蹈

毛笔书法入门教程

毛笔书法提高教程

硬笔书法教程

儿童连环画与卡通绘画

中国画入门

吴丹芳

四、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课程的实施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是决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具体负责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由各类课程的负责人担任,具体落实好各门课程实施工作。

(2)制定绍成小学各门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本着“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专任老师根据些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目标明确。以钢琴课程为例:我们制定了钢琴教学的发展目标;不仅有量化的指标,比如,每个钢琴班的孩子经过6年的培养至少要达到全国钢琴考级六级以上水平,优秀的孩子尽量达到更高级别如九级、十级。但“九级、十级”不是我们终级指标,我们正在走出这样的误区,为了考级而去学钢琴,我们更注重的是这批孩子“人格的健全、个性的完善”。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及学生的实际,课程资源的情况来安排。涉及到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的教材;怎样组织这些内容,准备哪些教学用具或教学资源;在课程上如何设置等问题,然后是课程实施预设:涉及课程实施方法、如何组织教学,一周的课时安排,场地的安排、人数的要求等内容,最后是课程评价建议:如何对教师自身和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涉及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

(3)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

学校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教师进行各种模式的培训,从而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①“师徒制”模式。学校长期聘请有名望的学者,专家来校授课、带徒。如钢琴教学聘请宁波市钢琴学会会长林元宁老师担任名誉校长,每月一次来校授课,林老师在课堂上精湛的演技和春风化雨般的教学风格,不仅赢得孩子们的心,亲切称其“林奶奶”,更让年青教师收益非浅。而书法方面,经多方联系,特聘宁波市书法家协会会长德高望重的陈启元老先生每周五来校一次授课,老人不仅讲授如何写好字,更是注重孩子人格的发展、文化的修养。按老人的话说是“字如其人,练字修心养性”,而我校的周友甫老师也有幸成为陈启元老师的关门弟子。

②实践性培养模式。

学校定期选送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的业务脱产培训,邀请有名专家对艺术学科教师进行培训、专题讲座,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③课题研究模式。

即学校将新课程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如今,我校的钢琴教学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作为北仑区艺术学校,宁波市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我们在历史的夹缝中找到了适合自己走的,能凸显学校个性的路子,于是确立了《艺术教育“校本化”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研究》这一市级立项课题。关于这个课题的深远意义有这样一段描述:“艺术教育校本化”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它柔和温情,附着到每一个发展主体上,延着主体的个性特长润湿、蔓延,甚至深入到主体的骨髓中去,使主体在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整个课题研究跨时三年,为了将研究细化求得实效,我们把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编写教材,付诸实施。参与的教师立足学校特色课程特点,合作编写校本教材,把对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要达到的要求与基本途径罗列于上,各课教师再根据本年级本学科学生的个体差异,细化基本途径,选择合适的教材来充实校本教材,并付诸实施。如钢琴教学我们采用课程教材选编的方式,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编排了校本课程教材,内容包括:《车尔尼练习曲》、《贝多分》、《莫扎特》、《海顿》不同风格的奏鸣曲;中外优有歌曲等。而书法教学则采用教材自编方式,我们结合语文识字教学,精心编制了写字教材。(举例)利用每天上午第三节课后15分钟的写字小课练笔,不仅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同时也弥补了语文教学中的不足。

第二阶段:积累材料鼓励创新,及时交流经验,鉴定经验的可取可行性,鼓励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第三阶段:完善校本化体系,展示成果。制定完善我校艺术教育校本化体系,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出版研究论著。汇报观摩课展示,学生才艺展示及各类研究成果展示。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2.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我们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评价、方法有调查问卷、课堂记录、案例评析。

(2)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我们建立了绍成小学专职教师(尤其是艺术学科教师)业务考核制度。如钢琴教师必须在两年内达到全国钢琴考级十级,还要擅长另一种乐器的演奏。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通过调查问卷、谈话等形式每学期评选出孩子们心目中“最喜欢的艺术老师”。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档案袋”。

(3)对学生成长的评价。

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书法作品、一盒录音带、一个小制作……)放到记录袋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作品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五、保障措施

1.构建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是建立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校本课程”在学校中主体地位的确定和完善也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初步建立了校本课程的管理网络即:校级领导管理,教导处管理,教科室协管,教研组管理。

(1)校级领导管理:

①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总设计师。策划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总方案》。并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②校长按计划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经费到位,供购实资材,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研讨活动,保证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2)教导处管理:

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评估等工作。

①教导处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总原则和总方案》对各教研组申报的校本课程进行综合评估和论证,确定开设的科目和开设的时间。

②组织各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方案,并由教导处审核备案。

③负责好全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教研等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开设的校本课程进行具体的指导和落实,及时对校本课程开展日常的考核和评估工作,并进行档案式的管理,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a.绍成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总方案;

b.开发的课程名称,参与的人员以及起始的时间;

c.各成员的一段背景,承担的工作;

d.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e.教师在校本课程研发的过程中的记录随感,心得,故事,体会等;

f.校本开发的课程产品如自编的教材,活页资材集,有创意的课程教学设计,教案运筹等;

g.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如一学期一度的钢琴音乐会;艺术周活动: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获奖名单,先进事迹,荣誉称号等等。

(3)教研组管理: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它在校级教导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全部工作。

①组织好成员教师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明确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任务,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或课程实施计划并严格执行。

②积极开展本课程的研发活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该课程的特点,制定教学大纲进行自编或改编校本教材,加强集体备课,制作教学用具,达到资源优化和共享。

③组织好本课程开发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市级、校级的课程研究,尤其对市级课题《艺术教育校本化与学生的素质发展研究》,实验教师更应加强中期的研究,把子课题贯彻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次课程研讨活动中,及时记录课后反思,教学案例、体会等第一手原始资料。

2.校园文化的营造。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高雅的,不仅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而且还会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脚落里,因此,在校园里创设一种文化艺术的氛围与之相适应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校园设施,环境的布置,早在93年,在海外侨胞王绍成先生慷慨捐助下,在北仑中河畔一所美丽的学校——绍成小学诞生,它通体洁白,配以翠绿的琉璃瓦,阳光下显得典雅大方,而那,临池而建的圆顶圆形的乳白色钢琴厅更为引人注目。而在厅外,有一条连接教学大楼的通道,地面上雕以五线谱及镶上黑白琴键,因走廊上栽有浓密的紫藤萝,开着紫色小花,美其名曰:“紫藤走廊”。厅的左侧,在绿树草坪的映衬下,一座造型别致的雕塑悄然而立,再加上不时地从钢琴厅传出那阵阵悦耳的琴声,孩子们置身于其中,久而久之,身上也将散发出这谈谈的艺术气息。

其次是墙面文化的建设。“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都说一个人在幽雅芬芳的环境中浸濡已久,全身不自觉的会沾染香气,因此,墙面文化建设对艺术课程教学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教学楼墙壁都是坚实冰冷的水泥砖墙,为使墙壁生动起来,我们对墙面进行创意: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琴、棋、书、画”,是相通的,开拓他们的视野,我们把书法、美术实验班学生的优秀作品和著名书画家的作品表裱起来,挂在教学楼走廊、墙壁上;为了让学生走近一些艺术大师,则在墙报上专门开辟“走近大师”小栏目等,而在窗台或是某一个角落放着一两盆绿色植物,兰花、水仙、文竹……这些都无不在细微之处,体现着浓浓人文情怀。

课程策划方案 篇4

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原因,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线上教学和常规课堂教学。因为线上教学的局限性,线上教学学生的在线学习参与度和教学目标达成度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为了较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本学期的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教学衔接计划。

一、成立返校复学后教学指挥机构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的返校复学教学领导小组,全面安排部署复学前后的各项教学准备和复学后监督检查工作。

2、成立初三复学备考专班。专班负责召开初三班主任视频会议、全体教师视频会议、复学准备会议、复学调度会议,逐一汇报在线教学、复学准备、复学实践等工作。优先、充分保障初三教学时间;集中商讨、学习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定目标、压担子、强措施、明责任,务必较高质量做好毕业年级复习备考工作。

3、成立初二初一教学工作专班。专班负责召开初二初一班主任和教师教学工作衔接会议,全面做好各项复学准备工作,持续推进各学科教学。

二、把握教学进度,摸清教学质量状况。

1、学校教务处及时在工作群中发布县教研室每周统一发布的周教学进度。教务处教研处随时关注和跟踪各级部各学科在线教学进度。

2、以级部为单位及时征询各学科任课教师在线学习效果,征集线上教学听课人数、听课质量、作业、在线检测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各位老师对下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建议。

三、制定好各级部各学科教学衔接计划。

各级部、各学科组组长及各学科任课教师3月26日前完成本级部本学科的教学衔接计划。各位老师深入分析在线授课以来的短板和不足,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衔接计划,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四、上好返校复学第一课。

1、由各班班主任负责上好复学第一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复学后的思想教育,加强严格教学管理,进一步培养或恢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关注学生复学后的心理情绪、学习习惯方面的变化。给学生算算时间账、明确学习任务,努力以最短的时间进入紧张有序的良好学习状态。

2、总结在线学习各项数据,对居家学习时间、作业质量等情况进行阶段性公示;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评比奖励。给每一位学生压担子、强责任,提高学习的自主性、自律性,提高复学后的学习质量。

3、继续利用好疫情防控这本“教科书”,让每一位同学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开启迟到的新学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五、集中时间,做好学情摸排工作。

1、组织好学生返校复学后的开学考试暨学业检测工作。为准确把握两个多月来的线上教学质量,开学后第二天立即进行返校复学学业检测考试。以级部为单位统一组织,开学前五天根据教学进度,任课教师制定好试卷,开学前印制完毕。

2、做好开学学业检测考试试卷分析和讲评工作。发现问题,摸清底细,科学制定复学后的教学计划、个性化辅导措施,尽最大的努力提高复学后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3、集中检查学生作业。复学前两周,利用好早晚自习、饭后及周末等课余时间,统一是收交、检查学生近两个多月的各项作业,认真摸清学生作业的完成的真实情况,分析各类学生的具体表现,做好个别辅导、交流。对有能力而偷懒耍滑头的严肃批评,限期完成。

六、做好复学后教学衔接工作。

1、前两周做好在线学习内容的梳理复习工作。各学科利用两周的时间对在线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复习,对基础知识、重点问题进行复习强化,查缺补漏,巩固好学习内容。

2、复学后加强对尖子生和学困生的关注力度。提高尖子生的拓展拔高、综合分析的能力;对学困生多一点爱心和耐心,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和巩固,尽快补上落下来的功课。

3、复学后第三周,有计划做好新授课的教学工作,随讲随练,稳扎稳打,做到速度与质量兼顾,比较圆满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

4、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发挥好学习小组的帮带作用。复学后,老师们的工作一定是非常忙碌的,发挥好各班级学习小组的作用是很好的选择。建立竞争机制,把学生动员起来,相互监督、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七、坚持向教研要成绩。。

1、复学前复学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学科组长会议,研究商讨部署复学后的教研工作。加强复学后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各项教研活动,加强教学常规检查的力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支持。

2、各学科组召开学科组会议,确定本学科、本年级的教研活动计划,坚持好“半天”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备质量。

3、各学科充分挖掘疫情防控素材与本学科相关联的内容,研究好、利用好相关素材,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课程策划方案 篇5

一、本课题研究之背景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活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网络资源的利用,极大拓展和丰富了作文教学的空间和资源,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作文素材。利用网络环境,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和自主作文的氛围,创造师生平等交流的条件。凭借网络,“师生”、“生生”之间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及时沟通。这不仅大大拓展了作文教学活动空间,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得到发充分满足。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也使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得到有机的整合,将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除涉及到语文、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外、还会用到音乐、美术、科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在进行作文的同时,也学到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各科知识得到同步增长,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3.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孩子的作文水平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加之教育部明确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从三年级开设电脑课,许多家庭为了配合学校的教学都自备了电脑,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为此我们提出本课题旨在寻找网络资源应用于作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考察传统思维中的作文教学,我们认为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学生的视野“窄”,二是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所谓“窄”,就是把课本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以为学习好语文书本上的知识是最根本的任务。其实,这种将书本知识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以及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割裂的状况,使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固守一隅,封闭在课堂上、书本上,不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不向信息化的社会开放。学生苍白无味的生活,必然不能充分体验和享受作文的乐趣。所谓“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没有生活感受和语言素养的积淀,言之无物;另一方面也缺少必要的方法指导,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言之无法,“集体失语症”带来了莫大的悲哀。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此,我校提出本课题,其研究的意义在于:

利用网络资源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创建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构建网络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运用的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说话、独立思考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提高实验教师作文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及作文教学的能力、水平。提高实验教师组织、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水平。

三、本课题研究之具体目标和内容

(一)教师目标:

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改革单一作文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通过对多媒体网络的运用,使教师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学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验,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使中高年级的学生掌握写作技能,初步具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做到作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遣词造句准确,通顺连贯,有条理性。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初步总结出网络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的规律和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通过“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利用”研究,我们将围绕如下内容进行实验:

1.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积累;

2.研究如何创建班级QQ群、教师教育博客、班级作文博客主页和学校博客群组,搭建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实现作文教学资源的共享。

3.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创造性教学,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的发展,多媒体的音、像、声具备和网络的交互性为写作中的“情境”创设和“协作”“会话”发挥巨大的作用,自然地提高写作能力。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看,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是非常合适的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和认知环境之一。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和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使用观察法和媒传法等教学方法,恰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分析法

调查分析学生的基本资料:家庭拥有电脑情况、学生兴趣爱好、网上行为、是否有QQ号等等。

2、文献研究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和应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法研究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等,在开展对课程资源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

3、行动研究法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有针对性地采取“五一”措施,即营造一种科教氛围、磨练一支师资队伍、建立一套机制、搭建一个资源平台、探索一种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通过网络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利用研究,为学习者的双向交流提供广阔的空间,达到“人——机——人”相互交流,即学习者(人)通过多媒体网络(机)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人)进行互相交流、协作学习。在整个课题实际操作过程和实施的过程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的统一起来。

4、经验总结法

对“网络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利用”研究过程中一些有效的课程资源及时积累总结,对有效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总结、推广。

5、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旨在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促进学生积极、有效、自主地习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宜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展开对学生成长过程和规律的研究,可对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档案袋管理,进行跟踪分析,于个性中见共性,于特殊中见一般。为课题的假设提供典型的事实例证。

六.本课题研究之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__年5月至12月)

加强软硬件建设,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进行师资培训、理论学习、实验班选择;组织人员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统一课题组成员思想。

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

(1)调查分析,掌握学生的基本资料:兴趣爱好、网上行为、QQ号,为课题开展准备资料。

(2)完成班级QQ群建设,教师依托安庆教育博客平台制定班级作文网页,通过初步试用论证可行性,制订实施方案。

2、实验阶段(20__年元月至20__年6月)

全面实施课题计划,加强课题研究管理,举行课题研究现场会,定期展示研究进程和成果,做好数据积累、经验总结工作;

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

继续深入班级作文网页创建工作,进行实验研究,适时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得失,写出实验总结;

3、总结阶段(20__年7月至12月)

主要目标:回顾总结实验研究情况,整理实验中得到的各种材料,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小结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得失,并请上级和有关专家对本实验研究进行鉴定。

第三阶段研究成果:

收集资料,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和论文,力争取得县市乃至省教育专家的支持和认同,并得到完善和大面积推广。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情况:

黄金舟:负责课题的定向、指导,协调人员分工,监督课题的实施,课题的总结。

李思迪:负责课题计划的制订、本校教育博客群组建设,进行课题行动研究。将科学而全面地总结教改经验或教训。

杨贤松:负责课题实施的调控,解决课题研究中所需的人力、财力等问题。

石沉香:负责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分析,进行课题行动研究。负责问卷材料的收集。

李声宏、梅庆安:负责文献研究,即研究对网络作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有哪些,有哪些指导意义,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种理论等。进行课题行动研究。负责论文资料的收集。

石小霞、邵双梅、段贞洁、余红燕、叶带楠:进行个案研究,即具体分析一些网络作文教学的典型课例,分析在这些课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所用媒体这四个教学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与传统教学结构相比,有哪些显著变化,效果如何,学生在情感和态度方面有哪些转变等。进行课题行动研究。负责个案案例资料的收集。

八、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

该课题组成员以一线语文教师为主,其负责人黄金舟,系安庆市首届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县小语学科骨干教师,县小语学科带头人。曾参与完成“经典诵读”市级课题,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并有论文在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课题组第二负责人李思迪,于多年前便开始了信息技术与习作教学整合的研究与探索,曾于20__年全国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中承担过本项目县辅导教师工作,积累了一些处理网络信息的经验。有十几篇论文获省市奖,并有十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课题组成员中有多人曾参与完成省市级课题研究,他们都是教学骨干,课程改革的积极实践者,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的人力资源。

2.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极为便利。目前,我校已与局域网连接并建立了校园网,已建成初具规模、功能完备的网络系统,一个网络教室,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共配备有连网微机百台左右;全校青年教师均已参加了“现代技术教育”的培训;过关率达100%。教师们已经普遍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一些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在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理论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我们还将组织部分老师进行有关网络技术的培训和相关理论的学习,并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经费保障: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育改革和实验,他们对本课题十分关心,并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

学校的生存依赖于学校的发展,这是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心声。因此,我校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进行课题的研究。

课程策划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人物动态千变万化,在劳动时则会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动作。各项劳动都有各自的运动规律,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也会发生相关动态。因此,在劳动时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比如画家王文彬的油画《夯歌》是描绘一群姑娘在打夯。在夯悬于半空,若起若落的最紧张的瞬间,表现了年轻姑娘蓬勃的朝气和建设新农村的崇高理想。画面构图以倾斜的不稳定形式来加强打夯的动势,生动地表现出劳动的美感。

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动态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描绘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工具以及周围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还能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这也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价值之一。教材还重点展示了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外画家对劳动动态美的不同风格的描绘作品中进行比较、欣赏。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为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教材还演示了不同动作的动态线,让学生对人体的动态有直观的感悟。“试一试”和“提示”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一化解。“学生作业”的展示和“学习建议”都提示了对学生创作的要求。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1)教师用课件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当时的心情怎样?

(2)学生回忆并交流。

2、欣赏感受。

(1)教师用课件出示作品《夯歌》,请学生欣赏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他们的劳动动作有什么特点?

(2)教师小结: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优美动态。

(3)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欣赏其他绘画作品,分析交流作品中各种劳动动态及特点。

3、研究体验。

(1)设问:人在劳动时身体各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2)体验:同桌互相模拟动态并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

(3)展示:教师用课件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变化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平衡关系。

(4)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4、尝试练习。

(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各种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

5、作品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了劳动时的动态?线条是否流畅、肯定?

6、课外拓展。

观察各种劳动的场景,用速写的形式记录各种劳动动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体会。

(1)欣赏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

2、讨论研究。

(1)小组活动: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

(2)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3、创作表现。

(1)提出要求:画一画自己从事过的某种劳动。

(2)教师建议:除画出自己劳动时最典型的动态外,还要画出当时使用的工具以及周围的环境等。色彩的使用也应突出主题。

4、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交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同学互评,教师小结。

课程策划方案 篇7

地点:

人员:

全体师生

内容:

一二年级野餐、三四年级摘桔、五六年级野炊烧烤、幼儿班摘桔野餐

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经费结算:

1、野餐由后勤中心代购食品(牛奶、面包、饼干、鸡蛋等),由班主任和后勤中心结算餐费、车费。

2、摘桔由班主任和后勤中心结算车费、桔园老板结算桔子费用,蜜桔1、5元/斤左右,贡桔2元/斤左右,每生每袋5公斤左右,可以按袋或按斤结算。

3、野炊烧烤的车费班主任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和后勤中心结算,灶台烧烤台120元/台(60元/灶)和童牧谷结算,所购食品费用向家长公示。

4、车辆统一由肖正科安排调度,物品收发由范艳、刘苗苗负责,经费结算由丁喜梅负责。

应急预案:

1、如果天气变化,活动改期,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联点行政管理本组活动,每组开一台小车以备急用。

3、教职工必须保持手机畅通,随时接听领导小组电话,听候校长安排。

4、活动方案上报市局,如有特殊情况及时上报,争取各部门单位支持配合。

注意事项:

1、服从学校统一安排,按时上下车。

2、行车注意不将头手伸出窗外,有序上下车,注意刀具安全,用火安全,摘桔不要追打、攀爬,防止刺伤摔伤。

3、注意食品安全,不购买过期食品、三无食品。学校领取的物品:水两桶、米、油、调料、饭盆100个/班、筷子80双/班、一次性杯子100个/班。班主任当天提前签字领取,活动结束及时归还,丢失照价赔偿。摘桔的每班领取60个袋子。

4、野炊烧烤在同一区域,为丰富食品建议每班要有烧烤的小组。班主任带组长提前准备好食材。食材要便于加工洗切。每班要有一个烧烤组。

5、及时清点人数,上下车必点,防止学生未及时上车。

6、桔子可以随意吃,但不能扔,在指定区域摘桔,保护好树木和采收的'桔子,可分享给家人。

7、注意卫生,不乱丢乱扔,摘桔的每班领取60个袋子(留4个备用)。

8、家长可以参与,座位不够时家长必须自己驾车去指定地点,参与野炊烧烤的班主任要计划家长食品,家长不能擅自带走自己的孩子。

课程策划方案 篇8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

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

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

1,建立领导机构。成立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家

长共同组成的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领导机构的 职能是:

(1)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开发;(2)负责对校本课程的审议;(3)负责确定学校课程开发内容,审议教师的 课程纲要或活页材料;(4)负责协调学校课程开发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合理性、创新性。

2、培训师资

(1)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

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

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2)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知识。

3、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程序

(1)前期论证

既对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前期论证。论证主要从两个

方面:一是将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报市课程开发项目领导小组,经领导小组讨论认定;二是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

(2)确定题目,搜集资料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主题

的确立首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学生的内在需要。检验任何一类课程是否成功的标志很多,但学生的需要必须放在首要

位置。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需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开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因此,课程的 确立我们以学生的兴趣、需求为基准。二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相应的资料、信息做支撑。课题确立后,要对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使开设的课程植根于社区和学校现有的课题资源中,这是校本课程开发可能性的保障。开发的课题主题确立后,要求课题组成员多渠道搜集资料,既要利用图书室、资料室收集文本资料,也要充分利用网络,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在资料的收集和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资料的科学性要经得起推敲;二是信息具有前沿性,要把与课程有关的最新信息、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课程介绍给形式。

(3)撰写《课程纲要》

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同时要附有课程介绍,交给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初审。《课程纲要》一般应包括下述内容:①课程目标陈述(要全面、恰当、明确的阐述课程设计的 目标与学习水平);②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序,设计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等);③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和规模等);④课程评价(以开放性、发展性为原则,若需记成绩,则要设计评定方式、记分方式,说明成绩来源等);

(4)教师开通,学生选题

校本课程开发者开设的课程能否正式走向课堂,首先要进行开题,让广大学生来选。对校本课程的开题每学期将进行一次。凡是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每人给15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要开设的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要开设的校本课程都许经过学生的经验,并要求选修人数超过班级学生的半数以上。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发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学习,认真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

(5)实施。经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审定的校本课程,由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与教导处组织实施,并以轮次的形式反复安排,在每一轮次中实施:选择、实施、评价、调整等,不断完善课程内容。

4、校本课程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导处负责,主要负责排课、教师教案的检查。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统计班级选修人数,名单报送学校,由教导处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的情况。要求教导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本课程的正常运作。对教师备课的管理和教研、科研管理又学校负责。学校以教育科研为载体,通过承担科研课题,开发校本课程。教师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导处的指导下进行,教研组长对教导处负责。

三、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还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

四、教学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它的教育方式势必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上应采用以下形式:

1.队组式:如合唱、球类选项等;

2.个体式:如书法、计算机、学生阅读等;

课程策划方案 篇9

一、活动目的:

1、透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体验劳动的欢乐,从小培养爱劳动的习惯。

3、教育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珍惜父母的辛苦和劳动。

二、课前准备:

1、搜集名人或身边感人的劳动故事。

2、观察班上最爱劳动的同学有谁,用一句说话夸夸他。

三、班会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看看我们教室的环境怎样,你感觉到什么?这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是我们的值日生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劳动创造了美、创造了完美的生活,劳动是最光荣的!

(二)学会尊重劳动者

我们背着书包走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上时,当我们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时,你是否会想到那些为我们创造完美生活的劳动者?你是否体会到这些劳动者们所付出的艰辛呢?假如这些劳动者都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劳动仅有分工不一样,没有贵贱之分,劳动者是最值得尊重的人。让我们为这些可敬的劳动者送上最美的赞歌吧!

下头请欣赏诗朗诵《劳动之歌》

劳动如多彩的光是那么明媚,劳动创造出千般快活,劳动使机器在飞速地动,

劳动使万物承载世界,我要为劳动者唱赞歌。无论坚守在什么岗位,

无论岗位是多么平凡,都是劳动创造新的生活。劳动是事业的根本,

劳动才能获取新的生活。劳动是人类永久的旋律,劳动是勤劳者心灵之歌。

(三)表扬爱劳动的同学。

劳动是可敬的,劳动是光荣的。同学们,擦亮我们的眼睛,看看我们班上最爱劳动的同学有谁?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让我们向他竖起赞赏的大拇指,说一句赞美他的话!

(四)点燃热爱劳动之情。

劳动是光荣的,但劳动也是辛苦的!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会怎样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呢?

课程策划方案 篇10

教材分析:这是一只多么好学的小燕子!它在妈妈的耐心的启发下,它观察得一次比一次认真。最后终于明白了冬瓜和茄子的区别在于:冬瓜大,颜色是绿的,皮上有细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颜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挂在枝上的。

课文语言简练,内容浅显易懂,采用了童话故事的形式,把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的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全文又采用学生喜爱的对话形式展开情节,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便于教师在丰富的对话练习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认识新笔画乛,认识新的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识字、认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明白自己为什么喜欢燕子。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教学挂图、歌曲磁带,课文的朗读录音磁带,(或电脑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谁还记得《菜园里》这首儿歌?(记得的学生一起背诵)

2、(课文插图2投影)这节课老师要再一次带你们到菜园里去参观。请大家仔细观察,菜园里都有些什么?

3、是啊,秋天的菜园是多么美呀!你听,谁也来参观这美丽的菜园?(配上乐曲《小燕子》)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面。

4、这个有趣的故事叫《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出示课题)读课题。

5、学习生字次。

⑴这里有个生字宝宝(指次字)读时要注意什么?(这是个整体认读音节,读平舌音。)

⑵谁能带着小朋友们读一读。

⑶全班读。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小燕子怎么一次比一次进步?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2、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

3、再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几个小朋友读课文。其他小朋友仔细听,他们把音读准确了没有。(相机纠正学生的生字读音,学习生字。)

三、自主学习课文2-4自然段。讨论、交流

1、自主自学后,小组讨论。

⑴引入:小朋友,你喜欢这只小燕子吗?为什么?(因为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进步)

请小朋友轻声读课文,想一想,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每次都有什么发现?(用○○○○圈出小燕子看到的东西。)

⑵请小朋友们四人小组合作,

a、讨论: 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每次都有什么发现?

b、当一当小燕子,读好小燕子说的话?

2、反馈: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每次看到了什么?`

出示小燕子的话:

⑴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跟小燕子一起仔细观察冬瓜与茄子的不同。(在投影上圈圈点点,并板书)

⑵小燕子三次去了菜园,每次都有不同的发现。如果你是小燕子,你的心情怎么样?(会是快乐的、高兴的、兴奋的)

你能(快乐地、兴奋地、自豪地)读出小燕子说的话吗?{提示:一次比一次(快乐地、兴奋地、自豪地)}

⑶除了小燕子的看到的,你还发现了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提示:读读课文第一段)

3、小燕子通过观察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一次比一次进步了。小朋友能不能也一次比一次进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 (冬瓜大,颜色是绿的,皮上有细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颜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挂在枝上的)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本课对话较多,要启发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

1、过渡:燕子妈妈刚才悄悄地告诉我说:小朋友们和小燕子一样能干,能这样快学懂了课文。能把我和小燕子和对话说得一次比一次进步呢?

2、出示对话投影。

老师来当燕子妈妈,小朋友当小燕子我们来读这段对话。

3、生生对读,评议。(小燕子的话读得很好,燕子妈妈的话读得很有感情等)

4、教师指导:燕子妈妈说话时态度亲切,读它说的话时,语速较慢,要读出激励的语气。你说得对好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要用赞扬的语气来读。范读。

4、学生练读。

5、分角色读。(可个别学生读,可分组读,师生对读)(注意朗读小燕子说的话时语速较快,透露出它兴奋的心情。)

五、课堂作业:

1、在指导学生看明白课后读读说说这个题目的要求后,照样子读读说说,如比比,比一比;听听,听一听;说说,说一说

(如比比和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加上一表示更好地去做。)

2还可再扩展一些,如:想想,想一想;问问,问一问。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跟好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2、跟爸爸妈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只小燕子。

3、收集蔬菜、水果的图片,说说它们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