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优秀13篇】正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优秀13篇】》

时间: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生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以下是细心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的13篇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1

1.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对经济发展

工商管理部门并不是一个能够直接盈利的企业,而是一个政府的职能部门,它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对市场上的企业的监督管理,从而规范市场的经济次序,为社会和市场创造更好的环境,使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并且吸引更多的合作和投资机会。

工商管理不只是简单的监督和监管,还包括对市场和企业的公共服务的功能。

在这方面,是新时期工商管理顺应市场和为了经济的发展而自身强化的新功能。

工商管理不仅坚持行政处罚和行政指导的一贯职责,还对中小型企业进行政策性的扶持,调解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之间的矛盾,促进我国的整体经济的平稳运行。

除此之外,工商管理还有和国家经济联系市场、企业、和消费者各个方面的经济个体的职责,与市场紧密结合制定各种合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法制法规,对市场进行合理调控的功能。

工商管理固有的本质职能和为了适应新时期发展而强化的一些职能都对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分析新时期工商管理对经济促进作用

2.1工商管理对我国经济的稳定作用

经济的稳定最重要的是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工商管理就是在这两者之中,协调好企业和执法部门之前的矛盾,通过自身执法和服务行为方法的改善,来促进社会关系的稳定和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甚至是社会和谐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环境。

在执法行为手段方面,工商管理一直是以经济的发展为目标的,对监督执法的行为也是以市场为主体来进行的,摒弃一切以执法为由的部门私自盈利的行为,在打击内部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力争最终呈现出高效、正当执法的目的。

对于与经济发展有关的,例如个体商业户、人民群众、消费者等市场经济发展的带动者,工商管理部门对其利益及权益进行合理的保护,使得人民对市场、对国民经济有信心,从而使经济的发展更加良性化,有活力。

2.2工商管理对流通体制改革方面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不断出现大型的商业性企业,他们往往是一个大的,超出地方束缚的企业。

这些企业往往会强强联合从而使得我国的经济原本的条状分布进行溶解,并且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这些企业自由地进行经济交流,并且自成一个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的发展。

而工商管理部门对于这种形式的经济主体,又不能够进行彻底的监督和审查,只能通过扶持和辅助性的干预,企业也会因此更加地独立,增加自身的效率和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流通性。

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2.3引导企业进行改革升级改革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进步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市场时引导企业进行自身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另一方面,工商管理部门的及时调控及时扶持时企业进行改革升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工商管理部门的法律条规是企业转型的一个依据和参照。

大多数的企业转型主要是为了增加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不是为了国家的整体经济的发展,这样就会照成很多的触犯法律法规的情况,不能使企业良性地发展下去。

为了促进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工商管理部门就必须要监督企业的改革升级。

很多中小企业转型艰难,工商管理部门在人员和经济上的扶持,引导他们往比较传统的产业发展使得他们能够顺利地转型,对于大中型企业,在对他们进行政策性的扶持之外还要使他们的转型方向顺应时代的发展,像服务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工商管理还会对企业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帮助他们寻找新的发展点、拓展面,使企业的利润来源多样化,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3.总结

总得来说,不论是工商管理产生的初衷还是工商管理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和完善的角度,都体现出工商管理是为着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的。

经济也不是自身就能够良好发展的,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工商管理的支持和监督。

国家和个体的经济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而工商管理正是使这些不足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进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工商管理不断创新的管理形式更是使经济的发展变得有所依靠也有所制约。

因此,新时期下工商管理对社会发展和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致谢 篇2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老师,没有她对我进行了不厌其烦的指导和帮助,无私的为我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就没有我这篇论文的最终完成。在此,我向指导和帮助过我的老师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也要感谢本论文所引用的各位学者的专著,如果没有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启发和帮助,我将无法完成本篇论文的最终写作。至此,我也要感谢我的朋友和同学,他们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有用的素材,也在论文的排版和撰写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和指正!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致谢 篇3

经过漫长时间的集中撰写,这篇论文终于顺利完成。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xxx,在论文定题、撰写过程以及修改时都得到了她耐心帮助和专业讲解,我的导师xxx治学态度严谨、专业知识渊博,论文的每一个环节都认真点评、精心把关,使我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受益匪浅,在此,向xxx导师致以我崇高的敬意。感谢工商学院的老师和朋友,在我学习期间给我诸多照顾和关怀。

最后还要衷心感谢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本论文的诸位专家、教授。

我知道,自己的求学之路即将告一段落,但我想说的是这只是我新的人身征程的开始,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做什么(What)工作,我都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生命中每一个决定,不负这青春年华。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4

工商管理学是基于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对现代企业的管理的效率与决策模式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具有较强的全面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企业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几个方面,并包含对企业文化等各种软性建设的规划研究。而工商管理则是利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对相关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帮助企业作出及时、合理的决策或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由于现在的经济模式进入一种全新的层次中,单位也从过去的非常封闭的模式,不断的进入到相对开放的模式中,非常的关注自身的运作以及管控等活动,关注使用者的规定,同时还重视单位竞争水平的提升。在这种模式下,工商管理的地位就显示出来,开始受到很多单位的重视。

1.当前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不利现象

最近一段时间中,许多单位都开始重视工商管理活动。主要是其在单位运作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各个单位都纷纷的开展相关的理论分析,同时还注重对相关工作者的培训活动。不过,我们要承认的是,在当今时期,我们国家的很多单位的工商管控活动还面对许多的不利现象,不论是在管控以及规章确立等层次上,和世界上的别的国家相比较来看,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的。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意义反映在很多层次中,不单单是单位对本身的运作组织的管控,同时还反映在国家机构对行业的分析以及单位的监督上。尤其是进入全新的发展时代。国家的经济模式出现了较大的发展,单位的组织模式也不断的深化,在这种背景之下,和工商管理相关的思想和措施形式等得到了有效地发展,能力优秀,品质合理的工商管理就成为了单位确保发展的关键前提。不过,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单位在开展该项管控活动的时候,还面对许多的不利现象,进而使得单位的前进等受到非常不利的干扰。

1.1 没有有效地管控水平

和很多优秀的单位比对来看,我们国家的很多单位还是面临行业活动开展无序,和相关机构无法积极交流的问题,在管理模式方面面对的不利现象更是非常的多,比如制度呆板,模式不合理等。在向规模要效益、向成本要效益、向价格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的过程中,单位的运作等活动依旧面对非常多的不利现象。管控能力的不合理就使得竞争水平变低,进而导致单位的利润不能合理体现出来。

1.2 没有有效地拓展行业的水平

一些企业忽略了生产模式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生产部门只负责生产、市场部却不能及时准确地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使产品无法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而成为了企业的负担。

1.3 不能有效地开展定位活动

工商管理的理念引入以后,财务报表中效益的增长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更多的企业开始制定长远目标,或战略性的发展规划。一些企业也从单纯的经济效益的追求转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企业都还不能充分协调好遵守相关法规、合理利用资源、参加社会福利、杜绝盲目扩张等环节的关系,对自身的定位不够明确。

1.4 无法体现出管控意义

在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的情况下,工商管理对企业经营的贡献有限,其管理价值未能充分发挥。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其管理作用主要表现在管理活动对企业长远的发展、员工绩效或企业效益,以及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等方面的影响力度或作用大小。然而,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其职能依然没有超越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仍停留在档案管理、工资和劳保福利等事务性的管理工作上,是典型的以“事”为中心的静态人事管理,没有承担起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一个内部管理部门对业务部门提供服务和支持,缺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洞察力,无法与企业结合起来。这种滞后于实践的管理模式也注定了人力资源部门无法成为企业的核心,为企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1.5 别的事项

目前企业还面临着诸如产品的系列化、资本运作的国际化、技术的更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服务水平等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地域性市场的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资金和产品突破了国家与城市的界限,而在各地区之间迅速流动,在这一背景下,是否能够在上述方面与国际水平接轨,使企业经营模式与环境变化相适应,也已经成为了企业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此外,一些企业正向着学习型企业转变,致力于通过强化企业能力和提高员工价值来实现企业的升级。而在此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更加灵活巧妙的运用资本,最大程度的提高用户客户的满意度,也是企业必须解决好的重点问题。

2.未来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的激烈的市场模式中,加之政府的有效扶助,站在大层次上来看,单位不断的朝着积极健康的层次进步,单位的管控工作者要认真地分析并且有效地处理这些不利现象,要切实的体现出决策能力,不论是规章建设亦或是别的一些层次中,都要有效地提升单位的管控水平。

2.1 合理的发展单位的规章体制

在当今时期,单位要想获取发展,首先就要做好体制建设活动,该项管理活动把单位的规章等当成是责任以及权力等的聚集,而且当成是奖惩的参考信息,确保成为单位自身调控的关键工具。首先,规章能够对工作者的活动进行制约,同时,合理的激励措施又可以在确保工作者权益的前提下,发挥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落实规章模式的时候,要切实的站在工作者的层次上分析,而且要体现出公平思想,确保开展的活动能够让人认可。比如,但工作者是站在单位的层次上开展活动的时候,如果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开展工作的话,如果还对他们进行不当的惩处的话,就会影响到他们对单位的积极性,所以要开展人性的活动,确保活动体现出积极性色彩,进而使得工作者对单位产生一种家的归属感,更加积极地开展建设活动。

2.2 积极地培养优秀的管理工作者

单位的总体能力和后续的发展活动,在很大层次上都是依靠优秀的工作者来实现的,所以,要形成合理的人才管控模式,而且要确保规划活动符合机构的实际规定。当今的管控工作者要形成优秀的管控水平,革新水平等综合化的素养,而且要经由财务等层次的重点培养,确保他们变成综合化的工作者。

培养人才的时候,还要关注其综合发展,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和当今的时代背景相协调。除此,工作者还要有积极的革新思想以及应变水平,进而可以通过对其知识内容的发展,有效地提升单位的管控能力,而且可以在追求最优利润的时候,合理的应对单位发展中面对的各项不利现象。

3.结束语

在当今时期,国家很多单位都面对一种转变阶段,它们在管控能力以及制度革新和员工培训等等的一些层次中,和许多优秀的单位之间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的,需要依靠单位管控工作者形成有效地管控思想,结合先进措施,认真地落实好管控工作。在做好各项建设工作的前提下,认真的积累工作,确保单位可以在当今的市场模式下处于有利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朱静。关于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2] 张伟奇。工商管理类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6)。

[3] 安凤兰。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J]。改革与开放,2012,(14)。

[4] 陈可。财务管理革命:财务共享模式研究及应用[D]。厦门大学,2008.

[5] 王冬梅。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现实运行分析与发展方向探讨[D]。山东大学,2009.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篇5

摘 要

目前,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大部分产品已处于买方市场,人们购买商品时越来越挑剔;购买商品的标准逐步从“价廉”向“物美”转变。在这种宏观环境中,企业要想长久生存,必须把握好产品质量关。正如“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所以说,只有做好商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检验合格。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动态质量,始终不断地寻求改进,但是它没有规范化、没有统一的标准,是对生产过程的全面跟踪管理。因此,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能否成功,关键是要深刻领悟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实施PDCA循环、全员质量管理等具体措施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获得更大利润。本文依据汽车配件制造商实际, 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原则,阐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以及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因,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区别与联系,启示

一、前言

世界着名质量管理专家哈灵顿博士道出的盈利的五个诀窍均为 “质量、质量、质量、质量、质量”,朱兰博士也曾说过“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可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以优质为前提的,如果没有可靠的质量,即便营销手段再高,也难以赢得用户。质量的涵义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产品服务质量,而且包括工作质量,用工作质量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我们要形成一种这样的意识,好的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质量管理的实施要求全员参与,并且要以数据为客观依据,要视顾客为上帝,以顾客需求为核心;质量是现代企业的生命,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同时,我这里所说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广义上的说法,它包括精益生产,企业生产现场管理,4M1E等等。总之,只要是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先进生产方式和其他一些措施都在这个范围之内(这里主要以生产制造型企业为例)。这也是我在这里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只有用广阔的眼光来看待全面质量管理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本是摸清TQC的实质,才能为我们的生产制造型企业服务。

近期的3·15行动,媒体揭露了很多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这些违法违规行为不仅危害了消费者的权利,也给现代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考与启示:怎样才能更好的控制产品质量,同时提高企业利润。为此本文对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进行了论述,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等方面提出了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论文首先阐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原则等方面的问题;其次,以现代企业为例,论述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执行现状,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纠正这些问题;最后,论述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带给现代企业的启示。提出要以顾客为中心,提高企业的服务能力,不做违法违规的事情,以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大的后盾;要注意系统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管理质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20世纪40年代以前,质量检验阶段

(1)泰勒,主张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执行当中要有检查和监督。

(2)工业企业普遍设置的专职了检验机构

(3)1924年美国贝尔研究所的休哈特针对质量检验方法缺乏预防性,运用数理统计原理提出了经济制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6σ”法

(4)1929年道奇和罗米克发表了《挑选型抽样检查法》论文

2.20世纪40年代-50年代,质量控制阶段

(1)资产阶级“行为科学”理论形成

(2)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

3.20世纪60年代-今,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和内涵

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公司质量经理菲根堡姆,他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经济的水平下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组织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 着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指出:过去的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而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是全民的事业,与人有关、人人有责。必须全民参与质量活动,全社会监督质量活动。必须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出革命性变革,以追求世界级质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达到世界级质量的领导地位所要做的一切事情。 日本着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经营的一种思想革命,新的经营哲学。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有两个内涵:其一是永无止境的推进质量改进,即持续不断地改进质量;其二是追求用户满意的目标,要不断地满足或超出用户的期望。全面质量管理强化“源头质量”观念,就是要让组织的每一位成员都忠于职守:一方面把工作做好,另一方面如果出现偏差能够及时发现并主动纠正。事实上组织的每个成员自己工作的质量检查员。当所完成的工作成果传递到下一个环节,或者作为整个过程的最后一步传递到最终用户时,必须保证其达到质量标准。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全一多样”。

三全:全员、全面、全过程

1.全员: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质量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某个环节、某个部门的人的事情,而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参加,并对职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业务的培训,实行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只有建立在扎实的群众基础上的全面质量管理才能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2.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强调将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消费在它形成的过程之中,为此,必须贯彻防检结合,预防为主的思想 ,从事后检验把关转到事先控制上来。另外,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求从过去那种仅仅控制生产工序扩大到控制产品全生命周期,即从市场调查开始直到用户服务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周而复始、不断上升的过程,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3.全面: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概念是全面的,即不仅仅是狭义的产品质量,还应该包括产品制造的服务过程的“工作质量”,设计质量,制造质量,服务质量,即质量管理不仅要管理物,还要管理人与工作的过程,要不断提高人员素质(质量意识与质量控制技能)提高工作质量。

4.一多样:方法多样

(四)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个目的”三个方面:

1.目标上: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2.方式上: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3.手段上: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技术

(五)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PDCA循环(质量控制)

一般认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因此它也被成为戴明环。它的基本思想是把质量管理看作是一个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过程,每次循环活动按照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结果、采取相应行动四个过程进行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每经过一次循环质量获得一次提高,这样质量就会朝着“零缺陷”方向向上滚动。其四个阶段分别为:

(一)计划阶段(P) 计划阶段的任务是制定质量目标,根据目标制定质量计划。计划内容包括:质量目标计划、质量实施计划。计划阶段有四个步骤: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找出问题的原因或影响因素;

3、找出问题的主要因素;

4、制定措施计划。

(二)计划实施阶段(D) 计划实施阶段是质量管理的关键,要保证计划能被很好地贯彻执行,必须做五个到位:人员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监督到位、激励到位。

(三)检查阶段(C) 把执行的结果与计划的结果对比,评价结果,找出问题。

(四)总结或处理阶段(A)根据检查阶段的结果,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使之标准化。对没有解决的问题找出原因,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另外在计划阶段的措施计划包括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计划(why)、要达到什么目标(what)、何时执行该计划(when)、由谁来执行(who)、在哪里实施计划(where)、怎么样实施计划(how)

同时,循环具体实施的八个步骤如下: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2)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3)找出主要原因

(4)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计划

(5)实施计划

(6)检查实际执行结果

(7)总结检查结果

(8)处理遗留问题

PDCA循环四个阶段相互衔接,顺序执行。每执行一次循环,总结一次,提出新的质量目标,不断达到新的高度。另外,质量循环是一个大环套小环,不断促进的过程。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的PDCA循环过程,而每一个部门或小组也有一个小的PDCA循环。企业的质量管理带动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大环带动小环、大环指导小环、良性循环过程。当然我们还可以把PDCA循环看作是首先寻找问题的循环,那么以此类推根据出发点位置的不同,我们还可以将PDCA循环进行演变,即CAPD循环(改善型)、SDCA循环(维持型)

(六)全面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

QC七大手法指的是:检查表 、层别法、柏拉图 、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 、管制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进步,新的QC手法不断出现,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关联图法:把若干存在问题及其因素间的因果关系用箭头连接起来,用以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的方法。

2.KJ法:对未来的问题、未知的问题、无经验领域的问题的有关事实、意见、构思等语言资料收集起来,按相互接近的要求进行统一,从复杂的现象中整理出思路,以便抓住实质,找出解决问题途径的一种方法

3.系统图法:把为了达到目的、目标所必须的手段、方法系统的展开,并绘制成系统图,以便纵观全局、明确重点、寻求实现目的、目标的最佳措施和手段的方法。

和属于因素群R的因素R1,R2,… Ri, …,Rn分别排列成航和列,在其交点上表示L和R各因素关系的图。

5.矩阵数据分析法:如果将矩阵图中各因素间关系不用符号表示,而用数据表示,并对这些数据进行解析运算,得出所需结果,则为矩阵数据分析法。

6.过程决策程序图法(PDPC法)

7.网络图法:把代表各个工序的各条箭头按照工序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的联系,按照先后顺序和流程方向,从左到右进行逻辑排列,并画成图。这种方法是企业中用得比较多的方法。

(七)全面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

1.以顾客为中心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一个原则是以顾客为中心。在当今经济活动中任何一个组织都要依存于他们的顾客。组织或企业由于满足或超过了自己顾客的需求,从而获得了继续生存下去的动力和源泉。全面质量管理以顾客为中心,不断通过PDCA循环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在现代管理理论中,顾客的地位被突出强调出来,以顾客为中心的理论在现代企业中是企业者必须要了解的理论。企业要生存下去,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生产效率,更要了解顾客的需求与需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现今红遍全国的北京海底捞火锅店,给顾客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他独特的火锅味道,不是他有比其他火锅店更丰富的火锅涮菜,而是他优质的服务。为什么全国这么多火锅店中海底捞火锅可以在哪里都开得红红火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优质的服务吸引着大家再次光临海底捞。一进用餐大厅服务员会热情的引领您走向自己的用餐地点,即使在等候用餐时,海底捞也会贴心的准备好水果以及干果小吃等,让顾客的等候不再那么枯燥;舒适的用餐环境顾客感到舒服,放松;在用餐过程中每半小时就会有专人为顾客送上干净的热毛巾擦手;服务生会在用餐前为顾客提供小围裙,以免油渍弄到衣服上;服务生会主动为长发女士准备发卡、皮筋以方便女士用餐等等小细节都是以顾客为中心,服务顾客让顾客感到舒适,用餐舒心,才会下次还选择海底捞火锅店用餐。国外的企业在顾客服务方面做的更加到位,他们甚至为使顾客坐的更舒适而花重金研究人体坐姿方面的内容,只是想让顾客能更舒适的坐在他们的店内。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很多方面都是以顾客为出发点来管理企业,所以在全面质量管理中以顾客为中心也是放在首要位置的。

2.领导的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二大原则是领导的作用。一个企业从经理层到员工层,都必须参与到质量管理的活动中来,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决策层对质量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企业的领导层是决定企业是否能够正确的发展的重要因素,每个知名的企业都离不开优秀的领导者。而领导者是否能够重视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能否在企业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如全球知名电子科技产品公司苹果,目前其电脑全球市场占有率为7.96%,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电脑、掌上电脑、手机等的产品之一。他以独特的企业文化吸引着全球无数青少年的眼球,不仅是他的产品,更是他的企业内涵吸引着全球人的目光。苹果的企业文化离不开他的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乔布斯以他个人独特的处事方式领导者苹果的成长,为苹果营造了独特的企业氛围,当其他总裁领导苹果试图改变这种文化的时候,苹果走向了低谷,在大家的强烈呼声下斯蒂夫·乔布斯重回苹果,带回了苹果以往的活力与特色,苹果的忠实用户用他们的购买证实了对斯蒂夫·乔布斯的拥护,对苹果的拥护。这种领导的作用在苹果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

3.全员参与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三大原则是全员参与。在70年代日本的QC小组达到了70万个,而目前为止我国已注册的QC小组已经超过1500万个,这些QC小组的活动每年给我国带来的收益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因此,全员参与是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核心。

4.过程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四大原则是过程与方法,即必须将全面质量管理所涉及的相关资源和活动都最为一个过程来管理。

5.系统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五大原则是系统管理。当我们进行一项质量改进活动的时候,首先需要制定、识别和确定目标,理解并统一管理一个有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由于产品生产并不仅仅是生产部门的事情,因而需要我们组织所有的部门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顾客的需求。

现代管理企业往往有很多种企业管理模式,但是都需要有系统管理的思想,每个部门虽然有各自的工作方向以及内容,但是整体才能构企业这就需要有系统管理的思想。如刚刚曝光的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不仅仅涉及到双汇的生产部门,还需要营销部门、售后服务部门、行政部门等相互协助才能度过难关,光靠生产部门提高生产安全性,严把生产关口是不能够顺利度过危机的。系统管理要求企业各部们都参与的相关活动中来,才能最大程度的发展企业,满足顾客需求。

6.持续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六大原则是持续改进,实际上,做对一件事情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千上万次都最对,那才是不简单的。因此,持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全球最大的快餐企业麦当劳之所以能立足全球而不败,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其的持续改进。不仅仅局限于自己已有的食品种类、服务内容、管理内容,麦当劳在不断的改进自己,菜单的品种在不断的增多,从刚开始的简单的汉堡加薯条,到今天的咖啡、冰激凌、甜品、炸鸡等等,不仅如此麦当劳还根据当地的特色增加了很多特色食品,食品的持续改进使麦当劳拥有了更多的顾客;在管理方面麦当劳持续改进,吸取先进的管理方法,使自己的管理更加高效、简洁,让大家在短时间内享受到自己的食物。这些都离不开麦当劳的与时俱进的管理思想。

7.以事实为基础

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乎逻辑和直观的分析的基础上的,因此最为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也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背离了事实那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的企业都要以自己公司的事实为出发点,来制定发展规划,如小肥羊在当时起步是仅仅是市区级的连锁餐饮企业,而随着发展,他已经不仅是内蒙古的餐饮连锁企业更是全国的领头企业,所以,以企业的事实为基础,小肥羊制定了更为大胆的发展规划--融资上市。经过融资上市,小肥羊得到了更长远的发展,这都离不开小肥羊的企业事实,只有根据自己的事实为基础,才能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发展。

8.互利的供方关系

组织和供方之间保持互利关系,可增进两个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而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提供基础,谋求更大的共同利益。全面质量管理已经渗透到供应商的管理中,从这点原则就能体现出来。

三、在我国制造业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基本情况

TQM理论在上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经过40多年的大力推广与应用,我国的全民质量意识普遍增强,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产品质量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改善。我国在这些年的不断实践中也增进了对TQM的认识,不断提高了TQM的应用水平,出现了像海尔这样成功崛起的企业。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我们还有着巨大的差距,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下面就以制造业(汽车配件制造)为例,谈谈全面质量管理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二) 问题和不足

1.理论应用滞后肤浅

客观地评价中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基本上大多仍然停留在以检验控制,也就是事后控制为主的质量管理阶段,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断章取义,一知半解,没有深刻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与精髓。即使是宣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汽配企业,也往往为追求及时效益,囫囵吞枣,将TQM硬套于企业之上。众多的提倡者仍然沉迷于理念,只在理论上培植它,而不注意创造成果,导致质量问题层出不穷、重复发生,质量问题得不到根本上的解决。

2.重内修而轻市场

部分汽配企业将TQM在企业内部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企业内部生产、组织、管理等各个过程都严格按照TQM的要求来做,而最后却仍然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其充分遵循了TQM的操作层面要求,却忽视了用户第一的目标层面要求,注意力只集中在组织攻关小组、培训和改进过程上,而不是把它们置于提高顾客满意程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大环境下,从客观实际了解车主实际需求,从而失去了顾客的支持,最终当然不会长远发展。

3.下行而上不效

作为TQM,其操作要求便是全员参与。而在国内大多数汽配企业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尤其是领导方面)的影响,往往出现一线忙的晕头转向,高层愣着不知方向。高层管理者以为TQM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是操作工人的事,与其无关。这样,阻碍了TQM的正常实施,当问题出现时,责任便全推至质量管理部门,一身轻松。而塞尔温贝克曾说过:“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依赖于培训、教育员工,然后放手让他们决定怎样不断改进工作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员的参与,才能实现完美的TQM,这也正是我国汽配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无法达成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4.不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加速了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联系,汽配企业从过去的单一作业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多单位多工种的联合作业,这就要求企业对传统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进行革新,具体就体现在管理范围的扩大,精细程度增加。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管理方法。其实对企业的管理不外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字。

四、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现

(一)概况

建立质量体系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任务,离开质量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就成了“空中楼阁”,质量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企业为实现其所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就需要分解其产品质量形成过程,设置必要的组织机构 ,明确责任制度,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人员,并采取适当的控制办法,使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管理和人员的各项因素都得到控制,以减少、清除、特别是预防质量缺陷的产生,所有这些项目的总和就是质量体系。 一个好的质量体系的建设,企业首先必须保证质量体系建立过程的完善;其步骤通常包括:分析质量环、研究具体组织结构、形成文件、全员培训、质量体系审核 、质量体系复审等几个步骤。其次,企业要抓住质量体系的特征,保证质量体系设立的合理性,使全面质量管理有效的发挥作用。最后,要保证质量体系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有效的实施。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从产品设计一直到采购、生产、检验、销售、服务等的整体质量管理方法,所以想要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的水平就要从这一条龙的各个环节进行改善,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主要环节

1.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

这里所指设计过程,包括着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工艺准备、试制和鉴定等过程(即产品正式投产前的全部技术准备过程)。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市场调查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

同时,产品设计首先要制定质量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是可测量的,以便管理者进行有效和高效的评审。在建立这些目标是还应该考虑组织和汽车配件市场当前和未来的需求;相关方的满意程度等等

2.采购,谈到采购就涉及到库存的问题,如何做好企业的库存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要购进多少原材料,这些原料怎么管理与调用,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库存费用降低同时保证材料质量不影响生产等等问题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一般生产型企业会采取ABC重点控制法、EOQ法、JIT法、保险库存法、库存盘点实践法等。如图是库存控制与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的关系,由此可见企业采购和库存地位之重要库存控制与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的关系

3.生产

这是汽车配件企业最重要的环节,它是汽配企业存在的核心和灵魂,要将汽配的生产环节做到位,就要结合各种方法,采用各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并对生产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4M1E就是重中之重。

所谓的4M1E就是人、机、料、法、环。除此之外,结合汽配企业实际,测量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1)人, 所谓人,就是指在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主管、司机、生产员工、搬运工等一切存在的人。现场中的人,班组长应当注意什么呢?首先应当了解自己的下属员工。

人,是生产管理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围绕这“人”的因素,各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那么生产的进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有的人温和,做事慢,仔细,对待事情认真;有的人性格急躁,做事只讲效率,缺乏质量,但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内向,有了困难不讲给组长听,对新知识,新事物不易接受;有的人性格外向,做事积极主动,但是好动,喜欢在工作场所讲闲话。那么,作为他们的领导者,你就不能用同样的态度或方法去领导所有人。应当区别对待(公平的前提下),对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能“人尽其才”,发掘性格特点的优势,削弱性格特点的劣势,就是要你能善于用人。具体措施如下:

凡是操作人员起主导作用的工序所生产的缺陷,要尽量避免。如油冷器车间的清洗过程,由于机油冷却器对清洁度的要求非常高,成品的机油冷却器清洁度要求是杂质重量小于等于1毫克;所以质保部对清洗工序非常重视,有的操作员质量意识差,操作时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练,以及由于工作简单重复而产生厌烦情绪,这也是可以由操作人员控制造成操作误差的主要原因。

可采取的措施

①加强“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户”的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②编写明确详细的操作流程,加强工序专业培训,颁发操作合格证;

③加强检验工作,适当增加检验的频次;

④通过工种间的人员调整、工作经验丰富化等方法,消除操作人员的厌烦情绪;

⑤在车间或者其他工作区布置上一些醒目的标语

⑵机,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的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要素。一个企业在发展,除了人的素质有所提高,企业外部形象在提升;公司内部的设备也在更新。好的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有了新的设备,使用时和使用后怎样保养,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就是一个问题了。对此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一般会采取一定的措施:

①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测机器设备的关键精度和性能项目,并建立设备关键部位日点检制度,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备进行重点控制;

②采用首件检验,核实定位或定量装置的调整量;

③尽可能培植定位数据的自动显示和自动记录装置,减少对工人调整工作可靠性的依赖。

与此同时,一种新的设备管理理念的出现,能迅速提升设备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的需要,同时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这种理念就是全员设备管理。

“全员设备管理”最早引自日本的“全员设备维修”,其主要内容是,从企业领导到生产一线工人,通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活动,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确保设备在寿命周期内无公害、无污染、实现安全生产。我们处开展的“全员设备管理”是在借鉴“全员设备维修”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单位特点,强调以员工个体为单位,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提高设备维护管理质量,努力实现安全平稳生产的管理方式。

“6S”现场管理法是实施“全员设备维修”的有效手段,其显着特点是起到预防维护作用。我们在推进“全员设备管理”过程中,注重学习“6S”,又不仅仅局限于“6S”,积极摸索适合我们管理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避免设备故障,提高设备有效运行率,提高生产经济效益,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一是层层分包,台台承包:我们成立了以车间主任为组长的组织机构,制定了《设备承包实施管理办法》,将设备按照各工序用途进行分类,采取管理处领导分站承包,生产技术骨干分片承包,操作人员分台分段承包的办法,使得台台设备有主人,条条管线有人管,人人都有承包任务。日常管理维护中,每个人都要检查设备主体有无损坏,保温防腐有无缺损,管线设备是否振动,压力表、温度计、阀门、手轮、地脚螺栓、卫生及其它低标准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采取边分边干边宣传的方式,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生产技术骨干要对班组检查出的问题进行确认,机关干事对承包站点范围内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二是创新动设备管理方法,提高维护水平:通过开展“五化”管理,强化了承包效果。首先,对设备管理内容实行“可视化管理”,将过去一些文字上的设备维护知识、运行要求,通过立体图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准确指出设备每一部分的具体名称,而且还用红色标明注意事项和严禁操作内容,用绿色详细列出巡检内容、卫生标准等,让员工一目了然。

三是建立考核机制,让“全员管理”成为严格的管理。“全员管理”不是大帮哄,而是人人有付出,人人有回报的承包管理。承包领导对自己所负责的区域设备、管线的维护使用及保养负责,有权安排技术员、操作员对本区域的设备管线等进行维护保养,并有考核权。

⑶料,指物料,半成品、配件、原料等产品用料。现在的汽配工业产品的生产,分工细化,一般都有几种几十种配件或部件是几个部门同时运作。当某一部件未完成时,整个产品都不能组装,造成装配工序停工待料。不论在那一个部门,工作的结果都会影响到其他部门的生产运作。当然不能只顾自己部门的生产而忽略其后工序或其他相关工序的运作;因为企业的运作的是否良好是整体能否平衡运作的结果。

所以,必须密切注意前工序送来的半成品,仓库的配件,自己工序的生产半成品或成品的进度情况。

因为原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成品的质量所以:

①在原材料采购合同中明确规定质量要求;

②加强原材料的进厂检验和厂内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检验;

③合理选择供应商(包括“外协厂”);

④搞好协作厂间的协作关系,督促、帮助供应商做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

⑷法,顾名思义,法则。指生产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章制度。它包括:工艺指导书,标准工序指引,生产图纸,生产计划表,产品作业标准,检验标准,各种操作规程等。他们在这里的作用是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产品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的要求。严格按照规程作业,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的一个条件。

工艺方法包括工艺流程的安排、工艺之间的衔接、工序加工手段的选择(加工环境条件的选择、工艺装备配置的选择、工艺参数的选择)和工序加工的指导文件的编制(如工艺卡、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工序质量分析表等)。

工艺方法对工序质量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指定的加工方法,选择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等正确性和合理性,二是贯彻、执行工艺方法的严肃性。

例如在油冷器车间进行产品试压的时候标准试压时间必须达到18秒,但是有的工人为了增加计件数擅自减少试压时间,这样的行为使出厂的产品没有质量保证,容易出质量事故,造成客户对公司的不信任。

工艺方法的防误和控制措施:

①保证定位装置的准确性,严格首件检验,并保证定位中心准确,防止加工特性值数据分布中心偏离规格中心;

②加强技术业务培训,使操作人员熟悉定位装置的安装和调整方法,尽可能配置显示定位数据的装置;

③加强定型刀具或刃具的刃磨和管理,实行强制更换制度;

④积极推行控制图管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

⑤严肃工艺纪律,对贯彻执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监督。

⑥加强工具工装和计量器具管理,切实做好工装模具的周期检查和计量器具的周期校准工作。

⑸环,指环境。对于某些产品(电脑、高科技产品)对环境的要求很高(ISO9001:2000 6.4工作环境:组织应确定和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环境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比如:音响的调试时,周围环境要求应当很静。食品行业对环境也有专门的规定,否则,产品的卫生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现在对工业制造企业也有了ISO14000。

⑹另外,由于生产汽车配件需要与原来汽车的机器零件吻合。所以对测量精确度要求很高,因此测量(Measurement)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对产品的影响十分显着,这就要求操作工在工作时采用先进的测量器具。在油冷器车间,质检员通常采用的检测工具有:游标卡尺、千分尺、塞尺。

游标卡尺用来检查长度和宽度。

千分尺,检查厚度(千分尺分为公法线千分尺和外径千分尺)

塞尺,检查边缝的大小

(7)其他先进生产技术

除了在生产环节做好4M1E,革新生产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汽配生产企业,可以采用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

①精益生产方式内涵:

②敏捷制造:敏捷制造强调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根据市场需求,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以最短的交货期、最经济的方式,按用户需求生产出用户最满意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柔性化、模块化的产品设计理念使生产在生产之初就处于市场的领先地位,先进的制造技术确保了过硬的产品质量;广泛合作关系的确立,能使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把优势力量集中在一起,形成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经济实体--虚拟组织。这些都确保了企业从产品设计到生产销售都畅通无阻。

4.检验

产品的检验主要包括事前检验,事中检验和事后检验。就全面质量管理而言,我们主要用的是事前检验。而我们油冷器车间主要用的是“三检制”即指实行操作者的自检、工人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

(1)自检

自检就是生产者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按照图纸、工艺和合同中规定的技术标准自行进行检验,并作出产品是否合格的判断。这种检验充分体现了生产工人必须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通过自我检验,使生产者充分了解自己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并开动脑筋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采取改进措施,这也是工人参与质量管理的重要形式。

(2)互检

互检就是生产工人相互之间进行检验。主要有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半成品进行抽检;同一机床、同一工序轮班交接班时进行相互检验;小组质量员或班组长对本小组工人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抽检等。

(3)专检

专检就是由专业检验 人员进行的检验。专业检验是现代化大生产劳动分工的客观要求,它是自检和互检不能取代的。而且三检制必须以专业检验为主导,这是由于现代生产中,检验已成为专门的工种和技术,专职检验人员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工艺知识和检验技能,都比生产工人熟练,所用检测仪器也比较精密,检验结果比较可靠,检验效率也比较高;其次,由于生产工人有严格的生产定额,定额又同奖金挂钩,所以容易产生错检和漏检。那种以相信群众为借口,主张完全依靠自检,取消专检,是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实际的

此外,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质检员要不定期对在制品和产成品进行工序检验,它主要有三项:手检、巡回检和末检。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三检制和工序检验是事中和事后控制。这种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废品已成事实,很难补救。且百分之百的检验,增加检验费用,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其弊端就突显出来。所以产品生产之前的环节如产品设计、原料的采购就显得十分重要。

5.销售和服务

营销渠道是制造商的产品流向消费者的渠道,制造商对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控制能力度的大小,对该产品的市场销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售后市场需求量的`迅速增加使汽车配件制造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如何在市场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呢?

(1)在营销渠道的设计既定的情况下,建立与控制营销渠道

企业应把下列要素,如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经营理念、市场的扩展能力、合作精神、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其下游客户的数量以及发展潜力等视为选择渠道成员的标准

(2) 掌握尽量多的下游中间商甚至于零售商

由于目前我国的法律不健全,企业觉得通过合同契约根本无法约束中间商,因此企业若想争取主动,必须掌握愈来愈多的下游中间商,以及未来的可替代该中间商的其他多个中间商,这样当遇到特殊情况进可以对其更换,而不会受其制约。他们认为渠道越长,可控性越差,如大的中间商对企业的一些促销资源发放不到位,政策执行时有折扣等,且向企业索要的代价越高,其改旗易帜,加入竞争对手渠道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于下游中间商都是大中间商的客户和利润之源,同时企业又掌握了其他可替代的大中间商,那么从中选择一个可替代的中间商就很容易。因此,企业通过一方面掌握下游中间商,另一方面掌握可替代的其他中间商,在渠道管理和控制上占据了主动地位。

(3)根据市场条件和企业市场地位的变化,对营销渠道不断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改进,争取渠道主动权和控制权。

随着时间的变化,企业的市场地位以及市场条件都会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企业应对营销渠道不断进行合理的改进和设计,以达到对中间商管理和控制的目的。我们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它理想的情况应是争取在与渠道成员的谈判中,自身地位上升,而中间商的地位下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平等的,平等只不过是一种暂时或表面的现象,一般企业刚进入一个目标市场进行销售时,主要依靠当地经销商的力量去销售,随着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该经销商感觉自身地位的不断提高,就有可能达不到与企业合作与支持的要求。而这时如果该企业通过该经销商掌握了众多的下游中间商或由于商品的品牌力的提升吸引更多的各级中间商加入销售渠道,就可以缩短营销渠道或建立多级营销渠道。从2005年开始,我们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对营销渠道进行了数次的改进和设计,最后牢牢地掌握了渠道控制权,并奠定了在汽车零部件业中的竞争地位。即先是搞经销制, 后又搞二级渠道即企业--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三级渠道,后又搞二级渠道即企业--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以后又搞多渠道,即二级渠道与三级渠道、零级渠道并存。

五、具体实例

在我所实习的宜城市银轮机械公司有自己独体的管理模式:YBS模式。

(一)YBS模式简介

银轮以精益制造理论为基础,融合知名企业管理模式和现代管理方法,如DBS、CBS、6Sigma、7-Step、8D、QSB、等,结合银轮实际情况自行开发一种具有明显银轮特征的管理模式----YBS,即银轮业务精准管理系统,它不仅包括生产制造管理,还包括从企业战略到市场营销的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概述YBS是银轮构筑于“精益求精”哲学理念之上,将企业核心价值观同时深植于企业的运营过程及各个职能部门,为卓越实现客户满意的业务系统。其不仅包括精益生产,同时也涵盖了战略规划,员工培训等,客户满意是该系统的出发点,最终是为实现银轮股东,客户,员工三者价值的良性循环。

(二)银轮业务精益管理系统独到之处:

1.它真正定义了我们的企业文化及我们的企业特性,也就是定义了我们的所作所为与行为方式。我们的日常行为规范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我们将拥有一个同时涵盖业务软环境及硬环境的系统性模式,在该模式中,软硬相得益彰

2.YBS系统是自上而下贯穿我们的组织的。我们的管理团队将伴随着这一系统共同成长,它将深深扎根于我们的价值观中。这一系统源自我们的制造部门,但将对我们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均产生影响。

3.YBS的三个子系统

六、全面质量管理与其他管理工具的关系

随着近几年新的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许多企业认为全面质量管理现在已经过时,他们逐渐把目光转向了那些新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希望找到一把解决质量问题的钥匙,一会儿搞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一会儿引入六西格玛管理,今天学习精益管理,明天又开始导入零缺陷管理……每日里疲于奔命,陷入了追逐流行的泥潭。似乎只要掌握了这些最新最流行的质量工具就可以让质量水平一步登天了。有些企业则认为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学会排列图、因果图,学会统计控制就可以了,结果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和科学的规划,导致图表报告列了一大堆,实质问题没触及到,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果却微乎其微,最终是不了了之。

那么,结果真的如此吗?全面质量管理真的过时了么?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卓越绩效模式等这些新的管理手段和理念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产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不仅仅局限于生产过程,还包括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检验、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全员的质量管理是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上至高层管理者,下至普通员工的所有人,每个人都要承担质量相关的权利和责任;全面质量的管理指大质量的管理,它包括两层含义:首先质量不仅指产品的固有特性质量,还包括交期、售后服务、工作质量等;其次企业不但要满足顾客要求,还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经营质量和绩效质量,满足股东和社会相关方的要求。

持续改进,企业要想达到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要不断地改进自身整体业绩。通过建立系统的方法和机制,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质量改进模式。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美国。后来,日本从美国引进全面质量管理,他们结合本国实际情况,通过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的形式,使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迅速发展起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

近几年,随着市场国际化、经营的多元化和技术高新化的趋势,以及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了新的更加先进的工具和手段,丰富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形成了更为系统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综上所述,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它强调以科学的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综合治理,以质量为核心开展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并强调不断改进过程质量来达到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从而不断满足并超越顾客及社会的期望。

新质量管理模式的内涵没有改变

那么,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卓越绩效模式等这些新的管理手段和理念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首先,全面质量管理是这些管理手段和理念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从以上的讨论我们得知,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质量管理提出的“全面的质量”的概念、持续改进以及质量需要全员参与的思想都为后来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另外,全面质量管理中的PDCA质量环、七大质量工具、关注顾客满意等思想,都可以在包括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在内的质量理论中找到它们的身影。还有,卓越绩效模式中强调要关注企业整体经营业绩和质量也是从全面质量管理发展而来的。所以说,没有全面质量管理做理论基础,也就没有现在这些新的质量理念和手段。

其次,这些新的管理手段和理念是全面质量管理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经济条件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它们在许多方面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但是它们也仅仅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同时,这些新的管理手段和理念又是全面质量管理具体应用和实施的载体。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企业“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但成功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作为基础。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利用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能够使企业形成稳定的适合自身情况的组织结构、过程和资源,从而为企业有效地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保证;通过卓越绩效模式更是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进行具体化和条理化,为企业不断追求卓越提供了可供实施的管理框架和具体要求;另外通过零缺陷的导入,可以帮企业制定和分解合理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六西格玛又可以为企业提供一条有效的以项目管理为形式的持续改进的方法,它具有直观的可量化的目标评价手段;另外,SPC、DOE等统计技术又为企业了解现状,制定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使得决策更加科学。这些管理手段和理念都是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根本保证。

总而言之,质量体系认证、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卓越绩效模式等这些管理手段和理念其内涵还是全面质量管理,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具体实施中的侧重点不同,它们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对自身的不断补充和升华。所以不管是推广卓越绩效模式、开展六西格玛管理,还是导入零缺陷活动等,始终都是围绕着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展开的。

七、结束语

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使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与此同时,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的比率也逐年上升,在这种形式下,把好产品质量关就成了重中之重。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和有效的工具之一。同时随着经济形式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也呈现出新趋势 :

(一)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实施应该而且必须追随目的而变。偏重于内向型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要转变成适合于外向型经营管理的更系统化的质量经营。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做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将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普遍通用性和有效性,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在第二产业得到公认,而且很快扩展到了第三产业领域和事业领域。甚至在一些政府行政管理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高层对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高层领导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空前提高,因此,要实现“以质量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就必须由领导层亲自挂帅。

(四)战略策划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结合。

如果说全面质量管理是把事情做正确的话,那么质量战略策划是做正确的事情。前者是方法问题,技术、战术问题,后者是方向问题、战略问题。方向错了,战略不正确,那么方法和技术战术再好,也是徒劳。质量战略以及策划和全面质量管理的结合,可以使整个企业的各个子系统围绕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协调一致地展开工作,从而求得全局最优的整体效应。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指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莫过于全面质量管理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如此激励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由此提出的质量挑战,人们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必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质量管理也将发展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八、致谢语

时间过得真快,三年的电院之旅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三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人随和,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有多少,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着的作者

九、附录

(一)仓储存量控制的方法方法

1.存货的订购点控制法

它是以固定订货点和订购批量为基础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它以永续盘存制为基础,当库存低于或等于订购点时就提出订货计划,并且每次订购的数量是固定的。因此这里的定购点既是时间概念又是数量概念。

EOQ=√2RC/H=√2RC/Pi

其中,EOQ--经济订货批量

R-年需求量

C--平均单位订货费用

H--单位商品年保管费

P-库存货品的单价

i-年保管费与库存货品金额的比率,简称保管费率

2.ABC重点控制法

ABC管理法的基本原理是对企业库存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资金占用率或消耗数量来进行分类、排序,以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其重点是找出关键的少数(A类)和次要的多数(B类和C类)三者所占比重分别为70%-80%,10%-20%,10%左右。

3.CVA管理法

有些公司发现,ABC分类并不令人满意,因为C类物资往往得不到因有的重视。例如,经销鞋的企业会把鞋带列入C类物资,但是如果鞋带短缺将会严重影响到鞋的销售。一家汽车制造厂商会把螺丝列如C类物资,但缺少一个螺丝往往会导致整个生产链的停工。因此有些企业采用关键因素分析法,Critical Value Analysis 简写CVA

CVA的基本思想是把存货按照其关键性分为3~5类

最高优先级 这是经营的关键性物资不允许缺货;

较高优先级 这是指经营活动小的基础物资,但允许偶尔缺货;

中等优先级 这多属于比较重要的物资,允许合理范围内缺货;

较低优先级 经营中需用这些物资,但可替代性高,允许缺货;

CVA管理法比起ABC分类法来有着更强的目的性。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致谢 篇6

四年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四年中磨砺青春,定位人生,四年后重新起航。

庆幸四年前毅然踏上考研道路,成为我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和转折之一,随后加入到大学x级x专业的大家庭,有幸遇到教经管和教科院中各位友爱的同学和老师,感谢四年中你们的帮助、指导和关心。

四年的学习和毕业论文近一年半时间的准备和撰写,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您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让我折服,加上和蔼可亲的笑容和豪爽大方的性格让我尊敬和仰慕。在您的指导和带领下,我逐渐进入学术的殿堂,感受学术研究带给我的充实和领悟。在论文开题和论文写作过程中,感谢您给予我耐心指导和帮助,您给予我的不仅仅是一篇论文的指导,或是四年的本科生生涯指导,而是学习的方法指导,给予我看事、看物的新视野和思维的新启蒙,请允许我向您表示深深的谢意。

其次,感谢我代课的大学自学考试学生在问卷调查中给予的热心帮助,让我在撰写论文和收集资料中能顺利前行。

再者,感谢来自xx的xxx同学,让我了解到xx人民的`风土人情;感谢我们xxx的班长xxx,活泼开朗的性格给予我们班级带来了欢声笑语;感谢我的舍友xxx、xxx、xxx,在生活上我们共同创造快乐,在学习上我们共同前进,在最后的论文撰写中,有你们的帮助和关心,困难迎刃而解,在此由衷感谢!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对我全方面一如既往地支持、鼓励、包容和默默付出,你们一直是我前进的动力,让我在困难面前勇敢前行,让我面对生活毫无畏惧,让我面对理想更加坚定!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7

在股票市场上每天充斥着各种传闻,然而对股市传闻的研究很少,并且主要集中在传闻对股价变动和交易量的影响(如Pound与Zeckhauser,1990;Zivney等人,1996;Bettman,Hallett和Sault,2007;Gao和Oler,2008)。虽然有一些文献涉及到传闻含义、特征和类型(如Pendleton,1998;Michelson和Mouly,2000;Kimmel,2004),但罕见专门讨论股市传闻的含义、特征和类型的论述。股市传闻与其他传闻不同,有自己特殊的规律,因此不能简单套用一般传闻的研究结论,需要专门加以研究。本文在讨论股市传闻特殊性的基础上,探讨股市传闻的含义、特征和类型,为进一步研究股市传闻的传播、影响、控制等内容提供基础。

一、股市传闻的特殊性

相对其他市场而言,股票市场对传闻非常敏感,具有有利于传闻产生和传递的环境。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Schindler,2007):

1、决策时间短暂。股票市场上每个交易日的交易时间有限,仅仅几个小时。在我国沪市和深市,每个交易日的交易时间只有4个小时。因此,投资者都要在有限交易时间内,迅速做出交易决策。这种迅速决策的压力带来的紧张、激动等情绪,就为传闻的传播提供了条件。由于没有时间去寻找其他更多信息,证实自己信息的可靠程度,就可能出现利用传闻信息决策和交易的情况。

2、股市传闻具有风险性。与其它传闻不同,在股市上根据传闻这种未经核实的信息采取行动,总是带有风险性。假定根据一个传闻采取行动,如果以后证实该传闻是虚假的,就会遭受损失;如果证实它是真实的,就抓住了赚钱机会。但是如果不采取行动,在传闻得到证实时,就会失去赚钱的机会。如果投资者认为由此带来的风险水平越高,就越容易相信传闻。而且,许多投资者并不关心传闻是否真实,更重要的是,其他市场参与者是否相信它,它是否引起了价格变动。

3、股票市场上信息非常重要。股票市场上每天都充斥着大量信息,包括各种新闻和传闻信息。如果一个投资者能较早获取信息,尤其是不为他人所(全)知的信息,据此交易得越早,就越可能获得更大利益。因此,投资者渴望并积极搜索包括传闻在内的一切新信息。

4、一个传闻潜在影响人数有限,而且投资者都有一个有效的交流网络。一般来说,投资者只会把传闻告诉有限的人,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既传递了传闻信息,又判断了其可靠性。

5、投资者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股市投资者一般具有一定的股票市场知识和投资技能,对市场各种信息有一定的辨识能力,不会轻易相信得到的所有新信息。但是,他们传递的信息,都被认为是经过他们的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所传递信息的说服力。

二、股市传闻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股市传闻的含义,除了要知道股市传闻的特殊性之外,还要搞清楚传闻的含义。对于传闻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从传闻自身的特征去定义它,强调其未经证实性、流传性以及令人相信的意图。如Knapp(1944)将传闻定义为未经官方证实就传播的'观点,该观点有利于人们相信时事参考信息。Allport和Postman(1947)[10]认为传闻首先是失去可靠证据标准的一些未经核实的信息。Kapferer(1987)[11]认为传闻是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Rosnow和Kimmel(2000)[12]认为,传闻是与积极流传它的人的话题有关的信念的未经证实的陈述。还有一些学者从社会互动的角度考虑传闻的含义,把它看作人们对不确定的或模糊情境的释义。如Peterson和Gist(1951)[13]认为传闻是解释一种有疑问的、唤起情绪的情境的集体努力。Shibutani(1966)[14]指出传闻是一种经常发生的交流形式,处于模糊情境中的人们籍此集中智慧提出一种有意义的解释,是一种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

根据这些定义和股市传闻的特殊性,可以认为,股市传闻是一种未经证实就开始在股市上流传的信息,它表明了不确定情境中相关事物的状况,为人们判断和决策提供了参考。它有以下特征:

1、股市传闻是一种未经证实的信息。这是它与新闻的区别,新闻总是在公布时就立即被证实,而传闻并不总是立即被证实。这个特征也反映了传闻信息证明材料的质量差(Difonzo和Bordia,1997[15])。新闻总是立即被证实,并不是说它的接收者自己立即证实它,而是说他们认为新闻的作者或出版者会证实它是真实的,因此在获得新闻的同时就相信它是真实的。如果他们不相信提供新闻的作者或出版者,也就不会相信他给出的新闻。传闻并非如此,传闻的接收者从接到它就抱有怀疑态度,不知道它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直到经过一段或短或长的时间,传闻的官方来源或相关机构,如个人、公司或政府机构等,公开宣布它的真实性,接收者才能明白。也有的传闻可能不了了之,永远得不到证实。需要注意的是,未经证实不是没有根据。传闻信息可能有一定的根据,也可能没有。未能证实可能是因为信息渠道不畅,找寻足够证据非常困难,澄清信息发布不及时等,而不一定是缺少或没有证据。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篇8

论文主要通过对苏宁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剖析和理解,来阐述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重要性,并结合相关案例提出的几点建议与启示,希望可以为其他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一、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外资合资企业的影响下国内企业也开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与企业化经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集成、创新,从各方面对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二)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结合苏宁电器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相关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分析了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苏宁电器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自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一些想法。

(三)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今作为中国零售业第一的苏宁,在其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这苏宁这个商业巨无霸并使得它疯狂的连锁扩展中获得了成功论文试着从企业文化角度,对苏宁的战略成功进行剖析,并结合个人在苏宁实习所学得的认识和了解,提出一些自己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以期能为企业的文化建设有所帮助。

二、文献综述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过程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目前的研究较多,当前所谓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的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突出在建字上,是基于策划和传播,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策划与传播的过程。

企业文化有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建设好企业文化将会对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企业的思想、价值观的最好体现;是增强企业活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保证;是全面提高企业员工和企业整体素质的基础;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确保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战略;是营造企业和谐的氛围和优良的环境的保证。

实践证明,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独特、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尤其是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并深入人心,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苏宁电器1990年创立于江苏南京,是中国3C(家电、IT、电子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全国15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之一。经过20年的拼搏,历经两次创业,从一家200平米的空调专营店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品牌价值728.16亿元。

截至2014年,苏宁电器连锁网络覆盖中国大陆300多个城市,并进入中国香港和日本地区,拥有近1600家连锁店,员工18万人,2010年销售收入近1500亿元,名列中国上规模民营企业前三强,中国企业500强第50位,入选《福布斯》亚洲企业50强、《福布斯》全球2000大企业中国零售企业第一。

苏宁电器始终保持稳健高速的发展,自2004年7月上市以来,得到了投资市场的高度认可,是全球家电连锁零售业市场价值最高的企业之一。

(二)苏宁企业文化建设历史发展的过程

1、一次创业(1990年-1999年)企业文化的萌芽阶段

1990年12月26日,苏宁创建于南京宁海路,开始了空调专营发展。并且在同年建立了自营服务队伍,以服务树立品牌的经营定位,至此苏宁正式形成了服务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并在1993年夏天,苏宁凭借专业服务,规模经营的营销策略,在与八大国营商场对垒的空调大战中脱颖而出,并以5.6亿元的销售额荣登当年全国空调销售冠军。同年在业内,首创建立客户资料库和顾客回访制度,自主开发实施了售后服务系统信息化。

以服务带动销量,以服务征服顾客,苏宁创业初期的服务为本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并在之后的几年里迅速扩大了销售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96年总部迁移南京,建成全国最大的专业空调市场,97年,苏宁投资建设了第一代物流配送中心,并在98年和99年确立了全国连锁的方向,并在南京新街口开设了第一家分店。

2、二次创业(2000年-2005年)企业文化的发展阶段

在第一个十年里,苏宁以服务为本的文化理念以及专业服务,规模经营的营销策略,成功地成为了全国最大的专业空调市场。在2000年,苏宁正式启动了二次创业,从原来的专营空调,到综合电器经营,并且确立了全国连锁的方向。在03年到05年之间,苏宁在全国各地的连锁开发如火如荼,建立了全国连锁网络,在05年春天,苏宁在武汉汉江路店开业,这一举动标志着苏宁率先完成全国一级重点市场的布局。

在原来服务为本的文化基础上,苏宁针对营销的策略创新企业文化理念,在二次创业中,形成了敬业为本,团队第一苏宁人才观 以及执着拼搏,永不言败的苏宁精神。在苏宁全国连锁发展如此之快的步伐中,苏宁依旧坚持开展对全体员工的定期企业文化培训,使他们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始终保持一致。这就是为什么苏宁可以如此快速进军综合电器的销售市场,并且横向扩张,纵向渗透如此之快。

3、三次创业(2006年-至今)企业文化综合阶段

2006年,苏宁易购的上线,这是标志着苏宁正式进军电子商务,从传统的门店销售的枷锁中挣脱,走上了网络营销的道路,实现了品牌产品的网络化。苏宁易购具有苏宁品牌优势、上千亿元的采购规模优势、遍及全国30多个省1000个配送点3000多个售后服务网点的服务优势。苏宁B2C的优势在于可以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合起来,共同发展。

而在线下的传统门店,苏宁更是出台了三年攻略的规划,在08到10年以每年平均200家以上的增长速度,持续升级后台建设。截止2014年,苏宁已经形成了1600多家连锁门店,全国18万的员工,1500亿的年销售额。

此时的苏宁已经是全国综合电器销售遥遥的领先者,并且苏宁易购也正持续走向成熟化,而这与它已经趋于成熟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08年出台的苏宁VI文化是苏宁文化趋于综合阶段的标志。苏宁VI文化的5个层次:1、实 2、稳 3、速 4、易 5、国际。苏宁企业的VI文化是将苏宁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展示地淋漓尽致。这是苏宁在告诉全世界,苏宁的发展快速而又稳健,风格简单而又顺畅,永远以市场和顾客为导向,矢志不移,持之以恒。

(三)苏宁电器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述评

通过对苏宁电器企业的三次创业和文化发展的整理和深入分析,让我明白为何当年一个小小的临街店铺,可以在众多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的夹击下,用短短几年的时间,成为中国空调批发领域的龙头老大。又仅三、四年的时间迅速跃升为中国家电连锁业态的翘楚。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苏宁电器并没有空谈所谓的企业战略,而是将它作为了一种全体苏宁员工必须遵守的工作导向,从而确立了苏宁电器经营发展的最终目标。这使得苏宁文化少了些口号,多了些行动,因而具备了较强的行为引导力和文化助推力。既解决了企业怎么样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明确了苏宁电器为谁而发展为谁而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在企业战略战空谈化、口号化的今天,以及泛滥的企业文化已经越来越普及到各企业之中,显得不再实际,亚文化、伪文化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代名词,这不得不说是企业文化在中国的悲哀,而苏宁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停止过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一方面自主创新文化,另一方面学习和吸收其他企业文化的精华,苏宁企业文化从萌芽到发展再到成熟,作为苏宁企业的发助力和苏宁人的日常行为规范理念,苏宁电器的企业文化建设显然是一个吐故纳新持续发展的过程。

1)解读苏宁文化的基本理念

1、制度重于权力,同事重于亲朋

这在大多数人看来,无非也是一句口号。然而,在苏宁电器企业文化的实践过程中,却不是人们想当然的那样。我在苏宁实习的日子里曾经见到一名保洁阿姨,制止了苏宁电器某领导将饭粒洒落在地上的行为,而那位领导也是连连不断地说着抱歉的话。此外,姓名或职务作为开端的沟通,都充满了礼貌和真诚,同时充分表现了人我平等,彼此尊重的团队精神。所以,你对制度重于权力,同事重于亲朋在苏宁电器的实践还有怀疑吗我不会质疑,因为我亲眼见证。

2、人品优先、能力适度;敬业为本,团队第一

与大多数企业不同的是,在苏宁企业文化当中,个人能力并不是最主要的,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品德远比一个人的能力高低要重要的多,此外,苏宁文化屏弃个人英雄主义,提倡团队至上的特色理念,要求的1+1大于2的实际效果,因此苏宁才可以成为员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显着的表现。

3、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顾客满意是苏宁的终极目标

苏宁电器一直坚持专业自营的服务方针,竭诚为消费者提供全程专业化的阳光服务。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赢得顾客、员工、社会满意是苏宁前进的动力源泉。在上文里面我提到过,93年苏宁在南京赢得与八大国营商场空调大战的胜利,并演绎出引人深思的苏宁现象,服务便是其制胜的关键因素。因此,服务是苏宁的天然竞争力,以顾客的体验为导向,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服务就是苏宁的唯一产品!

2)苏宁与国美企业文化的比较

1、从价值观的角度

苏宁文化讲求企业与员工利益共享,企业责任与社会责任共当,做百年苏宁,侧重于和谐共享。国美文化讲求企业利益高于一切,敬业为本,诚信正直,知行合一,追求卓越,侧重于服从。

2、从顾客、员工理念的角度

苏宁文化对员工讲求人品优先,能力适度,敬业感恩,团队第一。对顾客至真至诚,以顾客的服务体验为导向。国美文化对员工讲求品德优先,丛林法则,员工之间公平竞争。对顾客待客如友,快乐服务。

可以看出,苏宁和国美在用人上都强调人品,经营上都强调合作和服务,但不同的是国美侧重竞争,苏宁强调团结。

3、从企业目标和使命的角度

苏宁的企业使命是成为中国最优秀的连锁品牌,最强大的零售企业。企业目标是成为中国的沃尔玛国美的企业使命是成就品质生活,打造民族商业品牌,使得国美品牌深入每一位国名的内心。企业目标是成为最受尊敬的世界家电零售行业的第一。

通过两者的各方面文化,我对于两者的总评价是,国美个性较强而且突出,苏宁则是强调共性,是一种柔性文化(带有儒家思想)。而对于目前两者在市场中的竞争情况来讲,我觉得苏宁在战略的长远性和产品的使用性上做得更好,并且更加地明确和具体,相反国美则是更概况。

3)发现苏宁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苏宁企业文化指导下人才体系问题

在苏宁当中往往比较重视人际关系,对企业产工作环境的建设比较忽视,不利于人才的忠诚度培养和提高。在苏宁企业文化当中往往是高度的集权,由个人说的算,这样就导致人才浪费与人才缺乏并存,在中高层聚集着大量高学历人才,而生产基层经营行则人才匮乏,人才缺乏与人才使用不当并存。

最关键的一点,苏宁制度约束软化,考核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方式单一,缺乏活力。人才出现断层(年龄断层/知识断层)现象突出。在各个部门缺乏完善的内部管制度。

2、视员工为经济人,忽视对一线员工教育与培育

在苏宁管理过程当中,把人力资源仅仅看作是需要时才发挥作用,视一线员工为的经济人。视人为固有劳动力,只重拥有和使用,不重视开发和流动。

另外在苏宁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当中忽视对一线员工价值观的培育。一线员工频繁流动、中、底层员工集体跳槽给许多企业带来极大的困扰与损失。人才带走了知识与客户;给企业的经营业务带来岗位人才真空,弱化了组织内部的组织承诺与员工的忠诚。

苏宁全国拥有18万的员工,而且大部分都是一线员工,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一些新的思想、文化、知识和技能,可能不会都传达地那么到位。这导致了信息的失真,员工的执行力不足,这是苏宁如今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3、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

苏宁领导人员对企业文化缺少一定的了解,认为生产经营是实的,企业文化建设是虚的,投入大,效能低,不见效,因此对于传达到下属员工的信息不会那么到位。

其次是企业基层员工对企业文化理解片面,不够重视。根本没有理解企业文化的真正含义,他们认为企业文化只是一种口号和形式,认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只是简单的喊喊口号、搞一些聚会活动和写一些文章等等,在日常工作当中他们认为企业文化根本没有什么作用。

另一个方面就是苏宁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在制度和流程及其观念上存在西化的现象,都是盲目的借鉴西方企业和一些大型企业的管理方法,没有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忽视自身传统文化的含义。

三、苏宁文化建设发展对我国企业的启示与建议

在对苏宁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经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国零售企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下面五个方面的启示建议。

(一)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观,注重人才的发展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企业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在于,它是一种对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任何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要坚持人的尺度。以人为本是一种以企业价值观存在,在其引导和作用下,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行为方式,规章制度及道德规范所存在的不足与弊端。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实现经营目标。

我们在优秀企业与落后企业之间作比较后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存在与作用,具体地体现在对待员工的差异上。优秀企业赢就赢在人上,落后企业输就输在人上。对待员工的差异,往往就成为成败的根源。在发达国家中已把人文管理作为管理文化的第一要素。

未来家电行业的经营应树立顾客第一,员工第一。的经营理念,使之成为宾客之家,员工之家。要注重员工的培养,为员工创造宽松的人际关系、舒适的工作环境,较多的晋升机遇和较高的工资福利。

(二)树立服务至上的文化观,差异化战略

当大多数的企业家都选择先做市场、后做服务的时候,苏宁却选择先做服务、后做市场。从表面上看,两者好像没有什么差别,因为做得都是同样的事情,只是先后顺序不一样罢了。然而,差异和奥妙却就体现在做事的顺序上。先做市场,服务跟在销售后面跑,你买了东西我才提供服务,往往服务跟不上销售,最终拖了销售的后腿,而先做服务,其出发点是先想顾客所想,急顾客所急,想顾客之所想,将售后的所有问题都想好,解决方案也准备好了,然后再做销售,这样服务不仅可以成为销售的有力支撑,而且有时还会直接拉动销售,甚至服务本身也成了销售的内容之一。

创业初期,其他企业都在拼货源拼促销降价时,苏宁却坚定地认为零售业尤其是家电零售业的本质是服务。当同行们在服务方面都在为省钱、省却管理的麻烦而找第三方公司承担服务时,苏宁明确地提出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

(三)率先走上连锁之路,敢于创新经营模式

如今,家电连锁店已遍布中国的大多城市,并且已经朝广大的农村市场进军。如果要问中国家电连锁的领先是谁可能很多的普通消费者都不会想到是一直行事低调、埋头发展的苏宁电器。

面对终端为王的市场结构转变,张近东敏锐地发现,只有规模化开店才能适应上游生产企业规模的扩张,也只有连锁发展,才能满足各地消费者的需求。于是苏宁率先主动调整,改变经营模式,适应市场,一方面抓住当时空调行业混战、新企业不断进入市场的时机,不断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并维持其传统的批发业务优势;另一方面,借鉴了国外一些家电连锁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和行业发展特点,重新为其驻外地办事处定位,以批发业务转向以零售业务为重心,把一些办事处转变为子公司,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开设零售专业店,尝试连锁经营,走连锁专卖之路,做大做强零售业务。

苏宁率先进行的连锁经营,引发了中国家电流通业的变革,连锁经营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主流。

(四)提升信息化的软实力,构筑信息化天梯

随着经济不断快速地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需求量大大增加,企业都逐渐导向信息化。

大规模的家电连锁会产生海量的信息流,能否及时、正确、高效地收集和处理信息,直接影响并决定了家电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与效益,甚至企业的成败。通过苏宁企业的实践证明,一家家电连锁企业的效率边界与规模边界,取决于企业的信息化支撑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化水平决定了家电连锁企业能做多大、能有多强。

张近东很早就开始关注企业的信息化,在创业初期,同行业的许多企业尚处于算盘时代,苏宁就已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迈入电脑时代。在展开大规模连锁后,苏宁又第一个投入资金进行定制化的ERP系统开发与运用,此后这套系统被业内众多同行效仿甚至直接使用。2006年,苏宁投巨资,与世界管理信息化软件巨头SAP、IBM合作,实施在零售业内史无前例、规模庞大的信息化工程,一举奠定苏宁在同行业信息化水平上的绝对领先地位。信息化工程使苏宁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再造了一个全新的苏宁。以信息化形成的巨大优势为支撑,苏宁在采购、物流、配送、售后、客服、店面管理方面形成了多方面协同化的竞争优势,轻松实现超越自己、超越对手、领跑行业的目标。

(五)始终支持执着拼搏的精神

苏宁可以在众多综合家电品牌中脱颖而出,迅速发展,并且长盛不衰,与全体的苏宁人秉承着执着拼搏,永不言败的苏宁精神息息相关。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很少能有企业在经历过那么多,且那么严重的挫折之后,还是可以重新出发,屹立不倒,完成更高的成就,苏宁企业文化历史的培养与建设值得我们每一位公民学习。

苏宁企业精神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和谐向上,孜孜不倦,坚韧不拔的文化底蕴。相对于现阶段高速发展甚至过渡膨胀的家电连锁业态来说,苏宁的企业精神无意中抵制了社会不良风气的盛行。它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大众消费者面前。

公司的发展能为我们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大的空间,然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我们个人的努力和进步,它是大海,我们就是水滴;它是大厦,我们就是砖瓦。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创造出来的,奋斗这是自有人类以来永远不息的一件事,新时代的企业员工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与企业同拼搏共奋进,向着理想的目标迈进,实现自我价值。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当前我国企业管理有了很大的变革,逐步脱离传统机制的束缚,取得了一定成效。如何扬长避短,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再造方式才是最主要的,而不是一味的把西方的模式安在自己身上。尤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苏宁的种种弊端逐渐暴露出来的时候,更要不断创新,逐步突破专业化、规范化的瓶颈,实行企业文化再造,企业必须正视目前在苏宁企业文化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吸取大型企业管理经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提高执行力、完善用人机制,保证苏宁健康快速发展。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除了寻求科学、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之外。企业文化也提供了重要的组织系统结构形成和管理体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加是一种价值观,是企业管理者经过历史的熏陶和磨练缔造的一种价值观,也可以说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其精神和价值观如果得到了企业员工的一致认同,便成为一种真正的、得以传承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侯贵松。企业文化怎样落地[M].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2:11-45.

[2] 余世维。企业变革与文化[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13-20.

[3] 刘光明。企业文化[M].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2:32-35.

[4]李青,刘龙。 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 现代经济信息,2014:45-50.

[5]高峰。 苏宁:成长的真谛[J]. 国家电网,2013:17-31.

[6]寇斌。 打造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访苏宁电器副总裁孟祥胜[J]. 人力资源,2012:32-37.

[7]舒彤,范晓东,古福,曹小林,陈礼。 苏宁:基于云端的超电器化革命[J]. 互联网周刊,2013:21-25.

[8]王姗姗。 苏宁的新装[J]. 中国品牌,2013:68-71.

[9]黄铿。 连锁经营企业行为与市场绩效的实证分析--基于国美与苏宁的比较研究[J]. 现代商业,2012:31-33.

[10]朱凌玲。 连锁零售企业的新员工培训研究--以苏宁电器1200工程为例[J]. 市场论坛,2012:38-45.

[11]周霞。 浅析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 学理论,2014:18

[12]霍黎敏。 用企业文化建设破解企业管理困局[J]. 中国外资,2014:16-25.

[13]邓线平。 企业文化建设偏向及政策介入策略分析[J]. 科技视界,2014: 51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篇9

本文以为,企业发展战略是起长足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总体的、长远的、全局的战略规划。其战略的实施需要相应的管理体制配套实行。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战略思想致始至终都统筹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企业战略对未来发展是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不管是否要做出书面的战略规划,企业战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并且还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在企业内部取得统一认识。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把企业管理问题视为一个系统来看待。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面对现代管理理论所关注的战略、文化等问题,也要面对传统管理理论所论及的人、财、物运用效率等问题。后者不会因为前者的出现而消失,只是退为相对次要的地位。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退位”并不是绝对和永久性的,对于一个特定企业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次要矛盾完全有可能转化为主要矛盾。因此,只有把它们纳入到一个同样的框架之下来管理,才能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动态和统领问题的全局。

中小企业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就业、税收以及城市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80%-90%,对于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经历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以及通货膨胀,再加上自身的资金匮乏,管理能力等因素导致了中小企业大批倒闭,即便是现在生存的中小企业,也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压力,所以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研究日和通过战略调整来促使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成为一个氶待解决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几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已完成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长产值达76%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10

一、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制度,稳定现有的人才队伍

人文精神关心人的发展的目的与意义,它的对象是人,是在对人的存在的价值、合理性、人类前途等进行理性探询的过程中产生的。

它追求对人的本质、潜能的发掘以及个性的张扬,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展现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求善求美是其核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家的经济建设呈现出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发展景象,干部职工的工资待遇、福利补贴、住房标准、生活条件也随之不断的改善和提高。

但由于各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区域的不同,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干部在工资待遇、生活福利等个人收人方面出现了悬殊过大的问题,致使在人才队伍中造成了待遇不公平、心里不平衡、情绪不稳定、工作不安心和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

要确保边远地区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壮大,必须按照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和用待遇留人的总体要求,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制度,

二、构建服务型、高效型工商队伍

针对极少数干部“吃拿卡要”不廉行为、“懒散冷硬”不勤现象,我们从教育、制度和查处三个环节入手,通过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引导干部树立“不想”不廉不勤的意识;强化规章制度制约,构建廉政纠风的防范机制,形成干部“不能”不廉不勤的环境;狠抓制度规定的落实,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惩处力度,营造干部“不敢”不廉不勤的氛围。

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良好的工作环境,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充分认识到员工的热情和他们的渴望。

每一个员工对工作都充满着热情与梦想,他们希望在职业生涯中感受到成就感。

工商系统应注重引发员工参与到企业中的热情,并将此热情转发成动力。

给员工一个框架——明确说明要考虑的各种因素,清晰地表明日的和要求,然后,让每一个员工明白怎样靠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尽可能地不规定其工作过程中那些能做,那些不能做。

领导者应该是“要什么东西”的领导,而不是“该怎样做”的领导,让员工尽可能抛开“做任何事都依靠领导”这根拐杖,破釜沉舟,依靠自己。

当员工发现创新性的方法去赚更多的钱,而又不一定总想打破规则时,就不必拿太多的框框来约束他们。

给员工一切可能的机会,将员工的这种动力带到一个更新更高的。

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大胆改革干部任用制度,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人才竞争上岗制度,大力支持、鼓励人才积极参与竞争,为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全面推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创造性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营造环境,保障推进

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确保“三个过硬”的能力建设目标,就要投入力量,制定能力建设规划。

在具体规划指引下,实行项目式管理,确保能力建设质量。

实行工程式推进,提高能力建设推进工作的系统性。

还要多形式推进,努力解决实现能力建设目标的“桥”和“船”的问题。

一是开展大教育。

在完成“规定动作”学习内容的同时,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趣味性,在引导系统全员知荣辱、明礼仪、重品行上下功夫。

同时不断丰富能力建设“自选动作”的内容,使学习内容和知识呈现多样性。

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干部职工多看书,每个干部职工每季度至少选读一本书;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知识性讲座,多进行一些专业性、案例或人文科学方面的研讨活动,激发系统全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在人文建设中,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尊重,是员工队伍最为理想的成长环境,所有员工都有权力为自己的工作生涯做出规划。

领导人应当学会用心倾听员工的心声,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给予他们以信任、支持、帮助和鼓励,员工们才能精神振奋,干劲倍增,心无旁顾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五、不断改进培训工作

在新世纪里,竞争成为主旋律,而竞争的焦点则集中于“人”,尤其是工商管理人才。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工商管理人才的智能价值在人力资源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

合理选拔、任用和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可以不断提高管理效率,推动企业的持续稳步发展。

工商管理干部队伍整体上是一支政治坚定、执法严格、作风优良的队伍,但在个别地方、个别同志身上还存在着忽视思想修养,公仆意识不够牢、落实规章制度不到位、纪律观念不够强等现象。

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除建立社会监督网络、加强外部监督外,重点应在全系统内部坚持不懈地开展干部队伍思想、纪律、作风整顿,加强队伍的培训力度。

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有序开展培训活动。

另外培训是教师的教和学员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

它要求学员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和积极的参与,否则培训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对于培训评估者而言学员的反应,是迅速而详细的信息的很好来源。

在培训工商管理干部队伍中,要把学历教育、业务培训与考试制度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岗前培训、在岗轮训、承认教育等形式,构建多层析、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机制,提高工商队伍的岗位知识和队伍的素质教育,提高工商队伍的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工商队员的整体素质。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11

摘 要:本文指出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分析了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工商管理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推动,剖析工商管理与知识经济的内在关系,提出要通过经济发展能够推动工商管理的完善。

知识改变命运很好的诠释了当今社会发展的步伐。取代以往的体力劳动,知识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自身所有的知识或者说是通过智力劳动的付出,能够带来收益的经济手段。

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应当说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其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当我们具体探究工商企业管理机构的出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私有经济亟需发展;其次,私有者利益急需得到保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种机构对市场经济的具体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使得整个市场体制更加健全和完善。这样看来,市场经济的产品商品化决定着这个专业的产生,也是最基本的原因。所以说,工商管理专业的建构过程就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两者相辅相成,彼此依附,共同发展。

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与工商管理的形成轨迹步调一致

我们都知道市场经济并不是浑然天成的,从最初的 以物易物 阶段到如今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补充,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来分析一下普通的经济市场,可以发现有以下特征:该领域的涉及方面越来越广,并且方式形态各异,政策制度不断健全,整体系统趋向完善,顾客加强了自我利益的保护,这一切现实情况,对于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做了铺垫,使得整个专业体制不断完善,加强了自我的提高。除此之外,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整个市场体制更加的科学,更有层次性,因为工商管理和市场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依赖,在探索的过程中实现了双赢。

工商管理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推动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有关经济方面的理论,至今仍影响深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那么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才是合理的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时期,商品经济的各种主体,都有两面性。他们相辅相成的同时,又有自己的具体特征。这些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彼此的交流和联系实现利益交换,在这个过程中存在摩擦是不可避免的。

工商管理与知识经济的内在关系

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充分发挥 知识 的力量,才能使一个民族兴盛不衰,使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中占有重要地位,关键因素就是人才。引导他们创造能力和意识的挖掘和形成。由于工商管理这个专业在我国是新兴专业,并且发展速度很快,日新月异。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种形式随着时间不断的转化,随意说它的含义更有深层意义。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这方面的人才培养,难度很大。

理论结合实际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需要这种理念的支持,摒弃以往 死读书 的尴尬境况,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另外也要对其他方面的社会图书进行涉猎。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快速发展,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商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系统的知识和框架结构,并且要深入研究。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来提高自己,巩固先进的设备文化基础。让自己具备一种能力,使得专业知识与其他各种知识相互融合。

进一步研究知识深度,在学习基本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把原有知识与新学知识深度融合,举一反三,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经济发展能够推动工商管理的完善

在上文已经阐述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在此不再赘述,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类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从一开始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商品经济还不复存在,直到进入封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时,商品经济才活跃了起来,并在交易的活动中,经济主体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独立的情况,但是每个经济主体代表和追求的利益不一样,这很容易引发相互之间的矛盾。第一,每个个体从自私的角度出发,都会考虑怎么让自己获利最大,这很可能会损坏他人和集体甚至国家的利益,针对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应该及时作出引导,但是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再加上市场的手段也是力不从心,不尽人意,市场的弊端还是存在的。这时就需要工商部门的管理,在其管理范围内有效地运用其手段和政策措施进行协调和监督。

第二,单个经济主体以谋求自身的最大化经济利益为目的,加之在其相互间的交易活动之中所获取的经济利益差异,会促使激烈的市场竞争,会直接导致市场经济的活动中出现更加激烈的矛盾,甚至激发新矛盾的出现。这就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对实际市场的现有情况加以考虑,以建立和维护有序、公平和开放的竞争型经济市场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干预各个利益主体进行的交易活动。最后,我们将范围扩大到世界市场领域当中来,世界性的市场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进行交易活动。但是和个体经济一样也有自己的利益需要。对商品市场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造成冲击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外汇制度、倾销以及资本流动贸易的限制。所以工商管理要扩大、提高,解决和协调国际贸易中的矛盾和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交易的公平性、交往秩序的和谐性进行更好地维护。

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落后的国家,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也对工商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审时度势,对自身职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再次分配和整合。这不仅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还使得工商管理部门有了创新意识,加快了管理的步伐。为此,我们在促进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健康性,使经济建设发展更快的同时,就需要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职能的发挥的力度最大化。总而言之,工商管理的产生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依赖于工商管理的管制,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同向增长关系,所以工商管理的完善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篇12

毕业论文是整个教学过程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对教学质量的一次总检验。搞好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对全面衡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大纲。

一、毕业论文目的

毕业论文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在高素质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毕业论文的目的是检查和培养学生掌握技能,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严谨踏实的科学工作作风。

通过毕业论文有助于大学生与社会、与企业的双向了解;可以检验学生通过近四年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否具备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否具备了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通过毕业论文,学生将书本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紧密联系、融会贯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毕业后顺利参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通过毕业论文,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为指导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第一手经验资料。

二、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

工商管理专业应于第七学期初将毕业论文选题向学生公布,并将任务书下达给学生。学生应于毕业论文工作开始前完成文献阅读、外文翻译、开题报告等前期准备工作,集中用于毕业论文的时间不少于8周。

三、毕业论文的选题

1.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符合教学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充所学的知识。

2.课题应具综合性,尽量避免使用虚拟题目,积极更新或改革传统题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自己有研究、感兴趣的专业领域作为课题。选题须经教研室集体讨论确定,以保证题目的深度、广度、工作量的合理性。选题经系主任同意,系主任审批后执行。

3.鼓励学生选择横跨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毕业论文题目,这样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4.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可根据学生程度不一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难度,份量适当的题目,使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完成规定的任务。

5.毕业论文课题任务书应尽早下达,一般要求毕业前一学期初下达给学生,以便让学生及早准备。指导教师向学生传达毕业论文的有关要求及管理规定,为学生指定、提供有关参考书目或文献资料。

6.学生确定选题范围后,院、系确定指导教师,不得随意变更。

7.指导教师与学生确定题目,由院、系审定,并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

四、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

在管理学院的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学校的有关管理规定,由工商管理系具体负责本专业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事务和各项协调处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学校有关毕业论文的管理规定,制定工商管理专业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

2.审查、汇总毕业论文题目,安排指导教师。组织课题并组织教师对课题进行论证,保证课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同本专业、本学科内容密切相关,在专业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意义,注重反映行政管理领域内的实际问题。

3.统一安排、布置学院毕业论文工作任务。召开学生大会,向学生提出毕业论文工作的相关要求,进行必要的动员工作。

4.监控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定期检查毕业论文工作进度,协调处理院内毕业论文中的问题,考核检查教师的毕业论文指导情况。负责向学院定期汇报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并接受必要的检查。

5.组织毕业论文答辩和成绩复查,总结毕业论文工作,并向管理学院推荐“校优秀毕业论文”。

6.针对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专门成立本专业的答辩小组。组织答辩小组,确定组长,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

7.收集、整理、保存毕业论文工作的有关资料;整理有关资料归档。

8.进行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五、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教师应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在对毕业论文进行业务指导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工作作风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1.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应由具有讲师或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助教、研究生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论文,只能协助指导教师工作。

2.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职责:

(1)拟定毕业论文课题,下达任务书,制定指导计划和工作程序,并严格执行。

(2)根据任务书,与学生共同制定“毕业论文工作进度计划表”,明确“阶段工作内容”,并采取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原则上每周必须仔细检查一次。

(3)指导学生写出开题报告、翻译外文并给予评阅。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撰写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给出评语

(4)指导学生按规范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论文,并在答辩前认真审查学生的毕业论文,并写出毕业论文的学术评语。指导教师应认真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按要求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因故请假应先布置好任务,请假超过四周者,应及时调整指导教师,并报教务处备案。

(5)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六、毕业论文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在毕业论文过程中必须做到:

1.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2.虚心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其毕业 www.jiaoxuela.com 论文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4.严格遵守纪律,毕业论文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超过四分之一以上者,不准参加答辩,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5.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或不按时参加答辩者,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七、答辩及成绩评定

1.答辩小组的主要职责:

(1)答辩前阅读有关毕业设计资料,了解学生毕业论文内容及指导教师评语

(2)答辩小组组织毕业论文的验收、评阅和答辩资格审查工作。毕业论文的评阅由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分别进行,指导教师认真评阅,预审答辩资格,给出评语和初评成绩(百分制)。评阅教师复审答辩资格、论文(设计)质量及毕业论文(设计)材料完整性,写出评阅意见,交答辩小组。未经指导教师结题验收,或经评阅初评成绩为不及格者,或不符合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其他规定要求的学生,均不具备答辩资格。

(3)需事先准备好一定数量的问题,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4)认真听取学生在答辩中的陈述和对问题的回答;

(5)依据评分标准初步给定毕业论文成绩。

2.答辩日期和地点由答辩委员会在一周前向学生正式公布,同时报送教务处,以便组织院有关人员参加、检查答辩工作。两次答辩日程、人员、场地、分组安排等需提前2周通知答辩学生,并报教务处备案。答辩小组对学生进行公开答辩,并做好答辩记录。

3.答辩程序:

(1)学生陈述(约10分钟)

(2)答辩小组提出问题

(3)学生回答

(4)答辩小组总评分。每位学生答辩时间控制在25分钟左右。

3.答辩小组组织答辩后,根据学生论文质量及答辩表现,参考指导教师初评成绩,按我院毕业论文参考评分标准,给出复评成绩(百分制)。答辩评分标准应从四个方面综合考虑:

(1)论文的性质、难度、分量、综合训练等情况。

(2)论文的质量、价值及有无创造性;

(3)答辩中自述和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

(4)工作态度。评分具体标准详细见经管学院《毕业论文成绩评分表》。

4.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必须从严掌握。严格按照分阶段评分进行,无前一阶段成绩,不得进入下一阶段评分。答辩不通过,总成绩不能评为合格。最后以五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分登记入册。

5.毕业论文不能免修、缓修、只能重做。

6.毕业论文应该符合学校有关规范在论文字数、文献综述、参考文献和格式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7.论文评语的参考标准

90-100分:观点明确,观点有创新,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逻辑性强,材料充分,论证透彻,方法得当,叙述准确,语言流畅。

80-89分: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逻辑性强,材料充分,论证透彻,方法得当,叙述准确,语言流畅,观点明确并有创新,但其他方面有较明显的缺陷。

70-79分:观点较明确,思路较清晰,结构较合理,逻辑性较强,材料较充分,论证较透彻,方法较得当,叙述较明确,语言较流畅。观点明确并有创新,但其他方面有明显的缺陷,观点明确,但其他方面有较明显的缺陷。

60-69分:观点较明确,思路较清晰,结构较合理,逻辑性较强,材料欠充分,论证欠透彻,方法单一,叙述欠准确,语言欠流畅。

59分以下:核心观点抄袭或文章主体抄袭;或论文基本观点不明确;或论文逻辑结构与论文观点不相符;或论文核心内容有常识性错误。

八、工作总结

1.答辩工作结束后,答辩小组作出书面报告。

2.及时作好毕业论文工作的总结,特别是对毕业论文中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例、经验要着重反映。

九、毕业论文资料归档

毕业论文应按照学校统一规定的顺序装订。

毕业论文资料按照学校有关要求集中装订归档。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篇13

近年来,社会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为了适应新形势逐渐转型,然而,单纯依靠合理的规范是不够的,需要工商管理部门给予一定指导和支持,才能够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对企业转型发展中工商管理部门重要性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工商管理部门在企业转型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能够为企业转型提供良好的环境

企业转型在迎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促使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发展战略,才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另外,部分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利益,不择手段进行恶性竞争,破坏市场平衡机制,由此可见,优化企业转型环境十分重要,而工商管理部门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大对违法分子的惩罚力度,保障企业健康转型。

2.能够为企业转型提供指导方向

工商管理部门是工商政策制定者,能够结合市场情况,了解并掌握市场主体面临的瓶颈及影响市场稳定发展因素,找到针对性解决策略,为迷茫企业指明发展方向,帮助企业顺利转型,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的重中之重,传统管理模式不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可以组织企业学习柔性管理、外包管理等方面知识,从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另外,工商管理部门提供的政策优惠,能够促使企业逐渐朝着行业规范发展。

3.能够为企业转型提供保障

企业转型期间遇到问题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而工商管理部门能够为企业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为企业转型提供有力保障,帮助企业突破重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部门通过对国内外企业转型成功案例进行调研,将有效经验提供给需要的企业,为企业转型提供捷径,并将转型阶段的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不仅如此,在整理经验过程中,部门还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应对,从而推动我国企业转型成功。

二、工商管理部门在企业转型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有效策略

1.加强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队伍

工作人员作为管理部门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其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工商管理部门要加强人才培养,结合市场发展情况对人员进行调整和优化,首先,要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引进,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增加人才储备力量;其次,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采取多样化形式,例如,进修、学习等方式,促使工作人员能够了解和掌握市场动态,并结合相关制度规定,及时给予企业转型支持和帮助,发挥积极地促进作用;最后,还需要引导工作人员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仅要加强工商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还需要侧重

提高自身服务意识,从而推动企业转型进一步发展。

2.加大内部管理力度,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为了能够在企业转型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工商管理部门还需要加强对内部进行有效管理,明确自身职责,履行自己的义务,以此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积极实施责任制,将每一项工作细化到工作人员身上,调动员工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加强部门内部管理,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交叉执法,促使权责任命,还能够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执法和行政能力,为企业转型保驾护航。

3.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规章制度是企业转型的根本依据,规章制度不完善,势必会影响企业转型效果。因此,工商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找到每一处薄弱点,积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实处,针对企业转型,不仅要关注其硬件方面,更要加强对软件方面的管理,只有保证软硬件都能够达到一定标准时,才能够支持其进行转型。前者主要是企业生产设备等,后者则是企业经营理念等内容,加强对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并加大执法力度,在规范企业竞争行为的同时,还能够不断改善自身管理方式和方法,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为企业转型贡献一份力量。除此之外,工商管理部门还需要定期组织企业参与讲座等学习和培训,促使企业能够了解当前市场情况,帮助企业全面、多角度制定转型方案。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工商管理部门作为企业转型的关键,在推动企业发展等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工商管理部门要明确自身的重要性,立足于市场实际情况,加强人才培训,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大内部管理,完善相关制度规定,提高管理水平,切实为企业转型提供有效支持,进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