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高中实践报告范文(推荐3篇)正文

《社会实践报告:高中实践报告范文(推荐3篇)》

时间:

社会实践报告:高中实践报告范文(精选3篇)

社会实践报告:高中实践报告范文 篇1

一:实践背景

响应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鼓励同学们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所以我们组成了一个团队-青春携梦,让我们当代大学生返回高中母校,把我们的热情展现给我们的学弟学妹们,同时也给他们带去大学生活的经验,及如何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回报母校帮助学弟学妹,同时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活动概要

回到母校,开展实践活动,形式包括问卷调查,人物访谈,视频拍照。

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了单选题、主观题,例:高考时的心情及其高考后的感触;2对高中生活做一个简单的概括评价,尤其是高三备战高考的生活;3自己是否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是哪一所?4对大学生活有什么样的憧憬?

人物访谈,针对个别愿意积极配合活动的同学,作为一个刚刚经历高考战场的学生,在高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经历,这些事都与他们的青春、我们共同的母校有关,同时作为一个即将踏进大学的他们,他们充满无尽的憧憬和热情,而我们现处于大学时期,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些实处的帮助。

视频拍照,回到母校我们不再是焦点,不再是那个曾经年少轻狂的少年,我们带着一份感恩,捎上一句问候,看看我们的母校是否还是那么风姿卓越,我们像是远离故乡的孩子,仔细认真地看一看故乡母亲的样子,用图片记录我们的经过。

三:活动目的地及活动过程

利辛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58年,现为安徽省示范高中、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学校占地163亩,总建筑面积达107080㎡,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实验电教器材完善,现有藏书10万余册,电子图书30万册,报刊资料260余种。现有高中教学班112个,在校学生720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404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教师113人,中学一级教师133 人,硕士和在读硕士50 多人,有40多人荣获省市教坛新星称号。

涡阳县第一中学--安徽省示范高级中学,创建于1931年,坐落于老子故里,涡河之滨,乃物华天宝之地,人杰地灵之乡,实属孕育人才之摇篮,通往高等学府之桥梁,建校八十余年,桃李满天下。学校占地面积9.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41人,专任教师296人,7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000余人。

涡阳县第四中学,创办于1997年,她是一所由香港爱国同胞无偿捐资启动,地方政府筹资兴建的全日制公办高级中学,占地6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现有5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余人。 学校文化长廊集学园、乐园、花园为一体,音乐喷泉、假山、游廊、瀑布错落有致,相应生辉,确实是学子求学的理想圣地。

再次回到母校,我们带着一种感恩的心情,站在门口,遇到来学校拿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弟学妹们,我很有礼貌地向他们问候,并表明我们的来意,诚邀他们来配合我们的活动,于是他们也积极参与认真填写问卷,在这酷暑下,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很有耐心,好在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学弟学妹们总会向我们提出一些问题,譬如大学里是不是都可以转专业?是不是应该多加入一些社团?对于他们的这些问题,我们提早便已经想到了,因而我们也早就做了充分的准备,来回答他们的疑惑,看到他们那些似懂非懂的表情,我们都会补充一句,有些事情你们要自己经历过才懂得对与错,就像我们只有经历过高考才懂得其中的酸甜。我们提醒每个同学阅读我们自己写的大学新生须知:刚刚跨入大学门槛的新生,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矛盾加剧,学习缺乏动力,人际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那么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早日完成由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呢?以下三个"尽快"可以给你带来帮助:

1、尽快确立新的学习生活目标,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目标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产生自觉行为的动力。人一旦没有生活目标,就会意志消沉、浑浑噩噩。因此,大学新生需要尽快熟悉大学生活,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奋斗。

2、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捷径。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遇到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就是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他们习惯了老师天天陪伴、督促和被动接受知识的中学学习方式,而对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一无所知。进入大学以后,生活需要自理、学习需要自主、大量的学习时间都要求自己安排,很容易会感到无所适从,学习成绩会明显下降。因而大学新生应及时向老同学取经、向老师取经,尽快了解大学学习特点和规律,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经验,迅速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和大学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谁能最快地适应大学学习方法,谁就能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3、尽快找到新的朋友,要树立自信,主动大胆热情地与他人进行交往,真诚待人;其次,积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热情帮助他人,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从而结识新同学,结交新朋友,以冲淡思乡之情,消除孤独之感。

祝愿学弟学妹们享受这美好的大学生活,并开拓属于你们的大学天空!

四:实践感想

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准大一新生,也就是今年刚刚参加高考后的高中生。我们调查的是:同学们对高中三年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感觉,及其对理想大学的追求和对如今自己被录取的大学有何想法。都说,大学是锻炼自己的,各种各样的协会社团还有院学生会、校学生会,都扰乱着我们的视线,不过在学长学姐的引导下,大一时的我们也就仅报一两个社团,而且也确确实实在这一两个社团里,我们收获了许许多多,见识了许多未曾经历过的东西。也成长了太多。因而我们带着助人为乐的心情,好心提醒我们的学弟学妹们要认真对待大学生活,虽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我们可以做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自由,但我们还需更加努力地去获取知识,因为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都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鱼。所以我们在学习上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到务实,我们把这最真实的感悟带给我们的学弟学妹们,希望他们可以少走些弯路,可以度过更精彩的大学生活。当然,看到学弟学妹们,我们也犹然心生当初的我们也曾这样努力奋斗过,也拼命追逐过自己的梦,曾经幼稚的脸上写满了快乐和忧伤,那时我们不懂得隐藏。所以,来到母校,我们很快乐,作为一个过来人,像一位看客,而我们的学弟学妹正是故事的主人,他们正在演绎我们曾经的角色。

我们的本意是通过这次活动,回到母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着一颗真诚的心来回报母校,同时也展现我当代大学生热情、积极乐观、懂得感恩的风采,向学弟学妹传递正能量,让感恩的火炬永远传承,也让中国梦,成为我们心中的最美的梦,为之而努力而拼搏。

社会实践报告:高中实践报告范文 篇2

首先我们确定了问题和研究目标,即中学生零花钱现状。其次,我们制定了收集信息的研究计划(第一,确定所需要的信息;第二,收集有关资料,即问卷调查;第三,提交调研计划);然后,实施研究计划;最后,解释并报告研究结果。于是写下了此篇论文。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不断充实。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自然倍受宠爱,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零花钱状况。面对日渐增长的零花钱我们究竟应如何看待呢?学生门是如何来安排他们的零花前的呢?这些零花钱又对他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这些都是十分另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就这一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为此,我们牺牲了不少时间,一起设计出问卷内容,并向自己认识的各所中小学校的同学分发。第一次作如此的问卷调查,不免缺乏经验,但经过全体成员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本次活动。以下便是我们结合调查结果作的一份初步的研究报告

问题一:零花钱的来源94.4%的中学生零用钱来自父母

我们认为,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自己的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的,也会经常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这也是基于长辈对幼辈的爱护。因此,他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

少部分期望自食其力的学生还会通过打工或者兼职,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接触了社会,丰富了社会经验。但中学生的年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能同意他们利用课余打工的家长还是不多。

问题二:零花钱的数额

初中生零用钱每月多在50元以下,高中生的消费层次更为平均

我们认为,初中生年龄尚小,平时花费不多,加之初中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行事能力都相对较弱,家长们一般不会给小孩太多钱支配,只有在一些郊游、外出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才会相对更为慷慨一些,一般在平时就每次给个几元钱,以应付日常花销和每日车费为主。因此大多数初中生的每月零用钱金额在50元以下。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比较多学习上的花费要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是毫不犹豫的,同时孩子们平时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开始随之水涨船高。

问题三:零花钱的使用情况

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由图可以发现青少年的零用钱花费中,精神消费上的购书是居于首位的,但是目前国内的文化消费市场上针对青少年朋友的书籍还是非常的少,许多都是习题集和课内补习资料,可以填补青少年精神空间的书籍少的可怜,因此必须重视中学生的文化消费需求,挖掘中国式的精神消费内容,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有46.5%的中学生朋友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当代青少年的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孩子的储蓄行为是个好现象,家长应对此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使其从小养成善理财的好习惯。但同时也必须关心孩子的生活习惯,对于不良习惯必须坚决纠正,这也是对孩子将来负责。

另外许多青少年学生比较喜欢吃零食,因此用于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的比例。

问题四:对零花钱的态度中学生普遍缺乏理财能力

我们认为:一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一个学生对待零用钱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一个人从小克勤克俭,长大后花钱自不会大手大脚:小时候要风得风,要雨有雨,让他感到钱来的很容易,长大后一不留神,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

以上是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新生的一代,有相当多的在年纪尚小时便已受到了金钱的强烈冲击,正逐渐形成独特的金钱观。因此,金钱教育对于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来说,已经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教育者们有必要教孩子怎样对待钱和看待钱。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一般都还没有开设专门的金钱教育课程,尚在襁褓中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也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金钱教育策略,已有一些涉及金钱教育活动大都停留在抽象的道德理念层面,且无正规体系。问题是严峻的。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家长都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家庭经济条件再好,学生打工挣钱、自食其力还是比较普遍的。国内在观念上还是比较落后,家长总希望在自己的保护伞下为孩子营造安逸舒心的成长环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但在教育上可别大意了,拔苗助长不行,过于精心呵护更不可取!

国外成功的教育经验表明,对中小学生进行消费、投资等方面的理财教育将有助于孩子对经济社会的适应性和敏感性,对他们日后的理财能力有相当影响。当然,我国目前要对中小学生进行金钱教育是一个艰巨的过程。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孩子要啥尽量满足,家庭优越的条件养成了孩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殊不知,一心想望子成龙到头来却是养子成虫,身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给孩子怎样使用零花钱则是最基本的一个环节。我们小组就此展开了讨论。最后我们设计一位高中同学了一个星期的零花钱使用方案。

以上便是我们的一些设想。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但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作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了两点。第一,广大中小学生要合理安排零花钱。培养理财观念。第二,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财教育。两方面紧密结合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

最后,我要向给予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老师致以最崇高的谢意,谢谢你们!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社会实践报告:高中实践报告范文 篇3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时间的脚步,时光匆匆似流水,暮然回首,我们是否记得最初的坚持?待到百转千回,物是人非,谁还记得要笑对人生?

前几天的社会实践我们来到了深圳欢乐谷,一个有着各种刺激的游乐园。一解散我们几个女生便直冲到最刺激的过山车。经过测试后,过山车已经可以开车了。这时我的同桌一脸紧张的问:“怎么办?怎么办?我好怕!”她紧紧攥住我的手,冷汗唰唰而下。尽管如此,她依旧没说任何想退出的话,一直坚定地等候。

当我们坐在车上,系好安全带时,她脸色苍白得吓人。“你要是在怕,就背《兰亭集序》吧。”我向她开玩笑地建议。谁知她竟然真的轻声背诵起来:“永和九年。。。啊!——”过山车猝不及防的冲出去,一声又一声刺耳的尖叫声接连不断回响在我耳旁,犹如魔音绕梁。

从车上下来时,她依旧一脸惊恐,心有余悸的拍着自己的胸口,脸上却缓缓绽出笑容,“呼——,还挺过瘾!“那大大的笑脸此刻在阳光下异常的灿烂,传递着一种温暖的力量。

年轻,是骄傲的资本。我们在这似水年华里,挥霍着独属着青春的汗水。享受着父母的馈赠,而我们觉得有一天会长大,会逐渐被前行路上的石子搬到,会发现父母已无法替我们遮蔽着风暴,会看不清前方的迷雾。这时我们就会像坐上过山车前一样,惊恐,紧张却又带着一丝期待。或许这过程中我们有彷徨,有迷茫,又不知所措,有独自落泪,有坚强迈步,但当我们走下那曾一度令我们惧怕的过山车时,我们也许只会回头轻笑一声:“噢,也不过如此。“一转身就迈开大步向着下一站继续前行。

微笑前行,也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们心中有着最初的坚持,就算前方有着坎坷荆棘,也无法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就如汪国真先生曾说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带着微笑前行,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乌云密布的天空不知何时已晴空万里,而远方的彩虹倒映在你充满了笑意的双眼中。那双眼睛中的光芒,惊艳了整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