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发言稿 > 新时代教师标准发言稿(实用3篇)正文

《新时代教师标准发言稿(实用3篇)》

时间:

新时代教师标准发言稿(精选3篇)

新时代教师标准发言稿 篇1

做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

谈起师德每位教师都有发自肺腑的感慨,有道不完的感人故事。今天我有机会站在这里与各位同仁一起分享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和成长片段,感到无比荣幸。在我20xx年的从教生涯中,没有感天动地的大事,有的是在工作点点滴滴中对责任心的累加:没有丰功伟绩,有的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在实干中诠释着我对责任心的理解。没有豪言壮志,有的是教师最朴实的的想法,书写着教师责任心的魅力。20xx年的从教生涯让我深深的领会到师爱是师德灵魂的,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师的责任心是师爱的根基。

记得去年我担任着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而因为与我搭班的班主任老师身体不好,领导找到我让我担任其班主任工作,作为党员教师,我没有半点推辞的欣然接受了。 而就在开学不久刚刚把繁杂的工作捋顺,家中母亲因病住进了医院,经检查确诊为癌症,需要手术治疗。在工作和病榻前尽孝的两难抉择中,我进行着思想斗争。看着母亲日渐消瘦的面庞,看着父亲因陪床和担心而疲惫伤心的眼神。看着爱人忙着照顾临近中考的女儿而又要在医院和工作单位间穿梭的身影,我真的想请上几天假,尽一份女儿的孝心,减轻一下家人的负担。但每每想到我是一名一线教师,想到我是一名班主任,想到两个班60多名孩子。我还是打消了这一念头,只在母亲手术的当天请了一天假。在母亲住院的三个多月中,在母亲在我家里调养的那段日子里我强忍对母亲的愧疚和担心,用一份执着完成着每项工作。那些日子真可以用马不停蹄来形容。但当我感到疲惫时,当我感到力不从心时,当我感到无助时。看到孩子们没有因为我而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时,我看到孩子们点点滴滴的进步时,看到学校的工作有序的开展有我的一份付出时,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足。在无私奉献的取舍间诠释出教师责任心的魅力。

随着母亲病情的好转,工作和生活也渐渐步入常态。然而祸不单行,在去年的十月长假后的第二天由于雨天路滑,早晨刚到学校就不慎将脚摔伤。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在家至少修养一个月,要求腿尽量平放,尽量避免走路。当时我不假思索的说:“那可不成!”看着医生不解的眼神我没有多加解释。在走出诊室后爱人也一在的劝说我回家休息。但在责任心的驱使下我毅然决然的让爱人开车把我送回了学校。而后我每天拖着红肿的脚,克服着重重困难。尽职尽责的完成着每一天的工作。听课、学习、组织教研活动,参加学校爱之源杯大赛,等等等等我无一缺席。在那段日子里为了少走动我白天坚持不喝水。那也因为脚伤没有养好在半年后的今天当走路的路途稍长一些时,当阴天下雪,变天时还会隐隐作痛。但我从未后悔过。因为,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声声问候中的甜蜜,体会到他们成长足迹中我的付出,我觉得---值了。在隐忍和坚持中诠释着教师责任心的魅力。

回顾和梳理这些片段,我想这就应该是责任心的写照。当然它的还不仅仅如此。

其实,在我们每位老师身上这样充满责任心的故事并不少,在我们的群体中这样的有责任心的教师也屡见不鲜。他们同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教师的责任和使命,老师们让我们脚踏实地的,用实际行动,用最朴素的想法,在无私奉献中充实责任心的。让高度的责任心谱写出更多爱的故事,书写出更多爱的篇章,诠释出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无悔追求。做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让师爱更加深刻,让师德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新时代教师标准发言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学员:

大家好!

首先感谢区委党校给了我这次参加培训的机会!同时能作为学员代表在这里谈谈学习体会令我倍感荣幸!

两周的脱产培训虽然时间不算太长,但给我的感触和思考却颇多,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党的__大报告中有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下面我就想结合我的本职工作,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

什么是科学发展?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要按照事务的内在规律进行发展,落实到教育工作中,我认为就是依据教育的内在规律来发展教育。教育发展规律有很多,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以人为本”,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教育的以人为本我觉得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生为本,即以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二是以师为本,即以教育工作的实施者老师为本,尊重教师的发展规律。

关于以生为本,我们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都在倡导,都在积极努力去做,但落实得还不够。例如,我们现在的学校管理模式,教师还是绝对的权威,老师讲学生听依旧是教学的常态,根本没有达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程度,因为尊重的基本表现是平等,是对话,是交流,我们很少能够完全做到;我们的教育评价机制依旧是唯分数论,依旧是一张试卷订终身,什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统统被忽略,道理很简单,因为考试不考。我们的孩子过早地背负起了为分数而打拼的责任(外语班、奥数班火爆就是明证),却失去了作为孩子游戏的天性。这些都是与学生的成长规律相违背的。

关于以师为本,我认为是严重缺失,因为我们的教育部门很少有人这样提及,他们多数时候强调的是以生为本。我之所以要强调以师为本是因为我觉得离开了教师的健康发展就很难真正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正如一个思想灰暗的人很难鼓励别人积极向上一样。而我所感受到的现实情况是:我们正在用牺牲教师的健康发展来换取学生的所谓的成长。早晨6点上班,晚上8:30下班,这本身就是违背了人的正常生理规律,长此以往,注定教师的发展不可能具有持续性。再加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普遍过高,使教师普遍感觉有难以承受之重,据我在做硕士论文的职业倦怠问卷调查统计,三所高中的教师普遍有职业倦怠感,其中有百分之四十的教师处于重度职业倦怠之中。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教师的工作没有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集中表现为工作繁重、待遇低、缺乏激励机制、自身价值难以实现。这本身就违背了社会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更是与党的科学发展观相背离。

可喜的是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了上述问题的严重性,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教师工资制度改革已经启动,这两项工作已经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我坚信,只要将这两项工作落到实处,教育的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我的上述体会似乎有些沉重,但确实是我的真实感受,拔高了说我是在为我们教育的发展担忧。毕竟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优秀青年人才更应该责无旁贷!

谢谢大家!

新时代教师标准发言稿 篇3

作为一名为孩子们服务的普普通通的教师,以平常心做着平常事,犹如大路边一株清雅的百合的存在,不为取悦偶然路过的行人。只为那一张张充满天真稚气的笑脸。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变化,看着他们变得懂事成熟,那是一种特有的人生享受。

一、兢兢业业——发挥骨干辐射作用

由于自身的勤奋,xx年年被评为北京市数学骨干教师,同年又很荣幸的成为全国特级教师吴正宪的徒弟,加入“北京市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这一年,欣喜、骄傲、感动……太多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我积极参加工作室的各种活动、主动承担相关工作,把参与的过程作为研究、积累、提升的过程。在工作站学习的日子更让我懂得:名师是过程,名师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追求,终身努力便是名师!忘掉你的职称,抛掉你的老本,放下你的架子,老老实实向学生学习,向同事学习,向书本学习。

我始终秉承我们工作站“先立地,立好地——首先种好自己的地”,“后顶天,顶好天——为他人种田也快乐”的理念,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在学校,我既要负责学校的科研工作、还要负责学校数学教学工作、同时还在一线继续任课,工作很繁忙,但是,我仍把“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每天工作的信条。平日里我不肯错过每一次听课学习的机会,不管是哪个级别的课,我都会用心听,用心琢磨,“取之精华,摒弃糟粕”,消化、应用在自己的课堂上。我还积极争取每一次做课机会,因为,每做一节研究课,评优课,观摩课,对自己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有人说我聪明,其实不然,每一个成功的课例,都要付出很多辛苦。想想哪一次不是备课到深夜?太晚了,闭上眼睛睡吧,可是脑子根本不听我的指挥,过电影似的过教案,再一睁眼,都三、四点钟了,还没睡着!

因为全面负责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所以在自己提高的同时还要指导其他老师教学。我经常听老师们的“推门课”、“展示课”、“研究课”,课后组织老师们进行研讨、反思。由于踏踏实实的开展教研活动,我校的数学教学整体水平始终名列兄弟校前列。我指导田学奇老师的《三角形面积》获北京市随班就读评优课一等奖,xx年年我指导崔月超老师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获北京市数学评优课一等奖。

作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我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心里的压力大了,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我深知“一棵树不成林”的道理,于是,我积极响应教委提出的“师带徒”制度,与本校积极肯干的梁志军老师和外校的盘金丹老师建立联系,目的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让更多的教师成为教学中的骨干。学年伊始,我就帮助徒弟制定为期一年的成长提高计划。指导他们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传授自己的工作心得。如:课堂授课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手段的科学利用、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师角色的转换、教案的编写、上课时间的调控以及上课的技巧等问题。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指导徒弟具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刻苦的敬业精神。现在,这两位老师都能够承担区级研究课,并获得老师们的好评。

二、勇于探索——让教育充满研究

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在某些人的印象中,以为就是翻翻书报、查查资料、写写论文。其实,教科研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创新工作,它首先需要的就是一种对学生的真诚关爱、对事业的满腔热忱,它更需要一种夜以继日的勤奋,一种锲而不舍的耐力,一种不断探索的执着。

自从任学校科研主任以来,我更深知肩上的责任。如果把学校比作一座大花园,那怎样让这座大花园一年四季春色满园呢?其源头活水自然是教育科研。几年来,我既上数学课,又负责学校的科研工作,在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家务劳作之余,我勤于收集各种与教科研有关的资料,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科研实践。一叠叠资料,浸透着我执着追求、孜孜不倦的汗水。随着一篇篇论文的完成、发表,一堂堂好课的开设、展示,一项项课题的开题、结题,我也逐步完成了从教学能手到科研能手的转化。

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我努力为教师创设各种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研究的宽松氛围,引导教师走上科研兴教之路,为他们排忧解难,鼓励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去调查实验。

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是一项系统而繁杂的工作,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我始终能够抓住重点,抓实环节,积累小的经验,汇集大的成果,从而使自己的工作干的有声有色。为进一步浓厚学校科研氛围,真正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发展战略,我们科研室提出,认真做好“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争做名优教师相结合,让科研成为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学校发展的内涵而永不衰竭。让教育充满研究,让研究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在我的指导下,学校的科研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科研成绩硕果累累,在北京市电教馆课题中期检查中,我承担的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荣获优秀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