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幼儿园音乐教育(精选4篇)正文

《幼儿园音乐教育(精选4篇)》

时间: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幼儿园音乐教育(精选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幼儿音乐教育 篇1

1.幼儿歌唱教学中融入游戏的策略

在幼儿歌唱教学中融入游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歌曲会采用不同的游戏方式,不同的人对同一首歌曲的理解和感悟不一样也会采用不同的游戏方式。不过,从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在幼儿歌唱教学中融入游戏的有效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一:用身体动作方面的游戏对歌词进行诠释。运用这种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能够很好地掌握歌曲的节拍,能够编排学生参与到对幼儿音乐教学的活动中来,使音乐元素能够得到和谐完美的表达。方法二:设置情境游戏。不只是歌词的内容,而是从总体上把握音乐歌曲的风格,营造一种氛围,加强幼儿对歌曲的理解,提升幼儿对音乐歌曲的领悟力、感受力以及鉴赏能力。

2.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融入游戏的策略

在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融入游戏的方法是不胜枚举的,主要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入幼儿日常爱玩的游戏、创设他们熟悉的情境、改编他们喜欢的故事等。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在此重点介绍如下三种方法:方法一:角色扮演。如教师进行《水族馆》这首歌的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在音乐响起的时候,做出自己所扮演角色应该做出的动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把握歌曲的风格、熟悉乐曲的结构,让幼儿体会到音乐跟所歌唱的实体之间的联系。方法二:幼儿接触的日常生活游戏。如很多人都熟悉的“丢手绢”的游戏,就是音乐和幼儿接触的日常生活游戏的有机结合。方法三:情境渲染游戏法。在介绍歌曲的时候,通过一系到极富诗意的句子,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营造出歌曲的前奏氛围。如在教授幼儿学习《茉莉花》这首歌的时候,幼儿音乐教师可以用诗意般的语言“在一个特别美丽的地方,那里河水清清,生长着一大片美丽的茉莉花,他们迎着阳光伸展身子,对着微风微笑……”创设情境,把幼儿带入对于美丽的茉莉花的向往之中,加强幼儿对歌曲的理解。

3.幼儿音乐韵律教学中融入游戏的策略

韵律活动的教育价值在于促进幼儿节奏感的发展,提高幼儿辨别音乐情绪对比的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使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在韵律教学中,要注意伴奏音乐多短小、方整,节奏鲜明,旋律便于幼儿哼唱。同时,动作要以基本动作为主,结构简单,多重复,变化规律明确,从而易学易记。

二、幼儿音乐教育中融入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1.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3~6岁的儿童,正处于智力、思维和语言的重要发展期,表现出活泼好动,爱玩、会玩、喜欢成功、会模仿等特征。因此,在教学时应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投其所好,强制性地知识传授并不能为之所接受。幼儿天生爱游戏,游戏的趣味性特征顺应了幼儿的发展特点。在游戏中,他们能自主自愿地参与其中,不知不觉在游戏中帮助记忆和理解所学习的知识。

2.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幼儿音乐教育 篇2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家长参与;分析研究

一、家庭音乐教育中家长参与的重要性

(一)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肢体表现力以及经历等各方面都十分敏感。为了让幼儿对音乐有深入的感知,提高幼儿的敏感力,在这段时间进行音乐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挖掘幼儿的天赋,激发人的潜能,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影响幼儿的性格。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家庭音乐教育在我们国家起步的时间较晚,虽然一些家长比较注重幼儿的教育,但没有掌握正确的方式,因此不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二)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据调查研究,我们能够发现幼儿部分音乐感知都来源于父母。如果幼儿能够生活在一个家庭音乐氛围浓厚的环境下,就会心情愉悦,喜欢艺术的可能性会更大。相关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在该实验过程中,将幼儿置于一个喧嚣的环境中,发现该幼儿的情绪波动较大,并表现出不耐烦甚至焦虑的情绪。播放优美的音乐,幼儿就会表现出享受的体态,如果能够从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那么就能陶冶幼儿的心性,提高幼儿的感官能力。[1](三)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情。在物质水平提高的今天,家长越来越关注幼儿教育,也努力为幼儿打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但却忽视了自身的教育价值。实际上,如果家长能够重视家庭音乐教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就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情。幼儿的行为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家庭的影响,幼儿在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过程中,家长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家长要和大班幼儿一起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为大班幼儿创造更多学习的机会。[2]

二、家长参与现状分析

我们对多家幼儿园进行走访调查后发现,在家庭音乐教育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家长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开始逐渐认识家庭教育,并开始关注大班幼儿的音乐教育,也很喜欢和幼儿一起在家里唱唱跳跳。将近一半的家长,认为大班幼儿学习音乐能够培养兴趣陶冶情操,但更多一部分家长还是认为大班幼儿之所以要学习音乐就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能,对音乐的功利性比较强。还有少部分家长想要把幼儿培养成著名的音乐家。无论是哪种目的,这些家长都十分认同对大班幼儿进行音乐教育。[3]绝大部分家长都能花30分钟的时间和大班幼儿一起进行音乐活动,但还是有很多家长还是因为工作问题,无法和大班幼儿一起进行音乐活动,兴趣班也成为家长最好的选择。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很大,但大多数家长没有音乐素养,也无法很好地教育幼儿,害怕说错话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引导。(一)教育目的功利性。很多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试图把孩子培养为音乐家,强迫大班幼儿学习音乐技能,认为家庭音乐教育中家长参与就是和大班幼儿一起练琴,监督大班幼儿进行歌唱训练等。但在这过程中若忽略了情感的培养,也会让大班幼儿产生不好的心理。[4](二)教育内容有所偏差。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比较重视歌唱、练琴等这些技能,忽视了生活化的教学与游戏化的教学,也很少选择游戏的方式和大班幼儿进行互动,仅仅凭着自己的喜好,决定大班幼儿的喜好,无法为幼儿提供多种选择类型的服务。(三)教育目的不明确。一些家长的教育方法存在着偏差,目的性十分强烈,经常会利用音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这种榜样示范法过于单一,缺乏与大班幼儿的沟通交流。

三、策略研究

(一)提高家长的音乐素养。在家庭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家长有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家长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首先,就是家长对于社会以及人生的态度,即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和准则。其次就是家长的理论素养以及知识水平。最后就是家长的心理素质。我们在这里讲的素质是指家长的音乐素养。[5]要想提高家长的音乐素质,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做好音乐教育的宣传工作,在社区里举行相关的知识讲座或者是一些座谈会。同时幼儿园要积极主动的和家长沟通交流。最主要的交流渠道就是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要和家长进行交谈,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通知或者是告知。家庭和幼儿园在教育这方面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6]鼓励家长创建学习型的家庭,让家长在这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水平。(二)提高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在我国,幼儿园的孩子们年龄都是在四、五岁左右,幼儿性格都比较活泼,对新鲜的事物都比较好奇,因此,他们很容易会被外界因素所影响,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幼儿体会到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发现和感悟不同的事物,在游戏中与家长积极配合,从而营造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大班幼儿可以大胆发挥自由想象。游戏教学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还能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活跃幼儿的大脑,做到口、耳、手灵活运用。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动脑思考问题,就是锻炼幼儿思维能力的过程。只有大班幼儿对音乐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个学习活动中来。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要关注大班幼儿,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爱好进行引导教学,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强迫进行学习,这样可能会产生反效果。幼儿和家长进行良好互动,不仅能够促进亲子关系,还能在这过程中提高音乐教育的实效性。家长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和大班幼儿一起进行节奏训练、体态运动等等,尽可能地淡化教育的目的,让大班幼儿感受到家长是在和他一起玩游戏,家长是幼儿的合作伙伴。[7](三)加大时间,精力的投入。我们已经提到,有很多家长因为工作等各方面的因素,无法花费大量的时间参与到音乐教育中来。还有一部分家长虽然重视音乐教育,但只是物质的支出,没有为孩子花费时间,花费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亲子关系。家长应该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认识到自身的教育价值,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大班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可以在家中设置音乐活动区,在这片区域内放置一些与音乐相关的物品,例如自制的易拉罐风铃,或者是和幼儿一起动手制作发声乐器,把沙子放在瓶子里。每天只要花半个小时,多留心,多注意孩子,多投入精力,就能打造一个好的音乐氛围。(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在参与家庭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首先就要尊重幼儿,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心理的发展规律,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了解幼儿的需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当然,家长有较高的音乐素养,掌握正确的家庭音乐教育工作方法,就能为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提供更多的便利,也奠定了较好的教育基础。所以家长要和学校进行有效的衔接,了解幼儿在幼儿园内的学习状况,进一步地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多与幼儿沟通交流,尽可能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综上所述,当前家长参与家庭音乐教育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要求家长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尽可能尊重幼儿的身心特点,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为幼儿打造好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韩天寿吴霞飞小问题,大思考--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教材错误问题的调查分析:《中国音乐教育》2015年第7期

[2]赵雅丽当前幼儿音乐教学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年第7期,有效地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文理导2014年第15期

[3]李晓虹浅谈幼)L园音乐活动教育中有效策略的应用:《当代学前教育》2014第2期

[4]冯江英孙钰华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探析:《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17年第12期

[5]史艳丽浅谈家长应具备的素质:《中国西部科技》2007年第20期

[6]耿慧兰加强家园合作的策略发表时间:2015-3-30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5年第1期供稿

幼儿音乐教育 篇3

1 音乐教育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音乐是人类情感表达与情感交流的方式之一,也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方法。作为一种交互性艺术形式,音乐的存在点亮了人类的生活。如果说一幅好的画作能让人的内心细细的品味,那么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就能够让人的心灵缓缓的振荡。幼儿是一个人一生大脑发育的最高峰期,在这一时段,幼儿有着强烈的认知欲望与模仿能力。我们要用音乐这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来帮助孩子在情感、心理、智力上更好的发展。

1.1 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智商、情商更好的发展

智力能力与大脑的发育程度紧密联系。笼统地说,大脑的神经系统越发达,人的智商就越高。音乐作为一种规律振动的声波,被人的“生物节奏”所喜爱,在音乐的刺激下,大脑的神经系统的轴突、树突更多,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程度更紧密。由此看来,音乐对于促进大脑发育有重要作用。情商影响人的性格。一个人内向还是外向,有没有毅力、意志力、有没有自信心等,都是情商中的重要因素。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因素,已经不仅仅是人类娱乐的工具,也是心灵疗伤的一剂良方。在音乐的熏陶下,幼儿的品质养成,情感丰富程度,审美能力都有了提高。实验表明,学习音乐的孩子,普遍较为活泼开朗,也能很快的去接受新事物。

1.2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各方面综合发展

音乐教育只是一种促进幼儿发展的手段,而不是仅仅为了让孩子掌握一种乐器而已。通过音乐教育,给予幼儿一个身心同步发展的机会。通过唱歌内容、音乐游戏、音乐欣赏等教学方法,给幼儿创造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在兴趣引导的作用下,促使孩子乐在其中并广泛地联想与思考,在实践中获得认识与心理的完善。可以说,音乐教育给幼儿带来的益处是多方面的。既有想象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又有语言能力、听力、表现力的锻炼,还有有助于幼儿身体的发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如果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再进行文化性、常识性教育就容易得多。

2 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

幼儿音乐教育不同于常识性和文学性的知识讲授。这是由音乐的独特性和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共同决定的。在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上,不能仅仅注重对孩子乐器演奏能力和声音表现能力的培养,实际上这种态度反而是舍本逐末。应该放在对孩子感知能力,欣赏能力和艺术素养的熏陶上。这样,才能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总体来说,幼儿的音乐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幼儿的音乐教育必须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程度相符合。在具体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时刻考虑到幼儿的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不能采取晦涩难懂的教学形式。抓住孩子的喜好,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的知识性、欣赏性、品德性要有机结合。我们在欣赏一首乐曲的同时,可以达到减轻生活压力,舒缓身心的目的。我们也可以从歌曲的得到激励和勇气。幼儿的音乐教育,在满足以上两个方面的同时,还要有知识性。即:我们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既要给孩子美的欣赏,陶冶孩子的情操,塑造孩子的人格,又要给孩子传授一定的乐器、乐理知识,还要通过歌词内容、游戏活动等方式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以一首老歌《一分钱》为例,孩子在学会这首歌的时候,也明白了拾金不昧的道理。孩子学会《小人书》,也就懂得了自己的课本被划破,弄脏后,“小人书”是会哭的,也就会养成了爱护课本的习惯。

三、幼儿的音乐教育寓教于乐。音乐对孩子的吸引力是天生的,学与玩相结合,也只有在音乐教育中能做到了。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把音乐当成一种负担,反而会很享受这种过程。这种玩与学相结合的方式,更容易使孩子接受知识。教师应该利用音乐教育这种特点,把课堂搞活,把孩子的性质带动起来。如果仅仅是乐理的讲授或者一首歌反复的练唱,即便本来很轻松的内容也变得枯燥。

四、音乐教育的影响是隐性的。音乐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不像直白的知识那样直观,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能在一段时间看不出效果,实际上,高雅艺术性素养已经扎根孩子的心底。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重要的感知。也许,某一些文化知识可能忘记,但是自身形成的感知,却不可能消失。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能只注重看得见的东西而忽视了对孩子心灵的感染。

3 学校、家庭、社会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起的作用

幼儿的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任务。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受到老师的教育,家庭的熏陶,社会氛围的感染。因此我们要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教育体系。

3.1 学校教育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把技能教学为主转变为素质培养为主。不一定要用统一的集体授课方式,还可以采用灵活的小组授课,互助学习。根据每一个儿童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对知识的领悟能力采取针对性教学。教师应该细致的观察每个孩子对于音乐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能力,随时的调整授课方式,切实的促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原来的水平上有所提高。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习落后的孩子,不要轻易的批评而是加以鼓励和引导,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鼓励孩子适当的表现自己,通过对音乐的演唱,乐器的演奏展现自己的魅力,同时提升自身对于音乐的自信心。 只有是每个孩子都保持对音乐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才算成功。

3.2家庭教育

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端正态度,把功利教育变为审美教育。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家长让孩子学音乐的目的只是为了孩子成为特长生。而这一类的一技之长,不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素养,而是为了在中考、高考中加分。也就是说,音乐的学习只不过是应试教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罢了。为了孩子素质的真正提高,家长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孩子的自然选择,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毕竟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是少数,不可能每一个孩子都成为艺术家。 做父母的应该顺其自然,不要给孩子定下硬性的过高的目标,这样反而会事与愿违。其次,要选择合理的家庭音乐。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大人听的孩子不一定喜欢,而且,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必须有针对性,那些流行歌器。摇滚歌曲等,是没有教育意义的。音乐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天性,有游戏性和趣味性,简单易懂又不失高雅,积极向上给孩子良好的引导。父母也要加深自己的音乐修养。了解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必要的时候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导。在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天赋一定能够全方位的拓展。

3.3社会教育

首先,社会要为孩子创造学习的素材。不断丰富和提升教育教学手段。音乐创作者要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作品。说实话我们现在对于此方面的工作还有欠缺,幼儿专属的歌曲数量太少而且太老。孩子们哼唱着不符合自己身份的曲调,不能不说是这个社会的无奈。创作幼儿歌曲,经济利益不明显,所以也没有人愿意参与这项行业。这就需要发挥社会的力量,调动社会资源,使得幼儿词曲创作得到更多的支持。其次,媒体要树立良好的楷模。儿童是模仿能力最强而判断能力最差的时期。电视等媒体播出什么,孩子就学什么。我们虽然有专属的儿童频道,但是适合播放的资源并不多,而且播放内容向着娱乐化、商业化发展,本来很好的儿童节目弄得不伦不类。孩子看不懂,大人不喜欢。媒体必须履行起社会舆论导向的作用,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氛围。

4 如何组织幼儿的音乐教育

4.1集体性教学与单独性辅导

总的来说,对于幼儿的音乐教学实在幼儿园完成的。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大多是集体性活动,由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参与。只有在集体活动中,孩子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在集体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对有天赋的、进度落后的孩子针对性辅导。随时跟家长沟通,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对有天赋的孩子进行专业性辅导。

4.2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幼儿音乐教学的内容比较综合,类似于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唱歌、跳舞、声乐、游戏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实施音乐教案编排上,要注意这些内容,使得各种元素有机结合,丰富课堂内容,使孩子不知不觉中投入进去。还要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大量运用多媒体、道具、乐器参与教学,给予孩子全面的感知。通过音乐剧,舞蹈,歌咏演唱等活动形式,牢牢抓住孩子的关注度,保证孩子的参与度。这样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发挥音乐的引导功能,才能促使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

4.3注意教学的层次性

幼儿的音乐教育要按步展开,先易后难,层层进行。注意教学各个环节的连接。教师根据幼儿所处的年龄段,采用若干独立的教材,安排好学习强度和难易程度,将不同的教学活动统筹管理好。采用预知学习方法指导音乐教学活动。教师随时转变自身的角色,多启发,多提问,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在练习歌唱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孩子唱,还要让孩子学会欣赏,从而能够大概的体味歌曲的含义,为孩子的艺术鉴赏能力打下基础。

4.4音乐教学与其他教学相结合

可以采取图谱教学法,帮助孩子更形象更具体的理解歌词内容。例如,在学习某一段歌词后,教师可以让孩子把里面描绘的内容画出来,鼓励孩子大胆的加入自己的想象。还可以自主的帮孩子改编歌词,甚至让孩子自己改编歌词。每一首歌,都可以发展成一幅画的背景故事,都可以发展成一出舞台剧,或者一个新的,好玩的游戏。我们再教孩子《兔子和狼》时,让孩子深入角色,表演不同的动物,通过一唱一答相互交流,孩子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5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

幼儿的音乐教育都是由幼师教授的。没有专门的幼儿音乐教师。但是幼师上岗,必须要有系统的音乐培训,首先自己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才能谈教育。一名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要具备以下能力:

首先,要爱岗敬业,有执着的事业心。只有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重才能最大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幼师岗位的工作内容较为繁杂,要处理方方面面的事,还要应对孩子的情绪问题。如果不能够坚持正确的观念,迅速的调整自己的情绪,那么一定孩子、家长留下不好的印象,也就失去了孩子的信任,更谈不上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教学中,对于学的快的孩子要表扬,学的慢的孩子要鼓励和引导,而不能辱骂讽刺。唱歌好的孩子要给与其表现的机会,但是不能忽视别的孩子的感受,让别人产生“老师偏向某某某”的想法。

其次,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要了解儿童心理学知识、音乐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又要有一定的生活护理能力。也就是说,既要成为一名好老师,也要当一位好妈妈。幼儿音乐教师所必需的专业音乐技能有:歌唱技能、钢琴弹奏技能、合唱指挥技能。还要有基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史知识。在教学中应该保持良好的乐感、恰当的情感表达方式和科学的歌唱方法。 始终保持自己才是教学的主体,而不是把录音机当成“老师”自己无所事事。随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弥补孩子认识上、学习上的不足。

最后,要具备科学的教育观念。幼儿音乐教师首先要明白自己不是专业的声乐、器乐培训人员。要明白自己的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教给孩子专业的演奏技能,而是给孩子美的欣赏,美的认识。抛弃那些功利性、技巧性的东西,踏踏实实的为孩子创造一个真正的音乐感知氛围,让孩子在愉悦中体验美,感知美,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自己的人格。

幼儿园音乐教育 篇4

关键词:民间音乐;环境;兴趣;形式

民间音乐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民间艺术教育中,音乐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艺术的情操,促进他们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尝试、实践活动,我有了一些自己的粗浅观点。

一、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幼儿对民间音乐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学校应该为学生设置种种环境,让他们能在这种种环境里直接去学习生活、学习做人。”由此可以看出创设相应的环境,让幼儿去看、去听、去摸、去感知,使他们获得的物体直观、形象、具体,印象会更深刻,更容易产生学习的愿望。因此,我创设了一个“民间音乐特色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小乐器(小鼓、笛子、小镲、连厢棒等)、民间服饰(自制新疆帽、水乡服饰、自制蒙古帽等)、扇子以及半成品材料等,随时向幼儿开放,尽情地让幼儿玩。利用各种时间我让幼儿欣赏一些民间音乐,让幼儿去感受民间音乐的独特美,向幼儿介绍一些民间舞蹈、民间乐器,使幼儿感受祖国文化艺术的丰富,萌发民族自豪感。

二、营造教学氛围,渗透民间音乐于一日活动中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我设计了一日生活音乐化活动:在来园活动中,我选取了一些旋律优美、又富有民间特色的乐曲进行播放,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感受民间音乐;在幼儿游戏、进餐、起床后的律动、离园等活动环节播放各种民间音乐,使班级内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民间音乐的氛围,让幼儿一进入班级便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民间音乐气息,从而产生愉悦、热情,饱满的情绪,来迎接美好的一天。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下,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运用多种形式,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民间音乐

在民间音乐活动中,幼儿首先需要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性质,引起共鸣,激感,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创编动作。为此,我们采用多种音乐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图谱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引导,让它们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教学

幼儿受生活经验限制,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有限,且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化虚为实,创设出教学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充分感知民族民间音乐美,理解和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美,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想象力。

2.图谱教学

图谱是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所喜欢的一种使音乐形象化的教学图像。它能形象、直观地使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和曲式的结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如,抒情的歌曲,需要用轻柔、舒展的声音来表达,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简洁明了的图画、符号等方式表现图谱。如,三角形、五角星、圆形等。通过生动有趣的图谱,使幼儿的感知更具体、生动,更乐于接受。

3.游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