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个人投资与理财论文【优秀12篇】正文

《个人投资与理财论文【优秀12篇】》

时间: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这里是爱岗的小编午夜帮大家找到的12篇个人投资与理财论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个人投资理财论文 篇1

关键词: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家庭储蓄;金融中介

Abstract:Modern families are forced to confront problems of how to avoid risks,while enhancing the value of asse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s much as possibl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underst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nancial assets of residents choose,and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of various populations. Based on analysis of issues related,it proposed suggestions of optimizing the path of choice about household financial asset.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is not only to know features of the financial assets choice of residents,but also improve the theory of choice behavior of Chinese residents' assets,and give direction to investment tool for financial innovation,and advise the government and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to provide reasonable investment recommendations to residents.

Key Words:householdportfolio choice, householdsaving,financialintermediaries,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9)12-0025-04

家庭资产组合理论一直是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和前沿研究领域之一。Bertaut(2003),Aizcorbe(2003)根据美国的消费者金融调查(SCF)数据,认为90%的美国家庭进行不同类型的金融投资,25%的家庭拥有5种以上不同金融资产,持有安全性资产和较安全资产比重较以前没有多大变化,但风险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例在上升,持有股票的趋势在不同年龄、收入、教育群体中都有表现。而从国际上看,各国家庭参与股票的决策与财富、年龄、房产持有状况的关联很大:家庭的参与决策随着财产而增加;在与年龄相关的股票参与方面,所有国家都呈现类似的驼峰形;房产拥有状况对家庭股票参与决策有很大影响。

经历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波动,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家庭财富保障的重要性。财富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很容易受到经济起伏的影响,进而影响家庭的整体财务规划。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可以满足不同家庭多样的投资需求。本文试图了解并认识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特点,在剖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路径选择,意义在于不仅可以认识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特点,也可以在完善我国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理论的同时,了解各类人群金融投资需求,为金融投资工具创新指明方向,并为政府引导居民进行合理的投资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当前我国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和配置目标

对于家庭而言,通过资产的合理配置,目的是提高家庭福利和财产性收入。根据《投资与理财》杂志2009年1月至今各期的调查,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和配置的目标(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理财目标),主要包括:(1)抚育子女、赡养老人、医疗;(2)换(购)房、退休、教育、旅游、购车、出国;(3)资产增值、抵御通胀;(4)构建完善的家庭保障体系。

二、当前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特征

(一)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总体发展特征

根据1992- 2006 年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经网经济统计数据库相关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总体发展特征是以储蓄存款为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虽然中国家庭金融资产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如果将储蓄存款、现金和国债算作非风险性资产,而将股票、保险和外汇存款视为风险性资产,在中国居民的家庭金融资产中,非风险性资产所占比重超过了80%,风险性资产不超过20%。我国城市家庭确实存在十分强烈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而且高收入人群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很明显。这些资金是为自己及家人未来储备的购买力,所以大部分对市场利率几乎没有弹性。

(二)我国高收入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特征

对于家庭投资组合选择的实证研究显示,家庭投资的财富效应相当明显。投资者持有的风险资产份额也随着财富的上升而上升。目前,一部分文献主要解释了投资者单期投资组合会怎样受到财富量的影响。Cohn.(1975)认为投资者的相对风险厌恶程度会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减少,进而他们的资产组合表现出财富效应。而Peress(2004)认为投资者的相对风险厌恶度随财富的增加并不表现出递减的性质,但是绝对风险厌恶度会随财富增加而减少。他们认为递减的绝对风险厌恶结合有成本的私人信息,可以解释投资者投资于风险资产上的财富数量以及比例都随着财富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下,获取一定精度的信息所付出的成本是固定的;投资的效率会随着信息的增加而增加。富有的家庭会出于两个原因持有更多的风险资产:(1)他们比较容易克服获取信息的成本;(2)他们的绝对风险厌恶程度较低,在给定的信息精度下投资于风险资产上的财富量会较大,这又会增加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增加的信息又会提高他们投资的效率,使他们愿意持有更多的风险资产。这种循环的效应会使得富有的家庭持有的风险资产份额高于穷人家庭。Guiso和Haliassos(2003)对多个国家的研究发现,家庭的股票市场和风险资产市场的参与决策与财富量强相关。Campbell(2006)运用美国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流动性资产和汽车是穷人主要的投资对象,房产是中产阶级主要的投资对象,而富人的主要投资对象则为权益资产。吴卫星和齐天翔(2006)对中国市场的研究发现财富的增加显著地增加了居民参加股市的概率以及参与深度。史代敏和宋艳(2005)发现中国居民投资的储蓄存款和股票所占的份额会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加。

北京零点前进策略咨询公司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成都、沈阳和西安8个城市的1100-1200位高收入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高收入者主要根据家庭金融资产来界定,2003年执行的第一期为家庭金融资产在50万元以上,而最近一期为家庭金融资产在70万元以上的群体。2003-2004年,高收入者投资的主要方向是保险、房地产、股票和子女教育基金;而到了2008年,即使在比较低迷的熊市,投资方向的前四位变为了股票、基金、房地产和保险。并且在未来一年内,高收入者最可能增加投入的品种中,股票也位列第一。

中国高收入群体个人理财认知度高于总体15.64%,风险收益意识更强。高收入人群在保障性理财产品如储蓄、国债的选择上明显低于总体被访者的比例,分别低5.78和2.37个百分点,该类理财产品相对风险较低、收益较少,对投资技巧和背景知识要求也相对简单。但是在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上(如股票、基金),高收入人群的选择比例则明显高于总体被访者,分别高出4.17和4.15个百分点,这类理财产品风险与收入并存,且对于投资技巧和背景知识的要求要高于储蓄、国债等。相对来说,高收入人群更加愿意为预期收益承担风险。

(三)我国普通家庭对基金投资的参与状况

共同基金的本质就是服务于普通老百姓的投资理财的金融工具。从2007年开始,基金投资开始快速深入普通百姓家庭,基金投资者数量迅速扩张,基金开始和存款、保险并列成为普通老百姓理财的三大工具。中登公司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7月末,沪深两市基金账户合计数达到2983万户。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据绝大多数的比例。证券业协会的一份调查显示,个人投资者平均每户持有基金份额不足3万份,属于典型的中小个人投资者。

根据美国基金协会的调查,在有85年共同基金历史的美国市场上,约84%的基金投资者声明其投资目标是为将来退休而进行储蓄,对大众来说,最普遍的理财方式就是购买共同基金。但在国内,2008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进行的一次中国基金持有人调查显示,从投资者投资基金的目的看,排在首位的是“买基金回报高”,排在第二位的是“自己不会炒股”,二者合计占被调查投资者的81.3%,说明投资者购买基金主要受到短期高回报的影响,尚未将基金作为一种长期投资工具来看待;而从风险承受能力测试情况看,90%左右的基金持有人在投资基金之前没有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方面的测试,这说明无论是基金的销售方还是购买方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并不重视。

在美国,共同基金的年化收益在15%左右,美国基金持有人自上个世纪80年代牛市以来的平均持有周期是3-4年左右,他们通常不会随短期市场波动而频繁进出。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显示,国内基金个人投资者持有基金的周期则在13个月。投资者的不成熟、过于关注短期业绩、频繁的申赎影响了基金经理的操作,使其追逐大盘频频进行波段操作。

(四)我国家庭在住房市场上的参与率

住房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重要的投资品。这可能是因为住房具有其他投资品所不具有的特性。第一,它是为数不多的、家庭可以通过借款而进行投资的投资品;第二,住房既是投资品,又是消费品。根据奥尔多投资咨询中心的调查,被调查人群在股票、现金、储蓄存款、基金、个人理财产品以及房产投资上的参与率分别为28.91%,63.60%,71.83%, 18.75%,1.85%和41.88%。可以看出,较多人持有股票、现金、储蓄存款、基金和房产。由于被调查者持有的房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份额的平均值为18.14%,远高于其他资产所占份额的平均数,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房产是中国家庭最重要的资产。投资者在房产市场中的参与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是一直在增长的,从39.43%一直增长到55.56%。而且各个年龄段的投资者在房产市场的参与率都高于在其它资产市场的参与率。这说明中国投资者随着年龄增长开始积累财富后,可能首先考虑的就是购入住房,所以投资者在住房市场上的参与率随着时间是一直在上升的。

三、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受到抑制的现实和原因分析

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结构和社会特征都会影响其选择行为的形成。在我国,庞大的个人金融资产主要以银行储蓄存款的形式存在,此外房产投资上的参与率远高于其他资产在金融资产中所占份额的平均数,房产是中国家庭最重要的金融资产(见图1)。Cocco(2004)认为住房风险会挤出投资者在股票上的投资份额。Grossman和Laroque(1990)、Flavin和Yamashita (2002)等的文献都得出了住房会挤出股票资产投资的结论。这种效应对于年轻人和低收入者更加明显。

我国个人与家庭的投资选择还受到相当大的限制,投资渠道比较狭窄。我国股市波动幅度较大,投机气氛浓厚,基金市场也是跌宕起伏,两个投资领域已经让不少散户遇难而退;投资型保险往往期限过长,居民也不太认可;银行理财客户的“门槛”偏高,不少中低收入人群被挡在了“门外”,并且银行理财产品也存在到期后银行的承诺无法兑现的可能。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受到抑制、投资渠道比较狭窄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方面:(1)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抑制我国居民投资多元化的主要原因;(2)宣传引导不够;(3)政出多门,金融市场管理体制改革滞后;(4)证券市场发展不平衡,债券市场发展缓慢,金融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5)金融中介创新能力较弱,服务意识不够。

四、优化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包括住房、教育、养老、医疗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网络

我国城市家庭确实存在十分强烈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而且高收入人群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很明显。为改变居民储蓄存款过快增长现实,促进消费和投资,就必须从降低居民不稳定预期入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住房、教育、医疗等制度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短期使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家庭储蓄因此担负着住房、教育、养老等多重责任。只有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养老、医疗保障和教育体系改革,才能减少居民的不稳定预期,使储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降到正常水平。

(二)加强我国金融中介的建设

由于金融中介的规模经济和专家特长,可以降低家庭投资股票市场的交易成本和降低信息不对称,实现风险管理、价值增值。近二十年来,信息技术、交易技术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却并未减少投资者对中介服务的需求。目前,我国金融中介(机构投资者)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个人与家庭风险管理的需求。对于单个的个人与家庭而言,要求其具备风险管理能力,是一种过分的要求,个人与家庭的风险管理能力,总是要体现在其能够委托的机构投资者上面。如果机构投资者的产生与建设不能体现不同个人投资者的需要,那么最终结果就是个人与家庭不能获得与其金融资产相对应的风险管理选择权利与手段。在我国,亟需加强金融中介的建设,以更好地适应个人与家庭金融资产管理的需求。

(三)鼓励金融工具创新

我国的金融工具创新在深度和广度上还远远不够,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创新还存在缺陷。我国金融产品比较单一,金融工具创新还停留在基础产品的创新上,在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和组合产品创新方面则刚刚起步,金融衍生品还基本没有;产品开发中模仿式创新多、自主式创新少,产品在深度和专业化上都不足。居民对投资工具的需求还远远没有满足。我国金融机构应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根据客户需求开发新的服务产品。

(四)加强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升金融服务机构的教育辅导功能

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尽可能地提升资产价值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是现代家庭不得不直面和重视的问题。就股票市场而言,由于股市参与成本的存在,缺乏金融知识和技能的投资者没有能力评估其资产组合的风险,从而无法对金融环境做出最优的应对,这就可能导致他们在市场繁荣时对预期回报过度乐观,在股市下跌时对损失过度估计。在我国,由于家庭的金融知识比较欠缺,对金融产品的认知程度不高,亟需理财专家予以指导。家庭希望在投资上获得的帮助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70%的家庭希望获得更加详细丰富的信息和数据、53%的家庭希望政府对金融业更为规范的监管、42%的家庭希望获得个性化的理财专家指导。

在影响家庭参与投资的因素方面,90%的家庭认为政府应该加强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约80%的家庭认为金融机构的分析报告和财经媒体的分析评论对促进他们参与投资较重要,77%的家庭认为投资者教育材料较为重要,也有超过70%的家庭希望拥有反映自己意见的渠道、投资者定期相互交流的渠道以及建立民间投资者保护组织。投资者保护和投资者教育对我国资本市场乃至金融系统的长期稳健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应该加强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的制定与实施,金融服务机构也应把教育辅导功能集合到服务中去。

参考文献:

[1]Cocco,J. F.,2004,“Portfolio Choice in the Presence of Housing”[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8: pp. 535-567.

[2]Campbell,J. Y. 2006,“Household Finance”[J]. Journal of Finance 61, pp.1553-1604.

[3]Guiso,Luigi,Michael Haliassos and Tullio Jappelli, 2003.“Household stockholding in Europe: where do we stand and where do we go?”[J].Economic Policy,CEPR,CES, MSH,vol. 18(36),pages 123-170,04.

[4]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课题组。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变化趋势及效应研究――以山西为例[J].中国金融,2009,(2).

[5]史代敏,宋艳。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5,(10).

[6]张辉,付广军。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投资渠道选择模型研究[J].山东经济,2008,(1).

个人投资与理财论文 篇2

【摘要】个人投资理财的就是以“财富”为中心,不断做到财富的保值,增值,同时兼顾收益性与风险,流动性等要素的均衡配置,管理规划好现在以及未来的现金流,最终实现财务自由。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运用财务决策方法来实现投资理财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全文以深入浅出的笔触,从认识理财产品分析其各自特有风险为开端,进而根据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决定风险控制解决方案,最后提出投资者防范理财投资风险的建议,并通过实例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个人理财 风险 收益 决策

一、个人理财投资产品分类

投资理财产品按投资对象可以分为储蓄存款、本外币理财产品、股票、债券信托、期货、黄金、房地产等;按投资期限分类可分为短期和中长期理财产品;按本金保证程度可分为保本类和非保本类理财产品;按币种可分为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币理财产品。

二、个人投资理财主要风险分析

目前,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市场状况、投资意识上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与风险,在本节中我们将分别剖析存在问题与风险的成因,将从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两个大的方面来进行剖析,寻找其中关键点,使得投资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一)投资手段风险。

从第三节的投资理财市场情况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在投资手段上存在较大的风险。其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第一,选择的投资手段过于单一集中,最求“短平快”,高收益的投资手段,不利于风险分散,进行投资的多样性组合;第二,对于投资手段的选择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对于很多构成的金融产品缺乏基础的了解;第三,缺乏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判断,在选择投资手段中并没有构建一个健全的风险承受意识。

而投资手段风险主要体现在投资期限短,过于追求高风险带来的高收益回报,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者一方面对于不同的投资手段不了解,另一面对于不同投资方式带来的风险也不了解。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投资手段的单一,而非理性的趋利投资观也使得投资的手段集中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领域。

(二)投资产品风险。

将投资理财风险进行简单的剖析,可以显而易见不同投资手段选择的金融产品其本身各自的风险组合起来得以呈现总体的风险。产品自身存在的风险根据其各自不同的金融产品性质也有着迥异的风险特征,但总体而言,均是遵循着纵向以风险收益成正比这一基本原则,横向以货币,债券,基金,股票,黄金,外汇,期货为轴线风险递增。

对不同的产品自身风险进行分解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如货币理财产品存在面对通货膨胀时的购买力风险;债券受市场中利率影响存在利率风险同时面对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信用风险;基金、股票也存在被套牢的可能性,对于特殊事件,政策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对股价造成沉重打击;而黄金高昂的中间交易费用无疑提升了其变现风险;外汇交易市场受汇率影响波动较大;而其他以期货为代表的衍生金融工具更是存在诸多不可控风险。

(三)投资渠道风险。

选择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银行等不同的投资渠道,也会存在相应的风险。其风险主要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投资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投资准入门槛过高;理财产品设计存在缺陷等原因构成。

例如基金公司在募集基金时,对于客户并无详细的基金投资细节披露,只是在简单介绍基金类型,基金经理资历,该类基金往期业绩后,便进行发售。而对于基金日常的操作也缺乏一个为投资者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同时对于投资期限,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等投资要素语焉不详,鼓励投资者参与风险较高的股票型基金以实现自身利润等情况,投资渠道无疑对消费者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投资误导。

三、风险控制解决方案

(一)投资组合 。

投资组合是解决个人投资理财风险的核心手段。优化的投资组合能够削弱单个产品对整体组合的影响,降低整体风险,提供多渠道的投资选择,并且也对于整体的流动性和结构性根据自身财务目标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

1952年,马克维茨提出了著名的投资组合理论并以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后世进行投资分析的不二法则,该理论提到若干证券组成的投资组合,其总体收益为各加权平均数,而风险却并非加权平均风险,投资组合能够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并且在对于风险这一概念的认知上,实现的里程碑式的跨越,认为风险是整个投资过程的核心而非简单的回报。并且论证了通过有选择性的投资组合能够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的观点。

投资组合理论不仅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发挥重大作用,同时也是在个人投资理财中最为主要的风险控制方式。它能实现最佳的风险管理定量分析,在风险与收益两者之间进行均衡,从而找到最优的财务行动方案,为投资者实现预期收益与可承受风险的平衡点。

(二)委托专业机构。

针对当前大多数投资者对于投资的金融产品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也无健全的投资风险防范意识。机构投资者对于投资领域的专注使得其在投资上具备更多优势;专业的分析人员,广泛的信息获取,快速的批量操作,缜密的工具模型,这些都是个人投资者所不具备的。一般而言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个人投资风险的重大因素,而委托专业机构显然能够弥补个人投资中这一显著缺陷。

委托专业机构,能够获取优质的投资渠道,并且多样化的渠道选择也能够降低中间成本,分散由于理财产品设计不合理带来的渠道风险。在社会上广泛募集的资本也使得其避开了优化资产的高准入门槛,能够采取更多风险收益比较高的投资方式。

参考文献:

[1]谢怀筑。个人理财[M].中信出版社,20xx.

[2]陈琼。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及对策[J].金融经济,20xx,02.

[3]吕幼鹏,王日秋。中外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对比分析及发展研究[J].世界经济情况,20xx,04.

[4]阮勇。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xx,02.

[5]杨金敏。我国个人理财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坛,20xx.

个人投资理财论文范文 篇3

关键词:行为财务学 心理学 期望理论 人文财务

1 行为财务学的产生背景

自从1951年美国教授布雷尔Burrell率先提出了行为财务学概念,行为财务学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未形成有机整体,行为财务学的研究影响与发展势头强劲的标准财务理论无法相比。行为财务学的研究受重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金融市场和经济市场异常现象的发生挑战了标准财务理论。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成果逐淅运用到经济领域,也就产生了行为金融学、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包含行为财务学,随后逐渐独立。1979年由Kahneman和Tvensky 期望理论是行为财务学研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基础。

行为财务学从其产生和发展至今,对于行为财务学界定,在行为财务学理论界,面对行为财务学历经漫长演变历程,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行为财务学至今没有学术界公认的定义。相对认可的是:“行为财务学是以心理学上的发现为基础、辅以社会学等其他科学的观点,尝试解释不符合传统财务经济理论的各种异常现象的一门学科”。由此可见行为财务学无论是在含义的界定,行为财务学基础理论的完善、学科体系的建设、行为财务学在实务中的应用等方面均有相当规模的科学研究工作需要深入探讨和继续。

在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代社会,标准财务会计和资本市场相结合的应用研究越来越重要,将个人行为,心理学,文化流,资金流进行管理的人文学科的行为财务学应用学科必将更为充分的解释复杂的经济现象和本质。

2 行为财务学的理论基础

2.1 期望理论 Kahneman和Tvensky在1979年经过调查分析,《期望理论:风险状态下的决策分析》,得出了解释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的经济模型,与传统的预期效用理论不同,并将其命名为期望理论。经过调查实验,Kahneman和Tvensky认为期望理论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确定效果(Certainty Effect)、二是反射效果(Reflection Effect)、三是分离效果(Isolation Effect)。

在期望理论研究中,Kahneman和Tvensky用理论模型解释个人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是如何决策的。定义了两种函数描述人的选择行为。Kahneman和Tvensky通过模型设计推导研究。

2.2 心理学 行为财务学发展,是与在财务理论中引入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家们通过系列实验证明,社会个人在面临不确定条件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

首先是典型示范偏差,即倾向于确认偏差人们往往只是重视所直观到的现象,而忽视以往存在的知识,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夸大了按常识得到的条件概率,也就是夸大典型的作用。其次是保守主义偏差,损失回避个人对利得和风险的态度不一样,损失带来的影响是同样大小的利得的倍数。再次是参照系偏差,即心理账户,是指每个人皆根据自身的参考点来订出一个决策的方案。最后是过分自信和其他心理现象,心理学家们发现人们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都表现出过分自信。

2.3 行为资产定价和投资组合理论 Hersh Shefrin和Meir Statman于1994年提出行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Hersh Shefrin和Meir Statman于2000年以Lopes 1987年和Kahneman和Tvensky的期望理论为基础,发展出行为投资组合理论。

人的行为决定个人在投资活动、储蓄活动中的态度,进尔影响活动效果,个人对价格变化、财务现象的判断能力也决定投资、融资和股利政策中的应用效果。

3 行为财务学的研究体系

行为财务学体系研究应建立在在投资者个体的研究上,研究个人行为与财务活动的相关。投资者个体行为的相关研究分为两个部分。

3.1 投资者个体的认知偏差 对于投资者个体的认知偏差研究应从,易获得性偏误、代表性偏误、自信过度、过度反应和无关效果几个方面进行。

3.2 投资者个体的决策 对投资者个体决策进行研究应包括投资者个体的决策特征和投资者个体的决策模型两个部分,前者包括确定性效应、反射效应和分离效应。后者包括价值函数和损失部分低斜率。

对行为财务学的研究除对投资者个体行为进行全面探讨,同时还需对投资者群体行为进行相关研究。

行为财务学的体系研究尚不完善,虽然当前对行为财务学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来看行为财务学还没能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

行为财务学利用Kahneman和Tvensky创建的经济模型,解释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

4 行为财务学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行为财务学的演进历程,本文将其划分为四个层次进行阐述。

4.1 早期的产生阶段 早在19世纪,以Lebon的《群众》和Mackey的《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两本书的出版为标志。通常将这两本书视为最早阐述行为财务思想的著作,是行为财务学理论研究的基石。为行为财务学的创建打下了不巧的功绩,为后来人研究发展行为财务学作了思想引领。

4.2 中期的心理行为阶段 20世纪50年代,具有现代意义的行为财务理论与现代财务学理论相约起源于此时期。研究者行为财务学的学者认为,美国奥瑞格大学Burrl和Bauman两位教授是其倡导人,Burrl教授1951年发表的《投资研究实验方法的可能性》一文,不愧为现代行为财务学理论研究的良种。开始从行为学的视角研究投资决策的过程,并为行为财务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Markowitz的现资组合理论的经典现代财务理论处于迅速发展上升阶段,又有当时风靡一时的EMH,行为财务学的研究一时陷入困境,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Stanford大学Tversky教授和Priceton大学Kahneman,他们在1979年发表的对行为财务学产生和发展重要影响的“直觉驱动偏差”和“框架依赖”两篇文章;也就在同年Kahneman和Tvensky提出里程碑式的期望理论。说明资本市场中的一些异常现象,解释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模型。

这一时期的行为财务学的研究成果显著,里程碑式的期望理论为我们研究行为财务学提供了科学的专用模型。为后来的行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投资组合理论的推出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4.3 近期的财务阶段 行为财务学这一新兴理论,在20世纪的80年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标志性的代表著是发表在《金融期刊》,表现在证券价格的研究反应过度的Debondt和Thalet的文章,表现在投资者行为的研究投资者意向效应的Shefrin和Statman的文章。

到20世纪90年代后,深化了行为财务学的研究,首先Shefrin和Statman行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提出,随后又有行为投资组合理论的提出。近年来以夏明为代表的学者,对行为财务学的定位、为财务学的体系完善、为行为财务学的发展路径及未来展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行为财务学的未来可以期待。

4.4 未来展望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从理论及实践上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进行一些实证研究。但行为财务学在体系上尚待完善,从目前文献资料来看,行为财务学发展方向表现为:现代新兴学科行为财务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应着重个人行为和个人价值取向的研究;行为财务学需要建设成为,区别于传统财务学的独立的学科并完善行为财务学的体系;以行为财务为起点,结合准则财务、文化财务进行实务研究。

行为财务学在公司的实务研究在应用中体现为,行为财务学在公司融资中的应用研究、行为财务学在公司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及行为财务学在公司股利政策中的应用研究。行为财务学与心理学、人文学、财务学、金融学、投资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关联度与日渐增,行为财务学一定会发展成为财务学与心理学有机结合的人文学科产物。更好地解决复杂的、在不完全理性的市场中的投资活动、储蓄活动、价格变化等财务现象。

参考文献:

[1]祝涛。关于行为财务理论的几点思考。金融。财税。2005.3.

[2]夏明。行为财务学发展路径探析。会计研究,2010.2.

[3]宋志芳,董小红。行为财务理论发展及运用。理论视野,2007.2.

投资与理财论文 篇4

[论文摘要]随着公司对外投资规模的日益扩大、投资项目的日益增多、投资领域的日益延伸,加强公司对外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确保公司投资项目的收益和安全将成为公司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加强对外投资项目财务管理和及时回收投资收益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根据200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核心理念“保增长、调结构”,结合南京市提出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及集团“打造成多元化、区域性、立体式的企业航母”的总体战略,公司将定位由投资经营服务型企业向投资收益型企业转变,力争成为集团二级投融资平台。截至目前,公司对外股权投资累计达到3.2亿元,年投资收益约4000万元,投资范围涵盖房地产、金融、能源和创意文化产业,投资方式以参股为主,控股为辅。

在“十二五”期间,公司将依靠自身力量努力打造“交通投资”品牌,力争早日实现稳定、丰厚的投资收益,为集团“十二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补充性资金。期间,公司每年对外股权投资不低于5000万元,累计对外投资预计将达到4亿元,预计综合投资收益率不低于15%。

公司投资领域已涉及地产(住宅与商业)、金融、能源和文化传媒等领域。“十二五”期间,公司将继续深化对上述领域的投资,进一步进入新能源与节能减排、地产领域的保障房项目、金融领域的基金投资项目。

随着公司对外投资规模的日益扩大、投资项目的日益增多、投资领域的日益延伸,加强公司对外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确保公司投资项目的收益和安全将成为公司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就如何加强对外投资项目财务管理和及时回收投资收益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按照财务标准对对外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进行归类、跟踪和监控

对外投资项目的收益可以有会计收益与财务收益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会计上看来,只要账面收入大于账面成本,即意味着收益的取得。而在财务上则首先要求实际的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即现金净流量大于零;考虑到时间价值因素,不仅要求现金净流量大于零,更要求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大于现金流出量的现值,即净现值大于零;考虑到机会成本因素,不仅要求净现值大于零,同时还必须大于机会成本。

公司应根据财务标准对对外投资项目进行分类和实时跟踪,按照公司确定的投资项目收益财务标准,及时对已投资项目采取加大投入、保持现状、及时清理退出等措施保证公司投资项目的质量,也保障了公司的整体利益,控制和促进公司投资活动的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企业外派监事会财务监督工作

1、加强以财务为核心的全程监督

外派监事会通过列席参加相关会议、开展调研、查阅报表、实施质询、专访谈话等方式对企业重大的财务情况、资产运作、资产质量及经营者行为等实施全过程监督,围绕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基本环节,有效发挥监督职能。

(1)以重大决策为重点开展事前监督。在企业决策前,监事会可对有关决策项目提前介入并调研论证,着重从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角度进行判断,向决策层提出意见和建议。在企业决策时,监事会可以对企业决策过程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以重大经营活动为重点开展事中监督。外派监事会要紧扣企业中心工作,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开展监督检查,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确定检查目标和检查工作方案,有选择地对企业重大投资、重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等经营活动深入了解,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和建议。

(3)以企业存在问题的督促整改为重点开展事后监督。外派监事会要对企业财务运作、投资担保、经营效益、资产运营、利润和薪酬分配等重点问题进行审查,对已发生的问题或存在的隐患,要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帮助企业改进和完善规章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促进企业规范运行。

2、加强对企业内控有效性的监督

强化监事会财务监督职能,必须加强对管理环境和管理机制的监控,尤其要加强对企业内控有效性监督,对企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进行有效性的评估,评价企业内控制度在合理保证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性、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有效性,督促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人员管理

财务上对人的管理,即对外派投资企业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完善的制度都是人制定的,而它的执行与实施效果完全是依赖于人的素质与能力而定。如果没有适当的财务管理人员,就无法满足公司对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对人员的管理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实行严格的选聘标准

财务人员良好的素质是公司向投资企业派出财务经理和出纳以保障公司利益的关键。

2、实行专职制度

对于向投资企业派出的财务负责人和出纳建议实行专职制度,便于更好地掌握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3、实行定期汇报制度

公司财务部门每月召开一至两次部务会议,专门汇报交流投资企业的财务情况及管理心得,其中重要的财务信息应及时汇成文件上报公司领导及相关业务部门,以利于公司对投资企业的管理。

4、实行定期培训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为尽决跟上这种变化,公司财务部门需要不断地培训。定期培训制度一是适应会计制度的变革,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二是向国际惯例靠拢,加强对国际会计准则的了解,以适应国际化的步伐,三是加强对科技动态与财会专业的发展等相关业务的了解,比如,已进行过包括新旧会计制度的对比、企业价值评价、内资企业与合资企业税收政策的比较、网络与会计、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异同系列专题培训。力求使派往投资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拥有较高的财务前瞻性及较综合的财务管理能力。

5、实行外派人员:重绩效考核制度

公司对于外派投资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和出纳等财务人员,除了参加投资企业的月度、季度和年度考评外,更主要是要参加公司对外派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四、制度设计

设计财务管理制度,也就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和系统、一定的规章制度保证对投资企业管理的有效实施。对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是一个系统,对于投资项目来说,它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资本变现退出,贯穿于公司资金一资本化一资金的长循环之中。

1、投资前期财务评价

项目投资前的财务评价很重要,它关系到投资项目的价值认定问题,没有较大价值的项目是不值得投资的,但投资的价值点在何处,它是否真实可靠,这不能仅仅根据项目的技术是 否先进,有没有市场来定性判断,还要做细致的经济可行性及投资价值的评价。财务评价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缺乏财务评价的经济可行性是令人怀疑的。在公司的投资决策程序中,其中一个环节就是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由财务部门参与并出具财务审核意见,公司要制定一套标准的《尽职调查一财务可行性分析工作底稿》,从搜集资料的完整程度到资产、负债、权益的个体评价的认定细节做规范性的描述,使投资评价工作有章可寻,对投资项目的论证过程起到既有提示又有要求的作用。对投资项目的投资前调查与了解是否充分,对其价值的判断是否准确,定价是否合理,谈判条件是否有利,直接决定了投资后管理的难度,也决定了将来退出时获利空间的大小,因此,投资前的尽职调查和各种评审就显得非常重要。公司财务部门和投资部门对可行性报告出具财务审核意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项目的投资价值,规避投资风险,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投资企业动态财务管理

对已投资项目的管理是公司对外投资实现保值、增值的必然阶段。一般在公司与投资企业签订合同文本时,从财务审核与监督的角度出发,应专门设计财务管理方面的约定,其中包括由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和出纳的约定,指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约定,对股东定期公布财务信息的约定等等。这些必要的法律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了公司对投资企业的管理权和监控权,从而更好地保证了公司在投资企业的收益权。

五、管理手段

在财务管理具体实践中,实行纵横交叉的网络式管理,可以既保证对投资企业的动态全面了解,又重点掌控一些核心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财务负责人单任制和轮岗制

财务负责人单任制即由公司派出唯一的财务负责人,负责管理投资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优点是控制比较严密,管理风险小,缺点是一个企业一个财务经理,管理成本高。但作为国有企业,公司必须采取这种管理方式。同时,公司规定外派投资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任期三年后进行轮岗。

2、中介机构审计的方式

对所有公司对外投资企业,采取聘请我们信任的中介机构审计的方式进行管理。

3、数据库管理方式

随着公司对外投资项目越来越多,项目的动态管理和动态监控难度确实越来越大,公司需要在现有的管理成本下实现对已投资项目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于是,我们建议尝试用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方式进行横向动态管理,也就是公司建立数据库的形式实现对已投资项目财务状况的动态了解和掌握,主要设立三级财务数据系统,一是大量的基础财务数据,这是对投资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判断的基础,二是在此之上系统自动生成的各种比率分析数据,通过对各种比率的分析了解,可以掌握投资企业的动态财务状况及趋势,三是在一、二级数据的基础上设计的预警系统,比如,发现投资企业的现金保有量不足三个月的消耗量等情况,系统会自动预警。我们希望通过数据库这种规范、标准的动态反映,满足公司各类人员在对投资项目管理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录:企业集团内部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几个问题之我见[j]财务与会计,2001(1)

[2]郭奕宏:浅谈会计委派工作应注意的问题[j]鞍山财会,2000(7)

[3]冯卫东、胡兴国:对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若干问题的认识[j]财务与会计,200l(5)

[4]唐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j].会计之友,2005(2)

个人投资理财论文 篇5

论文摘要:在个人理财规划中,风险始终伴随左右,舒适的退休生活、孩子的教育经费、购车置房等、家庭现在与未来的收支平衡、资产增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物安全和风险管理。文章重点阐述了当前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挖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探讨了如何建立有效的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

个人理财是指个人资产通过银行专家的理财服务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具体的讲,我国当前个人理财业务,就是专家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人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将资产投资到股票、债券、保险和储蓄等金融品种中,以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满足客户对投资回报与风险的不同需求。我国理财业务正处于发展初期,因此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我就个人理财业务风险一问题有如下见解:

一、当前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业分业经营制约个人理财业务发展

由于目前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导致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的个性化服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操作,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因而,目前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上,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

(二)缺乏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保障

个人理财业务是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种新型综合性业务,因此它的顺利开展必须依赖于前后台业务的整合,而在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设置中,个人理财业务工作通常都归口在个人银行业务部。但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而上述业务当前又是分别由个人银行部、中间业务部、房贷部等多个部门管理,造成前台业务条块分割,无法实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缺乏高素质的理财人员

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它要求理财人员不仅必须全面了解个人银行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应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对从事理财业务的客户经理要求极高。目前,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已成为开展理财业务亟待解决的困难之一。

(四)资金持有者风险保留过少或者过多

这种现象存在比较普遍,有些客户将大部分现金保留,以防应急,这样就会无形的损失资金的创造价值;有些把全部资产投资到股票或者房地产中,家中没有闲置应急资金,或者很少,这样也很大地增加了风险。这两种极端的现象都是不可取的,在风险所导致的损失较大或者无法预测的时候,要考虑个人家庭需要,每个家庭需建立家庭应急基金,有备无患。

(五)缺少系统支持

建立和运用客户资料库分析系统是银行个人理财的基础,以客户而不是以账户为基础的客户资料库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银行可以通过整理和分析客户资料,如客户资金增减、资金流动趋势、客户对银行服务的不同选择等等,及时了解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筛选优质客户,确定理财目标群体,并以此为基础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建议,实施理财服务。

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风险分析

(一)市场风险

受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限制,人民币理财产品都是以投资收益稳定的央行票据、金融债等为“卖点”,央行票据与国债一样,虽然有国家信用作为支撑,但并不是没有市场风险的,债券的供给量、物价指数、利率和汇率变动等都可能导致风险的产生。人民币理财产品所提到的收益率基本上都是预期收益率,若金融机构缺乏相应的理财和管理经验,市场风险就会相应增加。

(二)流动性风险

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多为储蓄型产品。储蓄型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常常被投资者忽略,那就是流动性风险。储蓄型理财产品往往不允许投资者提前终止合同,银行理财产品要求的金额也较大,在投资者急需用钱,产品又没到期时,一旦投资者提出“提前支取”,就可能面临更大的经济损失。若遇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大幅度提高,那么,投资理财产品的客户将损失提高利率的机会收益。如果银行利息再次提高,储蓄存款客户可立即取款进行转存,选择人民币理财的投资者却不能取款,加息后高于理财产品收益的部分就不能得到。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由此可以看出“人”是操作风险管理的核心,包括对人的道德、能力和一个良好的激励相容框架的实施等。按照一般的理解,银行应该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客户的资金量来“量身定做”确定客户的资产组合。但在很多情况下,理财业务从属于日常营销,银行基层网点“理财师”往往由一线营销人员兼任。在现行的考核体系下,为客户理财时,首先想到的是推销自己机构的产品,其次才是客户财产的增值,难以坚持投资人利益优先的基本准则。

(四)法律风险

受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的制约,银行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十分突出。我国混业经营的政策才刚刚松动,法律还禁止商业银行直接开展证券、信托业务,同时商业银行无权调整存款利率,加上金融衍生产品和场外市场发育程度很低,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的对象还十分狭窄,品种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和央行票据。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较大。

(五)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虽然不是直接的、有形的损失,但是它会给交易组织机构及交易主体的公众形象带来很大损害,使人们对交易组织机构和交易主体失去信任,势必对其业务拓展和交易规模的扩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声誉风险这种无形损失,经过一段时间后一定会转化为有形损失。

三、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未来,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应从两个层面进行调整:首先是要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其次,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要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应针对理财产品的特点,采用切实有效的风险计量、监测、控制和处理方法,建立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并将理财业务风险纳入全行的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之中,形成风险管理部门、个人金融部门和理财中心各有侧重、分工明确、相互支撑的风险管理架构。

(二)提高风险规避和转移的技术手段

在理财产品的研发阶段,商业银行应根据潜在客户分布,对相关理财产品的销售规模和资金成本进行测算。商业银行不得销售风险加权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为零或负值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的投资组合如果只限于固定利率债券(票据),或者虽不是固定利率但可以准确测算出到期收益率的投资工具(如零息债券、外汇理财资金的打包销售等),商业银行应当对可能产生的期限错配风险进行测算与评估。在缺乏充分的期限错配风险对冲手段或转移工具的情况下,相关理财产品应当与相应的投资组合在规模、期限和流动性等方面相匹配。

(三)建立银行内部监督审核机制

商业银行应建立个人理财业务管理部门内部调查和审计部门独立审计两个层面的内部监督机制,并要求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独立的风险评估报告,定期召集相关人员对个人理财顾问服务的风险状况进行分析评估。个人理财业务管理部门的内部调查监督,应在审查个人理财顾问服务的相关记录、合同和其他材料等基础上,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错误销售和不当销售情况。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个人理财顾问服务的业务审计,应制定审计规范,并保证审计活动的独立性。

(四)建立理财业务分析报告制度

商业银行应当对其所开展的理财业务,尤其是理财产品,建立相关信息的统计与监测制度和机制,就理财业务的总体情况、理财产品的销售情况、投资组合设计及投资情况、理财产品的终止和收益分配等情况,进行定期统计分析。理财业务的管理部门应及时将有关统计报告或报表,以及相关法律诉讼情况和其他重大事项,报告银行高级管理层。同时,商业银行也应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报表、资料。

(五)提高理财从业人员素质

个人投资理财论文 篇6

关键词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方法;必要性

AbstractThelawapplicationofmedicaltreatmenttroubleindemnitydisputecasediffersinjudicialoperationstandard.Somesimilarcasesmayconcludeverydifferently,amongsuchcasesmostofthembelongtospiritindemnityanddeathindemnitycases.ThispaperpointsoutTheCivilLawGeneralRuleshouldbeappliedinmedicaltreatmenttroubleindemnityifone''''srightisviolated.

KeywordsPersonalFinancialServices;CommercialBanks;Method;Necessity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金融市场已经形成各商业银行之间群雄逐鹿的竞争局面。近几年来的经济大热使的人们手中的资金占有量增加,如何更好的运用这笔钱,使它发挥更大的效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帮助,是绝大多数人最为关心的。也是各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竞争的焦点已从网点布局扩展到人才、技术、服务等各个领域。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金融市场面临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在此过程中我们必直面自己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含义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自然人为服务对象,根据客户所确定的阶段性的生活和投资目标,按照客户的实物性资产、现金收支流状况,围绕客户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家庭情况、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预期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及心理偏好等情况,形成一套以个人资产效益最大化为原则,人生不同阶段(青年、中年和老年)的个人财务安排,并在财务安排过程中相应地提供一些更具有针对性的综合化差异性理财产品和理财服务。

2.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表现

在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商业银行才率先开展了这项业务。1997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成为首家成立私人银行部的国内银行,并推出了国内首个个人理财业务,客户只要在这里保持最低10万元的存款,就可以享受到该行提供的个人财产保值升值方面的咨询服务。随后,各类金融机构纷纷跟进,个人理财这一业务逐步得到重视,并逐渐发展起来。

个人理财业务在发展初期只是各银行用来吸引客户和强化客户忠诚度的免费促销手段,没有盈利目标;但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个人收入水平稳步提升,个人金融产品日益丰富,理财服务需求不断扩大,大众对个人理财的认知也普遍提高,银行业转而谋求该业务的更大发展,以期获得丰厚利润。

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其净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均高达70%左右,其他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25%左右,服务性收入则仅占5%左右,可见存贷利差收益仍是国有商业银行收入的重中之重,而服务性收入比重远远低于西方商业银行。显然,作为服务性业务之一的个人理财业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如果学习借鉴西方银行业界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少走弯路,必将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品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现阶段仍然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近几年,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也陆续开通了个人理财业务,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5年,招商银行推出集本外币、定活期存款集中管理及收付功能为一体的“一卡通”,国内首度出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个人理财产品。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率先在国内银行界成立了私人银行部,客户只要在私人银行部保持最低10万元的存款,就能享受该行的多种财务咨询。

1997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向社会推出了理财咨询设计、存单抵押贷款、外汇买卖、单证保管、存款证明等12项内容的理财系列服务。1998年中国工商银行的上海、浙江、天津等5家分行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试点。

1999年中国建设银行在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的分行建立了个人理财中心。2000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举行了杨韶敏等6位优秀理财员的“个人理财工作室”挂牌活动,银行首次出现以银行员工姓名作为服务品牌的理财工作室。2001年,中国农业银行推出“金钥匙”金融超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理财服务。

2002年,招商银行在全国推出“金葵花”理财,为高端个人客户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综合理财服务,内容包括“一对一”理财顾问服务、理财规划等专业理财服务,涵盖负债、资产、中间业务等多项内容。

2003年,信用卡突然热闹起来。这一年被业内人士和媒体称为“信用卡元年”。此后的几年当中,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突飞猛进。

3.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作用、意义

(1)个人理财的作用

“个人理财”是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出现的。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使绝大多数人面临的基本问题是生存问题。在封建社会,“重农轻商”“君子不言利”的观念使人们羞于谈论钱财。即使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大锅饭,铁饭碗时期,在商品短缺的年代,绝大多数老百姓一辈子的奢望也不过是填饱肚子。也许人们最能将自身与理财联系起来的字眼也无非是把钱存到银行去,再近一点,说到理财就是炒股赚钱了。然而,在发达国家,人们从小就要接受理财的训练。比如近期英国政府做出决定,一个儿童从5岁开始,就必须在学校里接受以“善用金钱”为主题的理财教育,初级的课程包括:钱是从哪里来的,有什么用途;7岁以后,便要逐步学习如何妥善处理自己的金钱,如何经由储蓄来照应日后的需要以及影响人类使用金钱、储蓄金钱的各种因素,务必使他们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零用钱、控制预算和善用金融服务。所以理财是人们适应商品经济,是进一步社会化所必须的,理财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理财应当以生活质量的提高,人身目标的实现为终极目的。这其中财富的增加只是一个方面,财富的安全,个人的现实的社会责任都是理财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所以理财不仅仅是富人的事,有钱人也有不善理财的,而没钱的人通过系统的人生规划,科学地理财,同样可以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

(2)个人理财的意义

“个人理财”是一个时髦的词儿,然而一般人对理财的认识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认为理财就是生财,就是今年投下10万,明年收获12万,也就是投资赚钱。二是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事儿,老百姓没有几个钱,无所谓理不理财。实际上,这两种理财观念都是狭隘的。理财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理财不是富人的专利,是每一个人的人生规划。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1.从商业银行角度--当前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选聘上存在错误认识,一些商业银行简单地将信贷员、外勤人员、柜台人员等聘任为客户经理,又不加以系统培训,这些来自不同岗位的客户经理受原来业务思维和业务水平制约,同时又缺乏全面的金融服务理念、金融业务知识和市场营销技能,很难在短期内胜任工作。

(2)硬件设施不完善,一些银行虽然成立了理财中心或个人业务部,但在内部组织结构,人员配置以及网点布局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有些银行机构设置及布局没有充分论证,结果造成不必要的人财物浪费。

(3)产品开发和品牌重视程度不够,各个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不能满足客户特定需求。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理财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各商业银行在同质化产品中恶性竞争,浪费人力物力。于是一些客户经理采取不正当手段拉客户,银行可能赢来一时小利,但损害了多年积累的声誉,得不偿失。另外就是不注重银行自身的形象宣传,如产品形象、职工形象、实体形象及银行信誉等。

(4)制度衔接不畅,个人理财制度建立了,但其它制度不变,造成银行内部互相拖延、推诿,影响个人理财业务的拓展。不能综合考虑个人理财业务的各种因素和各个环节。不能对个人理财业务进行广度开发和深度挖掘。没有规范、统一的操作和管理流程,不能在个人理财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面风险管理和控制。

2.从消费者角度--外部环境因素

(1)氛围限制:居民现代金融意识不强,由于普及性金融教育严重滞后,加上商业银行理财营销过分侧重于收益的宣传,没有严格履行风险提示义务,使大多数居民对风险与收益没有正确的认识。公众更多认同银行传统的存款类业务,对真正意义上的“代客理财”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更偏好具有保底承诺的理财产品,对风险程度相对高、没有硬性承诺的产品则“敬而远之”,更鲜有通过资产组合规避风险的需要,导致现阶段市场需求只能是一些低风险的简单理财产品。

(2)渠道限制:理财资金运用渠道狭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较低,金融市场交易品种少、市场容量小,加上外汇市场开放程度较低,国内货币市场一直是人民币理财资金的主要投资渠道。

(3)空间限制:金融业分业经营,由于目前受政策、法律的限制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银行的理财服务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内容上,都不能与发达国家同业相提并论,还不具有使客户资产大规模增值的功能。银行、保险、证券三个市场处于割裂状态,客户资金只能在各自独立的体系内循环,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理财增值,这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这种差异的存在显然是与我国目前。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与趋势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个人理财服务的实践,我国应从培育客户资源,明确市场定位,注重理财品种、机构品牌化、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加强科技投入等方面进一步发展个人理财服务市场。

1.积极培育理财意识和理财市场

(1)作为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机构,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自己的网点和员工,利用媒体和中介机构加强宣传和引导,应将宣传重点放在客户的实用价值上,以吸引目标客户去尝试使用。宣传的主要内容是突出产品尊贵形象、专业投资顾问服务以及理财服务多元化等。

(2)良好的客户服务渠道

从客户利益出发,要致力于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为客户度身定制理财计划,推荐适合客户需求的理财产品或产品组合;提供符合客户潜在需求的理财信息,提出资金汇划、转账的最优途径,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等手段来达到客户资产的保值的目的;要提高客户对理财服务的可信赖程度,帮助其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和财务状况,向其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要提供便捷的理财工具,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操作处理流程,全天候、全方位、多品种的面对面、互联网、电话等多样化渠道和一站式服务,VIP客户的绿色通道和服务等方式,以实现客户在快节奏环境下对便利性的要求。另外,理财中心可提供理财沙龙服务和专家理财顾问服务等,举办理财知识讲座,推介金融新产品。

2.制定适合发展的战略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全球一体化、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速,混业经营将是必然趋势,为此,商业银行目前要做的是:

首先夯实基础,通过整合现有产品,提升服务层次,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居民的货币资产以储蓄为纽带,在储蓄、支付和消费环节以及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领域合理流动,并从这些业务办理进程中得到综合的效益,逐渐聚集起核心个人客户群体。

其次加强合作,商业银行应该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加强跨行业的合作,从现阶段互相业务发展到更广泛的行业间接触。金融密集地区的商业银行可适当考虑同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更便利的产品营销方式,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与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合作。

3.营造品牌效应,调整营销策略

近年来,在金融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品牌营销已成为各家银行掌握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在打造的个人理财品牌时应体现个性化、情感化和人文化,既体现银行服务的定位,又为消费者提供一种文化、一种格调、一种心理满足,而不仅仅是一种使用价值。在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声誉后,其品牌效应就会使客户对银行认知程度大大提高,从而反过来提高品牌的附加值。

在营销策略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市场细分策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促销策略、分销策略。

在我国,商业银行可根据这样几个标准来细分个人理财市场:根据地理角度进行市场细分。

经济发达地区如东部沿海地区---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人均年收入都超过万元,大量的富有阶层聚居在这里,因此商业银行在这些地区可全方位发展高起点、高科技、高收益的个人理财服务,如私人银行;经济欠发达或落后地区如西部,则可开办各类代收代付、代保管、代办保险、综合账户管理、信用卡中介服务。

根据个人客户拥有的资产和生活方式不同进行市场细分:对一般消费者客户(占银行个人账户总数的80%以上)提供大众化的服务,主要使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自助服务;对富裕消费者客户(约占银行个人账户总数的10%)则提供半自动化服务;对富豪客户(占银行个人账户总数的1%)则提供“私人银行”服务。

①在定价方面,对理财业务的收费可以采取收取年费与额外收费相结合的方式。②采取主动出击的“直复营销”方式。直复营销是一种互动营销方式,营销者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电脑等媒体直接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信息,然后双方达成交易。③拓展服务渠道。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的是分支行制,营业网点遍布全国,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这些已有的网点优势,在重要的营业网点设立理财中心,让理财中心涵盖全部个人业务,全面办理个人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打破业务间相互割裂的局面,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另外,利用互联网具有交易费用低、操作便利、信息获得快的特点,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的理财服务,使互联网成为理财业务高效的分销渠道。

4.加快理财产品创新

个人理财的重点是理财产品,关键是如何使资产实现最大幅度的增值。各商业银行的新产品开发领导小组、科技部门、各业务部门应共同参与,在充分研究并不断挖掘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加快理财产品创新:对汽车消费贷款、住房消费贷款、个人质押贷款等热点业务简化手续放宽条件改善服务以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规模优势。依托高科技电子网络将现有产品以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为载体进行整合提升如开发理财软件开发功能先进的“理财通”定活期储蓄自动转换业务等,不断扩展服务功能,提高技术含量。做大做精“银证通”、基金买卖、外汇实盘买卖、债券买卖、记账式黄金买卖等业务,向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咨询,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积极寻找与国外银行在理财服务上的差距,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升跨行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整合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业务,提供一站式综合。

理财服务,前瞻性地开发投资型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理财服务,前瞻性地开发投资型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

5.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

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客户经理,提高理财人员的素质,满足理财业务的发展需要随着金融全球化及混业经营全球化的冲击,对我国今后的理财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外,有关人员还应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以及承受压力的能力,组建一支专业的、全能的个人理财专家队伍势在必行。因此,银行管理层要加强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形势的学习和研究,统一认识,积极创造条件设置客户经理,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管理:

(1)建立专业理财规划师的认证体系。国内银行为高端客户提供个人理财的专家都是非“标准专业”出身的银行职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师。在国际上,理财师被称为注册金融策划师,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与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签署准会员协议,允许该会通过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CFPTM资格认证唯一的管理者。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已经开始在中国着手培养理财师。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持的理财师资格认证考试也将在广东、浙江等11省市开展。

(2)对现有的理财顾问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培训。理财顾问的业务素质将直接影响到银行理财市场的拓展。但是,高素质的理财顾问并非是通过单一途径就可以造就的,而必须在具备自身良好素质的基础上经过专业性、系统性的培训。当前,首先必须制定系统的理财顾问培训计划,精心挑选具备一定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作为理财候选人才,而且必须同证券、保险等行业系统建立横向联合培训机制。其次,必须对理财候选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交流,使其尽快熟悉银行的各类业务,能够进行银行业务的独立操作。再次,应通过证券、保险等行业系统的横向交流,使理财候选人员全面掌握各类投资市场知识,并通过实际的操练,提高其应用所掌握的金融知识和积累的投资经验进行专业理财。

6.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

加大科技投入打造“信息银行”目前,我国银行业的科技发展相对滞后,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银行业的需要,要适应加入WTO后银行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用先进的服务手段来争取竞争领先的主动权。加强信息平台、网络渠道和电脑软硬件的开发、建设和利用,并形成个人理财业务乃至新经济网络和平台,使所有现实和潜在客户及其业务需求均纳入“网”中;树立对信息情报的调查、研究、交流、咨询服务的经营理念,把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真正纳入信息产业或“信息银行”的领地,加强信息情报的调查、研究、交流、咨询服务及经营与管理。

四、结论

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无论是对促进经济建设,还是对于保持我国金融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面对加入WTO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市场分割,限制市场准入等保护措施的逐步消失,国有商业银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应基于以上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分析构建未来的竞争优势,尽快形成“品牌”效应及属于自身的强大的竞争力。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真抓实干,苦练内功,实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历史性跨越。

参考文献

[1]个人理财的通用原则《安徽水利财会》2007年第3期

[2]肖磊、肖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困境与解决对策。集团经济研究,2006(6)

[3]李瑜《个人理财金融业务创新的探析》,《商业研究》2004年第17期。

[4]俞国章《完善个人理财服务的若干建议》,《福建金融》年第期。20044

[5]王佳林、邓珊《个人理财工具、风险和策略浅析》,《商业研究》2004年第7期。

[6]林功实《个人投资理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翟立宏个人金融产品的特性:不同角度的考察及启示[J].经济问题2005,(1).

[8]丁敬雯个人金融业务:银行业创新和竞争的新热点[J].现代经济探讨,2003,(9).

[9]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课题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4,(1).

[10]陈淼鑫最优货币区理论及东亚单一货币区的构想[J].财经研究,2002,(2):20-25.

[11]雷志卫欧洲货币联盟的理论基础与运行机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180-181.

[12]陈雨露、边卫红货币同盟理论:最优货币区衡量标准的进展[J].国际金融研究,2004,(2):4-12.

[13]李富有、于静欧洲模式借鉴:东亚货币合作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协调[J].当代经济科学2004,(2):49-54.

投资与理财论文 篇7

关键词:现代财务 标准财务理论 行为财务

一、行为财务理论起源——标准财务理论遭遇挑战

自1952年markowitz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打开现代财务理论先河, m&m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有效资本市场理论,black-scholes股票期权定价模型等众家理论奠定了标准财务理论的基础。但对于财务学中另一个基础问题—投资者实际决策过程不一定是最优决策—标准财务理论却无能为力。20世纪80年代,一些非效率市场现象促使新的财务理论应运而生,主要有以下方面:

1. 规模效应。banz(1981),barnber(1997)发现未来股票价格的变化与股票所代表的公司的规模有密切的关系。小公司的股票较大公司股票更易获得较高的收益率,这种现象在一月份尤为明显。显然,公司规模是市场上众人皆知的信息,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借此信息应该无法获取超额回报。

2. 日历效应。french、gibbon和hess、ariel研究发现,价格走势与日期相关,特别要指出的是周末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在周一至周五的投资收益率中,周一的投资收益率不仅是最低,而且是负数。换句话说,可以将原本周四或周五买入证券的投资计划,推迟到周一,而将周一卖出证券的投资计划,推迟到周五,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3. 反向投资策略。debondt、thaler、lakonishok、shieifer和vishney认为,一只股票受关注的程度也影响着股票价格的变化。受关注的股票往往只有较低的收益率,而较不受关注的股票往往能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因此投资者可采取一种“反向投资”的策略来获取超额回报。

这些异相给传统财务理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并且大量心理学和行为学研究显示,投资者表现出非理性的特征。行为理论正是在投资者非理性决策上应运而生。

二、行为财务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论基础和基本模型

行为财务通过利用行为经济学的框架,通过对行为主体在金融市场上真实行为的观察,探索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和行为特征,并以此解释和预测其在金融市场上的真实行为。一般认为,行为财务理论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

1. 决策特征。行为财务理论的决策特征表现在,决策者的偏好是多元化的,寻求令人满意而非最优的决策。决策者的偏好是易变的,并且仅在决策过程中形成。

2. 期望理论。vonneumann(1947)等认为,决策者谋求的是加权估价后形成的预期效用的最大化。但大量实证表明,人们往往背离期望效用理论。期望理论把违反预期效用理论的现象归结为三个效应:分别是确定效应、反射效应和分离效应。

3. 认知心理学。kahneman教授从自己的认知心理学出发,结合西蒙对人类问题解决与决策过程中“有限理性”的观点,将心理特征概括为:(1)损失回避;(2)心理账户;(3)过度自信;(4)倾向于认知偏差。

近几十年,行为财务理论的成果显著,形成了一些主要的模型:

1. 羊群效应模型。bannerjee(1992)提出了最有影响的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该模型解释了投资者在市场中产生群体行为的原因及其后果,把投资者的群体行为产生的原因归于效用最大化的驱使以及“群体压力”等情绪的影响。

2. 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shefrin和statman(1994)提出bapm对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进行了调整。bapm指出,金融市场上除了严格按照传统的capm进行资产组合的信息交易者外,还有一部分投资者并不按传统的capm行事,由于他们获得的信息不充分,因此会犯各种认知偏差错误。

3. bsv模型。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1998)提出了bsv模型,该理论认为投资者在决策时存在两种心理偏差:选择性偏差和保守性偏差。由于收益变化是随机的,因此上述两种偏差会使投资者做出两种错误的判断: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

4. dhs模型。danie,hirshleifer和subramanyam(1998)提出了dhs模型。该模型认为,市场中的投资者分为无信息和有信息两类,前者不存在判断偏差,后者表现出过度自信和自我偏爱两种判断偏差。过度自信导致投资者夸大了私人信息对股票价值判断的准确性;自我偏爱导致投资者对私人信息的反应过度和对公共信息的反应不足。表现在股票价格上短期内会保持连续性,长期会因前期的反应过度而回升。

5. hs模型。hong和stein(1999)提出了hs模型。该模型把市场中的投资者分为消息观察者和动量交易者两类。在对股票价格进行预测时,消息观察者完全不依赖当前或过去的价格,而是根据其获得的关于股票未来价值的信息;动量交易者则把其预测建立在一个有关历史价格的简单函数的基础上。

三、对于行为财务理论的评价和未来发展

行为财务理论与标准财务理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行为财务理论是研究财务主体选择过程的理论,它力求揭开主体选择过程中的“黑箱”,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金融学等多元学科知识,在标准财务理论中引入了心理变量,对传统财务理论加以调整,解释了标准财务理论中大量矛盾和混沌之处。可是行为财务理论还不成熟,它不能独立于标准财务理论,同时由于心理变量的难以度量,理论假设的合理性仍待考证;而且该理论尚不能对金融市场的大量普遍现象进行解释,因此研究时应注意将二者结合起来。笔者认为行为财务理论的发展应该解决好下面问题:

1. 行为财务理论发现人的情绪因素会影响股价,从而市场不是完全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可以探讨是什么因素影响投资人的投资意愿;

2. 社会文化的差异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已经被证实是影响投资人决策的因素之一。行为财务理论可以研究政府应在什么时间干预市场、稳定证券价格;

3.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的现实情况下,大多数研究文献基于融资选择理论将其解释为股权融资实际成本低于债权成本。从行为金融的角度怎么来看怎么处理好股权和债务融资是一个研究趋势。

参考文献:

[1]饶育蕾,刘达锋《行为金融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夏明《行为财务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江汉论坛, 2006年第7期。

个人投资理财论文 篇8

一、前言

二、投资技术与理论的演化

三、成功投资理财有四大要素

四、名人高见与绩效良好的投资配置前言一门值得终身学习的学问生涯规划强调的事业,感情生活及理财规划无非是为了实现快乐的人生。

最快乐的人通常都会追求三样人生目标,就是;个人的成长,归属(Affiliation)及人脉关系(Connection).

理财不是追求短期致富、更不是靠预测金融市场短期变化来创造财富。

成功的投资人、通常知识广博,善用与生俱有的好奇心、求知欲,洞嘱先机去创造财富本简报参考。墨基尔(B.G.Malkiel)漫步华尔街(ARandomWalkDomnWallStreet)

投资泡沫。基於预期心理,一窝蜂追逐标的物,价格即愈飘愈高,远离其价值成泡沫;泡沫破灭时,亚马逊书局跌价96,单价由75到5.5投资损失的最大三组人投资技术与理论的演化

1,空中楼阁理论到技术分析。强调的是心理因素,用来预测适当的买卖时机。凯因斯,用一整章说明股票市场和投资人预期心理的重要。

2,盘石理论到基本分析。是选择个股的技巧决

定股价的四种因素:1.预期股利发放,

2.预期盈余成长率,3.风险因素,

4.市场利率

3,风险与报酬。风险的定义、遭受伤害或损失的可能性财务的风险则定义为报酬的变异数或标准差

风险定律:1.风险与报酬相称;2.投资风险与报酬与资产评价有绝对关系;选择价值型基金符合不买贵的原则;3.透过多样化,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长期研究显示风险与报酬是正相关,参阅表9-1是易普生公司的研究

4,现资组合理论(MPT):降低风险。60年代马可维兹发明投资组合增加,可以不减少期望报酬下,降低风险。

5,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风险数量化。夏普(WilliamSharpe)所创系统风险,或称市场风险;非系统风险,或称可分散风险成功投资理财有四大要素厘清长期理财的目的认识证券市场长期的规律性用科学方法降低市场短期不可预测性的投资风险了解投资人是非理性的事实

厘清长期理财的目的:购置房产,子女高等教育,退休养老以及合理避税的理财需要。

巴菲特:设定长期理财目标,规划出一个扎实完整的投资计画以及坚持的做下去。

第一条规律证券市场长期才有规律性,

第二条规律股票市场长期年均报酬率高於债券。

第三条规律长期持有股票,风险会跟著减低,参见图14-1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研究资料用科学方法降低市场短期不可预测性的投资风险以资产配置为主,全球分散投资为范围,

QVD的资产配置:Q是指投资标的物必须具有品质;V是指价值,也就是说有品质的标的物必须以合理的价位投资而不是光看价格。D意指有效率分散

增加国外投资比率以降低风险:台湾股价指数过去二十年的年均报酬率是9.98,同期间大摩全球股票指数(MSCIWorldIndex)的年均报酬率则是9.38,台湾股市震荡的幅度(标准差)是国际股市的三倍有余。

追高杀低不理性的投资决定,结果导致亏损连连而无法达成长期积累财富的目标。

重大灾难投资法,逆向操作狠赚一笔:判断是否在底部。成交量为高值的15,融资的减幅=大盘指数的跌幅、周DK在20~30名人高见与绩效良好的投资配置坦伯顿与巴菲特、都奉行价值型投资,典型的反向操作投资,不随俗浮沈。他掌握投资期间,认为世事多变化,要检视投资标的的情况,平均持股是4年,最多加2年;而巴菲特寻找到价值物后,要永远紧抱。

坦伯顿:1.60年前创立投顾公司时,全世界只有17位证券分析帅、现在美国就有3万多位每天在东翻西找低估的股票,2.中国经济20年内会超越美国,3.找出潜力市场、不要跟著群众走,在别人失望卖出时买进、在别人贪心买进时卖出。

巴菲特今年提醒股市报酬率,恐难再疯狂:过去40年的ROI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两倍、过去5年则超越道琼40,但过去二年则稍落后道琼。他强调:成功投资两大基础是认识基本价值及耐心

Fidelity:PE>20进场不会赚钱,PE10,目前全球PE15,明年下半年好转;未来一年报酬约4,高於债券。

美国加州公务人员退休基金(CalPERS)是美国资产规模最大的退休基金,过去十年年均报酬率却有8.2,过去十五年年均报酬率更有9.6%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该基金长期以来持股比例占基金资产总规模始终维持在60%上下,不相信短线进出的投资哲学是该基金得以创造佳绩的唯一原因。

美国财星杂志有三年历史的平衡式投资组合,2004年的资产配置分别是大型绩优股35,中小企业类股40,国际股票15%及债券10.

作决策要有参考数据:

一、例如定期检视资产配置:股,债、现金;

6,3,1〈依年龄与已有财务状况而调整〉

二、选择个股的技巧:

1.股东报酬率大於20,

2.营收成长率大於20,

3.毛利率大於25,

4.营业利益率大於20,

5.流动比率大於100,

6.净值对总资产比率大於60.

三、合理价值:股价低於PE,PB[股价净值比]等的历史平均水准

四、适当的短线股票买卖时机要参考技术

分析的数字:

买点:1.K<25,且向上突破D线,

2.5日RSI<15,10日RSI<30,

3.乖离率75,且向下突破D线,

个人投资与理财论文 篇9

第一,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与学生的期望出入较大。现有教材基本上都是长篇大论的理论说教,忽视了实体投资的重要性,教材设置缺乏国、内外典型案例的介绍和分析环节。同时,一些教材的章节之间缺少逻辑关系,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对投资经济学课程整体脉络的把握,更不用说学以致用了。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大多数学生对于老师重复讲解宏观经济学课程中已经学过的投资理论没有多少兴趣,对于老师单纯讲解理论知识非常反感,他们希望能够获得更多与未来职业规划和个人投资理财有关的经验和知识,也希望投资经济学课程能够与项目管理、创业投资等课程成为一个更为系统的课程群体系。第二,青年授课教师普遍缺乏投资实践经验。现代的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是本硕博直读,进而进入高校任教,对于证券投资和项目投资等内容虽然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经验,只能通过网络、书籍和短期培训,大致了解一些案例。而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方式也使得青年教师无暇去系统搜集和深入了解各类投资案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投资经济学课程的授课质量。第三,教学形式和考核形式单一。传统的教学形式多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迫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同于其他课程,投资经济学的课程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开拓精神。但是传统的考核形式往往局限于闭卷考试或者交课程论文,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投资经济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

结合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培养计划,我们认为当前投资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体系难以适应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培养的教学要求,需要调整宏观投资理论教学的比重,将授课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投资理财的能力,培育学生的风险意识、商业意识和创业意识。同时,也要改进教学方式,引入研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题讨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形式,改变单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鉴于此,我们以2012~2014年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系经济学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评估投资经济学课程建设的成效,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有益的经验和结论,与同行分享。经济学是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下设的本科专业,2010年被列入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投资经济学课程在2012年被湖北经济学院列为校级优质课程,这门课程是经济学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一般在本科三年级时开设。

第一,更换授课教材。过去投资经济学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罗乐勤,陈泽聪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投资经济学》,这本教材虽然知识点涵盖范围广,但是知识点较为浅显,缺乏投资理论的前沿知识介绍,也没有案例设计。这本教材比较适合作为财经类专业专科学生的教材,但是对于大三本科生来说,这本教材已经无法适应需求。因此,近年来我们选用了张中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投资学》作为授课教材。选择这本教材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这本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投资总论、证券投资、产业投资和宏观投资四个部分,系统介绍了现资理论和分析方法。由于这本教材的信息量很大,一个学期难以讲解完,因此,我们尝试将教材内容分为课堂教学部分和课后兴趣阅读部分。同时,预留课堂时间与学生交流课后阅读部分的心得,逐步调整教学内容的设置。二是这本教材也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投资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指定教材,而近几年来我校考入该校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选择这本教材也可以帮助我校有志于考研的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这一专业的特点。三是这本教材里设计了一些案例和习题,便于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使用这本教材授课3个学期以来,学生对这本教材的反映良好。

第二,引入能够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学习的教学方法。为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每次上课即将结束的五分钟时间里,教师一般会向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要求学生课后搜集一些话题,并在下一次上课时做五分钟的主题发言。如在学习中国投资体制之前,教师会要求学生搜集诸如双轨制、国退民进、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信息;在学习证券投资知识之前,教师会要求学生搜集诸如股权分置改革、大小非解禁、原始股大案等信息;在学习马克维茨模型之前,教师会要求学生搜集马克维茨、威廉•夏普等学者的生平趣事;在学习证券市场及其运行之前,教师会要求学生去搜集纽约、伦敦、日本、台湾、香港等地区证券交易所的特点,等。对于一些学生特别感兴趣的话题或国际投资事件,教师会引导学生成立多个研究小组,运用所学知识系统分析案例,并要求各个研究小组提交研究报告,并在班级做主题发言,主题涉及大学生创业、中国的期货市场现状、中外投资监管体制的比较,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现状,等。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强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扩展;而教师在学生充分了解相关知识背景后,再进行系统教学,教学效果也有显著提升。

第三,加强授课教师队伍建设。以往的投资经济学课程主要由一位教师担任所有教学任务,为了给课程改革的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近两年来该课程尝试由多位老师分别承担授课任务。对于任课教师的人选,也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系,而是与我校金融学院合作,聘请金融学院的资深教师来讲授投资经济学课程,强化学生对于金融实务知识的理解。通过比较不同教师的授课方式、授课效果和学生的反馈信息,不仅有利于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有利于教师之间交流授课经验和心得。近两年来,学校也非常重视投资经济学课程建设和教师素质提升,每年暑假都会选派这一课程的骨干教师参加相关课程培训。第四,调整课程考核的方式。一方面,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将学生参与资料搜集、课堂讨论、主题发言的效果进行评估,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构成部分。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撰写投资分析报告,将学生围绕投资经济学课程主题申报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和公开作为平时成绩加分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改变期末考试的试题结构,试卷里不再仅仅是名词解释、简答、计算等具有标准答案的题型,而是引入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投资案例分析,投资项目设计,资产组合的选择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第五,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建设的反馈信息,调查结果反映出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首先,大部分学生普遍认同这本教材,但是有12%的学生认为这本教材偏难,希望能够降低数学推导和统计模型的难度,而这些学生大多在高中阶段是文科生。其次,92%的学生赞同采用课堂讨论和课后资料搜集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了解,但是只有54%的学生愿意花费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准备一次课堂发言或者课题讨论,这些学生的发言一般都非常精彩。最后,有63%的学生认为投资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虽然有助于个人知识体系的完善,但是对于现阶段的个人理财没有什么帮助,他们或是认为自己无财可理,或是认为个人投资理财是工作以后才会考虑的问题。

三、对投资经济学课程建设的思考

如何教好一门课程,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法改进的过程,更是一个教学理念调整的过程。把知识教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书本里写了什么,更需要让学生去思考和了解书本以外的现实有些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开阔思维的视野,才是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对于投资经济学课程,也是如此。合理利用课堂这一教学平台,设计科学有效的课堂互动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让学生成为投资经济学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应当是投资经济学课程建设的重点。笔者认为,未来投资经济学课程建设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将课堂案例讨论与学生科研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围绕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搜集资料、阅读文献、参与社会实践、申报大学生科研项目和撰写论文。曾经有智者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时在网络时代人们会面临海量的信息,对于大学生来说,浮光掠影式地讨论远不如一次深刻的学术思想旅行印象来得深刻。因此,教师或者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或者可以指导学生尝试学术性质的研究。在教师与学生的深层次合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科研训练,体验研究式学习的乐趣,还可以为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奠定理论基础,为未来的实习报告毕业论文撰写提供宝贵的经验。而教师在指导学生科研、批阅学生的投资分析报告的过程中也能够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第二,优化投资经济学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投资理财意识。投资经济学的范畴不仅局限于宏观经济中的投资,也不仅仅是金融学中的证券理论和操作实务,而应该涵盖大学生投资理财理念的培养。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寻找兴趣点,引导学生着手设计人生规划,尽早树立投资理财意识,通过课堂讨论,模拟投资项目的方式,梳理学生对财富、对投资的认识,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能力,能够理性认识和科学分析投资活动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机遇。第三,加强投资经济学实验室建设。可以参考国内外高校经验,购买一些专业软件,为投资经济学课程提供仿真实验室。让学生模拟项目投资、证券投资等投资运作的过程,熟悉投资流程和操作方法,再通过专业工具预测结果,分析和处理各种可能的现实投资问题。

投资与理财论文 篇10

【关键词】 家庭理财;目标;理论体系;构建

唐骏在海外共委托4家银行理财,在麦道夫事件中共损失约276万美元;天津市民老王将资金在投资三处房产上,虽然房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但由于各种原因,如今却不得不受制于资金过度集中于房产投资的困境;而2008年12月1日,韩国明星李瑞贤在练习室中上吊死亡,据韩国媒体的报道,其自杀动机很可能与股市投资失败有关。金融海啸在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的同时,各种因过分追求利益而导致的悲剧也在提醒人们怎样去看待个人和家庭的理财问题。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在家庭理财中,考虑个人和家庭因素而非仅仅是物质利益因素非常重要。公司理财的原则已经无法指导家庭理财的实践,家庭理财学的建立刻不容缓。

一、家庭理财学建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建立家庭理财学,是融合理财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图1给出了在社会框架中家庭、企业和国家的关系。从社会发展的时间序列来看,家庭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目标。企业的生产和国家的转移支付都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应对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断满足自身发展的要求,人们要求企业生产更多的产品,要能够有产出,有剩余。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家庭作为这一人力资本提供者而言,其核心功能是提供人力资源,所以,其理财的重点应该围绕人展开,而不像企业去追求物质利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庭理财与企业理财应该有所不同。所以,建立家庭理财是必要的。建立家庭理财学,是融合理财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以幸福的家庭为基础,家庭理财是保证幸福家庭的基础。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只有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产生社会效益,才能有长远的发展。财务管理在家庭层面的发展,需要考虑家庭的社会属性。

(二)建立家庭理财学,能够弥补财务管理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理财学以其对象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理财(财政学)、公司理财和家庭理财学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国家、企业和家庭的理财。目前关于理财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理财和财政学两部分。但作为社会构成基本单位的家庭理财却鲜有研究。目前的财务管理以公司理财和财政学为题,并没有明确提出家庭理财的概念,建立家庭理财学,可以从应用层次上完善理财学的研究范畴。

(三)建立家庭理财学,是有效指导家庭理财实践的需要

家庭理财学是以家庭为研究单位,考虑家庭社会职能,运用家庭理财原则,对家庭财物的收、支以及存量进行管理以达到家庭理财目的,促进家庭健康发展的一门应用学科。这门学科的建立,特别是在大、中院校中开展这门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家庭理财新观念,用先入为主的方式抵御社会上的追求利益最大的家庭理财思想,指导家庭理财实践。

(四)建立家庭理财学,是促进家庭和谐发展的需要

家庭存在的目标是自我繁殖,而在养育后代这件事上的交易非女子与男子之间莫属。在这种“交易”中,双方的贡献极难计量,极难监督,所以交易成本很高。家庭的组成就是要降低这种交易成本。由于财产关系的介入,这种“交易”在本质上需要长期契约。家庭就是为了维护财产关系而出现的长期契约形式。作为家庭和谐发展的经济基础,只有经营好家庭财务问题,才能促进家庭健康和谐发展。

家庭理财究竟在家庭关系中起到什么作用,如何才能处理好经济基础与家庭和谐之间的关系,究竟应该如何理财,理财时应该抱着什么心态,遵循什么理财原则,才能既提高家庭财富,让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又不失稳定性,并提高家庭幸福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

二、家庭理财目标

理财目标是主体优化理财行为结果的理论化描述,是主体未来发展的蓝图。在对理论的探索过程中,研究人员必然(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应有一个推进学说发展的基本前提,即目标假定。没有目标假定的研究活动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概念的混乱,进而影响到研究成果的确定性。离开目标假定,研究人员将无法确定所要调查的事实与数据,对一些偶然现象也无法进行理性的判断。目标函数在财务理论研究过程中是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它既存在于财务理论体系之中,又脱离于财务理论体系之外。当存在于财务理论体系之中的时候,理财目标成为理论分析与逻辑推理的一个前提;当脱离于财务理论体系之外时,理财目标即是财务理论研究人员的一个基本观念,一个进行思维活动的支点。明确这一观念,对于端正财务理论研究方向,运用正确的财务理论研究方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理财学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是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还是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以上表述的内容虽有差别,但都体现了一点――逐利,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利益主体的差别和衡量标准的差别。

从图1可以看出,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货币资金为媒介来循环往复,对于各个主体:企业、家庭和国家而言,都有理财的需要。财物如流水,理财学的直接目标,就是取得财物的流转,使财物适时平衡――即资金的合理流动。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家庭都必须遵从这一铁律。

马克思资本论告诉我们,企业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来源。所以,对于企业而言,追求投入与产出的比是其历史使命所决定的,而对于国家而言,维持系统的平衡更重要。而家庭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则更多地体现为人力资源的提供。因此,虽然家庭理财有必要,但家庭的性质决定了其理财目标一定与企业和国家的理财目标不同。

由于目前理财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企业,而企业的目标是逐利。而商学院的教授们认为理财目标应该等同于企业目标。这样,企业的理财目标就等同于企业目标――逐利。如果理财目标等同于主体的目标,那么由于各层次理财主体的主体目标不同。因此,在各层次上的理财目标也应该有所不同。目前在全社会范围内大量省略了“企业”这一主体称谓,而理财目标是逐利,就有可能造成大家概念的混乱――认为所有主体的理财目标就是利益的最大,特别是在国家理财目标和家庭理财目标讨论缺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人们利益的驱使下,会逐渐忽略国家理财目标和家庭理财目标与企业理财目标的差异,而将其同化为企业目标。这一思路如图2所示。

根据图1家庭、企业的国家的关系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知道,家庭目标与国家目标与企业目标是不同的。所以,目前的这种学科体系是有缺陷的。改进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仍然假定理财目标=主体目标,但是,要强调各个主体的目标,让人们对于各个主体的目标认识更清楚,从而明确理财的方向;第二种,将理财目标与主体目标相分离。理财目标可以选取其直接目标,而将主体目标作为理财的假设来处理。这样,既可以避免混淆,又可以将主体目标与理财活动相结合,让理财活动体现主体目标。笔者倾向于第二种方案,即理财目标是资金的合理流动(平衡),各个主体的目标作为理财的假设;但由于大家的语言习惯问题,在以下讨论时,仍沿用第一种逻辑。

这样,家庭理财目标就与家庭目标相联系起来。社会发展到现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组织几乎消失殆尽,经济组织功能转嫁到企业上,家庭在目前程度上主要用于满足人类的繁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构建和谐家庭关系,促进后代的成长成了家庭最重要的目标。由于家庭本质上是与财产相关联的,因此,没有家庭理财也是不可想象的。如何促进家庭财务增长,使家庭关系在竞争社会中保持稳定也是家庭理财的目标。在家庭理财目标中,家庭的稳定和谐是第一位的,而财产的增值是第二位的。所以,家庭理财的目标具有双重性,可以将之称为主导目标与辅助目标。主导目标是家庭理财是否成功的最终判断标准,辅助目标仅仅在主导目标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作为行为实践的标准。

三、公司理财和家庭理财的区别与联系

公司理财与家庭理财由于主体不一致,主体目标不一致,导致两者在研究基础、研究重点、成功标准、理论基础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差异如表1所示。

(一)理财主体目标的差异

由于家庭和企业本质不同,其组织目标有所差异,表现在理财决策上的标准不同。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被赋予了盈利的使命。因此,企业的天然使命就是使企业价值最大,是逐利。在企业进行理财决策时,决策的标准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以获利的多少作为取舍的依据。而家庭作为社会的基础,其本质属性是种族的延续性,理财行为只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的,为了未来的生存而做的一种行为。所以,家庭理财的决策标准应该是是否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健康、长远发展,而不是财富的多少。当然,为了家庭的稳定健康长远发展,在某一阶段,可能表现为财富的最大,但是,如果有损于家庭健康长远、稳定、发展,应用其他目标替换财富最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家庭。在家庭的发展中,其物质层面是低层次的。太强调物质,会使家庭发展缺乏层次性,社会将变得庸俗化。

(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在企业研究理财时,是为了挣钱而花钱;而家庭则不同,是为了花钱而挣钱。因为生命的延续本身需要消耗,为了能使得家庭这个组织延续而挣钱。所以,对于企业理财而言,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赚取收益,而对家庭理财而言,重点则是花钱的方向和效果。

(三)成功标准不同

企业的投资因为侧重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所以,衡量其效益的标准通常是物质的多少,具体表现为用货币来来衡量收益的多少。而家庭的投资,因为重点是人的投资,所以,通常用与人有关的标准来衡量,货币也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只有当货币能凸现或衡量人的幸福水平时才用货币来衡量。更多的人们习惯于用与未来人发展有关的指标来衡量。比如,中国家庭中孩子的成绩、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全家的幸福感等。

(四)投资重点的差异

为了达到资金的合理流动,家庭和企业都涉及资金融通和消耗以及是否增值的问题。企业的财富增值主要通过对内的物质资本投资以及对外的证券投资等实现,主要体现在物质资本的投放与收益上。虽然也对人力资产进行投资,但由于人的家庭归属性,人力资产的产权天然归个人,因此,对人力的投资不是投资重点。而家庭投资由于家庭作为社会的主体,其最主要的功能是延续性,对于人的投资是重中之重。在人的投资有剩余时,才进行物质资本的投资。所以,企业与家庭的投资重点不同,而这种差异将导致衡量标准的不同。

(五)理论基础有差异

企业理财的理论基础包括:数学、会计学、系统论、信息科学等;而家庭理财除了公司理财的理论基础外,还要考虑社会学与心理学知识。

不管是家庭理财还是公司理财,在研究内容上,都存在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以及规划判断的问题,都会涉及到资金融通、资金的投放、收益的分配。但在具体内容上,家庭理财要比公司理财单一,但考虑的因素却很复杂。比如,资金的获得,公司理财着重考虑的是风险和收益,而家庭理财在考虑时除了风险与收益外,更多的是可行性。再比如,资金投放,企业主要投入运营中,而家庭的资金最主要在于消耗,集聚下来的剩余资金的投放比公司的范围要狭窄等。由于家庭理财与企业理财的各种差异,只有认识到其中的差异,建立家庭理财学,才能构建科学的家庭理财理论体系。

四、家庭理财学的理论体系构建

汪平教授认为,以财务评估概念为逻辑基石对理财学的理论结构构建应该包括理财目标、理财学的概念研究和理财学的决策②(战略)研究几个部分的内容。

华金秋在2002年的博士论文就是对中国居民的理财研究。其所建立的居民理财学(私人理财学)仅仅是理财学的一个分支,因为没有考虑突出家庭主体与企业理财主体的差别,所以,其所提出的理财目标、原则以及学科特征上都没有体现家庭理财的特色。从其论文结构来看,其构造的学科理论体系包括:研究历史与现状的回顾与评价、理财需求、目标与特点以及理财行为与过程等,并运用企业相关理论对于居民理财行为进行分析,从交易费用、信息技术角度谈对居民理财的影响。另外,其对银行私人理财业务以及居民理财效应和经济制度创新以及居民理财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笔者认为,家庭理财体系作为理财学的一个分支,其理论体系构成与理财学相似,包括起点、前提与导向,基础理论(家庭理财内容、原则、方法),应用理论(筹资或者收入、投资或者支出等),延伸理论四大部分。这四部分关系如图3所示。

研究起点给出了家庭理财学设立的理论起点,并在此理论的指引下给出了家庭理财的目标、假设、本质与环境的作用。家庭理财的理论基础给出了家庭理财的内容、原则和方法,为如何进行家庭理财、怎样理财以及理财中如何决策提供了思路。应用理论则结合家庭资金流向图(图4),从维持性家庭理财与发展性家庭理财的角度对家庭理财活动如何进行进行介绍。其中维持性家庭理财是指不牵涉人类繁衍情况下的人力资源的投资、维持性消费以及对外的产业、金融证券市场的投资;发展性理财则专指在繁衍后代情况下的理财活动,因为其决策标准与一般理财不同,所以,需要单独研究。延伸理论则主要讨论理财效率衡量问题以及当理财假设不满足情况下的理财活动。

家庭的财产资源集中度远低于国家和企业,理财的经济效果远没有财政和公司理财明显。但由于家庭理财严重影响到社会人力资源的提供,因此进行家庭理财将显得更为重要。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拥有的财富逐渐增多,如何进行家庭理财也成为了很多人面临的迫切问题,网络上大量涌现的个人理财网站实际上证明了家庭理财的市场需求和迫切度。而目前关于个人理财涉及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理财原则和理财方式上,并没有对家庭理财有个系统的概括,所以将家庭理财系统化就显得更为迫切。只有家庭理财系统化,建立家庭理财学科,才能让大家认识到家庭理财与公司理财的区别和联系,才能从家庭实际出发,用好理财工具,促进家庭幸福。

【参考文献】

[1] 侯继勇。唐骏“上钩” [EB/OL]. ,2009-01-07.

[2] 周俏春。理财专家:个人投资房地产应该量力而行[EB/OL]. jjckb.省略/cjxw/

2007-04/04/content_44027.htm, 2007-7-4.

[3] 陈弋弋。韩国歌手李瑞贤1日自杀 韩星又陨落一颗[EB/OL].省略/content/

2008-12/3/73134.aspx ,2008-12-03.

[4] 汪平。论理财学理论结构:财务评估观点[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3):51-56.

投资理财的论文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个人理财;定量定性分析法;理财现状

法国亚兰在《幸福语录》中曾提到:“会赚钱的人,即使身无分文,也还有自身这个财产”。大学时段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而理财在于学会使用钱财,使个人与家庭的财务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品位。个人理财,是人生规划里重要的一课,是事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问,我们大学生要从现在做起,学以致用,为以后的人生之路做好准备。我们正是要学会掌握和把握自身的财产。

一、大学生个人理财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当今的大学生逐渐的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在收入、支出还是消费上来看,大学生的这些经济行为都影响着社会的投资结构,并且对他们的未来生活有直接的影响。在经济发展前进的现在,我们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理应对他们消费观念进行塑造和培养。21世纪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将会有长足的发展,大学生作为市场经济的直接参与人,必须要具备长远的目光,能够使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发展而不被社会淘汰。本课题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个人理财是很有必要的。

二、大学生个人理财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投资理财抽样调查。我们采取的是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向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等不同条件的大学生们发放问卷,来收集不同的数据。调查共填写问卷1125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为1075份。我们在1075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发现不同收入来源以及这些不同来源收入的大小对大学生的投资理财有一定的影响。在1075份有效问卷调查中,大学生的收入来源分别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父母(46.08%);2)兼职(31.62%);3)勤工俭学(12.27%);4)做投资项目(8.72%);5)其他(1.32%)结合数据与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的收入来源途径/渠道不广,除了我们最常见的来自父母;勤工俭学;以及兼职以外,通过自己做投资项目(8.71%)和其他(1.32%)这一渠道的占比非常少,除了以上5种类型外没有其他途径。经分析,造成这一原因主要有三点:1)学生本人缺乏探索与尝试新渠道的勇气;2)学校未发挥好作用,未为更多的学生创造机会;3)国家下放给大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的财力不大或下放人数太少;

(二)大学生投资理财的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因素分析法,将样本进行细分,按照不同收入来源的金额大小对大学生月均投资额的影响。这里我们主要分析父母、兼职和勤工俭学的收入大小对月均投资额的影响。我们将收入分成了六个段0-400;400-800;800-1200;1200-1600;1600-2000;2000-2400;对应的月收入在不同金额段的月均投资额不同,具体如下。综合所有数据,制作成直方图(见图1):根据数据来看,不论是收入来源于父母、兼职还是勤工俭学,都符合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即可支配金额的增加,每月大学生用于投资的金额也随之增加。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收入来源增长最快的点是在1200(元);即800-1200与1200-1600的过渡;在2000(元)时慢慢达到饱和,即1600-2000与2000-2400的过渡。可以推理,不同收入来源的金额在超过2400元后会进入一个增长更快的点,同时会产生一个新的饱和点。可见,随着大学生每月收入的增加,用于投资的月平均金额也随之增加,最终会达到一个饱和,且有下降趋势。造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由大学生的支出造成的。

(三)大学生支出与投资关系的回归分析。由于不同大学生支配自己收入的方式不同,使得每个人可支配的资金用于投资的数量不同,因此构成不同的投资偏好。

三、理财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通过对收入、支出的分析,结合调查问卷数据与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来找出理财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措施。具体如下:

(一)大学生投资理财不足的原因分析

1、理财意识不高。通过收入来源的数据分析(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得到,大学生通过做投资项目而取得收入这一占比仅为8.71%,这说明大学生的理财意识不强,对理财工具的运用程度过低。除此之外,从表1-1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出,大学生的收入来源途径窄,这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可支配资金,从而影响其投资程度。

2、盲目支出,无计划。1)通过对支出与投资之间的回归分析,不难得出造成投资额减少的直接原因是支出额,也就是说,支出的越多,使得剩余可支配资金减少,因而影响投资额的减少。下面我们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来来进一步阐述是怎样的支出结构影响着投资额的变化,第二点如下:2)有效调查问卷数据中统计出大学生支出的具体流向(即其消费结构)以及每月除去日常消费剩余的可支配资金。得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如下:在淘宝等购物上的支出约占剩余可支配资金的54%;娱乐和旅游约占剩余可支配资金的32%;化妆品约占剩余可支配资金的10%,则剩余可支配资金放在投资理财约占比4%。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大学生的消费结构表现为不均衡体制,即没有计划的盲目支出。除了日常消费后的大量剩余可支配资金花费在购物与娱乐上,相比而言,话费在投资理财方面的支出甚少。为了更加强有力的说明大学生无计划的支出,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有大学生是否有记账习惯这一调查,以此数据来分析:其中,有记账习惯的大学生占比18.71%;没有记账习惯的占比42.67%;有过,但后来放弃了的占比38.62%;且有记账习惯的学生中有96.67%是由投资理财习惯的,而有过但后来放弃的与没有记账习惯的学生具有投资理财习惯的总占比不达4%。可以发现,在1075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记账习惯的大学生占比不到1/4,但有投资理财行为的学生基本上都出自于有记账习惯的学生当中。结合剩余可支配资金的流向比例与记账习惯的分析结果,可以总结出大学生的盲目支出、没有计划性的支出对他们的投资理财有很大影响。

(二)对促进大学生理财投资的措施:

1、学生发挥作用。(1)培养记账习惯,理性消费。上面我们数据分析知,有记账习惯的大学生中占比96.67%的学生有投资理财的习惯,我们大学生应培养这一习惯,让我们的花销有方向的流出,理性消费。(2)有计划的支出懂得节制。仅仅懂得记账是不够的,有节制是必要的;每天记账但是毫无节制支出,更谈不上理财了。(3)量入为出。在有节制之前,我们要先“量”好自己的收入,“为”好自己的支出,避免成为“负翁”。(4)活用理财工具创造收入,使“钱生钱再生钱”。

2、学校发挥作用。给学生开设一些投资理财的课程、发放专业理财册子、举办投资理财讲座。使得更多的大学生了解投资理财知识;对积极参与者实施鼓励政策。比如对积极参与的学生颁发一些校级证书。为了检测效果,可以举办一些关于投资理财的比赛;建立网上理财知识讨论区。这不仅可以随时解决大学生对投资理财的疑惑,而且还能促进同等水平之间的学生与不同等水平之间的学生相互交流,扩大大学生的交友范围,制造一个以大学生校园理财为中心的群体。派专业人士在校园设点以供咨询,完善网上理财知识讨论区的弊端。网上知识讨论区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没有专业人士当面解说与辅导;在校园特设专业人士咨询点可以解除这一短处;增加对奖学金的金额来增加大学生的收入,以此来促进其投资理财。

3、国家发挥作用(加强)。在教育政策方面,可制定关于面向大学生投资理财知识普及程度的方针,监督学校有效实施。在金融机构方面,鼓励其重视大学生这一理财的潜在市场,更多的走进校园为在校学生讲解和宣传,为大学生分析理财意义和参与个人理财的好处。同时引导大学生学习理财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对个人理财的重视程度,更加主动的参与到个人理财之中。如提供有关理财的工作(适合不同年级)。

作者:杨茜云 李其连 杨远航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余学斌,胡小云,颜海勇,陆梅《当代大学生理财教育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2)

[2]汪康懋,金融与会计学学位论文《汪氏范本》,三联书店上海分店,2005-1

[3]才智,《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必要性》[J].教育战线,2009

[4]徐小琴,《大学生理财意识及其能力的培养简析》.现代经济信息,2009

个人投资与理财论文 篇12

摘要:在当今“负利率”的时代背景下,投资者已经不再将储蓄生息视为积累财富的唯一方式,理财险逐渐代替银行储蓄成为保险投资的不二选择,发展态势渐趋繁荣的理财险是否能够真正为投保人带来可靠的收益,本文将通过对理财险大类目下各个不同类别险种的对比,以及对理财产品较高预期收益率背后暗藏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解读,指出其利弊共存的两面性,揭示理财险对个人投资的实际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大众做出理智的投保选择和投资行为。

关键词:保障; 投资; 最低保障利率; 资金门槛; 投保期限; 退保损失;

近几年来,在央行不断实行降息将准的“双降”背景下,我国开始步入负利率时代,将闲置资金存放于银行已经不再是最保险稳健的投资选择。再加之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异军突起,大众的消费观念也渐趋开放,传统的保险意识不断更新,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环境下,“理财险”作为一种讲究策略、便捷高效的投资方式自进入投资市场以来便深受大众欢迎。数据显示,20xx年前10个月,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万能险)和投连险独立账户(投连险)新增缴费合计6564亿元,同比增长90。86%,占整体保费的比例上升了10%至32。2%。其中,万能险新增缴费6024亿元,同比增长84。6%;投连险新增540亿元,同比增长206%。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理财险对个人投资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实际影响,还需要用事实和数据来说话。

20xx年以来,保险行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增长急速放缓,处于调整和转型阶段。在此之前,寿险公司可凭借以利润换规模的运营模式,依靠大量的银保业务来扩大规模。然而,在20xx年11月银监会发出了禁止保险公司人员在银行驻点销售的通知,使得寿险业在20xx年出现负增长,之后的20xx年和20xx年的增长也渐趋低迷,直到20xx年才出现了扭转的趋势。

其实,这无非是银行保证其业务规模的一种排他行为,自银监会发出禁止保险公司银保业务的通知以来,银行的各种理财产品开始大规模发展,这就直接导致寿险保费被分流,规模迅速缩减,寿险的发展陷入低谷。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为了保持较高的竞争水平,保险公司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不得不拿出“高收益”的利器来吸引大众眼球,并且越发热衷于高收益,逐渐偏离了保险保障的本质。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缘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由于整个行业发展理念的偏差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不良考核机制所导致的。这种偏离本质的发展理念无疑为企业的长期经营埋下“祸根”,长远看来,也必将对客户的利益造成损失。事实上,近几年来我国保险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并不高,三次峰值分别出现在20xx、20xx和20xx年股票市场走势利好的局面下,具有较大的投机性,难以支撑负债成本高的理财型保险产品。

其次再从理财险的分类和特征入手进行分析,理财险,简单说来,就是一种附加了投资功能的新型人寿险种,具体分为投连险、分红险、万能险和家财险,除了投连险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透明度高、个人投资水平起决定性作用的特征以外,其他三类险种风险相对较小,且由保险公司和客户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以基本保障为首要目标,下设最低保障利率,总体看来,是一种较为稳健的投资方式。

然而,理财险是否真正能够在为客户提供资金保障的同时带来可观收益还需要根据险种的运作模式、资金动向、收益来源等特征结合具体的经济环境和个人选择进行深入分析。中小型保险公司保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万能险的销售。客户一般青睐于万能险所提供的2%~5%的最低保证年化结算率,然而,普遍被大众所忽略的一点是,大部分保险公司在宣传时使用的是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不同于最低保障利率,是否能达到预期水平,并非保险公司所能决定的。尽管某证券研报显示,近年来的万能险产品中,年结算利率分布在4%~6%之间的产品占比最大。但是,这种收益水平是否能持续下去还要看企业长期的投资能力。因此,所谓的万能险也并非一种无风险的投资。

有业内人士称,当经济形势不利、资金周转困难或是企业需要大额资金进行高速扩张时,为了保证资金的持续流入以及对客户的信誉度,即使达不到预期的投资收益率,企业也会动用自有资金去弥补投资人,这无疑是一种“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应急方法,长远来看,不但会造成企业内耗严重,而且会使投保人的收益失去保障。因此,作为一名理智的投保人,在选择投保公司时一定要谨慎,这和在变幻莫测的股市上选择合适上市公司的股票有类似之处,一定要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运营状况、资产负债规模以及盈利水平进行详细了解,切勿被短期的高收益蒙蔽了双眼,要着眼于企业长期投资水平,做出理智的投保选择。

另外,理财险还凭借其较低的资金门槛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一般银行的理财门槛较高,以5万元为下限,相比较而言,保险公司的低门槛更具有吸引力,大型保险公司5000元起投,而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则千元即可起投,除此之外,一些保险公司为了扩大业务量,打开线下互联网销售市场,甚至推出了一元起购的理财险种。然而,低门槛的表面福利背后却隐藏着潜在的风险,因为购买理财险需要交付一定的初始费用,而且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投保期限意味着一旦退保,便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以万能险为例,业内一般按千分之八收取初始费用。在投资之前,险企已经扣除了部分资金当作初始费用和其他成本,因此万能险的整体收益在前几年不会很高。将保费交到险企后分别进入风险保障账户和投资账户,投资账户里的资金由险企代为投资,收益上不封顶,下设最低收益。然而,投保期限却长达二十年之久,1年内退保的话,需要5%的费用,两年内退保则收取费用4%,3年内退保收取3%费用,这意味着你退保获得的收益还不一定能覆盖支出的费用。值得宽慰的是,万能险之所以万能就在于它具有交费灵活、保额可调整、保单价值领取方便的优势,即投保人可以根据个人收入的变化选择缓交或停交保费,也可过三五年或更长时间以后继续补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直接退保造成惨重损失的不利影响。

众所周知,保险公司的业务量和业务员的销售水平、经营业绩直接挂钩,而业务员的奖金提成又同其手中的订单量直接挂钩,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业务员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客户,抢单子。网上甚至有业内人士爆料保险营销员最高可月入百万,虽然不排除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保险行业暴利的一面。而且很多保险订单都是客户先付定金然后双方再签订合同,很多业务员都是昧着良心做保险,没有完全告知投保人所有的保险条款。但是保险意识这东西一时间也确实很难让投保人接受,所以保险销售才会这么难做,也就有随之而来的高薪。笔者的父亲就亲身经历了类似的事情,在一个身为保险销售员的亲友的推荐下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一份理财险,合同签订前,业务员说得天花乱坠,好像不买这份保险就是人生的一大损失,笔者的父亲始终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然而,公司经理为了快速拿下这笔订单,竟然提议让该亲友先为父亲垫付四千元的定金,这样一来,就成了“到手的鸭子”飞也飞不掉了,父亲就这样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稀里糊涂被迫购买了这份理财险。当父亲仔细研究觉得并不合适的时候,已经过了合同中所谓的犹豫期,退保的损失惨重。一来不想承担损失,二来顾及到朋友之间的情分,父亲只好作罢。

总而言之,理财险不仅是消费者长期关注的热点,也是监管机构的重点监管对象,最终还需回归“保障”的本质。购买理财险是否能为投保人带来实际收益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投连险的高风险高收益的双重性使得投保人的资金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适合追求高收益的风险型投资者;万能险风险小,且保费可根据收入状况随时调整,适合保守型的工薪阶层投资者;分红险以保险保障为目的,兼顾投资功能,投资部分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也属于较为稳健的投资。投资型家财险风险最小,属于典型的储蓄替代品,以略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吸纳巨额现金流,固定收益的做法也比较受保守型客户的欢迎。保险产品琳琅满目,需要大众擦亮双眼,根据险种的保费和基本保险金额估计最低收益率,并和银行利率作比较,从而才能确切得知在较长的投保期限内购买一份理财险是否有较高的性价比,要根据个人经济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看似受益匪浅的万能险,某理财经理分析,并不适合小额且流动性不足的客户购买。除此之外,要谨防保险业务员带有强烈夸张成分的推销说辞,有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和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不被一时的利益冲昏头脑,做一名理智的投保人,才能真正从保险中受益。

参考文献

[1]郑伟。中国保险业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