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32篇)正文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32篇)》

时间: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精选32篇)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1

最近看了《教了不等于学会了》,感悟到“教学评一致性”基本原理,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价是一致的,而不是各自为阵、四分五裂,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价,是对学习目标的评价,教学评在目标的统帅下实现一致性。教学时必须面对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的生命化会给课堂注入全新的活力,这一活力也必定让学生的学习焕然一新,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且人性化。这要求教师做一位“专业型教师”。

首先,确立清晰的目标体系。小学语文学习评价的目标体系,既应包含每一课、每一单元的目标,更应着力构建好每一个学期、每一学年和整个小学阶段的目标,实质包含小学阶段各学期、各学年直至整个阶段的学习要求,全面反映小学阶段各个时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要求,成为一个知识结构层层递进、能力发展螺旋式上升的整体系统。在日常教学中,学习目标常常是纸上谈兵式地存在于教师的备课本上似有若无:你说它无,老师说已经写好了;你说它有,我们在课堂上又观察不到它,你课后去访谈老师,老师们通常也支支吾吾讲不清楚,就是说了,也讲不出来目标的确定依据与过程。我们在探素“教一学一评性”课堂时,做的第一件事是研制学习目标,正确的学习目标是“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习目标是教师对学生预期学习结果的表述,为了保“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做到“该学”,要明白究竟什么学生在本课中该学的,二要做到“能学”,知道孩子的起点在哪?学习目标上有什么困难?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小学语文评价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一种综合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激励孩子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同时目标是评价的依据,又是评价所致力于达到的.终极结果,因而可以说,没有评价的`目标也就无法进行评价。所以当明确了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表演、交流、练习、测试、作品等了解学生己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做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教学与评价不是先教后评,而是一个过程两个方面,即一体两面。归纳起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二是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三是教学全程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四是体现“像专家一样思考”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目标一致性。

任何一堂课都不是孤立的知识传授,它需要考虑和顾及的东西很多,每上一节课都值得我们借鉴,但一切改变都离不开一个灵魂,那就是教学目标,教无定法,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评价机制,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有所得,同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将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目标。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2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新观点、新方法逐步为广大教师了解、熟悉、认同,小学作文教学也发生了巨大变革,小学作文教学心得。我在小学作文的教学工作中,经过一系列方法改进使学生对作文的态度由“要我学”和“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学”和“我要写”。我对课堂作文教学在实践与探索中感悟甚深。

一堂作文指导课,情境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情境氛围,就如鲜花招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使他们在美好的情境中能展开思路,从头脑中提取已经储存的信息作为题材,写出自己的起初经历和真实感受。我认为,让学生进入情境,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学生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从中发现美,感知美,唤起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音乐小品、话剧、编故事、猜谜语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将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视野和认识能力组织材料,组织故事在脑子里,然后把各类故事由学生组成小组改成话剧表演出来,学生很有兴趣。他们经过讨论,都能根据剧情,塑造自己的角色,因为表演是生动的,又是直观的,再由学生把故事用文字叙述出来,就容易做到有内容,有个性,有文采。通过情境教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作文练习之中。

另外,如何使学生学会积累词汇和搜集生活素材,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俗话说:“学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诗词是语言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我认为,学生写作文也无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汇,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辉。为此,我们开展了“每日读范文、记笔记”活动,现在学生作文的语言有了很大的变化,作文中的词汇丰富了,文章也显得流畅了。

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生活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让学生间接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指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日讲一个故事,每日写一篇日记,每周读一篇好文章。书报杂志刊载了大量的信息,学生读书读报不仅能了解到外界的情况,还可以学到不少写作知识。

在指导学生读书读报活动中,我还引导学生注意品味文章的标题,记录一些有价值的典型的人和事,并注意学习、积累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一篇好文章,可以让学生从中领略到文章精美的语言和作者匠心的构思,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实践证明,小学生作文应该走出课堂,到广阔的生活知识园林中去折枝采叶。只有见识广了,知识丰富了,才能写出一篇篇洋溢着对生活真切感受的精彩力作。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3

《善的故事》是由许化利写的,从中让我知道了“善”是一种美德、一种美丽。

我感受到了:不要恶意的伤害和谎言不要有害人之心。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要想别人真诚待你,你就应当首先主动真诚地去对待别人。你怎样待人,别人也会怎样待你。正像曾子一杀猪教子。如果我们忠心而厚道。居心仁爱而待人宽容。那么别人也会这样对待我们。张英一-让他三尺又何妨、彭德怀一不与士兵计较。

如果我们帮助他人不求回报会为自己感到开心,同时,我们长期行善,我们既会开心也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质。就如屈原一发米救灾、范彬一_急病所急,不分贵贱。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就如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弦高一犒师救国。假如我们视钱财为身外之物,将所得的财物分给需要帮助的人。就像范蠡一般就表现出了他仗义疏知。仁德慈爱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一种品德,它指引我们待人接物应该有善良的信念。正如刘德华宰方正刚直,仁慈宽忍,对父老乡亲慷慨施以恩惠,因此他所做的功业事迹一直被人们称赞和纪念。

我明白了:善,有时一抬手就能做到,持之以恒地做,就能照亮一个人的一生。

既然有时一抬手就能帮助别人,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少年日行一善十分简单。只要帮助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就可以完成。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4

一个有梦想的人,他是富足的。祥子是一个以买车为梦想的车夫。可当他买上第一辆新车后,不幸也随之降临:骆驼祥子、刘四爷、虎妞、孩子……一件接一件的事像山般压在他身上,压得他喘不过气,终于那个可怜人――祥子,他被压倒了。成了一个到处骗钱的酒鬼。

祥子他年轻,他力壮,到底是谁,把他的幸福扼杀了?原因很多,就让我们追溯一件又一件吧。

第一个原因是那个社会。土匪横行肆意,那些只会贪图享乐的当官大人却不管,这让那些最底层的人们担惊受怕,不敢出北平。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祥子的欲。在土匪猖獗的时期,一个大单与祥子交手:送到城外给两块大洋。祥子经不住诱惑接下了,但这可是“富贵险中求”啊!结果“富贵”是没有了,却把祥子刚买的新车送了出去。

这两个原因是最主要的,有人会问:虎妞不也是一个原因吗?当然是,虎妞追求幸福的方式是错误的,这也让祥子开始走错了路,以至于后面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为办葬礼花光了钱,成了个酒鬼。

梦想,就是要不断经历挫折,不断经历打击,但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你现在的努力终将成就独一无二的自己。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5

在20xx年x月x日全市的大教研活动中,我们学习了聂老师关于统编教材单元教学的教学,单元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克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并能够高效快速地完成教学任务,省时省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学一课再学下一课的教学模式,不言而喻,此种教学方式耗时多,投入多,回报少,效率低的教学方式。社会不断进步,也要求教育方式的不断改进。单元化的教育方式是实现资源优化的一种最优方式。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是把课文按单元编排的,同时秉承着“易教易学”的原则。按单元划分,可以将相同体裁的内容同时讲解,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思维记忆,同时可以举一反三地使学生自己在搜集相关知识上有所扩展。

此种教学模式的安排,使每个教学单元都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而每个单元有存在着普遍的三个层次:从教读到自读,从课内到课外,从阅读到写作,内容繁杂丰富,安排得科学合理,重点突出明显,目标明确简易。此种方式还保证了学生在教学的过程的积极性和独立性的探索,是培养其探索以及分析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学习反思以往的'教学,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四季美景”为例,它包括教读课文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自读课文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以及古代诗歌四首。对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系统化的设计,《春》侧重于朗读、修辞的欣赏、感情的体会;《济南的冬天》着重于对比手法和结构的分析;《雨的四季》倾向于文学小评论和仿写等,进而促成学生的语文学习思想体系。

同时拓展阅读篇目,例如高晓声的《充满活力的春天》、钱钟书的《夏夜》玛拉沁夫的《草原之冬》等。这些文章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四季,丰富了“四季”的内容和写法,更能让学生领悟“四季”的真谛,从而获得人生的启迪,并且为写作张本。

总而言之,单元教学是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它的实施将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减轻学生繁重的学习负担。而对于教育者来说,不仅省时还省力。单元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有利于教师,可以说,单元教学模式是实现师生共高效的捷径。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6

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着与时俱进的心态,抱着一种进取的精神与危机意识,我们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这次“语文大讲堂”及深度学习视域下单元整体教学备课研讨会。

部编版教材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大语文观,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这次培训会,由李霞飞和廖举玲两位名师为我们培训,两位老师给我们呈现的内容既有理论上的.广度,又有思想上的深度,为我们本学期刚刚开始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优雅大方,声音富有磁性的陈霞飞老师立足文本,为我们解读教材,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写话等方面做了细致地。尤其是培养阅读能力,重视朗读训练。二年级上册,在读好长句子、感叹句、疑问句,读好对话的基础上,要求能读出语气和情感。能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并采用分角色、朗读展示,拓展阅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古诗,要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

廖举玲老师为我们呈现的是三单元整合备课,先是从单元整体入手,对本单元的教材分析到教学重难点,然后把本单元每一课的教学流程都与我们进行了分享,可谓在手把手地教我们备课。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看得更高、更远。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都能将所学所悟应用于每节课堂,整体把握教材的框架脉络,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全方位、多角度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7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知识面小,思维单一,方法简单,故处理问题的能力薄弱。尤其是解决应用问题,学生失分多。充分暴露出我们小学生在数学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佳。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学生习惯于解决教师或教材提出的问题,而不习惯也没有机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新课标的出现,正是弥补了这种不足,所以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重要位置

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是要提出问题,学生不是不问数学问题,而是没有数学问题可问,提不出数学问题,或者说不懂得方法提出数学问题,问不得法。在小学生中,就一堂课的内容而言,除了课本上原原本本问题之外,优生勉强可以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中等生就难了,差生更是云里雾里。当你把知识点和例题讲透彻后,你来到差生面前问他懂没有,他说懂了,问他有没有问题,他说没有。你还真以为他懂了,结果他还是做不来。他为什么不懂装懂?就是他根本提不出问题。所以我们就要侧重于这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每堂课教学之前让学生预习,并且要求他们设置问题,不低于5个,尽量考虑所提问题有价值,有针对性。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收集信息。教师开始上课时,可以借助主题图或教学课件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主题图或教学课件上的信息在一定意义上是为学生思维提供线索的。当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汇报也能为解决问题提供认知的基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

让学生掌握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增强学生克服问题的信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例如运用数学实验法,小学生数理知识性不强,不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但他们完全可以动手做一做,实践出真知。比如我在讲正方形的周长时,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就布置了这么一道题:在一块边长为4米正方形的草坪四周种树,从正方形的角开始,每隔0。5米种一颗树,那么一共能种多少颗?如果学生不动手做数学实验,想当然认为一边种8颗,那么4边就是32颗那就错了。而做了数学实验的同学,他不但得出正确的答案是28颗,而且他还完全有可能从中悟出为什么少4颗的道理,比起你老师口若悬河的讲解,他更容易懂得多。

在讲列式计算的应用题时,要让学生抓住问题,问题是敲门砖,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数量关系是什么,需要哪两个条件,已知条件中有没有,如果没有又把它当做第二问题,又去确定新的数量关系和条件,不要怕麻烦,它使本题的结构层次一目了然,列综合算式也不容易错,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会有所提高。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解决问题是分析问题的必然选择。只要把问题吃透,那么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大半。要学会归纳和总结,用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哪一类的问题,比如平均数问题、百分数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等等,综合法、分析法、还原法、假设法、对应法、化归法等等。遇到较难的应用题利用转化的思想,看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有关的简单应用题。而有些简单的应用题,又可以把它类比拓展演变成较深较复杂的其它类型的应用题。特别过深的应用题,需要一步一步把它分解成几个简单应用题来做。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既是新课标的实践体现,更是新课标的成效目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8

不知不觉,二十多天过去了。在实验小学顶岗实习的二十多天里,我每天都在学习、反思和成长。在日复一日忙忙碌碌的顶岗实习生活里,我在反思中改善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摸索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充实”一词是对顶岗实习生活的高度概括,忙碌而又充实。

我依稀记得那一天,抵达实验小学后开的第一个会议——顶岗实习工作会议。我依稀记得当学校领导给我们揭晓本学期顶岗实习的工作安排时自己内心的小紧张。在实验小学的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学校,更易于普通实习。在这所学校的'顶岗实习分为顶岗及专业教育实习。校领导安排我上五(7)班、五(8)班、三(1)班的综合实践课程,这是本学期我的顶岗科目课程安排。校领导安排给我的专业教育实习的班级是五(1)班,即我的英语专业实习是在五(1)班进行。

接下来,我将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教学心得。

对于本学期的顶岗科目,即五(7)班、五(8)班、三(1)班的综合实践课程,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在这三个班级的教学里,我对班级进行了分组,让学生们自行组队,并让他们推选出小组长,及让他们想一个组名。然后,我让每个小组的小组长抽一个话题,让小组长带领组员,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小组作业。我鼓励他们创新,小组作业的形式不限,可以是PPT,可以是小品,可以是话剧,可以是演讲……我会挑出优秀的小组作品,并给予奖励。由于综合实践课程的课本比较枯燥,我会结合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给他们放一些视频与歌曲,让他们感兴趣,因为我觉得兴趣是喜欢课程的基础。

接下来谈谈我本学期的专业教育实习,即我的英语专业实习。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刚到实验小学时与英语专业实习导师的会面,她向我传达了小学英语目前的教学现状,让我明白了小学英语教学须侧重于情境教学,而不是语法等机械性教学……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天去听课,学习专业导师是如何上好一堂英语课,如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听了一个多星期的课程后,我主动向专业导师申请上课。于是,我开始一步一步地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进行着头脑风暴,无时无刻思考着如何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知识。每一次上完课后,我都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刻反思。以下是我对英语教学的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使学生持之以恒学习的催化剂,英语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无疑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第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情境。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在禁锢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因此我觉得,课堂中的学生应该是活泼的,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回答问题,并应该注意知识导入的方法,不应该是把知识直接抛给学生,而且应该用英语歌曲、视频、图片、挂图,卡片,实物等方式逐步导入知识点,并开展趣味活动(比如Role Play)创设英语学习情境。

顶岗实习的征途中,少不了汗水与疲惫,但我依然会选择不忘初心,然后keep moving.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9

12月14日周二早上,xx教授来到莞城步步高小学教育集团(阮涌小学),她分享了题为《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与建议》的专题讲座,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卢教授首先分析了单元整体教学的背景,她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偏向于浅层化教学,可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去剖析单元整体教学,她详细地解析了深度学习的.定义、特征和内容整合。接着她详细地讲述了怎样进行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这个讲座让我明晰了如下内容:

1.话题、主题和主题意义的区别。

2.主题语境有:人与社会主题、人与自然主题和人与自己主题。

3.课堂教学活动的要求层次是: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

4.主题探究活动的类型有:思维探究、情感探究、语言探究、综合性探究。

接着卢教授提出实操的5个步骤,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实操要求和提供范例。

本讲座最深刻的是主要意义探究引领下的单元设计关键要素有:主题、情境、探究、表达。深度学习下的单元整体设计,一定是围绕着某一主题,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教师以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中进行合作探究,用所学语言体验学习乐趣,并进行创造性表达。其中用“产品导向”这个词进行表达特别新颖。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10

读着冰花,孩子们就认为是雪花,再看着图片、光盘的确是雪花飞舞的季节里,我们才能领略到冰花的阿娜多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知道冰花与雪花是不一样了,中午的时候忙着找了不少的图片,想带着孩子边欣赏边读课文。

看着那些美丽的冰花,读着作者丰富地想象,孩子们也展开了想象:它象不怕冷的菊花,象水里游来游去的小鱼,象飞舞的蝴蝶,象飘落的树叶……(其实孩子们想象不是那么丰富的,有些是在不断地引导下产生的,这样做,只是为了能逐步地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带着孩子们一起欣赏着自然界的冰花(我觉得那更象雾凇),让我不禁带着孩子背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只是这样背着,其实是很牵强的,因为在孩子们的脑中并没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还不如眼前的冰花来得直接些呢,不过还是想熏陶熏陶。

再带着孩子把自己的想象插入课文中朗读,个个也挺自得的。因为我在引的时候会摸着那说出此种想象句子的孩子的头,那孩子们在读的时候记住了这句是这个孩子想象出来的,同时也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想起刚才孩子们发言的内容,更是为了让那发言的孩子产生自豪感,想以此来激发孩子们能积极动脑发言热情。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11

我有幸读到了萧红的《呼兰河传》,也认清了封建社会如同一把无形却很致命的刀。这本书没有叙述完整的故事,只是将小城里发生的种种,如涓涓小溪般娓娓道来。

萧红说过“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小团圆媳妇可以说是这本书里的悲剧,让很多读者意难平。就因为团圆媳妇走路像风、太大方,老胡家人就对她“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如此的暴行竟然还被冠以“规矩出一个好人来”,这样荒谬的理由却被呼兰河人普遍认同。

呼兰河的人顺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但冯嘴歪子不一样,他地位低,但他敢于为了追求幸福反抗,面对人们的奚落谩骂时他乐观,在他妻子去世留下两个孩子后,他并没有就此放弃,每天努力挣钱养活两个孩子。他有一种顽强的“生”的力量,是呼兰河人比不了的,独一无二的。

萧红她不仅在讽刺封建迷信,她还把记忆留在童年里,童年里又留着关于祖父的痕迹。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12

今天下午我们学习了“教学评一致性”,我从中领悟到,“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

第一、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目标是教学评的灵魂。

第二、“教学评一致性“涉及两种理解:一是针对教师而言,二是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前者是指老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后者是指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第三、“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教学“有效”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第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老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课程素养表现为坚持博雅教育的理念、确定和叙写清晰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合适的素材或活动、采用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实施基于目标的评价。评价素养则表现为坚持育人理念、确定清晰的目标、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获取与目标达成相关的学习信息、解释这些信息并做出反馈或进行指导。

认识与实践“教学评一致性”的原理,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深刻变化:学习目标从似有若无走向核心统领;课堂设计从始于教学走向逆向思考;课堂评价从随心所欲走向理性导航;教学活动从低效烦琐走向有序开放;对学习信息从熟视无睹走向深度关切。也就是说,“教学评一致性”其实是给我们带来了理念的变革,让我们对课堂的思考建立在原理的层面,而不仅仅是经验的层面。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13

这是《中华活页文选》上的一篇文章。虽然字数少,但是很有纪念意义。

本文主要讲述梁实秋在世时,笔者与他同桌进餐,发现患有糖尿病的梁并未接触任何含糖或淀粉的食物,而是要了一份既有糖又有米的“八宝饭”。原来他知道自己有喜欢的“八宝饭”,所以特别克制,打算把“名额”留给喜欢的。

作者阐述了阅读和工作中的“收获与付出”原则。“获得”和“给予”往往是相对的。当我们选择其中一个的时候,往往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就像梁实秋先生,他决定吃最后的八宝饭,所以在面前特别克制。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如果不想少玩一分钟,更努力学习;我想取得好成绩,但不想牺牲自己的发挥时间。手机开着看书,一边玩一边担心作业,怎么能成功?结果我玩不好,错过了学习。这句话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都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学好。

看完这本书,我学会了一心一意地做事,这样我就能很好地完成它们。适当安排时间是必要的。玩的`时候要玩的开心,放松自己。回去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小心,全力以赴。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这样你才“有资格玩”。相反,玩的时候忘了时间,忘了考试,回到书本上依然不能振作的同学,是做不好的。总结起来就是:成功=适度轻松,一切努力,目标,计划。失败=边玩边学,边学边玩。上瘾=牺牲。先苦后甜。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14

学生们常苦于写作文。于是,一篇篇学生习作要么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要么空洞无物,言之无味。究其原因,作文教学不得法也。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作文教学呢?让我们把视线移向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他曾经以睿智的目光穿越深邃的时空,以他对语文教育真谛的深刻把握,透视语文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阐发有关语文教育的真知灼见。叶老早就指出:“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我们如果像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那样,局限在课堂内教作文,局限在笔头上练作文,那注定会“走进一条死胡同”。倘若“作文成为生活的必须”的话,学生还会怕作文吗?学习、借鉴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教学,我有几点感悟。

一、写作源自生活,需给学生自由生活的空间

1、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叶老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他认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多年的教学,我也深刻体会到: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写作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多彩的生活,才会有多样的文章。

2、写作是生活的需要。要着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作文?对此,叶老有过这样精辟透彻的论述:“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并没有话而勉强要说话,或者把别人的话拿来,当作自己的话,都是和写作的本意相违反的。”从写作的目的上来看,写作是因为自己有话要说才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生活中人人都有说话的需要,都有需要倾吐的时刻,“写作就是说话”,建立起这样的认识,学生就可以把写作看作是稀松平常之事,就不必从心理上去害怕它。这对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必要。

3、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叶老指出,“意思情感和表达方式都是从一个人的整个生活中而来”。“必须整个生活产生得出精妙的意思情感与适宜的表达方式”,才能写出像样的文学作品的希望。”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更深领悟古人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深刻内涵。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一种情感、一点感悟都可写进文章中来,真实的情感是我们写作的灵魂。

因此,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给了孩子多少广阔的生活的空间?整天呆在“象牙塔”里、埋首于“教科书”中,孩子们能产生出多少“精妙的意思情感与适宜的表达方式”来?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做,实乃难事。叶老说,写作之前,要让孩子“知人知事”,这“人”这“事”,必须使孩子们去亲眼目睹、去亲自体察才行。叶老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国文教授并非是限于教室的教科啊!国文教授并非是限于书本以内的教科啊!”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表述:要让小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观察事物,丰富见闻,只有生活才能赋予学生具有这样的本领。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开创一片自由的生活,让他们有自己主宰的时间,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节假日,孩子们可以去郊外踏青、去乡间游玩,亲近生活、走进自然;双休日,孩子们可以去逛街购物、去参观游览;更别忘了让孩子们有自己亲密的小伙伴,那里也有一个“小小”的社会、“大大”的人际关系。

二、写作基于阅读,需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统一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不明白这一点,会让我们局限于作文训练这个狭隘的圈子里,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事,写作水平是不会提高的。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目前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水平低落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阅读”这一关没过好。叶老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写作的技能、本领应该是从阅读中来的。但是如何教我们学生阅读,我认为要注重方法:

一是教学生自己感悟。一篇读物的意义,可以是作者作文的本意,也可以是读者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去发现文章所包含的种种意义,也就是说读物的意义并不等于作者写作的本意,读物的意义应该有读者和作者共同来创造。我想,这样的阅读才是开放的阅读,这样所获得的文章意义才是积极的意义。有人歌咏向日葵的“目标专一”,有人却鄙视它的“毫无主见”;有人钦佩春蚕的“全心奉献”,有人却讥笑它的“作茧自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名言,证明了“读书解义”并不是读者被动接受作者所给的意义,而是积极参与、主动投入的过程。学生读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应是教师把作者、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学生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切己体味,通过眼前所读的文字提取自己的生活积累、调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再现作者笔下的情景、去体现作者的生活感受,至于能体会多少、体会多深,教师大可不必强求到位,即使主观上有这个愿望,客观上也不可能。小学生读柳宗元的《江雪》与中学生、大学生读之所得体会一样吗?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应允许见仁见智,允许创新求异,关键是去悟自己所能体会的“情”、所能感悟的“理”。例如,对于《趵突泉》中的“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永远那么活泼”这句话,有学生读出了自然界的“神奇”,有学生读出了大自然的“伟大”,有学生读出了泉水的“持之以恒”,有学生读出了泉水的顽强生命力,对此,我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与积极的鼓励,因为这是学生切己的体察,这是一种体现主体意识的自我阅读。

二是教学生在读中传情。在学生“读中领悟情、切己体察情”之后,教师还应要求吟诵玩味,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作者的意境、传达文字的情趣、抒发自己的感兴、演绎文章的旨趣。学生如能达到这个程度,就是诵读达到了另一境界──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悟到了情,还要传达出情,这才达到了“读中悟情”的第三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语言渲染、音乐背景、实物再现等手段,带动学生多种感官,使情动于中,形之于声。例如,在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我通过音乐、语言、画面把学生带入了美好的暮春田园。“你看到了那金灿灿的菜花地了吗?你闻到了菜花的阵阵香味了吗?你听到了孩子们的声声欢笑了吗?”三个问题,伴随着美妙的乐曲调动了学生多种的感官去唤起记忆中的感知,“菜儿黄,蝶儿飞,孩儿戏蝶欢”的场面形象的出现在学生的头脑中时,我就要求学生不要用语言而是通过朗读把你仿佛看到的景、所能体会的“情”表达出来,即“读中传情”。

三是教学生在读中领会知识。课堂上读起来了,课文就活起来了:鲜活的语言形式使学生直接而充分地感知了,丰富的语言现象让学生直观而自如地接触了,那么,在老师的适时引导、点拨下,那些关于语言、语法的一些知识的获得、一些常见的语言运用的规律的掌握将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知识”包含着应该积累的语言材料、语言表达形式、语言运用的习惯,也包含篇章结构的知识、写作的知识,这种知识切忌以十分理性的“面貌”去告诉学生,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自读自得,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三、写作贵在真实,需给学生自由为文的空间

学生为什么要写作呢?叶老说:“那是为生活上有记载知闻,有表白情意的必要,时时练习,时时把知闻记载下来,情意表白出来,这样成了习惯,才可以终身受用。”由此看来,写作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需求,是一种内需,是一种真实的感受。叶老指出:“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写作,有了需要才动手写作。”叶老曾这样论述作文的认真与不认真:“自己有什么就写什么,就是认真。……反过来,自己没有什么而勉强要写什么,就是不认真。”如何使学生达到叶老所认可的“认真作文”的状态呢?我看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要给学生选择写作内容的自由。写作内容来源于生活,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于是每个人笔下的生活也是千姿百态。因此,老师应给学生绝对的自由写每个人的生活。不要一味以“法官”的眼睛去审视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作为写作的题材。学生写一天的“流水账”,那也是他一天的生活。只要生活存在,就有“倾吐”的权利。试想,一个还刚刚七八岁的儿童,就被告知这个不可以写、那个不可以用,那会泯灭他多少情感“表达情意、记载知闻”的需要。长此以往,他还会认为“写作是生活的必须”吗?

二要给学生选择表达情感的自由。由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比仅仅从描摹生活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来得更为深刻,对写作的意义也了解得更为透彻。因此,教师不适宜给学生出命题作文,更不适宜给学生的作文定中心。学生需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与心绪,那只能出于他个人的需要。即使非出命题作文不可,也应做到叶老说的“题者何?思考之范围也。必以学生所有的东西作范围,或学生尚未全有,亦宜以其力所能搜索为范围。”

三要给学生选择写作时间的自由。每周2节定期作文课的安排,从作文意义的本意出发,也不够科学。叶老说:“咱们学习写作,也要像说话一样养成习惯。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错过需要写作的机会,便是自己对自己的禁遏。一回错过,两回错过,禁遏终于成功;于是,你觉得一支笔有千斤般重,搜尽肚肠你觉得没有东西写的,你不会写作了。”多么透彻的写作心理分析!我们应让学生养成“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的良好的写作习惯,那样才会让学生感到真实,让学生受益无穷。同时我们也要给学生宽裕的时间写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不要总是“今天布置作文,明天立马就交。”

四要给学生选择表达方式的自由。既然写作是表达情感的需要,是倾吐见闻的需要,可以随便写,可以随时写,那么一切都应该是自然的:生活的自然再现、情感的自然流露,应该如泉水“滔滔汨汨地无穷无尽地流注出来,而且是非常澄清的”。于是写作(非文学创作)似应无章法可言,更多的是“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琢。”对于小学生作文更应该是如此。叶老多次强调,“写作系技能,……不能空讲知识,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于写作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际之想。”围绕着写作技能的作文训练会让学生陷入新八股的窠臼,迫使学生循格就范,写出“只有骨架而没有血肉”的作文来。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一是“时时写”。“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每有所得即刻写作的记录的好习惯。如当时条件不允许马上写也应养成即刻记录的好习惯。老师可建议学生身边常备一个本子,一点新鲜的事物,一点心灵的感动,随时简约的予以记录。二是“日日记”。叶老提议:“日记最好能天天写,对修养有好处,对写作也有好处。”许多有作为的人,在谈到成功的经验的时候,许多多归功于他们所养成的“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把一天中的要事记下,把白天来不及写的有价值的东西一一记录。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日记,不仅培育了情思,锻炼了文笔,积累了材料,更养成了“思考、审视、坚持”等等人生必备的优秀品质。三是“常常作”。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写作是一种能力,“凡能力必须继续不断地磨练,才会越来越精强。”在叶老语文教育理论中,“实践”的思想是一个十分突出的范畴,对作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就更大了。一学期8篇的作文练习量是无法培养出“自能作文”的学生来的。“多读书、多写作”是许多人总结的成功经验。大脑同四肢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写作当然也不例外。有了“时时写”、“日日记”的过程,相信“常常作”将是水到渠成之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样的教学才是叶老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15

很多人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但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似乎成了教育的一条真理。而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我也见证了这条真理。每个老师,为了每一堂课,都在努力着。

这两周,我们年级的一位很棒的老师正在参加语文阅读教学大赛。而她为了代表我们学校参加这场比赛,付出的汗水和泪水,每一场我都见证过,也感动过。任何一个老师,任何一堂课,哪怕是比赛课、公开课、优质课,总也存在着遗憾。也就是因为这些遗憾,老师们钻研着,推敲着,努力弥补这一个又一个遗憾。却又在弥补这些遗憾的过程中,重新发现问题,不断修改,从而提升自己。每一次试讲后的教学反思会议,都是我们智慧的战场。每一次试讲后,我们都会发现新的问题,从而一起寻找恰当的解决办法。经过两周的`学习下来,我也在教学中悄悄地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工作。

还记得第一次上课时的那种犹如过山车般的心情,恐怕在以后遥远的时光里,我也能深刻地记住,那是我第一次正式上课。第一次上课时,我就发现,对于我们这些小学里,特别是教低年级的新手教师来说,你准备了一堂课的内容,却永远在一堂课里讲不完。在真正的课堂中,我们还要花一段时间来管理课堂,你总是要是不是地停下来讲纪律。所以,第一次上课时,我就遇到了这个问题。那时,我就在想,是不是我自己在上课时,重复啰嗦了。于是,在第二节课中,我就特别去注意了自己的这个问题。我发现,在我刻意提醒自己不要讲重复啰嗦的话之下,一堂课的内容还是很难讲完。这时的我就疑惑了,与办公室里的队友分享后,我找到了答案。我们总是想把我们想传授的知识,紧缩起来,在一节课里讲完,却忽视了在低年级教学过程中,课堂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一定会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占用一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就忽略了这一点,导致我们刚开始时总是讲不完内容。发现了这个问题后,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就会刻意地放缓一下节奏,把课程内容安排得相对宽松一点,在开始的时候,管理好课堂纪律才正式上课。经过两个星期的教学实践下来,这个方法很奏效。

另外,我觉得,课堂教学不仅要张弛有道,还要奖惩并行。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适当的竞争和奖惩制度非常有效。低年段的孩子,其实内心是十分敏感的,他们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而最明显的途径就是老师的表扬奖励和批评。而这种奖惩制度的推行,又可以依靠竞争的形式来实现。在班与班之间,班内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甚至同桌之间,他们都会去比较。有了比较,他们在内心里就会去想要表现好,从而得到老师的关注。而奖励的东西,可能是画一个星星,盖一个印章,打一个勾等等,然后集齐一定数量的凭证就可以换取一份礼物。这样的形式,在小学低年级里非常常见,也非常适用。适用之处在于,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得到表现的机会,知识也能吃得更透。而对于教师来说,它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奖惩、竞争制度的实行,多了,久了,也一定会出现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也会产生一种疲倦感,失去了刚开始的那种浓厚的兴趣。因此,如何能够更持续有效地推行这种制度,更有效地进行教学管理,这将是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应该去思考和继续学习的地方。

在教师的这条道路上,我跟我的学生一样,都还是一年级的学生。教育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也在成长。现在的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仍然需要继续加油。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16

某一闲时,蓦然回首,自己走上讲台,居然已有20多年了。三年一个轮回,由初一到初三。看着一批批进校时还满脸稚气、乳臭未干的毛孩三年后却变成了或阳光帅气、或亭亭玉立的少男少女,心中便涌出颇多感慨。

许是与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在一起呆得太久了,时常忽略了自己已老之将至,由青丝变华发,由蹦蹦跳跳到步履缓慢,由活力四射到沉静稳重,岁月的痕迹已悄然显现。唯一不变的就是课堂上的激情和对学生一如既往的热爱。

二十多年来,学生充实了我的生活,体现着我的生命价值。我一边教给他们知识,一边在他们身上汲取智慧,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教学相长,其乐无穷。

因为自己读小学时教师素质有限,所以学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一些字的读音不时有误,是学生帮我一个个纠正,如“气氛”的“氛”,“兴奋”的“兴”,“憎恶”的“憎”,“浅浅流水声”的“浅浅”等等,我们已达成了很好的默契,只要有错及时提醒。现在我的错音越来越少了。谢谢你们,我的“一字之师”们!

有时一堂课会因学生的精彩表现而让人难以忘怀,如给莫怀戚的《散步》再拟题目时,有些学生的回答非常好。有《初春的温暖》、《亲意浓浓》、《爱在田野》等等新颖悦目。自己的一天在学生的精彩中而快乐无限。谢谢你们,免费点亮我每一个平常日子的“小精灵们”!

通过看学生随笔,让我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快乐多多,烦恼多多。因朋友闹别扭而让他们伤心欲绝;因前后桌碰倒了书而硝烟弥漫;因大雾遮日数天而让他们心烦气躁;因生病时一句温暖的问候而暖意融融;因考试进步而兴奋许久;因老师的一句鼓励而学劲十足……一群真实的孩子,一群正在经历成长的孩子!他们的敏感,他们的脆弱,让我明白自己该怎样去维护他们的尊严,怎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怎样让课堂气氛更融洽,怎样鼓起他们的斗志,怎样与他们一起经风沐雨……

面对人生中变化最剧烈的青春期的孩子们,我学到了很多。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古人真是智慧,一语中的,一条学习规律流传至今。

选择了教师,今生无悔!感谢一届一届陪伴我度过三年的学生,你们充实了我人生的每一天!名誉上我是你们的老师,实际上我们是互为人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你们让老师青春永驻,你们让老师常教常新,你们让老师与时俱进!

谢谢你们,我亲爱的孩子们!

教学相长,我们共同进步!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17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年轻的我对于教师这个行业还存在着比较稚嫩的想法,而学习对于我来说是补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名师。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18

一、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

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

③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①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

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

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善于捕捉学生的注意,善于巧妙提问,启发思维,引起兴趣。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和进行常规训练,注意提出明确的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逐条落实。

上课专心听讲,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是学生“听懂”数学课的关键。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好与不好,很大程度取决于他是否具备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换而言之,一个背离了“主动学习原则”的学生是不会取得优异成绩的,这就是问题的结症所在。

在很多学生的意识中,学习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家长的期望。所以,他们的学习依赖于家长的外在压力和监督,自己彻底放弃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所以,我们教师必须从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开始,对他们进行自主习惯的培养。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就不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就更谈不上自主学习了。我们数学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㈠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

抽象的数学同文学艺术一样,源于生活,来自具体,在生活中产生了数学,而最终又用于生活。我们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自觉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进行了这样的一番谈话: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令人佩服,我班又有那些同学爱好体育运动呢?说说你爱好那些项目?怎样知道班内爱好哪个项目的人数最多?引导学生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情境把学生带到生活中,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

㈡ 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参与意识。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例如,在“千克的认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课前要求学生准备一袋1000克的盐或其它物品,让他们用手掂一掂,拎一拎,感觉一下1000克的重量,再让学生把盐放到台秤上称一称,然后再请学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大米等),猜一猜多少只苹果重一千克,多少只香蕉重一千克等等,再放到台秤上称一称。这样学生在充分的操作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1千克到底有多重。又如,在学习“可能性”时,在三个口袋里分别放了“红球”、“绿球和黄球”、“红球和黄球”,让学生从不同的口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讨论“摸出的球一定是红球吗?”从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这些操作实践活动同学生的生活和所学知识紧密结合,需要学生人人参与,在操作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体验相关的数学知识,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又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㈢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孔子也曾有过如此教诲:“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例如,我们在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这一课时,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让学生摸分别装有不同个数红球的三个袋子,比一比在相同的时间内谁摸的最多。这样的设计不仅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争议,争什么呢?不公平呀,红球个数不等呀,继而引出下面的问题,要想公平应该怎么办?而我们从这些矛盾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角色,这样的课不但能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轻松舒畅的心态,得到充分的自主自由,学习本身也成了一种休闲。然而在休闲时学生又能保持一种追求、探索的信念,,使学习、研究的兴趣得以延伸。

三、培养学生会审题,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我发现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有时候观察到有的学生甚至连题目都没读完或者要求都不看就开始做了,不错才怪呢!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到高年级,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解题时自觉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调动自己所有学习过的知识解题,并在多种方法中择优。

解题时要认真书写,教学生解题时要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计算要养成列竖式的好习惯,象今年我所教的同学的计算习惯和能力就都较差,怕繁怕难。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验算,养成解题时检验的习惯,验算首先是验算理,验方法,其次是验计算。在检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倡边算边查边验,一步一“回头”,争取一次做对,防止无效劳动。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靠课内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家庭作业题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不感到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安排作业,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不但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所以说,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较高层次的修养。而这个习惯的养成是需要身为教师的我们一点一滴地去培养的,我们应尽量使学生经历一个由学到想、由想到疑、由疑到无疑的过程。只有这样长期坚持,才能培养起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19

为了提高我校教学质量,今天下午,学校在文体中心举行了“20xx-20xx学年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很多优秀的老师代表发言,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心得体会。

重阳首先分享了自己的管理和教学经验,她把班里的每项任务都细化到每个人,大到每天的值日班长,小到擦玻璃窗台的学生和负责检查的同学。对于教学,她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比如早读找学生领读或采取比赛的方法。她经常表扬孩子,给孩子正面积极的鼓励,孩子们很喜欢她,还喜欢上她的课。由于孩子的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教学生字时都是从拼音开始的,打好基础是关键。对于作业,她建议给作业本包一个书皮,这样不容易磨损。她还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多写,多阅读。

刘娟对她们班的孩子主要采取严格管理的办法,这样布置的学习任务才会事半功倍,立竿见影。作业、课堂新学习的生字词都是日日清、堂堂清。她们班的座位是一个优等生带一个差生,可以进行一帮一,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她们班的成绩是两极分化比较大,她深入了解了后进生的家庭,发现他们大部分是单亲家庭,所以她今后将会更关注孩子们情感方面的问题。

黄素芝老师在课堂上比较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倾听习惯。上天赐给我们两个耳朵、两只眼睛,而唯独赐给我们一张嘴,那是为了让我们管好自己的嘴巴。在课堂上,她注重让教学慢下来,不求速度,只求差生不掉队。孩子学习新知的时候往往是先入为主,所以我们在教授新知时一定要是正确的、清晰的。我们要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理清教学思路,让学生学起来轻松又容易接受。

赵秀坡老师平时比较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多写、多读、多摘抄好词好句。李艳老师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她觉得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是最重要的,她跟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喜欢夸自己,是学生崇拜自己,从而觉得跟着李艳老师是一件比较幸运的事。在教学中,李艳老师喜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分层作业、奖励学生周末没书面作业、给作业划分等级等等。她每节课都留几分钟进行总结,使走神的学生牢记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她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办法,并评出优秀团队、优秀小组长进行奖励。在期末的时候还进行专项训练,讲课的时候由一篇课文延伸到一类文章的分析方法。

钦钦也赞同严格管班,先给学生树立威信。然后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有意思的故事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用拟人化的语言,带领孩子们学习新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根据情境图提数学问题。对于后进生补习主要在于平时,学习过的新知都进行严格把关。李丽总结的很到位:抓住课堂,赢在平时。她平时就比较注重调控课堂,等完全静下来才开始讲课,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学生的课堂习惯的培养。一节课结束时出几道题进行检查,易错易混点严格把关。

俊方说的一句话我很感动: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我们要做一个负责人的教师,兴趣和分数同样重要,平时要多鼓励学生。在课前要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书、钢笔、练习本、直尺。改作业是你了解学生学情的时候,所以作业一定要全批全改,必要的时候面批。在班里可以做一个评价表,给学生分成四大组,获胜的一组每个人都盖一个小印章。

小楠也是一个很有方法的英语老师,她每次吃完早饭就直接进班看早读 。由于学生刚到校很没精神,她有一个小方法就是让所有学生都站起来,读书声音洪亮的学生就可以坐下,这样学生的精神头就很足了。有时候她还让学生自己领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午午托的时候,她会找个别学生单独谈话,拉近师生关系。 对于鼓励,她还有个小方法:大家表现都很好,老师给你们打80分,如果你们的声音能更洪亮些,老师就给你们打100分,你们想得到100分吗?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下午补差,小楠是连着第三节课一起上的,当天的内容过关一个走一个。

任老师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师,她把补差主要放在了中等生的身上,事半功倍。她觉得成全别人就是成全自己,她们班有两名学生都考上了郑州市外国语学校。在平时她比较注重上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道题,把握学习重难点,定好学习目标。她要求学生每道题都要写出解题思路,改学习资料的时候,先改学习好的,再让他们改其他学生的,这样很节省时间。在期末考试的时候,给学生设定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让他们比,分数高的有奖励。在平时注重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希望家长理解与支持我们的工作。

今天的经验交流分享会我收获颇多,学到了很多管理和教学的经验与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很有帮助。我们学校的老师都很用心,希望在新的学期里,我有新的收获与成长。

今天,我们学校教务处对上学年的教学在文体中心进行了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会上,老师们各抒已见,发表自己的教学见解和经验。老师们的发言句句都很实在,体现了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老师们也毫不保留的把自己的经验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一个老师如果不把心用在教学上,那就毁了学生的前途,从今天的教学质量分析会上可以看出我们的老师是多么的用心。很多老师都说要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在课堂上把学生的学习时间分配好,前十几分钟,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不管从那个方面来说,学生的记忆力是最好的,掌握好这个时间,让学生把难点学好、把知识分析透彻。学生的作业分配,学生的作业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就在课堂上来完成,课外尽量少布置作业。

低年级的老师说:“学生要养成好的习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今后的学习,可能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想改过来就很难,所以,低年级学生一定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我记得赵老师说教学经验是这样的,我是教语文的,我感觉,语文最重要的就是写作和阅读,赵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我有个学生写作文,刚开始的时候,他只写了一百多个字儿,我让他坚持一直这样写下去,一年过去了三年级的学生,他能写六百多字的作文,另外,还要让学生多阅读,语文知识靠的是知识的积累,只有多读、多看,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不断地提高。赵老师用写作和阅读来上语文课,成绩也是提升的相当快。

有的老师说:“老师要做学生一生当中的贵人”,这句话我想了很久,老师就应该是学生一生当中的贵人。我们都说:“一个人在困难的时候,站出来帮助你的人就是你的贵人,贵人不是天天都有的”,我们就是学生一生当中的贵人,我们教育学生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改变学生一生的命运。

时间过得很快,一位位老师的发言,都是那样的通俗易懂,每一位老师都把自己总结的经验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老师们在课堂上上好每一节课,教学生做好每一道题。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20

细心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课堂效率。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针对小学生爱动、人数过多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我都以“趣”来贯穿教学始终。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这样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兴趣盎然、精神饱满,课堂气氛活跃。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课堂语言力求简洁明快,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经常运用丰富多彩的直观教学用具,引进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与语文有关的各种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种种方式,让学生更加了解语文,更加喜欢学习语文。

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我深知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1、优秀书籍的阅读。通过老师推荐,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3、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辩论、演讲、小表演等等。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因材施教,教好每一个学生

因为语文学科的特殊情况,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21

教师妙用非智,学生激活课堂。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

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把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妙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能使课堂"活"起来。因为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

其次,妙用竞争方法,也能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因为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

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争取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的进步;

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成班与班、组与组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再次,妙用情感因素,同样能使课堂"活"起来。我们应该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见裴姊娜:《发展性教学论》)。

因此,教师要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更不能歧视差生,班级要形成关心理解的亲密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在班集体彼此尊重、共享快乐,从而真正满足主体的最大需要。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22

不知不觉来这里实习已经第三周了,身份角色的变换也渐渐适应过来(其实刚开始还不是很适应被学生叫作老师的,毕竟叫了这么多年别人老师,已经习惯了自己是学生的这个角色)

第一天刚来的时候这里的黄校长就给我们开了一开关于教学任务的安排的会议,学校给我们安排了2个导师,一个是生活导师一个是专业导师。生活导师是教我们平时班级管理的老师,像平时包干区的分布安排,早,午餐的时间安排,午休时记律要求,当于到学生的不午休打闹时要怎样去管理,千万就是不能打骂学生当与到问题时不等处理的就交给班主任或教导处处理。在这方面我跟我的生活管理导师学到了很多老师也很好当我遇到不会处理的问题时她都能悉心的教导我怎么处理!有一次午休,那天是轮到我当班,那时有个小男孩不肯睡觉还打扰到了其他同学的休息时间,我当独把他叫了出去说教了一顿,一顿苦心婆说后他才回到自己的位置睡觉但没好了一会又在那里各种小动作就是不肯睡觉,我又叫了他出去说了一顿但没有骂,只是说你这样会打扰到别的同学睡觉,不是一个乖孩子怎样的。回去后也是好了一会但已经不会去打扰其他同学了,只是就是不睡觉而已所以我也就没在刻意的单独叫出去了。午休结束后我跟导师讲了关于那学生的情况,老师跟我说你下次可以跟他说如果你不想睡觉的话可以看自己喜欢看的书但不能打扰到其他同学的休息。我安了老师的方法跟那个小男孩说了后果然他就安份的'睡觉了,我问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老师说他之前问那学生的家长,原来以前那小男孩没转校之前那间学校可以不用午休,可以阅读课外书。所以那小男孩之前养成的习惯就是读书而不是睡觉所以就有这样的反应!经过了这次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想要解决问题就要从问题的根源出发才能解决好的道理!

而我的专业是美术,所以学校配给我的也是一名美术老师。学校的安排是让我先听课再去上课,听了一周的课让我受益匪浅!现在的我已经开始上课,在备课与上课的过程中,我也会将听课时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我的课堂之中,打造出属于我自己的课堂。教育之路漫漫,我也将会继续努力,一路前行。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23

一、通过抓学习,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思想认识

为促进教师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学校要通过组织自学、专家讲座、论坛等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广大教职工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进行思考。

二、通过抓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建立了合理的教研组织网络,定期组织教研小组进行专题研究活动,不断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通过抓队伍,提高队伍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学校要不断地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教师的研训,实施师资队伍动态管理,执行全员业绩考核评价,不断地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提供了强劲的人力资源支持。

四、通过抓管理、强化制度建设

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学校为了强化质量改进意识;建立教育视导机构:成立由校长统领、教务处牵头、定期在校开展针对性的学科教学督导,收集教育质量波动的有关信息,及时纠改,确保教育质量的稳定发展。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24

最近每次走进教室,我是越来越困惑:孩子们越来讲话?学习,也就是求知欲越来越少,那是为什么呢?

求知欲是人的天性,但过于功利的应试教育标准和奖惩机制,打造了令人厌恶的填鸭式教育,让几乎所有的孩子丧失了求知欲。打个直观的比方就是:孩子们是喜欢进食的,可惜我们的饭菜实在难以下咽,于是他们患了集体厌食症。所以孩子们没有求知欲,是我们的“食谱”出了问题。

曾经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过一个经典事例:一位心理学家来到某街道,发现那里的居民非常苦恼,因为学生们闲暇时常在那里踢易拉罐,乒乓的声响令人难以忍受,于是常有大人来赶孩子,可等他们一走,孩子们又会来踢……心理学家了解了情况后,对居民说:给我一点时间,我会解决这个问题的。

从第二天起,心理学家不仅不赶走踢易拉罐的孩子们,还对他们说,欢迎你们来踢易拉罐,我向每人支付0·5美元请你们踢,好吗?孩子们当然很高兴,每天一放学就来踢易拉罐,心理学家也按照约定每天支付他们的“工资”。持续半个月后,心理学家对孩子们说,我的钱不多了,每天只能支付每人0·2美元,但还是欢迎大家坚持来踢,孩子们有些不满和犹豫,虽然还是每天都来,不过没有原来踢得那么起劲了。又过了半个月,心理学家说,我已近破产,因此,往后不会再拿钱给大家,但还是希望大家坚持踢易拉罐。孩子们不高兴了,没有钱,谁还会给你踢呢?从此以后,整个街道安静了下来。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孩子一开始是为自己玩,为真正的兴趣所驱使,而心理学家提供的外在奖励,把孩子们内在的兴趣标准引向了外部,物质奖励成为孩子们行为的理由,当这种理由逐渐消失,孩子们的行为会逐渐削弱乃至消失。

大家都记得,孩子们第一次背着书包去上学的'情景。其时,他们每个人对学校,对学习都有着天然的兴趣,可是过不了多久,许多孩子就开始厌学,原因何在?我是这样分析的。

1.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的就是它吧。当孩子对学习本身痴迷的时候,我们就不必担心他的学习成绩了。事实上,那些令人敬佩的大师们,往往对求知欲,对创造充满了天然的兴趣。这种兴趣的追求,能够让人全身心的投入到他们所热爱的事业中去,取得非凡的成绩也就顺理成章了。

2.超越别人的兴趣。很多孩子可能对学习本身没有浓厚的兴趣,但对得到老师表扬,学习成绩超过别人充满了渴望。竞争也是人的天性。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强化了这种竞争意识。但是我们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让大部分孩子在这一过程中都感觉自己是失败者。

3.追求物质奖励的兴趣。许多家长和老师都会把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与孩子想得到的东西联系起来,有时这种办法的确有效,但是,孩子真正的学习兴趣已经被物质奖励替换了,这时我们的孩子就变成了那些踢易拉罐的孩子了。

4.逃避惩罚的“兴趣”。这已经不是什么兴趣,而是一种压力。好多学生的学习常处于一种不安之中:因为作业不好,成绩不理想,会招来家长和老师的惩罚。心灵和肉体的折磨。会让孩子处于一种不良的思绪里。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学习“兴趣”是最短命的。所以动辄惩罚学生的家长或老师,是很难教育出优秀的学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也是违犯了教育法规的。

“解铃还须系铃人”,家长和老师要调整自己的做法,让学生回归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才是上策。

快乐工作,工作快乐是我们老师追求的工作境界。学习快乐,快乐学习也是孩子们向往的学习境界。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25

静下心来思考;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素材俯拾即是,如通过对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数学本身的特点,数学家的创造活动,数学发展史的挖掘都能提现数学的文化元素和内在价值,回忆自己教的内容:

如在讲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确定位置》时,可以介绍笛卡尔,他在生病时还一直思考如何把点和数结合在一起,而墙角的蜘蛛和蜘蛛网让他得到了启示,把蜘蛛看成一个点,蜘蛛的.每个位置就能用一组数据确定下来,他用一对有顺序的数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创建了直角坐标系,让学生通过对数学过程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索与研究的课堂气氛。

在五年级上册数学设计旅游方案活动中,让学生利用暑假时间,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完成这项活动,在整理自己旅游方案过程中,学生发现自己运用了很多看似和数学无关实际却紧密相连的内容,如学生学习如何用电脑制作图片,如何规划最优路线,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在讲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后,出示韩信点兵故事,让学生猜测解答并让学生课后查一些有关中国剩余定理的资料,下节课汇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数学不仅好学,还好玩。

再讲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金子塔的高度这样有趣的小故事。

把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到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育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26

10月28日,在区教研室安排下,临沂河东工业园实验学校的各位英语老师居家线上聆听学习了来自上海市教育学会王珏老师主讲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路径思考”。

王珏老师指出,教学评三个环节不是分割的、孤立的、而是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去考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内容与形式要反映素养的要求。老师教学、学生学习、学完评价是我们日常每天都在做的`事,新课标要求我们把这三件事整体化,而不是作为一个个孤立的整体。我们要从内容单元走向课程单元,强调评价前置,学后反思。新课标强调四个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绪管理策略。我们不仅要引导孩子学会学习,还好引导他们评价监控自己的学习。所谓的元认知策略就是关注学习式评价,帮助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也就是自省。

那么我们如何去设计路径呢?王老师分为两大步。第一步确定素养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解读教材,思考什么是核心素养以及核心素养的目标。第二步我们要创设情景和设计任务。在任务中体现素养,帮助孩子产出。

第二大步分为8个小步子。单元教学目标要指向任务内容,制定语言实践要求。在设计学习任务和评价任务时,可以两课时学习任务、三课时评价任务,也可以一一对应交替设计,基于实际教学合理制定学习任务和评价任务,形成单元教学过程。评价任务和学习任务共同串联成单元教学过程,指向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根据评价任务和学习任务制定。教师和学生的语言与非语言话语、问题、板书、课件、练习等都可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但无论加什么学习内容,都是为支持目标达成而选择的,都需要指向单元教学目标,并关注主题意义解读和语篇研读。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在语言的传递中交流情感,将所学语言迁移运用到新的情境任务中,继续学习与评价,促进学生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和素养的继续形成。

我们在开展教学时应该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充分了解他们目前的学习能力与水平,由浅及深、由易到难,设计具有梯度性和层次性的教学任务,努力调动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的内驱力。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根据英语学科本身的特点,全面把握英语学科的内涵实质、主体内容体系及发展方向等关键要素,深耕教材,以“大单元”为集合进行系统分析、整体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整合、重组和开发,设计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教学任务,力求让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得到扎实稳步的提升,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总之,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和“评”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教学策略与方法,才能促使“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27

包容一词源自拉丁语,本意是指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的传统观点的见解有耐心公正的容忍。

现在是个多元化的社会,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再正常不过了,我们必须拥有容纳不同见解的胸怀,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困难,以前的我,显然是偏离了这个定义的。所以,在课堂上,当孩子们的行动和观点超出了我的可控范围,我便开始焦虑。我固执地总以自己的标杆去衡量学生,用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和要求学生,却忽略了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虽然幼稚甚至偏激,但是他们是新新一代,绝不会随便认同你的观点。是啊,一千个读者还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更何况社会热点问题纷繁复杂,我们又怎能非要孩子们必须认同这一种道理呢。

我们不是在批量生产工业产品,每个人特质不一,我又有什么权利去否定别人成长的方式,企图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去驾驭别人,束缚他人行动和思考的自由呢?过去,大学毕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正值青春年少的'我,时时用大道理劝解学生,其实是不够宽容待人,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现在已经年过不惑,方才明白,包容多种见解不仅有利于学生成长也有利于自我成长,只要孩子们的见解不偏离主流价值观,来个百花齐放又何妨。

所以,现在在课堂上,我已不再控制、限制学生,而是包容多样,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大家在争论中思考、成长。我也不再焦虑,真的是学会包容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包容大度,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28

这堂课的设计突出两个特点:

第一,体现了音乐教学的综合性。这堂课以“欢乐过新年”为主题,以敲锣打鼓、扭秧歌为主线,学习演唱《龙咚锵》,结合《龙咚锵》学习秧歌舞步和演奏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模拟新年秧歌队欢庆新年。

第二,体现民学习多元文化的理念。这堂课对比学习国外歌曲《新年好》,创设国外新年情景,使学生感受国外儿童欢度新年的情景。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书本上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体味音乐的存在。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体会过年的生活情景,在节日里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学生们说出放鞭炮、放烟火、敲锣打鼓等,接着我就让他们模仿,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感受到了节日敲锣打鼓喜庆的气氛,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生活的美好。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的综合”、“综合应以音乐教学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这堂课的主体部分是学习表演唱《龙咚锵》为重点。

配合表演唱《龙咚锵》练习秧歌舞步和演奏打出乐器。配合学习表演唱《新年好》,创设国外新年情景,进行情境表演,其间穿插进行四首歌曲和乐曲的欣赏,将唱歌、演奏、欣赏、律动和表演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围绕:“过新年”这个主题,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很好地体现了小学音乐教学的综合性质,十分适合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29

在世界文坛里,总有几颗属于中国的繁星在熠闪耀。星星终会陨落,但您――鲁迅,却活在我们心中。读着先生的文章,感觉就像看到一把智慧的利剑,锋利的解剖出当时国民的奴性和愚性,一路用剑刃的锋芒披荆斩棘。有幸读过您的一些文章,但令我感触颇深的还是《呐喊》。

《狂人日记》描写了狂人――“迫害症患者”出生于封建士大夫家庭,深受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束缚和压迫,造成了对社会的恐惧心理。他认定现实是个“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制度,半夜察看历史,看见满本都写着“吃人”;他对吃人社会发出勇敢挑战,相信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声。因为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所以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药》描写了华老栓一心想花钱买人血馒头,并在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时候得到了人血馒头,“药”并没有挽救小栓的性命,小栓还是死了。这篇文章反映了群众的麻木、冷漠,人们不但对革命者被杀害不同情,相反,还赞扬告密者,咒骂革命者。最后出现了暖心的一幕――革命者的坟上出现了花圈,这说明了什么?革命者为革命牺牲,自然有人发出内心的敬意而去拜祭!

我们也能发出呐喊,唤醒自己,珍惜现在,为祖国建设做充足的准备!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30

这是丹尼尔·笛福的著作,大概写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遇到了海盗,流落荒岛,独居28年中的种种情况、回国后的命运及这个岛未来的发展趋向。

书中最令我佩服鲁滨逊的事情是他在捕羊的时候,刚开始他只是单纯的捕杀羊,可后来居然驯养起野羊来,他先用陷阱饿野羊几天,再用食物来诱惑它,就成功驯养了。

这件事之所以让我无比佩服他,是因为他不仅不是一个目光短浅、不做长远打算的人,而且还是一个聪明无比、从不灰心的人。因为制作陷阱如果没有利用一些原理、没有恒心,怎么可能会成功呢?还有驯服的野羊,它们比家圈里的羊更加难驯服,脾气也更暴躁,种种原因都体现了鲁滨逊的聪明巧干。

自从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之后,我对待事情就不是用暴力去解决了,而是用巧力来对待事情。

记得有一次在竹筏上用手摸石头,我将手弯成C形借助水流的力,将手放到石头底部,成功的利用巧力摸到了一块石头,一下拿出了水面。

听我这么一分享,你一定很好奇他在岛上是怎么生存的吧!有机会一定要读一读哦!

今天下午,我来到了四方剧院,第二次看大闹天宫这部精彩绝伦的儿童京剧。

太白金星来到花果山,请孙悟空上天做齐天大圣,王母娘娘开了蟠桃大会,七仙女忙着布置宴席,孙悟空上去问道:“今天的宴会,可曾邀请了齐天大圣?”,仙女们说:“何曾有过什么齐天大圣。”孙悟空恼火极了,仙女们一看他这架势,都吓跑了,孙悟空就大摇大摆的坐到了玉帝王母的宝座,吃仙桃喝御酒。吃饱喝足后,还拔了根毫毛,变出了一个大口袋,把好吃的东西全都装了进去,准备带回花果山,和他的猴子猴孙们一起享用,他喝了太多酒,脸红红的,像一座火山,醉醺醺的,迈着八字步走了。

玉帝王母派十万天兵天将去捉拿孙悟空,把花果山围水泄不通,孙悟空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一个个全都败下阵来,落荒而逃。孙悟空跟巨灵神的打斗,非常有趣,巨灵神用绳子绑住了孙悟空的脖子,孙悟空也不知道施了什么法术,把巨灵神的脚绑了起来,孙悟空一下子就把绳子给挣脱了,可是巨灵神怎么也挣脱不了,猴子猴孙们趁机抢走了巨灵神的锤子,把他打出了花果山。孙悟空打败了对手,心里别提多开心了,舞着金箍棒,像车轮一样飞快地转着,金光闪烁,神气十足,大家直呼:“好!”妈妈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轻轻松松松就做好,都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练习。”演出结束后,我还跟孙悟空合了影,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剧院。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31

学生们常苦于写作文。于是,一篇篇学生习作要么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要么空洞无物,言之无味。究其原因,作文教学不得法也。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作文教学呢?让我们把视线移向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他曾经以睿智的目光穿越深邃的时空,以他对语文教育真谛的深刻把握,透视语文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阐发有关语文教育的真知灼见。叶老早就指出:“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我们如果像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那样,局限在课堂内教作文,局限在笔头上练作文,那注定会“走进一条死胡同”。倘若“作文成为生活的必须”的话,学生还会怕作文吗?学习、借鉴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教学,我有几点感悟。

一、写作源自生活,需给学生自由生活的空间

1、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叶老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他认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多年的教学,我也深刻体会到: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写作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多彩的生活,才会有多样的文章。

2、写作是生活的需要。要着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作文?对此,叶老有过这样精辟透彻的论述:“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并没有话而勉强要说话,或者把别人的话拿来,当作自己的话,都是和写作的本意相违反的。”从写作的目的上来看,写作是因为自己有话要说才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生活中人人都有说话的需要,都有需要倾吐的时刻,“写作就是说话”,建立起这样的认识,学生就可以把写作看作是稀松平常之事,就不必从心理上去害怕它。这对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必要。

3、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叶老指出,“意思情感和表达方式都是从一个人的整个生活中而来”。“必须整个生活产生得出精妙的意思情感与适宜的表达方式”,才能写出像样的文学作品的希望。”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更深领悟古人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深刻内涵。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一种情感、一点感悟都可写进文章中来,真实的情感是我们写作的灵魂。

因此,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给了孩子多少广阔的生活的空间?整天呆在“象牙塔”里、埋首于“教科书”中,孩子们能产生出多少“精妙的意思情感与适宜的表达方式”来?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做,实乃难事。叶老说,写作之前,要让孩子“知人知事”,这“人”这“事”,必须使孩子们去亲眼目睹、去亲自体察才行。叶老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国文教授并非是限于教室的教科啊!国文教授并非是限于书本以内的教科啊!”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表述:要让小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观察事物,丰富见闻,只有生活才能赋予学生具有这样的本领。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开创一片自由的生活,让他们有自己主宰的时间,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节假日,孩子们可以去郊外踏青、去乡间游玩,亲近生活、走进自然;双休日,孩子们可以去逛街购物、去参观游览;更别忘了让孩子们有自己亲密的小伙伴,那里也有一个“小小”的社会、“大大”的人际关系。

二、写作基于阅读,需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统一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不明白这一点,会让我们局限于作文训练这个狭隘的圈子里,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事,写作水平是不会提高的。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目前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水平低落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阅读”这一关没过好。叶老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写作的技能、本领应该是从阅读中来的。但是如何教我们学生阅读,我认为要注重方法:

一是教学生自己感悟。一篇读物的意义,可以是作者作文的本意,也可以是读者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去发现文章所包含的种.种意义,也就是说读物的意义并不等于作者写作的本意,读物的意义应该有读者和作者共同来创造。我想,这样的阅读才是开放的阅读,这样所获得的文章意义才是积极的意义。有人歌咏向日葵的“目标专一”,有人却鄙视它的“毫无主见”;有人钦佩春蚕的“全心奉献”,有人却讥笑它的“作茧自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名言,证明了“读书解义”并不是读者被动接受作者所给的意义,而是积极参与、主动投入的过程。学生读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应是教师把作者、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学生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切己体味,通过眼前所读的文字提取自己的生活积累、调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再现作者笔下的情景、去体现作者的生活感受,至于能体会多少、体会多深,教师大可不必强求到位,即使主观上有这个愿望,客观上也不可能。小学生读柳宗元的《江雪》与中学生、大学生读之所得体会一样吗?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应允许见仁见智,允许创新求异,关键是去悟自己所能体会的“情”、所能感悟的“理”。例如,对于《趵突泉》中的“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永远那么活泼”这句话,有学生读出了自然界的“神奇”,有学生读出了大自然的“伟大”,有学生读出了泉水的“持之以恒”,有学生读出了泉水的顽强生命力,对此,我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与积极的鼓励,因为这是学生切己的体察,这是一种体现主体意识的自我阅读。

二是教学生在读中传情。在学生“读中领悟情、切己体察情”之后,教师还应要求吟诵玩味,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作者的意境、传达文字的情趣、抒发自己的感兴、演绎文章的旨趣。学生如能达到这个程度,就是诵读达到了另一境界──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悟到了情,还要传达出情,这才达到了“读中悟情”的第三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语言渲染、音乐背景、实物再现等手段,带动学生多种感官,使情动于中,形之于声。例如,在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我通过音乐、语言、画面把学生带入了美好的暮春田园。“你看到了那金灿灿的菜花地了吗?你闻到了菜花的阵阵香味了吗?你听到了孩子们的声声欢笑了吗?”三个问题,伴随着美妙的乐曲调动了学生多种的感官去唤起记忆中的感知,“菜儿黄,蝶儿飞,孩儿戏蝶欢”的场面形象的出现在学生的头脑中时,我就要求学生不要用语言而是通过朗读把你仿佛看到的景、所能体会的“情”表达出来,即“读中传情”。

三是教学生在读中领会知识。课堂上读起来了,课文就活起来了:鲜活的语言形式使学生直接而充分地感知了,丰富的语言现象让学生直观而自如地接触了,那么,在老师的适时引导、点拨下,那些关于语言、语法的一些知识的获得、一些常见的语言运用的规律的掌握将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知识”包含着应该积累的语言材料、语言表达形式、语言运用的习惯,也包含篇章结构的知识、写作的知识,这种知识切忌以十分理性的“面貌”去告诉学生,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自读自得,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三、写作贵在真实,需给学生自由为文的空间

学生为什么要写作呢?叶老说:“那是为生活上有记载知闻,有表白情意的必要,时时练习,时时把知闻记载下来,情意表白出来,这样成了习惯,才可以终身受用。”由此看来,写作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需求,是一种内需,是一种真实的感受。叶老指出:“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写作,有了需要才动手写作。”叶老曾这样论述作文的认真与不认真:“自己有什么就写什么,就是认真。……反过来,自己没有什么而勉强要写什么,就是不认真。”如何使学生达到叶老所认可的“认真作文”的状态呢?我看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要给学生选择写作内容的自由。写作内容来源于生活,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于是每个人笔下的生活也是千姿百态。因此,老师应给学生绝对的自由写每个人的生活。不要一味以“法官”的眼睛去审视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作为写作的题材。学生写一天的“流水账”,那也是他一天的生活。只要生活存在,就有“倾吐”的权利。试想,一个还刚刚七八岁的儿童,就被告知这个不可以写、那个不可以用,那会泯灭他多少情感“表达情意、记载知闻”的需要。长此以往,他还会认为“写作是生活的必须”吗?

二要给学生选择表达情感的自由。由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比仅仅从描摹生活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来得更为深刻,对写作的意义也了解得更为透彻。因此,教师不适宜给学生出命题作文,更不适宜给学生的作文定中心。学生需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与心绪,那只能出于他个人的需要。即使非出命题作文不可,也应做到叶老说的“题者何?思考之范围也。必以学生所有的东西作范围,或学生尚未全有,亦宜以其力所能搜索为范围。”

三要给学生选择写作时间的自由。每周2节定期作文课的安排,从作文意义的本意出发,也不够科学。叶老说:“咱们学习写作,也要像说话一样养成习惯。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错过需要写作的机会,便是自己对自己的禁遏。一回错过,两回错过,禁遏终于成功;于是,你觉得一支笔有千斤般重,搜尽肚肠你觉得没有东西写的,你不会写作了。”多么透彻的写作心理分析!我们应让学生养成“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的良好的写作习惯,那样才会让学生感到真实,让学生受益无穷。同时我们也要给学生宽裕的时间写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不要总是“今天布置作文,明天立马就交。”

四要给学生选择表达方式的自由。既然写作是表达情感的需要,是倾吐见闻的需要,可以随便写,可以随时写,那么一切都应该是自然的:生活的自然再现、情感的自然流露,应该如泉水“滔滔汨汨地无穷无尽地流注出来,而且是非常澄清的”。于是写作(非文学创作)似应无章法可言,更多的是“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琢。”对于小学生作文更应该是如此。叶老多次强调,“写作系技能,……不能空讲知识,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于写作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际之想。”围绕着写作技能的作文训练会让学生陷入新八股的窠臼,迫使学生循格就范,写出“只有骨架而没有血肉”的作文来。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一是“时时写”。“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每有所得即刻写作的记录的好习惯。如当时条件不允许马上写也应养成即刻记录的好习惯。老师可建议学生身边常备一个本子,一点新鲜的事物,一点心灵的感动,随时简约的予以记录。二是“日日记”。叶老提议:“日记最好能天天写,对修养有好处,对写作也有好处。”许多有作为的人,在谈到成功的经验的时候,许多多归功于他们所养成的“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把一天中的要事记下,把白天来不及写的有价值的东西一一记录。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日记,不仅培育了情思,锻炼了文笔,积累了材料,更养成了“思考、审视、坚持”等等人生必备的优秀品质。三是“常常作”。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写作是一种能力,“凡能力必须继续不断地磨练,才会越来越精强。”在叶老语文教育理论中,“实践”的思想是一个十分突出的范畴,对作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就更大了。一学期8篇的作文练习量是无法培养出“自能作文”的学生来的。“多读书、多写作”是许多人总结的成功经验。大脑同四肢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写作当然也不例外。有了“时时写”、“日日记”的过程,相信“常常作”将是水到渠成之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样的教学才是叶老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篇3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品德与社会课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提高道德认识。通过教学我感受如下:

第一,品德与社会的外延广泛,教师备课时需要找许多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学生特别喜欢听一些与课本中联系密切的小故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

第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来学习。如小组讨论交流,游戏活动等,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同时深刻理解课本知识。

第三,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探索更加广阔的世界。在课前我会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在课堂上来交流,课后再做拓展的要求,每个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自己本期研究的对象。这样,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学生兴趣浓,教学效果好。

总而言之,品德与社会,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给学生展。

现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要教好这一门课程,任重而又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