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孩子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最新10篇】正文

《孩子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最新10篇】》

时间:

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教育水平的发展和学习方法的提高。然而在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改革波澜壮阔,人们渴望追求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摒弃片面发展的应试要求,倡导和谐高效便捷的学习氛围,着眼于提高全民素质,不分阶层、地位、贫富,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绿色教育,文冠OES高效个别化学习系统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次为您整理了孩子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最新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最容易犯的10种错误教育方法 篇1

第一刀:砍去仁慈,种下暴戾的种子。

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微博]也就是家里的皇帝。他们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着。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

第二刀:砍去爱心,种下自私的种子

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又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

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就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不要多管闲事?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去制止他。

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

第三刀:砍去诚实,种下说谎的种子

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尽可能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是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

第四刀:砍去冒险,种下平庸的种子

孩子要下河游泳不是教会他怎样保证自己在水里的安全,而是简单地拒绝——理由当然是危险。孩子要登高也是安全的原因不被允许。孩子都十多岁了,还不敢一个人到门口小卖部去买瓶酱油,因为大街上是危险的。不会自己削苹果,因为刀子是危险的。二十岁的孩子还不会开火做饭,因为煤气是危险的。

是啊!现在的社会有些乱,出门有危险,在家也不安全。但俺们就这样一直抱着,他们又如何能长大呢?一点点危险都不能经历的孩子肯定是平庸的。危险处处存在,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教会孩子识别危险,处理危机!

第五刀:砍去守纪,种下违法的种子

孩子自己过马路很少会去闯红灯。孩子骑车也会规规矩矩地在自行车道里行驶。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口诀。可是当他们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时候总是被大人拉扯着不走人行横道线,不走地下通道,也不走人行天桥,而是翻栏杆、横穿马路。大人的借口是我忙,赶时间。殊不知这一刀让孩子体会到的是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自己的利益大于规则的严肃性。

第六刀:砍去善良,种下恶行的种子

当孩子想给交不起学费又体弱多病的同学捐款的时候,你问他是不是学校规定必须做的,还问学校规定最少捐多少?你在一点一点砍去孩子身上善良的本性。买东西时别人多找了钱,你拖着孩子快速离开。同事得罪了你,你指使孩子偷偷拔掉他自行车的气门心。家里做饭少几棵大葱,你不去找邻居借,而是叫孩子到走廊去“拿”几根。你又一点点地在孩子身上播种着恶行的种子。

第七刀:砍去自然,种下破坏的种子

在公园游玩时你带着孩子去攀枝摘花。离开的时候孩子要带走垃圾你说不用管有清洁工干。为了让孩子高兴也不管栏杆上禁止的牌子向笼中的猴子投喂食物。喝完饮料你随手扔瓶子,抽完烟你随地扔烟头。孩子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喜欢动物的。我们却当着孩子的面杀掉了她喜欢的鱼,杀掉了她觉得可爱的鸡鸭。让伤心的孩子怎么也不愿意再吃这些动物了。

我们在劝说孩子的时候用的是“万物为我所用”的逻辑。告诉孩子的是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可以戕害一切的生灵。

第八刀:砍去创新,种下机械的种子

我们可怜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长的双重摧残下,已经不懂得什么是创新了。当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因为自己工作的劳累而懒得回答,或许就是他问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知识范围而敷衍塞责,或许你正在为麻将的不胡牌而烦恼。而我们惯用的伎俩就是这个等你长大了就懂了!这个不要求掌握,你记住就行了!这个是不会考的!没有为什么!等等等等自以为聪明的说辞。殊不知已经让孩子慢慢变成了考试动物,脑子机械化了,不会思考了。我们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首要考虑的不还是它的升学率吗?我们才不管孩子学到了什么知识,只要能上清华[微博]、北大就好!

第九刀:砍去欣赏,种下嫉妒的种子

孩子小的时候总会毫不掩饰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东西的欣赏,会毫无顾及地表达出自己的喜爱。孩子告诉家长某某同学多么优秀的时候,家长总是拿孩子的短处去跟他崇拜的人进行比较,要么说看人家多聪明,多努力啊!哪儿像你这么懒啊!要么说要向他学习啊,给父母争光!这种批评式的比较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极大地影响孩子的自尊心。

当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会说我要比他还棒。可是一次次地超越不了自己欣赏的对象,又被父母奚落之后,孩子那良好的欣赏的心态就会变成糟糕的嫉妒心了。嫉妒这个人生的一大公害就被我们天真的孩子学会了!

第十刀:砍去竞争,种下仇恨的种子

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是失败者要学会握着优胜者的手真心地向他表示祝贺。我们都可能会在单位被同事超越,在生意场上被对手打败。回到家里我们不是客观地分析失败的原因,争取下次的胜利,更多的是找客观理由,辱骂竞争对手。别以为你的孩子还小,还听不懂这些大人的事情。他已经从你的身上学会了仇恨超越他的人。学会了为考第一名而在成绩好的同学的水杯里加安眠!反思吧!我们每个做家长的人都应该反思。

教育孩子的经验之谈 篇2

“望子成龙”是每位父母共同的心愿,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如愿以偿。孩子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天赋,而且有后天教育的问题。天赋是难以改变的,而后天的教育则是大有可为的。后天的教育可以弥补先天不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除了接受学校老师的教育外,父母的影响是最持久、最直接、最有效的。

一、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出生的那天起,我们的言谈举止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如果要想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从自我做起。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和父母那里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好方法。

二、作为家长应该学会正确的爱孩子

天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所接受和认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急功近利,恨不得能让孩子一下子就成才扬名,因而采取一些条条框框约束孩子,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并且还冠冕堂皇地说这么做都是为孩子。有些家长在早上一醒来就开始唠叨,快点起床,不然要迟到;认真刷牙,不然要长虫牙;一定要吃鸡蛋,喝牛奶,不然营养不良。孩子放学一回来,又开始唠叨:这手、衣服怎么这么脏,快点洗手,快去做作业;快点吃;快点睡觉。无数个快点,无数个不对,无数个指责,成堆的禁止出错的语言让孩子喘不过气来。于是,有的孩子开始紧张怕出错,失去自信心;有的则产生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让我做的,我偏要做。久而久之,孩子就管不住了,对家长敬而远之,惧怕家长,出现家长一开口、一抬手孩子就躲的局面。对于这样的家长来说,可以说你不会爱自己的孩子。作为家长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孩子的智力和认知水平是有限的,要他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并付诸行动未免要求过高,为时过早。

正确的爱孩子不是用条条框框约束孩子,当然更不是放任自由,撒手不管。我们家长可以换一种方式与孩子交谈,比如说:看到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很少的作业也要很长时间完成,为了让孩子加快速度,你可以说:今天你已经能够主动地写作业了,表现很好,你完全有能力再快一点做完作业。小孩子都喜欢表扬,正面的表扬有时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会爱孩子的家长给予孩子的是对孩子的一种关爱与引导,同时更是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正所谓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当发现孩子有一点错误的矛头时,就应及时制止并引导到正确地方向,这样做才是对孩子负责任,才是爱孩子。在孩子们的眼中,爱不是训斥,不是因学习成绩不好或是做错了事导致的拳棒相加;而是一个亲切的拥抱,和风细雨的交谈,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个淡淡的微笑和一点小小的安慰。

三、作为家长应该学会尊重孩子

我们做家长的总是教育孩子要尊重长辈、尊重老师,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大家是否想过,孩子也需要尊重呢?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父母即使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专心致志地与孩子互相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的加以引导。每天睡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问问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情况;一天你都做了什么?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句,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容不得半点沾污。尊重孩子是要从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这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在家里要采取谈心,提建议的方式解决问题。每到周六、周日,白天全家一起收拾房间,洗衣服。晚上,一家人坐下来,把一周的功课复习一遍,把一周来孩子的进步与退步等情况做一次回顾总结。平时抽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交流故事中的人物性格,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能与家长交流。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在轻松、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

四、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碰到的坎坷会很多,也许他们会摔倒在地擦破了皮,也许会因为伙伴的之间误会而伤心哭泣,也许会因为某个愿望未实现而灰心失望。父母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关注这些事情。即使能够关注,也可能会因为过多的干预而使孩子产生心理上的依赖,失去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我们家长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让孩子学会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对和解决问题。我有一个亲戚,孩子在小的时候,家长就不让孩子做任何事,上中学后,家长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为了让孩子一心一意地学习,就连洗袜子的小事也不让孩子做。最后,孩子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没想到,开学不到两个月,孩子就因为自理能力太差而被迫退学。一个原本美好的心愿就这样被家长的溺爱给毁掉了。现在社会上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其实,我们都应该看到,孩子们在学校里不是单纯的学习课本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会自立能力。在家里平时不会扫地的孩子在学校渐渐地学会扫地了;平时很淘气的孩子也会安静地坐下来上课了;在家里让家长穿衣服的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服了┄┄,这些对于我们大人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却是一个质的飞跃。我们家长要及时看到这些实质性的进步,并及时的加以引导和鼓励,从小事做起,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浅谈现在社会孩子的教育问题 篇3

一、家庭教育要坚持“健康第一”。

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痛苦,而且是完全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状态。换句话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健的身体和乐观的精神状态,坚持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在教育我们的孩子的时候,我们必须看这是否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为了让孩子上专业课,很多父母都必须处理孩子的饮食。比起孩子的健康,专业重要还是健康重要。有些父母要求孩子发烧时锻炼身体,而不是好好休息。他们的孩子的健康比他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吗。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会开口说“看看别人”。xxx,为什么那么愚蠢呢或者说“你真的侮辱了我”等等,这些话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害。孩子们的健康重要吗。还是解放感情对我们来说重要?

另外,社会适应能力也很好。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问题,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很多家长都安排了很多孩子的时间,孩子没有时间和同学一起玩。我们必须冷静地思考。孩子的学习最终是为了生活。如果他们变成了学习机器,孩子们怎么能谈生活呢。如何让孩子学会交往,学会良好的社会适应。在安排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时,我们必须统一考虑这些问题,坚持健康第一。

二、家庭教育应该人性化。

把孩子当成大人是很可怕的,但是很多父母真的不把孩子当人看待。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很多父母都表现出父母的态度。你想要什么,态度很高。孩子不仅是我们的财富,也是我们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家庭问题时,我们必须研究孩子的心情,倾听他们的意见。

我曾经看到一位家长在孩子学习滑轮时,因为滑轮鞋的质量差,孩子自身的力量和学习速度慢,所以把他踢倒了。孩子是自己,还是父母得到面子的工具。父母把孩子看做一个人吗。我们周围也有孩子。现在我们是三年级学生了。父母每天让孩子练习和学习,很少让孩子玩。现在看到这个孩子,他们不仅运动技能差,而且个子矮,而且心理年龄也小。他们基本上不能和孩子们交流。我觉得这个父母不会把他们的孩子当做人来对待。在学校门口,也看到了一个母亲一步一步地踢孩子的场景。孩子明明有想说的话,父母却没有给孩子机会,把孩子踢进了学校。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婴儿还是孩子,至少不是一个人。

作为父母,我们真的很努力,有时候我们的孩子不听我们的话,但是我们在生气之前要尽量克制自己,用平等的语气和孩子讲道理。孩子们需要和我们一样尊重。因为他们是人。孩子也是她自己。请不要把父母所有的期待寄托在孩子身上。他很累。

三、家庭教育不应该盲目跟进。

很多家长都盲目地选择了顺从孩子的专业发展。xxx我学习了舞蹈,参加了电视台的公演。我们也去跳舞吧。xxxx学习小提琴,参加等级考试。一起学小提琴吧。简单地说,我很少看到别人灿烂的一面来研究孩子们的心情。

我们的孩子是受害者之一。李一家从四岁半就开始学钢琴了。其实我不喜欢她。我固执地认为钢琴能帮助女孩子的气质,所以我让她练习了。李一家非常喜欢画画。我没有给她学习的机会。因为没有时间。我6岁半了,在孩子的反复要求下,我才参加了绘画课。我周围有一个很喜欢画画的孩子,但是我妈妈认为跳舞可以提高孩子的气质和修养。她一直坚持让孩子们学习。

这是孩子们不喜欢的事情。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弥补他们心灵上的打击吧。在孩子的班级里彩排舞蹈的时候,我看到学跳舞的孩子们没有特别优秀。相反,一部分运动非常不协调。学跳舞应该是女孩子的必修课吗?当然也有男孩子的跆拳道。当我们选择孩子的专业发展时,我们必须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和兴趣。我们不能盲目地追随他们。只有我们有兴趣,才能继续学习,取得更好的结果。

另外,很多家长看了家庭教育的文章,听了课堂投稿,听了其他监护人的育儿经验,他们会觉得很好,所以立刻用这些方法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实验。这些父母可能会忘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采取别人的方法,把它们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伤害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习惯。我们不能盲目地遵循教育方法。我们需要学习的不是别人的操作方法,而是家庭教育的理念、科学的理念。

四、在家庭教育中,个人教育优于语言。

每一个孩子出生后都没有缺点。很多孩子的缺点主要是家庭教育。我想提醒父母,你责备孩子、责备孩子、抱怨的时候,首先想想你是怎么做的吧。有些家长抱怨他们的孩子不合群,性格内向。和孩子交往还需要时间吗。孩子们有他们喜欢的组合吗?你为孩子们创造了和别人交往的机会吗?有些家长抱怨他们的孩子不努力学习。处理问题认真吗。孩子们学习的时候,你会认真指导他们吗?

有些家长抱怨孩子说脏话。总是这样说的?有些家长抱怨孩子不注意卫生。你总是做什么。我们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很多问题都是父母造成的,很多坏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因此,父母和朋友真的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问题。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很优秀。我们应该先成为优秀的父母。

这孩子很自豪。然后,她问我是怎么做的,我对孩子说:“你无论做什么,都会认真对待,努力做到。”孩子似乎不明白他是不是理解了,但是他无论做什么,现在都在看着自己的孩子,进步很严肃。

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必须非常稳重慎重地行动。作为父母,我们必须时刻注意自己,为我们的孩子树立榜样。因为如果你教你的孩子百字,你最好做一件事。

家庭教育里常犯的错误有哪些 篇4

错误1:在孩子年纪尚小的时候要他记住各种文学作品

最典型的就是叫孩子背唐诗,而且很多父母都以孩子年纪小就能被很多唐诗为荣,最喜欢在有客人的时候要孩子背唐诗来展示自己的孩子有多聪明。

真相分析:能让孩子提前多学一些东西是好的,父母这样做也不过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聪明。但是,教育专家说,孩子在上学前就能背唐诗,貌似不错,可是,这种做法违背了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弊大于利的。幼儿尚处于学习语言的初始阶段,凝练的唐诗,要让幼儿读熟、读懂,并受到教育,谈何容易?

科学做法:建议年轻家长(微博)让孩子多吟诵一些儿歌。幼儿感知事物是从表象入手的,他们乐于听取具体形象的话语。儿歌正是以其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容易切入幼儿的心灵,可发挥出多方面的作用。

错误2:让孩子过早学技能

一些家长在孩子对某些事物突然很感兴趣的时候,就会抓住机会,让他一个劲地去学些该样事物,希望孩子早些接触,能学到更多,掌握得更快。比如,学电脑,在孩子表现出对电脑的兴趣之后,就教孩子学电脑,和孩子玩电脑游戏。(这里指一些亲子互动的学习游戏)

真相分析:电脑用久了,会感觉头昏眼花,浑身酸疼,孩子缺乏自控力,很容易上瘾。这会导致孩子无心学习课本上的东西,造成学习成绩下降。

科学做法:小朋友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可以玩的东西很多,电脑可以等年纪再大一点再学也不迟。

错误3:育儿,爸爸是局外人

真相分析:孩子是爸妈的孩子,所以教育孩子不是只是妈妈的事,不要把丈夫排除在外。要给孩子完整的家庭教育,不要只是爸爸或妈妈在教育孩子。

科学做法: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努力,寻找教育好孩子的成功之法,而不要把它当做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慈母严父,这是每个孩子成长中必须有的,他们就像是两把尺子,衡量着孩子成长的度,指引着孩子方向。

错误4:和别人比孩子

真相分析:一些父母最喜欢把自己的孩子拿去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以为这可以激励孩子,实则是给孩子添麻烦,让孩子遭受打击。

科学做法:每个孩子的发展是不同的孩子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这时你要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和放松的心情来对待。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只看到他们的短处,而看不到他们的优点。要多鼓励和赞美他们,而不是经常性地批评和指责。

错误5:对孩子过分付出,过于溺爱

真相分析:一些父母为孩子操碎了心,什么大事小事都要亲手操办,生怕孩子出半点问题。这主要体现为对孩子的溺爱,对孩子的人生一手包办。这其实是很不利孩子成长的,容易把孩子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只要一离开父母,就很难生存。学不会独立,不会自立更生。没有父母在身边,他们就会慌了阵脚。

科学做法:尽可能的让孩子自己去做和面对一些事情,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养成能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好习惯。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教会他们解决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替他们解决。

错误6:认为孩子是唯一的希望,为孩子花太多的钱

真相分析:很多父母都认为是自己唯一的希望,就在孩子身上做投资,总是想把他们送去学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给他们报各种补习班。这种做法其实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且不说培训班是不是他们感兴趣的,光是学习都已经任务繁重,还给他们报这么多补习班,不是在给他们加负嘛。

科学做法:顺其自然,不要强求,没必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十项全能,也没必要让他们成为天才。多听听他们的声音,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你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错误7:总是关注孩子的过去,而看不到孩子的现在

真相分析: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父母总是喜欢对孩子说“你以前怎么怎么听话”的话来。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改正,实际上孩子听了只会不耐烦。他们会觉得你这样实在否定他们的成长,否定他们的现在,从而不愿意再听你们的教诲。

科学做法:每个孩子都会长大,都会有变化,不可能一成不变的,父母要适应孩子这种变化,不要管以前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人,要更加关注孩子的现在和未来。发现问题,帮助改正,引领他们走向正道才是。

学习过程无法监控 篇5

在现有学习和教学环境下,教师、学生、学校以及家长对学习和教学活动都无法做到同步监控。学生在课堂和课外的学习活动只有通过课堂测验、期中和期末考试才能够得到评估。然而,这种评估有三个重大缺陷。其一,测试无法覆盖学生所需掌握的所有知识点;其二,由于评估滞后,无法对学生学习活动即时提供指导;其三,无法精确地知道每个学生哪些知识点已掌握,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等学习进步情况。

有关家庭教育的方法推荐: 篇6

做父母的都希望给孩子一个最好的家教氛围,让孩子在这个环境中身心健康地成长。可是,父母又可能很容易犯一些家庭教育的禁忌,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不良的影响,我们来看看这九个禁忌。

1. 不要瞧不起孩子

有时急了,会对孩子说:“我怎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2. 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说“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3. 不要贿赂孩子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 怎么又不乖啦?"妈妈该知道,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 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4. 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5. 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6. 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比如说:"小军,差不多再过十分钟, 你该进来吃饭了!"同时,他们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喔,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对 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主法是无效的。

7. 不要纵容孩子

过分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8. 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时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9. 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

教师压力过大 篇7

在现有国情和现行教育体制下,由于升学的压力及家长的预期,教师的压力也过大;教学任务繁重、加上大量备课、备考、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以及素质教育难以实施等等也造成很多教师身心疲惫。

孩子教育问题有哪些 篇8

一、亲子教育中不能说的五句话

在很多的父母中由于生活的压力,工作上带来的压力,情绪都会像小孩子来发泄,这样很容易上伤到小孩子自尊心,也会让小孩子很生气,这时候他是心灵还是很脆弱,这样他就会以为父母不爱他,不疼她,也会大大的影响到了小孩子的性格,在平时的不经意的一句话中,就会伤害到了小孩子,对他的心灵来说是很大的打击。

1、不要烦我,没看到我有事在忙吗就在父母忙的团团转的时候,还有心烦意乱的时候,这时候刚好小孩子来打扰他,就会顺口说出这样的一句。“不要烦我,没看到我在忙吗”说出这样的话,对父母来说是不会有什么的,也没有什么感情色彩,只是在自己忙的时候,不要有任何人来打扰他,但是这在小孩子的角度来想,父母根本不把我当回事,我做的什么事都是没有意义的,其实在小孩子的成长中,父母对他的关注就是对他成长的营养。有关专家提出,父母在不管多么忙的时候,都要抽出来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小孩子,给小孩一个倾听的机会,这样才会让小孩子感到父母对他的重视,也会对小孩子的成长比较健康。

2、你最好是不要和谁谁谁玩在外表上看来,很多父母都会给与小孩子自由,但是从关系,呵护小孩子的角度来看的话,父母都会担心小孩子交的朋友不好,会影响小孩子的以后成长,且不说孩子在外所进行的父母不知情的交往,即使是孩子带回家里的“朋友”,往往也是我们所看不顺眼的。因此,在孩子的交友问题上,几乎没有父母是完全放任自流的。

3、你是个什么什么什么小孩子到了两岁后,就会很顽皮的到处乱跑。活泼是像个小猴子一样,父母看到了就会说他是个小疯子,但是小孩子到了这个年龄他就是这样的,就会很活泼的乱跑,好动。然而当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可能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改掉这一行为习惯,他继续如此,似乎想努力符合妈妈给他的这一称号。

4、不准怎么样怎么样在小孩子上网或者是每有时间界限的去看电视,会使他一直着迷到了网络中,特别是对网络上的游戏,更是着迷。这些远远超过了对看书的精神劲。网络和电视虽然有丰富的内容和知识,但作为父母还是有些担心,长时间的上网和看电视会损害孩子的视力和精神,因此有些家长就粗暴地,不能看电视,不能再上网了。但是这些都是简单说说,这个并不能解决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到了周末才可以让小孩子上网或者是上网,但是看电视的时间,上网的时间也要规定,不能时间太长。

5、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为了小孩子好这是所有的父母都会做的,也都会这样说,父母要是不想让孩子做自己不想看到事的时候,就会用不同的方法去阻止,但是这样做,强迫小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对小孩子的心里没有多大的好处。有关专家说过,不要一直以为什么事都为了孩子好,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就有权利去阻止小孩子做这,做那的,这样对小孩子的心理发育是有一定的影响。要是爱孩子,喜欢孩子,就要去尊重他的选择。

二、有关中国家庭教育的误区

1、以分数论“英雄”重考试分数轻学习能力许多家教最明显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孩子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分数与智力水平不是一回事,分数只反映智力水平一部分。分数与学习能力也不是一回事。“高分低能”就是只抓分数不发展能力所致。许多家长只要求孩子从小拿高分,确忽视思维能力培养,犹如舍本逐末,致使学习没有后劲。许多孩子小学成绩优秀,越到高年级,成绩越差,就是学习能力缺乏培养的结果。

2、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自学能力现在有一些有知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过于包办,当孩子学习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就帮助解决,无形中让孩子在学习上依赖父母,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学习能力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指导孩子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最终放开手,不是为了背着孩子一辈子。孩子对家长辅导越依赖,学习到高阶段就越吃力。家长到孩子学习应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孩子自学能力与独立钻研的精神。

3、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现在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却关注过度,家长对心里知识一无所知,无法了解孩子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而许多科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患心理健康问题占一定比例。孩子的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一是儿童时期,二是青春期。在儿童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对孩子的心理早期培养有重要意义。如果是在青春期中,父母不能帮孩子处理好一系列冲突,最容易使孩子发生各种心理障碍,这些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

浅谈现在社会孩子的教育问题 篇9

一、言传身教,重守承诺

父母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自己的孩子。作为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在家里,孩子学习的时候,我绝对不看电视也不上网,通常都拿一本书或一张报纸在一边看,陪着他学习。在平常也非常注意自己的承诺,不能实现的诺言坚决不能答应孩子,答应孩子的事,就是再困难也要实现。当你做到信守诺言的时候,反过来要求孩子,孩子也会做到。那天我跟孩子说:“很多孩子怕苦,学毛笔字都半途而废了,你会不会呢?”孩子跟我说:“妈妈您放心吧,我既然答应您了,就会坚持下来。”我听了,真的很感动。

二、在孩子面前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父母不一定永远都是正确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难免会出现错误。这个时候,我们要勇敢地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有一次,孩子在考试中成绩很不理想,数学只考了88分,我看到后非常生气,将孩子狠狠训了一顿,说他平时不用功才考得那么差,孩子当时很委屈,很害怕,一个人蜷缩在角落里哭。后来我看了他的试卷,才发现有两道题因为马虎而忘了做,跟老师沟通后,也知道孩子在校学习还是比较努力的。我让自己平静下来,走到儿子面前,把他拥到怀里,诚恳地说:“对不起,妈妈态度不好,这些题原来你都会做的,只是马虎了,以后不管自己做什么事,只要努力去做了,用心去做了,妈妈就不会怪你了,只是以后做题要认真些,要学会检查。”我的态度使恐慌中的儿子平静下来,从那以后,每次考试回来儿子都会主动把卷子拿出来给我讲,哪些题是他会的,哪些题是不会的。这样我就能时时掌握孩子的学习状况,及时给予孩子指导帮助。

三、要尊重孩子,发展孩子的个性

要尊重孩子,父母应该真正给孩子平等对话的权利。只有对话,才能知道孩子在想什么,要什么,父母才能有的放矢地予以疏导。对话就要与孩子沟通,沟通的起点是聆听。做父母的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有开明的思想和豁达的心胸,耐心地倾听孩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及情感,对事物的感受与观点。孩子说不清时,引导、鼓励他说明白,久而久之,孩子既学会了表达,又愿意敞开心扉与父母探讨事情。

父母尊重了孩子,才能发展孩子的个性。个性是一个具有多层面心理成分、结构复杂的整体,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发展孩子个性,就是尽可能挖掘、发挥、张扬他的潜能,增强他的主题信念、独立人格,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中,父母在要求孩子刻苦学习的同时,尽可能鼓励孩子去玩,让他广泛地与同龄人交往,增强语言交际能力,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鼓励孩子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或引导孩子多读课外书,让孩子从故事、课外书中懂得是和非、勤劳和懒惰、正义和邪恶、诚实和谎言、善良和同情,故事、课外书不光对孩子道德的养成有好处,对他们的语言发展、理解能力的发展也是大有益处。孩子大了,鼓励他们自己去阅读感兴趣的书,汲取知识。

父母应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去远足、爬山或回乡下老家。这是一种独特的家庭旅游,如果孩子大了,就一起骑自行车旅游。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景色风光,体验山野生活。体味一家人的亲情,创造一种平等、朋友型的氛围,情绪得到放松。

总之,对待孩子的教育要有足够爱心和耐心,要学会跟孩子及时沟通,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孩子创设各种体验生活的机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浅谈现在社会孩子的教育问题 篇10

一、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长期被忽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这样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爱因斯坦曾说过:“只教人一种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

据有关心理咨询机构统计,学生们心理不健康或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的意义。据相关部门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只把眼睛盯住学生的考试分数,盯住升学率,而很少甚至没有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荒漠化”状态。在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诸如脾气暴躁,情绪反复无常,缺乏宽容忍让意识等等,这种不良的个体心理品质,对学生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许多教育工作者中,尤其是在许多教育工作领导者的思想认识中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列宁说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水平。”正因为这样,作为一线的教师的表率作用在教育实践中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予以高度重视。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无数双精细、审视的孩子们的眼睛在时刻盯着你。”1983年,英国政府在其白皮书《教学质量》中,曾把‘适宜的个性品质’列为鉴别合格教师的三条标准之首。国内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也表明,一名教师达到一定的能力、知识水平和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之后,其自身的个性心理品质就是影响学生成长(尤其是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千方百计向所有处于教育第一线广大教师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使他们不仅能自觉地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实践中去,从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教师的责任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在众多心理素质中,自信心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国外一些心理学家跟踪调查了数百名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大致相同的少年。当这些被调查的对象步入显示成果的年龄时,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有的成了事业上的佼佼者,有的却无所作为。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心理定势在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些自我肯定的内心倾向较稳定者,其成功率大都超过自我否定倾向较明显的人。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的。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说明自信心作为成才的重要条件已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在学生当中,更多的是自我评价过低,在能够完成的事情面前,认为自己干不了,于是畏缩犹豫裹足不前,压抑了内在能力的发挥。过强的自我否定评价就是通常所说的自卑感。有自卑感的学生行为怯懦,处处依赖老师、父母和同学,活动效率低微。老师的疏忽或入教育误区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感。

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1、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正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既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2、珍视学生的成功。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

3、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对学生的过分保护,过分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自己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实践,不仅障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老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

三、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

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已成为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不少教育者眼中,“创新”是与管理无关的,只是和教学有点关系。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它一方面漠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导致根本不会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在社会需求和对受教育者的认识上存在的差异。传统教育旨在强调行动的统一性,使学生的在校生活停留在遵守纪律的层次,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自始至终都在教育者的事先确定的轨道上运行,以行动的整齐划一为管理得法的唯一标准,教育强调“唯师是从”,学生如练兵场上的战士,时刻等待着命令。学生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是否听话及“执行命令”的快速程度和准确程度,使管住学生成为管理的主要任务。而我们社会并不希望人才都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作为教师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开发创造性潜能,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以下意识:一是积极创设创新氛围。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二是鼓励学生对管理质疑,激活学生的生活热情和内在潜能,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教师应为他们提供施展管理才能的创造空间,锻炼、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用前所未有的方法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煅炼,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升华。

四、爱心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进。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效果。

同时,要教育好学生,还得因人施爱。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个性特点、内心世界,对爱的需求和接受爱的方式各不相同。如同样对一件事的赞扬,对于“吃软不吃硬”,自尊心强而且倔强的学生可能生效;对于“吃硬不吃软”,顽皮而习惯于畏服的学生不一定起作用;而对于怀有成见而戒心重的学生,甚至被看作为讽刺,反而引起更大的反感或反抗。这样,就难免出现教师施爱而学生不领情的尴尬局面。所以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产生了,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另外让老师去爱优秀生容易,去爱差生难,那么请记住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没有什么都不行的学生,问题在于老师站在什么角度看,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坚信用情、用爱、用智、用心去爱你的学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