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护理论文(优秀3篇)正文

《护理论文(优秀3篇)》

时间: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护理论文(优秀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护理论文 篇1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等。是继小儿麻痹症后,又一个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病。早期发现与治疗,综合性康复训练及全面的护理是小儿脑性瘫痪的有效治疗手段。我院儿童康复治疗中心自20xx年6月-20xx年11月收治85例脑瘫患儿,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同时配合康复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康复护理的方法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xx年6月-20xx年11月共收治85例脑瘫患儿,诊断与临床分型均符合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标准。

其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3个月~7岁,进行了药物、针灸、功能训练以及配戴矫形器等辅助器具,并加强对康复护理。

2一般护理

病室内应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适合患儿休息与活动。保持病房整洁,定时通风,患儿病床应加防护设备,防止坠床。因此类患儿抵抗力低下,肺功能差,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应尽量减少探视人员,各治疗室及病室应每天按时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防止院内感染。

3日常生活护理

在患儿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康复治疗师给予的康复训练时间毕竟短暂,而患儿家长有充足的时间照顾孩子,因此除了正规系统的康复训练之外,日常康复护理更显重要,延长训练时间、促进运动发育,使进儿童掌握进食、穿衣、脱衣、洗漱、入浴、如厕、学习、游戏等日常生活的能力,更好的融入社会。

3.1饮食护理

3.1.1进食姿势:此类患儿吸吮、咀嚼、吞咽功能差,进食时易呛咳、误吸,胃肠道功能也比较差,大部分患儿罹患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患儿进食时,要调节全身姿势,抑制异常动作的出现,应采用半坐位,头部轻度前屈,以减少误吸。将患儿两手伸向前方,髋关节充分屈曲,背部靠直。重度脑瘫患儿还可以采用面对面进食的方法,护理者坐椅子上,患儿两腿分开坐在护理者腿上,患儿后背靠在用三角垫形成的直角上,护理者用手固定患儿胸部,防止身体向后倾。护理者从完全喂食到鼓励患儿自己进食,教会其使用餐具,掌握抓握、夹等动作。

3.1.2营养状况:入院后要及时准确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根据患儿的体质量和皮下脂肪厚度指导家长科学喂养,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保证患儿体格发育正常,有足够的体力参与康复训练,改善营养不良状态,并避免过度肥胖影响运动发育。对于营养不良的孩子给予少食多餐,予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易消化饮食。对于营养过剩的孩子予控制总热量摄入,主要减少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合理安排进餐时间,确保训练前一小时不进食及过多饮水,谨防训练时呕吐以免引起窒息。训练后予适当补充水或果汁。

3.2脑瘫患儿的抱姿

正确的抱姿可以纠正和避免患儿一些异常的姿势和体位,也刺激了患儿自身对头部及躯干的控制能力。护理人员应根据脑瘫患儿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抱姿。

3.2.1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抱法:这个类型患儿上肢常表现为屈曲、内收、内旋,下肢内收、内旋,双下肢交叉。由于患儿身体长期处于僵直状态,可以把患儿双腿先分开,再弯起来,双手分开,头略微下垂,家长用这种方式抱孩子,可以不断增进孩子对母亲的认知能力,加强母子间感情交流。也可以让患儿面向外,护理者双手从患儿双腋下伸过后双手抱住大腿内侧,分开双腿,先让患儿脊背部靠在护理者胸腹部,训练患儿的脊背逐渐离开护理者的胸部,从而提高患儿头和躯干的控制能力,亦同时扩大了患儿的视野,提高了患儿的智力和认知水平。

3.2.2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抱法:将患儿抱起时,患儿的双手不再是分开而是合在一起,双侧腿靠拢,关节屈曲后,尽量接近胸脯,护理者利用下颌、上臂和肩部来控制患儿的头部,使头部处于中间位置,并且略向前倾。维持好这一姿势后,家长将患儿抱到胸前,也可抱在身体的一侧,这样做可以抑制患儿的角弓反张、非对称姿势等异常姿势。

3.2.3弛缓型脑瘫患儿的抱法:因为这个类型的患儿四肢肌张力低下、身体软弱无力。因此护理者先要给患儿一个稳妥的依靠,然后帮患儿把双腿蜷起来,护理者一只手从其一侧腋下穿过,搂住对侧胸部患儿的臀部坐在护理者另一只手掌、前臂上。这种抱姿增加了患儿双手主动活动的机会。

3.3脑瘫患儿的卧姿

由于此类疾病的特殊性,脑瘫患儿的卧姿均存在异常,保证患儿卧姿的正常,抑制异常模式,利于肢体对称,缓解过高肌张力,减轻关节畸形。

3.3.1侧卧位:因痉挛型患儿受紧张性迷路反射的影响,仰卧位时,会加重上肢屈曲下肢硬直伸展等异常姿势,因此清醒时,尽量减少仰卧位,应予侧卧位,而且患儿在侧卧位时比较容易将双手放在胸前抓握玩具,感受颜色及声音的刺激,但双腿之间要夹一小软枕头,以免双下肢过紧引起内收肌张力过高。如果患儿存在角弓反张的现象,可将床垫的上下部分垫高,两侧亦垫起,形成一凹窝,使患儿卧于中间。

3.3.2俯卧位:对于肌张力低下的患儿来说,俯卧位不失为一种治疗性的体位。在其胸部下方放一低枕头,使其双臂向前伸出,可提高患儿头控制能力。仰卧位时,要正确摆放患儿肢体于功能位,预防肩关节脱位,膝过伸,双下肢外展、外旋。

3.3.3措施:因手足徐动型的患儿受不对称性颈紧张反射(ATNR)的影响,也尽量减少仰卧位。在实行仰卧位时,上下肢的不自主活动太多,可采用沙袋负重,或置于俯卧位以尽可能地减少不随意运动。

3.4脑瘫患儿的洗漱训练

包括洗脸、刷牙、梳头及入浴等。由于此类患儿肢体功能受限,家长应尽量减少辅助,尽可能让孩子的能力充分发挥。在患儿入浴时,为保证患儿安全,最好采用坐位,在浴盆内可放置塑料圈固定患儿,浴盆内可放置漂浮玩具,减少患儿哭闹,促进上肢运动。对于痉挛型患儿,温水浴还可以降低肢张力。

3.5脑瘫患儿的更衣训练

衣服应选择简单易穿脱的,根据患儿能力选择拉链式、粘胶式,系带式及钮扣式。首先,患儿要学会认识身体部位及衣服名称。鼓励患儿自己穿脱衣物,家长尽量减少辅助。在穿脱衣时最好用坐位,既安全,又便于站起。

一般先从脱衣训练开始,使患儿保持姿势的左右对称。穿衣时先穿患侧肢体的衣服,脱衣时先脱健侧肢体的衣服。

3.6脑瘫患儿的排泻训练

适龄患儿要进行此项训练,原则是由简单表示到自己完成。包括:语言或手势表达大小便需要,大小便自我控制能力训练,男、女厕所识别训练等。

4心理护理

脑瘫患儿多伴有智力低下,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常表现为自卑、孤独、缺乏自信、感情脆弱。护理者先和患儿熟悉,建立互相信任的感情基础,消除住院治疗带来的恐惧感。用亲切的语言经常与患儿交流,陪孩子玩耍,建立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多鼓励患儿,对患儿的点滴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使患儿用最愉快的心情来配合治疗。多与患儿家长交流,使家长认识到疾病的可治疗性及治疗的重要性,并且护理人员应监督并督促家长予患儿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以延续康复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避免消极悲观情绪影响患儿的人格及性格发育,也不要过分溺爱。

5康复训练指导

根据患儿运动发育年龄,予以以下指导。

5.1头部控制及支撑抬起训练是婴儿运动发育中最早完成的,是各种运动之基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患儿俯卧于枕头、被子等物品上,练习肘支撑抬头、手支撑抬头,头部处于正中位,并逐渐延长保持时间和头离开床面的高度。

5.2翻身训练患儿取仰卧位,屈曲一侧髋和膝带动骨盆,带动此侧下肢向上抬起,诱导患儿抬头,身体扭转向对侧翻身。患儿取俯卧位,用玩具引诱患儿先将脸转至一侧,另一侧手臂向上抬起屈曲下肢,回拉骨盆使其翻至仰卧位。患儿能独立翻身后,可诱导患儿做连续翻滚动作。

5.3坐位训练根据患儿能力给予坐位前方、侧方、后方的动静态平衡训练。练习独坐要给与充分的保护,防止跌倒。

5.4爬行训练将患儿前方放置兴趣物,引导出患儿上下肢协调运动爬行,家长可以先将一侧上肢和对侧下肢移向前方,然后同法移动另一侧,如此交替进行。

5.5膝立位训练双腿跪立,双膝与患儿双肩同宽,大腿与小腿成直角,髋关节伸展,开始先给予扶持,可以一手固定髋关节,另一只手在患儿前方固定患儿双手。渐渐松手不扶,完成双膝立位向单膝立位转换。

5.6站立位训练患儿双足与肩同宽,在家长的保护下,患儿先由抓站,逐渐过渡到独站,在其过程一定要保护好膝和踝关节,避免膝反张和尖足。

5.7步行训练要注意正确的步行姿势和稳定性,逐步提高速度和延长行走距离。

6言语训练

约有80%左右脑瘫患儿具有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首先改善构音器官的控制能力及协调性,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可以先从单个音节开始,逐渐学习单个词、一句话、直至短文。从不同的途径增加视听觉干预,鼓励患儿发声。

7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脑瘫康复的深入研究,医学界普遍认为脑瘫患儿应该遵循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原则,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我科根据脑瘫患儿的不同类型选用相应的康复护理方法,教会家属,督促家长并予以协助实施。在此过程中要积极调动患儿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主动运动效果明显优于被动运动。经过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后,明显提高了患儿的运动发育水平、ADL、交流等能力。提高了康复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使家长树立对患儿康复的信心,使患儿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减轻了社会及家庭负担。

护理论文 篇2

儿科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头皮静脉输液需要每天进行静脉穿刺,增加了护士工作量。而且儿科全部是小儿,极不合作、好动。传统的头皮静脉针头非常锋利,往往引起漏针的现象经常发生。造成多次穿刺,造成患儿痛苦。因此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减少穿刺次数和患儿痛苦,及时有效地执行医嘱,大大提高了危重儿抢救的成功率。

一、方法

1、穿刺前准备:穿刺前先向患儿家属解释套管针的好处,告诉患儿家属留置针只是将外套管留置在静脉里,而不是钢针。可以减少每日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痛苦和危害。取得患儿家属同意后,协助患儿取合适体位,如为不合作患者,有助手协作。护理人员在操作之前,要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同时应注意在操作两个病人之间也应严格进行手的清洁。

2、穿刺体位的选择:尽可能选择粗直、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由于静脉炎的发生率下肢明显高于上肢,尽量不要选择下肢静脉。可为双手和头部额前及双侧的血管,用75%酒精消毒,范围不少于8cm8cm,待干。

3、穿刺的具体操作步骤:穿刺时,穿刺点在消毒范围内1/2或2/3处,右手拇指、食指轻捏针翼(多点面朝外),左手食指和拇指绷紧皮肤,以15~30度的角度在血管上方进针,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5~10度再进针1~2cm,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侧管,右手固定针翼,同时拇指下绷紧皮肤,左手持针座缓将软管全部送进静脉。注意见回血时不可立即拔出针芯,必面降低角度送针。因为此时可能只是钢针在血管内,而导管在血管外,拔出针芯会导致穿刺失败,一旦针芯拔出,勿再插入。松开止血带,打开调节器,观察有无外渗。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食指固定针翼,右手快速抽出针芯,透明无菌敷贴固定穿刺部位(使敷贴下缘与留置针翼下缘平齐),胶布固定延长管及头皮针。注明穿刺日期、时间、穿刺者姓名。

4、穿刺后嘱患者注意事项:可适当活动,不可剧烈运动。留置针具有许多优点,但若护理不当,操作不规范,仍会有许多并发症发生,常见的有静脉炎外渗和堵管。因此,要求穿刺者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无菌操作,熟练掌握穿刺技巧,穿刺动作应轻、巧、稳、准,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在使用留置针的过程中,要求护士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有无红肿、血管有无条索状改变、穿刺点是否可触到硬结、输液是否通畅,并根据情况及时更换输液部位,局部碘伏消毒,同时应根据患儿年龄、病情需要和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小来调整输液速度,还要加强心理护理,以自己精湛的技术、端庄的仪表、微笑的服务,与患儿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同时注意对患儿家长的宣教,先教给家长注意事项,以保证留置针使用的时间。

5、封管:将头皮针拔剩针尖在肝素帽内,推注稀释的肝素液2~5ml,剩余0.5~1ml时,一边推封管液,一边拔针头(推注速度大于拔针速度),确保留置管内全是封管液,而不是药液或血液,用活塞压紧延长再拔针。

6、留置时间:一般为3~5天,最好不超过7天。

二、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静脉留置针临床的广泛使用,使患儿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并减少普通头皮针反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对浅表静脉的损伤。静脉留置针为一次性产品,对于长期输液治疗的患儿,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虽然它存在着许多并发症,但已有较好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的优点,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主题。

护理论文 篇3

摘要:目的了解新时期护理教育的现状,为进一步进行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了解护理教育社会背景的情况下,对新时期护理教育的现状进行综述。结果和结论新时期护理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尚未恰当地进行护理科学定位,未合理明确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结构,未更新先进的教育观念,未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未变换更新教学形式等,对护理专业的发展造成了限制,对护理教育和世界接轨造成了阻碍。今后急需根据实际,进行护理教育改革,改变护理教育现状。

关键词:新时期;护理教育;护理理念;现状分析

引言

当前,我国护士在护理理念上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具有许多的不足,科学定位不当、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教育观念落后及师资贫乏、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这些均阻碍着护理教育的发展。因此,需要进行护理教育改革,让护理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不断丰富其护理经验,为以后步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围绕着新时期护理教育的现状展开如下的论述。

1护理教育的社会背景

当前,医学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医疗目标也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以往将医疗目标过多地集中在疾病本身上,而当前已经将医疗目标集中在健康上;以往重心往往集中在医院上,而如今重心已经有所扩展,逐步扩展到社区、家庭上;以往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疾病的诊治上,如今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重视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方面。可以说,当前的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以往的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而是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这种多样化的医学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护理学的核心思想和护理模式也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仅仅推崇和应用坚持“以疾病为中心”这样护理理念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而越来越重视推崇和应用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这种护理理念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服务范围也已经从以往的单纯治疗,扩大到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上;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上;从院内扩大到院外;从个体扩大到社会群体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于2009年4月6日正式出台,在深入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基础上,可以了解到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以建立和健全,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要对基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以进一步的完善;要进一步加快主体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速度,使其服务功能得以进一步的完善,以进一步实现促进社区居民健康的目标,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要求经由卫生部发布后,先是让所有三级医院在2010年底启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后于2011年又提出要对优质护理服务加以全面的推进。

2护理教育的理念及现状

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其所推崇和应用的护理服务理念为“我在为病人服务”。而我国护理理念与之相比,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以人为本”未充分体现和落实在临床护理实际工作当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未明确确立。护士往往遵循医嘱进行机械地执行,使应当为患者提供的生活照顾、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得以淡化和忽视,使原本应当取得实效的对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也往往流于形式,系统化的、个性化的健康知识普及往往未达到目标,未能取得实效。临床护理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使国内现代护理教育缺乏个体护理的意识等不足得以充分的反射[1]。

2.1尚未恰当地进行护理的科学定位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护理学科在护理专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得以进一步的发展,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并得到广泛重视。要想与社会文明的进步相适应,就要实现护理学的多元化发展。当前,护理学科在国家的学科专业目录上仍旧被看做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而国际上大多数情况下都已经从临床医学中分离出了护理学,使之已经变为一级学科,且和医学门类下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相平行[2]。

2.2未体现护理教育层次结构的合理性当前,纵观我国的护理教育,发现极具特点的发展态势就是对规模过于看重,对质量过于忽视,这样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就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招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使人们越发担忧护理学生的培养质量,且无法对市场对护理人才的需要加以快速的应对,不管是在使社会健康保健各种需求得以满足方面,还是在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护理管理人才以及社区护理人才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与之仍旧不相适应。

2.3未明确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缺乏充足、素质高的师资力量当前,我国大多数的护理院校过于重视经济效益,不管是成人护理教育,还是继续教育,都未达到预期的标准,所推崇的培养机制往往就是以使就业问题得以解决为短期目标的培养机制,导致普通学历护理教育仍旧徘徊不前,仍旧处于偏低水平,这样的教育观念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教育质量无法有效提高,使教育质量始终处于偏低状态。此外,当前护理招生规模已经有所扩大,教育层次也有所提高,这就要求护理专业的师资水平要不断提高。然而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护理专业缺乏充足的师资力量,且学历层次结构缺乏合理性,师资素质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4未能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正如上述所说,在医学模式发生变化的同时,护理模式也已经发生变化,“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被广泛推崇和应用,集中在人的身心整体护理的模式越来越被重视。而且,在整体护理中,越发强调心理、社会层面的护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应该了解到要逐步提高人文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地位和所占比例。然而,当前国内大多数学校给予医学基础和专业课程的设置高度的重视,所呈现出的倾向为“多而全”,增加了课程的种类和学时数,给学生也带来了沉重的课业负担。此外,教学计划完成后,护生对新知识、新技能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偏少,这样使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临床护理的要求。

2.5教学形式具有单一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仍旧被广泛应用,填鸭式教学仍旧被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将知识、技能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几乎很少让学生有提问、自主学习的时间。即使对护理技术的操作高度重视,但也大多对操作的步骤加以过分的强调,而没有灵活的变通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教学形式的单一性,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再加上大多数临床的护理教材和课程是由临床医生写的并且授课的[5],护理知识和护理特色缺乏,教学和临床实际应用缺乏紧密联系性,最新的前沿知识未能及时补充在所应用的护理教材中,使得教学质量和实习护士在临床中实践的效果深受影响。

3当前护理教育的现状分析

自古以来,中央集权性的统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特点,政府不但扮演着办学者这种角色,还扮演着管理者这种角色,与此同时,还扮演着高等院校评估者这种角色,使得某种利益导向难以避免,使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性难以保证。相较于国外,我国的护理高等教育起步偏晚一些,护理专业在我国也往往被看做是临床医学类专业下面的二级学科,缺乏专门的护理教育认证机构及认证制度,而对高等护理教育质量加以衡量的统一标准也相应缺乏,使得护理专业不管是在教学内容方面,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往往依附于医学教育,往往需要应用医学类专业的课程框架和教学模式进行教育的评估,对护理专业的发展造成限制,对护理教育与世界接轨造成一定的阻碍。

总之,护理教育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护理教育就是主要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在新时期背景下,护理教育仍旧存在些许不足,如尚未恰当地进行护理科学定位,未合理明确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结构,未更新先进的教育观念,未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教学形式具有单一性,缺乏充足、素质高的师资力量等[7-9]。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护理教育的改革,以让护理专业学生在护理专业教育中扎实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11,12],对其护理经验加以不断丰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做出其应有的贡献[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