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电子口岸办事指南最新9篇正文

《电子口岸办事指南最新9篇》

时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是细心的小编首席为大伙儿分享的9篇电子口岸的相关文章。

电子口岸 篇1

为认真贯彻实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大通关”建设的若干意见》(政发〔〕63号),加快我市“大通关”建设步伐,现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大通关”就是优化配置口岸资源,运用现代化、信息化的高科技管理手段,对进出口贸易的单证流、资金流、货物流、信息流进行整合,使之合理、规范、安全、畅通,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为全市企业提供最好的服务。

加强“大通关”建设的目标:实现进出口企业所需要的设备和原辅材料方便地运进来,生产的产品快捷地运出去,降低通关成本,促进加工贸易和进出口贸易更好更快地发展,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创造宽松、流畅、快捷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我市投资兴业,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各地各部门要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大通关”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大通关”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快我市“大通关”建设的步伐。

根据政发〔〕63号文件精神,市口岸工作领导小组是市政府负责全市“大通关”建设的领导机构,其办公室负责全市“大通关”建设的调查研究、督办、落实等工作。市口岸办要尽快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组织制定口岸建设的发展规划与战略,提出“大通关”建设的政策措施,研究解决“大通关”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大通关”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口岸运行功能

(一)盐卡港区的二期工程建设,由市交通局牵头,以港务集团为主体开展工作。交通部门要精心组织,确保二期工程早日竣工,迎接国家的验收升级。市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河道局、市口岸办要通力合作,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交通、河道、城建等部门要相互协调,确保市城区的荆江大堤既保证防洪,又能为我市城市经济发展服好务,还能保障盐卡港对外开放后的封闭管理。

(二)市财政局要根据政发〔〕63号文件精神,统筹安排好“大通关”建设的资金。

(三)口岸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港口(场、站、仓库)及机械化、电子化作业设备,相关部门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逐步进行建设或改造。

市交通局要结合《国家公路枢纽规划》,尽快展开货运集点(站场)的规划与建设,争取在“十二五”期末开通二类公路口岸。

市地铁局要认真做好外贸集装箱集点(场地)的规划建设,争取在“十二五”期末开通二类铁路口岸。

我市的国际通讯、国际网络、国际邮政、国际快件的基础设施条件已基本具备,市信息产业局要积极做好规划协调,推动和协助相关部门提高对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四)市交通局和市商务局要统筹好全市大中型物流站、场的规划与建设,市城区和各县市城区要形成科学合理的营运体系与网络。

(五)海关、商检等部门及企业要积极做好准备,争取在“十二五”期末我市的所属外向型信息全部进入国家电子口岸的实体平台。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电子口岸建设的通知》(〔〕36号)要求,相关部门、单位和企业要逐步进入电子口岸信息平台,保证信息交换的畅通,并为企业提供信息查询、业务咨询、单证处理等优质、快捷的服务及网上办理订仓、提单、运输、仓储等业务的“一条龙”服务。在进出口业务中,逐步采取电子签章代替纸质盖章,实行口岸通关电子放行,加快单证电子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推进水运进口提单和出口+联单电子化应用,开发应用船舶电子申报系统,推进加工贸易电子帐册联网管理等,适应国际商务电子化发展的要求,实现统一认证、统一标准,达到共建、共管、共享的目标。

三、优化口岸环境,提高通关效率

(一)海关要积极推进区域通关改革,进一步推进“属地报关、口岸验放”新的通关模式。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确保关区整体出口在1个工作日,进口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海关手续的前提下,努力做到单票进出口都能达到“出口1天,进口2天”的总要求,并实行24小时预约服务,保证企业货物及时查验放行。推广“提前报关”、“担保验放”等便捷的通关措施,坚持口岸现场“一站式”的服务,提高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二)海事局要加强我市沿江口岸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安全保障和监管能力,加强现场巡航力度,增强事故险情的应急反应速度,改善通航环境,保障通航安全。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行船舶“一卡通”,提高船舶进出港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对危险品集装箱开箱检查时,应会同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尽量避免重复开箱、重复查验的事情发生。

(三)检验检疫局要进一步优化内部工作流程,强化源头管理,扩大推行合格评定范围,将把关环节前推后移,减轻口岸放行压力。积极实行全省范围内“通关通签”,做到异地报检,异地签证出证。建立健全检验检疫预警机制,减轻企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四)市国税局要积极向上争取退税计划,努力搞好对外承诺服务。根据国家出口退税工作规程要求,县市区国税局在8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市国税局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各种单证的审核审批,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退库调库。努力做到“好中求快”。同时,要简化手续,减少层次,提高审单效率,既要做到应退尽退,又要搞好风险防范。

(五)市外汇管理局要积极推行由逐笔核销向总量核查转变,由现场核销向非现场核查转变,由行为监管向主体监管转变。对进出口业务量大、收汇信誉好的企业实行“集中核销”和“上门核销”;对货到汇款项下贸易进口付汇实行自动核销。保证进口企业收汇用汇的便利和安全。同时,外汇部门和国税部门要尽快实施外汇核销与退税信息电子化,做到信息快速、高效、共享。

电子口岸 篇2

关键词:内河航运 服务系统 长江中下游

ris系统概念及组成

所谓ris系统,是指一种用以支持内河水上交通和航运管理,并与其它运输方式衔接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其目的是高效地整合各方的信息,加强信息的提供和共享,以提高运输效率和充分利用航道。ris系统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船舶终端。包括交通信息(生成和交换船舶位置信息和船舶身份认证信息)和交通图像(在电子海图上显示交通信息),还包括用以输入货物和航次相关数据的电子报告应用程序。

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用以管理整个ris系统,它接受从船舶发来的交通状况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其他信息整合并发送到需要的用户终端。

用户终端。根据访问权限和定义的界面,获得所需的信息服务。

ris系统的功能包括:航路信息服务、交通信息服务、灾难消除服务、物流运输信息、法律法规信息、航程计划、航道收费和港口应付税款功能等。

长江中下游ris系统应用现状

1、物流企业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信息化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和战略作用。以长江下游江苏省为例,中国太运物流信息中心,作为“感知中国”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江苏省首个智能物流市场合作项目在江苏省互联网产业孵化基地正式启动。该项目建成后将具备物流企业集聚区、配套服务区、物流外包信息区三大功能,率先推进江苏物流行业从传统货运、仓储、停车场业态向着物流信息中心、货运、物流写字楼经济的现代物流方向进行转变,形成“物流企业集聚、信息网络运作、外包业务集中”的新物流业态特色,充分利用gps全球定位、3g技术、rfid、互联网等多种it核心技术,将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2、监管服务部门

2.1海事

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大力推进下,按照海事信息系统顶层设计的规划要求,我国内河船舶信息系统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以长江江苏段为例,目前长江江苏段共建有23个雷达站、9个vhf基站、5个ais基站、36个实时气象站、6个vts中心(南京、镇江、泰州、江阴、张家港、南通),并在江苏海事指挥中心建设了江苏海事vts总中心。建成了国内最长的vts雷达链,实现了长江江苏段全程监控一体化,vts覆盖长江江苏段365公里主航道。

2.2航道

长江航道局正在建设的智能航道是利用智能传感、物联网、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自动获取航道要素信息,通过融合处理与深度挖掘,实现航道规划科学化、建设养护智能化、航道管理现代化。在强大而全面的信息数据支撑下,电子航道图系统将利用云计算技术对得到的海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实现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运用的过程,进而将航道信息全面定制化服务,并通过多源航道信息服务平台,为需要的用户实现实时的、便捷的航道信息服务。

2.3海关

21世纪以来,海关系统逐步升级使用h2000系统,h2000系统是指海关总署统一开发、维护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程序,以数据库为核心存放通关管理业务的管理参数信息、进出口企业信息、物流信息、关税信息、统计信息等电子数据,实现全国海关信息共享和报关数据处理的通关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3、地方政府与电子口岸

长江下游上海市的电子口岸工作由上海市政府信息委牵头,以电子政务类项目为主要服务内容,系统包括电子口岸应用、口岸申报、协同监管、信息服务等多个模块。

2009年初,江苏省电子口岸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是在江苏省电子口岸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政府主导、联合共建、实体运作”的建设原则,由江苏省贸促会和南京海关、江苏检验检疫局、江苏海事局相关实体共同投资、联合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江苏省电子口岸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工作。根据《江苏省电子口岸建设总体规划》,公司将把江苏省电子口岸建设成为集口岸电子政务和物流商务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实现一个“门户”入网、一次认证登录的一站式服务;实现各口岸管理部门相关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实现与相关兄弟省市电子口岸的互联互通。

长江中下游ris系统发展思考

1、加强政府主导

ris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涉及到企业、监管部门、地方政府等多个部门,目前尚无一个牵头部门主导系统建设与发展,各自为战、信息孤岛现象比较明显。地方政府要切实履行牵头协调指导职责,完善领导协调机构和工作机制,发挥地方电子口岸办公室的作用。要建立健全ris系统建设评估监督体系,强化规划实施、应用效益、资金使用、企业满意度等方面的量化评估。各相关单位要加强领导,加大对ris系统建设的参与和支持力度,对下属单位参与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2、制定统一标准

目前行业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的制定现状尚不能满足ris系统的实际需要。在航道、船舶、载运货物等信息的采集、显示以及传输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平台开展相关数据共享与传输。各业务应用系统接口标准不统一,尚不能实现互联互通。ris系统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标准统一,长江中下游ris建设应进一步加强数据交换标准建设,以标准化推进协同化。

3、完善制度保障

积极开展ris系统相关的技术、建设、运行、保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研究,推动建立符合长江中下游ris系统建设和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体系。借鉴国际经验,参照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研究建立ris系统安全管理、数据交换等方面的规范体系。使ris建设有法可依,运行有章可循。

电子口岸 篇3

关键词:跨境贸易;电子口岸;检验检疫信息化平台;信用保障资金池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简称跨境电商,简单来说就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处在个不同关境内的贸易双方,通过网上电子商务平台,通过跨境物流运输,最后完成国际贸易交易的一种活动。这种贸易方式节省了国际贸易中的许多中间环节,节省了成本,有利于中小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由于跨境电商的不断增长,我国开始重视跨境电商的发展,而且为了鼓励这种新兴贸易方式的发展,国家和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一些政策来发展跨境电商。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有利于它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市场需求变化,降低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成本,及时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增加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整体竞争力水平。跨境电商按交互类型分,有企业对企业和企业对个人两种主要形式,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企业对个人这种模式发展会越来越快。由于跨境电子商务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绕过贸易壁垒,缩短了企业和消费者距离,企业可以实现更为丰厚的利润,这已经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一种新兴的国际贸易模式。

一、我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传统外贸和制造业企业在2012年之前,很少通过电子商务开展贸易活动。在2013年左右,随着国家和各地政府跨境电商政策的密集出台,传统企业开始重视跨境电商这种贸易形式,很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进入这一领域。海关总署在2012年12月在郑州召开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启动部署会,这标志着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的开始全面启动。2013年10月,在我国有条件的地方开始了跨境电子商务城市试点。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出易规模4.49万亿元,跨境进易规模9072亿元。2016年中国国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元。

二、吉林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吉林省由于没有出海港口,受这个地理位置的影响,加上经济基础条件和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吉林省对外贸易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不是太高。多年来,吉林省一直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采取各种措施全面提升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水平。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这种新兴贸易形式不依赖于出海口,它更加关注于是否有较好地地理位置优势,是否有较好地物流运输优势,是否有较好地政策支持,有了这些,跨境电商会获得较快的发展。吉林省可以充分发挥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功能和优势,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开展对俄罗斯、日本、韩国的进出口贸易,促进吉林省外贸进出口的进一步繁荣。长春市政府在2014年2月24日向海关总署行文,希望长春成为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希望以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核心平台,开展对俄罗斯、日本、韩国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业务。海关总署在2014年5月4日下发文件,同意长春市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工作。吉林省、长春市确定以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为载体,发挥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积极开展吉林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吉林省与阿里巴巴集团在2014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始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建设,建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运输通道,运输通道包括陆海空路等形式的全方位的电子商务运输通道。吉林省长春兴隆综保区的跨境电商在2015年,实现货物出口270万票,货值达到1.3亿元人民币,这个业务量,在海关正规监管系统试点城市中,位居全国第三。2016年吉林省以阿里巴巴国际站为主的跨境电商平台新签贸易额和以长春兴隆综保区为主的企业对个人跨境电商交易额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截止2016年,吉林省企业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开展业务的数量达到近200家,通过跨境电商实现的新增出口额大约3500万美元。2016年吉林省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吉林省将通过一边引进,一边的培育的方式,全面建成“跨境电商线上平台+跨境电商线下产业园区+跨境电商物流运输通道+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海外仓+跨境电商人才培育机制=跨境电商全产业链生态圈”的整体跨境电商发展框架,营造吉林省跨境电商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吉林省更多企业能够运用跨境电商这一全新方式开拓国际市场,这意味着吉林省外贸正式步入跨境电商时代。

三、吉林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分析

(一)吉林省电子口岸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问题

吉林省电子口岸平台是中国电子口岸的延伸和补充,是面向吉林省所有进出口企业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集口岸通关执法管理及相关物流商务服务为一体的公共信息平台,具有“一个门户入网、一次认证登陆和一站式服务”等功能,实现报关、报检、外汇核销、出口退税等业务无纸化、电子化办公,为本省进出口相关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通关服务,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吉林电子口岸作为吉林省口岸公共数据中心,还具有对全省进出口业务的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等数据进行存储、处理、交换、查询功能,为各行政管理部门提供跨部门、跨行业行政执法数据联网核查,提高工作效率。吉林省电子口岸也是与国家和各省市数据交换的平台,与中国电子口岸及其他地方电子口岸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吉林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是建立在吉林电子口岸平台基础上,为国内外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合法、可信、快速、安全”的通关信息服务。该平台与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电商平台、物流系统、支付平台等联网数据共享,获取真实交易、物流、支付信息,与收发货人申报信息比对,通过无纸通关、分类通关、风险甄别来实现海关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有效监管。同时平台为外汇、国税、质检等部门留有接口,以便按照各自职责实现各自监管,达到一站式办公,共同执法目的。由于吉林省电子口岸运行初期业务量小、运行维护相对简单,短期内开展增值服务潜力不大等现状,吉林省电子口岸采用服务外包运行维护模式,委托长春海关数据中心(事业单位)运行维护。这种服务外包运行维护模式优势是形式简单,运行维护费用较低,劣势是运行维护队伍不稳定,维护工作的连续性不强,仅能实现日常基本维护。

(二)吉林省电子口岸检验检疫信息化平台建设问题

检疫是通关流程的一个法定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检验检疫机构执行质量安全监管职能,促进吉林省外贸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最近几年来,随着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应用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在物流、信息流、检验检疫工作流程的衔接和信息服务方面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个问题是检验检疫机构和一些有价值的港口电子数据交换(EDI)中心进出境货物的信息没有实现联网,因此导致无法做到提前布控和重点抽查,也无法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第二个问题是检验检疫放行指令还不能直接作用于港区闸口,对于应检货物放行缺乏必要的控制,容易产生应检货物逃漏检等问题,因此会造成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第三个问题是信息不全的问题,即口岸对外信息服务局限于货物进出和流转等物流信息,没有提供货主、关心的货物检验检疫流程信息、查验、放行状态信息。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物流信息和检验检疫信息的关联,提高通关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三)检疫局开展“三个一”业务的问题

“三个一”业务指“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长春海关的数据集中在海关总署,经长春海关授权后,大连海关可以统一开发一个系统将长春地区的“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数据同时发送到“东北电子口岸”,实现相关的“三个一”功能。但吉林检验检疫局的数据没有统一集中到质检总局,吉林地区的数据存放在吉林省本地,不能借助其他地区成熟的系统实现“三个一”业务的相关功能。“一次申报”系统把法检数据和非法检数据统一发送到检验检疫业务系统中,但按照吉林检验检疫局业务流程,CIQ2000系统不处理非法检数据,这就需要一个分单模块,按照HS编码设定规则,区分法检数据和非法检数据,然后把法检数据发送到正常检验检疫业务流程中,把非法检数据发送到其他系统中,做进一步处理。吉林检验检疫局没有一个可以接收并处理非法检数据,并对全部报检数据按照不同商品类别做抽批处理,最后把抽批数据和放行数据发送到“东北电子口岸”平台的系统。为了实现“三个一”业务系统中的“一次查验”和“一次放行”功能,吉林检验检疫局需要开发一个全申报管理系统,来实现上述需要的功能。报检企业通过“一次申报”系统报检后,等待系统返回一个报检号才能报关,如果企业在报检之后报关之前对“一次申报”数据做了修改,检验检疫局并不能发现这一变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检验检疫局需要开发一个关检数据对比系统,用来处理以下情况,即如果企业在报检之后,报关之前对“一次申报”数据做了修改,报关时把公共数据项发送到“东北电子口岸”平台上,关检数据对比系统下载该部分数据,与企业提交的报检数据进行对比,判定企业修改项。

四、促进吉林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的措施

(一)建立“一站式”全流程服务体系

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已在吉林省设立子公司,一达通企业可以为接到订单的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一站式”服务包括报关、保险、退税、融资等全过程的进出口外包服务。这是一种全流程服务体系,特别有利于吉林省中小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二)建立信用保障资

金池吉林省商务厅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了《吉林省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保障资金合作协议》,建立信用保障资金池,信用保障资金池资金,由吉林省政府出资。信用保障资金池主要为吉林省开展跨境电商的企业提供信用保障,有了信用保障,可以提高企业获得订单的机会。提供的信用保障总额超过3亿美元,单笔信用交易额度可以达到10万美元。

(三)推动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线下产业园区

吉林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民间参与,加快建设线下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区。支持长春市、吉林市建设部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可以利用《中韩自贸协定》提供的便利条件,出台措施鼓励现有中国和韩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发展,鼓励和支持延吉市和珲春市在中国和韩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业务上实现优先发展。

(四)提高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效率

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单一窗口”建设,创新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管理模式,大力推广跨境电子商务一般出口“清单核放、汇总申报”通关模式。提高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效率,实现24小时内办结海关手续,对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商品采取集中申报、集中查验、集中放行等便利措施。对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及商品实施备案管理和分类监管,给予跨境电子商务标杆企业更多便利化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明宇;廖蓁。我国跨境电商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4(33).

[2]陈宝英。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7(03).

[3]丁伟。我国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7(02).

电子口岸 篇4

在保证海关监管效力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结汇、付税效率,是海关、银行和企业多年来要努力解决的难题之一。为此,中国电子口岸与银行合作,先后推出多个联网项目,竭力提高海关与银行之间的协作水平,提升企业结汇、报税的速度和安全性。

针对现有应用项目和新上线项目,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将根据银行需求提供培训支持。针对银行端的操作问题,数据中心将向银行提供远程服务,若远程服务难以解决问题,数据中心将派技术专家上门服务。数据中心还会把银行纳入大客户管理体系,设立重点客户专线,及时解决银行提出的问题。同时建立有效的联系协调机制,包括日常联系配合机制、重点事件通报机制和客户问题流转机制,以增强协同效应,提高问题处理效率。

2010年3月31日,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在北京召开联网银行负责人座谈会,邀请海关总署关税司、科技司、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和银行代表共同商讨海关与银行联网项目的推进工作。会议还对银行方面的相关配套措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银行可设专人加大系统维护力度,加强系统故障监控,及时排查和解决问题;银行之间、银行与数据中心之间的业务交流应当加强;银行内部的系统操作规范培训应当加强,以降低常见问题发生率。

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电子口岸已成为以口岸通关执法管理为主、逐步向相关物流商务服务延伸的大通关统一信息平台。截至2009年底,中国电子口岸已经与发改委、公安部、铁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外汇局、贸促会等12个内地政府部门以及14家商业银行联网,同时还实现了与香港工贸署、澳门经济局的网络互连。10年里,中国电子口岸共开发、推广应用项目70个,发展入网企业53万家,门户网站日点击率超过560万次,日均登录企业达到15万家,日处理电子单证140万笔,并建成35个地方电子口岸平台。

十年轨迹

1999年1月,中国电子口岸与其他海关部门、外汇管理局、银行、企业协作建成进口付汇系统。由海关总署采集全国各口岸海关“进口报关单外汇证明联”电子底账数据并存放到中国电子口岸,通过“电子底账+联网核查”的管理模式,为外汇管理局和外汇指定银行提供实时联网核查和电子监管功能,通过跨部门联网核查,使外汇管理部门、银行能够有效辨别纸质进口报关单的真伪。

2002年1月,中国电子口岸推出网上支付系统,通过电子口岸平台将海关业务系统和银行业务系统连接在一起。利用这一平台,企业能以网上支付方式向海关缴纳关税和增值税等税费,全部流转过程均可实时查询、导出和打印,既增加了支付的透明度,也保证了资金流转的安全性。

2005年4月,小额支付平台系统开始运行。该系统主要由支付系统(EBSP)、交易系统(EBST)和商户管理系统(MMS)三大模块组成,可为用户在线支付、划转资金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通道,同时也为商家提升服务多样性奠定了技术基础。

电子口岸 篇5

一、福州对台湾贸易电子商务发展优势凸显

1.福州发展对台贸易电子商务具有独特优势。随着铁路、高速公路和港口项目的相继建成,对接台湾地区、内连大陆腹地的物流大通道基本形成。榕台通邮工作不断推进,福州邮政快件处理中心和福州邮政第二枢纽加快建设;福州保税(港)区建设初见成效,已成为两岸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和保税服务的集聚区。2012年福州市对台贸易14.14美元,目前已有对台出口有业绩企业390家。已累计投资近千亿元的平潭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台资企业大幅增加,开创了两岸合作新模式。

2.榕台电子商务合作正逐步展开。两岸在福州合作构建的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目前已有80余家电子商务企业入驻。金连网、台湾正品网等一批对台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入驻福州,并已上线运行。为促进海峡两岸自由贸易港区对接与合作,福州市从2008年开始就积极谋划福州保税(港)区与台湾基隆自由贸易港区对接事宜,已在区域监管、货物直通、增值服务等十点对接思路上达成共识,并签署了《两区对接协议》,并积极推进两区通关无纸化、互设办事处、互为中转口岸及开展金融合作等四项合作。

二、尚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1.对台贸易电子商务亟需统筹规划。福州市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开发区对台贸易的核心地区,亟需建设支撑两岸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对台贸易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对台贸易电子商务服务业合理布局和深化发展;亟需以福州保税港区与台湾基隆自由贸易港区为依托,建立跨区互联的两岸贸易电子商务货物集散中心,以此支撑两岸B2C电子商务的发展,形成两岸居民网络购物便利化、本地化和即时化。

2.物流碎片化造成严峻挑战。对台零售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对台物流的碎片化。对台零售物流一般为小包、小件类物件,超过海关规定的免税数量或金额,就要按要求申报,给口岸带来通关管理工作量的激增和企业通关成本过高等问题。因此物流及其商业模式必需优化。

三、对策建议

以试点工程为抓手,先行先试,探索对台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的路径和相关制约瓶颈的解决办法,以此促进对台贸易电子商务健康发展,通过电子商务推进两岸经贸合作跃上新台阶。

1.积极谋划对台贸易电子商务福州重大试点工程。充分发挥福州市紧邻台湾的区位优势,利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政策优势,全面打造对台贸易电子商务的展示、交易、仓储及物流配送平台,成为对台贸易电子商务的特色化交易中心、物流中心、展示中心。

2.构建区域性对台贸易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在福州保税(港)区建设覆盖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面向全球的对台贸易特色化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形成国内外有影响的对台贸易福州渠道,实现市场在福州,交易在全国的对台贸易电子商务交易大市场。

3.配套建设区域性电子商务物流中心。以构建福州保税(港)区对台贸易电子商务物流集散基地为核心,整合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福州国际邮件分包中心等电子商务物流结点资源,打造由保税(港)区统一管理协调的福州市分布式电子商务物流集散基地,成为支撑对台贸易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融合发展。

4.建立支撑对台电子商务发展的商品展示中心。按照O2O模式,与线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商品目录相对应,在在福州保税(港)区内建设对台贸易电子商务展示中心旗舰店,在内陆腹地对台贸易需求集中区建立商品展示店,形成以福州保税港区中心旗舰店为中心、以各地展示店为结点的对台贸易电子商务线下商品展示及配送、直购、取货电子商务展示体系。

四、进一步完善对台贸易电子商务政策环境

1.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对台贸易电子商务信用管理制度,制订经营主体、交易行为和交易信息管理规范,制订第三方信用评估服务机构的相关行业标准;在福州建设对台贸易电子商务信用示范工程;鼓励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评价、改进体系,完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设立信用风险管理机构,加强企业自我监管和自我评估,强化企业自律意识。

电子口岸 篇6

一、内蒙古口岸基本情况

内蒙古与俄蒙毗邻,边境线长4261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19.4%,有16个对外开放口岸。在我区16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中,边境铁路口岸2个,边境公路口岸11个,国际航空口岸3个。与沿海港口对接实现“属地查验、直通放行”模式的陆港 (无水港)有5个。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通关方式并存的口岸开放格局,跨入全国多口岸省区的行列。在对外开放口岸中,对俄边境口岸4个,对蒙边境口岸9个,分别承担着中俄陆路运输货物总量的65%和中蒙间货运总量的95%,其中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分别是我国对俄和对蒙最大口岸。

2006年至2014年自治区口岸建设资金投入约27.56亿元。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全区口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特别是现代化通关手段的运用,口岸通过能力明显提高,在全国边境陆路口岸中处于领先地位。为发挥口岸基础设施补助资金在加强和改善口岸及陆港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

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与俄蒙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口岸进出境客货运量逐年提高。“十一五”时期口岸进出境货运量累计18725万吨,进出境客运量累计1860万人次。“十二五”前4年,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累计26786.6万吨,进出境客运量1870.8万人次,进出境交通工具528.5万列辆架次,已超过“十一五”时期总和。2014年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为7085.7万吨,同比增长4.2%。其中:对俄口岸进出境货运量为3038.7万吨,同比增长0.2%。对蒙口岸进出境货运量为4047万吨,同比增长22.9%。进出境客运量为467.6万人次,同比增长2.9%。进境交通工具为67.8万列辆架次,同比增长6.6%。2015年1-3月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为1280.82万吨,同比下降1.0%。全区口岸进出境客运量为81.14万人次,同比下降13.8%。进出境交通工具为25.25万列辆架次,同比下降0.6%。

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我区形成了年进出境货运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满洲里、二连浩特、甘其毛都和策克四大口岸,其中满洲里口岸货运量2013年突破3000万吨。二连浩特年进出境客运量保持在200万人次以上。在全国边境陆路口岸中,进出境货运量满洲里在历史上一直排第一位,甘其毛都、二连浩特和策克分列第2、4、5位。其他口岸的进出境货运量虽然数量小,但逐年均大幅度增长。发挥与俄蒙的经济互补优势,通过口岸主要进口我国亟需的煤炭、铁矿石、铜矿砂、木材等资源性产品,出口俄蒙市场短缺的建材、机电、轻工、日用品和果菜等商品。

二、内蒙古口岸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为指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扩大向北开放和加强对俄蒙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变口岸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构建覆盖全区、辐射周边省区、联通俄蒙欧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完善口岸发展规划,明确口岸定位、完善口岸功能,形成布局合理的口岸群,提升口岸发展水平;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查验配套设施建设,通关能力显著提升;创新口岸通关模式,简化通关手续,顺畅通关协作,提升通关效率,通关环境明显改善;建成覆盖全区所有口岸的、统一的电子口岸平台和口岸监控指挥系统,口岸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创新口岸管理模式,创建和谐口岸,口岸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备,口岸管理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推进已经制定出台的向北开放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有效落实,推动改革任务事项后续工作落实。重点工作有以下几项:

(一)完善口岸经济产业布局

1.推进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依托沿边陆运口岸,建设边境经贸合作高端平台。西部以策克、乌力吉、甘其毛都、满都拉口岸为重点,打造对蒙能源资源战略通道、加工和储备基地;中部以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为重点,打造集商贸流通、综合加工、国际物流、人文交往为一体的对蒙经济合作主示范区;东部以阿尔山、额布都格、阿日哈沙特口岸为重点,打造对蒙跨境旅游和生态产业合作区;东北以满洲里、黑山头、室韦口岸为重点,打造集商贸流通、综合加工、国际物流、跨境旅游、人文交往为一体的对俄经济合作主示范区。充分发挥沿边经济带的比较优势,有效借助沿黄沿线经济带等区域经济较发达、要素集聚程度较高等优势,加强沿边与腹地在多方面、多领域的密切合作,推动全区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沿边延伸,加快形成优势互补、有效衔接、互为支撑、良性互动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2.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依托空运口岸,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开展保税仓储、物流中转、国际采购、展览展示等临空现代服务业。引进有运营资格的企业或大型快件公司,开通快件、邮件业务,扶持跨境国际快递业务。引进大型电商公司,依托航空高效的运输方式,促进我区电子商务发展。引进航空公司和大型物流企业,发展国际航班货运业务,辐射全区和周边省区的空运货运国际货运服务。依托内陆港,发展货物集散、中转、分拨、配送、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保税物流,打造联通境内外的国际物流重要节点、多式联运现代物流中心和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发挥我区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枢纽作用,加强口岸区域物流合作,推动我区陆运口岸、空运口岸、内陆港之间以及与沿海和内地省区口岸之间的联动发展,构建设施先进、网络完善、支撑有力、运行高效的货运集疏体系,形成国际物流、航空物流、保税物流、特色产品物流、城市商贸物流等各类物流业态门类齐全、一体联动发展的多式联运格局。

3.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推进重点口岸、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同国家有关部委对接加快满洲里、鄂尔多斯、集宁综合保税区审批进程,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辐射功能,培育区域外产业配套能力,带动有条件的企业进入加工贸易产业链,促进区域内外生产加工、物流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形成高端入区、周边配套、辐射带动、集聚发展格局。推进边境陆运口岸中俄、中蒙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拓展口岸综合贸易,发展进出口加工产业,促进边境贸易向加工、投资、贸易一体化转型。对接俄罗斯、蒙古国在与我毗邻地区建设工业园区和自由经济区,积极探索建立中俄、中蒙自由贸易园区,整合提升对外经济、科技、金融、贸易、加工、物流等功能。

4.大力发展口岸现代服务业。推进口岸物流业发展,加快升级改造和新建一批大型物流园区,发展国际物流,构建集仓储、运输、加工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推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开展连锁经营、仓储式超市、电子商务等新兴流通业态,建设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购物中心,形成一批现代化大中型专业市场。依托内蒙古电子口岸平台,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推进口岸金融业发展,争取国内外金融机构在口岸城市(镇)设立分支机构。推进口岸旅游业发展,加大沿线和周边地区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力度,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与俄蒙合作开展跨境旅游。推进口岸中介服务业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科技、会计、法律、咨询、评估、设计等中介服务,提升中介服务水平。

(二)提升口岸发展水平

1.优化口岸开放布局。稳妥推进沿边陆运口岸开放,原则上不再新开陆路口岸,如确实需要,必须经过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确保新开口岸符合我区扩大向北开放和深化与俄蒙务实合作的现实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口岸工作的重点是推动铁路口岸开放和现有口岸扩大开放,积极探索实行“一口岸、多通道”的通关模式。改变我区空运口岸少和不平衡的现状,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机场对外开放。根据我区地域辽阔、东西狭长的实际,发挥我区区位优势,积极推动内陆港建设,加强与沿海港口的区域通关合作,打通出海通道。

2.明确口岸发展定位。依托沿边陆运口岸,加强与俄蒙互联互通,深化与俄蒙互利务实合作,规划建设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沿边经济带。依托空运口岸,发展保税仓储、物流中转、国际采购、展览展示等临空现代服务业,发展电子信息产品、通信设备、微电子等高新技术领域的高端制造业。依托内陆港货物集散、中转、分拨、配送、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保税等物流功能,发展“陆海联运”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

3.完善口岸功能布局。改变现有口岸功能比较单一的现状,大力发展口岸进出口贸易、进出口加工、国际物流、保税仓储、跨境旅游、人文交往、现代服务业等综合功能,实现口岸功能完善。改变现有口岸布局不合理的现状,综合考虑口岸通道建设(客货分离)、查验配套设施(便于查验)、城镇建设(现代服务业)、各类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等因素,科学合理布局口岸各功能区,实现口岸有序发展。加强我区陆运口岸、空运口岸和内陆港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有效衔接,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加强口岸保障能力建设

1.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口岸基础设施和查验配套设施建设要遵循“超前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口岸发展需要逐步建设和完善。进一步加大口岸建设投入力度,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和查验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和水平。实行政府引导、企业运作、财政适当补贴的口岸建设多元投入机制,按照“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口岸各类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和口岸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口岸基础设施对口岸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积极探索与沿海和内地省区铁路、海运和港口等经营企业深度合作,支持以多种形式参与我区口岸设施、物流设施、内陆港建设,推动港口功能前移,实现互利双赢。

2.提升口岸信息化水平。按照“政府主导,联合共建,实体化动作”原则,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内蒙古电子口岸建设,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加快内蒙古口岸监控指挥中心建设,强化阳光执法,有效应对和处置口岸突发事件。构建内蒙古电子口岸信息平台,设立电子口岸通关物流信息中心、通关业务服务中心、通关辅助监管中心,研发跨境电子商务、电子物流、电子金融等应用项目,把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建设成为集口岸通关执法管理、信息服务与相关物流商务服务为一体的大通关、大物流、大外贸统一协同的信息平台,为进出口企业创造公平、公正、统一的经营环境。

3.创新口岸通关监管模式。进一步创新口岸通关模式,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以集中审单为基础,以通关联动信息化系统为支撑,进一步实现在关区内多点报关、口岸验放的通关方式。深化区域通关作业改革,对我区符合条件企业的货物实行“属地申报、属地放行”或“属地申报、口岸放行”的通关模式。推进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逐步实现所有关区现场通关作业无纸化业务领域的全覆盖。加快推进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改革,推广到我区所有通关现场,实现区内各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企业、生产制造园区、物流基地之间通关流程全覆盖和互联互通。加快推动查验部门之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积极推进“单一窗口”建设。加强区域通关合作,实现与沿海和内地主要口岸的互联互通,打造网络化协同监管模式和服务体系。深化同俄罗斯、蒙古国口岸查验部门的合作,完善双边查验部门定期会晤机制,加强联合执法合作。

4.加强口岸集疏运体系建设。与发改、交通部门配合优化路网结构,超前制定口岸现场和道路交通建设规划。按照客、货分离的原则,加快客运和货运通道建设,加强与俄蒙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口岸“疏内通外”客货运通道设施,增强口岸集疏运能力。加强边境口岸与区内外通道建设,实现各边境口岸所在城镇与区内外区域中心城市和产业聚集区公路、铁路连接。

电子口岸 篇7

目前口岸通关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省各地“大通关”工作都在积极推进,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我省口岸发展历史遗留问题多等原因,“大通关”工作推进的难度比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口岸管理法制不健全

地方口岸管理部门履行“协调、管理、监督、仲裁”的职责,但由于国家在对口岸管理的立法和制定政策规定方面不足,使地方口岸管理部门履行这些职责时缺乏依据。目前地方口岸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的政策依据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文件,而这些文件不少内容已难以适应目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亟需完善和修订。

(二)口岸查验机构和地方口岸管理部门设置复杂多样,口岸综合管理和协调力度不足

1.政府口岸综合管理和协调能力不够。各级地方政府口岸综合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模式不一,一定程度上存在上下脱节、对上对下渠道不通的问题,难于形成合力。部分地区口岸综合管理部门在机构改革后,口岸机构合并,口岸管理人手减少,综合管理及协调口岸工作能力大大削弱。

2.我省口岸查验部门的机构设置情况复杂。海关分成7大关区;检验检疫分为3块管辖;海事分为2块管辖;边防分为5块:由省边防局(管辖实行兵役制的团级边防检查站18个)和实行职业化的边防检查总站4个管辖。除海关广东分署负有协调省内7大关区的职能外,其余的口岸查验单位在广东省缺乏统一协调。

3.一些市存在“一市两关”、“一市两检”的现象。如广州市有两个厅级海关,东莞市有五个处级海关,惠州市两个处级海关、两个处级检验检疫局。由于一些关区在报关系统、办公时间、受理时限、对进出口物品的审价、估价等方面标准不一致,导致货物停留时间过长,转关程序繁杂,给企业跨关区结转、货物转关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不仅企业增加了成本,查验部门本身也难以适应。

(三)查验环节虽经不断整合,但仍不够方便,影响了通关速度

1.一些口岸旅客通关过程复杂化。一是从2005年7月1日起,海关对航空口岸实施旅客通关申报,入境旅客须填写海关的“货物申报单”,还要填写边检的“旅客入境卡”和检验检疫的“入境检疫健康申明卡”三种;二是我省一些港口客运口岸旅客进出境查验也分设卫生查验台和动植物查验台,而且要求每个入境旅客必须填写“入境检疫健康申明卡”,并对旅客证件逐个查对。而深圳、珠海等口岸的旅客入境并不需要填写,旅客对此反映十分强烈。

2.货物查验还未能完全做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近年有些地方对港口入出境船舶的联检已取消,如在茂名地区的港口当船舶抵港时,先由检验检疫查验,再由海关进行查验,一般情况下,一艘货轮查验需三至四小时。

(四)收费标准执行不一致,透明度不够

(五)部门协作配合不够紧密

1.各查验单位之间协调联动不足。一是有些地方查验单位对同一批进出口货物在口岸现场还不能都做到一次移箱、一次开箱、一次查验。按照先报检后报关的做法,进口货物首先由检验检疫部门拆箱检查,再由海关在放行前对货物进行重新拆箱查验,不但使货物容易受损,而且增加货主的经营成本;二是口岸查验部门工作时间不统一,不能满足企业对货物通关的要求。

2.各查验单位内部协调不到位。有些地方的海关内部多个部门在安排布控查验时未能做到统一,往往造成一个集装箱的货物要进行多次多种形式的查验;有些地方的检验检疫部门在货物进出口查验工作方面,未能实行“六个一”的查验方式,还存在多次取样、多次检查等情况。

3.口岸通关流程不够科学。大多数口岸没有配套建设“一站式”报关、报检综合楼,口岸通关手续的办理是“多站式”的,企业要分别到多个部门办理手续,多次输入、多次往返,时间长,效率低。

(六)查验单位信息自成网络,资源难以实现共享

1.整合信息联网监管,加快推进各查验单位的联网监管尚未全面开展。目前海关、检验检疫、边防、外汇、税务等部门都各自已全部实现进出口数据电子化管理,但这些部门之间的数据要么互相之间未能实现数据共享,要么是电子数据对碰缓慢,企业还未能充分体会到联网监管带来的好处。

2.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推进较慢。目前“一单两报”或“一单多报”还只是在广州港和深圳西部港区两个港口口岸试点,“一机多屏”也只是在珠海拱北口岸客车通道实施,其他类型的试点工作推进速度较慢。

3.跨关区的清关时间较长。目前由于广东关区较多,货物在当地查验后,出口货物清关时间较长。

(七)对中介服务组织管理力度不够

1.报关员数量不足。全省经海关考试合格注册的报关员只占全国的20%左右,而我省的进出口业务量却占全国的36%。造成一些不具备资格的人员也通过各种渠道从事报关业务,由于业务不熟悉,时有错填错报和单证不齐、手续不全等问题,导致压货压港,直接影响通关效率。

2.对报关员的管理脱节。由于报关员的资格认证由海关负责,报关员的使用则由企业负责,造成认证与使用及管理脱节。

3.对报关行、船代、货代等缺乏规范的管理。一些报关行、船代、货代等中介服务组织由于不按规定办理手续或业务不熟悉,致使通关效率大为降低。

(八)补贴标准不统一

目前广东延长口岸开放时间以及新增口岸配套项目需查验单位给予协助的,由于查验单位人员编制不足,要求地方政府、企业解决加班、误餐等补贴,而对这项支出国家没有统一标准,导致相互攀比。

改进的办法和建议

为实现建设外经贸强省的战略目标提供安全、文明、高效、畅顺的口岸通关环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快口岸现代化建设和查验电子化建设,运用高科技手段,对单证流、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整合,使之合理、规范、畅通,以加快通关速度,降低通关费用,改善口岸环境,提高通关效率,逐步把我省口岸建设成为功能齐全、服务优良、文明高效的口岸。

(一)推进口岸查验电子化的建设,提高查验手段的科技含量

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审批便利化、口岸现代化、查验电子化、交通网络化”要求,要加快建立口岸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提高网络系统的传输速度,实行信息共享,逐步实现包括外经贸、海关、边检、检验检疫、海事、外管、税务、交通等部门统一联网,提高查验监管水平。

1.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企业联网监管工作,加大系统的推广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办理手续烦琐的问题,加快通关速度,降低经营成本。

2.在口岸全面推行“一单两报”或“一单多报”的做法,加快“电子口岸”的实施和“电子执法系统”在各口岸部门之间的推广和应用。

3.简化口岸的进出口单证和货物流程,将有关环节及单证合并,检验检疫与海关实行一次查验(联合查验)或“一机两屏”,减少通关环节,以提高通关速度。

4.进一步完善边防检查部门试行的“出入境车辆自动检查系统”、“旅客自助式通关”和海关试行的“电子自动核放系统”,逐步实现全省陆路口岸车辆通道“一卡通”。目前在拱北、罗湖实施的旅客“自助式查验”对象是港澳同胞,应逐步扩大到国内居民,使国内居民也能享受到进出境国门的便利。

5.推广珠海拱北口岸客车通道“一站式”电子验放系统应用和加快实行来往港澳小型船舶“快速通关”监管模式。

(二)推进口岸查验监管模式改革,简化手续

1.科学设置查验流程,进一步清理不适应形势发展的各类业务规定。1995年深圳体制改革试点已明确“海关管物、边检管人”,这种做法特别是在旅检方面得到旅客的广泛好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但2003年“非典”期间各口岸旅检现场重新又设置了卫检和动检两道关口,我们认为从维护国家卫生和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安全出发,是必须加强的,但是这不等于就需要在口岸现场设立固定的关卡,通过海关、边检的配合做好衔接可以能达到同样目的。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在口岸现场只设边检一道关口,边检和检验检疫做好衔接配合工作,边检对来自疫区的人员重点防范,由检验检疫及时跟进。根据情况需要,如发生疫情预警,再采取设置临时查验台等相关措施;二是将海关关卡由闸口式变为敞开式,对人员所携带的物品实行以抽查为主,同时通过一机两屏与检验检疫联接,做到信息共享,共同做好查验工作。

2.改革口岸通关作业流程。推进各地口岸实行“一站式”、“一条龙”、“一个窗口”的联合办公方式,变“串联式”作业为“并联式”作业,对货物实行联合查验做到“同步开箱、同步查验、同步放行” ,实行集中报关报检,简化通关手续,为企业节省时间和人力。各查验单位应内部统一查验程序和内容,减少多次查验。

3.加强对进出口货物的前期预检和后续管理,减少在口岸的滞留时间。积极引导进出口企业加强内部信息化建设,积极采用提前报关报检模式。海关应进一步推行风险分类管理,为更多的企业建立“绿色通道”,全面推行“提前报关、提前报检、实货放行”的做法。检验检疫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起适应站区作业特点和需要的检验检疫监管系统,加快实货验放速度,积极推进“三电工程”步伐,逐步开展对进出口企业的“电子报检、电子签证、电子转单”业务,帮助一批产品质量好、讲信誉的进出口企业在口岸享受免检的“绿色通道”待遇。

4.目前随着预防“非典”工作已转入常态管理,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填写《入境健康检疫申明卡》已意义不大,对入境旅客必须向检验检疫部门填写《入境健康检疫申明卡》和核对证件手续的做法可考虑暂时停止。

5.对通关过程中需填写的有关登记、申报卡,应实施“一卡制”,方便旅客。

(三)除低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对目前各项出入境查验过程的收费应进行一次清理。对出台新的收费项目,应严格控制。

(四)要进一步落实口岸建设、维护、管理的正常资金来源问题

我省老口岸的改造和新口岸的建设资金主要由地方政府解决,地方财政负担过重,应列入国家财政预算统一解决。

电子口岸 篇8

关键词:电子口岸 对策 措施

重庆市是西部地区唯―的直辖市,是中国的重工业城市,重庆市进出口贸易量递增,原来的通关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贸易量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必须建设一个基本实现业务科技―体化的、具有21世纪初期较先进水平的、一个决策支持、执行、监督和信息服务等综合功能的海关电子口岸管理系统。

电子口岸的内容

所谓电子口岸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资源,将海关总署、外经贸部等部门管理的进出口业务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电子底账,集中存放在公共数据中心,在统一、安全的计算机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其基本构思是按照“电子底账+联网核查+联网服务”的新型管理模式,实现“三个一”即一个窗口、一个数据库和一个交换中心。

电子口岸专网由内部网和外部网组成,内部网是通过电信公用宽带数据网把海关总署及其40多个直属海关和800多个隶属海关及业务现场联在一起,从而实现海关系统内部的资源共享。外部网则是通过中国电信169公网将海关、商检、外贸等相关部委的业务数据联在一起,将这些部门分别管理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数据集中到公共网络平台上,进出口企业可通过耳联网进行报关和业务信息查询。

2001年2月18日,电子口岸的第一个子系统――出口收汇子系统在北京海关正式开通。出口收汇子系统投入使用以后,不仅减少了企业的来回奔波之苦,提高了通关效率,还提高了执法部门的经济监管水平,有效防止了不法分子利用伪造、编造、盗用、冒用纸质核销单进行套汇、走私、骗税等活动。

电子口岸的作用

虽然电子口岸的建设还只是一个开端,不少进出口企业已经明显感受到了电子口岸带来的手续简便,中国电子口岸较之现行的口岸管理模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一个公共数据中心,集中存放电子底帐,信息资源共享。以前,企业想要和政府部门联网,必须分别联网,政府部门之间数据不共享,联网的效果不明显。通过中国电子口岸,企业只要与电信公网连接,就可以透过公共数据中心在网上直接向海关、国检、外贸、外汇、工商、税务等政府管理机关申办各种进出口手续,各政府部门也可以在网上办理各种审批手续,从而真正实现了政府对企业的“一站式”服务。透过数据中心,企业还可以获得运输、仓储、银行、保险等行业的中介服务,企业间也可以进行联网,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

完全基于公网,系统开放性好,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务。企业利用电信公网实现对公共数据中心的接入访问,企业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拨打本地电话就可以与Internet联网,并透过数据中心办理业务。

入网成本低。登录中国电子口岸网站,企业只需配备一些简单设备,数据中心提供免费的系统安装软件,比EDI方式成本低。而且,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免费技术、业务支持,企业将得到更多的实惠。

直观、易学,操作简单。中国电子口岸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平台,普遍应用的IE等浏览器为工具,建立起和用户交互式的友好界面,系统提供一系列丰富的在线帮助和业务规范、操作指南查询,使用户轻松实现网上办公。

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使系统安全可靠。中国电子口岸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内自主并发的高强度密码设计,在网络加密、网络隔离防护、机房设施安全以及身份认证、权限设置以及数字签名等安全方面采取了多重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防黑客、防病毒、防偷窥、防抵赖。并且,该系统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处在政府部门严密管理下,安全有保证。

我市发展电子口岸的现状

外经贸企业发展电子口岸的意识薄弱

日前,重庆绝大部分外经贸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正忙于解决吃饭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于计算机网络设施建设。拥有计算机的外经贸企业,主要用于文字处理、统计计算。多数外经贸企业虽然已经上网,但主要用于信息查询和进出口的部分纠纷;建立企业网站或在专业网络平台建立企业网页的仍为数不多。对产、供、销,人、财、物等重要资源实现电子化、网络化管理的企业比例更小。

电子口岸的实施和完成需要多部门合作

外经贸与各部门在国际贸易方面无缝衔接尚需时日。有的部门因本身责任重大,为安全起见,与外经贸的网络连接还不能一步到位,因此外经贸数据、信息的水平分流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特别是国际贸易,它与其他商贸活动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涉及众多的单位以及相关的业务。比如,整个交易过程中涉及海关、银行、保险、运输、商检等十几个部门。因此,国际贸易操作是一个繁琐而复杂的过程,它的运作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单证、票据与文件。要做到数据不仅垂直分流,还要水平分流,需要所有涉及的单位、部门实现标准化的数据接口。这项工作的最终完成尚需作出艰苦的努力。

信息资料陈旧更新速度慢

从目前重庆的情况看,广泛存在着信息更新不及时、访问效率不高的问题,从而使得我们大量的访问资源流向其他地区,既降低了企业参与电子口岸的竞争能力,有难以形成自己电子口岸发展所必需的市场条件。

重庆互联网的质量跟不上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重庆互联网最让人失望的是信道狭窄,信息传输速度慢。除此之外,重庆互联网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包括软件、线路和系统。而一些商业网站高收费、低服务,为企业制作的网页不实用,无法为企业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伤害了企业的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我国国际电子口岸的发展进程。

电子口岸的发展缺乏专业

有关人士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之所以碰壁,是因为没有形成一个组织有序的供应商团队,海外买家有市场供应需求的时候,不可能有的放矢地从一个分门别类的数据库寻找自己的需求对象。这主要的原因是我们企业普遍准备不足,一般采购报名阶段的路径是通过网络,而这没有引起中国厂商的重视。这表明,各方面原因造成了国际电子口岸还没有真正走到我国外经贸企业的日常贸易中来。

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如何保证商业机密不被窃取,维持数据库的保密性,防止商业欺诈、支付系统不被破坏以及如何判定交易方的身份及用户信用、电子签名的真伪、如何保证商家的收益等都是电子口岸双方关心的主要问题。据报道,世界上企业网络系统受侵犯的比例每年都呈上升趋势,面对黑客的猖狂袭击,银行、企业都心有余悸,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开展电子口 岸的信心。

普遍缺乏国际电子口岸的商务人才

电子口岸的开展,需要企业拥有所需的各方面人才,特别是计算机原理、软件开发、应用与维护、网络技术与国际贸易知识相结合的人才。由于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原因,这方面人才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

重庆电子口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推进本地区电子口岸的进程

地方政府具有组织和管理能力,政府必须努力提高电子口岸的调控能力。要提高政府的管理调控能力,必须先明确相应的管理调控主体,政府内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努力培育电子口岸市场。

加强部门间的协调

目前,我国各部门各行业都有自己的管理系统和网络,而且他们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政府可以把一些涉及相关领域的行业有关部门协调起来,建设一个覆盖全国,能够把大量信息技术系统和网络融为有机整体的先进的国家信息网,这是企业应用电子口岸能否成功的保证。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各行业对电子口岸的认知度,这是全面应用电子口岸的一个必要条件。电子口岸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低,不利于它的发展。全社会应加强宣传力度,特别要使广大外贸企业都能熟悉、了解电子口岸,愿意采用电子口岸。

发展电子口岸必须务实

企业应该建立起以企业信息主管为核心的工作体系,从企业实际出发,研究制定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技术方案,做好资金、人才、技术上的准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电子口岸并定期考核工作进展。

培养适应电子口岸发展的专门人才

电子口岸 篇9

【关键词】WEBSERVICE;EDI;电子数据交换;SOAP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basic function,principle,concept of EDI,WEBSERVICE,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Jiangsu electronic port and Lianyungang port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roblem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WEBSERVICE;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SOAP

1.引言

EDI是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简单地说,EDI就是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俗称“无纸化贸易”。EDI包括网络、标准、软件三大部分。

webservice是一个平立的、低耦合的、自包含的、基于可编程的web的应用程序,可使用开放的X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子集)标准来描述、、发现、协调和配置这些应用程序,用于开发分布式的互操作的应用程序。webService三要素: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WSDL (WebServicesDescription Language)、UDDI( UniversalDescription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SOAP用来描述传递信息的格式,WSDL 用来描述如何访问具体的接口,UDDI用来管理、分发、查询webservice。其中SOAP使用基于XML的数据结构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的组合定义了一个标准的方法来使用Internet上各种不同操作环境中的分布式对象。SOAP具有可扩展、简单、与厂商无关、与编程语言无关、与平台无关等特点,极大的方便了双方的通讯。

基于此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江苏省电子口岸与连云港电子口岸通过webservice进行的电子数据交换设计与实现。

2.项目背景

长久以来,各地方电子口岸拥有各自的网络操作平台,各地方船舶将各自船舶进出口岸申报数据申报至各地方电子口岸,由各地监管单位在其内网审批。造成了各地方口岸数据不统一,省电子口岸难以统一监管的问题。假如要求船代再次在省电子口岸申报,又会造成船代重复申报,监管单位重复审核、数据难以及时维护的问题。

至2012年12月,江苏省电子口岸开发的“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申报系统”已正式运行。根据监管单位及系统规划要求,目前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方式,即企业申报在省电子口岸申报平台,查验单位审批在查验单位各自内网审批,申报数据及审批结果采用专线接口方式的方式在申报平台与审批平台之间传递。

对于已建成的地方电子口岸船舶申报系统,经省电子口岸同意,可以与省电子口岸船舶申报系统利用webservice接口方式连接,地方申报企业仍然在地方电子口岸申报平台上申报,申报数据经过接口与省电子口岸船舶申报系统对接并通过省电子口岸与查验单位的数据通道发送到查验单位内网的审批平台,审批结果再通过通道反馈到地方电子口岸船舶申报系统。

因此,江苏省电子口岸制定了统一的XML报文标准,并制定了webservice接口。由各地方电子口岸按照标准,生成报文文件,将数据内容、附件等传输至省电子口岸。同时省电子口岸数据经由监管单位内网审批后,也通过webservice方式传输至各地方电子口岸。对于船舶来说,原申报口径不变,原地方监管单位审批方式保持不变,数据即可以标准化的形式采集到省电子口岸,提高了工作效率。

3.设计与实现

3.1 网络拓扑

图1

如图1所示,地方电子口岸船舶申报企业仍然在地方电子口岸申报平台上申报,申报数据经过接口与省电子口岸船舶申报系统对接并通过省电子口岸与查验单位的数据通道发送到查验单位内网的审批平台,审批结果再通过通道反馈到地方电子口岸船舶申报系统。

3.2 数据流程图

图2

图3

如图2所示,地方电子口岸船舶申报系统在申报企业数据时,需要和数据校验前置机通讯,把需要申报的数据按规则插入数据校验前置机数据表中,由前置机数据校验应用检查申报数据有效性,校验完毕后由数据校验服务器将申报数据通过MQ发送到省电子口岸,省电子口岸负责将申报数据通过查验单位审批通道发送到各家查验单位进行审批。

如图3所示,当查验单位审批结果通过与省电子口岸审批通道反馈到省电子口岸船舶申报系统后,省电子口岸船舶申报系统负责将审批结果通过MQ发送到数据校验前置机,地方电子口岸通过查询接口查询前置机数据库查询相关申报的审批结果。

3.3 网络连接方式

地方电子口岸与省电子口岸网络连接采用数据专线或VPN连接。

3.4 数据接口规范

地方电子口岸与省电子口岸数据传输采用IBM WebSphere MQ数据传输中间件技术,接口报文格式采用XML标准。

3.5 服务器系统

省电子口岸需要部署一台MQ服务器,负责与地方电子口岸部署的MQ服务器通讯。硬件要求处理器:至强双核或以上,主频2.8G或以上,内存:4G或以上;硬盘:500G或以上 ,Raid 1或Raid 5;软件要求:Windows Server 2003或以上。

地方电子口岸需要部署一台MQ服务器及一台数据校验前置服务器,MQ服务器负责与省电子口岸MQ服务器通讯,数据校验服务器负责申报数据及审批结果反馈的数据校验。两台服务器可共用一台Windows Server服务器。

数据前置机软硬件要求:硬件要求:处理器:至强双核或以上,主频2.8G或以上,内存:4G或以上;硬盘:500G或以上 ,Raid 1或Raid 5;系统软件要求:Windows Server 2003或以上;IBM WebSphere MQ 7.0或以上;Oralce 11g或以上

3.6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采用oracle 11g。

4.系统运行情况

系统开发自2013年10月始,2014年1月1日第一版试运行,后经改进,2014年5月1日投入商业运行。自运行日起,连云港电子口岸与江苏省电子口岸日均申报80余条船舶信息。上线至2014年7月15日,已成功申报4000余条船舶信息。目前系统运行稳定,满足江苏省电子口岸对船舶申报的要求。

5.总结

在系统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也积累不少经验。对于EDI系统的建设已经不存在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在EDI系统建设中注意主要以下问题。

5.1 统一的标准

在系统建设中,应制定统一的代码库、规范标准。各口岸在系统建设时应严格参照标准执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代码转换。

5.2 安全问题

数据在网络中传输,这对网络安全有极高的要求。需要在服务器、网络通讯、xml规范都要有详细的安全措施。

5.3 法律问题

数据在互联网中传输后,带来有效性、合法性、安全性、私密性等的问题,这就需要成熟和稳健的法律框架进行规范和仲裁,以保护数据传输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功萱。基于XML的Web Services安全事务架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

[2]李儒晓。基于Web Service的企业应用集成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