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书信 > 移风易俗倡议书最新5篇正文

《移风易俗倡议书最新5篇》

时间: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倡议书对我们的作用越来越大,倡议书具有公开性的特征,是一种广而告之的书信。怎么写倡议书才能避免踩雷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是勤劳的编辑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移风易俗倡议书最新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移风易俗倡议书 篇1

全县干部群众居民朋友们:

移风易俗,倡树新风,从我做起。为进一步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净化社会风气,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逐步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实际行动,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坚决抵制不良风俗,现作如下倡议:

婚庆事宜我新办。合理控制人情往来,不滥发请柬,控制宴请桌数、酒席档次,不铺张浪费;不搞豪华车队,不过量饮酒,不动用公车。提倡公益婚礼、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方式办理婚事,树立文明节俭、个性现代的。婚俗新风。

丧葬礼俗我简办。提倡厚养薄葬,简化治丧仪式,不搞封建迷信,不占用公共场所,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控制送丧规模,出殡车辆不影响交通秩序;按规定控制酒席桌数,不收非亲人员礼金、礼物;严格殡葬管理,不乱埋乱葬,树立文明、节俭、平安的丧葬新风。

其他喜庆我不办。自觉做到乔迁、生日、升学、晋级等喜庆事宜不办或同亲属俭办庆祝,坚决抵制大操大办、借机敛财和挥霍浪费之风。提倡通过一杯清茶、一声问候等方式表达心意、增进感情。

良好习惯我养成。热爱劳动,尊老爱幼,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不醺酒、不赌博,不沾赌、染毒,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良好卫生习惯,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良好环境我创建。讲究社会公德,争当文明村民,不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垃圾、乱贴乱画,保持庭院整洁。宿圈分离,减少禽畜粪便污染。不在村道上设障、堆放杂物,保持村内道路路面完整,保障畅通。爱护公共设施,热心公益活动,积极参加村庄道路、场地、房前屋后、厕所定期清扫,努力改善生活环境。

xxx

xx年xx月xx日

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倡议书 篇2

全市广大干部群众:

你们好!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受传统思想和周边环境影响,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高价彩礼”“高价贺礼”、摆阔斗富、互相攀比等陈规陋习逐步抬头,加重了群众经济负担,影响了乡风民风,已成为部分群众返贫致贫的主要原因。为大力弘扬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良好风尚,构建和谐正常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以实际行动破旧立新、移风易俗,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现发出如下倡议:

一、树立婚俗新风,倡导婚事新办。举办婚礼要突出人文内涵,注重情感表达,不为一时排场的“面子”伤了居家过日子的“里子”。提倡婚事新办简办,反对“天价彩礼”,抵制“高价贺礼”,反对超出家庭承受能力高消费;反对炫富斗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要控制婚宴规模,缩小宴请范围,减少宴请天数;提倡公益婚礼、集体婚礼、旅游结婚,反对滥发请柬、乱贴红纸、鞭炮齐鸣,树立文明节俭、个性现代的婚俗新风。

二、树立节俭之风,倡导喜事小办。提倡生育、生日、升学、乔迁、入伍、开业等喜事小办或不办,不搞隆重仪式,不设豪华宴席,坚决抵制借机敛财和铺张浪费之风。提倡在亲朋好友间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杯清茶、一句问候等文明时尚的方式,表达贺意,增进感情,自觉融入文明大潮,除陋习,树新风。

三、树立厚养观念,倡导丧事简办。提倡厚养薄葬,老人在世尽孝心多关心,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人逝去不铺张不浪费,不搞相互攀比,以环保、简朴、文明的葬礼方式寄托哀思,反对搞封建迷信、占用公共场所、影响居民生活和正常交通秩序大操大办丧葬事宜,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

四、坚持从我做起,重塑乡风民俗。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带头抵制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的表率。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通过自身感召力、亲和力和影响力,主动遵守、带头推动、做出示范,共同抵制大操大办和借机敛财等不正之风。各级最美人物和道德模范要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典型示范和言传身教,带动群众改陋习、树新风。宗教界人士要发挥群众基础好、影响力大的优势,积极宣传移风易俗的重大意义,引导信教群众破除陈规陋习,节俭办理婚丧喜庆事宜。各级文明单位和广大志愿者要做移风易俗的先锋队,动员家属及亲朋好友加入树立文明新风的行列中来,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责无旁贷的义务。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与文明携手,向陋习告别,争做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大操大办的践行者、传播者和监督者,以实际行动为XX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中共XX市委宣传部

XX市文明办

关于移风易俗倡议书 篇3

全县广大干部群众:

崇尚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尚往来、宴请客人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是亲朋好友之间沟通情感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但是,近年来我县部分地方婚丧喜庆大操大办之风仍然盛行,“人情消费”持续攀升,加重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扭曲了正常的人际关系。为反对大操大办,树立文明新风,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要破旧立新,提倡婚事新办。提倡婚事新办,以参加集体婚礼、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夫妻共植纪念树等方式,举办节俭适度而又不失隆重、富有纪念意义的婚礼。杜绝讲奢华、互攀比、爱招摇的婚事,自觉抵制婚车成串影响交通、鞭炮齐鸣污染环境、滥发请柬增加负担、大办宴席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力求婚礼仪式简朴、氛围温馨!

二要摒弃陋习,提倡丧事简办。提倡丧事简办,弘扬勤俭节约、厚养薄葬,采取“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敬一杯酒、开一个家庭追思会”等方式祭奠逝者。杜绝在街道、广场、居民小区和庭院等公共场所搭建灵棚、吹奏鼓乐、高音播放哀乐。自觉抵制在社区内、道路两旁撒纸钱、焚烧纸扎冥币、搞封建迷信、大肆燃放烟花爆竹等不良行为,倡导形成不摆宴席、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

三要崇尚节俭,提倡喜事廉办。提倡生育、升学、入伍、生日、乔迁等喜事小办,自觉抵制盲从攀比、跟风宴席,做到不请客、不送礼、不收礼,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在亲朋好友间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杯清茶、一句问候等文明方式,表达贺意,增进感情。自觉除陋习、树新风。

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____省纪委关于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监督检查办法》中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带头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带头移风易俗,带头倡导文明新风。

良好习惯需要我们自觉养成,社会文明需要我们共同创造。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文明节俭为荣、大操大办为耻;以艰苦朴素为荣、爱慕虚荣为耻;以厉行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争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主动传播者和自觉实践者。同时,要在自己的亲朋好友中开展宣传,反对奢靡浪费之风,切实减少“餐桌上的。铺张”、“舌尖上的浪费”,自觉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推动者,为营造清纯简朴的社会风气,提升____整体文明程度,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____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____年__月____日

关于移风易俗倡议书 篇4

市民朋友们:

一年一度的冬至即将到来,很多市民都将缅怀先祖、寄托哀思。为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近期召开的移风易俗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倡导文明祭扫,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提倡新风,摒弃旧俗。提倡以鲜花祭奠、网上祭奠、家庭追思会等文明、安全、低碳的方式,来替代焚烧纸钱,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二、文明祭扫,爱护环境。不在街道、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小区道路及绿地焚烧纸钱、燃放鞭炮,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不影响公共环境卫生。不在林区焚烧纸钱、燃放鞭炮,防止发生山林火情。

三、典型先行,文明垂范。广大党员干部、文明户和创建志愿者要做好表率,文明单位要引导单位职工,做“告别旧俗,崇尚文明”的先行者和带头人,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自觉以文明安全方式祭扫。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讲文明、树新风,用文明祭扫的实际行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光添彩。

市文明市建设办公室市公安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安监局

20____年12月12日

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倡议书 篇5

近年来,XX区XX镇把“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作为文明创建的主要抓手,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榜样带动等方式,引导广大村民更新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XX镇各村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利用微信群、电子屏、宣传栏等,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同时,通过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上门宣讲等,向辖区群众宣讲移风易俗的意义,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摒弃不良社会风气,主动做到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破除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

“为推进文明乡镇建设,各村居按照XX镇文明实践所制定的方案,评议出了孝敬公婆、团结邻里、尊老爱幼、帮贫扶困等正面典型。”XX镇副镇长吴江华说,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号召村民深入推进移风易俗。

该镇立足实际,开展了“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尊老爱幼先进个人”“最美家庭”等群众性评选活动,用身边的人和事从正面影响群众,在全村树立起文明新风尚。

谷登坝村村民黄萍是全村评选出的“尊老爱幼”的代表。白天她要到田地里干农活,回家之后还要照顾患病的婆婆,这样日复一日坚持了数年。

XX镇文明实践所鲍安涛主任说:“这种榜样的力量,切合农村实际,是接地气的宣传教育形式。有别于传统的说教,具体而生动,村民易于接受,学习身边榜样,去践行‘尊老爱幼’的美德。”

今年以来,XX镇评选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党员群众30多名,在榜样的示范带动下,该镇很多村居积极推进移风易俗,迎来乡风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