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探究式教学的几种方法(最新7篇)正文

《探究式教学的几种方法(最新7篇)》

时间:

探究式教学模式目前在药学专业的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需要学生依据教师的授课指导,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来对目前的教学内容重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通过组建小组形式来深入研究,合作交流,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药学专业学习的整体学习氛围和学习效率,还可以达到药学教学中的认知与情感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认知目标主要涉及的就是药学的基本药理、药学概念等知识能力的掌握;感情目标主要就是让学生建立起健康和科学医疗保健的职业责任感,确保药品的安全使用,提高职业道德水准。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探究式教学的几种方法(最新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法理学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篇1

宁波大学 李学兰

人们对意义的追求是绝对的。

如果没有更高的目的,或使命感,或理想,我们就无法发挥全部的潜能去追求幸福。

探究式教学的论文 篇2

一、要留给学生足够自主探究的时间

新课标提出: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我有意义的建构。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无疑需要充足的时间。

因此,教师应当给学生留有足够自主探究的时间,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实验和验证。

比如,可以采取“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去尝试、探索。

不少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

但基本上都是“蜻蜓点水”、“稍放即收”,唯恐浪费了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这样的探索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形式上的探索,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索。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布鲁纳强调,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实践证明: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只有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此,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三、指导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自我评价

探究式学习的实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自身主体性的构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尤为重要。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监控、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不断提高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

作为高效课堂构建中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的评价是贯穿于探究学习全过程的多元评价。

数学教师,除了遵循传统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主观性等原则以外,同时还有其独特性。

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探究学习特别关注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因为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同,表现他们所学东西的方式就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数学教师不能总盯住闭卷考试,不能总留心课堂作业,而是要给学生留有体验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用心、用脑、动手写数学日记、小论文,做手抄报、解决QQ爆料等生活中的数学小问题。

总之,探究式学习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衡量的,因为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

所谓学生主动参与就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教师不要设框框,让学生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一套去运行。

应该每步探究都要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

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学习进人理想的境界。

探究式教学的论文 篇3

1重视和鼓励学生的质疑

在讲述茨维特利用碳酸钙层析柱分离绿叶中不同的色素时,仅仅利用课堂讲述,一些学生很难理解,甚至表示怀疑。看到这种情况后,我鼓励这些学生对这个问题深入探讨,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步骤,几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重复了这个实验。实验的结果与文献报道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家又就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可以发现,由于学生是带着怀疑态度进行实验的,所以他们的行为是积极主动的,同时包含着他们的思考和创新。

2探究式的课堂教学

探究式教学包含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方面学生要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究,另一方面教师对教与学这个过程的方法、方式上的探究。因此,探究式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2、1师生角色的转变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知识的灌输和解释,而是更多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引导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更快地知道答案,而是启发学生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疑问,然后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引导时要准备一个主要问题和一个次级问题,当学生无法回答主要问题时,较简单的次级问题可以教学生怎样和在哪里找到主要问题的答案。在讲述“超临界流体萃取”这一章内容时教师提出了流体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我提出了一些较简单的问题:物质在自然界有哪些存在形式?物质有没有可能处于液态和气态之间?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逐渐开始思考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在探究式课堂中的角色也发生着变化,他们不再被动地听讲与背诵,而是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和探究者。听话式的学习和依赖教师的习惯被淡化,教师的讲述不再是真理的陈述,而是探究的汇报。在讲述细胞破碎这部分内容时,一个学生对超声波粉碎细胞的机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查阅文献以及各种资料后,这位同学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十分精彩的“报告”,学生的表现出乎我们的意料。

2、2打破教材对学生的束缚

教材可以全面地介绍一门课程的知识内容,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但是科学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书本上的知识必将落后于科学的发展。一些学生对于教科书上的内容往往呈现一种盲目的“迷信”,将其当做真理和答案,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事实上,任何教材的内容都带有编写者对于科学问题的理解和解释,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利用好教材,还得运用网络信息、文献以及工业中实际面临的问题来进行课堂教学,进而打破学生对教材的过分依赖。

2、3探究问题的合理提出

问题的提出是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中的关键环节。探究的问题必须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或者是学生思考得出的,这些问题既要能被学生最终解决,同时又能促进他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探究的问题与教学内容是紧密联系的,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课本中生涩的概念、重视科学数据获得的过程和补充教科书所给予信息的实验。

3开放式实验室的建立

实验教学是理工科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创新性人才,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之成为学生从实践获取理论知识的主要渠道。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事先安排好实验的内容、目的、材料和步骤,学生仅仅是按照教师的实验意图,一步步地进行机械操作。实验对象不是学生渴望探究的,所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被动的、机械模仿的,不可能产生新的想法。探究式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转变实验室的功能,使其从传统的教条模式转变到探究模式。开放式实验室的建立将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自由探究的场所和环境,实验的结论将不再是固定的、唯一的,而是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传统实验室相比,开放式实验室的功能更倾向于学生对问题处理和数据获得过程的理解和陈述。生物分离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工程性极强的学科,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观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结合蚌埠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我们对生物分离工程进行了课程改革的初步实践,内容包括增加综合实验的课时数以及建立课程相关的开放式实验室。按照课程内容,实验室向学生提供各种分离技术相关的设备和试剂,如中性盐沉淀、离子交换、凝胶层析、冷冻干燥以及SDS—PAGE电泳等。待解决的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是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的疑问,具体的方法、步骤均由学生制定,教师仅起着引导的作用。在开放式实验室中,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实验的结论,还包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真实经历以及团队协作的合作精神。

4探究式教学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模式,要真正地将其运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还得结合我国具体的教育改革环境,进行不懈的“探究”。如果将“探究”思想仅仅看做一种知识,直接运用到我们具体的教学中,那么它与传统的应试主义教学就没有什么区别。探究是一种思想和态度,在我们探寻真理的过程中体现出多样性。教学活动中渗透探究的思想,并不是要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反,任何探究行为都离不开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探究”思想,根据具体情况将其合理地运用于我国的课程教学中。生物分离工程涉及的生物产品种类十分的繁杂,与之对应着各种各样的分离工艺,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介绍。探究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地理解生物物质分离过程的本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对学生正确引导,合理利用现有实验基础设施,鼓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探究式教学的论文 篇4

1选择合理的目标

并非所有问题都能够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探究,尤其是在有限课时里选择何种问题供学生探究尚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师首先应确保精心选择探究主题。以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可供探究的主题涉及爱国主义、职业规划、道德建设、法治建设、理想信念以及恋爱问题等等。教师应参考当前社会热点,或以学生关注度为依据,同时根据课时限制来选择探究主题。其次还应以此类主题为中心,进一步选择可供学生探究的那些具体问题。在设计这些问题时应注意遵循与学生、实际、生活相互贴近的原则,确保所选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兴趣。例如教师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课时限制、大一新生特点为依据来选择大学生职业规划、道德建设以及恋爱问题这三大主题作为本学期探究主题,以便于引导学生在未来大学生活中所将要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予以有效解决,并促使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并且了解社会,能够以理性的思考观念来对待周围社会事物与问题。而在确定所选主题后,教师可以恋爱问题这一主题作为讨论中心,组织学生开展恋爱观调查、恋爱中的个人道德、传统家庭美德以及恋爱利弊分析等不同问题的探讨,可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相应的问题展开探究。由于所选问题均属于个人偏好,因此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而在道德建设主题讨论中也同样如此,教师可以从道德建设重点、道德现状评价以及道德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等不同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通过理性思考,进而能够正确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此外,应就职业规划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对自身专业各类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并对专业就业情况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对专业未来发展方向有所关注,从而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自己在大学阶段所应实现的目标。总而言之,通过上述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对其面临的各类现实问题予以良好解决。

2选择相应的探究方法

应以探究式教学不同的内容为依据来选择相应的探究方法,其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方法是问题探讨法。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针对广泛存在于青年学生群体中的各类思想问题所开设的重要课程,其问题色彩鲜明,且问题源较为丰富。而问题探讨法则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以及针对性,在应用问题探究法的同时还可参考选材主题差异来开展包括展示性探究、搜集性探究、设计性探究以及调查性探究等多种方式在内的主题探究法。问题探究法在教学过程中是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应着眼于道德发展现状以及道德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以分组的方式搜集资料,并在组间展开讨论与总结,还可在班级内部进行交流以及相互学习。在此情况下,教师可给出问题,并基于社会中出现的道德滑坡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深入研究与谈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合理应对。学生通过此类小组活动逐步了解到如何在团队中开展相互合作以及如何有效交流彼此的观点与看法,了解到应善于听取别人迥异的观点和见解,从而能够着眼于不同角度来思考和探讨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利用此类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正确认识现实问题,同时其问题分析能力也得到提高。

3课堂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居于主体地位

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关键应发挥主导作用,应在适宜的时间内适度介入学生探究活动,同时注意给予有效引导,并采用正确的点拨方法,防止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偏离或者迷失方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适度予以引导,同时评估小组学生的总结,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展开师生交流与对话,引导学生在个人真实想法面前能够做到坦诚相待,并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此外,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并基于各类问题进行辩论、反思、归纳以及总结。例如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对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予以尊重,并对这些学生所发表的观点予以客观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观点的利弊,从而能够客观认识到大学生恋爱这一问题的利弊,而教师还可从自身体会出发来引导学生认识道德在爱情中的重要作用。在受到教师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学生能够打开心扉、积极发表个人言论,教师由此也实现了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的目的。与此同时看,教师还应掌握必备的学科基础知识以及相关资料,从而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信息支撑。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课堂主体地位是一个基本理念。要想确保教学理念富有主体性,教师自身首先应具备主体性意识,并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予以尊重,与学生保持平等地位,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并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应构建和谐、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并以此为前提从学生群体的内心需求以及身心发展特点与水平出发,积极启发、点拨以及引导学生,从而高效实现正确选择教学内容并将其内化和外化的目的。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汇集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等诸多理论与观点,学生很难通过单纯背诵来理解和掌握此类观点,因此创新式教学显得尤为必要。探究式教学虽然面临着班级人数过多、课时不足的问题,教师自身知识储备急需提升,学生考核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从而保证其更切近学生实际,能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以在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倡导探究式教学显得极为必要。

探究式教学的论文 篇5

一、设立合理的探究目标

在前面的基础上让大家通过实验探究来发现杠杆的平衡原理。学生在有效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自己学习中学物理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驱使学生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联系生活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热情交流,说说自己的见解、听听别人的意见,不但认识了自己过去没有注意的杠杆,而且在合作中体验了中学物理课程的学习趣味,感受到了信息共享的快乐。这些都合理的教学目标设置后收获的教学成效,这也是探究式教学的一种很好的体现。

二、选取合适的探究内容

探究内容的选取对于探究式教学同样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这一点上教师也应当有积极地改善与革新。很多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都不够灵活,通常会依照课本的编排给学生们安排教学内容。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不仅会十分乏味,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对于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与锻炼。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素材的特征灵活选取教学内容,可以将生活实例、实验过程等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这不仅能够极大的活跃学生的思维,也能够让大家在积极的探究中深化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在学习“密度”这个中学物理量时,我组织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密度是中学物理的一个重要知识内容,在密度概念形成的教学中,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展开教学。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先通过测量比较不同体积的同一种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再通过测量比较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相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而不同物质的这个比值一般不同,从而引入密度的概念。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密度是表示物质特性的中学物理量,而且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用比值定义中学物理量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及教学过程的安排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合理的安排与设置也能够更好地帮助探究式教学发挥其积极的教学辅助作用。

三、布置创新的探究作业

探究式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课后作业是一个很好的探究方式,教师应当借助创新的作业形式来进一步深化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很多教师的作业布置方式仍然十分陈旧,那些枯燥乏味的计算、问答题不仅丝毫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作业形式也很难对于学生的思维有所锻炼。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更为灵活多样,创新的作业往往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讲完“杠杆”后,我给学生们设计了如下作业:

①让学生上网调查从古至今,人类对杠杆的应用与研究;

②请学生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制作小杆秤;

③请学生回家利用身边的器材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的中学物理知识和中学物理规律,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一项重要培养目标。创新形式的作业创设不仅能够让大家对于作业内容更感兴趣,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能够展开对于课堂知识的应用实践。最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与锻炼,这些正是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所在。在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想要让探究式教学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这首先需要教师创设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有针对性。这些都能够帮助探究式教学更有效地展开。此外,在给学生们布置作业时也应当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新颖灵活的作业形式才能够进一步深化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 篇6

王洪星 王 芹

(山东省章丘市白云湖中学)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鉴于这一课程基本理念的提出,教师应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并对此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创新和全面深入的尝试。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问题情境;教学手段;合作探究小组

所谓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和小组合作,从而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将它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所以,我们应对此模式给予高度关注并进行及时落实。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经验,对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做几点剖析和研究。

一、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一切的探究活动,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若我们向学生提出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学生就会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进而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探究活动。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依据具体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疑问和求知心理,这样,我们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问题的学习和探索中。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这部分内容时,因为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通过实验获得数学结论已有一定体验的初二学生,且前面已学过勾股定理内容,于是,我就从勾股定理逆向思维这一情景引入,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直角三角形中,三边长度之间满足什么样的关系?(2)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否就是直角三角形呢?(3)给出这样三组数:(5,12,13)(7,24,25)(8,15,17)然后回答这两个问题:(1)这三组数都满足a2+b2=c2吗?(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自主分析和探究。这样,我通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一方面使学生产生了疑问,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过程,能够对本节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引进新型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容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传统教学工具粉笔+黑板,直尺+圆规,早已无法满足当今教育的教学需求,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可将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引入初中数学课堂——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多样性、演示性等多种教学优势,将它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上,可以使数学知识点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既可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还能使学生对数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了多种生活中涉及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如观光电梯、旋转式自动门、带合叶的门窗、火车、地铁、家电电动机、旋转木马等,然后我让学生依据已有生活经验,说出哪些运动现象是平移,哪些运动现象是旋转。而且,动感有趣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也因为这些现象都是学生生活中见过或经历过的,学生立即对本章内容产生了探究兴趣,进而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

三、组建合作探究小组,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现探究式教学模式,我们还可通过组建合作探究小组来进行,即对班里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然后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这样我们一方面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另一方面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就可将班里学生4人分为一组,让他们利用网络技术或者是查阅书籍资料,搜索与本章内容相关的数学信息,如数学几何体的名称(如圆柱、圆锥、长方体、棱柱、球等)、特征以及现实世界中所存在的几何体,搜索完毕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归纳,课堂上,各个小组对搜索到的资料进行分享交流,并尝试运用数学专业语言描述各个几何体的特征。这样,我通过组建合作探究小组,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也培养了学生的与人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及时认识到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课堂教学质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索和研究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和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鸣。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刍议[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

[2]王惠贞。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探究式教学的论文 篇7

一、创设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直接暴露式的设计方式,从熟悉的生活中发现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好奇心,形成探究意识。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情境创设要具备可行性,适应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第二,情境的创设应该具备直观性,为高中学生提供全面直观的材料,用具体、直观的方法进行探究;第三,清静的创造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学习背景和能力接受水平,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研究中来;第四,情境的创设应该具有探究性和挑战性特点,情境中应该充满问题性,同时问题也要有一定的障碍,学生通过认知努力获取知识和经验。教师要不失时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思维环境。

二、紧扣主题,鼓励学生提出探究问题

新教材为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教师应该利用这些空间,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且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整个教学过程中,目标问题化、过程探讨化、问题设疑化,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不断学习填充空白。学习数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思考,学生解题的过程就是思维展示的过程。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应该有意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认识,培养学生理性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主题性题目的提出,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性能力。

三、强化合作,推进民主探究式学习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处于一种自由的状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在个人探究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的协商和讨论,对于各小组不同的观点进行修正、完善和深化,强化对问题的了解,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的整体氛围。例如,教学中,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对某个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在学习《函数奇偶性》章节内容的时候,任课教师通过创设两个题目让小组进行讨论:题目1:请列举哪些是偶函数、奇函数,哪些既是偶函数又是奇函数?题目2:你们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你所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提出了各自认为的正确观点,例如:偶函数满足y=x2……奇函数满足y=2x……。通过同学们的踊跃回答,对课堂内容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然后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真正做到小组之间的优势互补,强化对课程内容的探究。

四、突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交流

知识是方法的载体,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应该勇于把问题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直入主题,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题思路,然后步步深入,帮助学生形成质疑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举一反三,领悟数学应用价值从特殊到一般,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生除了要自我思考以外,更要学会合作学习,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互相讨论,总结学习经验,分享学习乐趣。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学生的洞察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增强,思维定势被打破,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五、积极反思,促进探究式模式的建构

探究式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必须要时刻进行反思和诊断,通过反思评价,找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然后获取用意义的思想和观念,不断提升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实现知识的主动构建。一方面,通过反思,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系统掌握对数学题目解答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拓展思维层次。另一方面,从教学任务来看,通过知识构建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能够解决数学知识的难点。例如,在学习正弦定理的时候,任课教师可以给学生这样的探究题目:一艘轮船从B港口去往C港口,已经BC之间的距离为m,轮船到达C地点之后又驶向了A港口,期间,由于没有测到A港口到C港口的距离,假设船上有测角仪,船员们能够获得A港口和B港口之间的距离?针对这个题目,数学老师可以给出以下的启发式问题:(1)这个问题整体上属于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

(2)能否将一般的三角形问题和直角三角形问题融合起来?在这种情况很多学生就会先到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来进行问题的解答。在这个题目当中,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就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而为问题的解决奠定重要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同时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为学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奠定重要的前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