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聂海胜先进事迹(优秀6篇)正文

《聂海胜先进事迹(优秀6篇)》

时间: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迹了吧,事迹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拟事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聂海胜先进事迹(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聂海胜人物先进事迹 篇1

聂海胜儿时贫困的生活常常让父母为区区几元钱的学费犯愁,只好东挪西借,有时代替学费交到老师手中的竟是一只兔子。

聂海胜姐弟六人,他排老六。父母靠种田维持生计,家大口阔,生活拮据。小时候,粮食不够吃,印象里最多能搜捡到的就是红薯面做的黑窝子、杂面饼,萝卜干、咸菜、大酱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因此直到现在聂海胜一闻到大酱味就犯恶心。

聂海胜对待学习,自觉而刻苦。尽管没钱买学习资料,但课本上的内容,在哪页哪个位置,他都清清楚楚。读小学时他经常穿着姐姐的旧布衫,打着赤脚,但学习很刻苦,特别是数学成绩好,经常考满分。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

那个假期,他搬木材、下地干活,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整个杨垱镇只有两个学生考上。学校了解到他的家庭困难,为他补助了救济金。每次放假,他还去十几里外的堂兄家帮着搬木材、装茶叶、下地干活,一个假期下来能挣十几块钱。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双手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

聂海胜八一勋章个人事迹 篇2

神六发射成功,从湖北小山村走出去的航天员聂海胜成为我国第二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他究竟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最近,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了解到了这位中国“飞人”背后的故事

爱踢足球和钓鱼

本报讯实习生廖琴、记者谢宝武报道:昨日,聂海胜最亲密战友喻尊平向记者讲述了聂海胜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

喻尊平告诉记者,他转业前与聂海胜同在空军驻赣某部,当时是聂海胜的教导员,两人朝夕相处了三年多。在喻尊平的印象中,聂海胜随和、稳重、谦虚。“记得有一次执行飞行任务时,聂海胜用肉眼就看到42公里以外的空中目标,让战友们惊叹不已。”聂海胜平常爱好踢足球,因电视里的一些足球比赛时间一般很晚,有时看不到比赛,聂海胜和战友们便会“磨”喻尊平,希望通融一下让他们看足球比赛。此外,聂海胜还很喜欢钓鱼。

母亲激励踏上航天路

像许多山里的男孩一样,聂海胜从小就向往军营。他爱看打仗的电影,喜欢听军歌。只要听到飞机的轰鸣,他就会马上站立不动,还常对伙伴们说,长大了要去当兵、当飞行员、开飞机。

没想到,这一天终于变成了现实。1982年秋,空军某部队到枣阳市一中招飞行员,聂海胜积极报名,经过近百项的体验、政审,终于如愿以偿。临行时,母亲一再嘱托他:“孩子啊,好好干,要为咱们山里人争气呀!”

聂海胜被送到长春航校后,时刻铭记着母亲的嘱托,抛开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各项指标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成为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

从零出发刻苦备战

据了解,航天员大队共有14名航天员,但随神六飞船飞天的只有两个名额。按照作业要求,这两名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必须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能圆满完成任务。这意味着聂海胜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练起。

聂海胜说,今年以来,他们几乎没有双休日,一些航天员晚上还接着学习、补训。大家有一句口号:“不管谁上,我们都支持他!”作为神五首飞梯队成员,他一方面要自己抓紧训练,同时还要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其他航天员。针对飞船在太空飞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他们还预想了70多种故障模式,训练和提高航天员应急处置能力。

聂海胜先进事迹 篇3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聂海胜跪在病床前,抚着母亲的手,哭诉道:“妈,儿子不孝啊!”泪水中,有自责,有担忧,有无奈,更多的是对母亲、对家人的内疚。

转眼归队时间到了,聂海胜守着母亲迟迟不愿动身,直到快耽误赶飞机的时间,在妻子的反复催促下,才一步三回头踏上行程。

都食人间烟火,谁不儿女情长?

航天员心里不是没有家,而是有两个家:一个“小家”,一个“大家”;不是没有爱,而是有两份爱:一份“小爱”,一份“大爱”。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小家”“小爱”;筑梦太空、献身航天,才是“大家”“大爱”。

“望着海胜远去的背影,瞬间我深深读懂了一名航天员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定与执着。”

20xx年2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航天员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聂捷琳如是说。

丈夫不计个人得失为航天事业倾情付出,身为英雄的妻子,聂捷琳也时刻不忘“与夫俱进”,同丈夫比翼齐飞。

聂捷琳到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工作前,只有中专学历。为适应新的工作岗位需要,她争分夺秒,利用业余时间补修大专和本科课程,最后考取了高级职称。在动物实验领域,聂捷琳攻克了一个个难题,所掌握的心肌培养等技术,连专家教授都赞叹不已。

这些成绩的取得,对常人来说都属不易,更何况与丈夫长期“两地分居”的聂捷琳。“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舒婷《致橡树》里的这句诗,也许是对聂捷琳不懈进取的最好诠释。

这些年,作为航天员妻子,家事的累、工作的忙、“分居”的苦,都不算什么,最是挑战聂捷琳身心承受极限的,还是聂海胜每次执行飞行任务。

聂海胜个人事迹最新 篇4

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毕业时顺利通过了空军招飞,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入伍。

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

1998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曾入选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

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11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2013年6月11日,聂海胜与新航天员张晓光、王亚平(女)搭乘神舟十号再次飞抵浩瀚宇宙。

2016年2月,特级航天员聂海胜少将出任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

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担任指令长。

2021年6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宣布,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聂海胜八一勋章个人事迹 篇5

在举国欢庆“神十二号”的顺利归来,人人谈论中国航天的日子里。除了敬仰,除了自豪之外,还应该再思考什么呢?我想,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聂海胜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艰辛拼搏、奉献牺牲、勇攀科学高峰的“飞天精神”。

他正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才一步一步地,从一名普通的学生,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进而层层选拔,又成为中国宇航员,在中华民族的航天史上,永远镌刻上了自己光辉的名字。 因此,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教育者,我们一定要向当代的航天英雄聂海胜学习。

我们学习聂海胜,首先就要学习聂海胜胸怀祖国和人民的博大胸怀和高远志向。为了飞天,多少航天人扎根戈壁荒漠,胸怀凌云壮志,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为了飞天,多少航天员十年磨一剑,经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考验,摸索着,前行着;为了飞天,多少老专家悄悄拔下吊瓶,奔赴千里之外的实验基地;为了飞天,多少年轻人一次又一次推迟婚事;为了飞天,东风烈士陵园600多名烈士长眠于此。这些怎能不让我为之动容!也正因为聂海胜心系祖国和人民,他才能投入全部身心于祖国的航天事业。

我们学习聂海胜,其次要学习他艰苦锻炼,刻苦学习的自强不息和拼搏奋进精神。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必须经过近乎苛刻层层选拔淘汰。事实上,航天员的生活并不像外人看到的光鲜亮丽,而是十分枯燥、单调。除了过硬的身体素质外,航天员更要掌握丰富的飞行和航天、力学、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科学知识,这涉及到52门学科,而且是要求航天员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面熟练的领会掌握。而聂海胜仅仅是关于飞船操作的8本任务手册,就有六七厘米厚,他像同伴们一样,把其中每一个细节都掌握的特别透彻。没有超人的刻苦学习,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

我们学习聂海胜,要学习他作为航天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英勇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航天事业实际上充满的极大的风险,在人类征服太空的旅途中,许多勇士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征服太空是宇航员的神圣使命。从飞行员到航天员,聂海胜面对风险极高的航天飞行事业,始终饱含激情与热爱。

时光荏苒,生命的旅程在于为理想而奋斗!让我们以这种航天精神为榜样,勇敢地执着地去追求人生的理想,为教育事业而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聂海胜优秀个人事迹 篇6

2005年10月,聂海胜与费俊龙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

为了抢最有料的新闻,记者们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方设法去获得第一手资料。而聂海胜的妈妈,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时,聂妈妈偏瘫躺在病床上,各路记者都想进入房间去了解聂妈妈的心声。但为了让聂妈妈有个好的休息环境,当地宣传部门对进入现场的记者进行了几次清场。

我依稀记得,当时有记者为了躲避宣传部门人员,与他们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有的记者甚至还爬上聂家二层洋楼的楼顶,因未站稳差点摔到楼下。惊险过后,当地保安更是加强了管控。

在一楼门前院子里,当地政府放上了超大屏电视,用来转播。央视记者因为要直播,要求当地部门配合清理其他记者。当时新华社记者也被要求躲避,一度引发两家央媒记者的现场争吵。

为了新闻,大家真的是太拼了,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把最好的新闻信息传播给大众。当时还没有微博等社交媒体,更没有自媒体平台,官方媒体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级别越高,越受重视,也自然会得到有关部门的照顾。

当时我们作为省级都市报的记者,也获得了很多的资源。为了多角度多侧面地去呈现事实,我们有六七名记者在现场附近做各种采访,分工不一,完成报道。

下面这篇报道,是我们获准进入聂妈妈房间后的记录,把聂海胜飞天过程中聂妈妈的一举一动都记录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