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体会 > 在人事部心得体会_人事部工作总结汇编三篇正文

《在人事部心得体会_人事部工作总结汇编三篇》

时间:

在人事部心得体会_人事部工作总结(精选3篇)

在人事部心得体会_人事部工作总结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精神障碍与心理障碍患者的人群明显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显得重要,人民群众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迫切。洞口县精神病医院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医院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一定的成绩;同时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现就我们这一年来的工作做个总结,向各级领导汇报,并就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日后努力发展的方向等向各级领导建议,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便于在工作中改进。

一、精神卫生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与积累的经验

尽管我院面临的困难不少,条件艰苦,人手不足,时间短而经验有限,但是全体医务人员在院领导、科主任与护士长的带领下克服各种困难,在临床中向患者学习、向教材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理论,不唯权威,不唯书本,经过全体职工努力进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1、认识到绝大多数的精神疾病的病因是脑神经细胞微观损害的结果,患者长期维持服药是目前控制症状唯一可行的办法

精神科的疾病绝大多数的易反复发作,而目前最先进的仪器也难以找到确凿的病变证据表现,正是这一点,使得多数患者认为自己没有精神病。在临床中我们发现95%的患者在其他医院治疗时,没有得到医生关于本病病因的确切答复,多数医生轻描淡写地告诉患者,也许吃3--4年的药物就好了。从我们目前的临床经验来看,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对于有些患者而言甚至是灾难性的结果。我们摧测也许上级医院的医生在患者与其接触几次后,便不在保持医患联系,认为患者的病已经痊愈;或者患者停服药物后2年症状不出现,认为患者的病已经痊愈。事实上,有些患者及其监护人如果在某医生处治疗最多三、四次,疗效不显著,便会不相信该医生,而选择其他的医生或医院;有些患者的症状缓解期可以达到30年,一般以3月至1年多见,3年内少见,10年以上偶见,15年以上罕见。精神病患者的症状发作的根本原因是其脑神经细胞损害的结果,而人的脑神经细胞是没有再生能力的,一旦损毁就会出现相应的功能缺陷的表现。例如,我们发现多例在广东打工人员,因为长期缺乏合理的睡眠而引起精神分裂症,迁延不愈。多例脑外伤后数月出现精神症状,二者的临床表现一模一样。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我们的理论向患者本人及其监护人灌输,要求患者树立长期坚持服药的观念(5--20年)向患者提倡:坚持服药、获得尊严、活得精彩,接受与不接受者,结果截然不一样。科护士长吴凤玉在《当代护士》(专业版)上发表的《三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时间的临床观察》是我们的经验总结的成果。

2、医患互动,加强沟通,根据不同性格特征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医患互动,加强沟通是促进患者增强服药治疗依从性有效方式。本地的患者到外地治疗,很多患者因为语言沟通障碍,限制了医患互动,而上级医院因为患者人数众多超负荷运作,医患沟通的时间有限,患者很难了解关于他自己患病的相关知识,尤其对于首次发作的患者至观重要;再者,医患互动要从经济、时间、方便等方面考虑,在本地一月可以进行3--4次医患交谈,而到邵阳一般二月1次,到长沙一般则要3--4月才1次。我们的临床经验表明:定期临床随诊检查有助于加强医患关系、增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治疗的安全性。每个人都有其本人独特的性格、不同的家庭情况,医生用药要根据患者的这些实际情况进行,否则,很难保证患者长期按医嘱服药。

3、成绩:经济收入的微不足道与社会贡献的必不可少

我科室住院的患者时间多在30---50天,此与其他医院不同:我院的住院患者时间短暂而疗效突出,以勤随诊代替长时间住院,此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约时间与金钱,有助于患者的社会康复。患者在住院期间,医生与患者密切接触,心理沟通后,患者通常会把他的内心体验详细告诉医生,因此从患者那里我们可以了解其他医院的治疗经验,病房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通过多年的学习,我们终于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喻,服药的患者适当补钾可以减少药源性猝死的发生;小剂量多频次的五氟利多欺骗疗法对于不愿服药的患者疗效显著,中医药的`配合治疗可以很快控制患者的躯体症状等。年轻的医生通过这种方法很快成长起来。

经过一年的努力,93%的复发患者再次来我院治疗,65%的首发患者选择来我院住院治疗。在这一年里,我院与民政部门合作收治流浪精神病患者15人次;与公安局合作开展对全县所有精神病患者进行肇事肇祸风险等级的评定工作,为公安部门对有肇事肇祸风险的精神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提供依据。疗效是最好的宣传途径,患者家属的口碑体现了我们工作的价值。我医院这一年接受的住院患者263人次左右,门诊1134人次,年收入在70--80万。

二、精神卫生工作目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我医院目前只有40张病床,精神病患者通常住院的时间在30--90天,而我们因为病床不足,患者住院时间只能在30--50天;病房居住环境差,是部分首发患者家属及神经症患者(以失眠、躯体不适为主要表现)不愿选择在我院治疗的主要原因;活动场所狭小,工娱活动种类少,枯燥寡味,患者不安心长期住院治疗,竭力外走。寄希望于新医院建成后,这种境况得到改善。

2、工作人员待遇、社会尊重指数低,保障差,人才引进困难。

国家批准我院立项,筹建精神病医院。两三年后,精神病医院就要建立,但是至今医院没有人才培训的计划,多次招专业人才而无结果,其中工作人员待遇、社会尊重指数低,保障差是主要的原因;收入少,领导不重视科室建设是另一重要的原因。我科室的护士人手少,多次向院领导提要求解决而未有结果,此可能为医疗安全隐患。

3、多数患者家庭经济困难,收费低,难以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工作价值。我医院目前国家及地方政府投入少,基本上自收自支,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差而难以保障;而患者病症反复发作,家庭经济必然难以承受,即使患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每次住院家庭还要为此付出1500---4500元,而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也限制住院的次数、费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对医疗费用的限制则更低。

4、治疗手段单一,相应的专科医疗检查及抢救仪器、监护设施缺乏。我医院至今没有电休克治疗仪,没有24小时脑电图仪,没有吸痰器、心电监护仪,更不要说其他先进的治疗仪器;人手少而无闭录电视监控系统。“一间老烂房,两手摸空,里面的人乱哄哄”是对此真实的写照。

三、对精神卫生工作的建议

1、建立地方防控网络,象农村卫生防保网络一样,把精神卫生保健与治疗纳入该体系,可以有效降低再次发作频率,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恢复其社会功能。

因为精神疾病患者的病症反复发作,需要有人专门负责,督促长期服药维持治疗,加强社区精神卫生网络工作比把患者集中在医院治疗不仅成本低廉,而且更有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2、建议将重症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纳入国家的民政保障体系中,由国家进行治疗。

绝大多数患者的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支持患者的康复与治疗,因为本专科疾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而目前的医疗体制决定了国家还不能实行免费治疗,医院更不可能对患者免费,否则医院怎么生存呢?如果有国家的财政支持,这个问题将迎仞而解。而对社会最弱阶层的扶助,让其过着基本有尊严的生活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根本标志。

3、建议国家或省出台精神卫生法或法规,保护患者与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权利,保持基层精神卫生人员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目前,精神疾病患者的收治还存在法律真空,从事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患者的权利也不能得到保障,违法的情况时有发生,最近10年全国有多起轰动的事例说明了需要法律来规范、保护患者与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因为无法,精神科存在许多医患纠纷难以解决,尤其在基层医院从事精神卫生工作有高风险、低待遇的特点,一般人不愿加入本专业队伍,已经从事的人千方百计加入其他专业工作,一个很少有人向往的专业,他的生命力还能强到哪里去?

4、增加财政投入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精神卫生机构很难依靠向患者收取医疗服务费用来维持其本身的生存、发展、壮大,甚至有时连基本的运转、生存都成问题。社会越发展,精神病患者会越多、越贫穷,而精神卫生机构也越难以生存。这需要国家发挥调节作用,保护社会最弱阶层的起码权利:生存权与发展权。我院精神科病房还不如时下农村一般家庭的住房,起码的仪器设备不如时下的乡镇医院,尽管全体医护人员克服困难,积极上进,但是与其他临床科室的差距在日益扩大,长期下去,恐难以为继。

5、改善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工作福利待遇,引进与培训人才。

既然收取服务费难以自保,难以生存,但是本专业却有存在的现实需要。这个矛盾必须依靠国家财政来解决。目前有许多本不必需要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政府依然供养,而社会最弱的基层却因代言的人少或声音弱小,不足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作为精神卫生工作者,如果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谁还会继续工作?谁愿意加入本专业队伍?怎么引进与留住人才?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谈!

在人事部心得体会_人事部工作总结 篇2

时光飞逝,进入公司工作也已两个多月了。记得夏日炎炎的六月初刚进公司人事部的时候对自己的业务不太熟悉,但经过了这几个月的工作锻炼中,得到了很多。现从以下几部分讲:

第一部分:自我介绍

我是纳克公司人事部的一个小助理:常艳红。我是今年八月二十八号进入公司的,作为一名新员进入一家现代科技的太阳能公司,深感欣喜。这是我职业新的开始,因为这个工作更有信赖、勤勉、发展。

第二部分:人力的合理安排和运用

作为人事部的一个普通职员,最然每天做的都是一些普通的打字、复印工作,但是需要勤劳,心细。随着业务不断扩大,客户不断增多,人事部压力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我们认真做好每个工作。尽量不要让公司的效益受到影响。

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就很重要。虽然一会工作很忙,也能做到轮班休息,公司朋友之间也能相互体谅各自的辛苦,都很团结,在这样的公司我很高兴。心情好了,工作效率自然就高了。

第三部分:实际工作情况

虽然是简单的复印和打字的工作,每天的内容虽然都有点相同,都也有不同之处。 这使我感觉到这个工作烦而不腻,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我喜欢我的工作。

理论与实践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由于业务繁忙加上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实际工作中都要有一定的调整。有好几次前台的同事有事没空让我招呼下,我很高兴的答应了。我也有几次事情比较忙让她帮帮忙,她的回答也很爽快。我们都感受到了相互帮助的快乐。

工作中做出成绩很高兴,同事相互帮助很快乐。在们纳克公司不仅能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能感受到与社会冷漠相违背的人情味。

工作中最令我受益的是经理那真工作态度和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方面面都值得我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用更好的心态、更加认真的态度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同时还要深入的学习更多知识,争取更大的进步,愿与我的纳克公司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在人事部心得体会_人事部工作总结 篇3

考试过去将近两周了,心里越发的没底。看到武哥的博客上一如既往的出现了这次的真题,我似乎又回到了13号下午考实务的场景。

下午入场时,注意到有几个中年人摸样的考生,看到他们后顿时感到人事部三笔的魅力。其实我准备的时间并不长,我很惭愧。明知道自己过不了,明知道是条死路,可是心里就是想试试。人人都说三笔难,我想感受一下到底有多难。

无论翻译实践多与否,我认为参加这么正式的考试,最起码态度要端正,准备要充分。等待入场时,我听到一个女孩对另一个人说:“我没带字典,我怕考试时没时间查。”我的神啊,像这种处处是陷阱的考试,即使是所有单词都认得都不一定能翻对,更何况万一哪个单词你不认识,那就更错了啊!都是神人啊。

考完发现,居然大部分考生都带的小字典。我前方一个叔叔相貌的考生就带了两本特小的字典,再看看我带的陆谷孙的特大号字典,我无语了。即使没参加三笔培训,考前也该在网上看了该注意的事项了吧。怎么就带了两本小字典呢,不过还好他知道带两本。平时自己按时间做真题时,3个小时刚刚够,所以这次加快了速度,能不查单词就不查。做完之后还有半个小时,这时那位“叔叔”对老师说,他想借旁边考生的牛津字典。试卷收上去之后,我听到他说,那两个地方没查到。用牛津当然查不到了,但是陆谷孙的词典上都有的。

应该说英译汉能看懂,但这不意味着能翻对。武哥当时上课时讲到要先出主语、人名地名及长副词的翻译等,在这篇文章中都出现了,幸运的是这次人名不用自己翻了,文中有译文。谢文璐老师讲的数字的翻译,在汉译英中也有体现。但是我没翻好,第一次注意到数字了,用了谢老师讲的句型。但第二次第三次出现数字时,脑子就没有那么警惕了,没有突出数字之多。平时看理论时会记得人名二次出现只译姓之类的,可是真到考试了,这些理论都跑到脑后去了,想起来的很少,可能就是练习的少吧。

考试之前,我给武哥发了我自己翻译的文章。一篇英译汉,一篇汉译英,原以为武哥会给我批的遍体鳞伤,结果却只写了几句评论。其实,很感谢武哥委婉的评语,没像上课那样说我翻译的像一坨东东。

武哥当时说我的译文像是谷歌翻译,简单说就是只译。当时很受打击,就要考试了,这个要怎么提高啊。也可能是作为初学翻译的学生,还不太敢在翻译时增词、减词吧。语序也不敢有太大的调整。现在想想考试时的汉译英,我想我的译文还是结构调整不大。考试太过紧张,我没有太多的心思考虑逻辑关系,一味的顺翻了。结果肯定还是谷歌式的翻译,但是,无论如何结果是无法改变了。接下来,还是要多看、多练,将老师讲的技巧应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