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5年全国211大学排名一览表【精选11篇】正文

《2025年全国211大学排名一览表【精选11篇】》

时间:

2025年全国211大学排名如下:北京大学全国第1名,清华大学全国第2名,复旦大学全国第4名等。

国内有哪些名牌大学世界著名 1

在化工领域,清华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进入世界前十名。

在土木工程领域,同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进入世界前十名。

在农学领域,中国农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进入前十名;

在电子与电气工程领域,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进入世界前十。

2025年全国211大学排名一览表 2

排名学校名称办学层次
1北京大学世界一流大学
2清华大学世界一流大学
3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
4浙江大学世界一流大学
5武汉大学世界一流大学
6南京大学世界一流大学
7复旦大学世界一流大学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世界一流大学
9华中科技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0中国人民大学世界一流大学
11天津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2北京师范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3西安交通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4吉林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5山东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6国防科技大学世界一流大学
17中山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8南开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9哈尔滨工业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1四川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2同济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3厦门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4北京理工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5东南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6华南理工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27大连理工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28华东师范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29中南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30西北工业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31中国农业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32东北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33湖南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34电子科技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35兰州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36北京科技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37重庆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38武汉理工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39南京理工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40北京协和医学院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41西南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42华中师范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43中国海洋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44暨南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45河海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46南京师范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47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48南京农业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49华东理工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50苏州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51华中农业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5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5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5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55合肥工业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56西南交通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5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58西北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59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60郑州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61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62北京邮电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63华南师范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64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65上海财经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66云南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67上海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68西南财经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69东华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70中国政法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71海军军医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72北京化工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7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世界高水平大学
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世界高水平大学
75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76南昌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77中国传媒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78太原理工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79北京工业大学中国高水平大学
80空军军医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81江南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82陕西师范大学中国高水平大学
83中国矿业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8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85福州大学中国高水平大学
86北京林业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87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一流大学
88安徽大学中国高水平大学
89中央民族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90长安大学中国高水平大学
91辽宁大学中国高水平大学
92贵州大学中国高水平大学
93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94北京体育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95河北工业大学中国高水平大学
96北京中医药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
97东北农业大学中国高水平大学
98东北林业大学中国高水平大学
99四川农业大学中国高水平大学
100中国药科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101新疆大学中国高水平大学
10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高水平大学
10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高水平大学
104天津医科大学中国高水平大学
105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106大连海事大学中国高水平大学
107广西大学中国高水平大学
108华北电力大学中国高水平大学
109内蒙古大学中国高水平大学
110海南大学区域一流大学
111石河子大学区域一流大学
112宁夏大学区域一流大学
113延边大学区域一流大学
114中央音乐学院世界高水平大学
115西藏大学区域一流大学
116青海大学区域一流大学

中国大学排名200强 3

1    北京大学    北京    100    8★    世界一流大学

2    清华大学    北京    98.78    8★    世界一流大学

3    复旦大学    上海    82.14    8★    世界一流大学  

4    浙江大学    浙江    81.98    8★    世界一流大学

5    南京大学    江苏    81.43    8★    世界一流大学

6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81.34    8★    世界一流大学

7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80.49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80.44    8★    世界一流大学

9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80.41    8★    世界一流大学

10    天津大学    天津    80.38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0    武汉大学    湖北    80.38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2    南开大学    天津    79.28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3    山东大学    山东    79.19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4    中山大学    广东    78.75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5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76.48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76.23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7    东南大学    江苏    75.79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8    四川大学    四川    75.73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9    吉林大学    吉林    75.64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0    同济大学    上海    75.33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74.67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2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74.28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3    厦门大学    福建    73.76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4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73.52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25    中南大学    湖南    73.5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6    东北大学    辽宁    72.05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27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72.02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27    湖南大学    湖南    72.02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29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71.99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30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69.32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31    兰州大学    甘肃    68.46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32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68.29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33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68.08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34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67.57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35    重庆大学    重庆    67.47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36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    67.14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37    河海大学    江苏    67.05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38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    66.97    5★    中国一流大学

39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66.91    5★    中国一流大学  

40    郑州大学    河南    66.9    5★    中国一流大学

41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66.85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4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66.85    5★    中国一流大学

43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66.8    5★    中国一流大学

43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66.8    5★    中国一流大学

45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66.67    5★    中国一流大学

46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    66.47    5★    中国一流大学

47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66.42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48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    66.38    5★    中国一流大学

49    南昌大学    江西    66.32    5★    中国一流大学

50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5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66.29    5★    中国一流大学

51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66.28    5★    中国一流大学

52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66.07    5★    中国一流大学

53    暨南大学    广东    66.03    5★    中国一流大学

54    西南大学    重庆    66.01    5★    中国一流大学

5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    65.93    5★    中国一流大学

56    东华大学    上海    65.87    5★    中国一流大学

57    西北大学    陕西    65.8    5★    中国一流大学

5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65.56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59    苏州大学    江苏    65.26    5★    中国一流大学

60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60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    65.17    5★    中国一流大学

61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    65.16    5★    中国一流大学

62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65.12    5★    中国一流大学

63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65.04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64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65.01    5★    中国一流大学

65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65    云南大学    云南    65    5★    中国一流大学

65    上海大学    上海    65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67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    64.97    5★    中国一流大学

68    福州大学    福建    64.96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69    河南大学    河南    64.95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70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    64.91    5★    中国一流大学

71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64.9    5★    中国一流大学

71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64.9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7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    64.89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73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64.89    5★    中国一流大学

75    宁波大学    浙江    64.88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76    燕山大学    河北    64.87    5★    中国一流大学

7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    64.87    5★    中国一流大学

78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    64.86    5★    中国一流大学

79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64.85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80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    64.84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80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64.84    5★    中国一流大学

80    江南大学    江苏    64.84    5★    中国一流大学

80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64.84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84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    64.83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8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    64.82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85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86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64.81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87    河北大学    河北    64.78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8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64.75    5★    中国一流大学

89    扬州大学    江苏    64.74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90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90    江苏大学    江苏    64.73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9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    64.69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91    辽宁大学    辽宁    64.69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93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64.68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94    山西大学    山西    64.67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94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    64.67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95    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    5★    中国一流大学

96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    64.66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97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64.65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98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    64.64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99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64.63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00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    64.62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00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64.62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00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    64.62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03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    64.61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03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64.61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05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64.6    5★    中国一流大学

105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    5★    中国一流大学  

105    哈尔滨医科大学    黑龙江    5★    中国一流大学

106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64.59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07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64.54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07    深圳大学    广东    64.54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09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64.45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10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64.44    5★    中国一流大学

11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11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64.43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112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    64.38    5★    中国一流大学

113    长安大学    陕西    64.22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14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    64.08    5★    中国一流大学

115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115    南方科技大学    广东    64.07    5★    中国一流大学

115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    5★    中国一流大学

116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    64.06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17    安徽大学    安徽    64.05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18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64.04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19    湘潭大学    湖南    64.03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20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    63.99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21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63.95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22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    63.83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23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    63.68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24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    63.61    3★    区域一流大学

125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    5★    中国一流大学

125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    63.49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25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26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    63.45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27    广西大学    广西    63.44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28    广州大学    广东    63.36    3★    区域一流大学

12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63.33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30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    5★    中国一流大学

130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    5★    中国一流大学

130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63.27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30    南京医科大学    江苏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31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    63.2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32    新疆大学    新疆    63.18    5★    中国一流大学

132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    63.18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34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    63.16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35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    63.15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36    华侨大学    福建    63.13    3★    区域一流大学

137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    63.12    3★    区域一流大学

138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63.09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39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    63.07    3★    区域一流大学

140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63.05    3★    区域一流大学

14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    63.04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42    贵州大学    贵州    63.03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42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    63.03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42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    63.03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45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    63.01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45    中国医科大学    辽宁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46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    62.99    5★    中国一流大学  

147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    62.98    3★    区域一流大学

148    海南大学    海南    62.92    3★    区域一流大学

149    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    62.91    3★    区域一流大学

150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150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    5★    中国一流大学

150    湖北大学    湖北    62.9    3★    区域一流大学

151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    62.89    3★    区域一流大学  

152    哈尔滨理工大学    黑龙江    62.86    3★    区域一流大学

153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    62.85    3★    区域一流大学

154    东北电力大学    吉林    62.82    3★    区域一流大学  

155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55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62.81    3★    区域一流大学

15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62.78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56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    62.78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58    汕头大学    广东    62.75    3★    区域一流大学

158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    62.75    3★    区域一流大学

16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62.73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60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61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62.72    3★    区域一流大学

161    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    62.72    3★    区域一流大学

161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    62.72    3★    区域一流大学

164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    62.71    3★    区域一流大学

16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    62.7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66    兰州交通大学    甘肃    62.69    3★    区域一流大学

167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62.67    5★    中国一流大学

167    青岛大学    山东    62.67    3★    区域一流大学

169    兰州理工大学    甘肃    62.64    3★    区域一流大学

170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    5★    中国一流大学

170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    62.62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70    温州医科大学    浙江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71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    62.61    3★    区域一流大学

17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    62.58    3★    区域一流大学

173    石家庄铁道大学    河北    62.54    3★    区域一流大学

174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    62.53    3★    区域一流大学

174    长江大学    湖北    62.53    3★    区域一流大学

175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76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62.52    3★    区域一流大学  

177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62.51    3★    区域一流大学

178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    62.45    3★    区域一流大学

179    大连大学    辽宁    62.44    3★    区域一流大学  

180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    62.42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80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80    广州医科大学    广东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81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62.41    3★    区域一流大学

181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    62.41    3★    区域一流大学

183    东莞理工学院    广东    62.4    3★    区域一流大学

183    济南大学    山东    62.4    3★    区域一流大学

183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    62.4    3★    区域一流大学

186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    62.39    3★    区域一流大学

187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    62.38    3★    区域一流大学

188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    62.36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8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    62.36    3★    区域一流大学

190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    5★    中国一流大学

190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    62.35    3★    区域一流大学

190    大连医科大学    辽宁    3★    区域一流大学

191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    62.33    3★    区域一流大学

192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    62.32    3★    区域一流大学

192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    62.32    3★    区域一流大学

194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    62.31    3★    区域一流大学

195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95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62.3    3★    区域一流大学

196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62.29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96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    62.29    3★    区域一流大学

198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62.27    3★    区域一流大学

198    温州大学    浙江    62.27    3★    区域一流大学

200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200    湖南工商大学    湖南    62.26    3★    区域一流大学  

2022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发布 4

对于这些学生,如果想考入自己非常喜欢的大学,需要付出的努力就很多,特别是自己喜欢的院校名字是在前的,那么,相对着竞争者就会很多。

2022届的同学进入倒计时,高三的学生非常努力的在准备,每一根神经都因为高考的到来紧绷。

对于学生而言,临近高考的时候就应该调整自己的状态以及心态。不然所有努力都会白费。这时候的同学就应该有个明确的目标,才不会迷茫。

一、2022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清华北大雄居“冠亚军”,南大进步明显!

我国也有“百强大学”排行榜,第一二名不用说,肯定是清华跟北大。这两所院校培养出来的学子,能够走出世界,走向未来,很多学生想考入这两所学校,没有学习的天赋是不可能的。

还在北大后面的,竟然是浙江大学,很多人都觉得出乎意料。虽然浙江省的经济非常发达,但是浙江大学的发展,没有一些冷门高校好。

排在第四位的是上海交通大学,这所大学的排名在前十以内都不会出乎大家的意料。这所院校的确是我国非常优秀的院校。

武汉大学排在了第五,紧接着就是华中大。没有想到的是,湖北连续两所院校进入了前五名。但是对于武汉大学的排名有些人是心存不满的,认为武汉大学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前的排名,完全是因为院校大。

南京大学这次排名竟然比复旦还要靠前,要知道,上海复旦大学一直以来盛名在外,而南京大学在合并跟拆解之中实力不断下降。

川大跟中山大学,挤进了前十名。紧跟着排在11位的竟然是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次排在了吉林大学后面。

一直以来,吉林大学的排名都是不尽如意的,能够排进前15都出乎大家意料了。从16名院校的排名开始,我们可以发现,接下来的基本都是理工大学或者是政治类的大学。

而且从排名上看出,这些院校基本都是位于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院校。而且这些院校都是我国的985跟211。所以对于学生而言,这份排名表所具有的参考性还是很高的。

南开大学跟厦门大学,这一次的排名非常让人惊喜,因为这两所院校风景特别优美,所以是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多学生愿意去的院校。

这次排名总体而言都能够发现985院校的排名远远超过了211院校,从含金量上来看,985院校的确发展了的比211院校要前进。

二、选择目标院校,对学生而言要“三思而后行”

对于学生而言,给自己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切合自身的实际,把目标定的跟自己的成绩相差不多,例如,平时能够考500分,定的目标院校就应该定在录取分数线是550左右。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自己进步。

明确各大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参考这所高校近三年来的录取分数线,如果都跟自己的实力差不多就可以,去争取出入太大,会给学生造成非常大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在备考的时候过度紧张。

最后还要考核这所院校适不适合自己,对于南方的孩子而言,如果补考去了北方,可能会有诸多的不适应,就像北方的孩子考入了南方院校一样。因为饮食上以及气候上的'迥异,会让这些学生在大学四年进步的非常慢。

三、备考的学生全力以赴才能摘到“硕果”

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定了目标,就要非常努力的准备,不管是哪所院校,只要是排在了中国大学百强榜,都值得学生去争取。

对于学生会员定了目标以后,千万不能够松懈自己的学习。备考的期间全力以赴,才不会留下遗憾。而且我国的百强排行榜更新的幅度不会太大,意思就是这些院校的排名相对而言都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出现大洗牌的现象。

哪怕是排在我国百强榜第100名的院校,都是我国的好院校。对于成绩普通的学生而言,如果能够争取上最后一名院校也是不错的选择。

【总结】

现在的大学虽然含金量不断的下跌,但是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如果高考的时候没有考到好成绩,进入一所大学就读会非常的遗憾,所以尽量的去努力,争取自己的目标院校。对于想要争取到更好发展机会的学生,尽量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

2021中国大学排行榜前十名 5

1、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University),简称“清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11工程”、“985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为九校联盟(C9)、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2、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7年南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复员返回北平(现北京)。1952年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并自北京沙滩等地迁至现址。2000年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大学。

3、中国人民大学

校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1954年,被确定为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大学和首批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4、复旦大学学校

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由民间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后,学� 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国立高等医科院校。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

5、南京大学

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

6、浙江大学

学校前身是创立于1897年求是书院,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1937年浙江大学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中国科学院和其他高校,主体部分在杭州重组为若干所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

7、上海交通大学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七宝、浦东等校区,总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有31个学院/直属系,13家附属医院;有全日制本科生(国内)16351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4326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8496人,学位留学生2837人;专任教师3236名。截至2020年4月,有博士后流动站3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5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3个,本科专业67个。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学校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新举措;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

9、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后历经方言学堂、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国立武昌大学、国立第二中山大学等时期,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10、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而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长沙合并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往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新中国成立后,经历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对外贸易学院、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相继并入。

中国大学排名前十名 6

名次学校名称总分星级办学层次
1北京大学1008★世界一流大学
2清华大学99.678★世界一流大学
3浙江大学80.598★世界一流大学
4上海交通大学80.368★世界一流大学
5华中科技大学77.198★世界一流大学
6南京大学77.138★世界一流大学
7复旦大学77.058★世界一流大学
8武汉大学76.988★世界一流大学
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2.458★世界一流大学
10哈尔滨工业大学72.327★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被大学录取后的规划 7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是注重的是专向方面的“高尖精”人才,上大学想在毕业时有一份好的就业,大学期间首先应该是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大一新生可以给自己计划,自己的专业课平时应该达到什么分数水平,业余每学期需要看基本关于专业课的辅助书籍等。

在大学的时候,我们的日程会减少很多,所以很多大一新生会从大一开始就会变得很迷茫,以至于每天都是颓废的度过。如果不想这样过完自己大学的话,那么就不要让自己闲下来,可以选参加几个社团或者泡泡图书馆,让自己每天都充实的度过。

不要逃课和不要挂科。估计很多师兄师姐会这样跟你说:不逃课的大学都是不完整的。但是偶尔逃一两次可以,千万不要在大一的时候 父母交了那么多钱到大学学习,不是让你来逃课的。逃课学不到东西,逃课逃多了,平时分就会相对较低,期末挂科的话,新学期补考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没事不要逃课,争取不挂科。

211大学录取分数线一览表 8

以辽宁高考为例:

2024年全国211大学录取分数线在425分~702分之间,招生院校共计116个,其中分数超680分、录取难度较大的院校如下:

北京大学物理类(702分)、清华大学物理类(699分)、复旦大学物理类(691分)、浙江大学物理类(690分)。

而分数低于500分、录取难度较低的院校有:

延边大学历史类(425分)、内蒙古大学历史类(453分)、延边大学物理类(467分)、东北农业大学物理类(491分)。

各科类考生想要报考211大学,至少需要超过该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如物理类考生分数至少要在467分以上,才有概率会被录取,且最容易被录取的院校是延边大学。

历史类考生分数至少要在425分以上,才有概率会被录取,且最容易被录取的院校是延边大学。

2022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发布 9

2022年4月19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今日正式发布“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蝉联主榜(即综合性大学排名)前三位。北京协和医学院位列医药类大学排名第一,上海财经大学位居财经类大学排名榜首,北京外国语大学名列语言类大学排名第一,中国政法大学位列政法类大学排名榜首,中央民族大学占据民族类大学排名首位,上海体育学院领跑体育类大学排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中国合作办学大学排名中夺冠。

“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对象是中国1000多所本科层次的高校,为恰当反映高校在学校性质和学校类型上的差异、确保排名的公平性,软科将高校划分为综合性大学、7类单科性大学、2类非公办大学,采用差异化的指标体系分别排名。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为进一步响应国家和地方对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紧迫需求,软科在中国大学排名的服务社会模块新增“服务平台”维度,将评价优良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以及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等服务社会重大平台纳入评价,以体现高校产学研融合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条件能力。

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的上榜高校共有590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连续8年蝉联全国三甲,实力强劲。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位列全国前五。其他位列全国前十名的大学依次为南京大学(第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七)、华中科技大学(第八)、武汉大学(第九)、西安交通大学(第十)。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位列全国合作办学大学第一

社会组织独立举办或参与举办的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采用人才培养相关指标,分别对合作办学大学(含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民办高校排名,其中对合作办学大学还计算了全国参考排名。

2022软科中国合作办学大学排名的对象有6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蝉联前三。

软科(ShanghaiRanking)是全球领先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旗下拥有众多在国内外具有深远影响力和业内认可度的排行榜,2003年首次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是全球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大学排名之一。

填报高考志愿的窍门是什么 10

选择什么专业

其实专业并无冷热之分,就算当时火热,谁也说不上等你毕业的时候会是什么样。而且,大学毕业后,很大一部分人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选择专业最主要的是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基础,或者毕业后想从事的工作有特殊要求的专业,比如想当医生,就得选择相对应的专业。

尽早了解填报的相关信息

不要高考完就一味的进入疯狂模式,要尽早的去了解学校和专业。很多名称看起来相似的专业其实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禅意是非常大的。举个例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压根不能当牙医,能当牙医的是口腔医学专业。所以不要等到该填报了,才想起来去了解。

大学都有哪些课程 11

1、基础课

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而开设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课程。如大学一年级的基础课有:语文、英语、高等数学等

2、专业课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计算机专业要学习硬件、操作系统、编程等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