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发言稿 > 在全市物价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合集3篇)正文

《在全市物价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合集3篇)》

时间:

在全市物价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3篇)

在全市物价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物价工作会议,其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省物价局长会议各项部署,总结去年价格工作,表彰先进,安排部署今年价格工作任务。魏市长将代表市政府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一、恪尽职守,奋发有为,20xx年价格工作成绩显著

20xx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物价局的精心指导下,全市物价部门以xx大、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的部署和省物价局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职能作用,凝心聚力抓发展促和谐,务实创新强监管保稳定,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一年来,通过艰辛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市物价局被省物价局表彰为“二ΟΟ八年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并授予“全省物价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省价格监测工作先进单位”,巴州区物价局被省物价局授予“20xx年全省价格监测工作表彰单位”,黄秀平同志被国家发改委表彰为“全国农本调查工作先进个人”、吴惠英、李永安、王长江三同志被省物价局表彰为“全省物价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钟国梁同志被省物价局表彰为“全省价格监测工作先进个人”。

(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各项价格工作有序推进。

一年来,全市物价部门始终把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放在首位,密切关注民生价格,紧紧围绕“加强宏观调控,稳定市场物价”的中心开展工作。

1、调控有力,市场物价稳定。一是进一步健全了市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预报机制和价格调控体系,充分运用价格监测职能,密切关注生活必需品、生产资料等的价格动态,认真分析当前和今后的价格形势,为政府调控市场物价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二是探索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调控的新形式、新方法、新手段,充分运用电视、网络、公告、提醒、告诫、警示等快捷地为民众提供供求信息和价格政策。三是会同商务、粮食、供销等相关部门努力扩大有效供给,搞好重要商品储备,确保重要商品不断档脱销。四是严格按照上级价格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有力控制了政府调定价项目的出台。五是切实加强了各收费项目的监管。通过全市物价部门扎实工作、有力监管,20xx年全市CPI为5.4%,比20xx年同期下降了0.7%,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CPI的调控目标,为促进我市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价格环境。

2、深化改革,不断规范资源性产品价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了资源环境价格改革。一是积极疏导成品油价格矛盾,调整了成品油价格,认真做好成品油价格财政补贴资金的测算和发放。二是认真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对高耗能行业提高电价。通过调整电价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对环保和可再生资源的管理,促进了可持续发展。三是建立了车用天然气价格调节基金,从20xx年10月开征的基金已全部结算入库,大大增强了政府调控能力。

3、以民为本,着力解决民生价格。一是切实减轻广大农民群众的负担。进一步对全市涉农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了清理,对市内所有道路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实行无差别“绿色通道”政策。平昌县物价部门针对民爆产品价格偏高的情况,组织专人开展调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规范了民爆产品价格行为,社会反映良好。二是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收费政策,规范了民办学校收费行为,巩固完善了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清理了各级各类学校的代收费和服务性收费,对此社会各界反映良好。三是完成了我市非营利性医疗服务价格方案(试行)制定,待报省物价局备案后正式实施。四是认真解决“同网同价”后的遗留问题。通过反复向省物价局争取优惠政策,解决了南江县“同网同价”后小水电上网电价补差缺口480万元的遗留问题,为南江人民争得了实惠,赢得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的赞誉。五是认真落实蚕茧价格政策,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六是千方百计整治和规范农村客运票价管理,与交通运管等部门联动,将农村客运票价与燃油补贴等优惠政策兑现挂钩,从源头上遏制农村客运车辆乱涨价行为。七是采取控制出厂价、进销差率、实行“一县一价”等办法,加强对化肥等农资价格的监管。八是切实加强“三鹿奶粉事件”后市场乳制品价格监管,向全市乳制品经营业主、企业下发了1000余份告诫书,切实维护了*乳制品市场价格的正常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九是与相关部门协调,认真落实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政策,努力缓解价格波动对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

4、强化监管,营造良好的价格环境。全市物价部门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努力摒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收钱就结案,不注重社会效益的错误观念,在拓展价格监督检查的社会效益上求得突破。在检查工作的开展中,始终把监督的重点放在关系民生的直管行业、垄断行业、民怨较大的行业上。一是认真开展价格专项检查工作,按照国家发改委和省物价检查分局的安排部署,先后对落实惠农价格和中小学收费、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开展了专项检查,完成了省物价检查分局安排布置的涉农收费交叉检查任务,并结合*实际,对环境保护、工商行政性收费等进行了专项检查。二是开展定期和不定期市场巡查,组建价格应急小组,集中力量对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交通运输价格、灾后重建建材价格等的执行情况进行市场价格巡查。三是认真抓好价格举报投诉工作,始终坚持12358价格举报投诉电话24小时轮流值班执守制度,做到“三个第一”,即市场价格动态情况第一时间掌握,对倾向性价格问题第一时间报告,对价格举报查处情况第一时间回复或反馈。四是从重从快严厉打击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串通合谋涨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如南江县物价局在对全县页岩砖价格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县“七连煤协会”有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庚即向县委、政府和市级主管部门汇报,及时责令纠正违法行为,给该协会成员企业处以12万元的罚款,并在电视上予以典型曝光,起到了极大震慑作用。又如通江县在灾后重建期间,一客运车主擅自将铁溪至中和段核定价3元/人,提高到7元/人。通江县物价局和交通运管联合出击,在查证属实后对当事人进行了处罚,责令车主向当事人赔礼道歉并停业整顿。全年全市共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116起,查处违法金额792.44万元,经济制裁总额466.36万元,其中退还用户358.0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76.62万元,罚款31.74万元,召开案情分析会136次,发出整改通知书98份,既进一步规范了相关单位和经营者的价格自律行为,又切实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夯实基础,全面提升价格工作水平。一是加强价格监测工作。在全面完成常规价格监测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主副食品及建材价格日报、农资价格周报及奶品价格日报等应急价格监测,累计报送各类价格监测报表500余份,完成各类价格动态信息和价格分析报告62份,监测数据和分析材料多次被市委、市政府采用。巴州区物价局把价格监测工作纳入年度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措施具体,保障有力,成效显著。二是认真做好成本监审工作。对物业服务收费、殡葬收费、印章、水泥成本、《*日报》价格、非营利性医疗服务收费等成本进行了测算和论证,剔除了近5000万元的不合理因素,完成了对水泥、砖、瓦、砂石等4个重点建材类商品和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化肥、种子、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品种成本调查,以及对米、面、油等干预商品和生猪饲养、收购、屠宰、销售环节的成本专项调查,提出了合理化的种养植(殖)建议意见,为维护和稳定我市农副产品价格和提高农民收益发挥了积极作用。通江县物价局狠抓农本调查工作,从组织领导,人员配备,经费保障上给予了强有力支持。三是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涉案物品价格鉴定、日常价格评估认证、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价格鉴定和出租车交易价格评估等各项工作。四是加强价格法制宣传,不断增强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价格自律意识。以纪念《价格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为契机,精心创作编排了一场群众喜闻乐见反映物价工作的小品、相声、舞蹈、快板等文艺节目。从5月4日起文艺巡演队分赴三县一区,共演出10余场次,现场观众达8万余人,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同时,在全省物价局长会议上,我局以《务实创新求实效凝心聚力促发展----*市物价局扎实开展〈价格法〉实施十周年纪念活动》经验材料进行了大会交流。五是认真迎接人大执法检查。7月9日,市人大会副主任张玉策带队深入巴城自来水公司、药店、大型超市、加油站点等地,对我市贯彻实施《价格法》、《四川省价格管理条例》进行了全面检查,对物价部门扎实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六是切实抓好调研信息工作。建立了全员信息员制度,全年在省以上报刊、杂志、网站刊载调研文章18篇,信息86条,被市级政务网、党政网、《今日要情》等采用调研信息文章180余篇,超额完成党务、政务信息任务。七是认真搞好扩权强县价格工作。严格按照省物价局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切实把省上制定的价格扩权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平昌县也尽职尽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试点改革平稳过渡。八是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提案工作。

(二)排除万难,共克时坚,灾后价格异动监管成效显著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市物价部门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临危不乱,迅速进入紧急状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维护市场价格稳定,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创造了良好的价格环境。

1、认真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平抑价格异动。地震发生后,物价系统紧急启动价格异常波动应急预案,按省局的要求及时对全市市场饮用水实施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与原已实行调价备案的成品粮、挂面、方便面、食用植物油、猪肉、牛羊肉及制品、鸡蛋、牛奶、液化石油气一起列入实行调价备案的商品范围,并将列入调价备案目录经营者的范围扩大到中型以上企业。市、县价格执法人员先后成立了11个市场巡查组,出动1800余人次,对全市批发、零售市场和大中型商场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发放《价格诚信守法提醒告诫通知书》10000余份,警告、纠正(预防)价格异常情况5起,始终对价格监管保持高压态势,确保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因价格问题而引起的群体性事件。

2、开展应急价格监测,服务价格决策。地震发生后,全市物价部门对抗震救灾和生活必需品价格实施每日两报制度,对灾民安置和恢复重建所需的钢材、水泥、砖瓦、木材等建材价格启动应急监测,实施每日价格专报,随时掌握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动情况,为市、县党委、政府及时掌握灾区市场价格情况,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3、严防死守切实加强灾后重建建材价格监管。结合*实际,市物价局紧急下发了巴价格[20xx]24号、33号文件,明确规定对部分重要建材品种价格,即水泥、砂石、砖、钢材、木材、玻璃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水泥、玻璃的出厂价、销售价实行最高限价,价格水平为地震发生前一天的实际执行价格。从市外购进的水泥、玻璃、钢材销售价格一律实行差率控制。砂石、砖、木材价格各县(区)根据实际情况均采取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全市水泥生产企业、砖瓦、砂石经营厂家每月按时上报产品生产数量、销售价格和成本,从而促使了全市建材销售价格基本稳定在灾前水平。

4、加强部门协调确保市场物丰价稳。与交通、商务、粮食等部门积极协调,多次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启动了抗震救灾物资运输“绿色通道”,加强运输调配,动用商品应急储备,大力组织商品货源,确保了全市生活必需品不断档脱销。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政府门户网站、新闻网络、报刊杂志,广泛宣传政府在抗震救灾期间改善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方面所做的努力,对价格违法行为及时典型曝光,有力地减轻价格震荡,切实维护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三)砺练内功,拓展服务,全市物价部门机关自身建设跃上新台阶

全市物价部门以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为契机,不断改进机关作风,全面推动机关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1、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不断增强。修订了机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问”实施办法》,始终坚持“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问到底”,通过逗硬落实“三问”,问出了压力、问出了活力、问出了激情、问出了绩效,很大程度地改善了办事效率不高、办事不力和部分干部职工在位不想事、不理事、不干事的局面。

2、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学习贯彻《实施纲要》,向社会公开承诺了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六项规定》,认真办理《阳光上线》节目,坚持党务、政务公开,不断打造阳光价格,切实杜绝了点头价、口头价、人情价行为的发生,从制度上加大了对物价部门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3、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相关学习制度,在全市物价干部职工中营造了高度重视学习、认真开展学习、善于创新学习、自觉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从业素质不断增强。扎实抓好“四好领导班子”和“四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在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同时,通过积极努力,理顺了多年没有得到解决的部分机关机构和人员编制性质,按要求积极开展机关中层干部和部分重要岗位工作人员轮岗交流工作,稳定了干部队伍,激发了物价干部职工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

4、踊跃捐款,真情奉献灾区。采取压缩办公经费、组织职工爱心捐助等形式全市共筹集资金99050元。市局主要领导亲自草拟慰问信,带着*物价同仁的真切关怀和爱心,向广元市青川县、绵阳市北川县、阿坝州汶川县物价局共定向捐助3万元,向市民政部门交纳捐款57050元,向组织部门交纳“特殊党费”120xx元,表达了*物价系统干部职工支援重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诚挚之情。

5、真情服务,认真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全市物价部门切实开展“一张笑脸相迎,一句热忱问候,一杯茶水暖心”活动,对群众的诉求,做到了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耐心解答问题,虚心接受意见。同时,充分利用12358价格举报平台,坚持24小时轮流值班执守制度,畅通了价格权益诉求渠道,做到举报一件,查处一件,件件落实,维护了公平的价格竞争和正常的经济秩序,化解了社会矛盾,保障了社会稳定。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价格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国际金融危机日益显现,国际经济复杂多变的因素和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相互交织,对价格调控的预见性、前瞻性、有效性提出新的挑战,重要商品储备、价格调节基金、应急保障体系、临时价格干预等市场价格调控的手段还不健全,价格调控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价格形成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垄断行业价格监管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有待提高,医疗、教育、房地产等民生价格监管有待改进,市场价格行为有待规范;价格依法监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不断改进。

二、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正确分析形势是做好20xx年价格工作的前提。中央和省上明确提出,今年要把止滑提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着要任务。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中央和省上的精神,勤思考、多分析,正确把握当前的价格形势,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前瞻性、全局性和自觉性。

从国际经济形势看,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影响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大,正在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经济体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体,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减缓,消费疲软,石油、矿产、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超出人们预料。从目前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何时见底,还很难预料,世界经济将经历一个较长的低迷和调整时期。从国内经济形势看,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相当高的背景下,国际经济形势恶化,通过金融、贸易、信息等多种传导机制影响我国,对国内经济增长、就业、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和金融安全等方面的影响逐步显现。增长减速、效益下滑状态已从沿海向内地、从出口行业向其它行业、从中小企业到大企业蔓延,这种态势今后一段时间可能继续发展。市场价格经过一轮快速上涨后已明显回落,持续下跌,股市、房市低迷。在国际金融危机、外部环境趋紧的影响下,当前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比预想的要严重,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从价格形势来看,今年我们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价格形势。一方面,从目前情况看,今年推动价格上涨的部分因素会比去年减弱,钢材、煤炭、棉花等部分重要商品价格过快下跌的矛盾正在逐步凸显。随着翘尾影响的明显减弱、农产品供求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以及产能过剩矛盾的显性化,价格总水平有进一步下行的压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各国央行的联手注资、欧佩克限产保价等因素可能导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再次大幅波动,国内启动内需各项措施的实施增加了对钢材、水泥等投资品的需求也可能再度拉高价格,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和环保收费标准面临长期上涨趋势,上调粮食最低收购价、实施燃油税费改革将影响价格运行,各地在供电、供气、供水等公用事业领域积累的价格矛盾需要及时疏导。20xx年价格工作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但同时,也要看到平抑物价的有利条件。从全国、全省来看:一是物质基础雄厚。30年的改革开放,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内需潜力巨大。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特别是中央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一系列措施出台,将极大地拉动国内需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蕴藏着扩大内需的广阔空间。三是活力动力充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健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四是国际环境依然蕴藏机遇。未来经济复苏,国际经济秩序调整改革,蕴含着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新机遇。从*20xx年经济形势和面临的机遇来看,20xx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13.95亿元,增长1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84亿元,增长35.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7亿元,同口径增长23.4%;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5.4%,涨幅比上年低0.7个百分点,为保持*20xx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还面临灾后重建、中央、国家部委和省上对革命老区加大扶持力度的重大机遇。

总之,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既看到我市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和有利条件,坚定做好价格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又要充分估计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适应宏观经济形势的新情况、新变化,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切实做好20xx年价格工作。

三、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扎实抓好20xx年价格工作

20xx年价格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物价工作会议和市政府的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调节市场的积极作用,加强涉农价格监管,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着力解决民生价格问题,整顿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确保CPI调控目标在5%左右,全面推进我市物价工作再创新辉煌。物价系统在服务大局的问题上一定要转换思维,不能一味地只管业务,不管方向。我们的整个工作都必须立足于服务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从业务的角度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起好参谋助手作用。市局已经印发了各单项工作要点,请各县、区物价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重点强调六个方面。

(一)进一步加强价格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始终是价格工作的重要职责。价格大幅上涨和大幅下降,都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针对今年复杂的经济和价格形势,全市物价部门要切实增强价格调控能力。一要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全市粮食、食用植物油、化肥等重要商品价格变动情况,继续加强猪肉等主副食品价格、灾后重建建材价格监测,逐步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全市统一、规范、高效的价格实时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影响价格变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二要重视价格形势分析。深入研究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上游产品与下游产品、相关产品与替代产品之间的价格关系,准确预测价格总水平和具体商品价格变动趋势,及时提出调控市场、稳定价格的政策建议,提高价格调控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当好党委和政府的参谋助手。三要改进价格调控方法。认真总结价格调控和价格干预经验,根据价格形势,按省上要求及时启动或取消临时干预措施,进一步完善应对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等引发价格异常波动的机制和办法,为处置和稳定市场物价作好机制保障;进一步完善保障市场供应和稳定价格的应急预案,与价格波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强协调沟通,形成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条块互动的工作格局;协同配合健全粮食、猪肉、食用植物油、化肥等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努力保障重要商品和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不断档脱销,防止价格出现大起大落。

(二)进一步加大涉农价格监管。“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农业大市,保持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繁荣,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全市物价部门要不断完善支农惠农价格政策,积极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一是保障农民种植养殖收益。大力宣传国家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鼓励农民扩大粮食生产,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要密切关注生猪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各县(区)物价部门要在三月中旬前结合当地实际及时向政府提出生猪生产现状分析。要同交通部门加强协调沟通,所有收费公路对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减轻农副产品流通和销售环节的负担。二是认真做好化肥价格政策改革落实工作。国务院已批准化肥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取消化肥价格限制政策,纳入政府管价范围的国产化肥出厂价格,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化肥批发、零售价格继续实行市场调节价,取消20xx年以来对已放开的化肥出厂价格实行提价申报、最高限价以及对化肥流通环节价格实行差率控制等各项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这是当前,特别是今年春耕时期,全市物价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按照国家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及时取消地方出台的对化肥流通环节实行差率控制等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要加强对化肥市场及价格情况的监测和预警分析,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物价部门。针对今年刚取消化肥政府定价的新情况,要继续加强化肥价格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价格、不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各县区物价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三月中旬前向政府提供化肥价格政策调整后价格监管应对措施建议,积极探索建立化肥储备制度,协助相关部门搞好化肥淡储旺供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化肥等农资价格与农资综合直补标准联动的动态补贴办法。三是加强农村信息服务工作。今年全市物价部门要把加强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从组织领导、经费保障、人员配备上抓落实,要不断完善价格信息网络,充分利用价格监测职能,搜集整理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适时向农民提供全面、系统、适用的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改良种植技术,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畅通农民与市场的信息互动渠道。四是加强涉农收费价格监管。强力推进涉农价费公示制度,提高村、组一级的公示率,着力规范涉及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发展的各种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为;强化对涉及农民建房、农村中小学教育、计划生育、畜禽养殖、农民工就业培训以及各种农业合作组织收费的监管和治理。

(三)切实抓好清费治乱减负工作。全市物价部门要积极配合国家、省、市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扎实推进清费治乱工作。一是继续清理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各类中介服务性收费。采取措施重点检查国家停止征收的13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取消养路费、运管费、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的落实工作。二是继续抓好涉企、教育、医疗服务收费公示制度。要按照《四川省涉企收费和价格公示办法》的要求,抓好涉企收费公示工作;继续实行学校开学前的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医疗服务收费公示中,要求各级各类医院,对主要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在医疗收费窗口必须上墙公示,县及县以上非营利性医院,要建立电子触摸屏,实行医药价格公示。三是优化消费环境。进一步做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清理规范工作,运用价格手段适时合理调整质价不符、定价偏高的门票价格和景区内交通运输服务价格;对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逐步实现全部免费开放;强化对电信资费的监管和治理,进一步规范电信收费行为;清理邮政资费及相关价格、收费项目,规范邮政资费管理。四是规范教育、有线电视等收费行为。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服务性收费、代收费监管,防止“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现象发生;继续稳定各级各类学校学费和食宿费标准,清理规范学前教育、民办学校收费。规范全市有线电视服务收费,在有条件的地方,可试行数字电视的试点,在试点的地区既考虑产业的发展,又要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保障群众基本收视需要。五是推进医药价格改革。按照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和医药价格改革配套政策,改进价格核定办法,规范医药价格行为。各地可试行选择当地较大的医院和药店,定期向社会对比公示同类常用药品零售价格,让社会舆论参与监督医院药价。作好新增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测算工作,逐步提高医疗服务中的技术和劳务价格,逐步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价格,加强医用耗材价格管理,逐步改革医疗服务收费方式,探索从病种、服务单元收费的价格管理方式,减轻患者负担。大力促进社区医疗惠民服务。我市规范和调整后的医疗服务项目及价格即将出台,各地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相关政策和规定。新的医疗服务价格实施后,市局将对全市医疗服务价格、药品价格进行专项检查,对不按规定收费、不实行价格公示和其他违反价格政策的行为,将严肃查处。六是改进房地产价格与收费监管。严格规范房地产建设中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等附属设施建设收费行为及构成,制止房地产价格欺诈。作好对涉及房地产建设和交易过程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性收费的清理和规范。完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价格管理措施。

(四)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不断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是合理引导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随着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回落,推进这项改革时机已逐渐成熟。一是推进成品油、天然气价格改革。全市物价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上的部署,稳步推进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和燃油税费改革,确保实现预期目标。二是推进电价改革。按照省上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积极推进销售电价改革,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三是推进水价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以价格杠杆推进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融资和管理运行机制体制。进一步扩大差别水价实施范围,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继续优先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推进污水处理费征管方式改革,扩大征收范围,提高收缴率及污水处理率。现行污水处理费标准不能维护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的,各地应按照省上《关于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收费工作的意见》,尽快制定最低收费标准。继续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同价的水价改革,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四是加大环保收费改革力度。适度提高垃圾处理等环保收费标准,改进征收方式,扩大征收范围,提高收缴率。

(五)进一步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各县(区)物价部门要按照省局“保增长、稳秩序、推改革、安民生、重服务、畅诉求”的要求,切实履行价格监督检查职责。在检查工作开展中要更新观念,改变过去“手拿文件拨算盘”的老套检查方法,重点掌握被查单位的电脑计费、财务软硬件的全面情况,要逐步改变依赖下查一级为自主检查和交叉检查为主的检查方式,改变单一执法为借助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合执法,不断提高案件查处的影响力,要注重关口前移,做到检查之前有方案、有调查,调查之前有监督、有底数,确保各项检查工作准备充分。一是加强专项检查工作。要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减负,开展惠农价格收费政策落实情况检查,突出对农资价格、惠农收费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检查;围绕减轻企业负担,开展涉企收费,中介组织、行业协会收费检查;围绕保障价格改革顺利实施,开展资源性产品价格检查;围绕促进社会和谐,开展医药、教育、运输等价格收费检查;围绕灾后重建,开展水泥、砂石、砖瓦等建材价格检查。二是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加强节假日市场价格监管,建立节假日市场巡查制度;严厉打击低价倾销、价格欺诈、价格串通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特别是《反垄断法》实施后,各地要依法开展反价格垄断执法工作,营造良好的市场消费环境。三是切实加强价格举报工作。要完善价格举报工作制度,健全价格举报网络,提高价格举报快速反应能力,继续推进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形成全市联动、快速办理、及时反馈、时实查询、动态分析的价格举报工作网络。加强重点案件跟踪督办,提高价格举报的办结时效和质量,充分发挥价格举报发现价格违法线索、化解价格矛盾、维护群众利益的作用。四是切实推进价格公共服务工作。各县(区)物价部门要把价格公共服务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做好汇报,争取将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纳入政府工作体系,行成政府主导、物价部门主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要改进服务方式,破解服务难题,利用现代科技完善多种载体服务网络;要突出服务重点,着力提供价格维权服务、价格自律服务和价格信息服务,积极开展“价格信得过”、“价格诚信单位”、“明码实价单位”等活动,促进农民和企业减负增收;要不断完善价格服务制度,把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从而构建价格服务长效机制。

(六)进一步强化价格基础工作。全市物价部门要切实加强物价系统建设,做好价格法制、成本监审、价格认证等基础性工作。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价格监管职能,不仅必要,而且重要。必须加快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高素质物价干部队伍。要进一步做好检查人员的转编工作;要切实加强业务能力培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形势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四好领导班子”、“四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向心力、凝聚力;要不断加强物价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要在全市物价系统掀起学习王瑛同志先进事迹新高潮,学习她清正廉洁、淡泊名利、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的共产党员本色,学习她“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的崇高精神,学习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优良作风。二是加强价格法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进一步增强听证的公开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落实《四川省价格监测规定》,切实解决好我市价格监测工作基础建设问题,努力做到价格监测工作法制化。进一步搞好价格政务公开,完善集体审价、审案和价格行政执法责任制。继续开展规范化县级物价局创建活动。三是认真做好《收费许可证》发放和年审。去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省上公布取消了139项收费,《收费许可证》工本费和年审费都在取消范围。全市物价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加强《收费许可证》发放和年审工作。一方面要作好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落实工作。按照相关规定,取消《收费许可证》工本费和年审费后,各级物价部门发放《收费许可证》,开展《收费许可证》年审所需的工作经费“纳入部门综合预算统筹安排解决”。各地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衔接沟通,及时申请《收费许可证》办理和年审所需的工作经费。另一方面积极改进工作方法,确保《收费许可证》管理不松懈,年审质量不降低。通过年审,对自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不使用规定票据收费、所收费用不按规定范围开支、行政事业性收费不纳入财政预算或专户储存、对已取消的收费项目继续收取、对降低标准的收费继续按原标准收取、对按要求应办理收费许可证的不依法办证收费等乱收费行为,移交价格监督检查机关进行严肃查处。四是强化成本调查和监审工作。继续加强农产品成本调查,积极发挥农产品成本调查网络优势,为政府决策和“三农”服务。按照《四川省定价成本监审办法》(省政府第221号令),进一步推动成本监审工作,将成本监审作为政府定价的前置环节。加强对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行业生产经营成本监审,不断提高政府定价的科学性。继续对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建筑材料品种进行调查,控制灾后重建建材成本不合理上涨。五是加强价格认证服务。全市认证工作基础差、底子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不适应工作需要,各县(区)物价部门要按照《四川省涉案物品价格鉴定管理条例》的要求,认真完成全省价格认证培训工作任务,力争各县(区)物价部门年内有2名同志取得价格鉴定师资格。坚持“以价格鉴定为基础,以价格事务为依托,以价格认证为拓展”的工作方向,创建规范化价格认证中心,不断开辟价格认证工作新领域。六是加强价格法制宣传。要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密切与宣传主管部门以及各主要新闻媒体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社会预期的作用,争取社会各界对价格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构建有利的舆论环境。

同志们,今年的价格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任重而道远。让我们继续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奋进,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全市物价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同志们:

刚才同志传达了全国计划(物价)工作会议和全省物价工作会议精神,同志作了《市年物价工作总结及年物价工作安排》的报告,我都赞成。

在过去一年里,我市物价部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立足我市“三化”建设,围绕经济 和社会发展大局,着力解决党和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重要价格问题,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是显著的。一是实施阳光工程,实行涉农收费和价格公示制度,有力地配合税费改革,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二是建立农村 价格监督网络,加强涉农收费和价格管理 ,聘请农村 价格和税费义务监督员5304人,强化了农村 价格监督网络职能。通过以上形式对收费单位的监督,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1371万元。三是整顿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为促进地方经济 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 。全市1-11月共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559件,违纪金额1224.45万元,经济 制裁总额为509.15万元,其中退还消费者283.64万元,上缴财政225.51万元。四是推行政务公开,转变工作职能和作风,坚持物价工作为地方经济 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在加快实现“定规则,当裁判”职能转变上取得了新的成绩;五是增强服务意识,“12358”成为为民排忧解难的“热线”。价格举报投诉,作到件件有答复,件件有落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物价管理 工作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今年,各级物价部门要认真贯彻全国计划(物价)工作会议和全省物价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按照市经济 工作会议和全省物价会议要求,紧紧围绕经济 发展这个中心,抓住两个难点(就业和“三农”问题)、三个热点(教育 、医药、住房)以及四项改革(电力、铁路、民航、供水等行业改革)中的价格矛盾,做好价格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1、认真学习“xx大”精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做好各项价格工作。认真学习贯彻“xx大”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 任务。学习好,理解好、贯彻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增强政治 敏锐性和政治 洞察力,准确地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物价工作的正确方向;才能对那些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价格问题,从政治 的高度去把握,从战略的层面去观察,从全局的视野去分析,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统一思想,提高对新时期物价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物价管理 是政府实现宏观经济 调控的重要手段。计划经济 需要物价调控和管理 ,市场经济 同样需要物价调控管理 。市场经济 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同时,必须以市场监管包括市场物价监管规范和调控市场秩序,以保证市场竞争有序、健康发展。特别对于重要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或服务价格,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也必须进行严格监管,以确保社会稳定和良好的市场环境 。市场物价监管的重点在基层,基础在基层。去年,在各县(市、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县级物价部门机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县级物价机构全部单设,保证了物价工作的稳定和连续性。随着价格工作由改革价格体制、调整价格结构向“定规则、当裁判”的正常价格监督管理 转变,县级价格工作内容日益丰富,重要性日益提高,已成为新时期价格工作的重要载体。县级物价工作是省、市两级物价工作的基础,是我市经济 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县级人民政府调控经济 、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县级价格主管部门的作用,保证价格法律法规政策在县一级得到认真贯彻执行,对做好我市价格工作、促进县域经济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我市各县(市、区)物价部门的同志,从县级物价工作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高度去认识县级物价部门设立的意义,从而主动地做好本部门工作。

3、按照“整顿、规范、减负”的要求,继续抓好涉农收费公示制度和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 价格和收费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公示制度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公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公示制度制约乱涨价、乱收费的震慑作用。建立群众举报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查处反馈制度,充分发挥公示制度在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价格和收费监督方面的作用,定期曝光涉农价格和收费举报案件查处情况。

4、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加大清费治乱力度,为促进经济 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有针对性的开展价格监督检查,重点整治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价格问题,制止乱收费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改善投资和消费环境 。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物价部门促进经济 发展的重要工作领域。

5、加强调查研究,强化价格管理 职能。针对党和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反映敏感的价格和收费方面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供市人民政府和上级物价主管部门决策参考。如公用事业价格、物业管理 收费等。除此,还应广泛开展面向社会的价格服务,加强价格公共服务的措施和途径,牢固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在调整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时,应注重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以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6、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部政治 理论和业务素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强学习政治 理论和业务知识,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加强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与时俱进的要求落实到实处;坚持执政为民,勤政廉政,遵循“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扎实工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兴遵富民”,推进我市“三化”进程作出应有贡献。

同志们,在春节来临之际,我向在座的各位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市物价工作者致以新年的问候,拜个早年。

在全市物价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同志们:

今年全省财政工作会议是在财政改革发展进程中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 20xx年全省财政运行情况,分析当前经济财政形势,部署安排省以下财政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和 20xx 年全省财政工作任务。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春贤书记、周强省长等主要领导专门听取了财政工作汇报,对去年的财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做好今年的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周强省长、于来山常务副省长亲临财税会议,刚才的重要指示,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供大家讨论时参考。

一、 20xx 年财政运行情况

20xx 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是我省近年来经济财政形势异常严峻、最为困难的一年。一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 “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 ” 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积极施为,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促进了经济企稳回升,财政收入逐步走高,民生等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据快报反映,全省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 1504.58 亿元,比上年增长14.48 % ,较好地完成了财政预算收入任务目标。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844.96 亿元,增长 16.92 % ;上划中央 “ 两税 ” 538.23 亿元,增长 14.32 % ;上划中央所得税 121.39 亿元,增长 0.51 % 。全省财政总支出完成 2151.94 亿元,增长21.91 % ,其中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保护等民生重点支出共完成 1143.62 亿元,增长 20.35% ,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 53.14% 。 回顾总结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

(一)努力扩投资,保增长,经济财政企稳回升。 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扩大投资,拉动消费,促进了经济财政企稳回升。一是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去年全省共争取中央扩内需项目资金122.16 亿元,发行地方债券82 亿元,同时,积极发挥省县域经济与产业发展融资管理中心等财政投融资平台作用,努力筹措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重点推进了保障性安居工程、铁路、公路、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二是大力支持企业发展。我们与有关部门一道,制定了《关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若干意见》,推出了18 条具体政策措施。省财政新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金4000 万元,专项调度14 亿元,积极支持省及市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努力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能力;新增贷款贴息资金8000 万元,支持中小企业扩大了融资规模;对金融机构扶持中小企业进行奖励,大大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积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谋发展,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中的20 家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省财政安排有色储备资金2500 万元,帮助有色行业企稳向好;全省积极落实一系列减免税费政策,共减免160 亿元,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支持再生资源企业发展,全年共办理再生资源企业退税1726 户次,审查增值税退税12.33亿元,减轻了企业负担;省财政落实中央下放企业关闭破产补助资金7.49 亿元,筹措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9.79 亿元,推进了国企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三是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省财政安排新型工业化专项引导资金3 亿元,支持重点产业集群和重点企业发展;审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582 户,全年共享受所得税优惠达10 亿元;安排科技项目资金2.07 亿元,支持重大科技和基础项目研发;安排产学研专项资金5000万元,支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安排1.88 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筹集3.06 亿元,推动信息产业升级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各市县也相应安排产业发展资金,并积极运用政府采购、增值税转型等政策手段,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四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筹集资金14 亿元,积极推进了家电汽摩下乡、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工程,直接拉动消费近110 亿元,有效启动了我省消费市场,增加税收10多亿元。 省财政新增1 亿元扩大消费专项资金,着力支持全省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湘菜产业发展、商业促销活动、重点商品储备等;支持湖南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发放旅游消费券等旅游促销活动。通过上述措施,促进扩大了全省消费需求。五是努力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省财政积极争取国家出口退税、关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为我省相关企业降低进出口成本近9 亿元;新增5000 万元,支持承接产业转移;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7000 万美元,共获得财政部减免我省世行贷款林业项目债务人民币2.05 亿元,有力推进了相关贷款项目建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推动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有力支持了我省稳定外贸出口,促进了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

(二)着力强基础,惠 “ 三农 ” ,财政支农力度明显加大。 我们坚持把支农惠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一是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省财政筹措 45.14 亿元支持农村道路建设,筹措 19.74 亿元支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安排 9.31 亿元支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安排 8.08 亿元支持中低产田改造,安排 1.6 亿元支持 18 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各市县也积极筹集资金,完善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二是落实农业生产补贴。全年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农业生产补贴共 78.56 亿元,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持续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资金 4.97亿元,引导银行和企业投入 30 多亿元,重点支持了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油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创新农业投入机制,整合支农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县已扩大到 84 个,有效地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四是支持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省财政落实 8545 万元,重点支持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安排1.21 亿元,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全省筹集财政保费补贴资金 9.36 亿元,积极推行农业保险,参保农户 2453 万户次,有效提高了农业抗风险能力。五是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重点推进了 918 个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启动了乡镇办公用房维修改造工程,完成了 47 亿元农村义务教育 “ 普九 ” 债务化解任务。积极支持推进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了第二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省财政新增村级转移支付 2 亿元,提高了村干部基本报酬等保障标准,全省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达到村均 4 万元的目标。全省筹集资金约 7 亿元,积极开展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有效破解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难题,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

(三)致力惠民生,促和谐,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我们大力促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是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全省共投入 39.7 亿元,提前实现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目标;安排国家奖、助学金 13.2 亿元,健全了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投入 2.37 亿元,落实了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工作;支持启动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二是积极支持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全省投入 30.08 亿元,大力促进积极就业政策实施; 筹措 88.6 亿元,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按月人均增加 110 元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支持发放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补助;省财政及时拨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 8226 万元,支持 14 个县市区开展新农保试点,在解决农村老有所养的问题上实现了突破;全省 筹集资金 44.6 亿元,确保了城乡低保对象补助及时足额发放,建立了城乡困难群众和低保边缘户临时救助制度;筹措 15 亿元,确保了优抚对象的抚恤和生活补助发放到位;省财政安排 9050 万元,推进了湖区专业捕捞渔民解困工作;落实 1.4 亿元,有效控制了甲型流感疫情的蔓延;全省安排 5.81 亿元,支持了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省财政筹集 21.92 亿元,支持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工程;在市县开展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帮助 2.18 万户农村困难群众缓解住房困难问题; 中央和省财政投入 112.9 亿元,有力推进了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省投入 12.06 亿元,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政策, 推动完善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三是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省投入补助资金 9509 万元,支持了第二批 60 多家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省财政安排 1.76 亿元资金,支持省级文化企业改制。省财政新增文化产业引导资金 5000 万元,支持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四是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省财政筹集 11.99 亿元,推动了全省 119 个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筹措资金 1 亿元,推动了全省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省财政筹集 4.55 亿元,支持全省淘汰落后产能项目 160 个,淘汰落后产能 1023 万吨;筹集 2.93 亿元,支持全省 95 个节能技改项目,节能 205 万吨标准煤,有力推进了我省节能减排。省财政安排环保专项资金 3.8 亿元,支持了全省 250 余个环保治理项目建设;筹集 6200 万元,推进了生态移民避险搬迁工程;安排资金 7500 万元,对 104 个农村环保项目实行了奖励;筹集 3 亿元,支持了农村沼气池和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各市县也相应安排资金,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有力促进了全省生态环境改善,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积极促改革,增活力,财政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大力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机制改革,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财政运行的活力和效率逐步提高。一是积极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市县基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推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方案》,已获省委省政府批准,今年实施。 全省全面实行了“乡财县管乡用”,有2 177个乡镇实施“村账乡代理”,乡村财政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二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将预算单位的非税收入预算和经费支出预算一并纳入部门预算编制的范畴,加大了统筹安排的力度,增强了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推进项目预算滚动管理,加强了对市县部门预算改革的指导,有力推进了全省部门预算改革步伐。三是加快推进国库管理改革。省、市、县三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整体推进,改革的制度体系和技术支撑不断完善; 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提高了公务消费支出透明度;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化债和家电汽摩下乡补贴等 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实行直接支付, 提高了资金到位率和使用效益 。 四是实施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 按照中央提出的“明确责任、分类负担、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的总体要求, 将各级政法机关所需经费全额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其中 中央和省财政投入资金23.07 亿元,确保了改革的顺利实施,提高了政法经费保障能力 。五是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通过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管核查,全面实现了管采分离,提高了覆盖面, 政府采购规模进一步扩大。去年全省采购总额达165 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 ,节支率达12.15 % 。同时, 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支持采购省内产品,扶持了本省企业发展 。 六是推动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 支持取消养路费等交通六费,开征了成品油消费税, 一次性撤销全省141 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将普通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畴,理顺了交通财政财务管理体制,促进了我省交通事业发展。 七是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启动了我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中央和省财政安排21.07 亿元, 市县财政积极筹措资金,基本兑现了全省68.5 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绩效工资。同时,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五)全力强监督,促管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 各级财政全面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财政运行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一是加强财政法制建设。 认真清理规范性文件,制定了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财政行政审批工作规程和财政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规范了财政行政执法行为。 积极 开展“庆祝《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五周年”等财税政策法规主题宣传活动,普及了财税法律知识,推进了依法理财。二是规范和加强财政财务监管。积极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创新,提高了财政监督效能; 对全省269 个中央投资新增项目开展重点检查,促进了扩内需资金落实到位; 实施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和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增强了资金运行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 维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了使用效益; 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积极组织开展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质量检查,加强行业诚信建设,提高了会计执业机构社会公信力 。三是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完善征管模式,加大征管力度,挖掘征收潜力。去年非税收入完成680 亿元,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的达276.71亿元,为缓解财政收支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积极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严格按照中央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的政策要求,积极推进我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共查处“小金库”680个,涉及资金 4 亿多元,整顿规范了财经秩序。五是扎实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 关于厉行节约的政策精神,积极引导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年初确定的压减指标基本完成,其中省直行政基建资金压减了15 % ,公务购车经费压减了30 % , 全省因公出国(境)人次比前三年平均数下降25 % ,有效节约了开支,降低了行政成本。六是认真做好财政投资评审和绩效评价工作。全省全年完成财政投资评审项目15482 个,评审金额达到 549.83 亿元,审减率为16.99 % ; 深入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重点对20xx 年度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加大了对财政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力度 。七是加强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 统一支撑平台建设,基本完成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管理等系统以及财政厅门户网站的升级改造,连通了覆盖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的广域网,新建了全省财政公文传输和邮件系统,推进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建设,为提高财政管理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加强业务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和财政文化建设,积极开展财政干部培训,狠抓机关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财政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与此同时,财专申本取得重大进展,财政科研、宣传信息、内部管理、后勤保障、老龄事业等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绩,财信控股、发展集团、高新投、铁建投、公路投等公司经营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为推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正确领导,得益于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广大财务会计工作者和财政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在此,我谨代表省财政厅党组,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省财政干部职工和财务会计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财政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 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财政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在于收入增速明显放缓,收支矛盾非常突出,财政平衡压力巨大,财政风险有所加大,财政改革有待纵深推进,财政管理精细化有待加强,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等等。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予以解决。

二、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财政形势

当前,全球经济已步入后危机时代,呈现出复苏但不稳定的特征。今年我国经济形势依然比较复杂,财政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预计,今年经济形势会好于去年,财政收入形势也应当好于去年,但支出压力更大,财政运行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

从有利条件看 ,一是世界经济正在走向复苏。随着各国稳定金融和刺激经济增长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主要经济体经济出现好转迹象,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加快,预计 20xx 年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可能总体好于去年。二是我国经济明显企稳回升。 20xx 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产生了明显效果,较快地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态势,全年实现了保 8 的增长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20xx 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各方面信心明显增强,全国经济回升的基础将进一步巩固,经济增长预计将会延续去年稳步向上的惯性,保持较快的速度。三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两型社会”建设为我省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国务院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一系列扶持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同时,中央赋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先试”的有关政策措施正逐步推开,这些将为我省科学跨越、富民强省注入强大动力。 四是 “ 一化三基 ” 积蓄的发展能量正逐步释放。 近几年我省大力推进“一化三基”战略实施,布局和建设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积蓄的发展能量正逐步释放,这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对接中央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创造了条件,赢得了先机。目前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为今年我省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从不利因素看 ,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难下,私人消费依旧疲软,企业投资意愿较弱,实体经济回升面临较多困难,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明显不足。从国内来看,外需萎缩,结构调整压力巨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等深层次矛盾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加之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增长的政策效应可能减弱,民间投资意愿还不够强,居民消费难有大幅增长,经济增长内在动力依然不足。我省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农民增收等难度增大的挑战。

综合分析, 20xx 年我省经济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有所改善,科学跨越发展面临难得机遇。加之今年暂未新增重大的结构性减税政策,经济发展将直接推动财政收入增长。但今年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平衡难度很大。一是依靠强化征管增收空间不大。去年收入潜力已挖掘得比较充分,今年这些一次性、特殊性增收因素较少。二是通过支出结构调整缓解支出压力的空间不大。初步预计,新增支出需求高达 172 亿元,而且支出基数大、刚性强。三是 预计中央转移支付增加的空间不大。 受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影响,预计中央转移支付增量难以有大的增加,对中央转移支付依赖度较高的我省来说影响显而易见 。

根据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各级财政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要被困难吓倒,要提振信心,积极作为,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善于从多变的形势中把握发展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加快财政改革与发展步伐,努力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三、坚定信心,全力以赴,确保完成 20xx 年财政工作任务

20xx 年是“”的收官之年,也是为我省实现科学跨越、富民强省战略目标夯实基础的关键之年,全省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围绕促经济增长,抓财政增收,保民生增利,推改革增效,加快财政改革与发展,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推行“省直管县”改革,积极组织税收和非税收入,全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富民强省提供有力财政保障。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及积极平衡理念,全省财政总收入增幅按 12% 安排,达 1685.2 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933.3 亿元。支出要重点围绕“四增”予以积极安排。为顺利完成上述工作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扩内需促发展为主线 , 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各级财政要始终坚持经济决定财政及财政经济和谐发展的理念,牢记发展第一要务,把握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继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各级财政 要密切关注国家的政策动态,积极支持做好新增项目资金申报争取工作,支持新上一批重大项目,增强发展动力;大力支持项目库建设,开发和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增强发展后劲;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强化资金监管,力争尽早发挥经济效益。二是大力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围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积极 运用各种财税手段,大力支持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支持发展低碳经济;抢抓国家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支持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其打造成我省新的千亿支柱产业。同时积极支持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支持加快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大力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各级要积极筹措资金,继续推进国企改革。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与自主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认真落实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认真落实各项企业减税减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四是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家电、汽摩下乡等是财政部门主抓的促消费工作,去年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限价将进一步提高。各级财政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改进补贴资金的领取办法,加快发放进度。同时,要积极支持推进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加大政府采购本地产品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村流通市场建设,扩大消费需求,拉动我省经济增长。 五是着力提高财政筹融资能力。投资是经济内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目前我省仍处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历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在 60% 以上。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财政筹融资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部门仍然必须把千方百计加强筹融资作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要用好政府投融资平台,坚持财政工具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开辟多元化筹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支持我省经济建设。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扫尾,避免“半拉子”工程。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既要积极作为,更要注意防范风险, 在着力筹集债务性资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同时,一定要规范和加强监督管理,做到“借得来、用得好、还得起”,促进财政投融资工作良性发展。要整合现有的政府融资平台,严格控制组建新的融资平台,严禁政府、财政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六是积极支持旅游产业发展。 要充 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着力支持重点景区景点建设,提升我省旅游产品综合配套水平;积极扶持开发和培育旅游品牌,打造旅游精品,增强我省旅游竞争力;大力支持旅游宣传促销,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七是着力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要 积极支持“上海世博会”、“中国台湾湖南周”、“湘商大会”等重点招商引资活动。加大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积极支持承接产业转移。支持重点外贸行业发展,促进我省外贸出口结构调整,努力促进提高我省经济外向度水平。

(二)以优化结构保民生为重点,确保民生持续增利。 我们要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支持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 充分发挥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努力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与人均GDP 增幅基本保持同步,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一是积极支持“教育强省”战略实施。 我们 要 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附属设施建设,支持城市中小学扩容改造。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大力推进教育强省战略实施。

二是着力缓解就业矛盾。 各级 要 认真落实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和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的就业工作,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服务体系,切实缓解就业压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积极 做好新农保试点工作,支持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 研究探索医疗救助制度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相衔接的有效形式,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 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加大对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 抓好生态移民工程,着力缓解困难群体的住房困难。继续做好 渔民解困工作。

四是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各级 要 积极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筹措医改资金, 确保省市县三级投入及时足额到位。着力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探索创新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方式。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建立补偿机制。完善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筹资机制,提高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偿水平, 不断提高城乡群众医疗保障能力。

五是积极支持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要 积极支持乡镇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支持动漫、广电、出版等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积极支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和文物保护等精品文化项目。支持全民健身项目建设,积极促进文化体育事业不断繁荣发展。

六是进一步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各级 要 重点保障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和计划生育对象利益导向机制经费需要,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积极落实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

七是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 推进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重大节能减排工程;积极开展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改革试点;继续支持推进饮水安全、乡村清洁工程和农村沼气池建设。

(三)以增投入惠 “ 三农 ” 为着力点,不断增强统筹城乡发展能力。 我们要进一步加大 “ 三农 ” 投入力度,加长发展 “ 短板 ” ,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统筹城乡发展能力。要认真落实惠农补贴。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等涉农补贴政策,加强补贴资金监管,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要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小农水建设支持力度,支持病险水库治理。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中低产田和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要 大力支持农村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支持农村科技研发、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病虫害防治、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农村基层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财政扶贫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扶持具有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业升级,同时支持加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连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结合的产业链,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促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认真组织实施乡镇办公用房维修改造工程,继续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完善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在严格控制新债的基础上,逐步化解农村公益性建设债务;积极抓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适时启动减轻农民用水负担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构建农民减负增收的长效机制。

(四)以增收节支为重点,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历史经验表明,财政形势越是严峻,增收节支越是重要。 各级要切实加大开源节流的工作力度,全力增收,厉行节约,促进财政平稳运行。一是强化征管,全力增收, 让促进经济增长的成果及时充分地体现到财政增收上来 。一要通过加强协调促增收。要建立健全收入征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财政、税务、人民银行等相关收入征管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税收和非税收入依法征管,应收尽收;二要通过强化征管措施促增收。 加强宏观税负分析,加强主体税源分类监管,加大非税收入以票管收、源头控管力度,整顿规范收入征管秩序,严禁随意减免税费,尽快研究制定关于推行非税收入执收工作责任制的规定,积极挖掘增收潜力,拓宽增收空间。三要通过改进征管手段促增收。依托现代科技支撑,加强收入稽查和专项检查,遏制收入漏出。二是强化措施,大力节支,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厉行节约严格财政支出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建立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坚持机构编制与经费预算相衔接,严格依照定员定额等标准编制、核定单位人员和公用经费支出预算,加强项目支出评估、审核论证,整合财政资源,防止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 出国(境)经费及办公信息化建设等支出,在去年压减的基础上实行零增长;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省直行政基建在去年基础上再压减10 % ,严禁超面积、超标准建设;严格控制庆典论坛节会支出,对未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无实质性意义的节庆论坛活动,一律不安排经费,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五)以促改革创新机制为切入点,进一步增强财政体制机制活力。 我们要 坚持用改革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通过深化财政改革增活力、促管理,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创新和完善财政体制机制,提高财政运行效益。

1 、认真做好财政体制改革工作。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是今年我省财政工作的头等大事。刚才,周强省长对改革作了动员部署,大家 一定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财政部门做好改革工作再提几点要求。 一是要认真学习,把握政策。 各级财政要认真学习省委省政府关于改革的有关政策要求,吃透改革精神,严格按政策推进改革。要充分估量改革可能碰到的困难,正确认识对待改革涉及的职能调整与利益得失,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确保改革顺利进行。二是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这次改革牵涉面广,利益调整关系复杂,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会后,各级财政要将改革精神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领导支持。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财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成立专门工作班子,配备精干力量,安排工作经费,确保改革及时落实到位。三是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改革合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加强协调配合,才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各级财政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配合,积极落实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要求;省直有关部门,特别是有资金分配权的部门,要积极与财政部门加强协调配合,按“ 省直管县 ” 要求将共管资金直接分配落实到市和县市;市县财政要加强配合,按改革要求尽快核定划转基数,继续发挥市财政对县市财政业务指导、协调服务、监督检查等管理职能作用,实现新老体制的平稳过渡。四是要迅速适应改革需要,改进工作方法。各级财政部门要适应新体制要求,改进工作方法,重点做到五个适应:资金分配方式要适应。今后省财政将增强市县对具体项目的确定权,尽可能采用因素法、公式法公开公平地切块分配资金。将更加重视绩效评估和监督检查,把绩效评估和监督检查的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业务管理方法要适应。改革后,省财政管理幅度空前加大,信息量激增,工作量剧增,这就要求我们要提升业务素质,理清工作头绪,通过抓重点、抓关键、抓规范管理等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工作开展。机构人员配备要适应。省财政管理幅度加大,就需要加强财政监督力量、整合充实主要业务力量。市财政主要面向县市的职能科室也有一个调整适应的问题。管理手段要适应。今后要大力加强“金财工程”建设,更多地利用视频会议系统、网络通讯系统、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工作。思想作风要适应。改革后,省财政管理半径增大,责任更重,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转变作风,更加注重调研,更加注重勤政廉政等等。总之,财政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一个适应新体制,转变工作方式方法的问题,需要我们好好研究,尽快逐一逐项制定规范管理新办法,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五是要严肃改革纪律,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各级财政部门要讲政治,讲大局,守纪律, 严格遵守此次改革的各项政策规定,不得通过变更收入科目等转移收入,不得弄虚作假、虚增基数 。省财政将加大对改革政策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2 、 深化预算管理机制改革。 围绕提高 预算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进一步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健全公用经费定额管理标准体系,完善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办法,强化预算编制、执行与监督相互分离、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机制。研究逐步建立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的财政预算体系。稳步推进非税收入年度预算编审工作,加快实行非税收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和统筹安排。

3 、完善国库管理制度。 要 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要求, 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 力争今年将全省所有预算单位的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改革范围,年内完成市县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工作, 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 ,提高资金运行的透明度。 加强银行账户管理,进一步完善国库单一帐户体系。

4 、加大政府采购力度。 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监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大对以财政性资金作为还款来源的借(贷)款、中央和省级补助专款、国债、农业开发以及其他部门专项资金实施政府采购的力度。

5 、稳步推进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按照 各级财政保障责任,加大投入力度。省级经费和装备向困难地区及基层工作一线倾斜;市县经常性投入比改革前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各地必须把上级安排的经费一分不少地落实到政法单位,不得以中央和省财政安排的经费抵顶本级财政应安排的支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6 、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启动我省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第二步工作,实施基层医疗与公共卫生机构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推进奖励性补贴管理的规范化。

(六)以促规范重绩效为目标,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推动财政科学跨越发展,必须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 按照“依法依规依程序、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推进依法理财,规范财政运行,提高财政工作绩效。一是完善财政法规制度。 加快推动 《湖南省国有产权交易管理办法》、《湖南省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办法》和《湖南省政府债务管理办法》等地方财政立法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在全省统一实施财政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要加强对各项财政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把关,继续做好财政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努力减少财政工作的法律风险。 二是深入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要按照专项治理工作要求,继续抓好行政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 “小金库” 专项治理工作,有选择地对国有企业进行“ 小金库” 专项治理工作试点。按照“标本兼治、纠建 并举”的原则,积极探索构建治理“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三是 加强和改进财政监督。 强化财政大监督理念,继续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创新,积极搭建财政监督信息平台,切实加强财政收支监管和会计监督,进一步提高监督检查成果利用水平。建立健全财政内部控制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创造良好环境,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注协、评协行业党建工作,积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作用。四是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要理顺职能、完善制度,实行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合理配置、有效使用、规范处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浪费与流失。五是积极推行绩效评价。要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重点 做好中央拉动内需增加投资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教育、农业、社保等重点项目资金的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价,充分 运用评价的成果,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管理、安排预算以及实施行政问责制的重要依据; 进一步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积极拓宽评审工作领域,逐步将以财政性资金投入为主的水利、环保、市政工程、土地整理、信息化建设等重点项目纳入财政投资评审范围。六是强化财政科技支撑。要 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加强财政管理,积极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有效整合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管、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等信息资源,进一步推进财政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将财政主体业务应用纳入一体化管理,逐步做到实时、全程、全面监控,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规范和有效。 七是认真编制我省财政“”规划。 要认真总结财政“”经验,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立足我省财政实际,认真编制好湖南财政“”规划,促进财政科学发展。

(七)以强素质树形象为目标,切实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各级财政部门要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着力提升全省财政干部综合素质,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完善人事制度。要积极推进财政机构改革,理顺和完善财政职能,建立健全运转有序、规范高效的财政行政服务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激发整个干部队伍的活力与创造力,进一步健全科学合理的财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体现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用人导向。完善竞争上岗制度,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调动干部争先创优的积极性。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工作。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建设学习型财政部门为目标,推进干部培训工作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培训为主转变,着力增强财政干部综合能力和素质。 继续开展好全省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 加强基层财政工作经验推介与交流,共同提高理财水平。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增强大局意识,想大事,谋大局,积极拓展战略思维,更好地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功能;要增强创新意识,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推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心系基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察实情,出实招,切实增强财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增强责任意识,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不断改进财政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要进一步加强财政部门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坚持以党建带动群团组织建设,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焕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要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继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廉政教育,强化权力制衡与监督,加强对各级财政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财政工作重要环节和关键岗位权力行使的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社会各界的监督,努力构建财政廉政建设长效机制。着力推进各项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完成好财政部门牵头的源头治理腐败工作任务。 五是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 坚持以文化人,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大力建设以“依法、依规、依程序”为核心的财政行为文化;以“公开、公平、公正”为核心的财政制度文化;以“信心、善心、责任心,感恩、宽容、廉洁、忧患”为核心的财政精神文化;以慎思、慎独、慎微、慎权、慎行、慎友为核心的财政廉政文化,形成财政干部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严谨务实、勤政廉洁、团结和谐、依法理财的财政干部队伍。

同志们,今年的财政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加快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确保圆满完成 20xx 年财政工作任务目标,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富民强省再创佳绩,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