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现代文阅读技巧【精选3篇】正文

《现代文阅读技巧【精选3篇】》

时间:

现代文的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现代文阅读技巧【精选3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现代文阅读技巧范文 篇1

储备必要的文体知识

必要的文体知识,也就是现代文阅读分析的常用术语。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文体知识,就好像找到了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的方向。必要的文体知识具体如下:

1.常用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

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反语等。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设问:引起读者对……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

3.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渲染烘托、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开门见山、动态与静态描写等。

4.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铺垫。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5.语句在表情达意发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性格)、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思想感情上:善恶、好恶、褒贬

6.文体知识

说明类

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及作用:

举例子:运用具体事例真切地说明事物特征。

分类别:能使文章内容清晰明白,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特征。

作比较:能使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更加突出,更加清楚明白。

打比方:能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下定义:能简明扼要的说明事物的特有属性,能增强科学性、严密性。

做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说明,更详尽充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列数字:运用数据说明事物,使事物特征更具体确凿。

摹状貌: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描摹,具体形象的说明事物的特征。

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在准确的前提下)

⑵.记叙类: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记叙的线索:具体的事物、事件的发展、人物活动、地点转换、时间推移、感情变化

.记叙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使记叙的类容显得亲切、真实。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直接抒情,有时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不受“我”耳闻目睹的范围限制,不受时空限制,显得较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⑤.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描写的方法:

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铺垫蓄势,引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

⑶、议论类

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议论文的论据:事实论据(现实材料、历史事实、确凿的统计数据等)和道理论据(自然科学的原理、定义、公式、规律、法则,引用社会科学的经典论述、格言、警句等)

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驳论文)

掌握阅读解题的五步骤

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1)、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其方法是抓关键词(表时间推移、地点转化的词),抓关键语句(表过渡性句子,总领性句子等)

(2)、简要归结主要事件,整体把握文意,初步探究文章主旨(或看文章哪些语句跟文章的主旨有关)

2、细读题干,划区寻点。就是依据题意要求或题干指令,从原文中勾画寻找出读解的相关区间(如相关的章节、文段),再从中寻找出联系最密切的关键点(如中心句、重要词语等)

3、筛选提要。就是将前面找出的众多信息反复筛选,提取要点精华。一般常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清主次,辨析异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准确地筛选提取出符合题意的关键点和主要信息。

4、调整组合。就是对前面提取的文中要点或信息进行提炼、加工或转换。依据题干的不同要求,或稍加调整,组成简明连贯的文字答案;或重新提炼加工,转化为读者自己的话来回答。

现代文阅读技巧范文 篇2

[方法指津]

1 熟悉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很丰富,其作用也是各具特色。常见的表现手法的作用有:

对比: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具有强烈的反差。

类比:以浅寓深,以近比远,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衬托: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主次分明。

渲染:浓墨重彩,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扬抑: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行文跌宕,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重点,曲折含蓄地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

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当的时机给予呼应,以收到前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效果。

白描:不设喻、少修饰的方法,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鲜明生动的形象。它往往能起到寥寥几笔就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点面结合:结构方法之一。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以小见大:用平凡的人细小的事件来表现重大的社会意义。

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含蓄: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

联想、想象:联想与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反语(反讽):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2 明确答题要素。

使用的表现手法(结合文句内容作答)+表达的效果+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中“思想情感”这个要素常被考生遗漏,导致答题不全,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高考真题]

例1“对比”类型(林斤澜《春风》,2010年福建卷)

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的春风另有一番描述。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

[语段信息]倒数第二段: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思路提示]解答本题的常见误区是考生审题没有注意到“这样写好在哪里”是对手法或语言的鉴赏。解答时应把握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另有一番描述”,和开始第三、四段结合起来分析前后对比表现手法的使用效果。

[答案提示]用另一种角度写南国看不见的春风,与开篇对南国春风的描述形成对比,表明感情的变化。用轻柔的南国春风,与强劲的北国春风对比,凸显北国春风的作用,表达怀念北国的春风,突出文章主旨。

例2 “描写+对比”类型(萧萧《灯火》,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

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语段信息]

(4)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16)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思路提示]此题考细节描写和对比的作用,可从人物性格、情节结构、思想情感等角度去分析其作用,有突出人物性格、渲染人物心情、暗示典型的社会环境、埋下伏笔、铺垫蓄势、与后文对照、线索、推动故事情节、深化主题等作用。考生往往遗漏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这个角度。

[答案提示](1)现在已不多见,便于读者理解;(2)凸现煤油灯“动”的生命意义;(3)为两个温暖的场景蓄势;(4)与后文新奇、眩惑的灯火形成列比,表现作者在煤油灯中寄托的对温暖的回忆。

例3“虚实结合”类型(《天目山》,2010年上海秋季卷)

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⑨段作赏析。

[语段信息]⑨母亲依然走在前面。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树林深处鸟鸣啁啾,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一群女生欢笑着从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出来,手拉手围着寺前的老银杏树,雄壮的抗日军歌惊飞了树上的小鸟……待她几年后重回天目山,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着前头他沉稳的脚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见他坦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

[思路提示]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可从内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等角度去思考,如丰富拓展文章的内容,烘托渲染人物性格,虚实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此段母亲回忆青春季节的场景是虚写,眼前林中景色是实写,虚实相生,在对比中突出了人物形象,表达了母亲的思想情感。

[答案提示]虚实结合,将现实场景与历史回忆交织起来(由林中景色联想到战争岁月;欢快的场景与悲壮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了萧洪明坚毅不屈的形象,表达了母亲对青春岁月的追念。

例4 综合类型(《洗澡》,2010年高考辽宁卷)

“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

[思路提示]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

观点一: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①以“洗澡”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似拙实巧,俗中见雅,取材于“洗澡”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当代市民的凡俗人生,以小见大,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②用“洗澡”穿针引线,使小说的两个人物不同的言路和思路联系自然,转换自如;③以“洗澡”作结,画龙点睛,一语双关,平中见奇,含蓄而有余味。

现代文阅读技巧范文 篇3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中考;复习

近几年来,我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部分所占分值比较大,这是令许多语文教师伤脑筋的复习部分。现代文阅读复习不容易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只要教师掌握技巧,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我认为提高一定的分数还是可以实现的。那么,怎样有效而合理地进行阅读复习训练?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掌握初读的方法技巧是关键

首先,要重视利用文章的关键词句。在概括能力的培养中,利用关键词句非常重要。文章中常有“总起分述”或“先具体后概括”的写作方法,也经常会有一些对人物的性格、思想、品质定性的词语。我们在阅读复习中要学会抓住总起、概括等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句,有助于概括能力的提高。

其次,要重视对阅读内容的有效提炼。阅读时要提炼文中有意义的段落和整段的篇幅,还可以直接提取文中典型代表意义的词句。有的阅读问题的展示的信息较复杂不容易被学生发现,干扰的信息也比较多,就要采用“排除”“比较”等方法去伪存真,循序渐进,然后再加以整合归纳,提炼出解题时所需要的信息。

最后,要重视答题语言的精确表述。现代文阅读的表述是阅读成果的书面呈现,需要运用概念化的词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表达。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是现代文阅读的关键部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现代文阅读所考内容大多是课外阅读,主观性题居多。教师和学生需要先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了解自己在现代文阅读解题中,哪一方面是强项,哪一部分是自己的弱项。对于强项,学生要善于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对于弱项,学生要加强专项训练,反复演练,争取做到熟能生巧。对于考试的常见题型,学生应掌握每种题型的做题思路与解题技巧,平时要多读、多写、多积累。对于学生答题辞不达意,表述欠佳,重复罗嗦,甚至不知所云的情况教师要适当降低要求,并循序渐进地给予指导,争取适量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三、在具体解答试题时,要培养学生仔细审题,按要求答题的良好习惯

1.先不要急于解答,要将整篇文章先大致看一遍,大体明白有哪些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审清题干,细读题目,回头再次浏览开头、结尾,筛选反复出现的词、句并严格按要求答题。

2.审题时一定要结合分值。分值的多少往往取决于答题要点的多少。所以,在审题时,我们要指导学生从分值中归纳概括出答题所需的要点,避免因为答题时出现因疏漏而丢分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