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 决战朝鲜读后感(汇总三篇)正文

《决战朝鲜读后感(汇总三篇)》

时间:

决战朝鲜读后感(精选3篇)

决战朝鲜读后感 篇1

买它是因为被他的名字所吸引。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充盈,思维不断地变迁,我们会越来越多的思考我到底要的是什么?为什么我没有办法得到?我们希望通过一定的可行方法来指导我们:究竟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我想要做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想法和概念是完全值得学习的。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了再下锅,就像我们开车时不能等所有的红绿灯都变绿了才开始出发一样,荒唐无稽,也永远没办法出发到达目的地,最重要的是开始。

书中更像一位成功商人的经验自述和看法,当然,从名头上来说确实很牛逼,至少别人是比我成功的。我一项的学习原则是:只要别人在某方面做的比我厉害,那就说明人家确实是在某方面值得自己学习的,用事实打自己脸,不要固执己见。

耐心的读完了整本书,发现干货量在比较接地气的商人传记里面并不显得特别出类拔萃,整体思维有,但是偏空洞,并没有涉及怎么教人去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解决企业经营中的某些问题,或者说把自己遇到的困境和心理斗争、思考方式描述出来,让人更加信服。

年龄越大,越要踏实。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少年时最喜欢看的电视剧是《士兵突击》,最喜欢许三多那一步一步的憨劲儿,你会感觉快乐又充实,虽然比较累,而且在外人眼里看来好像是一个傻子,但是最后这个傻子走出了很多聪明人都没有达到的高度。

社会发展步伐越来越快,我们越来越焦虑,成功的速度赶不上年龄的增长速度。时而振奋,时而迷茫,时而觉得自己是有理想的热血青年,时而复盘时觉得自己啥也没有,啥也不是。

别着急,慢慢来;越急越要慢慢来。

每一次读新书都感觉是一次新生,你在翻阅老前辈的故事,帮你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帮你教诲人生、激你奋进。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中筛选适合自己的,慢慢扩充自己的内心世界,每一次细微的感悟都值得被肯定,因为它代表着我们在思考,在前行。

多看看别人的故事,你会与众不同。

决战朝鲜读后感 篇2

这个寒假,我到仔仔家玩,昊昊和他的幼儿园同学们要看电影《赛车总动员》,而我觉得那实在是太、太、太、太无聊了,只好在客厅里无聊地打转。妈妈说:“叔叔的书房有好多书呢,你自己去挑一本来看吧。”走进书房,看着那琳琅满目但又黄渍斑斑的一排排厚厚的书籍,我惊呆了。真没想到他们家竟然有这么多书!就在这时,我“饿”了,只不过是脑袋饿了。在一排排载满了人生智慧的书里,我挑选了一本《决战朝鲜》。这类书籍在我家很少,朝鲜战争对我来说属于陌生的领域,正好补补课。而且仔爸同意我看不完可以带回家继续看,我高兴万分。

在这本书里,我仿佛见到了东方最伟大的统帅彭德怀,骄妄一时、和美国总统杜鲁门窝里斗的美军司令麦克阿瑟,着名的变态狂、中国人民永远的死敌、专搞细菌战的石井四郎,精明、口才极佳、中国在朝鲜战争中遇到的最强大的对手美国将帅李奇微,还有一代飞行天才刘玉堤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展现在我面前。

这本书用风趣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朝鲜战场上的点点滴滴,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窝里斗的双方都不会有好下场。此书中彻头彻尾地记录了美国将帅麦克阿瑟和美国总统杜鲁门窝里斗的全程。结果呢?美国因此在朝鲜战场上几乎屡战屡败;麦克阿瑟因为虚荣心被美国的人们排斥,从此一蹶不振,进入了凄凉的风烛残年;杜鲁门为此精疲力竭,疲奔于命,只当了四年总统就垮台了。没有人从中受益。

不过,有一天,我在书中看见了一个名词:贴面舞。我不知道是什么,便去问妈妈。谁知,我话音未落,妈妈立刻带着一脸的疑惑反问:“你在哪儿看到的?”“《决战朝鲜》!”“不行,这本书不适合你看,全是成人化的语言和描写。我要收掉。”奇怪,不就这一个词吗?成人化的怎么就不适合我看?请大小朋友们也读一读这本书,并告诉我原因吧。

决战朝鲜读后感 篇3

《鸿门宴》这部小说是根据电影编写的。讲的自然是刘邦、项羽二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众所周知,两雄在鸿门的这一场宴会,是刘邦反败为胜的转折点。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转折点,刘邦才得以在后来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历史向来都是成王败寇,刘邦“胜了”,他成了一代明君,治国有道。我之所以要在“胜了”上面加引号,是因为刘邦只是表面上获得了楚汉相争的胜利,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一入鸿门宴,所有人都注定是失败者。

刘邦为何也是失败者?因为他变了。不管历如何,小说中的刘邦曾经是个重情重义的大哥大。他与萧何、樊哙等人南北征战,出生入死。他们经历过困难,经历过危险,共同有过胜利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狼狈。刘邦从来都没有摆出过架子,他信任所有的手下,绝不猜疑,他从不因失败去指责下属,把大家都当成了自己的兄弟。他和大家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从不在意所谓的君臣之礼;他与张良在月光下畅谈,探讨兵法,不眠不休。他绝不抛下兄弟们一人逃生,坚信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可是后来呢?他变得多疑,杀害了以前与自己患难与共的兄弟们,变得面目狰狞,双手沾满了鲜血。他的改变,说到底还是为了那个至高无上的皇位,还是为了巩固稳定自己家的江山。在皇权面前,无亲情可言,更不用说是这连亲情都比不上的兄弟情义。

在刘邦的眼里,江山,只能是刘家的江山,而不能是大家的江山。光彩夺目的龙椅让他变得自私,挖掘出了他丑恶的那一面。为了让后代坐稳这把龙椅,为了让自己不用为江山担忧,他挥起了屠刀,砍向那一个个熟悉的身影,此时的龙椅,不仅是金色的,还是红色的,那上面沾满了血腥,沾满了欲望,沾满了无数贤臣良将的不甘与不解。刘邦已经失去了相信他人的能力,经历了鸿门宴上的猜度与算计,他早已无人可信,鸿门宴上的一幕幕场景,一点一点吞噬了他所有的信任,吞噬了他所有的善良。没错,他胜了,可这胜利却使他改变了,彻彻底底、完完全全的改变了。

在他赴宴之前,虞姬曾问过他:“你知道这赴宴的代价吗?”他至死才明白,赴宴换来了无上的权力,而代价就是让他失去相信任何人的权力,陷入永远的梦魇之中,无法自拔。这不是他想要的结局,亦非其他人想要的结局,但为何结局会是如此?

若想爬上的地方,就必须踩着兄弟、亲人的身体,因为这是作为一个王者所必须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