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戊戌变法的内容(5篇)正文

《戊戌变法的内容(5篇)》

时间:

《戊戌变法》是初二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戊戌变法的内容(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戊戌变法的 篇1

【相关阅读】

光绪与康有为、梁启超合影。这张照片是康有为利用相片合成技术伪造的,梁启超终生未曾与光绪谋面。“戊戌变法”的主要资料

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期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无奈变法受到清朝廷内保守势力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反对,最后演变成为政变,维新派人物被杀。维新运动失败,使中国损失一批热心于国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将中国推上革命的道路。

新政内容主要涵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赠送康有为自我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还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的译本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这令光绪倾向以明治维新为改革的蓝本的。

1、教育改革

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

胡孝文:慈禧并非一开始就不支持戊戌变法

慈禧眼中的戊戌变法

2、经济建设

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名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

3、军事

改用西洋军事训练;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筹设武备大学堂;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学科

戊戌六君子:杨深秀、康广仁、林旭、刘光第、谭嗣同、杨锐

4、政治

裁减冗员;设置京卿学士,以集思广益;准许地方官与士民上书;改上海《时务报》为官报,创设京师报馆;开放新闻自由;按月分类列名每年收支;康有为还有好些未发表的新政,如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制订宪法,开国会,军民合治,满汉平等,皇帝亲自统帅陆海军,改年号为“维新”,断发易服,迁都上海等。根据康有为所讲,自军民合治以下的'新政都得到了光绪的同意。

戊戌变法的 篇2

甲午战争之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资本和商品输出的加强,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被瓦解,一些人提出了“实业救国”,得到了广泛支持。请政府为了提高财政收入,取消了开设工厂和矿山的限制,并开始鼓励开设,于是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的机遇。在这些改变中,康有为和梁启超提出了仿效日本明治维新的方法来改变当时的政局和时局,以达到强国、摆脱西方压迫和封建势力的思想,形成“戊戌变法”。

一、“戊戌变法”的倡导及内容

1895年5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参加科考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师徒写成了上皇帝的万言书,主要内容为:提出对待列强的掠夺拒绝和谈,以战争来争取主权;将首都迁到西安以躲避战乱;加强练兵以对付列强;实施变法以强国。组织了当时科考的学子和热心市民集合在都察院门前要求代奏,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这件事得到了光绪帝的认同,康有为进入政界,接触到了光绪帝。

光绪帝也希望有新生力量来摆脱慈禧,决心在维新派帮助下实行变法,其主要内容为:政治上裁撤闲衙冗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作风;臣民不论大小,皆可上书言事。经济上鼓励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预决算。八旗子弟自谋生计,取消供养。

二、“戊戌变法”的倡导者及六君子

“戊戌变法”的倡导者为康有为及徒弟梁启超,主要参与者为被害的“六君子”有谭嗣同、刘光第、杨锐、刘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位,具体介绍如下:

康有为:(1858-1927年)广东南海县人,是光绪年间进士。1879年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上述光绪变法,因受阻而未成;1895年,联合组织“公车上书”,进入权力机关;1898年“戊戍变法”未成而逃往日本;辛亥革命后成为保皇党,反对共和制,一直策划溥仪复位,1917年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再次登基,在段祺瑞的讨伐下失败;1923年迁居青岛;1924年,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后康有为到天津“觐见”溥仪;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广东新会人,光绪年间举人。后期师从康有为,参加“公车上书”成为维新派的领袖之一,“戊戍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逃往日本。曾与孙中山关系密切,并试图立会,后在康有为的反对下作罢,继续加入保皇派运动。1911年11月,袁世凯组成责任内阁,梁启超任法部次官;1913年袁世凯称帝,梁是极力的鼓吹与扶持者之一,担任司法部长;后对袁世凯失望,1914年与蔡锷等密谋反袁;1916年应军阀陆荣廷的邀请,担任抚军及政务委员长,从此陷入军阀之争中;1917年3月,支持段祺瑞的对德宣战,受到段的厚爱,进入政治顶点。同年11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段祺瑞下台,梁启超辞职,结束了政治生命。1918年底赴欧,了解西方思想,后期回国宣传,但未能达到目的。

谭嗣同:(1865年—1898年),籍贯湖南浏阳,出生于北京,是一官宦子弟。1888年,开始学习王夫之等的著作,汲取了民主和唯物思想,同时学习了西方思想。1896年2月结交了梁启超,同年担任江苏候补知府,并开始办学、著书。1897年2月回到湖南,在当时巡抚的支持下,倡办时务学堂。1898年6月,被征召入翰林院;同年9月5日,被光绪授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9月变法失败,谭嗣同密会袁世凯希望袁带兵除掉荣禄等顽固派,被袁告发而被捕,9月28日就义,年33岁。

刘光第:(1959—1898年)四川富顺县人,光绪九年进士。为刑部广西司主事,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在“戊戍变法”中光绪授予四品卿衔,与谭嗣同、杨锐、林旭合称“军机四卿”,参与维新新政,总览朝中纳谏大权。变法失败后被杀,年39岁。善于文学及书法。

杨锐:(1857—1898年)四川绵竹人。在参加院试时,受到张之洞欣赏。优贡朝考考取知县,后任张之洞幕府。在法国侵略中国时,说服张之洞启用冯子材为广西帮办抗法。百日维新的“军机四卿”之一,力主维新,变法失败后就义,年41岁。

林旭:(1875—1898年)福建福州人。1893年福建乡试第一,后两次恩科会试不中,入职于内阁中书,学习西学后发起组织在京福建籍维新人士提倡维新。“百日维新”的“军机四卿”之一,力主维新,变法失败后就义,年仅24岁。

杨深秀:(1849—1898年)山西闻喜人。光绪进士,精通中西数学。担任过刑部主事、郎中,后任山东道监察御史。1877-1878年山西出现大旱,回山西赈灾,得到称赞,同时编纂闻喜县的县志、山西通志等多种书籍,并组织开办新学。1882年张之洞主政山西时受到重用,后回京在刑部任职,主张变法强国。参与百日维新,力主维新,变法失败后就义,年49岁。

康广仁:(1849—1898年)广东南海人,康有为的弟弟。20岁曾在浙江担任小吏,后做过保甲差、文闱差。反对科举,未参加应试,创办《知新报》,并广开学校,培养维新爱国志士。

三、“戊戌变法”的意义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当时清朝掌控实力的为守旧派,而变法触及了守旧派的利益,受到了压制,而“戊戍六君子”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力推动者。

“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在中国的成为主流,也让后人看到和平改良的道路行不通,使后期的民主革命成为改变当时中国的选择。

戊戌变法重要知识点 篇3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一)国内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二)国际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2.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二、戊戌变法的经过

(一)序幕:“公车上书”

1、时间:1895年

2、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

3、领导人:康有为和梁启超

4、上书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5、结果:由于封建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上书到光绪帝手中。

6、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二)展开: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后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三)高潮: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2、内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四个方面(见书)

3.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革命为“戊戌变法”。

(四)结果: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五)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势力远远大于维新派。

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并无实权的光绪帝。

(六)教训: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担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七)历史意义:

1、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或者说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2、戊戌变法又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

3、戊戌变法还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戊戌变法必考知识点 篇4

1、公车上书

(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

(2)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3)时间:1895年春

(4)意义: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5)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讲演。随后,他们又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2、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至9月,前后103天,“百日维新”。

(2)内容:①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④思想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3)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4)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5)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杀了谭嗣同等人,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同步试题 篇5

一、选择题

1.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组织了()

A.保国会

B.强学会

C.南学会

D.蜀学会

2、被光绪帝任命为衙门章京行走的是()

A.梁启超

B.康有为

C.康广仁

D.谭嗣同

3、支持变法的巡抚陈宝箴所在省是()

A.直隶省

B.山东省

C.湖南省

D.河北省

4、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是在()

A.1898年6月11日

B.1898年4月11日?

C.1898年9月21日

D.1898年4月21日

5、出卖光绪帝和维新派的是()

A.荣禄

B.李鸿章

C.袁世凯

D.

6、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已发到“瓜分豆剖”“揭竿斩木”地步的是()

A.陈宝箴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7、戊戌变法开始的特点是()

A.公车上书

B.康、梁组织保国会?

C.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D.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8、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要求是()

A.要求兴“西学”,废科学

B.要求“自强”“求富”?

C.要求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D.要求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9、下列官员,支持和赞助变法的是()

①文廷式②翁同龢③李鸿章④⑤陈宝箴?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⑤

10、下图是光绪帝被宣扬变法的言词感动,而召见了()

A.刘光第

B.康有为

C.梁启超

D.林旭

11、戊戌变法中颁布的文化方面的新法不包括()

A.设立中小学堂

B.设立京师大学堂?

C.设立同文馆

D.设立译书局

12、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A.知识分子与政客军阀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斗争?

C.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13、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袁世凯的出卖

B.顽固派势力强大?

C.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

D.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14、下图是在戊戌变法中不愿逃走,甘愿为变法牺牲的是()

A.康广仁

B.谭嗣同

C.康有为

D.梁启超

15、下列内容对颁布变法诏书不正确的评价是()

A.有利反对清朝封建统治?

B.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二、连线题?

16、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在一起?

三、材料解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愁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阅览奏章,犹不能尽。”?

——《戊戌政变记》

回答:?

(1)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造成“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的情景主要原因是什么??

(3)这种受到人们欢迎的变法为什么失败了?

四、问答题?

18、结合戊戌变法内容,谈谈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