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报告(精彩8篇)正文

《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报告(精彩8篇)》

时间: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报告(精彩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篇1

在人们的印象中,东北汉子、东北妹子总是“豪爽”、“热情”、“敢爱敢恨”的代名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这些标签印象是否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伴随时代的更迭,当70后、80后开始自称“老去”,90后、95后渐渐走到台前,爱情、婚姻,这些经典流传的话题正在东北地区年轻人身上显现出一个时代特有的颜色。3月3日,有调查机构发布《东北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据了解,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联合百合网婚恋研究院展开了大范围的调查。其中,获取东北地区有效样本近份,并最终形成《20xx东北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全国数据中离异人群占被调查总人数(73949人)的3.3%,而在东北地区,离异人群占东北被调查总人数(1938人)的7.17%。这组数据也得到了国家民政部的统计结果的佐证:黑龙江和吉林的离婚率排名全国第二、第三,辽宁离婚率排在前十。此外,辽宁未婚的单身人数占44.63%,也高于全国单身人数占比(41.57%)。所以,东北地区是未婚率高、离婚率高、单身率高。

二孩全面放开,东北爷们高兴了:“我还要生一个!”东北媳妇郁闷了:“一个还不知怎么整呢,还要再整一个!”东北媳妇带孩子的比率占比高达32.68%,多于全国平均数值29.04%;长辈带孩子的比率(37.4%)则低于全国平均(41.52%);而男方带孩子只占2.1%!东北媳妇不容易,东北奶爸是传说!

第一次恋爱:被调查对象初恋年龄集中在15岁至25岁之间,东北地区年轻人的初恋年龄最高峰为18岁(12.5%)和20岁(11.88%),20岁以后的`人群数量占比呈递减趋势。调研数据还显示,第一次恋爱的持续时间全国平均水平是17.29个月,而东北地区是16.59个月,略少于全国平均水平。

解读:被调查对象中,父母分居家庭的子女恋爱最早,平均在12.88岁,其次是离异未再婚家庭,平均在14.68岁恋爱,其次是离异双方再婚和一方再婚家庭,分别在16.44岁和16.99岁恋爱。而婚姻感情良好家庭子女恋爱最晚,平均在17.97岁,其他类型家庭均在17岁左右恋爱,差异较小。

第一次结婚:被调查对象中,第一次结婚主要集中在20岁—33岁,其中选择在27岁结婚的人数比例最高,达到15.36%,其次是28岁,达到12.99%。

解读:被调查对象中,不同父母婚姻状态家庭的孩子第一次结婚年龄部分差异较大,分居和离异未再婚家庭结婚年龄相对较早,分别平均在25.5岁和25.84岁,丧偶已再婚家庭结婚最晚,平均在28.8岁。其次是离异且一方再婚家庭,结婚年龄平均在27.2岁,其他类型家庭集中在26岁,差异较小。

被调查对象中,不同学历人群的第一次结婚年龄分布在24岁到27岁之间,第一次结婚年龄与学历高低大致呈正相关关系。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中专、技校学历较早,平均分别在24.9岁和26.57岁,而大学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平均结婚年龄较晚,分别为27.33岁和27.44岁。

青年人婚恋观调研报告 篇2

报告中将单身女性对理想男友月收入的最低要求定义为“恋爱起步价”。通过对全国77045人次的调研,全国90、80、70后女性“恋爱起步价”大多超过了5000元。而各地情况略有不同,深圳、北京的“恋爱起步价”分别高达8437元和8149元,都超过了8000元。最苛刻的是上海 ,恋爱起步价已经逼近一万元,达到9964元。

这报告让众多男网友倍感压力,直呼“爱不起”。

没有面包的爱情总是缺少后劲,必死无疑。那些说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人,要么是不愁吃穿的文艺纨绔,要么是寄生于父母的同学少年,以恋爱之名,推婚姻之责,万事不管只顾眼下,激情来得虽快却脆弱不堪。一旦遭遇到“生存”的重重挑战,就容易出现一系列的感情危机。

所以在面临“爱情与面包”的两难选择时,女人率先考虑面包并不应该被谴责,放弃“生存”,追逐“生活”的行为原本就违反了自然的准则。对男人定下“恋爱起步价”,从某个角度来说更是女人对双方人生负责任的表现。一段草率开始的恋爱如果最后因为物质的因素,不得不止步婚姻,除了浪费两人的时间精力,别无所获。

面包与爱情的选择并不一定这么绝对。现在没钱不是问题,婚后男人自然会为家庭加足马力,富一代生活指日可待!所以高昂的“恋爱起步价”会让人错过许多好男人。

这话部分有理。加一个“部分”是因为总有些个例是区别于普遍规律的,但是女人若都抱着这个想法,满怀期待的与穷小子们走进恋爱走进婚姻,必然会发现自己被生活诓大了去了。

假如你们不过是青葱十七八岁,未来确实还有改写可能;可如果一个二十好几的男人每月拿着三千块,成天带你从沙县小吃A分店吃到沙县小吃B分店,女人还做着一朝成皇后的黄粱美梦,那就是智商跌到无穷大了。

也许有人会反驳我说:你看多少多少人大器晚成,老来出息。譬如达尔文譬如林肯,可关键问题是,即便男人大器晚成,成器之前的那漫漫数十年,如何度过?

如果不具备足够犀利的识人本事,在恋爱婚姻这种人生大事上,女人就应该秉着“宁可错过三千,不能误信一人”的态度,扎实做好排查工作。一时感情冲动,认为男人没钱也能给你爱与呵护的,总是在激情散去,才发现没有能力提供一定物质条件的男人,同样没有能力给你安全感,并不值得托付一生。

提高恋爱起步价并不是让女人增值。因为无论是豪门深院还是家徒四壁,婚姻说到底都是一个自我贬值的过程。恋爱起步价的高低决定的是贬值速度的快慢。

物质条件好的婚姻能够给女人足够好的装备、足够多的油,所以更能经受起柴米油盐给容颜、心态带来的损耗。相反,恋爱起步价越低,女人的贬值速度也就越快。假设婚姻进行到一半戛然而止,那么损耗度小的女人明显比损耗度大的女人更多机会迎接人生第二春。

从这个层面上讲,挑男以前先核实好“恋爱起步价”,不仅仅是对当下的人生做出的打算,也是给未来的自己留一条后路。

聪明的女人不会迷信男人的爱有多么痴心绝对。背信弃义或者始乱终弃的从来都不止李甲与陈世美,始终对一份感情保持忠贞的,要么是受到的诱惑不够大,要么是受到的生活摧残还不够多。

为自己做好万全的打算,不仅是打好婚姻持久战的前提,更是远离伤害的秘笈。

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篇3

此次此次调查共涉及样本5万多人,本次调查的主体年龄层为85后和80后,有20xx多名上海市民参与调查,请看相关的调查报告:

年龄:30岁是降低择偶要求的节点

三十而恋、三十而婚30岁确实是一个转折点。你会在几岁降低择偶标准?

调查显示,30岁是单身人士降低择偶要求的年龄节点。到了30岁,会出现单身人士降低自己择偶标准的小高峰。

职业:稳定压倒一切,娱乐圈人最不受待见

收入:近8成女性要求男性收入比自己至少多1倍

除了职业外,男性收入稳定比有房更易获得女性青睐。不知从何时起,房子压上了男人的`肩,刺痛了女人的心。不过,这份调查报告给单身青年一些喜悦 ――81.8%的人认为男人有稳定收入就可以结婚,其中女性更高居89.0%。相比之下,近六成的人希望另一半有房,近半数的人希望另一半有一定积蓄。

家庭CFO(首席财务官)暗战从结婚后开始。调查发现,男性上不上交工资卡是新婚夫妻婚后需要面临的重大分歧之一。53.2%的女性认为男人婚后应该上交工资卡,但仅有17.9%的男性持此看法。与此相比,近三成男性不想上交财政。

压力:8成80后家人最着急张罗婚事

是不是年龄越大,单身男女面临的择偶压力越大?

对于单身人群的个人问题,家人表现出着急甚至帮忙到处寻找的年龄段多在处于适婚年龄的80后-85后,64.6%的80后-85后个人问题受到家人的关注和协助。

社交:近五成单身男女有异性知己

比朋友近一点,比恋人远一点――单身男女有没有异性知己?

调查显示,近五成单身男女有知己。其中有异性知己的女性占47.4%,男性占45.7%。年龄越大,有异性知己的就越少。有异性知己的90后(55.7%)比70前(33.8%)多21.9%。

男性与红颜知己分享感情;女性与蓝颜知己分享工作。单身人士与自己的异性知己主要分享生活点滴,就男女对比来看,男性更多与异性知己分享自己遇到的感情困惑,而女性更多的与异性知己分享工作问题。

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篇4

近日,某知名婚恋网站发布《20xx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这份收集了7万余份样本的调查报告显示,独处时间太长以及圈子太小,是单身主要原因。报告显示,71.8%的女性认为男性有房才适合结婚,需要有车的比例为17.8%。调查报告还显示,在当代人的择偶观中,爱情已不再是进入婚姻的唯一通行证,人们在婚姻面前更加务实和理性。在被问及“会因为什么而选择结婚”时,有四成受访者的第一选择是“合适”,双方经济上的稳定性、是否门当户对乃至父母意志,都成了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有房才结婚”坚硬现实下的情感焦虑

伴随着经济市场化和人口流动化,越来越多的单身男女面临着婚恋困境。年龄边界、阶层边界、学历边界、城乡边界建构起了一个复杂的等级系统,不同的人在婚恋市场上具有截然不同的机会和待遇。那些缺乏优越家庭背景和丰厚物质财富的年轻人,在“有房才结婚”面前,被现实刺痛,却又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人生突破。

在一个习惯用财富来衡量一段生活好坏的时代里,“娶不起”不仅意味着情感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还意味着精神上的自我压抑和被淘汰感。围绕着“有房才结婚”,全社会呈现出鲜明的性别差异和话语裂痕——支持者认为,婚姻需要物质基础,“有房才结婚”为婚姻增添安全感和保障感;反对者认为,婚姻以情感为本位,一旦裹挟了太多的功利和算计,婚姻难免会变得庸俗而乏味。

“有房才结婚”有合理性。在消费社会,经济因素越来越多地嵌入日常生活,婚恋也不例外。穷人也好,富人也罢,都无法获得和享受“纯粹的”情感生活。在商品化中,人们逐渐失去了情感表达的能力,因为所有的手段都是物化的、商品化的。

在这样的语境下,一个经济上毫无基础的人,往往会被人们视为失败者和无能者,没有财富的情感面对的将是不断被累计起来的心灵的失败体验。社会评价的单一化和庸俗化,让无钱买房的年轻人成为边缘群体。为了迎合“有房才结婚”,他们不得不腾挪闪转。

当我们的身体和情感依从于市场与商品规律时,我们对所谓更好生活的追求使我们变得庸俗而乏味。“有房才结婚”不仅加剧了婚恋的功利化和世俗化,也带来深层的社会断裂和社会剥夺——为了帮助儿子完成人生大事,许多家长掏出了多年积蓄,甚至背负不少债务,不得不降低晚年生活质量。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在物质和情感的天平上,过于看重或者忽视某一端,通常都是不可取的。实现物质与情感的平衡,实现心理预期与行为能力的协调,是摆在每一位单身男女面前的现实议题。正视现实世界的无奈和艰辛,为年轻人创造更好的婚恋环境,固然需要他们的个体救赎,也离不开社会评价体系的更新和不良社会心态的修复。

“超市型婚姻”是社会功利化的反映:新华每日电讯认识一个城市的最好办法,就是去认识里面的人们如何工作、如何相爱、以及如何死亡。如果要试图认识当下的社会与时代,看这个社会的人是如何相爱、结婚的,同样是一个不错的观察视角。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已经开始进入第四次婚姻革命,其重要标志就是婚恋观正日趋多元化。从这份最新发布的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来看,爱情至上的观念正在遭遇挑战。无论是“四成以上单身男女更倾向于与条件合适的人结婚”,还是“超七成女性认为男性有房才适合结婚”,都能看出现代社会的婚恋观正在变得越来越功利。不可否认,当越来越多的人在婚恋问题上呈现出日趋现实、功利化的趋势,必然说明当今社会正在遭遇功利化危机。一个突出的例证是,在社会整体婚姻观向开放与多元演进的同时,一些非常现实的因素成为父母干预子女婚恋的重要指标。本次调查显示,有三成左右单身人士因父母干涉而导致感情失败;而父母在为子女择偶“把关”时,学历、职业、感情经历等因素均不重要,他们最看重的是经济因素。父母的观念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年轻人的婚恋观,以至于不少年轻人都将有车有房当成了结婚的'必备条件。功利化的婚恋观,在当下一些相亲节目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某种程度上讲,功利化的婚恋观所倡导的是一种“超市型婚姻”,“拿钱选货,货比三家”是其主要特征。有一些节目甚至直接向观众灌输一些理念,比如“一起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的模式已经过时”“在择偶时也是有钱才能任性”等,这在社会上颇有争议。功利化的婚恋观,容易扭曲社会人际关系,增加年轻人的压力。数以千万计的大龄单身青年害怕结婚、不敢正视婚姻,又将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可以预见,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现代人的婚姻观将继续在保守与开放、家庭与个人之间拉扯,如何规避过于功利的婚恋观,无疑也是社会转型期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某一个特定的时代内,人们遵从同样的范式来选择伴侣,走同样的阳光道路,过同样的幸福生活,犯同样的错误。在新的社会阶段,人们在继承也在摧毁过去关于婚姻的范式,并自由地走上一条不确定的新道路。这条新的道路应该倡导什么、避免什么,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婚恋机构等多方面共同发力。

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篇5

每到年底,单身一族回家过年,不可避免地都会遇到催婚的尴尬。为什么找对象那么难,你为何会单身?近日,某知名婚恋网站刚刚发布了《我们要在一起——20xx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概括了现在婚恋的几个特点,“宅”排在第一位。调查结果显示,单身人士超长时间“宅”家,男性上网,女性追剧。63%单身人士独处的平均时间超过6小时。昨天,根据这份报告,记者调查了岛城的单身青年。

超六成独处6个小时多

1月11日,一知名婚恋网站发布《我们要在一起——20xx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这已是该网连续第8年发布。20xx年的调查以线上问卷调查为主、线下深度访谈为辅的方式进行,线上问卷覆盖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收有效样本7万余份;线下主要对200位单身男女进行了深度访谈。此外,该年度报告还由情感专家及媒体人士等组成的“百人推荐团”共同完成。报告除重点刻画了当代单身人群的生活状态、情感需求以及婚恋观外,还对热点问题进行了调研并给出了结果,例如如何看待婚内出轨、男女对“二孩”的看法有何不同、中国男人哪里配不上中国女人等。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63%的单身人士在休息日独处时间平均6小时以上,其中31.7%的人独处时间超过10小时,可以说单身生活极其单调。当问及私人时间如何安排时,在家上网、和朋友聚会以及在家安静地呆着成为排在前三位的经常性活动。在性别差异上,32.3%的单身女性表示私人时间会在家追剧(日剧、港剧、韩剧);而男性(66.6%)则更多选择在家上网。

男性重相貌女性重经济

该报告指出,现在四成以上的单身男女表示和条件合适的人结婚。在当代人婚恋观中,爱情不再是进入婚姻的唯一通行证,大家都变得更加理性,结婚前双方条件要匹配。其中男性关心前三位的是外在相貌、身体健康、情感经历,女性则更看重对方的经济条件、身体健康和职业。另外近三成单身人士因父母干涉有失败的感情经历,而父母影响方面,男性比例(33.5%)要高于女性(27.4%)。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超过四成的单身人士会因为“两人各方面条件都很合适”而决定结婚。而男女差异明显的是,仍有26%的男性结婚的原因是“给相爱的人一个归属”(因爱而婚),相比男性,更多女性(23.2%)会因为“对方很爱我”决定结婚。

七成多女性要求“有房”

报告显示,71.8%的女性认为男性有房才适合结婚,需要有车的比例为17.8%。这个数据比20xx年的报告数据有明显提升,尤其对车的要求上升了9个百分点。另外,男女都觉得双方都有稳定的收入是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虽然国家开放“二孩”政策,不过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六成的女性不打算要二胎,高于男性近11个百分点。

此外,有33.3%的女性认为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主要集中在“内涵修养”和“自理能力”上。尽管大部分单身人群都表示在上一年努力“脱单”,但单身人士究竟在爱情中的投入有多少呢?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单身人士月花费排名前三分别是:购物(网购)、享受美食和各类朋友聚会。单身人士花在相亲约会上的费用占比则很小。相较于女性,在此项上花费的男性比女性多10.3%。不过总的来说,在现实生活中,单身男女人士对于“脱单”投入较少。

【调查】朋友圈太窄独处时间长

对此,记者昨天走上街头调查,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35%的人是单身,20%的人有在追求别人或者被追求,剩下45%的人是有对象的人。在这些人中,单身者周末更愿意待在家里。“我一周要工作6天,每天工作量都很大,十分辛苦,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就会待在家里睡懒觉,周末基本很少出门。”在一家企业上班的孔先生告诉记者。

在受访的单身一族中,他们宅在家里有两项最重要的活动,一个是上网打游戏,一个是上网看电视或电影。而且单身人群一个共有的特点就是朋友圈太窄,抱怨没有机会去认识那些合适的人。由于整天宅在家里,所以造成圈子越来越窄,由于圈子越来越窄,所以只能宅在家里,单身一族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当中。在追求别人或者被追求的人群中,大部分人周末都喜欢跟朋友们聚在一起,而不是宅在家中,就算是看电影,他们也喜欢约上好朋友一起去,而且这些人平均每个月都会去KTV唱歌,但是这在单身一族中的概率相当低,很多单身人士表示,他们平均一年只去一次KTV。

对于适婚年龄的男女们而言,更少交流,意味着“脱单”的更大挑战。每天超过6小时的独处时间,实在很难给爱情留下多少时间。纵观当代单身人群的人际现状,除了长时间宅在家中,圈子小、爱情开销少、情感寂寞也是这类人士的群体特征。

【探访】七成受访者认同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在传统意义上是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适合结亲。随着时代的发展,门当户对被赋予了更多全新的涵义。70%的受访者认同门当户对的择偶观,这些受访者中很多人认为门当户对有利于以后的婚姻,其中女性占的比例要比男性高。不过,65.6%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和爱情不是对立关系。数据显示现在的单身男女会找一个条件合适的人结婚,这也就意味着“超市型婚姻”增多,拿钱选购,货比三家。“当然应该门当户对,如果两人的地位、身份、知识和经济条件相差太大,很难生活在一起。”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她有过几次相亲经历,但是因为对方家里条件一般而告吹。

【分析】脱单呈现两大特征

针对该报告,专家分析指出,单身人士的“脱单”行为呈现出两大特征:第一,有动力无机会。尽管六成单身人士表示在努力脱单,但效果欠佳,一年中遇到可能发展的'对象寥寥无几。报告显示,35.5%的单身人士今年没有遇到合适的对象,27.3%表示仅遇到1位,遇到4人以上的仅4.1%。第二、寻找伴侣方式传统单一,没有与时俱进。总的来看,70.1%的人主要靠亲朋好友介绍,61.2%的用婚恋网站寻找另一半;37.8%靠朋友聚会认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年来下载手机交友软件用户与日剧增,但把手机交友作为常用择偶途径的比例仍不高,尤其是女性的使用率仅6.7%。

【建议】找个人合住扩大社交面

对此,某知名婚恋网站专家建议:如果你是独居的单身人士,为了“脱单”,不妨找人合住,打破一潭死水的社交局面,说不定她(他)就在那等你。因为在报告中一项关于单身人群居住状况的调研结果很有趣味:单身4年以上的人士有36%是一个人居住,比跟人合住的比例高14.6%,比跟父母住的比例高13.8%。一旦习惯了一个人,便不会去羡慕别人成双成对。失去了“脱单”的想法,脱单自然遥遥无期。

青年人婚恋观调研报告 篇6

那么大学生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事物又是怎样看待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就让我和你一起听听大学生的心声吧。

一,恋爱类型与成功指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恋爱风遍及大学校园呢?即是说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什么呢?通过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谈恋爱大体可归纳以下五种:志同道合型,也可称理想型或事业型这种恋爱类型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事业的基础之上的。双方为了维系爱情的发展,不使对方失望,则往往对自己要求更高,学习和工作更勤奋。据调查这种类型的恋爱人数占17%左右,但是其成功率非常高,往往毕业以后能携手走出校园。

情投意合型,也可称情感型这种恋爱类型主要以共同的情趣、爱好为基础,一般感情专一、互敬互爱,遇到困难能够共同分担。校园里常看见他们成双成对的走在一起,共同探讨人生的悲欢。这种恋爱人数占19%左右,成功率也是比较高的,达到86%。尝试型,进人大学校园的青年大学生,由于生理上性的成熟,逐渐产生了接近异性、追求爱情的欲求。另外,社会舆论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对男女私情、婚姻爱情的渲染,触发了他们较强烈的性的体验,驱使他们产生了对“异性交往”的神秘感,加之大学自由宽松的客观条件,于是他们便产生了想了解和尝试爱情的需要和行为。尝试型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恋爱观,而易遭对方的拒绝,出现“单相思‘’或悲观情绪,以致影响学业。即使偶尔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也常常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缺乏感情的交流,没有共同的爱好和共同的人生目标。这种恋爱人数占的比率比较高,有37%多,而最终走到一起的并不多,往往只有20%~30%左右。

弥补型,由于大学学习的枯燥乏味,班级、学校文化活动的不足,使一些大学生感到精神空虚、孤寂和惆怅,于是便寻求恋爱,藉以弥补。这种类型的大学生由于两人形影不离,不愿参与集体活动,容易遭同学的议论和不满。由于其恋爱的基础只是精神空虚的补偿,毕业后恋爱关系易破裂。这种人数比率不多,只占15%左右,其成功率也非常的低。

虚荣型,一些大学生特别是男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有朋友,或被异性追求是有本领、有能耐,反之则是无能的表现。在这种心理的压力下,一些人从虚荣出发,匆匆在同学中寻觅所谓的“知音”。虚荣型的恋爱,由于只追求一时的感情满足和快乐,缺乏明确的爱情基础和目标,极易破裂,也易走上歧途。这种类型的大学生较多的在学业上不思进取,自制力差,学习成绩低劣生活上比阔气讲排场。可以说这种心理谈恋爱的成功率最低,因为他们只是出于某一种目的,所以很难成功!

综上所述,这五中类型的恋爱占了大学生恋爱的95%以上,可是其成功率往往不超过35%,可见大学生恋爱的失败性,就象泡抹般容易破碎!

二,大学生的迷茫——成年话题

先来看下面的两则资料吧:

相关资料一:“大学的性接触”状况接吻:男生39.5%女生45.5%性爱抚:男生25.6%女生28.9%性交:男生10.9%女生8.4%———摘自著名性学专家潘绥铭教授1997年主持的《全国大学生异性交往》调查

相关资料二:我国青少年性健康调查结果令人担心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京伦家庭科学中心等单位在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大中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现在的青少年远比他们的父母“前卫”。在他们当中,同意“爱情是专一的,人的一生只能有一个真爱对象”的人只占被调查者的28.8%,认为现代婚姻应该“白头偕老,从一而终”的只有20%,赞成与已经有恋人者谈恋爱的超过了30%。在这方面,女生似乎比男生更开放。45%以上的人对婚前性关系持肯定态度,其中34%的人认为“这样可以巩固爱情”。来自北京的另一项调查则更能印证年轻人的“大胆”:3034名婚检青年中,46%的男青年和45%的女青年承认有过婚前性行为,这使我国的性病、艾滋病预防专家们担心不已。

多项调查均表明,我国青少年性成熟比五六十年代出现提前的倾向。性成熟的前倾带来了性心理的提前出现。认知心理学认为,性的信息大量增加,人们的性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这一切,频繁刺激青少年的大脑和生殖腺体,提早催开了性生理的芽蕾,也必然催动了性心理的发展。然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又造成了青少年社会心理成熟的推迟。他们在社会心理不成熟的情况下,对生理的发育以及由于生理的发育而萌发的性心理,缺乏科学的理解,很容易陷入盲目性。

于是,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就对性出现了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生理的成熟使得他们过早的涉足于性;另一方面,心理的不成熟却使他们对性产生了迷茫。面对这种情况,很多高校采取了一些措施,对大学生进行了性方面的教育,然而,收效甚微,因为学校方面还是采取了谨慎的做法,不敢过于强调性方面的教育。

所以很多青少年,特别是热恋中的男孩女孩就容易产生迷茫,而且会出现两种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受性本能、性心理的驱使,出于无知和好奇,过早地进行性体验和性尝试。在青春期性萌发的初期发生性关系,它可以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受封建贞操观的影响,认为自己已是不贞不洁的人,从此背上沉重的悔恨的包袱,抬不起头来,或者破罐破摔,糟贱自已;二是性欲过早的启动,形成性欲的猛烈递增,出现性亢奋,陷入追求性享乐的状态。这是一些青少年从性体验发展到性罪错所走过的路。性罪错容易形成动力定型,成为顽固的性癖恶习,要改变非常困难。

人的性心理的成熟有赖于性生理的成熟,而性生理的成熟并不意味着性心理的成熟。性心理成熟的标志是性行为的发生是以性爱作为基础,灵与肉、性与爱的结合。因此,性心理的成熟与社会心理的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们的社会,人的性行为不仅具有自然性,而且具有社会性和精神性。同什么样的人发生性关系,以及在性行为中的表现,都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会感、责任感和人格特征。性心理的成熟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两性间不断地调整适应,尤其是情感的不断升华,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青年人婚恋观调研报告 篇7

“每逢佳节被逼婚”,送走了西方的情人节,“网络情人节”520又到来了。如今,90后也慢慢迈入“剩男剩女”的行列了。90后对待爱情婚姻有何观点?每月恋爱经费支出多少……

昨日,某婚恋网站发布了针对90后的婚恋观调查报告。调查显示,90后月均恋爱花费2062元。对待恋爱,近七成90后拒绝出轨。另外,在90后的择偶回避职业排行榜中,明星、记者跻身难脱单榜单。

两成人耍朋友需父母赞助

男女的恋爱肯定会有相应的支出,大到一起出国旅行,小到平时的约会或看电影。针对90后在恋爱上的花销,调查显示,90后的平均恋爱花费每月2062元。

面对这笔每月不算少的固定支出,90后是独自一肩承担还是会找父母支持部分经费呢?对此,在实际调查中,90后的女性认为自己的收入不够花,还需要父母赞助的比例为22%,而男性只有13%。不过,接受调查的男性普遍更有理财意识,每月收入有盈余积蓄的比例为59%,而女性只有38%。

尽管AA制已是目前年轻人聚会时很常采用、且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一种消费模式。不过,在男女恋爱中AA制是否也能被90后接受呢?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90后并不太支持在恋爱也采取AA制的方式。只有19%的女性支持恋爱AA制、男性有13%表示支持AA制。

近七成90后拒绝出轨

一项在90后单身男女中展开的针对“出轨观”的调查显示:71%的男性和66%的女性对伴侣精神出轨及肉体出轨均不接受。同时,数据还显示,一旦发现对方出轨,60%的90后女性会选择与伴侣断绝来往;男性则显得较为犹豫,选择与伴侣断绝来往的占48%,50%的男性则在伴侣承诺不会再犯后会选择原谅对方。

另外,针对90后择偶是否会刻意回避某些职业这一问题,六成90后表示会刻意回避某些自己不喜欢的职业。无论男女,均把明星排在会刻意回避的职业首选。另外,记者、空姐(空少)也是90后择偶会回避的职业。

青年人婚恋观调研报告 篇8

近日,某知名婚恋网站发布《20__-20__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报告针对中国各城市单身男女的恋爱观、性爱观、生活状态及习惯进行了深入剖析。其中,一项“拜金指数”调查颇受关注,该调查结论指出东莞女性在全国各城市女性中最为拜金,而支撑这一结论的数据为,23%的东莞女性在结婚时要求男方有房有车,这一比例超过了其他23个重点城市的调查数据。

据了解,调查样本涵盖全国各个省份的160万多人。网站方面表示,今年首次在报告中提出了各大城市男女婚恋观拜金指数,数据显示,东莞的拜金指数排名第一,其次是广州、长沙、南京等。

该网站解释称,拜金指数排名主要是根据单身男女对另一半的物质要求,其中,东莞单身女性对另一半的要求普遍偏高,有23%的女性认为自己属于“金钱主义”,结婚时会要求对方有房有车。

此外,东莞女性对配偶身高的关注也排在其他城市女性的前面,有73%的东莞受访女性希望对方的身高范围在自己的预期之内,这比其他城市女性数据高出了10%左右,例如位于同省的广州、深圳,受访女性有67%在意配偶的身高。

在男性婚恋观方面,东莞男则在对“闪婚”、“逛街购物”方面的态度其他城市,因为有63%的东莞男性不排斥闪婚,更有21%的受访男性可接受频繁的逛街购物。

对于此调查,有适婚男女认为,适度拜金是对婚姻家庭的负责。在东城一家贸易公司工作的傅孟依就认为,“婚姻的幸福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这是对家庭的一种负责态度,无论男女,拜金都很正常。”

广东省婚姻家庭咨询协会副会长刘欣认为,结婚是为了满足物质需要、情感需要和性需要,物质需要在婚姻中占了三分之一的比重,确实对婚姻的影响很大。