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书信 > 给自己的信钟舒漫范文【通用7篇】正文

《给自己的信钟舒漫范文【通用7篇】》

时间:

《给自己的信钟舒漫范文【通用7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给自己的信钟舒漫】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给自己的信钟舒漫 篇1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今天我把它作为述职报告的开头,为的是提醒自己,能以一种平和而真诚的心态面对大家,客观的、真实的向大家汇报一年来我的工作情况,这几天的我一直在追忆中度过,忙忙碌碌中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在广大这一年的锤炼虽然脚步蹒跚但受益匪浅,积累下一笔宝贵的财富,我成功地卖出了步入社会的第一步,下面我就向各位领导老师汇报自己这一学年的工作情况:

一、思想方面

本人热爱中国共产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思想上我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政治学习,并且认真记录,及时反馈,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不断地完善自我。我是学校青年教师学习小组的成员,在学习中我学到了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论及新的课堂理念,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很大的收获。我不善言谈却踏实肯干,了解我的老师对我的评价大都是两个字:实在。我相信再笨拙的行动都能使一切华美的语言黯然失色,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所收获。我的真诚换来的是老师们的信任与照顾,在组里与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服从安排,以大局为重,以学校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较好地处理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多说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话,多做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事,尽心尽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教育教学工作及效果

(一)班主任工作

刚刚告别学生时代的我就被学校委以重任,担任五年一班班主任工作,这对于我来说是严峻的考验。刚开始工作的那段时间的生活用水深火热来形容毫不为过,我的世界里几乎看不到阳光。在校领导,同组的老师,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静心反思自己的工作,从自身寻找漏洞与不足,我发现自己没有考虑到学生现状,不是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要求他们,而是以自己20岁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这是极不现实的;我也发现自己极少表扬学生,眼里只能看到他们的不足,只是一味地批评他们,其实他们身上有很多闪光之处我都没有意识去捕捉,忽视了表扬与鼓励的重要价值;还有,自接班以来,我最为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业,极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个严重的失误实际上是众多问题的本源;另外,由于我经常批评学生,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愈加疏远……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后,我便开始尝试着转变教育思路,换一种角度管理班级,在班内树立典型,鼓励表扬好的典范,观察他们的言行,走进孩子们中间,真诚地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精心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晨训、班会、思品、语文课抓住时机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处世;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召开班会“我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们讲述了他们成长经历中最能感受到父母的爱的故事,那节课至今令每个孩子记忆犹新,他们的故事打动了自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孩子,当然也包括我,教育效果显著,几乎每个孩子都对自己的父母表达了自己的爱,做了关心体贴父母的小事。班内打架事件屡屡发生,为此我不知发了多少次脾气,但效果不佳,于是我改变了方式,当两个孩子发生矛盾时,不再去追究到底是谁的责任,而是让他们各自找自己的错误,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冲动,告诉他们遇事要冷静思考,用理智战胜冲动;针对班内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同学之间不能友好相处,经常发生矛盾的问题,我用一些具体实例来教育学生,鼓励好人好事,值日班长不再去记录每天犯错误的同学姓名,而是记录下做好事同学的姓名,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而不是总抓着别人的缺点不放,久而久之,学生们之间的矛盾减少了,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学生们的集体观念也越来越强了,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实践,我觉得德育工作是建立良好班风班貌的第一要素,不仅有利于班级建设,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对孩子的终身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此外,我与学生的关系愈发和谐,他们愿意主动与我沟通,遇到困难时希望寻求我的帮助,这源于我心态的转变,不再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平时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课余与学生一起活动,像朋友一样真诚相待,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我深知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影响,处处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升旗时表现不好,我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思想深处端正态度,每周升旗时我都做到注视国旗,高唱国歌,言传身教,教育效果良好。我常对孩子们说:“五年一班应该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爱这个家,作为这个家庭的家长,我奉献出了自己最热忱的爱。我克服了自己上班路途的遥远,每天早来晚走,爱护班级设施,为了让这个家更美,我从自家搬来了七八盆观赏植物,亲手布置了班级文化长廊、红领巾角、队报角、作业展览园地,还带来自己的中国地图,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孩子们饭菜不够了,我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们;作业本散了,我亲自帮他们重新装订;下雨了,我把自己的雨衣和雨伞借给学生;天气不好,我亲自把家远的学生送回家……我爱我的学生,虽然从没开口表达过,但他们能够处处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关怀,我从来不求任何回报,只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堂堂正正地做人。真情付出换来了真情回报,孩子们一句“老师,您路上小心!”“饭都凉了,您赶紧吃饭吧!”“外面下雨了,我给您送伞来了。”都让我深感欣慰,感动不已,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关心他人,播撒爱的种子,这对于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成功。

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与孩子长时间相处,还要与学生家长沟通接触,我年纪轻,没有社会经验,性格比较直率,与家长沟通时把握不好分寸,有时会造成双方关系的不和谐,对学生也间接造成影响。每当我遇到这方面的问题时,同组的老师都会帮我解围、打圆场,还传授我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校领导也亲自与我沟通,帮我分忧解难,使我与家长的关系逐渐和谐,达到双管齐下,使用合力教育学生的目的。

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除班级管理之外,还要完成许多学校布置的任务,现在的我已由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应对自如,我从来没有把这些当作负担,而是当作对自己的历练,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经验,尽快成长起来。我积极配合学校工作,承担了组织召开网络班会的活动,对于这个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的实践过程就如同愚公移山一般,时间紧任务重,正值紧张的期末复习阶段,我克服了重重困难,网页制作从零学起,在朋友的帮助之下建成自己的班级网页以及网络班会的网络应用环境,在自己做好充分准备的同时,还要组织对网络零接触零认识的学生们与网络亲密接触,尤其在期末考试过后,孩子们放弃了放松休息,师生利用这段时间紧张筹备班会,我们成功地经受住这次考验,完成了任务,无论成功与否,我和孩子们所获得的收益都是巨大的。

但从总体上说,我认为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自己经验不足,在班级管理中方法欠缺,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缺乏机智,尤其是在针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未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没有发挥出班干部的作用,还有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还不到位,致使学生的集体观念薄弱。记得当初在招聘会上,我曾经信誓旦旦地说国有信心承担起把班主任工作,现在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去才发现原来这个班主任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么好当,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冲突。尽管如此,我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我相信通过不断地从失败中摸索经验,跌到了再爬起来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定会有所收获。

(二)教学工作

我担任五年一班语文学科教学工作,并兼任思品及一年级科技普及学科教学工作。在未参加工作之前,我对新课程改革一无所知,头脑里有的只是一些抽象的教学理论和自己上学时老师所运用的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在最初的教学中延续了老的教学思路,几次随堂听课反馈时,校领导发现问题并给予我指导,还让我逐步了解了新课程要求,在青年教师学习小组的学习让我走进了新课程,从理论上接受了新的课程理念,并向老教师虚心求教,博才众长的同时自己也尝试着在实践中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自我,到目前为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在备课时,我精心准备,努力钻研教材,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力求设计出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切实落实教学目标,流畅且富于特色的方案,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过程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刚开始上课时,我总感觉时间不够用,讲得很慢,而作业质量却很差,一度让我陷入困惑之中,在经校领导与老师们的指点后,我明白了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发现自己讲课时面面俱到,想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结果面面不到,我意识到应该重点突出,不能急于求成,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我在课上的语言较罗嗦,并且语速较慢,我便努力规范简化语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表达的权利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以充分的心理安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愿意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为此,我不惜花费时间,鼓励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发言,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较以前有了显著进步,尤其是那些学困生,原来说话都不成句的学生现在可以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我颇感欣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始终坚信这一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导入到布置作业,设计力求激趣,从我自身来讲,用自己的青春活力来感染学生,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让他们从心底里爱上语文课,把上语文课当成一种美的享受。我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入手,让学生自己寻找学好语文所带来的优越性,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重视语文的学习,阅读教学变枯燥的分析课文为师生共同发现探讨问题,我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通过恰当地引导点拨,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师生配合越来越默契,教学相长,寓教于乐;我注重双基落实,坚持每周至少进行三次默写,处理生字时,教学生识字解字的窍门,提前布置背诵篇目。当发现班内50%的学生拼音存在缺陷的问题时,我专门利用课上时间为他们补习拼音知识,每次默写都外加上拼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告别了拼音缺陷,成效显著。我用自己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之情传递给我的学生,开展了丰富多采的语文活动,比如值日班长每天把自己积累的名言名句介绍给大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也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开展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变教师评价为学生互评,为学生提供大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开展“我当小老师”活动,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激发学生参与欲望,他们精心备课,耐心讲解,有的孩子甚至也学着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机智,讲得有模有样,有声有色,小听众们积极配合,气氛活跃,与小老师配合默契,那情景另我叹为观止,深感危机,看来孩子们的潜力不容小觑。学生在活动中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渐渐对中国古典文化、历史、文学等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为其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针对学生作业情况不佳问题,我除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首先从字迹上严格要求,让他们明白写一笔好字可以终生受用,要从小练起,不要怕耽误时间,用王羲之练字的故事鼓舞他们,我手把手教孩子们使用钢笔,如何起笔,顿笔和收笔,运笔方法,这样以来学生们的字有所改观。另外,从作业评价上我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一开始我就抛弃了“优、良、合格、不合格”的作业评价方式,用“笑脸”作为评价方式,我觉得用这种评价方式人情味十足,亲切友好,学生觉得很新奇,都希望得到老师微笑的肯定,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我最期盼发作业本了,特别希望看到那张“笑脸”看到了它,就好像看到了宋老师在微笑着鼓励我,我喜欢看宋老师的微笑。”对于生字词的作业要求富于弹性,只要得到“笑脸”下次作业量就可以减少,这样一来,作业质量提高了一大块。而后,针对某些学生尤其是作业质量难以提高的学困生,我坚持每次作业都写评语,刚开始用连笔字评价,后来一次无意识的小实验给了我启示,心血来潮的我决定用正楷字写评语,如:“你愿意把字写好吗?”“你进步了!”等等,虽不经意,但效果确是惊人的,再交上来的作业大多模仿我的评语的笔记一笔一画写出来的,这个意外给了我启示,于是决定继续沿用,无论工作量再大我都坚持用正楷字写评语,为学生做出榜样。针对学生不懂得改正作业中的错题,我要求学生写完每一项语文作业后进行自查,从字迹、正确率、作业态度等方面给自己评定等级,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项举措收效良好,作业质量又得以提高。通过一番对作业评价改革的实践,让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教师创造性劳动所带来的丰硕成果。原来,我把作文教学当作一块鸡肋,摸不着门道,刘校长的作文公开课使我顿悟,原来学生并不理解到底什么叫把内容写具体,作为他们学习的引导者我不但要教其然还要教其所以然,让他们在自己探究的过程中切实理解“具体”的含义,另外,将作文指导融入到阅读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和阅读材料中好的写作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经过实践,现在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提高了一大块。本学期期末作文成绩张婕以38分的成绩列年级第一位,不合格有4人,较上学期的17人相比可以说有所进步。

我会再接再厉,继续为自己积累更多的经验,当然在教学中我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研究的问题是否有真正的价值,课堂教学还不能完全收放自如,放出去抓不住切入点再收回来,作文教学更是一块鸡肋……这些都是我未来奋斗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将它们逐一攻克,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学期期末测评我班合格率100%,优秀率达58%,全年级三个最高成绩我班占两人,最另我惊讶的是学困生张文全竟考取了年级第二名的好成绩,而且他告诉我这是他转学前送我的最好的礼物,另我为之动容,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再多的付出,值得!

给自己的信钟舒漫 篇2

一、思想方面

本人热爱中国共产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思想上我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政治学习,并且认真记录,及时反馈,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不断地完善自我。我是学校青年教师学习小组的成员,在学习中我学到了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论及新的课堂理念,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很大的收获。我不善言谈却踏实肯干,了解我的老师对我的评价大都是两个字:实在。我相信再笨拙的行动都能使一切华美的语言黯然失色,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所收获。我的真诚换来的是老师们的信任与照顾,在组里与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服从安排,以大局为重,以学校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较好地处理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多说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话,多做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事,尽心尽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教育教学工作及效果

(一)班主任工作

刚刚告别学生时代的我就被学校委以重任,担任五年一班班主任工作,这对于我来说是严峻的考验。刚开始工作的那段时间的生活用水深火热来形容毫不为过,我的世界里几乎看不到阳光。在校领导,同组的老师,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静心反思自己的工作,从自身寻找漏洞与不足,我发现自己没有考虑到学生现状,不是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要求他们,而是以自己20岁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这是极不现实的;我也发现自己极少表扬学生,眼里只能看到他们的不足,只是一味地批评他们,其实他们身上有很多闪光之处我都没有意识去捕捉,忽视了表扬与鼓励的重要价值;还有,自接班以来,我最为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业,极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个严重的失误实际上是众多问题的本源;另外,由于我经常批评学生,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愈加疏远……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后,我便开始尝试着转变教育思路,换一种角度管理班级,在班内树立典型,鼓励表扬好的典范,观察他们的言行,走进孩子们中间,真诚地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精心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晨训、班会、思品、语文课抓住时机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处世;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召开班会“我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们讲述了他们成长经历中最能感受到父母的爱的故事,那节课至今令每个孩子记忆犹新,他们的故事打动了自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孩子,当然也包括我,教育效果显著,几乎每个孩子都对自己的父母表达了自己的爱,做了关心体贴父母的小事。班内打架事件屡屡发生,为此我不知发了多少次脾气,但效果不佳,于是我改变了方式,当两个孩子发生矛盾时,不再去追究到底是谁的责任,而是让他们各自找自己的错误,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冲动,告诉他们遇事要冷静思考,用理智战胜冲动;针对班内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同学之间不能友好相处,经常发生矛盾的问题,我用一些具体实例来教育学生,鼓励好人好事,值日班长不再去记录每天犯错误的同学姓名,而是记录下做好事同学的姓名,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而不是总抓着别人的缺点不放,久而久之,学生们之间的矛盾减少了,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学生们的集体观念也越来越强了,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实践,我觉得德育工作是建立良好班风班貌的第一要素,不仅有利于班级建设,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对孩子的终身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此外,我与学生的关系愈发和谐,他们愿意主动与我沟通,遇到困难时希望寻求我的帮助,这源于我心态的转变,不再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平时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课余与学生一起活动,像朋友一样真诚相待,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我深知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影响,处处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升旗时表现不好,我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思想深处端正态度,每周升旗时我都做到注视国旗,高唱国歌,言传身教,教育效果良好。我常对孩子们说:“五年一班应该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爱这个家,作为这个家庭的家长,我奉献出了自己最热忱的爱。我克服了自己上班路途的遥远,每天早来晚走,爱护班级设施,为了让这个家更美,我从自家搬来了七八盆观赏植物,亲手布置了班级文化长廊、红领巾角、队报角、作业展览园地,还带来自己的中国地图,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孩子们饭菜不够了,我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们;作业本散了,我亲自帮他们重新装订;下雨了,我把自己的雨衣和雨伞借给学生;天气不好,我亲自把家远的学生送回家……我爱我的学生,虽然从没开口表达过,但他们能够处处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关怀,我从来不求任何回报,只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堂堂正正地做人。真情付出换来了真情回报,孩子们一句“老师,您路上小心!”“饭都凉了,您赶紧吃饭吧!”“外面下雨了,我给您送伞来了。”都让我深感欣慰,感动不已,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关心他人,播撒爱的种子,这对于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成功。

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与孩子长时间相处,还要与学生家长沟通接触,我年纪轻,没有社会经验,性格比较直率,与家长沟通时把握不好分寸,有时会造成双方关系的不和谐,对学生也间接造成影响。每当我遇到这方面的问题时,同组的老师都会帮我解围、打圆场,还传授我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校领导也亲自与我沟通,帮我分忧解难,使我与家长的关系逐渐和谐,达到双管齐下,使用合力教育学生的目的。

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除班级管理之外,还要完成许多学校布置的任务,现在的我已由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应对自如,我从来没有把这些当作负担,而是当作对自己的历练,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经验,尽快成长起来。我积极配合学校工作,承担了组织召开网络班会的活动,对于这个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的实践过程就如同愚公移山一般,时间紧任务重,正值紧张的期末复习阶段,我克服了重重困难,网页制作从零学起,在朋友的帮助之下建成自己的班级网页以及网络班会的网络应用环境,在自己做好充分准备的同时,还要组织对网络零接触零认识的学生们与网络亲密接触,尤其在期末考试过后,孩子们放弃了放松休息,师生利用这段时间紧张筹备班会,我们成功地经受住这次考验,完成了任务,无论成功与否,我和孩子们所获得的收益都是巨大的。

但从总体上说,我认为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自己经验不足,在班级管理中方法欠缺,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缺乏机智,尤其是在针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未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没有发挥出班干部的作用,还有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还不到位,致使学生的集体观念薄弱。记得当初在招聘会上,我曾经信誓旦旦地说国有信心承担起把班主任工作,现在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去才发现原来这个班主任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么好当,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冲突。尽管如此,我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我相信通过不断地从失败中摸索经验,跌到了再爬起来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定会有所收获。

(二)教学工作

我担任五年一班语文学科教学工作,并兼任思品及一年级科技普及学科教学工作。在未参加工作之前,我对新课程改革一无所知,头脑里有的只是一些抽象的教学理论和自己上学时老师所运用的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在最初的教学中延续了老的教学思路,几次随堂听课反馈时,校领导发现问题并给予我指导,还让我逐步了解了新课程要求,在青年教师学习小组的学习让我走进了新课程,从理论上接受了新的课程理念,并向老教师虚心求教,博才众长的同时自己也尝试着在实践中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自我,到目前为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在备课时,我精心准备,努力钻研教材,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力求设计出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切实落实教学目标,流畅且富于特色的方案,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过程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刚开始上课时,我总感觉时间不够用,讲得很慢,而作业质量却很差,一度让我陷入困惑之中,在经校领导与老师们的指点后,我明白了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发现自己讲课时面面俱到,想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结果面面不到,我意识到应该重点突出,不能急于求成,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我在课上的语言较罗嗦,并且语速较慢,我便努力规范简化语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表达的权利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以充分的心理安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愿意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为此,我不惜花费时间,鼓励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发言,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较以前有了显著进步,尤其是那些学困生,原来说话都不成句的学生现在可以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我颇感欣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始终坚信这一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导入到布置作业,设计力求激趣,从我自身来讲,用自己的青春活力来感染学生,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让他们从心底里爱上语文课,把上语文课当成一种美的享受。我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入手,让学生自己寻找学好语文所带来的优越性,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重视语文的学习,阅读教学变枯燥的分析课文为师生共同发现探讨问题,我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通过恰当地引导点拨,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师生配合越来越默契,教学相长,寓教于乐;我注重双基落实,坚持每周至少进行三次默写,处理生字时,教学生识字解字的窍门,提前布置背诵篇目。当发现班内50%的学生拼音存在缺陷的问题时,我专门利用课上时间为他们补习拼音知识,每次默写都外加上拼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告别了拼音缺陷,成效显著。我用自己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之情传递给我的学生,开展了丰富多采的语文活动,比如值日班长每天把自己积累的名言名句介绍给大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也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开展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变教师评价为学生互评,为学生提供大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开展“我当小老师”活动,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激发学生参与欲望,他们精心备课,耐心讲解,有的孩子甚至也学着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机智,讲得有模有样,有声有色,小听众们积极配合,气氛活跃,与小老师配合默契,那情景另我叹为观止,深感危机,看来孩子们的潜力不容小觑。学生在活动中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渐渐对中国古典文化、历史、文学等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为其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针对学生作业情况不佳问题,我除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首先从字迹上严格要求,让他们明白写一笔好字可以终生受用,要从小练起,不要怕耽误时间,用王羲之练字的故事鼓舞他们,我手把手教孩子们使用钢笔,如何起笔,顿笔和收笔,运笔方法,这样以来学生们的字有所改观。另外,从作业评价上我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一开始我就抛弃了“优、良、合格、不合格”的作业评价方式,用“笑脸”作为评价方式,我觉得用这种评价方式人情味十足,亲切友好,学生觉得很新奇,都希望得到老师微笑的肯定,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我最期盼发作业本了,特别希望看到那张“笑脸”看到了它,就好像看到了宋老师在微笑着鼓励我,我喜欢看宋老师的微笑。”对于生字词的作业要求富于弹性,只要得到“笑脸”下次作业量就可以减少,这样一来,作业质量提高了一大块。而后,针对某些学生尤其是作业质量难以提高的学困生,我坚持每次作业都写评语,刚开始用连笔字评价,后来一次无意识的小实验给了我启示,心血来潮的我决定用正楷字写评语,如:“你愿意把字写好吗?”“你进步了!”等等,虽不经意,但效果确是惊人的,再交上来的作业大多模仿我的评语的笔记一笔一画写出来的,这个意外给了我启示,于是决定继续沿用,无论工作量再大我都坚持用正楷字写评语,为学生做出榜样。针对学生不懂得改正作业中的错题,我要求学生写完每一项语文作业后进行自查,从字迹、正确率、作业态度等方面给自己评定等级,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项举措收效良好,作业质量又得以提高。通过一番对作业评价改革的实践,让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教师创造性劳动所带来的丰硕成果。原来,我把作文教学当作一块鸡肋,摸不着门道,刘校长的作文公开课使我顿悟,原来学生并不理解到底什么叫把内容写具体,作为他们学习的引导者我不但要教其然还要教其所以然,让他们在自己探究的过程中切实理解“具体”的含义,另外,将作文指导融入到阅读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和阅读材料中好的写作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经过实践,现在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提高了一大块。本学期期末作文成绩张婕以38分的成绩列年级第一位,不合格有4人,较上学期的17人相比可以说有所进步。

我会再接再厉,继续为自己积累更多的经验,当然在教学中我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研究的问题是否有真正的价值,课堂教学还不能完全收放自如,放出去抓不住切入点再收回来,作文教学更是一块鸡肋……这些都是我未来奋斗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将它们逐一攻克,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学期期末测评我班合格率100%,优秀率达58%,全年级三个最高成绩我班占两人,最另我惊讶的是学困生张文全竟考取了年级第二名的好成绩,而且他告诉我这是他转学前送我的最好的礼物,另我为之动容,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再多的付出,值得!

给自己的信钟舒漫 篇3

关键词:王令 王安石 交往

王令(1032-1059),初字钟美,改字逢原,是北宋仁宗年间颇具盛名的江淮诗人,世有“王广陵”之称。祖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幼丧父母,后由叔祖父王乙带至述职的广陵(今江苏扬州)抚养成人。十七岁离开叔祖前往瓜州自谋衣食,十数年奔波天长、江阴、常州等地,以坐馆聚徒为生,其间饱受贫困和足疾的双重折磨,嘉四年(1059),因足疾转剧,骤然辞世。王安石(1021-1986)则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不仅以文学成就影响后世,更以改革的魄力和思想学说的创新而彪炳史册。本文以王令与王安石的交往为论述重点,从文学创作上的相知、思想观念上的相契以及王安石对王令婚姻家事上的相助三方面进行论述,以图展示两人的深情厚谊与卓茕超俗的理想、人格。

一、文学创作上的相通

皇元年(1049),十八岁的王令前往天长县束氏家中聚徒坐馆,担任束丈二子熙之、徽之的先生,在束氏家中度过了人生中相对安定的五年后,随着熙之、徽之齿学俱长,王令告别束氏一家,于至和元年(1054)前往高邮聚学,此时恰逢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入京,路经高邮,王令作《南山之田赠王介甫》求见:

南山之田兮,谁为而芜?南山之人兮,谁教堕且。来者何为,而往者谁趾?草漫靡兮,不种何自?始吾往兮无耜,吾将归兮容我止!要以田兮寄我治,吾耕浅兮谷不,耕之深兮石挠吾耒。吾耒挠兮耕耨嗟难,雨专水兮日专旱。借不然兮颖以秀,螟悬心兮开口,我虽力兮功何有?虽然不可以已兮,时宁我违而我不时负。[1]

“南山”是隐居之地,陶翁所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也,它早已成为安贫乐道、高尚不仕的代名词,王令在这里用躬耕南山比喻修缮道德;南山之田荒芜已久表明天下修德之人少矣;躬耕田亩困难重重隐喻自身将不畏艰难追求道德完善。或许王安石正是被文中崇古思贤的高尚志向和卓尔不群的高洁品行所打动,与王令一见如故,王令当时二十三岁,王安石三十四岁,相差十一岁的二人自此结为莫逆之交。相识之际,王安石尚未在政坛声名鹊起,王令也不过是乡野一介平民,并无多少功利色彩,王令推崇王安石的“临川之学”,认为 “今世之学,分于多门,自扬雄以来,盖未有临川之学也”[2];王安石同样十分钦佩王令的才华,赞曰“见足下之材,浩乎沛然,非某之所能及。问诸邑人,知足下之行,为学君子而方不已者也”[3]。得益于王安石的慧眼识珠和大力揄扬,王令在江淮一带名声渐起,才华逐为人知,当时的许多文人雅士如孙觉、黄莘等人也开始与他交游唱和,可以说王令能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完全得益于王安石的发现和奖掖。

王令短暂一生行迹不出江淮一带,安石46岁被召入京之前也曾在江南诸地任职,虽不得时常见面,但书信往来频繁。遍观二人互通之作,日常生活之感悟、文学道德之相通、经邦济世观点之碰撞,皆有涉及。安石对于王令而言是“井则有泉,渴者俯之;燎之阳阳,寒者附之。君子则高,吾犹仰之”[4];王令羁旅在外,不忘呈诗相赠,感叹唯有和安石的清雅言谈才得疏解心中郁结“游无下马,坐乏囊中金。尘涨风声满,天昏雪气深。幸闻清论数,竟日解悲吟”[5];此外更有唱和应答之作屡屡呈现,彰显出二人的亲密情谊。两人相识之前安石曾于皇三年(1051)出任舒州通判,舒州有“山水之国”的美誉,此处钟灵毓秀的山水与安石清正廉洁的品格相得益彰,安石曾作《怀舒州山水呈昌叔》自述心志:“山下飞鸣黄栗留,溪边饮啄白符鸠。不知此地从君处,亦有他人继我不?尘土生涯休荡涤,风波时事只漂浮。相看发秃无归计,一梦东南即自羞”[6]相交之后,王令作《次韵介甫怀舒州山水见示之什》:“皖上相逢昔少留,登楼隐几听鸣鸠。山峰游处今何在,溪水流来此有不?就食四方不甘系,为生一世信长浮。共知局促京沙里,回首当时始觉羞。”[7]两首诗都联系自身境况,表达了相似的人世沧桑之感,感情真挚动人,意境深远开阔。从两首诗首联的禽鸟起兴我们不难看出二人均诗学杜甫《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雀啄江头黄柳花,满晴沙。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近侍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更无家。丈人才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8]诗歌取法上的相似或许也是两人相交的原因之一,其实不止诗歌形式内容上的效仿,二人对杜甫的高尚人格更是仰慕至极,安石政务繁忙之余,曾辑录一部杜甫诗集,并作《老杜诗后集序》及铭文《杜甫画像》:“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死所羞。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9]借杜甫一生的经历来表明自己不忘君、心在民的志向。王令有《读老杜诗集》一首:“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镌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耒江滨。”[10]此诗不仅对杜诗给予高度评价,对杜甫一生悲苦辛劳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更为杜甫不能得志于当世而感慨叹惋,联系自身遭遇,怨抑沉愤之气跃然纸上。

上升到文学创作的理论层次,王令曾明确提出“古之为诗者有道:礼义政治,诗之主也”[12]、“存诗所以载道”[13],这些观点都继承了儒家“兴观群怨”的诗教观,接受了韩愈“文以明道”、“文道并重”的理论主张,自觉沿着宋初散文革新的道路继续前行,并在此基础上对文道关系提出创新,把诗歌创作也纳入“文”的范畴,如此一来,宋代古文运动的实际创作范围就不仅仅限于散文了。王安石与王令的文学思想大致相同,安石亦接受“文道”观念:“治教政令,圣人之所谓文也,书之策,引而被之天下之民一也。圣人之于道也,盖心得之,作而为治教政令也,则有本末先后,权势制义而一之于极。其书之策也,则道其然而已矣。”[14] 但具备政治家和文学家双重身份的王安石更强调“道”的根本地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将“文”、“道”割裂为二物 “且自谓文者,务必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15]。在这方面,王令则显得更为成熟全面,他认为诗歌创作并非局限于反映冶教政令,并且承认诗道广博,肯定“文统”存在的重要价值,“观其言辩而富,质而不俚,文而不华,曲而畅,婉而不隐,以顺言之则可以议礼,以公言之则可以论义,以直言之则可以议政,以曲言之则可以议刑,然后知诗之道博”[16],王令许多既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又寄托深远理想,同时还兼具审美特征的诗文可以说是这一理论主张的创作实践。

王安石与王令文学创作上的相通多反映在慕古思贤的共同理想和文道复古的理论主张之上,这是他们友谊的基础,他们皆是器质深厚、智识高远之人,思想碰撞浩瀚如江海决堤、灿烂若星月光辉。而文学创作上的相通,则得益于两人思想观念上的相契合。

二、思想观念上的相契

王令和王安石都推崇孟子,王令于嘉二年(1057)江阴讲学之际,多有学者问以《论语》《孟子》,王令为之论说,成《论语解》十卷、《孟子解》五卷。安石在《孟子解》讲集后题词,“未几而逢原卒,故其书才终於一篇,而考之时不同,盖其志犹未就也。虽然,观其说,亦足以概见之矣”[17]就安石而言,无论为政思想还是行文风格都深受孟子影响,他曾鼓励神宗效法尧舜,行“先王之政”,与孟子提倡法先王之道、言必称尧舜一脉相承。安石曾作《孟子》一诗,曰“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18],借以抒发他对孟子的追思向往之情。而孟子思想的核心,不仅有善养浩然之气的道德意蕴,同时具有经世致用,舍我其谁的天下情怀。可以说,王令多取法孟子的道德修养内蕴,主张出世;而王安石则多受到孟子经世致用精神的深刻影响,践行入世。

北宋自建国伊始便处于内忧外患境地,而到他们生活的仁宗时期,宋朝开国已近百年,各种潜在的内外矛盾纷纷显露,官僚队伍臃肿腐败、军队骄横涣散、土地兼并严重、百姓苦不堪言,有志之士纷纷意识到社会的严重弊端,开始向保守势力发出挑战,当时许多拥护改革的地方官员都曾实施过诸多举措,以求政治清明、国家富强,王安石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王安石自庆历二年(1042年)考中进士至熙宁二年(1069)开始推行新法,期间廿余年一直扎根基层,多次上书言事,建议除弊兴利,改善民生,正是由于长期接触社会现实,使他对仁宗朝潜伏的各种社会危机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19]

为与政坛相呼应,文坛此时也在经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文人们不约而同把矛头对准了当时的文风,儒学复兴思潮席卷文坛,复兴古文、排斥时文,提倡复古明道,鼓励经世致用,期望砥砺士风,以求为政治变革创造思想基础。王令自小生活在社会底层,使他对官场黑暗、民生疾苦有着更多切身体会,发出了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真相的声音。至和元年(1054)秋,江淮大地遭受严重蝗灾,亲身经历让王令对这场灾难感触极为深刻,作《梦蝗》《原蝗》诗,虽然两诗皆是有感于蝗灾而作,但批判矛头并非蝗灾本身,而是尝试分析灾难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这一风格是对孔子“兴观群怨”的诗学传统的继承,类似之作还有《和洪与权逃民》《饿着行》《良农》等,均是抨击政治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诗作,见解犀利独到、胆识卓茕不凡,无不展现了一位站在时代前端的政治家的远见与气魄。

王安石与王令虽志趣相投,观念相契,但并非完全一致。面对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同有安邦济世之才的二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出入”观:王安石坚持自己改革社会的初衷,志在兼济天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君臣相与之际,士有出於其时者,皆心经万事之繁,目览天下之会,身任四海之重”[20]勤恳政务、鞠躬尽瘁;与之相反,王令却认为天下滔滔,衰败之势不可逆转,“自其下君臣相得之日少,士之生于其时,顾非其道者,稍稍引而去之。入於山林,与木石居,与鹿豕游,不愿世之宾客傧价也”[21]力主归隐、独善其身,其实王令选择绝意仕途是固穷守节的主观愿望和有志难伸的客观现实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二人年龄、境遇甚至心态都有较大区别,因此对世事所持态度分歧不小,在这里我们暂且对他们的决定不置可否,值得肯定的是他们虽选择不同但却各能坚守自己的操行志向,给天下志士提供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处世态度。

嘉三年(1058)二月,王安石自常州知府改任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官署设在江西鄱阳,繁劳工作之余常与王令互通书信,安石曾就上任与否、燕赵配兵不习水事向他寻求意见,其中书信往来达数十篇之多,作为知己好友,王令在信中一一答复:鼓励安石勇敢上书朝廷,要求改派他任;因地制宜安排不习水性的囚犯,不必让他们上船服役。提出如此妥帖的应对之策一方面说明他与劳苦大众有着长期的接触,对现实有着清晰、准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说明王令并非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身处江湖之远仍心系时事。为此,王安石感慨道“唯逢原所以教我,得鄙心所欲出者。穷僻无交游,所与议者,皆不出流俗之人,非逢原之教我,尚安得闻此。……余更有所闻,悉望见教。今世既无朋友相告戒之道,而言亦未必可用,大抵见教者,欲使某同乎俗合乎世耳。非足下教我,尚何望于他人,切无所惜也”[22]可见两人惺惺相惜,除却文学,更多的是源于经邦济世之学的交流。

三、婚姻家事上的相助

嘉二年(1057)五月,群牧司判官王安石改任太常博士,知常州,而王令此时定居江阴讲学,近在咫尺的两人遂相聚常州,“想今愈有江湖兴,亦欲同君一钓纶”[23]之愿终得实现。

王安石对这位许久不见的忘年交的生活亦颇为关心,他见王令二十六仍尚无婚配,便写信给自己的舅父吴议婚,希望舅父能将女儿(亦为安石妻从妹)嫁于王令为妻:“王令秀才,近见文学才智行义皆高过人,见留他来此修学。虽贫不应举,为人亦通,不至大段苦节过当。他恐二舅不欲与作亲,久不得委屈,不审尊意如何?传闻皆不可信也。某目见其所为如此,甚可爱也!”[24],可见安石舅父吴主要顾虑的是王令贫不应举,唯恐其贫困持续。安石于次年再次致信舅父,信中安石多番为王令辩解,指出应举并非解决贫困之道,更何况王令绝非始终贫困之人,得益于王安石的大力举荐和撮合,此桩婚事终于议成。生活安定、好友相伴、婚配在即,生活第一次朝王令露出了笑脸。

议婚成功之后,同年四月,二十七岁的王令前往蕲州蕲春郡(今属湖北蕲春县)迎娶吴氏为妇,一路南航,道路濡滞,舟行迟缓;六月,行至鄱阳安石处稍作停留,二人得以再次把酒言欢,不料想这是此生最后一次相聚,王令殁后,安石作《思王逢源二首》:“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25]回忆起当年的聚会感慨万千,诗中呈现出来的磅礴大气与王令诗作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十一月,王令携妻吴氏还于江阴暨阳,江阴地湿,王令足疾加重,因此谋划前往润州谋一席之地安居,但无奈生活困窘依然,而后打消润州之计,只好应人之邀前往常州教学;东归不过三五日,十二月启程迁至常州。

嘉四年(1059)王令于常州讲学,常州冬寒无比,足疾有加剧的趋势。王令的足疾患于皇元年客居天长之时,此后缠绵反复,不得根治,疾病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足疾之余,心虚善忘,恍惚无聊,学固废矣。”[26]安石也曾去信告之足底按摩的治疗方法,可惜王令终未逃过此劫,嘉三年蕲州迎亲时舟马劳顿,途中足疾复发,短短数月,连经疾苦,加之定居常州之后气候寒湿,不利养病,拖延至辗转病榻,六月初二因疾而终,九月初四葬于常州武进县。王令与吴氏成婚不足两年便溘然长逝,撇下寡妻与尚未出世的女儿,此后王安石仍关心王令家人,晚年隐居钟山之时为他的女儿寻求佳婿,嫁于当时名臣――钱塘吴师礼为妻,由此可见对王令及其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王令若泉下有知,亦可心安。

王令的骤闻逝世,令安石悲痛万分,为其撰墓志铭,屡作诗哭之,哀思不绝。回忆二人交往“始予爱其文章,而得其所以言,中予爱其节行,而得其所以行,卒予得其所以言,浩浩乎其将沿而不穷也。得其所以行,超超乎其将追而不至也。于是慨然叹,以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者,将在于此,余将友之而不得也。呜呼!今弃予而死矣,悲夫!”[27]又云:“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 杞梓豫章蟠绝壑,骐跨浮云。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哪知半路分?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 王安石后来的变法经历让他对王令的情谊更深,变法之初阻力重重、实施期间天下发对之声滔滔、而后变法同僚分道扬镳、最后变法以失败告终,种种经历令他尝尽人间滋味,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因此他太需要志同道合的人,太能体会知己难求的含义,王令与他的相识相知,从而愈发弥足珍贵,所以无怪乎每念及早逝的早逝的王令,安石都会唏嘘伤叹,可以想见,王令若非英年早逝,定可成为王安石日后事业的左膀右臂。

王安石历经大是大非后归隐钟山,实现了王令当初对他的期待。二人相识之际,一个是初级官吏,一个是布衣诗人,因感慕对方品行才华故引为同道,是纯粹的高山流水之谊,这既体现了王安石对后辈的关心、提携以及对真正知己的渴求与厚爱;对王令而言更是人生的逆转,一生虽短暂贫苦但却因王安石的伯乐慧眼而在文坛大放异彩,也正因有了诸如王安石之类的知己至交的关怀与鼓励,才使王令孤独阴郁的心情得以抒怀,给他凄冷的一生涂上一抹温暖的色彩。

注释:

[1][宋]王令著,沈文倬校点,《王令集》卷一《南山之田赠王介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P13

[2][宋]王令著,沈文倬校点,《王令集》卷十八《与束伯仁手书・其五》,P320

[3][宋]王安石撰,《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五《与王逢原书・其二》,中华书局1959年版,P791

[4][宋]王令著,沈文倬校点,《王令集》卷一《我策我马寄王介甫》,第16页。

[5][宋]王令著,沈文倬校点,《王令集》拾遗《羁旅呈介甫》,P380

[6][宋]王安石撰,《临川先生文集》卷二十二《怀舒州山水呈昌叔》,P267

[7][宋]王令著,沈文倬校点,《王令集》拾遗《次韵介甫怀舒州山水见示之什》,P381

[8][唐]杜甫著,《杜诗详注》卷六《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中华书局出版社1979年版,P445

[9][宋]王安石撰,《临川先生文集》卷九《杜甫画像》,P150

[10][宋]王令著,沈文倬校点,《王令集》卷十一《读老杜诗集》,P207

[11][宋]王令著,沈文倬校点,《王令集》卷十六《上孙莘老书》,P293

[12][宋]王令著,沈文倬校点,《王令集》卷十九《答吕吉甫书》,P331

[13][宋]王安石撰,《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七《与祖择之书》,P812

[14][宋]王安石撰,《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七《上人书》,P811

[15][宋]王令著,沈文倬校点,《王令集》卷十六《上孙莘老书》,P294

[16][宋]王安石撰,《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一《题王逢原讲孟子后》,P752

[17][宋]王安石撰,《临川先生文集》卷三十二《孟子》,中华书局1959年版,P355

[18][元]脱脱主编,《宋史》卷三二十七,中华书局1977年版,P10541

[19][宋]王令著,沈文倬校点,《王令集》卷十五《润州游山记》,P274

[20][宋]王令著,沈文倬校点,《王令集》卷十五《润州游山记》,P275

[21][宋]王安石撰,《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五《与王逢原书・其七》,P792

[22][宋]王令著,沈文倬校点,《王令集》拾遗《送介甫行畿县》,P380

[23][宋]王安石撰,《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四《与吴司录议王逢原姻事书・其一》,P789

[24][宋]王安石撰,《临川先生文集》卷二十《思王逢原三首・其二》,P248

[25][宋]王令著,沈文倬校点,《王令集》卷十九《与王介甫书》,P328

[26][宋]王安石撰,《临川先生文集》卷第九十七《王逢原墓志铭》,P998

[27][宋]王安石撰,《临川先生文集》卷二十《思王逢原三首・其一》,P248

给自己的信钟舒漫 篇4

可有这种心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穿行于自然的诗林,剪水为衣,搏山为钵。山水的衣钵可授之何人?叩山为钟,抚水成琴,山水的清音谁是知音?

可曾有这样的感觉:看你时很远,看云时很近?在与自然的对视中,我们能否找回自我?在与自然的邂逅中,能否重建自我?

我们人类来自自然,是自然的孩子,待回过头来观照自然的时候,会从自然那里发现我们自己。感谢大地上日夜奔腾的河流,它们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挣脱世俗的枷锁,奔向浩瀚真实的心灵;感谢每天清晨枝头传来的清脆鸟声,我们在鸟声中醒来,在鸟声中舒张困固的性灵,然后披着朝阳走向尘烟,踏碎市声;感谢简单淳朴的大自然,它交给我们一支神奇的马良笔,我们便一边倾听天籁,一边描画繁华的众生世相。

例文精批

栖息江南

贵州_李丙颜

日日行走在巨大的水泥森林里,飞扬的尘土遮蔽了视线,喧闹的噪声堵塞了听觉,繁琐的事务占据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你是否因这永无止境的忙忙碌碌感到窒息和疲惫?

那么,请给自己留一天空白,放下所有负担牵绊,不再有俗世黏滞,带着一份恬淡的心情,走进江南。

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只有澄澈的流水静静淌着;这里没有汽车包围,只有乃的舟楫起伏的声音。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抚摸着斑驳古墙,你仿佛可以听到逝去岁月里那些动人的故事。随便在一家茶馆坐下,品一杯淡香的茶,听一段折子戏,你会随着前朝旧事的兴衰而遗忘了时间。

江南,是你心灵栖息的地方。

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这里寻找到了生命的归宿。传奇女子三毛,浪迹天涯几十年,但是她一来到江南便哭了,像见到了亲切的老祖母,她终于找到了生命中可以停歇心灵的地方。江南巨贾沈万三,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最后仍是定居在周庄的水边,不再争名逐利。还有不留名的文人隐士,或许他们也曾想金榜题名,仕途得意。然而日复一日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终使他们累了,于是他们打点行囊,到了江南,终老于斯。

谁说生命的意义只在于不断忙碌,不停地拼抢,无尽地竞争?对利益、金钱和虚荣无止境的追逐,到头来只会遗失了自我,玷污了原本纯净的灵魂。不妨歇一歇,停一停,来到江南水乡,这里有别样的风景。

划船少女明亮的眸子一点如漆,开口便是吴侬软语的呢喃。路边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在练习书法,一挥笔就是遒劲有力的大字。随便在街头逢着的人,他们的背后或许都有传奇的故事,你敢说他们家中未藏有陆子风玉、顾二娘砚?只是你和他们,都选择了停留。在江南的似水柔情中栖息心灵,在小桥流水人家中舒展灵魂――生有所息,这才是智者的哲理,这才是生命的真谛。

荣辱不惊,观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碧空云卷云舒。这是你一个人的江南,请栖息于此。

反面入手,写尘世的喧闹与繁杂,都市人的忙碌和疲惫,引出对江南的向往。

初写江南美丽灵秀,初步营造出恬淡的意境:流水,舟楫声,青石板,古墙,再加上动人的故事,前朝旧事,难怪说是让人遗忘了时间的心灵栖息之所。

三个例子,点出江南美的实质。

反问,进一步揭示内涵。

从人文的角度再写江南之美,点出生命的真谛。

“在江南的似水柔情中栖息心灵,在小桥流水人家中舒展灵魂”,宽泛的对偶使语言充满了灵气。

收束自然,戛然而止。

真情感言

江水清澈,浆声乃,白墙黑瓦,门漆斑驳,恬静安宁的江南。这意境亦真亦幻,既苍凉又芬芳,像门前树阴下穿针引线的老祖母,像书桌上挥毫泼墨的老外公,忙碌不停的人在这里找到了栖息的港湾。生活在生无所息的惯性里的人在这里可以暂歇,感受一下老祖母的心闲神宁,领略一下老外公的悠闲从容;心中的烦恼可以尽情向老祖母倾诉,心中的忧伤可以随白发苍苍的老外公遒劲的书法烟消云散。

作者柔情似水,款款地叙述着江南的清纯,江南的美好。读此美文、挚文,江南人情契于心、意惬于怀;江北人不免逸兴遄飞,心驰神往。 (端杨)

佳作展评

左手五千年,右手五十年

湖南_穆焱

我曾一度想知道:高悬五千年的长明灯怎样在五十年的惊风里摇曳不定,零落的烛花如何滴落在当代人心灵的浅盘里,浮出散乱而暗淡的光华?左手五千年,右手五十年,我的目光在两只手上游移,祈求点化。我也知道,在双手之间有一道缝隙,那是一段狭窄而深刻的历史,中华文明在这里转折。然而,此中充斥了太多纷繁复杂的非理性因素――我无法把握。我的目光继而掠过右手中前部的一条深深的伤痕,那是文化史上难以抹去的重创。那里辐射着太多的政治因素,我只能缄默。然而,我唯一想知道的,就是当中国人倾斜了左手,将掌中的圣水极其艰难地倒在右手上时,那些溅落的水花到底遗失在哪里了?那些清流又是怎样从右手的指缝间滑落,剩下几滴在右手的指尖上悬空?

我不禁想起三峡。悠悠数千载,中华古文化在这里流得湍急,流得奇崛,流得长久,流出了一首长传的民族情感的史诗。叠嶂之间,幽岚浮动,倏而想见儿时母亲坐在窗前的清辉里教我读李白的名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从未到过三峡的人,对于此诗的诗境,恐怕难得体会真切。我想,这也正是三峡的神秘之所在。而这种绵亘千年的神秘,又托起了这首诗的诗魂。可是,我后悔,后悔不曾乘了一叶轻舟,飞扬在那重岩掬起的一脉激流之上,去探访那一抹彩云的氤氲,沿着诗仙解缆轻发的旧迹,孟浪地踏入一个传唱千年的福地洞天,去玄想那样一个宁静明澈的早晨。而2003年的一个宏大的工程,更催化了我的悔恨,使一个梦想真的化为了那残忍地上涨着的水面上的一个飞沫的掠影。那是一种怎样的淹没啊!它意味着永远窖藏了一坛佳酿。当我在纪录片中看到箕畚一般的江涛扼住衰颓荒芜的古栈道,江水飞白的指尖抚去纤夫的铿锵足印时,心中一空,竟无语凝噎。前些日子去书店,目光扫过一本关于三峡水利工程的报告文学《梦之坝》,不禁慨叹:坝已巍然,梦已成真,只是从此截住了华夏文明的一股圣泉的流淌,再也看不到江畔的一些文化旧迹,再也探寻不到其中的文化之谜,那些瑰奇的景致和关于它们的唯美的传说从此将幻化为一个沉甸甸的梦。不敢设想将来我会披挂着潜水器械,纵沉江底,艰难地移步于河床之上,颤巍巍地伸手抚去牌坊顶上参差的琉璃瓦间厚重的淤泥和蔓生的水草,无可奈何地瞠目凝视岩壁上碑刻凿痕中的游鱼百无聊赖地啜食着深嵌的钉螺。是的,它们都可以,也都正在被上移重建,但无论我们投资了多少,也换不回其中的古文化内涵。精神领域里的很多东西就是这样,失去就失去了,无法再造,无法重生。我想象着河底的淤泥湮没了太白的浪迹,他的晚号为青莲,试问他能否攥着三峡的灵魂从河底撑出一朵孤傲的莲花?

是的,我也知道,有了三峡水利,承载了五千年的中华大地上,一个巨大的能源问题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对于迅猛发展的中国经济,它也无疑是快马加鞭。巍峨的大坝虽然将一腔奔腾不息的豪情凝固成了一潭深渊,但是却把那不息的生命力注入到了中国经济的命脉,使中国经济流成三峡的激湍。而且,对于放弃掉的古文化的积淀,我们甚至可以不乏自我安慰地说:我们用科技和劳动,把三峡展览了几千年的人文、自然景观“杂糅”的旧风貌翻新成“高峡出平湖”的魄力。然而,我们始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当前的三峡水利给长江文化带来的不是彻底毁灭性的灾难,但它标志着一种趋势,这种趋势让中华古文化在逼视的目光和呼啸的剑气中坚定却又心寒。

这正是五千年和五十年的对立,亦即左手与右手的冲撞,中国正在,亦即长久地在这种灵魂、思想和价值取向的冲撞中栖身。

写到这里,月牙泉的倩影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对于月牙泉,我本来只有惊叹,因为我一直认为它是大自然真正的奇迹,它置身沙谷,谷中扬沙几千年,却不曾湮没那处于沙丘的环抱和胁迫之中显得异常脆弱的潋滟水光,它甚至纤尘不染。据说在月牙泉岸旁的绿洲上,原是庙宇错落、暮鼓晨钟的朝圣之所,那是敦煌先民们用文化和信仰垒成的巍峨。这一湾,胜过了西子,摒去了柳烟撩拨和桃枝横斜的雕饰,坦诚地展示出了一份纯粹而本真的绰约与宁静;甚至挺直了傲骨,不妥协于沙漠却又将自己大义无私地赠予沙漠,恰如出塞的王昭君。然而,由于大跃进时期的泵水灌溉及其导致的泉眼一度坍塌,以及之后直至今日敦煌市对地下水的大量取用,月牙泉已经严重萎缩,水质亦急剧恶化。虽然这中间有不少无可奈何的苦笑,但我们可以想见,不久之后,在这曾孕育并典藏一个华夏文明瑰宝和自然造化奇迹的沙壁之下,再也没有一泓清泉去见证大漠扬沙之后的天光云影,取而代之的是草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几个近乎漫灭的大字――月牙泉遗址。再没有人来瞻仰它,再没有人来祭拜它,只有一具苍白的骷髅抱着石碑碎卧在沙间。你会看见,在那突兀的颧骨之上,有几处深刻清晰的泪痕。

这是五千年和五十年各自的无奈:左手无奈地死去,右手无奈地偷生。但愿中国不要在这种无奈的沉默中,匆匆走过,走过五千年的尸骸。

这也让我审视当今的旅游业(我想,这是作壁上观中国古代文化与当代文化交锋的最佳看点之一,当然,但愿不是所有的人都只是作壁上观)。冯骥才先生在《思想者独行》中写有这样一段文字:“庙宇的改建和重修,大多不是为了宗教。”很大程度上,真的是这样。不少文化遗迹、自然景观的拾掇和规划,其实不是为了文化和自然本身,而是为了游观和游观所激发跃迁的经济。这是一种浮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它终将被历史嗤之以鼻。

纵观五十年,它包容了经济的腾飞,科技的跨跃,文明的更新。相形之下,五千年的古文化的确显得有点太厚重,厚重得难以承载。而且,悠悠五千载下来,难免有些霉味儿,难免走向衰颓,可是在稍后而至的五十年里,人为的破坏未免太过严重。而我仍然庆幸,庆幸五千年的逝去不至于悄无声息――事实上,有某些方面甚至是轰轰烈烈的,这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引得一部分人去挖掘――凤凰涅,薪尽火传。

左手五千年,右手五十年。剥落尘世的浮华,我们审视双手:右手显然更为粗壮有力,而且机巧。但我始终相信它不会热爱孤独,当下一个五千年流走,右手又会变成左手,然后又将长出新的右手。这样的更迭不可避免,如今的右手又怎能保证在历史的涡流中岿然不动?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举起右手,扪在胸口,但愿你不是惊讶万分地发现:我们的心跳,都在左边!

(指导老师/徐昌才)

真情感言

给自己的信钟舒漫 篇5

“快生活”的人通常可以登上人生的第一层,“慢生活”的人却能更接近于第二层、第三层。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对“慢生活”心向往之。

“慢生活”的理念自提出后,一直为全球广泛推崇,并细化出一系列的“慢”生活方式,比如,慢写、慢爱、慢阅读、慢运动、慢呼吸……

“慢生活”不是刻意放慢生活节奏,不是抛弃物质满足精神自恋。“慢”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调节自我的能力。

慢下来,并不是傻坐太阳下,空晒发呆。慢下来,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自信才能完成的绝美状态。

慢下来,要靠心智和阅历的修炼,慢下来,是都市快节奏下的另一种韬光养晦。

“慢”的记忆

――散漫而有质量的生活看似很难,其实只要把物欲稀释些就可以了

文/文潮

很多年以前一个闷热的上午,刚放完暑假,回学校上课遇到眯眯眼板刷头,一脸满足又带点骄傲的神气对我说:

“葛君,我暑假去了中国哦。”

“啊,去哪里啦,去了多久?”我有些眼热地问,这个暑假我一直在打工,哪里都没去。

“云南,西双版纳,一个月。”板刷头留恋万分地回答。

“还去了其他地方吗?”

“没有,一个月都在版纳,其他哪里都没去。”

“一个月就呆在一个地方?都玩些什么了?”我感觉有点不可思议,毕竟出门旅行大家都希望去的地方多多益善。

“什么都没玩,每天早上起来去看瀑布,在那里发呆一天,晚上回酒店睡觉。”

“有没有吃什么好吃的东西?”这么无聊的旅行,我还是生平第一次听到,于是切到另一个有趣点的话题。

“每天吃炒饭呢,炒饭好吃得很,和日本的一样好吃。”板刷头舔舔嘴一脸憨笑。

“一个月都吃炒饭?!……”我望着他的眯眯眼,一下子找不到话头。

在那个闷热的上午之后,又过了无数个同样闷热的上午,我的人生轨迹从东京划到神户,又从神户划到洛杉矶,旧金山,纽约,一路景色斑斓,异彩纷呈,板刷头的名字已经忘记了,但那双眯眯眼总是忘不了,更忘不了他那一个月无所事事的旅行。每当穿行于纽约上州的山间公路,或裹身曼哈顿的滚滚车流,板刷头的眯眯眼时不时在脑海一闪而过,他那乏善可陈的旅行,却于我越来越有吸引力。

当下的社会运作机制,就是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变成巨大复杂机器的一个个齿轮,在身不由己,周而复始,无一刻停顿的飞速运转中,消磨青春,消磨激情,消磨灵性,消磨自我,直到有一天齿牙磨掉被新的齿轮代替。

对这样的生活越来越厌倦,身心一天比一天疲乏,蓦然回首,竟然里里外外伤痕累累,几番挣扎,决心不再作齿轮,过自主自在的朴素生活,虽然不作齿轮要付出代价,冒不可预知的风险,但无论代价还是风险都比作一个齿轮更让我快乐。我重新构建了自己的生活,不再被繁忙的工作追赶得喘不过气,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读书,旅行,学古琴,睡懒觉,写大字,或什么都不做听管平湖的流水发呆。

这样散漫而有质量的生活看似很难,其实只要把物欲稀释些就可,古人说无欲则刚,人一刚浩然之气生,浩然之气生生命即丰满,生命丰满生活自然自在惬意。

很多时候,在很长的时间里人常常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就像当初听闻板刷头的版纳之旅时,心底泛起的那些不屑和不解,但生命对真正需要的东西一旦遭遇就不会遗忘,今天板刷头的名字已经彻底忘记了,但那个闷热的上午,乏善可陈的旅行,吃了一个月的炒饭始终忘不了。

你敢慢下来吗?

――只有懂得慢下来的人,才会快得彻底

文/刘轶鸥

一本名为《慢生活》的养生书去年年末登上了各大书榜。在书中每个章节后,都有段“洪昭光‘慢’谈”。我粗略地翻过一遍,里面所描述的慢生活确有极强的说服力。而读后真正“敢于”付诸于实践的,除了退休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人就剩不谙世事的孩童了。而又有多少人敢真正地并主动地慢下来呢?

你敢慢下来吗?我相信,当问出这个问题时,被问者十之八九会摇头说不。而在这百分之八九十的人群里又有为之众多的人是被动变快,被动地“不敢慢”。

在当下,慢下来,就等于是与不勤奋、不作为、不上进以及懈怠等等消极状态划上等号。而在压力如此之大的社会环境下,谁也不敢轻易地背负这样一个骂名。只能似陀螺般,不停地旋转,生怕没了加速度,人生前途也就停止。

那么,什么是“慢”?“慢”下来的后果如何?

翻开字典可以清楚看到,“慢”在字典中的解释,最上限也只能够算中性定义,自始至终与褒义擦边而过。

单纯把“慢”平摆浮搁地谈论起来,总似感有那么点“玄”。相对应的“快”,倒是不尽然。“没有最快,只有更快”轻而易举脱口而出。可是放在“慢”这个相对概念中,就不是那么的稳妥,“没有最慢,只有更慢”,说起来总还是拗口的,只因为不被接受。

难道慢就是如此之不堪?相对的快就如此之好吗?

刚上初一的时候,当大街上都在单曲重放着《心太软》,我却无意间听到一曲《心太急》。后来得知是林秋离的词。整首曲子节奏舒缓,加之蔡琴深沉女中音的完美演绎,娓娓道来,让我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里感动缠绵了良久,一遍遍在本子上划拉着歌词:“啊,心太急,急着缱绻在一起,彼此却不留空隙;心太急,急着证明难分离,才在无法重来后,让爱都融成雨。”实则那个时候的自己,连爱的基本定义也还是懵懂的,更何况是男女之情间的快慢节奏。

轰轰烈烈的爱情被瞬间点燃,还未等知己知彼,爱也爱了,恨也恨了。岂知这之间耗尽的燃料又是何其多?人在经历如此大的内耗后,想来相对无言是必然过程,爱到荼蘼,分手是最终结局。最后道别只得一句“我已无法再继续爱你了……”爱情就此破产。

感情被快速消耗,人是必然被瞬时完全掏空了的。百转千回之后,才恍如隔世地说,当细水长流,一切要慢慢来。毕竟,高汤需文火慢炖,而急火烧出的饭也只能是夹生的。

北京奥运会余温仍在,有一个名字永远被人们记住――牙买加的博尔特。百米飞人大赛上演,最后的20米,一个减速,随之张开双臂,头转向观众台,右手轻拍胸膛。时间定格在9秒69,这个牙买加小伙儿以无以伦比的优势稳稳地站在世界巅峰。

让我们来做个假设:假使博尔特以全力冲向终点,那么,另一个同样惊人的百米速度将被载入史册。有人预测他将跑进9秒5。而扼住全世界喉咙的恰恰正是距离终点的那一“慢”,人们都惊呆了!先是无言、静默,随之而来的是排山倒海的惊叹,欢呼,拥抱!而这,不得不承认,就是瞬间“慢下来”的无限魅力,给予人类无止境的遐想空间。

由此可见,慢下来,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加之极强的自信才能完成的绝美状态。

人,只有修炼到一定程度,才深知因何慢,如何慢,才深谙慢下来的潜藏价值。因为他们懂得,慢下来,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韬光养晦。米兰・昆德拉在小说《慢》中写到:“慢的程度与记忆的强度直接成正比;快的速度与遗忘的强度直接成正比。当事物发展太快时,谁对什么都无把握,对一切都无把握,甚至对自己也无把握。”

所以我要说,只有懂得慢下来的人,才会快得彻底。学会慢下来,才真是学到了生活的真谛。

“慢生活”之古今谈

――如今的“慢生活”是白领分裂时间的补偿、

轰隆的永动机之下的小憩

文/万骏

这个世界太快了,所以我们的生活要慢下来。这句话特别平常,却满是酸辛,如今,慢下来谈何容易,谁不急匆匆地赶路打拼,梦想着40岁前赚好足够多的银子退休,然后彻彻底底慢下来!

我们的生活本不该如此匆忙窘迫。我们祖先的那些日子,皇家固然有皇家的显贵与煊赫,庶民也未必没有庶民的风流节物、和美人情。

在那些时候,生活有着自己与天地合拍的节奏。《月令》里说:“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从我始。”意思是说,春天来的时候,万物复苏,这个时候,就可以学习舞蹈、祭祀山川里的神灵,不可以打仗,伤害生灵。

《诗经・豳风・七月》里也说,七月份向下降落大火星,九月份就该发寒衣;七月份开始有呜叫的伯劳鸟,八月份开始纺线;十一月份捕貉子,取出狐狸皮,给公子做皮衣;九月份肃条起霜,十月份清扫打谷场。两樽酒作为款待,宰杀羔羊。登上厅堂,看他们正举起那犀牛酒杯,互相祝福长生不老。古老时代的生活就是这样,合着天地阴阳的律动,在什么时候,合适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这样的生活,不会刻意地快,也不会没有活力地慢,有起有伏,闲雅有度,充实而平静。

在那些时候,生活,有着华夏民族特有的平静、温和与富庶。《东京梦华录》里,孟元老不无感慨地谈起当年的开封城,太平日久,人物繁盛,少年但习鼓舞,老者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迹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高楼,雕车宝马,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所谓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真真是花光满路,何限春游,萧鼓喧天,几家夜宴呢。市井街头,茶楼酒肆,卖一色好酒、百味羹汤,哪怕是一般人家从店里叫的外卖,也是一水的银质餐具送将过来。日子过得好,老百姓的脾气也不小,赵官家的大内,本是节度府改的,小是小了点,要改造,弄大些,要拆迁了,结果皇宫边的居民不同意,于是就有了史上最小的皇宫,边上的酒楼都造得高过大内的宫墙,闹得官府不得不出面禁止登高以便保护赵官家的隐私……整体的富裕、安定的社会,生活,想不雅致地慢下来都不行――这份心情,在四百年后的《浮生六记》里还依稀可见:“是时,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是为古典,绝非小资。

可是到了现代,讲究的是专业、是分工、是个人自由――工商业的大生产带来了专业和分工,个人的自由于是就退回到工作以外的“私人领域”。于是如今的“慢生活”就龟缩于这个“私人领域”,以此作为工商业大生产之下,白领分裂时间的补偿、真实民工身份的艳装、轰隆的永动机之下的小憩。

对大多数人来说,“慢生活”之外,是严肃、正经、烦闷、单调的“快生活”,严格、专业、敏捷、时效,是它的不二法门:那些不分寒暑的民工流水线与白领格子间,其实是一回事情。这些生活占据了我们生命的绝大多数,我们的一切自由和逆反,也只是由此而生。于是,再怎么也要把生活硬生生划出一个世界:慢走、慢食、慢写,还有……慢爱,零零碎碎地拼凑出一个自己的气度闲雅的慢世界――世界太快,我自己还不能慢下来么?

但是,我们自己慢得下来么?上流社会不必又猛又快地打拼,就能自在悠闲、气度不凡,普罗旺斯的阳光,圣托里尼的海岸,挪威的森林还有伊斯坦布尔的金角湾……这些漂亮迷人慵懒干净的符号在他们是真真切切生活的一部分,而在大小中产这个不着四六的阶级却只是一种眩人的时尚。时尚是大小中产模仿上流社会,再接着用来区别工人阶级的装饰,它是最善变的玩意――上流社会咋会让他们的符号和下层的阶级一样?等大小中产们都不着四六地快学会了,时尚自然会变。当代“慢生活”的情形大致如此,因此无可救药。

我要我的慢生活

――真正的“慢”与工作、生活的节奏频率无关,

关键取决于自我的调整

都市女子“漫”生活

文/陈晓华

第一次在“生活时尚”频道,看到“我要我的漫生活”广告片时,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相对于“慢生活”这个词,我更偏爱和欣赏“漫生活”的意境。

其实,“慢生活”绝不仅仅是刻意放慢生活节奏,也不是抛弃任何物质需求单纯满足精神自恋,“慢”是一种健康心态,一种合理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调节自我能力。

生活节奏日益加速的现代社会里,忙碌让很多人陷入郁闷、疲惫、抱怨、茫然境地,他们在机械、被动的拼命工作中,向往和盼望能有机会让自己得到彻底休息和放松,却从没有意识到,真正的“慢”与工作、生活的节奏频率无关,关键还是取决于自我的调整。

我觉得,用“漫”可以更确切地表达出这样一种“休闲、舒适、散漫、惬意”的生活理念。浪漫、散漫、漫不经心……这些词的本身就带给我们悠然、舒缓的感觉,求慢的同时,“漫”而缓的态度更适合我们运用到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中。也许,它也更符合我对自己现实生活的一种体会和感知。

每天,分秒必争的职场里,我会给自己泡上一杯香浓咖啡,偶尔,将视线透过玻璃大窗,俯瞰大楼外的绿荫、街道,看到草坪上嬉闹的孩子、锻炼的老人,我会欣慰自己为家人提供的安稳;

常常,疾驶飞驰的奔忙中,我会在车上聆听席林・迪翁的“I Know What Love Is”,柔情荡漾的歌声感受爱的力量;等待办事之时,我会从随身携带的包中取出一本喜欢的书籍,读上一篇;

傍晚,闷热杂乱的灶台边,我会一边切配烹饪,一边咬一段黄瓜、吃一个番茄,为老公、儿子做一顿可口丰盛的晚餐,想象他们津津有味的吃相,再累也快乐;

深夜,再忙再累的女人都不要忘了呵护自己,没有时间上美容院护理皮肤,就在自己坐电脑前不停敲打文件、报告的时候,给自己的脸贴上一张保湿面膜,美丽、工作两不误;

闲暇,相约三五闺密好友,逛街、喝茶,畅谈心声,女人的苦恼、困惑、幸福和希望,就在侃侃而谈中,释放、共鸣、分享……

慢慢的,我学会了遇事不斤斤计较,不介意偶尔随性为之,不会总是紧紧张张,不再太过苛求精准;我信,只要心还是清明净朗的,便不会错过路上的美丽;烂漫的情绪,可以带着我,悠然地享受生活――然后,一杯清水,一缕凉风,也能让我快乐无边!

这就是我要的“漫”生活,闲适自然一点,随心随性一些,活出轻松,活出快乐,让我可以成为更年轻、更迷人、更有女人味的时尚女子。

慢行人

文/蓝调莎

数年前,从螺旋般飞速的工作节奏中,到逐渐地慢下来,没多久,读书、看电影、行走、写作、种植、烘焙,成了我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早上起来,去户外看我那一大家族的绿色植物,为它们喷洒晨水,拔两株明显混在它们中间的杂草,即返回屋。然后,用当令物为自己榨一杯蔬果汁,这一天,算正式开始了。

翻阅报纸,吃已断了十几年不曾照面的早餐,全麦面包、溏心蛋、果酱、黑咖啡。在以往做事的日子里,上午是一天中最忙的辰光,小助手随同一旁,定制计划,上通下达,与老客户继续,招呼新访客。往往忙到肚皮贴到背脊,知觉很饿了,仍不进食,因已饿过头了。再说因为事多人多,就算食柜里有好多吃食,但假如要边做事,边啃食物,饿死我也不干。为此,十多年来,体内的粮仓里不知少装进多少粮食。

工作节奏放慢后,想法肆意纷飞。以前为数字、业绩忙得不可开交。如今,自由状态下,就做自己欢喜的事。

慢行人自律:早餐后写作;午餐后读书;傍晚,看电影、会朋友、下午茶交错。在写阅读、电影随笔和园艺、烤焙体验时,把内心感动流于笔端。2003年投稿生效后,开始为此不亦乐乎,也不在乎发表的实实要比写的少。

曾与跑了十几个欧洲国家、染上一点坏习惯的人一样,说起田园风光,动辄要提起法国普罗旺斯、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好像世界上除了这两个地方之外,其他原野就不是田园了。在上海越来越漂亮大气后,无限感怀地想:与其常常赞美国外自然生态和田园风光,不如挖掘一下自己这座城的藏龙卧虎地。有着165年历史的上海,它的海边出发地一定非常有看头!围绕上海城市周边的十个区县,伴随老祖宗成长的原汁原味的乡村风光,一定蕴含着很多惊喜。

在无意识地慢逛到青浦的赵巷、闵行的七宝、松江的泰晤士小镇、金山的东海海畔与枫泾古镇后,凡所抵达的每一个地方,都带给我无限欣喜。我如同大路上的惠特曼,伸开双臂拥抱眼前所有的事物……这份快乐,无与伦比!

周末,上午在户外修剪果树、布局花坛、摘取熟的果实,而后回厨房烤法棍或曲奇,期间,眼睛过一周电影镜头,心里溢满喜悦。

慢,并不是傻坐太阳下,空晒发呆;自由状态,也不是没有谱。在蓝天白云下体味生命质感,慢行人,也前往理想彼岸。

假日慢阅读

文/李晓楠

周末,除去中间看了一场电影以外,就是窝在家里读书。

手边放着亦舒的《电光幻影》,女主角也是趁放假,结识了一群影人,热闹、喧嚣打破了以往的宁静和孤寂,带来了幻想中的爱情,也收获了生活中的知己。以往喜读亦舒的书,只因为她的作品没有半点废话,以对白为主,省去大段心理刻画和风景描述,顺着那条简洁的线,穿越书中的悲欢离合、起承转合。看亦舒的最过瘾处在于,每每痛彻心扉的时候,她都能用类似于快餐化文字来轻描淡写地表白,大痛而沉默。

再泡一杯冻顶乌龙,慢慢细读胡茵梦的《生命的不可思议》,体验书中描述的有关于爱情的无法言传的默契。书中有少量篇幅讲到李敖,李敖以他的文笔成功地打造出一个时代的叛逆英雄,令自认为同样独特且心怀救赎之梦的胡茵梦引发好奇、继而崇拜,可是猫通常都是被好奇心害死的。李敖的极端自我,强烈的占有欲、征服欲、控制欲,对金钱、对友人的态度等等,令胡茵梦心生去意。感情不怕犯错,最怕纠缠。

要想维系一份情感,期望越少越好,若是没有任何期待,便能无条件的爱。可是年轻时谁能没有期望?谁能在彼此的心智都成熟的年月如期遇到既有真知灼见,又有超越名利的侠客呢?

在克里希那穆提触及到灵魂深处的提点下,胡茵梦闭关,禁语,翻译,通过学习克氏的心灵教诲而逐渐明白百无禁忌与了了分明的解脱滋味。她遵从心灵的引导,尊重新生命的到来,温和坚定地担任起单亲妈妈的角色,为了孩子的幸福,治疗身心,担当一切应该担当的,放下一切本不那么重要……

生命中一切不可思议皆有因缘,一旦克服原来困宥自我的障碍、烦恼、局限,就可以发现一个更大的自我。这种发现之旅是永无止境的探险。

悠悠假期,慢慢阅读,再用文火煲一砂锅咸肉冬笋汤,自说自话地在里面添加了白萝卜、木耳、小青菜,便是书中添香、回味悠长了。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都可以追求快,但阅读却是一件需要慢慢做的事,而且越慢越好。对于追求优雅和舒适生活的慢一族,阅读指的是触动心灵的“读”,不是泛泛的看。

好书是要慢慢读、慢慢受用的,读太快容易错过许多美好的东西,读着读着,世界便渐渐沉静下来,日子变得明亮,身边洋溢着安详、和谐的氛围。

体验开普敦的慢生活

文/谢川陵(发自南非)

当我摔断了胳膊,躺在Cape Point(好望角最南端)的医疗室里等救护车时,我问身边的护士小姐“你在开普敦几年了”,她说从她生下来就住在开普敦了。我笑着说你真幸运,能生长在这么美丽的地方,她对此深表赞同。我想开普敦人也许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至少是非洲最幸福的人。

在这片不足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仅有各式各样优美的建筑,漂亮的花园,雄伟的桌山,甜甜的葡萄酒,还有各种不同的民俗文化,和无数独一无二的动物和植物。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来这里体验一下开普敦人的生活,才知道生活有多么美妙。不知道开普敦的心理医生是否都会失业,实在找不到需要他们的理由,市民如果有什么烦恼,只要开车去海滩上看一眼可爱的企鹅和憨厚的海狮,烦恼就会立刻没有了。

一边喝咖啡,一边看桌山上云卷云舒,生活在开普敦就好像生活在欧洲。经过几百年的殖民统治,开普敦看起来更像是个欧洲城市,不仅建筑上以欧式建筑为主,就连城市里的花草树木也大都是从欧洲引入的品种。就像欧洲人一样,这些植物逐渐取代了原有的植被,成为开普敦的新主人。马来人和印度人的存在,不仅没有削弱这里的欧洲气氛,相反地,却让开普敦看起来更像是现代欧洲城市,因为在欧洲有色人种的比例也相当的高,随处可见亚洲人的文化痕迹。

酒吧是开普敦年轻人的主要娱乐场所,是体验开普敦生活的重要一站,因此就连我这种不会喝酒的人,都挤进去“体验”(或者说参观)一下。南非的葡萄酒是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之一,这里有最好的水源、土质和阳光。

在长长的Long Street两侧同时经营着几十家酒吧,即便是白天这里也聚集着许多来放松的人,他们大多数是黑人,白人在这个时候大多忙着赚钱呢。但黑人朋友会说,relax!

这里是非洲的开普敦,不是伦敦,别太紧张,凡事都要慢慢来,先喝一杯吧!

黑人的这种生活态度,让开普敦的生活节奏慢了下来,同时也要归功于周围让人窒息的美丽风景。开普敦的生活不仅充满了欧洲风情,而且节奏更慢,物价更低。

慢慢的,就很好……

文/凌子

慢餐饮

慢餐宣言:城市的快节奏正以生产力的名义扭曲我们的生命和环境,我们要以慢慢吃为开始,放慢生活的节奏。

慢餐运动正在席卷世界,很多地方正在掀起一个摒弃美式快餐模式、回归悠闲传统、宣导慢餐文化的运动,世界慢餐协会的发起人卡洛・佩特里尼有一个著名的论点“慢餐不仅是给我们的味蕾寻找美味,也是为了保留我们的人性。”

所谓的慢餐运动是为了唤醒人们遭快餐催眠的味觉,提倡回归对食物及用餐环境品质的要求,主调不过是“来,慢慢吃吧,没有太特别的事情要赶的。”最初的“国际慢餐协会”只有20个国家代表,现在已经拥有40多个国家成员,包括快餐的故乡――美国。

既然美妙的生活开始于缓慢的吃法,习惯了快速度的我们该怎样在平日里培养慢餐态度?也许每天都享受一顿漫长的美食几乎没可能,但换个角度,我们还是能找到更好的途径让用餐时间更充裕、更品质、更精致,让过程更享受。比如适当调整一下生活习惯,提早20分钟起床准备早餐,至少为自己煎一个鸡蛋、调制一杯新鲜果汁。与自己约定12点准时去吃午餐,因为上午没做完的工作下午还可以继续做。

缓慢的,健康的,时尚的,品位的,这就是我们对慢餐最恰当的定位。

慢睡眠

慢睡眠宣言:睡眠好的人不是没有烦恼,只是我们懂得放弃,最起码要放弃一晚,等到明天再想。所以,在我们决定睡觉的那一刻,没有人可以打扰我们的美梦。

慢生活的推崇者总能慢条斯理地入睡,一夜安眠,第二天闻着太阳味醒来,容光焕发,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睡出了情趣,睡出了健康。如此精致的睡眠也是慢出来的,在有关睡眠的每一个细节上,“慢慢们”都做足了功课,容不下半点潦草,对于他们,准备睡眠就像调制一杯色香味俱全的上等花草茶。

慢工作

慢工作宣言:这代表了一种更为自由、开放、弹性的工作方式。尽管还要为工作和业务拼搏,但可以把努力工作当作一件很愉快的事。很多自以为看起来很苦的事情慢下来欣赏着,感觉也是很美的。

也许有人会迷惑不解,工作怎么可以慢呢?现代化的工作节奏的确是“慢”的大敌,但是你可以以更自由,更开放,更弹性的工作方式来对待,让工作更有计划性,避免很多重复性的工作,让自己工作着,快乐着。

慢运动

慢运动宣言:运动对于一般人而言,享受的是过程,而不是目的或者结果,所以“更快、更高、更强”只适合奥运健儿。我们运动的标准不是速度快了多少,也不是肌肉又增强了几分,我们的目的是使自己更健康、更快乐。

对于平时疏于运动的都市人来说,高强度的运动可能反而对自己的身体有害,而慢运动才能真正提高生活品质,带来健康。那种形式上的慢速度、慢动作,带来的是内心本质加速度的放缓。柔韧、平衡、放松才是现代都市生活中最佳也是最快乐的运动方式。

慢休闲

慢休闲宣言:无论跑到任何一个城市,就如回到自己的家:黄昏走到街市买菜,在住处周遭闲逛、不带任何东西两手空空、潇洒走过。这样的旅游绝对比“到达、拍照、话题”这样的模式要痛快。

休闲是什么?就是身体和灵魂放轻松,让平时劳碌的身体停歇,让紧张的神经彻底放松,让浮躁的心态沉淀下来。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就够了,至于形式可以随心所欲。

慢音乐

慢音乐宣言:拒绝噪声,我要健康,我要我的慢音乐。

喜欢慢生活的人通常喜欢听轻柔的音乐,慢音乐不仅能陶冶人的气质修养还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每每聆听那些高山流水一样的曲调,我们就能明显感觉到心灵在舒缓,所谓天籁之音,就包含着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慢力量。

慢社交

慢社交宣言:职场如江湖,算计别人不如修炼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反而可以轻松打通人脉,以四两拨千斤。

即使在职场上,“慢慢们”总是不温不火,不慌不忙。在他们眼里,职场中的人际关系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主张快社交的人往往主动出击,为自己假想了很多危机,时时处于“备战”状态准备扑火,可是“慢慢们”总是采取慢社交,他们坚信练好内功是根本,因此他们不做小动作,只是本分地做最好的自己,与人为善。

慢情爱

慢情爱宣言:爱情真的不是小品,只能像韩剧。谈情说爱宛如煲汤,必须拿时间来炖,时间越长,味道越香。

给自己的信钟舒漫 篇6

这是相对于当前社会匆匆忙忙、纷纷扰扰的快节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自1989年在意大利出现后,便风靡世界。这里的“慢”,并非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

富兰克林的“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对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还是至理名言。虽然大部分中国人还不具备“慢生活”的现实条件,但“慢生活”的价值理念可以并也应贯彻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你不能实现‘慢生活’,但却可以实现慢节奏、慢速度、慢饮食、慢心态。

为什么要慢?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一切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恶劣的情绪。而恶劣的情绪和紧张的生活节奏是一对连体婴。过度紧张和疲劳,不仅会诱发疾病,损害健康,而且还会夺去人的生命。

所有的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饮食、生活习惯、情绪紧张都不同程度地和我们每天赖以生存的“快餐生活”有关。

因为快,我们吃饭的目的只能停留在充饥的水准,而顾不得让味蕾在舌尖停留,哪怕是多余的片刻;因为压力,我们不得不以极端的方式来消遣、发泄,于是,酗酒、半夜唱歌成了最大众化的娱乐方式;因为快,我们没有时间享受散步的惬意;因为快,我们没有闲情思考“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因为快,我们无法静下心来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感动。慢慢地,快成了一种常态,即使无所事事,我们的大脑也无法停止运转,慢慢地,我们食无味,睡无意,我们陷入爱无能、思无能、乐无能的绝望境地。长此以往,不病才怪。

更让人担心的是,生活方式疾病的危险程度远远超过传染病,因为它隐藏在幕后,不易被人们发觉,就像著名的“温水煮青蛙效应”一样,因个人不健康行为而造成的疾病是不能用疫苗来预防的,而且每一种不良习惯对健康都有多种危害。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可防患生活方式疾病,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可提高生活品质,使生活更美好。

如何解决生活方式疾病给人类带来的困惑呢?根本途径只有一个――回归慢生活。对此,养生专家洪昭光为我们提供了“慢生活”的样本。

慢生活是什么样子?

慢慢吃:慢生活支持者们反对快餐,认为应该在轻松的环境下吃精心烹制的食品,不接听手机,不查看掌上计算机的信息。意大利的“慢一族”喜欢每天花两个小时来吃午餐;法国的“慢慢”们更是每天三餐都精雕细镂,法式大餐该有的程序一个都不能少;有些美国人还在自家院子里种菜,从头到尾地享受食物带来的乐趣。

美食家们很懂得享受用餐时间,对每一道餐点都细心地关照,让食物在唇齿间厮磨,用舌头上的味蕾从不同的方向体会不同的味道,用他们的话说,一场盛宴何止是满足口腹之欲的宴席,更是眼、耳、口、鼻及触觉的五感体验,是忘掉纷繁小事、纵情挑逗多巴胺分泌的美好时光。

洪昭光“慢”谈

医生建议用15~20分钟吃早餐,中、晚餐则用半小时左右,对老年人来说,每口饭菜应咀嚼25~50次,每顿饭吃30分钟左右,才可以给饮食中枢足够的兴奋时间。一些医学家还指出,中老年人癌症发病率较高,与咀嚼能力差有一定关系,多咀嚼,基本上可消除食物中的致癌物质。

慢慢工作:现代工作节奏是“慢”的大敌,对于它,“慢一族”也有解决的办法。在法国,3%的企管人员在家办公。当然,自由职业者毕竟是少数,SOHO一族的工作状态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大多数人还是遵循着朝九晚五的工作常规。怎样解决这部分人的慢工作问题呢?倒也不难,且看慢工作者的10个“偷懒”绝招。

1.按计划行动。

2.为了快乐而投入地工作。

3.自己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4.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加班。

5.绝对要按时进餐(绝对不用汉堡作为工作餐)。

6.绝对要做眼睛保健操。

7.绝对不要连续工作超过两个小时。

8.绝对需要冥想。

9.绝对要在办公室里放些健身小器材。

10.绝对不要把年假延迟到来年。

洪昭光“慢”谈

80高龄的金庸先生就相信“乐观豁达养天年”。他说:“人要善于有张有驰。要像《如歌的行板》韵律一样,有快有慢。我们的性子很慢,不着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这样对健康很有好处。”徐徐缓缓的他做出了自己的事业,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2001年国际文学联合会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金庸星”。

慢慢运动:运动代表了“速度与热情”,但“慢慢”们也有办法让它慢下来。他们通常选择太极拳、瑜伽或者“超慢”的举重等运动,而不是一下就弄得满身大汗;平日里,他们喜欢散步,而不是一路小跑或者干脆来个累死人的马拉松。专家表示,坚持适度舒缓地运动,比断断续续地猛烈运动对人体更有益。

慢一族喜欢的慢性运动项目通常有以下几种:瑜伽、慢跑、普拉提、高尔夫、太极拳、泡温泉。

也许慢式运动项目永远也进不了奥运会,但它却可以成为你的最爱。我们的目标是让自己更健康,而不是更疲惫。那些标榜“更高、更快、更强”的项目让运动健儿去为之拼搏吧!我们的标准不是心跳速度提高了多少,也不是肌肉力量增强了几分;我们不必挑战生理极限,只需要舒活僵硬的筋骨,平静内心的涟漪;我们不想太过激烈,我们要的正是让内心不那么激烈。柔韧、平衡、松弛,而非强壮、剧烈、激动,这才是慢式运动。

洪昭光“慢”谈

“慢生活”的流行,使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瑜伽、太极拳、骑自行车等慢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些运动成本不高,甚至零成本,但是让疲惫的人群身心却得到了放松,其实,不管经济实力如何,在工作之余给自己身心放松,享受“慢运动”。

慢慢玩:很多现代人的休闲方式是一群人出去狂欢一把,然后一哄而散,在“慢一族”看来,这不叫休闲。我们来看看美国得克萨斯的一个养猪农场主哈瑞斯先生的生活:他每天晚上8点半钟之后就把手机关掉,或读书,或早早就寝。周末两天,不接受任何大规模聚会邀请,而是和妻子或几个好友相约外出, 要不是钓鱼,就是去寻找其他休闲方式。

以下十种方式是慢慢们最喜欢的休闲活动,也是被香港杂志列为最受欢迎的休闲运动,它们依次是:钓鱼、学画、跳舞、登山、耕田、击剑、出海、骑马、驾驶飞机、打高尔夫球。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从刺激中得不到放松的人们纷纷败下阵来,认识到慢休闲的好处,加入到慢一族的休闲队伍中来,人们的休闲方式也因此呈现多元化。体育健身、读书“充电”、艺术欣赏、插花、茶艺、收藏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休闲同样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洪昭光“慢”谈

“慢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心理趋势,是一种富的充实,穷的快乐的写照……,是真正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

慢慢爱:爱情真的不是小品,只能像韩剧。谈情说爱宛如煲汤,必须拿时间来蕴炖,时间越长,味道越香。

有人总结当前单身白领的四大特点 :圈子小,时间少,压力大,眼光高。为了缩短不必要的过程,“不耽误时间”,城市里出现了号称“放纵荷尔蒙”的8分钟约会,咖啡馆里16位单身男女,彼此约会8分钟,8分钟一到,男士起立,互相交换新的约会对象。

这样既避免了单独相处的尴尬,又能有效地结识单身异性。

然而当我们喘着粗气回头看,一个月相了三次亲的结果就是对方的名字都没记住,同时谈两场恋爱到头来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爱过,直奔主题使神圣的性爱从甜点变成鸡肋。程序化无诚意的爱和性使我们情感生活中的质与量日益背道而驰,在所谓性解放的嚣张外衣底下,掩藏着现代男女爱能力逐渐萎缩的一颗苍老的心。于是我们又回到了爱的起跑线,准备慢跑,哪怕来一场马拉松,只为那份难得的爱情慢滋味。

时间是必须付出的感情成本,HBO当年红极一时的大片《SEX AND THE CITY》的结局似乎有点出人意料,4个视夜生活为生命的女人居然相继从良,包括打算要睡遍曼哈顿所有男人的珊曼莎,终于在48岁因罹患乳腺癌以后,发现有人守候的日子其实很重要。

让我们慢下来吧!诚然,缓慢不见得一定能走向长久,但至少中间会有许多可待追忆的情节。效率很容易导致功利,而速度往往会使你来不及体会情感的含蓄和细腻。其实那些曾经被轻视的爱情琐事,可能是你人生中最荡气回肠的片段。

试试看,轻轻的一个吻,试试看,共眠无关风月。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多给对方一些机会,别急着说好,也别急着说不。我们期待慢爱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感情易得轻抛、泛滥化的社会里,如果你还没有放弃信念,慢爱或许会成为你新的情爱思考方式。

洪昭光“慢”谈

上帝是公平的,在得到的同时你可能失去更多,所以,找一点时间,去享受被太阳暖洋洋地烘烤的舒服感觉,去细细观察一朵花的盛开,去慢慢品味生命中的酸甜苦辣。选择匆忙,是无可厚非的追求,而选择慢,却是一种重视自我的生活态度。

慢,只是一种心态

不同的观念,决定了对健康的态度。健康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懂得健康在我不在天,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现在,好多人已经惧怕了快餐生活的代价了,他们想摆脱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让生活慢下来。但相关调查显示,84%的白领都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但只有24%的人能够定期运动,20%的人表示“没有时间”,这成为调查中理想和现实差距最大的一项。

这个调查结果反映出一个现实:人们期望能静下心来慢慢享受生活,但是现实似乎并没有给大家一个“慢”下来的机会。每每身体向他们发出疲倦的信号,他们有一万个无法慢下来的理由: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竞争激烈、对手多。

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我们所强调的慢主要是一种心态,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周遭事情的一种态度,而并不是和你的具体行为“较劲”,一点都不会束缚你的手脚,更不会妨碍你的工作。

在当下,慢,就是健康和乐观心态的基础。

洪昭光“慢”谈

适度放慢节奏,对每个人自身来说,都是一种和谐。“有意识地放慢生活节奏使长期紧崩的神经得到放松,压力和困扰也得到排遣、焦虑、烦躁、无助等低迷情结也会消除。”

慢而不漫,慢步人生顶端

慢和漫,这其中有什么区别吗?慢生活和漫生活之间可以画上等号吗?

如果你不加思索地把二者画上等号,那说明你还是个慢生活的门外汉。“漫”和“慢”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是悲观消极的,一种是乐观积极的。

漫即是散漫的意思,意味着随心所欲,做事不认真,放任自己,玩世不恭的轻浮的人生态度。具有这种人生态度的人,不能正确认识人生的实质,却自以为看破红尘,看透人生,实际上往往是片面地认识人生,只看到人生中的困难和曲折,看不到人生的光明前途。

给自己的信钟舒漫 篇7

后来他问:“人海茫茫,为何闯入我的领地?”她笑了,声音清脆而甜美,说真想不清具体详情了。可她最早踩在他博客里的足迹清晰可察。先是读了他一篇日记,一篇有关与同事相助相乐的文字,写了这样的留言:“感受到你与同事融洽的关系,你友善随和的人品——看看我的文章,行吗?”这并没引起他的重视。他那阵因故忙得焦头烂额,泡博客的时间非常有限。但她无疑是执着的家伙,几天后不请自到,发一条消息:“交个朋友吧——我的QQ是……”

他不得不礼节性回访了。

她的博客也注册在网易,黑色的主题,呆板的模块,没丁点儿温馨闺房的样子。门口悬着俗不可耐的声明:有缘千里来相会!再浏览博文,抒写的全是对一个男子的怨情。无法言说的好奇油然而生,他立即在QQ上“搜”她,而她恰好在线,相互便“加为好友”了。

她的网名是“女人花”。而他自称为“绿化树”。

于是透过QQ,文字蝶群似的翩翩飞来。她自称网上恋了一个男人,一个有妇之夫,而那男人决绝地弃她而去了。她心在流血,身想流浪。他好容易插上话:“这是你的隐私啊!”

“你值得依赖。”

“凭什么?”

“凭你的全部博文。”

“啊,你全读了?”

“一篇未落,一段未省。”

他隐然感动。他知道自己的博文,全是啰里啰嗦的生活记录,却吸引了如此忠实的读者,而且是个情有独钟的女性!……仅这一点,他只能耐心“听”她的倾诉。听着听着忍不住插问:“能回答几个问题吗?”“随便吧。”她说,“有问必答,绝对真实。”于是QQ窗口出现了这样的文字:

“职业?”

“公务员。”

“婚否?”

“儿子都出生了。”

……

他对她的印象很不好——至少对家庭不负责任!转而查看她的博客跟QQ资料:年龄,28岁;地域,西南某市。身处围城的都市女子,为情所困的妙龄少妇!……这样想着,他厌烦当忠实“听”众,借故离了线。

从此他即便登录QQ也隐身,看她在线更不言语。她在QQ上留言了,连同她的手机号码。留言差不多千余字,大意说,她清楚她目前的状况招人烦,可她需要倾诉,需要向值得信赖的人倾诉,借此调整心态,恢复正常生活。

他没好气地回复:理解并尊重你的情绪。可也劝你在思念和怨恨那弃你而去的男人的同时,多考虑你的家庭,尤其你儿子的父亲,考虑你的“网恋”是否会伤害他,伤害你的婚姻——人世间最大的幸福,莫过家庭和婚姻的美满了!

她对他的忠告不置可否,只试探索要他的手机号码。他没轻易给人手机号码的习惯。她又通过博客向他发纸条,接连不断,语气越来越诚恳。她说:“之所以索要手机号码,只想证明他的真实存在,并无其他不良动机,让他别往歪处或坏处想。”出于无法言说的复杂心理,他将手机号码给了她,同时耍小心眼,“我最近也许出远差,大约很久才回来,这号码马上要换。”

刚几分钟,他手机响了。正是她打来的。清脆而甜美的女声:“喂,您好!”这是他和她第一次通话。时令已入仲春,那清脆甜美的声音,给他一种玫瑰色透明的温馨,使他毫无来由地感到手机的那头是位围着暖色丝巾又剪了妹妹式短发的女子。可手机里的她刚说几个字,竟嘘唏而泣了,询问他因何出差,去哪里,为何需要很久时间……那嘘唏,那语调,给人“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哀怨和痛感。他是最见不得也听不得女人哭泣的,一阵慌乱的劝慰后,只好把撒出的谎往回收,说出差的事领导正商量,没最后敲定。

这三分钟不到的通话,改变了两人的交往轨迹。

从此,他只要有机会就跟她QQ聊天,甚至戴上耳机语音。他喜欢那玫瑰色透明的清脆甜美的声音。他证实她确是政府公务员,生活在西南某省城,与他工作的地方相隔千里。进而,他又了解到她跟那个弃她而去的“有妇之夫”之间的所谓爱情,只不过是她单方面的心理依赖罢了。他不无好奇地问:“那男人一定长得很帅,是吗?”她笑了,“帅什么啊,都老头子了!”

“你见过他?”他又问。

“只视频过一次。”她说,“胡子拉喳叽的,还不停抽烟。”

她说她跟那男人有一搭没一搭地总共聊了差不多五六个月的天,感觉男人特诚实,连手机号码都主要动给了她。直到后来男人渐渐了解了她的一切,包括她的婚姻状况,便突然不上网不跟她玩了,好几星期不再露面。有天黄昏,寒风乍起,枯叶飘零,她逆风走在大街上,突然想给男人打个电话。那是她跟那男人第一次也是唯一的通电话了。男人刚开始没听出她是谁,后来等她自报网名,才嘿嘿笑着问她好。男人的声音有些疲惫、嘶哑甚至苍老。简短说了几句,男人突然以教训的口气说,让别再跟他联系了,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珍惜眼下的婚姻和家庭。说完自顾自挂了电话。她说男人挂电话的瞬间,眼看头顶阴霾的天空,耳听四周飒飒的秋风,她心里那样凄凉和孤寂,前所未有地渴望一个宽大温暖的男人的怀抱,或者仅仅与这种怀抱的男人说说话,哪怕那嗓音是疲惫、嘶哑和苍老的。然而她没这样的怀抱和声音,因为那老男人从此再也不搭理她了。不上网,不接电话,她QQ留言或手机发信息,他都“死了似的”置之不理。

她是分几天讲完她跟那男人的故事的,每说到伤心处,都会嘤然饮泣,像任性的小女孩。他心里暗自发笑,笑她自作多情把一场本没多少波澜和味道的网上遭遇与爱呀恋呀纠扯在一起,并血呀泪呀要死要活的,小题大作多愁善感,算得上天下第一傻瓜了……然而想归想,他一直没打断她的话头,始终耐心聆听她“倾诉”。后来他反复回想,肯定此时其实并不十分欣赏她的作派,只有一点点好奇,一点点怜悯——是因为那清脆甜美的声音,还是想象中她是个佩戴暖色丝巾剪了妹妹式短发的青年女子呢?人的心理,即便刹那间的反应,也极难用理智的刀刃去剥穿和剖析。

他跟她的聊天慢慢升温。她只“语音”不“视频”。她说是吸取与那老男人交往的教训,不再轻易将自己“出卖”。这样说时她盈盈笑了,大约希望他谅解,然后又可怜楚楚地说:“你可千万别丢下我,像‘某些人’那样!”他忍俊不禁,“我已取代‘某些人’了?”

她笑而不答,“你说呢?”

他无言以对。

聊天窗口闪出一长串“羞赧”表情,伴有这样的文字:“从你的博文和我的感觉判断,你是值得依赖的人。”

就因为这空泛肤浅的认可和褒奖,便要我花时间和精力陪她?陪她“调整心态,恢复正常生活”?他有点难以接受。可转念近日正好空闲,不如卖顺水人情吧,这样想着便说:“谢你信任!”

她在网络里得意地笑了,声音鲜花般赏心悦耳。她跟他聊工作,聊事业,聊交友,聊饮食,聊到伤心处,仍任性地嘘唏饮泣;聊到高兴时,又快乐地盈然而笑。也许自觉太肆无忌惮了吧,聊着聊着她常冷不丁问他:“是不是感到我特别傻?”他立即纠正:“不。不是傻,是率真,是纯粹。”他听见话筒里灌满了她傻笑的气息。她说,她记不清有多少年没说这么多话了,包括跟那个弃她而去男人,包括跟父母和所有亲人,她都没这般堆积如山酣畅淋漓地说过话,但她就是想跟他说,想跟他把几千几万肚子的话说完,“你不会厌烦吧?”她问。

“当然,当然。”他说。

“当然什么?会还是不会?”

他无路可退,“当然不会。不会!”

如果时间充裕,聊到尽情尽性,她会为他唱歌,唱美国佬迈克尔·杰克逊,唱台湾组合SHE,唱其他大陆流行歌曲。她的嗓子不错,圆润饱满,清亮甜美,带几分专业歌手的味道。他本来不喜欢音乐,可面对如此奇特女子的歌喉,也不由几分陶醉了。她呢,更难掩被欣赏的喜悦,说她无法想象像他一样没有音乐的生活——她平时主要靠唱歌和听歌打发寂寞。她甚至大包大揽,说她要替他好好补课,争取让他变成音乐爱好者甚至发烧友。

然而不管两人的聊天何等随心所欲,却有意无意回避了一个话题,即对方的婚姻和家庭。她一直没问他是否结婚,是否生活得幸福。但他肯定她的世界很独特,因为他记得一度令她要死要活的那老男人就是了解了她的“一切”尤其“婚姻状况”后开始不搭理她了。老男人为什么突然不理她了?是因为她婚姻很美满还是有裂痕?那老男人又为什么会在他们的唯一一次通话中以教训的口吻要她“好好珍惜眼下婚姻和家庭”?其中的潜台词是她的婚姻跟家庭太和谐还是很不幸?再加上他与她“相识”以来聊天所得的信息,比如她曾渴望一个宽大温暖的男人的怀抱,等等,都使他心怀鬼胎似的着力回避诸如此类的问题了。

这状况,差不多持续了六七十天吧。

最先打破僵局的是女人。反应强烈的恰恰是他——他嗅察到对方要涉足禁区了,立即敏感地抢先回答,说他有个温馨的家,妻子贤淑,女儿成长,圆满、甜蜜而幸福。她没觉察他的反常,只如释重负地舒口气,“这就好,这就好啊!这我就放心了!”

他不无疑惑,“放心?放心什么了?”

她语气庄重,“放心咱的交往不影响你的生活。”

他愕然良久,“那你呢?你……过得好吗?”

“不好。”她说。“一点不好。”

“为什么?”他心咚咚直跳。

“我先生……他……移情别恋!”

话筒静得什么一般,只有彼此咚咚的心跳。默然相对了几分钟吧,两人不约而同下了线。接下来几天,他尽力让自己泡在忙碌的工作中,不开电脑,不上网。她那边呢,竟也悄然没动静,哪怕一条手机短信。这状况坚持了两周,他终于熬不住,惴惴不安登录了QQ。她肯定会留下文字——只要轻轻点击那闪动的头像,千言万语便会落叶般缤纷而至。然而QQ上线,消息任务隐藏区根本不见闪动。他傻眼,失落,鼠标移到主面板相关分组,她的头像十分鲜亮,分明就在线上。不等他表示什么,她发过来一长串“表情”:微笑、害羞、惊讶、难过……

对话江河湖水般滔滔不绝。她说这些天她日日在网上守株待兔。他故意淡化重逢的喜悦和凝重,“是的是的,‘兔子’让你守住了!”她破涕为笑,好半天不知说什么好。

他问:“是不是担心我会像‘某些人’那样销声匿迹?”

“不,我压根儿不担心。”她说。

“凭什么?”

她旧调重弹:“凭你的博文,凭我的感觉。”

交流跨过里程碑,情感步入新时代。在相识八个月零三天的时候,他才阅读到她最隐秘的部分,原来她竟是孤独女子。她丈夫也是政府工作人员……移情别恋的事败露后,他尽管果断而大度地打扫了战场,毅然决然回归了家庭,可物是人非,她不能心无尘嚣地待他了。

“他仍然爱你吗?”他问。

“他说他爱,赌咒发誓说爱——可心里的事啊,谁能看得清、说得清呢。”她语气傻得像个孩童。

她几乎不容他插嘴,话题全围绕她丈夫,说丈夫如何疼爱孩子,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广交朋友,如何恪尽职守,几乎算十全十美的男人了,可……她发自内心叹息一声,接着又说,丈夫工作忙,经常外出,留给她生活的“空隙”总是很多。曾经,这空隙全被丈夫填充了,毫无疑义地填充了,尤其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心里总思念丈夫,暖暖甜甜地思念他,品嚼新鲜甘蔗似的……然而自从“某一天”后,这种温暖和甜蜜感没了,尽管她仍思念他。

她禁不住又嘤声饮泣了。

他一直默然倾听,心里弥漫了怪怪的感觉,直至听见她哭,才赶紧找词语劝慰,言不由衷地劝。说透了,他不知道该怎样劝。她终于慢慢收住泪,孩子般的语气说:“我知道,我们回不到从前了!”

“怎么可能,只要夫妻共同努力!”他说。

“可我的心野了,回不去了啊!”她说。

“但愿我……能帮你慢慢心灵回归。”

“但愿吧!”她抽噎,“我相信。”

他建议她把博客主题更换一下。她欣然同意。且说干就干,换成明丽的玫瑰色彩,温馨如香烛映照的洞房,然后根据他的意见,对板块和字体加以调整,让面貌大改观了。从此两人以博客为平台,书写日记,发表短文,描摹独特感受,记录美好经历,博文数量直线上升。当然,更多时候,他们还是通过语音诉说衷肠。至此,他才提出了一直想问的话:“网名为什么叫‘女人花’?”

“真孤陋寡闻!”她说。“电视剧《女人花》看过吗?主题歌听过吗?”马上发来如下文字:

女人花

我有花一朵

种在我心中

含苞待放意幽幽

朝朝与暮暮

我切切地等候

有心的人来入梦

我有花一朵

长在我心中

真情真爱无人懂

遍地的野草

已占满了山坡

孤芳自赏最心痛

女人花 摇曳在红尘中

女人花 随风轻轻摆动

只盼望有一双温柔手

能抚慰我内心的寂寞

……

他认真读,仔细品。他对诗很不在行,可意思猜得五六分,“你‘摇曳在红尘中’,是专等‘入梦’人了?”

“你说呢?”她咯咯而笑。

他又一次沉默。

她怯怯相问:“你有‘一双温柔手’吗?”

“你如此轻易相信人,万一受骗就惨了!”

“胡说——不许你这样!”她分明生气了。

“可你要真上当受骗了怎么办!”他坚持。

“我对自己的感觉很自信。”她义无反顾。

他又想起了那个曾弃她而去的老男人。网络世界堪称复杂,鱼目混珠良莠难辨。他虽无从知道那老男人弃她而去的原因,可至少有一点,老男人肯定感觉到这个女人的单纯的傻气,担心更深接触会影响到她的婚姻和家庭。他是以可贵的优秀之心待她的,尽管表面上那样不近人情。

是否应该向可敬的老男人同志学习呢?他想。

他矛盾。他犹豫。他苦恼。当天晚上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而她长了千里眼似的,第一次在深夜发短信问他好。他告诫自己不作搭理,可几分钟后又忍不住作了回复。人啊,真是复杂得无法言说的动物。她得寸进尺,“妻子为何不在?”他隐瞒一直单身的事实,回答说妻子上夜班了。至于为什么隐瞒,为什么撒这样的谎,始终无法解释。

她信以为真,“那女儿呢?”

他将撒谎坚持到底,“已经入睡了。”

两人这一“发”不可收,你来我往直聊到手机没电自行关闭方才罢手。综合所得的信息是,她上班的单位,条件优越,工资丰厚;她儿子刚读小学,平日都由已经退休的父母带吃住,她每天中午跟父母儿子同餐共饮,夜晚则独自一人——只要丈夫外出,她无一例外独守三室一厅的空间,以前守望外出的丈夫,如今守望内心的秘密。

丈夫留给她的生活“空隙”太多了,一周至少两三天。她空闲的夜晚,总会提前发信息告知他,以便恣意享受自由时光。当然,他偶尔也会耍耍小聪明,谎称自己妻子在家不方便,从而给自己也给对方留点思念和反刍的机会。

十多天后,夜晚的沟通方式又起了变化,手机通话替代了手机短信。这样可直接躺在被窝里聊,省略了缓慢输入文字的繁琐与等待。有些话已被说过多次,可彼此仍觉得十分新鲜;更多的情况是她说,他侧着耳朵静静倾听。她依然会为他朗读,嗓门不高,却节律俱佳,或为他唱歌,小声哼哼,可气韵饱满。唱的次数最多的便是《女人花》,她说她特别喜欢这首歌,百唱不厌。随着时间推移,通话内容不可抗拒地朝敏感区域漫洇抵进,常聊得手机欠费,或电池透支,身体跟耳朵一样发热发急。人类的通讯技术和语言,能使相隔千里的男女如同床夫妻那样亲密无间,体贴入微。她称他为“大袋鼠”——把她的烦恼和喜悦一古脑儿兜进肚下那个肉袋里了;他则称她为“小傻蛋”—— “傻”代表她可爱的单纯,“蛋”代表她单纯的可爱,“小”则代表可拥入怀可含入口的亲近和温柔。

她说,他是她的天,她的太阳!

他说,她是他的地,他的一切!

有一天中午下班,他实在无法遏止对她的思念,不通过短信侦察,直接拨打她的手机。话筒里最先出现的是她的笑,鼻腔里滑出的盈盈浅笑,珍珠似的粒粒饱满,不,串珠那般清脆甜美,然后才是同样清脆甜美的问候。她说她刚下班走进父母居住的小区——边说边向碰面的熟人打招呼,其中包括一个小朋友。正是乍暖还寒的初春,她脚步哒哒清晰可闻,带了只可意会的飘忽暖意。等哒哒脚步骤然停歇,她压声音问他是否有事。他说没任何事,就是想她,痛彻骨髓地想。她愣了一瞬,“我周围全是熟人,你不怕被听了去?”

“不怕!不怕!”

她得意地笑着,以更低的声调命令:“亲亲的大袋鼠,快回家吃饭吧,等方便了好好疼你!”

他的心酥软了,头脑空白一片,话筒里随后说了什么或没说什么他根本没听见,手机挂断了没有也不在乎,他感觉像没娘的孩子,内心泛酸视线模糊。踉踉跄跄挣回家中,无力地把身体放进沙发,他闭着双眼调整情绪,直到下午上班才勉强缓过气。说透了,他是被电话里澎湃而来的温馨融化了,那温馨不单单是她的笑,或她的声音,或哒哒的脚步,或最后那句亲昵的命令,都不是,那是所有因素的综合效果,包括她与小区熟人的随意招呼,与小朋友的友善示好……总之,那是只有成熟女人携带或营造的温馨,也是只有他这样鳏居的男子能嗅察得到的,正如历经漫漫长冬的草木体味到大地及空气里隐隐激荡的春意那般。

他强烈地意识到,必须见她一面,而且尽快见一面!

然而那个下午和接下来的夜晚,以及随后而至的整个白昼,他竟跟她无法联系。手机是通的,可打搔扰电话发信息都无反应。他百般猜疑,极度紧张,度日如年。后来好容易接上了头,问发生什么事她硬是不说,被问得没了退路时,她又故伎重演嘤声哭泣,哭足哭够了才哽咽说:“我突然觉得他好可怜……我已经这样了,他竟浑然不知!”

“你是说你丈夫?”他问。

“除了他,还有谁!”她答。

像被无形的利剑刺中了要害,他一下就木在了那里,翻腾在肚里想见面的话顿时变成了生铁疙瘩,根本不能出口了。莫名的尴尬和悲哀,使他感到无以名状地疲乏。与此同时,他又感觉到她内心还很爱或很在乎她的丈夫,对她来说,这不仅不能算错误,而且更显出本性的单纯、善良与直率。他调整情绪说:“恭喜你,这说明你真正原谅他了。”

“心早就原谅了,可身体……总是不行。”

两人又一次无言以对。几分钟后,仍是女人打破沉默:“这些天来,有句话我一直说不出口。”

她肯定她要摊牌分手了,“我洗耳恭听。”

她沉吟良久,“咱想法尽快见次面吧。”又似乎觉得欠妥,“我也不是要报复什么,就是非常想见见你。”

“见完我之后,便跟丈夫和好?”他无法掩饰内心的醋意。

“不。”她说,“我渴望你将我连根拔起。”

他不相信耳朵,“啊,连根……拔起?”

“对。从我婚姻的土壤中。”

“啊,一朵种在心中的花,如何拔得起呢!”

“那就看你的能耐了——《水浒传》中的鲁智深,连大宋朝那棵根深叶茂的杨柳树都拔得起呢!”

“……”

“怎么,你不想见?”

“不是……是……”

“别支吾了,我敢断定,你一直游离‘围城’外,不在婚姻中!”

“怎么可能,我……”

“我早感觉出来了,只没揭穿罢了。”

“你如此相信感觉,迟早会吃大亏。”

“好了好了——我态度很明朗,怎么办看你吧!”

一朵女人花,一朵特殊美丽的女人花,凭平庸的自己,能连根拔起吗?即使回答是肯定的,那“拔起”后呢?能移栽到新土壤中吗?或者即便回答也是肯定的,可新土壤能适应她生长吗?能让她像移栽前一样香气四溢吗?……他毫无保留地把内心的顾虑说给她。

她傻傻地叹气,“大袋鼠啊,我真说不准。也许见面后,答案会水落石出。”

“可你不怕……”

“不怕什么?”

“不怕要见的人面目狰狞,不怕……要不,先视频审察一下?”

“审察什么啊?”她笑了,“把悬念留最后吧。”

“可万一见面后无法将你拔起,不定会污染你婚姻的土壤……”

“前怕狼后怕虎,算怎么回事嘛。我说了,我仅想见你一面。”其中“见”咬得特重。

“小傻瓜,我对见面的渴望,其实胜你百倍!”

“那不就行了!”她说,“时间你定,地点我定。”自顾自下线了。

这样,在两人相识周年这天,他来到了她生活的城市。这座西南省城像入了夏天,街道旁树木绿荫如盖,露天花坛姹紫嫣红,行人衣裙多彩多姿。火车积习难改地晚点几分钟。他随人流出了车站,就直奔正前方的立交桥。在距立交桥十几米远的地方,他不自觉地放缓了脚步,几经犹豫和迟疑,毅然踏上立交桥的阶梯。到了立交桥最高处,他选择恰当位置,鬼鬼祟祟朝下寻视,很快便看到了桥下东向槐树旁的女子。

仿佛铁屑遭遇磁石,他的目光被那修长的身形吸住了。只见女子浅绿底料的碎花裙装,面容白皙,长发如瀑,亭亭玉立,正一边焦急地翘首朝火车站方向观望,一边不时观察掌中的手机。他肯定那是他的小傻蛋了。下火车前,他已收到她的短信,说她候在立交桥靠东的槐树旁。她本要进站迎接他,可临时又短信通知,说车站里熟人多,为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她只能委屈他,在车站外守株待兔。为万无一失,他在立交桥上拨打她的号码。几秒钟后,槐树旁的女子果然举手机应答。

他急忙将手机挂断了。

他凝神注视着她,注视她的一举一动,看她焦急地轻移碎步四处张望,还捋了一下波浪般汹涌的秀发。伴随脚步迈动和手臂扬起,漂亮的衣裙牵曳出流水般的纹理,裹得她婀娜的身体凸凹毕现,青春激荡,风情万种,确实如摇曳多姿芳香袭人的鲜花。他痴立桥上凝身不动。一个念头从脑海钉子般冒出:必须强迫自己止步,不能与她见面!

这想法使他非常痛苦。他泪眼迷离地盯着还在急切守望的她,顺之前上桥的路线跑下,奔火车站进站口而去。

人活天地之间,如没自我约束和克制,不等同于禽兽了吗!他想。我的小傻蛋啊,你的婚姻是有不谐,可完全能通过夫妻努力共同修复,恰如自然界的树木,遭受日光曝晒风雨侵蚀,根须枝叶存在这样那样的虫害或伤痕,可树木总会迎接阳光,栉风沐雨,战胜伤害,枝繁叶茂……他一路走,一路鼓励自己不能反悔。

同时,他又想到了那个曾决绝地弃她而去的优秀男人。

他的兜里,手机在疯了似的狂呼乱嚷,但他充耳不闻。

直到返程列车徐徐驶出站台,他将已呼叫得几近绝望的手机从兜里掏出,草草发短信告诉了自己的去向。

她的回复快得惊人“????”

他只发了四个字:“因为爱你!”

他能想象她读完短信掩面而泣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